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转移瘤5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庆勇 徐培坤 +2 位作者 陈小妹 陈先平 董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82-683,690,共3页
目的总结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X刀治疗的有完整随访结果共520例颅内转移瘤资料,其中单发转移灶336例,多发转移灶184例(2个病灶51例,3~5个病灶63例,6~10... 目的总结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X刀治疗的有完整随访结果共520例颅内转移瘤资料,其中单发转移灶336例,多发转移灶184例(2个病灶51例,3~5个病灶63例,6~10个病灶70例)。病灶直径5~35mm,平均16.4mm。治疗时平均中心剂量22Gy(20~25Gy),周边剂量12Gy(10~14Gy),覆盖病灶体积80%以上。结果520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的CT和MRI显示,完全缓解218例(41.9%),部分缓解182例(35.0%),无变化78例(15.0%),进展42例(8.1%),病灶总控制率91.9%(478/520)。生存时间达6个月者共442例(85.0%),生存时间达12个月者共354例(68.1%),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0%、5.5%,中位生存期为12.6月。结论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对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放射治疗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Ir联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胆管癌 被引量:5
2
作者 宋轶鹏 胡立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073-1074,共2页
目的 :观察1 92 Ir联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手术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T型或U型管引流1 92 Ir导管内放射 ,参考点距施源管中轴 1cm ,内放疗总剂量 2 4~ 30Gy ,7~10d后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目的 :观察1 92 Ir联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手术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T型或U型管引流1 92 Ir导管内放射 ,参考点距施源管中轴 1cm ,内放疗总剂量 2 4~ 30Gy ,7~10d后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6~ 42Gy。内外放射总剂量 6 0~ 72Gy。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 16个月 ,1年生存率 6 6 6 % ,2年生存率 33 3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内引流术后行1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Γ射线 立体定位技术 CT 铱192 x线立体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55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玉 闫英 +1 位作者 郭占文 田启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上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加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穆海玉 沈春燕 +2 位作者 邹忠材 郑爱青 梁克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同步伽马射线立体定向外科加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作用和获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加全脑放疗后的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同步伽马射线立体定向外科加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作用和获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加全脑放疗后的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预后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颅内病灶的疗效为:CR 2例,PR 16例,SD 3例,PD 2例,有效率78.3%(18/23),疾病控制率91.3%(21/23)。全身病变的总体疗效为:CR 0例,PR 5例,SD 12例,PD 6例,有效率21.7%(5/23),疾病控制率73.9%(17/2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肿瘤累及体积、病理类型、RPA分级为疾病进展时间预测因素(P均<0.05);而KPS评分、肿瘤累及体积、RPA分级则是生存时间预测因素(P均<0.05)。吉非替尼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加全脑放疗后的治疗NSCLC脑转移瘤,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其中,KPS评分、肿瘤体积、病理类型(腺癌)、RPA分级是影响获益和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吉非替尼 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性外科治疗方法简介(附脑转移瘤3例初步治疗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孟昭信 范乃斌 +8 位作者 孙仲藩 耒啟云 张绩隆 黄永安 胡泽勇 陈炳桓 杨炯达 王宜崇 徐宇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空军总医院与天坛医院合作从1992年1月开始,用等中心直线加速器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性外科治疗。到1992年11月底已治疗各类颅内疾病126例,其中3例为脑转移瘤。单次照射肿瘤边缘剂量为28-35cGy,均收到满意近期疗... 空军总医院与天坛医院合作从1992年1月开始,用等中心直线加速器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性外科治疗。到1992年11月底已治疗各类颅内疾病126例,其中3例为脑转移瘤。单次照射肿瘤边缘剂量为28-35cGy,均收到满意近期疗效。CT检查3例转移灶于18周内完全消失,神经系统症奖得到迅速改善,其中2例于SRS后5个月和6个月分别死于全身转移,另1例已健康存活1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放射外科 脑肿瘤 转移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中的 γ-刀治疗规划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舒华忠 严玉龙 +2 位作者 鲍旭东 柏毅 罗立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γ-刀治疗规划系统中,治疗方案一般是由医生反复调试各参数后确定的,这不仅费时,而且难以获得最佳结果.因此,对方案进行数学优化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给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即改进单纯形法。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放射外科 最佳化 治疗规划系统 Γ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全身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射波刀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兵 鹿红 朱锡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要用螺钉将金属定位框架固定在患者颅骨,利用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病变,以达到不开颅的手术效果。美国Accuray公司研制的射波刀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具有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 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要用螺钉将金属定位框架固定在患者颅骨,利用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病变,以达到不开颅的手术效果。美国Accuray公司研制的射波刀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具有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踪的优势,无需有创的定位框架,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的应用,从头颈部肿瘤延伸至脊椎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文中对射波刀系统的配置、技术特点、治疗流程以及射波刀在颅内外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作一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射波刀 无框架 全身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立体定向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原照 范虹 褚德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X线立体定向治疗 (Stereotacticradiotherapy ,SRT)脑转移瘤疗效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 77例 ( 15 6个脑转移灶 )进行回顾性分析。 142个脑转移灶采用X线立体定向治疗联合常规全脑放疗 ,14个脑转移灶单纯采用X... 目的 探讨影响X线立体定向治疗 (Stereotacticradiotherapy ,SRT)脑转移瘤疗效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 77例 ( 15 6个脑转移灶 )进行回顾性分析。 142个脑转移灶采用X线立体定向治疗联合常规全脑放疗 ,14个脑转移灶单纯采用X线立体定向治疗。 结果 多因素分析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率与转移灶体积及周边剂量有关。转移灶体积≤ 4ml的有效率为 81 0 % ( 85 / 10 5 ) ,明显高于转移灶体积 >4ml有效率的 45 1% ( 2 3/ 5 1) ( χ2 =2 0 7,P <0 0 0 1) ,并发症率由 3 8% ( 4/ 10 5 )上升至 2 9 4 % ( 15 / 5 1) ( χ2 =2 1,P <0 0 0 1)。靶周剂量 (ED2Gy) >6 8Gy的有效率为 81 3% ( 6 5 / 80 ) ,显著高于ED2Gy≤ 6 8Gy的 5 6 6 % ( 43/ 76 ) ( χ2 =11 1,P <0 0 0 1) ,并发症率由 18 8% ( 15 / 80 )下降至 5 3 % ( 4/ 76 ) ( χ2 =6 6 ,P <0 0 5 )。 结论 脑转移瘤体积及靶周剂量是影响SRT疗效和并发症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立体定向 治疗 脑转移瘤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建文 刘瑛 +3 位作者 米贤文 陈勇 向孝勇 陈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伽玛刀 顽固性疼痛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8
10
作者 单永治 凌锋 KITZ K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例,Ⅱa+b型3例, Ⅲ型3例,Ⅳ型1例。靶点边缘剂量16~20Gy,平均18Gy,靶点边缘被50%~70%等剂量曲线 所包含。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2例部 分改善。12例MRI或造影证实瘘口完全或近全闭塞,4例部分闭塞。无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侵袭型硬脑膜动静脉瘘 且伴有广泛皮质静脉引流的患者,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外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患者 靶点 并发症 闭塞 根据 单纯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亮 徐培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46-447,453,共3页
垂体腺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脑内原发肿瘤的10%~15%,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针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普通放射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其中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种比较... 垂体腺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脑内原发肿瘤的10%~15%,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针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普通放射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其中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治疗方法,对其适应证、治疗方案的设计、安全性、有效性等评价均存在较大差异性,本文对上述几点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垂体腺瘤 治疗方法 颅内肿瘤 原发肿瘤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本华 韩露 +1 位作者 林少俊 Touboul E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 ̄2002年在巴黎Tenon医院放疗科行SRS(X线刀)治疗的脑转移患者102例,包括单发者78例,多发者24例,102例患者共有转移灶131个,转移灶最大直径≤4cm。其中1...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 ̄2002年在巴黎Tenon医院放疗科行SRS(X线刀)治疗的脑转移患者102例,包括单发者78例,多发者24例,102例患者共有转移灶131个,转移灶最大直径≤4cm。其中18位患者同时接受全脑放疗(WBRT),93例患者120个转移灶有影像学随访。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及局控率,并对潜在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局控率和1年局控率分别为91.7%和85.3%,10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转移灶体积是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KPS>70、年龄≤60、无颅外其他器官转移以及SRS前行全脑照射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仅KPS评分为生存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RS是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立体定向治疗时摆位精度的探讨
13
作者 唐虹 陈小妹 孟庆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71-72,共2页
X线立体定向治疗时摆位精度的探讨唐虹陈小妹孟庆勇X线立体定向照射技术广泛用于颅内小病变治疗,其原理是多弧、非共面小野等中心照射在病变位置,从而形成小范围高剂量区,而外周锐减到低剂量区;在射野边缘每毫米距离剂量变化15... X线立体定向治疗时摆位精度的探讨唐虹陈小妹孟庆勇X线立体定向照射技术广泛用于颅内小病变治疗,其原理是多弧、非共面小野等中心照射在病变位置,从而形成小范围高剂量区,而外周锐减到低剂量区;在射野边缘每毫米距离剂量变化15%左右。因此,在进行X刀手术时,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x线立体定向 摆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系统
14
作者 李金华 谭启富 +2 位作者 陈堤 刘玉亭 汤黎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53-55,共3页
中图法分类号R815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stereotacticra-dioneurosurgery,简称SRS)是利用立体定向原理,选择颅内确定的病变组织做为靶点,用计算机进行准确计算后,一次大剂量窄束X线精确地... 中图法分类号R815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stereotacticra-dioneurosurgery,简称SRS)是利用立体定向原理,选择颅内确定的病变组织做为靶点,用计算机进行准确计算后,一次大剂量窄束X线精确地聚焦于靶点,使靶点区产生局灶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放射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15
作者 刘成文 李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 立体定向 放射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及其应用
16
作者 胡孝林 林光财 王所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49-50,共2页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及其应用胡孝林林光财王所亭由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γ-刀和X-刀)的问世,给各医院的神经外科和放射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发展契机,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立体放射外科是当今一流的高科技成果之一,它...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及其应用胡孝林林光财王所亭由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γ-刀和X-刀)的问世,给各医院的神经外科和放射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发展契机,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立体放射外科是当今一流的高科技成果之一,它的推广应用,标志着医院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 放射外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德志 蒲萍 +2 位作者 傅尚志 李启明 张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线刀 )肺癌的适应症、禁忌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用体部X线刀治疗计划系统和立体定位框架 ,结合SL 75直线加速器对 5 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组 )。以同期 5 3例常规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肺...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线刀 )肺癌的适应症、禁忌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用体部X线刀治疗计划系统和立体定位框架 ,结合SL 75直线加速器对 5 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组 )。以同期 5 3例常规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肺癌为对照。治疗组中 42例为外照射上纵隔、同侧肺门、隆突下及原发灶 5 0Gy/ 2 5F后加用X线刀治疗原发灶 5Gy/次× 5次 ;14例为肺转移癌或手术后外周孤立性复发病灶行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8~ 12Gy/次× 5次。结果  5 6例患者共 78个病灶 ,X线刀治疗后 1、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 (病灶消失、病灶缩小 )分别为 79.5 % (62 / 78)、89.8% (70 / 78)、87.2 % (68/ 78)和 78.2 % (61/ 78) ,3个月以后出现病灶复发 ,3、6、12个月病灶增大比率分别为 2 .6% (2 / 78)、5 .1% (4/ 78)和 9% (7/ 78)。 2个治疗后无变化的病灶 (肾癌术后肺转移 )又行第 2次X线刀治疗。治疗组原发性肺癌初次治疗 3 6例 ,1年生存率 89.1% ,2年生存率 5 3 .9%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4%和 3 9.6% ,P <0 .0 5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适应症包括 :①用于初次病例外照射后原发灶缩小在 5cm以下者补量 ,以减少肺组织受量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②用于放疗后、手术后肺内复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癌 放射治疗 x线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中标记点的自动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偲 闫浩正 +2 位作者 李艳杰 刘达 王田苗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了脑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中标记点的自动检测与定位,提出了下述检测与定位方法:首先为提高检测准确率设计A、B两类具有特殊纹理的标记,然后,检测B类和A类标记点并基于极线约束搜索缺失的A类标记点,最后进行... 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了脑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中标记点的自动检测与定位,提出了下述检测与定位方法:首先为提高检测准确率设计A、B两类具有特殊纹理的标记,然后,检测B类和A类标记点并基于极线约束搜索缺失的A类标记点,最后进行标记点的双目匹配和三维重建。通过实验测试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率和定位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记点误检率为0.08%,漏检率为零,每对图像的平均处理时间小于200ms,标记点的平均定位误差小于0.55mm。该方法简化了脑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的图像注册过程,而且通过跟踪头部标记点可以在线更新注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标记点 图像注册 线约束 外科立体定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指标预测立体定向治疗NSCLC脑转移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颖 崔晓腾 王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2-527,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 surgery,SRS)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确诊为NSCLC脑转移并行... 目的:分析凝血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 surgery,SRS)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确诊为NSCLC脑转移并行SRS治疗的51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与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运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并基于Cox多因素分析绘制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运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析凝血指标对NSCLC脑转移行SRS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2、3、4年的PFS分别为79.9%、69.9%、56.6%、43.2%,OS分别为93.4%、83.2%、69.9%、57.6%。吸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3.22 g/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1.69 s、D-二聚体(D-dimer,D-D)<0.51μg/L与较长的PFS率相关(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21.05 s、Fib<3.22 g/L、D-D<0.51μg/mL与较长的OS率相关(P<0.05)。吸烟、Fib<3.22 g/L、D-D<0.51μg/mL与较长的PFS率显著相关(P<0.05);Fib<3.22 g/L、D-D<0.51μg/mL与较长的OS率显著相关(P<0.05)。Fib与D-D联合检测预测NSCLC脑转移患者SRS治疗预后的AUC显著高于Fib与D-D单独检测(P<0.05)。结论:凝血指标与SRS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Fib与D-D为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其预后,两组指标联合评估价值可能更优,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组织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进展
20
作者 钟强 于新 刘宗惠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患者正在选择或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其临床治疗经验也逐渐丰富.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 脑组织生物学效应 神经外科 实验研究 血脑屏障 脑实质放射性损伤 大血管损伤 BBB损伤 部位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