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3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蒲明 张维 +1 位作者 张学昆 曾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通过扩大油菜种植面积进而提升油菜产量,且提升效果随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而逐渐增强,但农业机械化作业通过提高油菜单产进而提升油菜产量的路径不明显;而且不同农业机械化作业环节的油菜增产效应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机耕作业>机收作业>机播作业。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对机播、机收及田间管理(施肥、撒药、排灌)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助力降本增效,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油菜 油菜产量 门槛回归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磷矿智能矿山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柴修伟 张龙 +5 位作者 胡建华 肖红星 彭亚利 刘光俊 徐亮 赵祥波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4,共8页
湖北磷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鄂西地区,即宜昌磷矿、兴(山)—神(农架)磷矿和保康磷矿三大磷矿基地,矿床呈层状缓倾斜产出。基于鄂西磷矿缓倾斜薄矿体的特征,发展智能化采矿是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鄂西磷矿树崆坪磷... 湖北磷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鄂西地区,即宜昌磷矿、兴(山)—神(农架)磷矿和保康磷矿三大磷矿基地,矿床呈层状缓倾斜产出。基于鄂西磷矿缓倾斜薄矿体的特征,发展智能化采矿是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鄂西磷矿树崆坪磷矿、挑水河磷矿和白竹磷矿为例,分析总结了鄂西磷矿矿山智能化建设的特色与不足,认为各矿山单一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各具特色,但各系统彼此独立,关联兼容不足,多源异构信息数据融合还不够,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后续应加强矿山生产大数据与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传统缓倾斜薄矿体采矿工艺进行分步智能升级改造和矿山生产总体智能管控设计协同进行,逐步推进鄂西磷矿区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磷矿 缓倾斜薄矿体 智能矿山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先茅之县”解析
3
作者 李世佳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31,共7页
春秋时代,晋国系在地方上最早置县的少数几个诸侯国之一。于众多晋县中,“先茅之县”尤为独特,乃第一个明确以“县”字作为名称尾缀的晋县。西晋以降,传统观点大都视“先茅之县”为晋国先氏宗族封邑,此论不妥。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较研... 春秋时代,晋国系在地方上最早置县的少数几个诸侯国之一。于众多晋县中,“先茅之县”尤为独特,乃第一个明确以“县”字作为名称尾缀的晋县。西晋以降,传统观点大都视“先茅之县”为晋国先氏宗族封邑,此论不妥。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较研究发现,“先茅之县”中的“先茅”二字乃晋国地名,与先氏宗族无涉。检诸史料,灭人国而为己县乃春秋晋县主要来源方式之一。晋灭西虢国,合理推测应以原西虢国的莘、茅两邑为中心,划定了一块区域设县以加强掌控,谓之“莘茅之县”。又史料中屡见“先(兟、、姺)”字可通“莘”,因此晋“莘茅之县”见诸《左传》可称为“先茅之县”,其地跨大河两岸,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至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硖石乡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茅之县 先氏 西虢国 莘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栽培技术
4
作者 兰玉梅 刘兴杰 +3 位作者 贾礼桂 张泽志 余长平 周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0-113,共4页
马铃薯作为湖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提升湖北高山地区马铃薯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和蔬菜供应安全。结合鄂西北地区的独特地域环境、早熟马铃薯与玉米品种以及生产现状,从品种筛选与处理、大田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以... 马铃薯作为湖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提升湖北高山地区马铃薯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和蔬菜供应安全。结合鄂西北地区的独特地域环境、早熟马铃薯与玉米品种以及生产现状,从品种筛选与处理、大田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以及采收与加工等方面,系统总结马铃薯与玉米套种生产技术体系。鄂西北地区马铃薯与玉米高效套种生产,加强了作物之间互补优势,能够优化利用光照、空间、时间、土壤等资源,进而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北 马铃薯 玉米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乡先生”:明代士大夫乡居生活典范及其崩坏
5
作者 陈宝良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
所谓“乡先生”,大抵等同于“乡绅”或“乡官”,主要是指在乡的士大夫。“乡先生”既是身份等级的表征,又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符号。“乡先生”是士大夫生命终结前扮演的最后一个社会角色。明代“乡先生”的人格、形象存在着两分的现象:有... 所谓“乡先生”,大抵等同于“乡绅”或“乡官”,主要是指在乡的士大夫。“乡先生”既是身份等级的表征,又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符号。“乡先生”是士大夫生命终结前扮演的最后一个社会角色。明代“乡先生”的人格、形象存在着两分的现象:有的保持“先进”遗风,成为士大夫居乡生活的真正典范;而有的则已沦为豪绅恶宦,士大夫典范丧失殆尽。明代乡居士大夫的生活,或陶情于声伎,或肆意于山水,或学仙谭禅,或求田问舍。其结果则是乡居士大夫形象的转变,即从道大、德大、业大的“大丈夫”,转而变为势大、财大、弊大的“小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士大夫 乡先生 乡居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中部地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59个县城为例
6
作者 刘合林 黄玉霖 +2 位作者 高俊阳 卢有朋 黄亚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规划策略配置的空间针对性。基于此,以湖北省59个县城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基于1km×1km的空间分辨率提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方法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识别出有近三分之一数量的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偏低。基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将此类低集约利用水平县城分为高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低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和集约利用水平离散型,其对应的规划策略重点分别为老城优化型、成片联动型和单点再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县城建成区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高空间分辨率 分类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咸山摄一二等阳声韵读音类型
7
作者 彭建国 陆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1,共10页
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咸山摄一二等阳声韵今读复杂,大部分方言的读音可分为文白两大层次。根据咸山摄是否合流、山摄开合口是否合流、咸山摄各自的一二等是否合流等标准,我们分出了若干种类型。两大方言在咸山摄一二等读音类型上既有共性... 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咸山摄一二等阳声韵今读复杂,大部分方言的读音可分为文白两大层次。根据咸山摄是否合流、山摄开合口是否合流、咸山摄各自的一二等是否合流等标准,我们分出了若干种类型。两大方言在咸山摄一二等读音类型上既有共性,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共性体现为,白读层依声母的“钝”和“锐”特征分化出不同的音类,文读层则受到西南官话的影响,读音相对一致;咸山摄开口一等与二等见系字读音不混;山开一见系字韵母以圆唇元音为主,但通常与山合一有别。个性体现在山摄一等见系开合口是否相混等方面。共性反映了早期的格局,个性反映的是晚期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平话 湘南土话 咸山摄一二等 读音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次清化浊”——区域方言学视角
8
作者 夏俐萍 陈禹风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302,共16页
湘鄂赣交界地带的“次清化浊”现象可以从音系格局和音值两方面讨论。从音系格局来看,次清化浊可以分为次清全浊合流型和次清独立型,前者与赣语的塞音格局相同,后者与湘语的塞音格局相同。从音值来看,次清读浊音的表现有带音浊音及其变... 湘鄂赣交界地带的“次清化浊”现象可以从音系格局和音值两方面讨论。从音系格局来看,次清化浊可以分为次清全浊合流型和次清独立型,前者与赣语的塞音格局相同,后者与湘语的塞音格局相同。从音值来看,次清读浊音的表现有带音浊音及其变体、气声两种类型,两类浊音处于发声态连续统的不同阶段,其中岳阳荣家湾方言和平江岑川方言音系中出现了两类浊音。次清化浊同时与送气弱化和浊音清化有关,不同方言按照不同的塞音格局采取不同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浊音走廊 次清化浊 音系格局 音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邓乐乐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俊 向鑫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8市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上游高于下游,具有较强的聚集特征,空间分异性明显;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最低,2020年最高,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以中等为主,部分年份达警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博弈论 云模型 汉江中下游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与实践
10
作者 李敢 蒋国翔 +2 位作者 陈莎 陈烨 罗彦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2,共7页
针对既有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多是面向城镇地区、侧重单一功能从而导致小流域治理适配度不足的问题,在分析小流域和绿色基础设施二者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衔接上位流域规划、转变单一功能侧重、丰富绿色发展内涵、聚焦低本高效设施等方... 针对既有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多是面向城镇地区、侧重单一功能从而导致小流域治理适配度不足的问题,在分析小流域和绿色基础设施二者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衔接上位流域规划、转变单一功能侧重、丰富绿色发展内涵、聚焦低本高效设施等方面构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底线-促进绿色发展三位一体的小流域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并以湖北省丘陵型、岗地型和平原型小流域为例,开展了绿色基础设施实践探索。结果表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底线-促进绿色发展体系对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高度适用性,能够有效指导各小流域解决生态环境及安全发展等现实问题,可为小流域治理提供可复用的规划框架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绿色基础设施 体系构建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莲藕主产区施肥现状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朱丹丹 李峰 +8 位作者 孙亚林 冉双 李俊 侯俊 刘冬碧 蒋名鹏 王向平 吴庆丰 董本尧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8,共9页
莲是湖北省乃至我国最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合理施肥是保障莲产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在2021—2022年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湖北省莲藕(包括藕莲、子莲和藕带莲)主要产区施肥现状,分析总结了当前莲藕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莲藕施肥以... 莲是湖北省乃至我国最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合理施肥是保障莲产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在2021—2022年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湖北省莲藕(包括藕莲、子莲和藕带莲)主要产区施肥现状,分析总结了当前莲藕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莲藕施肥以化肥为主,施用复合(混)肥的比例在93%以上,商品有机肥施用比例为37.7%;藕莲的氮(N)、磷(P_(2)O_(5))、钾(K_(2)O)纯养分施用量平均为462、265、305 kg·hm^(-2),子莲施用量分别为305、160、184 kg·hm^(-2),藕带莲分别为496、376、239 kg·hm^(-2),不同种植户间差异较大,且肥料施用不足、适宜与过量并存;肥料运筹以追施为主,藕莲、子莲和藕带莲追肥次数分别为2.5、2.6次和5.7次;施肥方法以人工施肥为主,机械(无人机)施肥的比例不足40%。进一步分析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当肥料用量达到一定阈值后,继续增加化肥用量难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总体来看,湖北省莲藕施肥存在有机肥比例低、部分种植户施肥总量过高且磷肥比例偏高、专用肥缺乏、施肥方法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适当提高基肥中有机肥占比,基肥深施,以此培肥土壤,同时加快莲藕专用肥和缓控释专用肥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优化肥料用量和配伍、改进施肥方法达到节本增效和改良土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肥料 产量 问卷调查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形成机制与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路 林学涵 +3 位作者 葛硕 赵蓓蓓 张茂茂 李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12,共14页
作为人工-自然耦合的地理系统,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区域碳平衡。“双碳”目标下,探究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健康运转,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复杂地理系统视角,采... 作为人工-自然耦合的地理系统,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区域碳平衡。“双碳”目标下,探究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健康运转,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复杂地理系统视角,采用生态网络分析和GIS分析方法,在剖析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该网络的空间格局和内部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湖北省耕地碳收支为净排放状态,整体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导致耕地碳流密度高且递增趋势明显,并且耕地净碳排放和耕地碳流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2)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整体紊乱,碳流转移呈现消极净碳流态势,网络中积极碳流明显小于消极碳流,对维护区域碳平衡产生负面作用。(3)网络碳流的分布重心集中在天门市的北部,范围主要覆盖以天门市为中心的湖北省中部偏南部地区,并且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格局。(4)基于网络结构分析,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在土地利用碳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凸显了优化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紧迫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低碳优化提供新研究视角,以期为推动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碳流 生态网络分析 “双碳”目标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运动过程分析:以湖北黄梅县袁山村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颖 甘建军 +2 位作者 鹿淇瑞 邓怡武 邓坤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9,共12页
湖北黄梅县袁山村滑坡碎屑流是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受地质条件影响,其运动过程较为复杂,突发性强。为研究中低山区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动力机制,分析降雨型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利用无人机航拍(un... 湖北黄梅县袁山村滑坡碎屑流是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受地质条件影响,其运动过程较为复杂,突发性强。为研究中低山区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动力机制,分析降雨型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利用无人机航拍(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遥感影像形成的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现场勘查及地质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碎屑流进行运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中最大堆积厚度为6 m,在t=20 s时达到运动峰值17 m/s,而实际运动峰值应当更大,出现在滑源区开始失稳的阶段,整个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0~30 s为滑坡碎屑流失稳启动阶段,在一级平台加速;30~70 s受地形影响,滑动体进行二次加速并发生部分偏转运动,冲毁袁山村的建筑物;70~130 s为减速堆积阶段,掩埋和堆积了建筑物。本研究可为类似滑坡碎屑流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碎屑流 花岗岩残积土 运动过程 数值模拟 Massflow 湖北黄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部分地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分析
14
作者 李少婷 张乐 +3 位作者 卢奕夫 肖李翔 郭灿 张兆威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2-1181,共10页
土壤是放射性核素向环境转移的主要辐射源之一。用GC6020高纯锗γ能谱仪对2017-2022年湖北省14个地区土壤中的γ放射性核素进行了调查,选取土壤中的5种核素(^(137)Cs、^(238)U、^(232)Th、^(226)Ra和^(40)K)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核素的质... 土壤是放射性核素向环境转移的主要辐射源之一。用GC6020高纯锗γ能谱仪对2017-2022年湖北省14个地区土壤中的γ放射性核素进行了调查,选取土壤中的5种核素(^(137)Cs、^(238)U、^(232)Th、^(226)Ra和^(40)K)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核素的质量活度和分布规律,估算等效镭比活度、外照射指数、γ辐射剂量当量率、年有效剂量当量率和终生癌症风险。84份样品中^(40)K、^(137)Cs、^(226)Ra、^(232)Th和^(238)U的质量活度平均值分别为567、1.04、30.3、47.1和39.6 Bq·kg^(-1)(以干物计)。对土壤中137Cs和40K质量活度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计算,等效镭比活度平均值为141 Bq·kg^(-1),外照射指数平均值为0.38,γ辐射剂量当量率平均值为65.9 nGy·h^(-1),年有效剂量当量率平均值为80.9μSv·a^(-1),终生癌症风险平均值为0.32×10^(-3)。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计算得出的γ辐射剂量当量率与2022年湖北省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研究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测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土壤 核素 剂量 分布 放射性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
15
作者 周洁 夏良荣 +4 位作者 邱俊杰 齐传东 徐志超 郭凤领 吴金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1181,共11页
【目的】明确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效果的药剂,为生姜白星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姜白星病病叶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生姜种植基地,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生姜白星病病... 【目的】明确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效果的药剂,为生姜白星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姜白星病病叶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生姜种植基地,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生姜白星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病原菌的ITS、EF-1α、ACT、CAL、TUB2和GAPDH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常用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生姜白星病病叶中分离纯化的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获得形态一致的病原菌5株。选取代表性菌株23-5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形态特征与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一致;经比对分析后选取覆盖率和相似性均较高的参考菌株序列,按照ITS-TUB2拼接序列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菌株23-5与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聚于同一分支,确定生姜白星病病原菌为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致死温度为54℃;菌丝生长较适宜pH为6~8,pH为7时,菌落直径最大,达6.45 cm;病原菌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牛肉浸粉。8种供试药剂中,恶醚唑对菌株23-5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5 mg/L。【结论】确定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为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恶醚唑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生姜白星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白星病 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 药剂筛选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及邻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特征分析
16
作者 宋潇潇 黄颂 +2 位作者 翁骋 吴海波 陈俊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5%)地震前存在调制比高值异常,表明该方法对湖北及邻区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调制比高值开始后5~20个月或异常结束后13个月内,优势发震时段为异常持续期间或异常结束后9个月内;震中位于异常区域及周边150km范围内,其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异常区域及周边50km范围内;震级与异常最大值存在一定的关联,5级以上地震前异常显著程度通常较高;预报效能评估R=0.671,R_(0)=0.274。固体潮调制比方法可为湖北及邻区中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及邻区 固体潮调制比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空间互嵌——基于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17
作者 胡晓 唐胡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8,共13页
随着“迁徙中国”时代的来临,城乡、东西之间的双向迁移流动与民族人口的分布呈现“流动融居”的新特征,这也是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体现。基于湖北省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不同于已成为... 随着“迁徙中国”时代的来临,城乡、东西之间的双向迁移流动与民族人口的分布呈现“流动融居”的新特征,这也是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体现。基于湖北省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不同于已成为少数民族人口长期主要流入地的浙、粤、京等省(市),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均匀性变化微弱,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同质性较强,民族人口空间互嵌格局差异性大,空间互嵌类型较为单一。需要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让各族群众能够真正“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空间互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某县羊群弓形虫感染状况横断面研究
18
作者 杜芬 雷晓燕 +9 位作者 黄涛 彭伏虎 向文杰 周艳君 彭欣然 周煜 艾日登才次克 周艳琴 方瑞 谢军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探究湖北省某县羊群弓形虫感染状况及风险因素,采用两阶段抽样策略,采集4 309份羊群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羊群感染弓形虫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显示:该县羊群弓形虫个体阳性率为34.30%,群表观流行率和... 为探究湖北省某县羊群弓形虫感染状况及风险因素,采用两阶段抽样策略,采集4 309份羊群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羊群感染弓形虫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显示:该县羊群弓形虫个体阳性率为34.30%,群表观流行率和真实流行率分别为83.87%(95%CI:76.34%~89.29%)和87.73%(95%CI:81.92%~93.55%);“羊舍清扫频次”“饲养/放牧环境有家猫、野猫活动”为该县羊群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说明:弓形虫病在该县羊群中普遍流行,且范围较广;需进一步提升养殖场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增加圈舍的清扫及消毒频次,避免饲养家猫,并对野猫实施有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流行率 横断面研究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沟胫天牛族两个新记录种——安康星天牛和四川樱角天牛
19
作者 刘林瑞 李道新 +2 位作者 田风雷 谢广林 王平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0-82,共3页
2024年8月21日在宜昌当阳采集到安康星天牛,2024年7月2日在宜昌长阳采集到四川樱角天牛,经过鉴定确定为湖北省沟胫天牛族两个新记录种。简要描述了二者的外部形态,并提供了二者的背面观照片以及后者的正模标本照片,标本保存于长江大学... 2024年8月21日在宜昌当阳采集到安康星天牛,2024年7月2日在宜昌长阳采集到四川樱角天牛,经过鉴定确定为湖北省沟胫天牛族两个新记录种。简要描述了二者的外部形态,并提供了二者的背面观照片以及后者的正模标本照片,标本保存于长江大学昆虫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新记录 分类学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关键物候期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薛秉愉 王聪 +5 位作者 胡琼 朱娜娜 邓梦怡 是非 王梦楠 吴宜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970-8985,共16页
物候是表征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分析作物物候变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冬小麦和油菜,根据21个站点观测数据,分析2001—2012年不同农作物类型关键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物候是表征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分析作物物候变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冬小麦和油菜,根据21个站点观测数据,分析2001—2012年不同农作物类型关键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形和气候数据,探究作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对于同一种作物(水稻、冬小麦或油菜),各站点物候期之间的差距从出苗期至成熟期逐渐缩小;山区站点物候期年际变化小于平原;生殖生长阶段年际变化小于营养生长阶段。(2)2001—2012年平原地区水稻和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出现提前趋势,生殖生长期以推迟趋势为主;在山区,水稻和冬小麦各物候期多以推迟为主。油菜则相反。(3)水稻、冬小麦与油菜的出苗期主要受播种时间的影响(0.69≤R≤0.96,P<0.01)。不同作物物候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山区—平原空间分异特征。水稻出苗期至分蘖期在平原受温度和降水正相关主导,在山区受温度正相关主导;分蘖期至成熟期在平原受温度负相关主导,在山区受温度和降水负相关主导。冬小麦物候期在平原地区主要受温度影响,降水和太阳辐射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作用显著;在山区由温度主导转为温度和太阳辐射共同主导。油菜生长受温度主导,山区物候期与温度的相关性显著强于平原地区。研究结果为湖北省不同区域农业适应性管理措施的精准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物候 时空分异 气候因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