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突变新品系‘白鹿181’的遗传构成、品质分析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陈怡平 陈东 +12 位作者 刘强 毋俊华 郭家宏 张静 闽东红 张安静 李瑞国 郑颖娟 赵燕 马吉福 苏翠翠 江瑶 魏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9-1688,共10页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采用CO_(2)激光致死剂量辐射小麦品种‘小偃22’的种子,筛选突变株,检验其稳定性,分析其产量和品质,并探讨突变株‘白鹿181’新品系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1...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采用CO_(2)激光致死剂量辐射小麦品种‘小偃22’的种子,筛选突变株,检验其稳定性,分析其产量和品质,并探讨突变株‘白鹿181’新品系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1)通过小麦660K芯片对‘小偃22’的突变株‘白鹿181’新品系进行遗传构成鉴定,共检测出63051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有1个不确定SNP位点,无差异SNPs位点442859个(占70.24%),差异SNPs位点187657个(占29.76%)。以‘小偃22’为模板,发现缺失和变异主要集中在AA、AC、AG、AT、CC、CG、GG、TC、TG和T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上,其中AA、CC、GG和TT分别占19.23%、23.50%、23.40%和19.46%。2)与‘小偃22’相比,激光诱变产生的突变株‘白鹿181’的千粒重和产量3年平均增幅分别为9.31%和5.10%。3)‘白鹿181’的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偃22’,籽粒容重增加7.3%,湿面筋指数增加15.4%,稳定时间延长11.0%,最大拉伸阻力增加34.8%。4)不同施肥量和播种量对‘白鹿181’产量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产量和千粒重综合考虑,在施750 kg·hm^(-2)氮肥条件下,每公顷播种180 kg种子的效益可实现最大化。研究结果表明,‘白鹿181’较适宜于关中平原等黄河中游地区种植,‘白鹿181’新品系的培育,为丰富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以及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偃22’ ‘白鹿181’ 激光诱变育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旱作小麦‘小偃60’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明明 董宝娣 +5 位作者 乔匀周 赵欢 刘孟雨 陈骎骎 杨红 郑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5-1102,共8页
在旱作条件下,探讨播期及播量对小麦新品系‘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可为小麦适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于2014—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自10月15日至11月14日,每6 d设置一个播期,共设6个播期(T1~... 在旱作条件下,探讨播期及播量对小麦新品系‘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可为小麦适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于2014—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自10月15日至11月14日,每6 d设置一个播期,共设6个播期(T1~T6),设播量不变(B1)和逐期增加播量(B2)两个处理:B1为300 kg·hm^(-2),T1到T6播量相同;B2为随播期推迟播量逐期增加,每推迟1 d增加7.5 kg×hm^(-2),各播期的播量分别为300 kg·hm^(-2)(T1)、345 kg·hm^(-2)(T2)、390 kg·hm^(-2)(T3)、435 kg·hm^(-2)(T4)、480 kg·hm^(-2)(T5)和525 kg·hm^(-2)(T6),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下‘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推迟,全生育缩短;播量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2)随播期推迟,出苗率和单株成穗数逐渐降低;播量增加,基本苗及穗数提高。3)随播期推迟,株高和生物量降低;播量增加,生物量提高,株高无显著变化。4)随播期推迟,籽粒产量下降;逐期增加播量后,11月2日前籽粒产量可达6 600 kg×hm^(-2)以上且无显著差异。5)若随播期推迟增加播量,前4个播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皆达29 kg×hm^(-2)×mm-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小偃60’是一个播期宽泛的品种,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在一定播期范围内通过增加播量,提高群体(穗数),可以获得与适时播种相近的产量,播量与播期推迟天数的理论关系为y=0.368 2x2+1.193 9x+316.7(R^2=0.983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偃60 播期 播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22受条锈菌侵染后的光合生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倩茹 李强 +4 位作者 王亚红 王芳 刘恒 田月娥 王保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8-383,共6页
小偃22是陕西省主栽小麦品种之一,具有一定的耐条锈病性。为了明确小偃22耐条锈病性的生理机制,为利用生理指标变化进行耐病性小麦品种的鉴定提供依据,以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小种接种小偃22和对照品种铭贤169,用LI-6400型光合系统仪分别... 小偃22是陕西省主栽小麦品种之一,具有一定的耐条锈病性。为了明确小偃22耐条锈病性的生理机制,为利用生理指标变化进行耐病性小麦品种的鉴定提供依据,以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小种接种小偃22和对照品种铭贤169,用LI-6400型光合系统仪分别对小麦发病旗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受条锈菌侵染后,小偃22和铭贤169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健叶相比均有所变化,表现为光合速率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有所升高。小偃22病叶的水分代谢较健叶的变化幅度小于铭贤169,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幅度与铭贤169差异明显,说明小偃22感病后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蒸腾速率,起到一定的生理补偿作用,以降低条锈菌侵染造成的危害,进而起到较好的抗病保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22 条锈病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亓佳佳 韩芳 +7 位作者 马守才 张莉莉 余欣欣 陈蕴文 毕晓静 史秀秀 牛娜 张改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53,共9页
【目的】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小偃6号对各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方法】利用63对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小偃6号及其子1代到子6代的80个衍生品种(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各衍... 【目的】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小偃6号对各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方法】利用63对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小偃6号及其子1代到子6代的80个衍生品种(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各衍生品种与小偃6号共有位点数占总位点数的百分比表示小偃6号对各世代的遗传贡献。【结果】63对SSR引物在81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目为1~6,平均2.78个;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067 4~0.836 4,平均值为0.480 4;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21~0.931,平均值为0.66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8处将81份材料分为7类,聚类结果与系谱较吻合;小偃6号对其衍生子1代、子2代、子3代、子4代的平均遗传贡献率为50.32%,47.54%,46.35%,44.83%;在各世代中A、B和D基因组间遗传贡献率整体表现为D〉A〉B。【结论】小偃6号与其衍生品种(系)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小偃6号在前4个世代对各世代的遗传贡献率随世代的增加逐渐下降,对衍生品种(系)的D基因组遗传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6号 SSR 聚类分析 遗传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技术对冬小麦小偃503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保军 冯素伟 +3 位作者 由海霞 魏益民 柴萍 丁瑞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了探讨优质小麦在关键技术集成后的灌浆特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不同水平的密度、种植方式和EM制剂,采用裂区设计,较系统地研究了优质小麦品种小偃503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各处理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密度和种植方式... 为了探讨优质小麦在关键技术集成后的灌浆特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不同水平的密度、种植方式和EM制剂,采用裂区设计,较系统地研究了优质小麦品种小偃503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各处理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密度和种植方式是影响小麦灌浆特性较大的两个因素;小麦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特性 种植方式 冬小麦 优质小麦 EM制剂 干重 大田试验 务件 影响 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推广品种小偃22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奚亚军 高海战 +2 位作者 吕晓依 路明 刘曙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92,261,共9页
小偃22小麦是目前陕西省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在黄淮麦区和其他地区也大面积推广种植。本文通过对小偃22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的来源、生理状态和干燥时间,根癌农杆菌的接种浓度和侵染方式,AS的添加浓度,胚性愈伤组织与根癌农杆菌的共培养温度... 小偃22小麦是目前陕西省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在黄淮麦区和其他地区也大面积推广种植。本文通过对小偃22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的来源、生理状态和干燥时间,根癌农杆菌的接种浓度和侵染方式,AS的添加浓度,胚性愈伤组织与根癌农杆菌的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潮霉素的筛选浓度和筛选方式等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小偃22小麦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结果显示,以来源于幼穗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较为适宜,愈伤组织生理状态为从幼穗直接诱导30d后继代1次并培养15d的胚性愈伤组织,农杆菌侵染前对胚性愈伤组织干燥处理30min较为适宜;农杆菌菌液浓度为0.8OD,采用抽真空侵染5min+非真空侵染10min的浸染方式,共培养温度为22℃,共培养时间为72h,AS的适宜添加浓度为150μmol/L;筛选方式选用在抗性愈伤组织筛选阶段经75mg/L潮霉素筛选后,在分化阶段不再进行筛选或采用25mg/L低浓度潮霉素筛选。通过重复转化验证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遗传转化体系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22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新宏 刘淑会 +2 位作者 赵继新 阎正禄 李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12,共5页
对生产中正在种植的 7个小偃小麦新品种顶三叶功能期、灌浆速度、籽杆比、产量结构等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偃 1 0 7叶功能好 ,叶面积系数最高。小偃 6号灌浆速度最快 ,籽粒饱满。小偃 2 2籽杆比最大 ,产量最高。产量与穗数... 对生产中正在种植的 7个小偃小麦新品种顶三叶功能期、灌浆速度、籽杆比、产量结构等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偃 1 0 7叶功能好 ,叶面积系数最高。小偃 6号灌浆速度最快 ,籽粒饱满。小偃 2 2籽杆比最大 ,产量最高。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杆比、叶面积系数皆呈正相关 ,株高与籽杆比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特性 比较研究 小偃系列小麦 叶面积系数 灌浆速度 籽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9323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强 张贵 +3 位作者 贺苗苗 王阳 王保通 井金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为了解小偃9323抗条锈性的遗传规律,在常温(10-16℃)下,以小偃9323和铭贤169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0、CYR31、CYR32、SU11-4、SU11-11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接种,分析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及其分布情况。... 为了解小偃9323抗条锈性的遗传规律,在常温(10-16℃)下,以小偃9323和铭贤169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0、CYR31、CYR32、SU11-4、SU11-11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接种,分析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偃9323对CYR30、CYR31和SU11-4的抗病性均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2和SU11-11的抗病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9323 抗条锈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麦花粉苗染色体加倍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翠云 李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小偃麦花粉苗染色体加倍技术,采用下列四项综合措施,基本能使被处理花粉苗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1)用0.05%秋水仙碱+2%DMSO溶液浸根、注射生长点各一次.其成后率和加倍率为80.0%和87.5%;(2)对苗少、分... 小偃麦花粉苗染色体加倍技术,采用下列四项综合措施,基本能使被处理花粉苗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1)用0.05%秋水仙碱+2%DMSO溶液浸根、注射生长点各一次.其成后率和加倍率为80.0%和87.5%;(2)对苗少、分蘖少单株将药液就地注射正在生长的植株生长点内,加倍率为50.0%,它是方法(1)的辅助和补充;(3)分蘖期将单株分割成若干分株参入处理,有利提高成活率和成功率;(4)适时偏早(气温10℃以下)加倍,有利于秋水仙碱处理后缓苗、植株生长期延长及单株加倍频率提高。同时,观察到人工加倍和自然加倍的花粉植株后代在植株形态、籽粒性状及植株加倍结实性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麦 花粉苗 染色体加倍技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22秸秆对作物种子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强 苏印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83,共4页
以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小偃22秸秆水提液及有机溶剂萃取物溶液对黄瓜、小麦、油菜、高粱、玉米、大豆、番茄、绿豆、苜蓿、莴苣、青菜、萝卜等12种作物种子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小偃22秸秆水提液对小麦、番茄、萝卜、苜蓿、玉米和... 以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小偃22秸秆水提液及有机溶剂萃取物溶液对黄瓜、小麦、油菜、高粱、玉米、大豆、番茄、绿豆、苜蓿、莴苣、青菜、萝卜等12种作物种子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小偃22秸秆水提液对小麦、番茄、萝卜、苜蓿、玉米和大豆幼根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油菜幼根生长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黄瓜、绿豆、高粱、青菜和莴苣幼根生长无显著影响。小偃22秸秆水提液对小麦、番茄、萝卜、苜蓿、玉米5种种子幼芽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黄瓜、莴苣幼芽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小偃22化感物质为强极性和中等极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小麦 小偃22 作物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22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新宏 李璋 +2 位作者 阎正禄 刘淑会 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11,共3页
小偃 2 2是选用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小偃 6号、小偃 10 7和著名的抗病材料 775 - 1为亲本 ,采用复合杂交 ,以常规系谱法为主选育而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它属于中间偏多穗类型 ,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 ,具有株型结构好、结实性... 小偃 2 2是选用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小偃 6号、小偃 10 7和著名的抗病材料 775 - 1为亲本 ,采用复合杂交 ,以常规系谱法为主选育而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它属于中间偏多穗类型 ,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 ,具有株型结构好、结实性突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综合抗病性好、抗旱耐寒、抗倒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1998~ 2 0 0 0年累计种植 89.3万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远缘杂交 小偃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高效优质小麦小偃54在京郊的适宜播量与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全友 童依平 +1 位作者 孙建华 李继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92-496,共5页
对小偃 54小麦的品质、抗逆性与各年产量变化等特点已进行过大量试验 ,并已在河南、陕西等省大面积推广。为了在京郊及华北地区能合理栽培这一优质稳产小麦 ,针对其分蘖力强与耐低营养的特性 ,1 999年秋在京郊布设了每公顷 45kg、75kg、... 对小偃 54小麦的品质、抗逆性与各年产量变化等特点已进行过大量试验 ,并已在河南、陕西等省大面积推广。为了在京郊及华北地区能合理栽培这一优质稳产小麦 ,针对其分蘖力强与耐低营养的特性 ,1 999年秋在京郊布设了每公顷 45kg、75kg、1 0 5kg和 1 35kg4个播量等级与每公顷 2 96kg N,31 kg P,35kg K和 1 92 kg N,62 kg P,70 kg K 2个肥力水平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该优质小麦在京郊的适宜播量为 1 0 5kg/ hm2 ,施肥量为中等肥力即可达 60 0 0 kg/ hm2 的产量。从而可获得投入少 ,产出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播量 施肥量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54”优质小麦在豫南地区示范推广的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全友 童依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2-64,共3页
豫南淮河北岸试验与示范推广的优质小麦“小偃54”品种在病虫害、霜害及严重旱、涝灾后仍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和较高产量,4年大田调查研究其生理特性如根系特性、功能叶特性、营养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抗逆生理结果表明,该品种根系发达,旗... 豫南淮河北岸试验与示范推广的优质小麦“小偃54”品种在病虫害、霜害及严重旱、涝灾后仍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和较高产量,4年大田调查研究其生理特性如根系特性、功能叶特性、营养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抗逆生理结果表明,该品种根系发达,旗叶上挺,通风透光强,并具有较强抗倒伏能力,这可能是“小偃54”在逆境胁迫下仍能获得较高产量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54 优质小麦 豫南地区 示范推广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病的表达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小平 王雅婷 商鸿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植物的高温抗病性是由较高环境温度所诱导的一种低反应型抗病性,由主效基因控制,易于鉴选和利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小偃6号是一个具有全生育期高温抗病性的品种,不同生育阶段之间高温抗病性强度没有差异,花斑期更有利于高温抗病性的表... 植物的高温抗病性是由较高环境温度所诱导的一种低反应型抗病性,由主效基因控制,易于鉴选和利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小偃6号是一个具有全生育期高温抗病性的品种,不同生育阶段之间高温抗病性强度没有差异,花斑期更有利于高温抗病性的表达,最低诱导温度为18~21℃,最短诱导时间为6~12h;在高温抗病性表达时条锈菌的产孢量下降,产孢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高温抗病性 小偃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22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诱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璟琦 王成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9-141,146,共4页
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幼胚发育时期、盾片接种方式和状态、4C预处理时间对小偃22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偃22未成熟种子长度占颖壳长度比例为60%~80%时,幼胚处于半透明向淡黄色过... 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幼胚发育时期、盾片接种方式和状态、4C预处理时间对小偃22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偃22未成熟种子长度占颖壳长度比例为60%~80%时,幼胚处于半透明向淡黄色过渡状态,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5%以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6.1%~49.4%,此时是幼胚最佳培养时期。(2)未成熟籽粒在4℃冰箱保湿保存3d内可陆续接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在95%以上,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达到34%~50%,接种时应使盾片向上并保持完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22 幼胚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 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6号小麦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文江 武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利用1980—1995年品种比较试验资料和大面积生产中的有关资料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麦骨于品种小偃6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小偃6号稳产的原因是: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
关键词 小麦 小偃6号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麦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秀英 汝天心 张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小偃6号和兰粒麦有17种氨基酸;兰粒麦的蛋白质氮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小偃6号。二者有8种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占65%以上。含有7种维生素,水溶性的尼克酸和尼克酰胺类维生素是主要成分;兰粒麦中脂溶性维生素K为小偃6号的2倍。有21种... 小偃6号和兰粒麦有17种氨基酸;兰粒麦的蛋白质氮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小偃6号。二者有8种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占65%以上。含有7种维生素,水溶性的尼克酸和尼克酰胺类维生素是主要成分;兰粒麦中脂溶性维生素K为小偃6号的2倍。有21种矿质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麦中5和中4抗黄矮病(BYDV)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秦风 朱象三 +2 位作者 任芝英 赵玉侠 金欣藻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9-62,共4页
根据介体蚜虫传毒力和植株病毒含量抗性指标,小偃麦中5和中4高抗小麦黄矮病(BYDV)及其该病毒主要株系GPV和DAV。抗病性持久、稳定。
关键词 小偃麦 小麦黄矮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穗型小麦41310分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会利 王彬龙 +5 位作者 李瑞国 魏艳丽 马莹莹 张平 罗洪溪 张安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83-3984,共2页
[目的]为大穗型小麦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偃22和大穗型小麦新品系41310为材料,调查了其冬、春总茎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大穗型小麦成穗率低的原因。[结果]2品种的分蘖性能相近,41310的总茎数少于小偃22。在3月24日~4月28日的6个时... [目的]为大穗型小麦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偃22和大穗型小麦新品系41310为材料,调查了其冬、春总茎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大穗型小麦成穗率低的原因。[结果]2品种的分蘖性能相近,41310的总茎数少于小偃22。在3月24日~4月28日的6个时期,41310的消亡总茎数分别较小偃22多49.5万、22.5万、40.5万、36.0万、72.02、65.5万/hm2。4月7日前后,41310和小偃22均有1个分蘖消亡高峰,其分蘖消亡值分别为351.0万和333.0万/hm2 而41310在4月28日前后出现第2个分蘖消亡高峰,分蘖消亡值达337.5万/hm2,使41310的分蘖消亡率达74.6%,成穗率仅为25.4%,穗数减少至423.0万/hm2。[结论]大穗型小麦41310的分蘖消亡速度较小偃22快,且较其多了1个分蘖消亡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穗型小麦 小偃22 分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