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承梁 李志萌 +1 位作者 刘勇 黄以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江西考察调研,参加了江西代表团审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构成并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的非凡智慧和经验总结。未来,江西要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江西 江西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宁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宁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承梁 张弼 吴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提出了美丽宁夏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早期关于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思考和实践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丰富源泉和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相关重要讲话和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是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宁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思潮的超越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雨辰 黄俊溶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158,共8页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否定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和发展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超越西方生态思潮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目的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应当在超越西方生态思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生态文明话语的争论,既具有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发展观功能,又具有促进全球生态治理和共同发展的境界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西方生态思潮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丰富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郇庆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15,共12页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认知与实践不断深化,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线和理论体系雏形样态,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认知与实践不断深化,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线和理论体系雏形样态,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意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同时,自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阐释与践行的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望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成为当代中国绿色方案、绿色话语和绿色智慧的显性象征符号,形塑国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解决方案,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制度政策框架与话语体系构建,引领人类迈向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世界观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的若干基本问题
5
作者 袁吉富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共9页
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过程中,有三项工作是基础性的。一是关于文化的涵义和本质问题,这关系到如何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关系到如何理解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大判断。二是关于“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魂脉与... 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过程中,有三项工作是基础性的。一是关于文化的涵义和本质问题,这关系到如何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关系到如何理解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大判断。二是关于“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魂脉与根脉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推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两大基本关系。三是推进对于文明的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进全球文明共生共荣,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落脚点,体现着习近平对中华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深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 文化建设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念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成就与典型经验
6
作者 庄贵阳 丁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1,共9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中国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论文系统梳理了“两山”理念的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实践成就和基本经验。“两山”理念形成根植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中国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论文系统梳理了“两山”理念的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实践成就和基本经验。“两山”理念形成根植于习近平同志长期的地方治理实践,经历了萌芽孕育、理论形成和体系升华三个阶段。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等。“两山”理念坚持了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深刻重塑了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惠民优势的核心路径,也是检验和深化“两山”理念的重要试金石。未来需围绕“算成钱”“变成钱”“引来钱”和“分好钱”,进一步建立健全价值实现机制,构建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哲学理念到实践路径系统性转化的完整逻辑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总体成就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被引量:5
7
作者 薛金慧 陆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共8页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的重要范畴。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明确指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定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引,有效破解了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的重要范畴。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明确指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定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引,有效破解了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精准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条件,规定了乡村文化振兴以农民为中心、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价值导向;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文明支撑;从制度、方法、目标、立场等角度建构了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文化振兴 农耕文明 行动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绿色工业化:进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彦淑 叶堂林 刘华桢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绿色工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绿色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传统工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型绿色工业发展... 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绿色工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绿色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传统工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型绿色工业发展持续向好,但在绿色智能制造发展、绿色技术发展储备、能源结构优化、数实融合发展等方面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困难和挑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应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实融合深度,推动中国绿色工业化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工业化 传统工业绿色化转型 新型绿色工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产力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
9
作者 俞海 宁晓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绿色生产力是绿色化、低碳化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这一重要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了生产力要素及其优化组合方式,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绿色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 绿色生产力是绿色化、低碳化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这一重要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了生产力要素及其优化组合方式,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绿色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和抓手,在出场逻辑、认知结构及实践指向等方面,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变革的本质内涵和精髓要义。然而,绿色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还面临绿色低碳核心科技仍然薄弱、绿色产业发展仍待加强、绿色生产要素仍待跃升以及绿色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等问题,必须夯实绿色低碳科技支撑基础,以产业绿色转型为抓手,推动生产要素绿色变革和绿色跃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佑海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2,共15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在本届内编纂出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项重大政策...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在本届内编纂出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项重大政策的集中体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是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现实需要,是解决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之举,是推动共建美丽清洁世界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高质量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目标,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政策转换为党的全面领导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系统治理原则、损害担责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并将以上重要原则体现到生态环境法典的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和法律责任编中,形成具体的制度规范,使生态环境法典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旨归·策略: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
11
作者 魏彦 胡芫齐 杜俊华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84,共13页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它以独特的文化符号、价值观念和精神标识维系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根脉与灵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通过深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内涵,回顾中华文化主体性在不同历史阶...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它以独特的文化符号、价值观念和精神标识维系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根脉与灵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通过深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内涵,回顾中华文化主体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与传承创新,回应新发展阶段下对传统承扬和西潮纾解的现实吁求,以明晰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逻辑维度,并深刻把握中华文化主体性在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以及激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力量等多维向度上的价值旨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聚焦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要以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第二个结合”、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实践支点,奋力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化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永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厘定、时代使命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盼 王沐阳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6,共10页
生态文明教育是解决生态矛盾、缓解生存危机,实现国民生态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与根本遵循,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形态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驱动、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引领、美丽中... 生态文明教育是解决生态矛盾、缓解生存危机,实现国民生态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与根本遵循,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形态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驱动、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等多重背景的驱动下,逐渐明晰了概念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特征。推进和发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把握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建设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关注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实现意识培养到思维转型的模式更替。新时期,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实现永续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各项保障;注重组织协同,统筹生态文明教育的多方力量;提升教师能力,打通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完善课程模式,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实现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坚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观、环境民生观和法律义务实现模式的双重维度分析,可以推导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国家义务、公众参与模式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国家义务模...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观、环境民生观和法律义务实现模式的双重维度分析,可以推导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国家义务、公众参与模式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国家义务模式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家立法确认、生态文明教育法规的执行、司法保障等方面;公众参与模式以公众服务为主要属性,以公众广泛参与为主要载体,与环保公众参与相辅相成。然而,这两种模式都有其活动边界和优缺点,在国家义务模式基础之上,融合公众参与模式成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较优实现模式。该模式对这两种基本模式进行取长补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总体协同观,以环境公私协作为整体进路,以程序性协同机制建设为载体,推动国家与公众实现高水平协同。由此,以厘清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多种实现模式为路向,构造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理论图谱,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教育 法治化模式 国家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东杰 安嘉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批判的哲学思维系统谋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观的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批判的哲学思维系统谋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观的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的集中体现。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哲学意蕴和当代价值,对于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境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理论渊源 哲学意蕴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性探析
15
作者 江尧 卢旭东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4,共13页
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是国家昌盛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历史演进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显著的世界性特质,展现了对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这一思想具有全球视野,倡导包容、开放和多元的人类新文化观,秉持全人类共... 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是国家昌盛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历史演进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显著的世界性特质,展现了对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这一思想具有全球视野,倡导包容、开放和多元的人类新文化观,秉持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以推动全球文化的和谐共生与繁荣发展为其重要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世界文明新主张形成了跨越国界的影响力,从而具备了世界性意义。它打破了西方文化霸权格局,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文化秩序贡献力量;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拓展了世界文明交往的新方式;担当起中国文化的世界使命,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也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容姿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决心,为解决全球性文化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世界意义 文化多样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的动力机制、运行模式与优化进路
16
作者 司林波 萧欣茹 高林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7,共17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三线一单”为基础框架,形成覆盖全域、贯穿全程、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黄河流域在坚持管控单元内精细化治理的同时,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是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基于PSR模型、SFIC模型...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三线一单”为基础框架,形成覆盖全域、贯穿全程、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黄河流域在坚持管控单元内精细化治理的同时,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是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基于PSR模型、SFIC模型和空间治理理论构建“压力结构过程空间”四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的多维动力源及互动逻辑。研究发现,压力维度通过生态承载阈值与政策刚性约束形成原始驱动力,结构维度依托制度设计实现治理网络重构,过程维度通过动态传导链推动管控工具创新,空间维度作为情境调节器提升地理属性与治理策略的适配性,四维动力通过“压力输入结构重构执行反馈空间调适”的互动逻辑形成非线性协同动力机制。通过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段及全流域层面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实践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黄河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生态红线+制度刚性约束型”“资源约束+政策压力驱动型”“空间优化+数字赋能驱动型”三类协同模式,黄河流域整体宜采取分区差异化管控协同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从具有全流域普适规律特征的一般共适路径和适用于不同区段的差异化情境路径两个方面探寻优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线一单”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管控协同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良好文化生态的科学内涵及优化路径
17
作者 杨平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习近平明确提出“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不仅是文化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而且实现了对“文化生态”概念的内涵整合、层次提升和话语创新。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对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 习近平明确提出“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不仅是文化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而且实现了对“文化生态”概念的内涵整合、层次提升和话语创新。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对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文明交流互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所追求并已经基本形成的良好文化生态是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目标的导向鲜明的文化生态,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基本方针的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生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是彰显“学术民主、文艺民主”的宽松、民主的文化生态,是有利于人才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文化生态,是能清晰有效识别、抵御、消除不良思想文化侵蚀的自信自强的文化生态,是善于运用科技成果与时俱进的文化生态,是善于借鉴吸收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加强党对文化生态建设的领导,完善营造良好文化生态体制机制,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强科技赋能文化生态建设,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从而进一步保持和优化良好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州先行探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8
作者 穆亮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8-72,共5页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对如何推动福州生态城市建设、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用法律制度保障生态环境等做了深入思考和开创性实践,形成初步的生态系统观、生态权益观和生态法治观。通过回顾和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州的先行...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对如何推动福州生态城市建设、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用法律制度保障生态环境等做了深入思考和开创性实践,形成初步的生态系统观、生态权益观和生态法治观。通过回顾和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州的先行探索和开创性实践,全面分析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治理城市污染问题、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福州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库+碳库”理念促进绿色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19
作者 王楠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58-63,共6页
“三库+碳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该理念是以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为根本逻辑起点,通过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协同联动构建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构建了基于系统思维的生态价值... “三库+碳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该理念是以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为根本逻辑起点,通过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协同联动构建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构建了基于系统思维的生态价值理论框架。福建省宁德市深化落实“三库+碳库”理念,构建起“山海联动”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其实践路径为:以系统保护夯实生态根基、通过产业融合激活绿色经济、依托碳汇创新挖掘减排潜力并拓展“三库+碳库”内涵与联动发展,多维发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库+碳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发展 宁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筑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根基
20
作者 刘姣 宋其洪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58-61,共4页
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和筑牢根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建的引领作用亟须全面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亟待创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要... 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和筑牢根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建的引领作用亟须全面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亟待创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平衡发展。对此,要从坚持党建引领、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方面协同推进,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构筑坚实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