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1
作者 樊敏 马雷 史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为良性病变(非复发组)。比较组间^(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及病灶SUV_(max)/纵隔血池SUV_(max)(SUV_(max)-ratio);针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NSCLC术后线缘良、恶性结节状增厚的价值。结果复发组病灶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均高于非复发组(P均<0.05);组间病灶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评估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的AUC分别为0.854、0.805及0.8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鉴别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复发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SPECT、PET在评估小鼠的骨成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江涛 王捷 +2 位作者 詹纯列 尹吉林 王欣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成像 x线 x线计算机断层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的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高子龙 刘飙 +2 位作者 祁乐 郎靖宇 刘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GCRO)是骨肉瘤中一种特殊的亚型,极为罕见。本文作者报道1例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的GCR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为GCRO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患者,女性,69岁,因发现右小腿肿物1个月入院。X线影像表现为胫骨及腓骨... 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GCRO)是骨肉瘤中一种特殊的亚型,极为罕见。本文作者报道1例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的GCR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为GCRO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患者,女性,69岁,因发现右小腿肿物1个月入院。X线影像表现为胫骨及腓骨相对缘皮质骨呈轻度虫蚀样改变。CT平扫影像表现为肌肉内肿物,胫骨和腓骨相对缘骨皮质破坏,肿瘤仅累及表面皮质骨,未侵及深部皮质骨及髓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为肿瘤邻近的胫骨和腓骨骨质局部破坏,髓腔未受侵及。行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CRO。患者术后化疗,术后15个月右小腿肿物复发,术后21个月,患者去世。GCRO常因临床表现不特异导致误诊或漏诊,本文作者探讨该例GCR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GCRO的临床认识水平和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巨细胞 x线计算机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影像学检查人工智能辅助读片技术在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防痨协会影像专业分会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防痨协会标准化专业分会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 吕平欣 刘宇红 侯代伦 高磊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3-1104,共12页
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技术的发展为应用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肺结核的主动发现带来新契机。本共识由中国防痨协会影像专业分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防痨... 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技术的发展为应用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肺结核的主动发现带来新契机。本共识由中国防痨协会影像专业分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防痨协会标准化专业分会和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联合制定,并得到《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的支持。本共识在国际实践指南平台注册,制订过程遵循方法学原则,由多领域专家协作、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指南和我国应用实践完成。本共识阐述了CAD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15款基于胸部X线平片(chest X-ray,CXR)的肺结核CAD软件性能;给出了CXR-CAD在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以及社区和重点场所人群的肺结核筛查中的应用推荐;介绍了基于CT的CAD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研发进展;提出了目前CAD在肺结核患者主动发现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检测 胸部x线平片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CT评估HCC患者身体组分变化联合肿瘤标志物预测其术后转移的价值
5
作者 张钦 韩剑剑 +2 位作者 李培 吕磊 翟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基于QCT评估HCC患者身体组分变化预测其术后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3例H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患者的L1/L2椎体平均骨密度(BMD)、L3椎体水平总脂肪面积(TFA)、L3椎... 目的:基于QCT评估HCC患者身体组分变化预测其术后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3例H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患者的L1/L2椎体平均骨密度(BMD)、L3椎体水平总脂肪面积(TFA)、L3椎体水平腹内脂肪面积(VFA)、L3椎体水平椎后肌群脂肪面积(FA)、L3椎体水平椎后肌群肌肉面积(MA),并计算术前与术后各指标的差值(术后-术前),记为ΔBMD、ΔTFA、ΔVFA、ΔFA、ΔMA;同时记录术前血清学指标,包括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AFP)、CEA、CA-199、CA12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根据术后1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提示的肝内或肝外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29例)和非转移组(44例)。比较两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预测HCC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的效能。结果: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ΔMA、AFP、AFP-L3、AFP-L3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FPL3、AFPL3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百分比、淋巴百分比、ΔMA预测HCC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25、0.779、0.664、0.709、0.707、0.864(P均<0.05)。结论:QCT可以有效评估HCC患者术后身体组分变化,术后椎后肌群肌肉含量减少、术前高水平的AFPL3、AFPL3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成为预测HCC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身体组分 血清标志物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气管切除及吻合术
6
作者 尹珺伊 金振华 +5 位作者 张艳 苗艳 薛沾枚 兰世捷 张蕾 曹禹 《中国工作犬业》 2025年第3期53-55,共3页
气管吻合术的适应证为良性和恶性气管狭窄,创伤性气管破裂和节段性气管软化。术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损伤的定位,损伤近端和远端边界的测定,并在恶性损伤的情况下,远处转移动物的评估。X线平片,气管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助于定... 气管吻合术的适应证为良性和恶性气管狭窄,创伤性气管破裂和节段性气管软化。术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损伤的定位,损伤近端和远端边界的测定,并在恶性损伤的情况下,远处转移动物的评估。X线平片,气管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助于定位气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镜检查 气管损伤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平片 气管软化 气管切除 近端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CT与DXA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雪峰 伦晓名 +3 位作者 郁万江 韩合理 翟红立 邢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法(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RA患者73... 目的对比研究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法(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RA患者73例为研究组,选取78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测定RA组与对照组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BTM)水平,并分别行腰椎(L1-4)、髋部DXA及腰椎(L1-3)、髋部QCT检查,并对两者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QCT对RA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于DX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QCT诊断RA组腰椎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灵敏度93.75%、特异性87.80%。③RA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水平比对照组高,血清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 PINP)水平比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RA组患者腰椎QCT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值与β-CTX呈负相关(r=-0.81,P<0.05),与PINP呈正相关(r=0.79,P<0.05),而经腰椎DXA测得的BMD无此相关性。结论对于老年RA患者,QCT对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DXA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BTM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新技术在间质性肺疾病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叶海 蒲豆豆 +1 位作者 任占丽 于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影像学在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评估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CT、MRI、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为ILD诊断与评估提供了客观工具。本文将基于多模态定量影像技术在ILD的应用与探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FAPI-04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对肿瘤分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华俊 李岚 +3 位作者 杨媛媛 刘琪 张伟 陈晓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68)Ga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04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初诊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 目的:探讨^(68)Ga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04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初诊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对肿瘤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34例因怀疑胰腺占位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68)Ga-FAPI-04 PET/CT对胰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并与传统CT比较,分析^(68)Ga-FAPI-04 PET/CT对胰腺癌肿瘤分期的影响。结果:共计纳入134例患者,其中胰腺癌127例,良性病变7例。^(68)Ga-FAPI-04 PET/CT对胰腺癌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检出率分别为100%(127/127)、68.63%(35/51),95.35%(41/43)。胰腺癌中位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maxium,SUVmax)为14.92,高于胰腺良性病变中位SUVmax(6.1)(Z=−2.921,P=0.003)。与传统CT比较,^(68)Ga-FAPI PET/CT检查后共有32.28%(41/127)胰腺癌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3.94%(5/127)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68)Ga-FAPI-04 PET/CT对胰腺癌原发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较传统CT可发现更多远处转移病灶,改善患者M分期,有助于全面评估全身肿瘤负荷、制定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 胰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胜广 张倩 +5 位作者 盛春君 程晓云 杨篷 曲伸 吴国亭 李文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1只24周龄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切除,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A(RA)组、罗格列酮B(RB)组,每组7只。RA组、RB组每只大鼠分别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0.35 mg/d、0.70 mg/d(以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1只24周龄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切除,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A(RA)组、罗格列酮B(RB)组,每组7只。RA组、RB组每只大鼠分别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0.35 mg/d、0.70 mg/d(以生理盐水溶解灌胃),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使用micro-CT分别测定股骨、胫骨、椎骨的骨量/组织量(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表面积/骨量(BS/B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及RB组各部位(股骨、胫骨、椎骨)Tb.N、Tb.Th和BS/BV(RA组胫骨除外)均减少(P<0.05或P<0.01);胫骨、椎骨Tb.Sp增加(P<0.05),股骨Tb.Sp无改变(P>0.05);各部位BV/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检测指标在RA组与R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罗格列酮后,骨微结构受到损伤,且主要集中于松质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卵巢切除术 x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CT与踝关节骨折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龚晓峰 吕艳伟 +3 位作者 王金辉 王岩 武勇 王满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CT表现及特点,分析CT图像与常用踝关节骨折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369例成人踝关节骨折,分析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及其特点,进行踝关节骨折X线分型,分析CT图像与骨折X线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踝穴上1...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CT表现及特点,分析CT图像与常用踝关节骨折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369例成人踝关节骨折,分析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及其特点,进行踝关节骨折X线分型,分析CT图像与骨折X线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共有8种表现形式,以a、b、c分别指代腓骨骨折、后踝骨折和骨间韧带(interosseous tibiofibular ligament,IOL)断裂,369例踝关节骨折CT图像包括:0度(腓骨、后踝、IOL均完整)40例;Ⅰa度(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完整)60例,Ⅰb度(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完整)3例,Ⅰc度(腓骨完整、后踝完整、IOL断裂)26例;Ⅱab度(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断裂)163例,Ⅱac度(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断裂)6例,Ⅱbc度(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断裂)61例;Ⅲ度(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断裂)10例。根据Danis-Weber骨折分型:A型骨折18例,B型骨折238例,C型骨折94例,腓骨无骨折19例。分析CT图像,A、B、C型骨折IOL断裂的发生率分别为0、5.9%、88.3%;CT图像与Danis-Weber分型之间存在相关性,IOL断裂的发生率随Danis-Weber分型严重程度而改变,经秩相关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 R=0.781,P<0.001)。CT图像能发现X线骨折分型无法判断的IOL断裂,其发生率是5.9%。结论: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在术前能够清楚判断下胫腓联合IOL损伤情况,与Danis-Weber骨折分型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并能发现某些X线片中无法判断的IOL断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23
12
作者 马玉波 王忠 +3 位作者 顾爱春 远奇 徐枫 刘平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融合 骨显像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佳佳 王正廷 +3 位作者 钟捷 梁胜 张淼 李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经病理证实为肠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被排除。22例小肠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出小肠恶性肿瘤16例(小肠恶性肿瘤病灶17处,淋巴结受累27处);小肠良性肿瘤及良性病变4例;1例肠结核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阳性;1例小肠印戒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阴性。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91%。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检测、良恶性鉴别、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对小肠肿瘤患者无创、无痛、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显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剑明 辛军 +2 位作者 王晓明 刘长军 翟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001-1003,1007,共4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视觉判断和SUV测定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判断,并经随访观察、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3个病例中... 目的:回顾性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视觉判断和SUV测定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判断,并经随访观察、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3个病例中找到原发灶者25例(75.8%,25/33),其中肺癌9例,肝癌2例,鼻咽癌2例,甲状腺癌2例,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肾癌、前列腺癌、脑胶质瘤、淋巴瘤和腹膜后肌母细胞瘤各1例。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地发现CUP患者的原发灶,一次扫描能了解全身各脏器病灶分布情况,这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价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氟化脱氧葡萄糖 原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CT表现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雪丹 孙应实 +1 位作者 谭芳 郭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回顾分析经手术、后穹窿穿刺和临床治疗诊断明确的 2 2例盆腔炎的CT表现 ,结果显示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 ,CT在盆腔炎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上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盆腔 炎症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与相关椎体骨疾患的影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6
作者 顾翔 李佳录 +2 位作者 于爱红 白荣杰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1-1016,共6页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患,应用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与椎体骨质疏松相似的发生在椎体的相关骨疾患,需要和椎体骨质疏松相鉴别,本文从临床影像学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患,应用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与椎体骨质疏松相似的发生在椎体的相关骨疾患,需要和椎体骨质疏松相鉴别,本文从临床影像学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对椎体病变与骨质疏松的鉴别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生在椎体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与其他骨病变在影像学方面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肺微结节86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取材活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平 曹军丽 +5 位作者 张庆怀 张彦秋 顾涛 付占昭 王欣 张雪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孤立性微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术对86例肺部直径≤1 cm孤立性微结节取材活检,并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中该...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孤立性微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术对86例肺部直径≤1 cm孤立性微结节取材活检,并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中该方法对恶性结节32例的诊断灵敏度达87.5%(28/32),阳性预测值为100%;对良性结节56例的诊断特异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5.7%(24/28);总诊断符合率为92.9%(52/56)。气胸发生率7.1%(4/56),咳血发生率为8.9%(5/56),均未行特殊处理而自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次数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χ2=4.088,P=0.043),也是咳血的危险因素(χ2=5.659,P=0.017),而结节大小和上述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直径≤1 cm孤立性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结节 活组织检查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肺癌CT征象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周全 陈金城 陈咏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07-111,共5页
目的 :探讨肺鳞癌、肺腺癌的CT鉴别要点。方法 :对 51例肺鳞癌及 4 3例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鳞癌 70 6%为中央型 ,2 9 4 %为周围型 ;腺癌 4 7%为中央型 ,95 3%为周围型。 15例周围型肺鳞癌均表现为肿块 ,而 4 1例周... 目的 :探讨肺鳞癌、肺腺癌的CT鉴别要点。方法 :对 51例肺鳞癌及 4 3例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鳞癌 70 6%为中央型 ,2 9 4 %为周围型 ;腺癌 4 7%为中央型 ,95 3%为周围型。 15例周围型肺鳞癌均表现为肿块 ,而 4 1例周围型肺腺癌中 ,5例为局灶性实变 ,3例为两肺弥漫性实变与结节。在周围型肺癌中 ,肺腺癌肿块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早期远处转移多见 ,三级支气管受累少见 ;而鳞癌的三级支气管受累征、局灶性坏死、瘤周肺野改变明显 ,毛刺征、小泡征及胸膜凹陷征少见。肺腺癌、鳞癌肿块内均可见小钙化灶。在中央型肺癌均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及远方阻塞性肺部改变 ,但腺癌少见 ,而鳞癌多见且有多枝蔓延的趋势。结论 :胸部CT观察肺癌的征象较确切 ,但在影像学判断肺癌组织学类型方面较常规X线胸片未见明显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组织类型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征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锋 鞠晓英 +1 位作者 张卓 曲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98-899,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72例 ,其中包括良性胸腺瘤32例 ,恶性胸腺瘤 2 7例和胸腺癌 13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平片 ,其中做CT检查 37例 ,MRI检查 7例。结果 病变发生在前上纵隔占 87.4% ,肿...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72例 ,其中包括良性胸腺瘤32例 ,恶性胸腺瘤 2 7例和胸腺癌 13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平片 ,其中做CT检查 37例 ,MRI检查 7例。结果 病变发生在前上纵隔占 87.4%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占 6 8% ,多球状 4.2 % ,余为不规则形。肿瘤边缘呈小波浪状或结节状突起占 77.6 % ,肿瘤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 (M CI)呈灌铸型占 48.6 %。结论 CT与MRI能清楚地显示胸腺瘤的各种病理改变 ,具有特征性表现 ,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胸腺瘤 胸腺癌 x线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3种CT/MRI图像融合方法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孝深 胡超苏 +4 位作者 邱健健 胡伟刚 陆惠忠 李龙根 冯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2-285,共4页
背景与目的:MRI是鼻咽癌诊疗的主要工具,但基于MRI的治疗计划系统并不成熟,临床上多采用CT/MRI融合的方法勾画靶区。本研究探讨3种CT/MRI融合方法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并比较3种方法的图像融合效果。方法:15例鼻咽癌患者模拟放射治疗... 背景与目的:MRI是鼻咽癌诊疗的主要工具,但基于MRI的治疗计划系统并不成熟,临床上多采用CT/MRI融合的方法勾画靶区。本研究探讨3种CT/MRI融合方法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并比较3种方法的图像融合效果。方法:15例鼻咽癌患者模拟放射治疗的体位、采用面罩固定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全部图像经网络传送到治疗计划工作站,分别采用标记点法、相关法和归一化互信息法进行CT/MRI融合。记录达到满意融合效果时花费的时间;测量X轴和Y轴方向上的融合误差;分别根据CT和MRI图像勾画上颌窦的轮廓,记录上颌窦中心坐标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来比较3种融合方法花费的时间,X、Y坐标方向上的融合误差,上颌窦中心坐标的差异。结果:标记点法、相关法和归一化信息法融合3种融合方法花费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2±1.3)、(5.2±1.1)和(5.2±1.0)min,标记点法花费的时间最长(χ2=14.824,P=0.001),相关法和归一化互信息法花费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2,P=0.78)。3种方法在X轴方向的平均融合误差为(0.68±0.21)、(0.71±0.19)、(0.69±0.27)mm(χ2=0.25,P=0.97),Y轴方向的平均融合误差分别为(1.13±0.16)、(1.15±0.21)、(1.15±0.18)mm(χ2=0.53,P=0.87)。上颌窦中心坐标在X轴方向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37±0.16)、(0.36±0.18)、(0.37±0.16)mm(χ2=0.25,P=0.97);在Y轴方向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54±0.17)、(0.55±0.15)、(0.54±0.16)mm(χ2=0.29,P=0.93);在Z轴方向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7±0.7)、(0.6±0.8)、(0.5±0.7)mm(χ2=0.91,P=0.68)。结论:标记点法、相关法和归一化互信息法都能达到满意的CT/MRI融合效果,标记点法花费的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