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宁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宁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承梁 张弼 吴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提出了美丽宁夏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早期关于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思考和实践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丰富源泉和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相关重要讲话和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是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宁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丰富发展
2
作者 郇庆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15,共12页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认知与实践不断深化,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线和理论体系雏形样态,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认知与实践不断深化,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线和理论体系雏形样态,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意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同时,自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阐释与践行的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望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成为当代中国绿色方案、绿色话语和绿色智慧的显性象征符号,形塑国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解决方案,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制度政策框架与话语体系构建,引领人类迈向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世界观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念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成就与典型经验
3
作者 庄贵阳 丁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1,共9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中国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论文系统梳理了“两山”理念的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实践成就和基本经验。“两山”理念形成根植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中国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论文系统梳理了“两山”理念的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实践成就和基本经验。“两山”理念形成根植于习近平同志长期的地方治理实践,经历了萌芽孕育、理论形成和体系升华三个阶段。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等。“两山”理念坚持了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深刻重塑了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惠民优势的核心路径,也是检验和深化“两山”理念的重要试金石。未来需围绕“算成钱”“变成钱”“引来钱”和“分好钱”,进一步建立健全价值实现机制,构建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哲学理念到实践路径系统性转化的完整逻辑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总体成就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佑海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2,共15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在本届内编纂出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项重大政策...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在本届内编纂出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项重大政策的集中体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是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现实需要,是解决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之举,是推动共建美丽清洁世界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高质量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目标,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政策转换为党的全面领导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系统治理原则、损害担责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并将以上重要原则体现到生态环境法典的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和法律责任编中,形成具体的制度规范,使生态环境法典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永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厘定、时代使命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盼 王沐阳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6,共10页
生态文明教育是解决生态矛盾、缓解生存危机,实现国民生态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与根本遵循,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形态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驱动、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引领、美丽中... 生态文明教育是解决生态矛盾、缓解生存危机,实现国民生态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与根本遵循,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形态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驱动、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等多重背景的驱动下,逐渐明晰了概念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特征。推进和发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把握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建设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关注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实现意识培养到思维转型的模式更替。新时期,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实现永续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各项保障;注重组织协同,统筹生态文明教育的多方力量;提升教师能力,打通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完善课程模式,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实现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坚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观、环境民生观和法律义务实现模式的双重维度分析,可以推导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国家义务、公众参与模式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国家义务模...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观、环境民生观和法律义务实现模式的双重维度分析,可以推导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国家义务、公众参与模式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国家义务模式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家立法确认、生态文明教育法规的执行、司法保障等方面;公众参与模式以公众服务为主要属性,以公众广泛参与为主要载体,与环保公众参与相辅相成。然而,这两种模式都有其活动边界和优缺点,在国家义务模式基础之上,融合公众参与模式成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较优实现模式。该模式对这两种基本模式进行取长补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总体协同观,以环境公私协作为整体进路,以程序性协同机制建设为载体,推动国家与公众实现高水平协同。由此,以厘清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多种实现模式为路向,构造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理论图谱,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教育 法治化模式 国家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秦东杰 安嘉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批判的哲学思维系统谋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观的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批判的哲学思维系统谋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观的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的集中体现。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哲学意蕴和当代价值,对于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境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理论渊源 哲学意蕴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的动力机制、运行模式与优化进路
8
作者 司林波 萧欣茹 高林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7,共17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三线一单”为基础框架,形成覆盖全域、贯穿全程、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黄河流域在坚持管控单元内精细化治理的同时,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是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基于PSR模型、SFIC模型...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三线一单”为基础框架,形成覆盖全域、贯穿全程、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黄河流域在坚持管控单元内精细化治理的同时,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是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基于PSR模型、SFIC模型和空间治理理论构建“压力结构过程空间”四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的多维动力源及互动逻辑。研究发现,压力维度通过生态承载阈值与政策刚性约束形成原始驱动力,结构维度依托制度设计实现治理网络重构,过程维度通过动态传导链推动管控工具创新,空间维度作为情境调节器提升地理属性与治理策略的适配性,四维动力通过“压力输入结构重构执行反馈空间调适”的互动逻辑形成非线性协同动力机制。通过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段及全流域层面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实践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黄河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生态红线+制度刚性约束型”“资源约束+政策压力驱动型”“空间优化+数字赋能驱动型”三类协同模式,黄河流域整体宜采取分区差异化管控协同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从具有全流域普适规律特征的一般共适路径和适用于不同区段的差异化情境路径两个方面探寻优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线一单”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管控协同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州先行探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9
作者 穆亮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8-72,共5页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对如何推动福州生态城市建设、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用法律制度保障生态环境等做了深入思考和开创性实践,形成初步的生态系统观、生态权益观和生态法治观。通过回顾和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州的先行...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对如何推动福州生态城市建设、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用法律制度保障生态环境等做了深入思考和开创性实践,形成初步的生态系统观、生态权益观和生态法治观。通过回顾和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州的先行探索和开创性实践,全面分析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治理城市污染问题、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福州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图景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时见 袁利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3,共12页
生态文明教育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调整和深化等发展阶段,在演进逻辑上彰显出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选择、践行生... 生态文明教育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调整和深化等发展阶段,在演进逻辑上彰显出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选择、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等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砥砺生态文明教育新征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使命,赓续生态文明教育新篇章;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筑生态文明教育新格局;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发展方向,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新境界。并通过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法规、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加快生态文明教育数字建设、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全球治理等路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教育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及其方法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勇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基于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界作为有机系统整体的精准认识,赓续与拓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真实图景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基于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界作为有机系统整体的精准认识,赓续与拓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真实图景的系统辩证思想,形成和确立了丰富完备、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这一整体系统观锚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系统层级观,坚持共同体构架的国内外合作治理的系统联动机制,对其内核“是什么”的问题作了精要而又深邃的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层层追问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之道,彰显了其整体系统思维在回答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性问题上的强大方法论功能;以系统工程方式“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全面系统展开,立体呈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鲜明的方法论特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恢宏壮丽的生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整体系统观 生态困局 环境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基本逻辑、运行样态与法治进路 被引量:7
12
作者 秦鹏 徐燕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共14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植于空间转向理论,蕴含着深厚的空间治理逻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实现空间正义为价值目标,法治化是其制度发展的应然理路;法制供给滞后、法律内容残缺、配套机制缺失是掣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战略实施和制度转型的主要动因。因此,提出要在明确立法策略的基础之上,按照内外在机理构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法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国土空间 三线一单 空间正义 行政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全喜 李培鑫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充分彰显出构建中国自主生态政治学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其原创性贡献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原则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揭示了生态政治的本质规定;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了生态政治的根本保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准确界定了生态政治的实践主体;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科学谋划了生态政治的战略布局;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拓宽了生态政治的全球视野。从学术史层面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的原创性贡献,可以为当下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品格提供学理支撑,并推动生态政治学“从西方到东方”的研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和谐共生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智钦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谐共生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华所在。本文讨论和谐共生论的重大意义、理论渊源与实践、内涵本质、目标指向和度量标准,认为和谐共生论的本质思想体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论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谐共生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华所在。本文讨论和谐共生论的重大意义、理论渊源与实践、内涵本质、目标指向和度量标准,认为和谐共生论的本质思想体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论中,是文明兴衰观、生态民生观、生态全球观的认识升华和思想飞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的体现。基于和谐共生论理论构架,构建绿色生态度量标准及关键领域评价标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目标实现,勾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同时指出,和谐共生论与“两山”论、系统治理论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理论基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性观念,集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于一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和谐共生论 绿色生态度量标准 地球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民生理论与新时期发展任务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金南 张晓婧 +5 位作者 薛强 路路 李宏伟 胡熠 张杰 秦昌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00-4708,共9页
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民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为止,生态环境民生概念的内涵尚不清晰,理论逻辑、任务路径等研究要点分散,未能形成学界共识.为建立生态环境民生从理论框架、战略路径到任务体系的整体架构,... 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民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为止,生态环境民生概念的内涵尚不清晰,理论逻辑、任务路径等研究要点分散,未能形成学界共识.为建立生态环境民生从理论框架、战略路径到任务体系的整体架构,本文开展理论溯源分析,厘清了其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概念、发展路线和研究方向,总结了生态环境民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传承关系、与环境正义的演化关系和与人类福祉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验证关系.文章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研究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初步解析了生态环境民生理论内涵,给出了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内在联系与时代特征等理论要点,根据新时期对生态环境民生建设的需求建立了以数量、质量、效率三个维度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民生发展途径,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设定生态产品价值供给区、生态福祉效益释放等主要任务,以期促进生态环境民生研究的系统性发展,并对新时期生态环境民生建设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民生 民生福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赓 马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8,105,共6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有效方式,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内容体系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有效方式,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内容体系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深入研究其国际传播体系的新闻媒体传播体系、学术出版传播体系和国际性组织机构传播体系,筑牢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石,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夯实话语体系建设的支撑系统,建立全媒体国际传播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打造地球第三极绿色高地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宝军 余成群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西藏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战略地位显著。但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具有不稳定性和敏感性等特点,极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 西藏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战略地位显著。但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具有不稳定性和敏感性等特点,极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文章从建设生态兴文明兴的美丽西藏、促进西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西藏生态生产双赢促进绿色发展、科学探索西藏“两山”理论的转化路径、全面统筹西藏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增进西藏各族人民民生福祉、依法依规治理西藏生态环境、构建符合西藏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的大食物观以及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双碳”之路九个方面探析实现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主要路径,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地球第三极绿色高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保护 地球第三极 生态文明高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1
18
作者 廖茂林 占妍泓 +2 位作者 周灵 孙传旺 张智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148,共9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与思想意蕴。其重要内容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保障民生福祉。公园城市,则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对工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与思想意蕴。其重要内容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保障民生福祉。公园城市,则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对工业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和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与科学实践。它是自然生态域和城市社会场的深度耦合,是以健全的生态系统为依托所塑造出的现代新型城市,也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的有机体。从经济价值理论角度审视生态文明时代的公园城市发展,其关键内涵就在于生态价值转化,即在城市建设中探寻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探索如何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增长极”。文章从历史发展高度深刻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厘清了公园城市的发展背景与理论内涵,并从价值论的创新角度解读了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经济机制和主要路径。从理论维度和实践路径明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引领公园城市的发展变革,推动新时代下的城市建设理念从工业逻辑回归生态逻辑,进一步强调公园城市是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和以生态价值转化增进社会民生福祉的全新发展范式,为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同向而行、相辅相成的协同创新机制,探寻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提供了重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科学内涵 公园城市 发展理念 指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承梁 马军远 +3 位作者 魏东 张连辉 张彦丽 杜焱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共9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摇篮。保护黄河,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今年是习近平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摇篮。保护黄河,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今年是习近平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三周年,也是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文章探讨了如何不断深化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认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建设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百年黄河治理、保护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历程、宝贵经验和主要启示,有助于打开历史视野,赓续党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 被引量:73
20
作者 刘希刚 王永贵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7-31,90,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逐步形成。习近平从人类史高度强调生态文明的历史趋势和时代意义,阐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凸显其全局性地位,系统强调生态问题的刚性约束,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主题和政府责任,坚持对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逐步形成。习近平从人类史高度强调生态文明的历史趋势和时代意义,阐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凸显其全局性地位,系统强调生态问题的刚性约束,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主题和政府责任,坚持对生态文明的系统性认识,提出了建设的总体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自觉顺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应用,是对生态文明和环境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以及对党的执政思想的丰富拓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需要把握历史大势,推动理论创新,着力实践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观点 理论创新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