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ray CT图像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过程空隙分布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宇 王伟成 +3 位作者 方珑 刘晋周 肖传语 于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22,共15页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测试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结构和与空隙有关的病害。基于X-ray CT和图像处理技术,从细观结构层面探讨了车辙变形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空隙...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测试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结构和与空隙有关的病害。基于X-ray CT和图像处理技术,从细观结构层面探讨了车辙变形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特征。提出了体积等效球棍模型来表征空隙连通性的变化,用改进的环扇分割变异系数、位置偏心率和球度分别描述了空隙的分布和形状特征。结果表明,车辙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结构的影响机制因混合料类型而异。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相比,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的空隙更加不均匀和离散,尤其是那些体积小于0.01 mm^(3)的空隙。此外,SMA-13中的空隙连通性和分布更容易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其粗集料在变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定向移动进而改变初始位置。尽管车辙变形同时增加了2种混合料中空隙的水平不均匀性,但AC-13的竖向不均匀性减少,而SMA-13的竖向不均匀性增加。加载使AC-13混合料的空隙几何形状变得复杂和分散,而SMA-13则相反,预示着与AC混合料相比,SMA混合料在加载1 h后仍保持抵抗车辙破坏的潜力。总体而言,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的拓扑特征及其在车辙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响应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级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空隙 三维分布 连通性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车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ay CT原位三轴剪切试验的砂土颗粒材料微观动力学 被引量:3
2
作者 苗泽锴 张大任 +4 位作者 马刚 邹宇雄 陈远 周伟 肖宇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7-1606,共10页
将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与原位三轴剪切试验相结合,分析渥太华砂在剪切过程中的微观动力学演化规律.在试验过程中共完成15次X射线扫描,使用图像分割算法进行颗粒分割并使用球谐函数重构颗粒的表面形貌,根据颗粒的多尺度形态指标序列实... 将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与原位三轴剪切试验相结合,分析渥太华砂在剪切过程中的微观动力学演化规律.在试验过程中共完成15次X射线扫描,使用图像分割算法进行颗粒分割并使用球谐函数重构颗粒的表面形貌,根据颗粒的多尺度形态指标序列实现整个加载过程中颗粒的准确匹配与追踪,并分析颗粒位移、转动、局部非仿射运动和局部孔隙率等微观动力学和微观结构指标的演化规律.在剪切过程中颗粒体系的竖向位移分布呈现2个锥形区域,颗粒的转动分布出现明显的X型剪切带.用于度量局部塑性变形程度的局部非仿射运动和局部体积分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颗粒微观动力学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局部自由体积较大的地方更易发生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x射线断层扫描(ct) 三轴试验 微观动力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医用X射线CT的应用频率及其分布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彬 郑钧正 +3 位作者 高林峰 卓维海 姚杰 钱爱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73,119,共10页
X射线CT(X-CT)的日益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医疗照射防护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因此,在上海市开展的"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课题中,重点调查研究了全市医用诊断X-CT机装备及其使用的基本状况、应用频率以及所致剂量水... X射线CT(X-CT)的日益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医疗照射防护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因此,在上海市开展的"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课题中,重点调查研究了全市医用诊断X-CT机装备及其使用的基本状况、应用频率以及所致剂量水平等。本文侧重分析全市X-CT的基本状况和应用频率及其分布的研究结果,并与世界各国现状进行了比较。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共有112家的各级医院,使用着152台X-CT。以全市常住人口计,每百万人口X-CT拥有量逾7.9台;而全市中心区百万人均拥有量达16.9台。上海市2009年医用X-CT检查的应用频率已增至137.84人次/千人口,在医用X射线诊断的总频率中占17.7%;达到1996年的近4.2倍。进一步分析X-CT应用频率的各种分布可见,X-CT的扫描检查类型主要集中在头部、胸部和腹部;男性受检者多于女性;且以年龄大于40岁者居多等。最后针对有关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和相应大力加强X射线CT检查的医疗照射防护问题展开了具体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ct 医疗照射 应用频率 分布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工业X-CT2代扫描运动控制卡设计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开龙 魏彪 +2 位作者 米德伶 胡现辉 路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68-172,共5页
分析比较了工业X-CT扫描运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在优先满足工业X-CT 2代扫描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工业X-CT扫描运动通用控制的设计方案,使其能同时支持1,2,3代扫描的运动控制。通过将FPGA芯片EP1C3T100C8及单片机AT89LV52应用于2代扫... 分析比较了工业X-CT扫描运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在优先满足工业X-CT 2代扫描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工业X-CT扫描运动通用控制的设计方案,使其能同时支持1,2,3代扫描的运动控制。通过将FPGA芯片EP1C3T100C8及单片机AT89LV52应用于2代扫描运动控制的设计,研究开发了控制卡,即采用步进电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数据的同步采用了FIFO技术,功能模块的选择采用了译码电路的方法,并通过状态机以实现对时序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2代扫描运动控制卡不仅快速、稳定,而且可以利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控制软件进行各种控制参数的灵活选择,达到了使其能同时支持1,2,3代运动扫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x-ct 扫描运动控制 FPGA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X射线CT主要检查类型所致成年受检者剂量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高林峰 郑钧正 +4 位作者 卓维海 王彬 曲良勇 姚杰 钱爱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81,共8页
研究与掌握广泛普及的医用X射线CT(X-CT)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是加强医疗照射防护的一个关键课题。在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中,根据全市拥有X-CT机各种品牌及其在各级医院实际应用比例情况,抽取全市约占30%... 研究与掌握广泛普及的医用X射线CT(X-CT)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是加强医疗照射防护的一个关键课题。在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中,根据全市拥有X-CT机各种品牌及其在各级医院实际应用比例情况,抽取全市约占30%的X-CT机计45台进行现场调研。累计针对8种常见主要检查类型的500例成年受检者,调查他们进行X-CT检查时所用的扫描参数及其相关剂量学信息,借助剂量转换系数等估算其所致典型有效剂量。研究结果表明,头颅、胸部和腹部的X-CT扫描中,各自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的均值分别为55.4 mGy、12.5 mGy和18.4 mGy,而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均值分别为603 mGy.cm、294 mGy.cm和415 mGy.cm。由此估算出头颅、胸部和腹部X-CT扫描所致成年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典型值分别为1.4 mSv、5.3 mSv和7.5 mSv。头颅扫描检查的CTDIw值通常高于耳道、眼部或鼻窦的诊断检查。显然,必须进一步加强X-CT扫描检查的影像质量及其所致剂量的优化匹配研究,尤其必须注意恰当选取各类X-CT检查所用的扫描参数,并不断完善相应的X-CT检查医疗照射指导(参考)水平,推动X-CT检查的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 ct剂量指数 剂量长度乘积 有效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的C60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细观结构损伤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杜红秀 樊亚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0-215,共6页
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对20~600℃下C60高性能混凝土(HPC)和掺0.2%聚丙烯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PPHPC)的细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分析高温及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损伤及劣化衍化的影响,揭示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对20~600℃下C60高性能混凝土(HPC)和掺0.2%聚丙烯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PPHPC)的细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分析高温及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损伤及劣化衍化的影响,揭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及聚丙烯纤维改善其高温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孔隙率、平均孔径不断增加,裂缝长度、宽度、面积及周长均有所发展,内部细观结构不断劣化,抗压强度随之降低;400℃高温作用后,PPHPC内部孔隙数量较HPC有所增加;X-CT图像直观表明PPHPC劣化滞后于HPC,PPHPC孔隙增长率及抗压强度损失率均较HPC低;受火温度与缺陷率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掺聚丙烯纤维可以改善HPC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细观结构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高温损伤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管电压对生物组织CT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文献 彭天舟 +4 位作者 夏顺仁 王晓阳 贾庆 付益谋 木国住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1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对兔器官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台CT机上采用4组X线管电压80、100、120和140kV(头部模式只有前3组管电压,体部模式4组管电压)扫描12只实验兔,在切换管电压时保持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用头颅序列扫描实验兔的头部...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对兔器官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台CT机上采用4组X线管电压80、100、120和140kV(头部模式只有前3组管电压,体部模式4组管电压)扫描12只实验兔,在切换管电压时保持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用头颅序列扫描实验兔的头部,用体部序列扫描实验兔的胸部和腹部,测量实验兔的皮质骨、脑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肺组织的CT值。结果:X线管电压的改变对兔器官组织的CT值影响不一致。脂肪、肝脏、肾脏和皮质骨不同管电压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组织、脑组织和肌肉不同管电压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兔部分器官组织的CT值与X线管电压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根据组织器官的扫描参数来设定参考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型PBX截面密度分布CT测试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雪海 张伟斌 +1 位作者 杨仍才 王依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9-613,共5页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密度均匀性对其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影响较大。用双标准同步CT扫描实验模型,测试复杂构型PBX的截面密度分布。采用与PBX相同构型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标准密度件,以扇束扫描方式研究了PB...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密度均匀性对其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影响较大。用双标准同步CT扫描实验模型,测试复杂构型PBX的截面密度分布。采用与PBX相同构型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标准密度件,以扇束扫描方式研究了PBX和标准密度件的截面CT值分布规律及线性关系,用MATLAB软件,通过灰度阈值和灰度值提取,得到不同截面的CT值。通过标准件体密度获得PBX的截面密度,利用排水法测得的PBX体密度计算修正系数k,对计算获得的PBX截面密度进行线性修正,获得复杂构型PBX不同高度的截面密度分布。结果表明,PBX截面密度与体密度的最大相对偏差为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密度分布 复杂构型 x射线ct(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傅元芳 李启权 +1 位作者 陈双 周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 M M) 和骨转移瘤的影像学( X 线、 C T) 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 M M4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肿瘤并骨质破坏者71 例;骨破坏灶穿刺病理为... 目的:为了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 M M) 和骨转移瘤的影像学( X 线、 C T) 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 M M4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肿瘤并骨质破坏者71 例;骨破坏灶穿刺病理为骨转移瘤5 例。将上述两组病例的 X 线及 C 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颅骨病变发生率 M M 为85 % ,骨转移瘤为2143 % ,两者比较 P< 0005 ;下颌骨破坏 M M 为50 % ,骨转移瘤为714 % ,两者比较 P< 001 。脊柱附件骨质破坏部位两病不同, M M 仅破坏椎弓,转移瘤不仅破坏椎弓,还破坏椎弓以外附件。膨胀性骨破坏的 C T 表现, M M 骨破坏部位为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的软组织影替代,残留骨壳排列规则,对邻近软组织仅为压迫性改变。骨转移瘤骨膨胀性改变轻,对邻近软组织为浸润性改变,在病变内见分布不规则高密度的斑点状残留骨或肿瘤骨。结论:颅骨破坏且为多发病灶及下颌骨破坏,对诊断 M M 有重要价值。脊椎骨质破坏灶累及椎弓及椎弓以外附件及病灶范围内见斑点状高密影者,首先考虑为骨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转移瘤 ct 鉴别诊断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加权的多能光子计数X线CT全能谱图像重建改进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正东 管绍林 +1 位作者 余子丽 张雯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6-1131,共6页
为了提高多能光子计数X线CT全能谱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加权的图像重建改进方法.首先,针对包含不同对比材料的3种模体进行投影仿真,获得包含泊松噪声和高斯噪声的投影正弦图;然后,从投影正弦图中提取噪声信息,构造... 为了提高多能光子计数X线CT全能谱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加权的图像重建改进方法.首先,针对包含不同对比材料的3种模体进行投影仿真,获得包含泊松噪声和高斯噪声的投影正弦图;然后,从投影正弦图中提取噪声信息,构造关于权重的对比噪声比优化函数;最后,求解出使对比噪声比最优的权重,利用该权重进行投影加权图像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仅考虑泊松噪声的基于投影加权的图像重建方法相比,对于含钙材料的模体,利用改进方法可明显提高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对于含碘材料和等效软组织材料的模体,利用改进方法重建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则无显著统计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 x线ct 投影 加权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加权的多能光子计数X线CT全能谱图像重建改进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正东 管绍林 +2 位作者 涂佳丽 李剑波 张雯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2-896,共5页
为了提高基于图像加权的多能光子计数X线CT全能谱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图像重建改进方法.首先,对每个能量段的投影数据采用最大后验概率(MAP)统计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然后,对各能量段图像进行优化加权求和,获得全能谱图像.仿真... 为了提高基于图像加权的多能光子计数X线CT全能谱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图像重建改进方法.首先,对每个能量段的投影数据采用最大后验概率(MAP)统计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然后,对各能量段图像进行优化加权求和,获得全能谱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AP统计重建算法可显著提高全能谱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与滤波反投影算法相比,当能量段数分别为2,4,6,9时,MAP统计重建算法使得钙图像的CNR分别提高659.7%,643.4%,621.2%,586.1%,碘图像的CNR分别提高663.8%,648.6%,635.1%,600.9%,软组织图像的CNR分别提高596.2%,638.5%,592.6%,596.3%;与能量积分法相比,当能量段数分别为2,4,6,9时,M AP统计重建算法使得钙图像的CNR分别提高43.3%,49.1%,49.3%,44.5%,碘图像的CNR分别提高43.2%,45.7%,45.7%,40.2%,软组织图像的CNR分别提高21.5%,28.9%,25.5%,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x线ct 基于图像加权 最大后验概率 对比噪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12
作者 张奇 郭翀 +3 位作者 范光亮 赵斌 钟晓飞 李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正性重构、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及最大斑块长度;并进行超声检查,对峰值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率(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管腔狭窄程度、回声强弱进行记录。结果: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的低衰减斑块出现比例显著降低,钙化斑块体积、PSV、EDV显著升高,脂质斑块体积、RI显著降低,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斑块回声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和P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衰减斑块、较大的脂质斑块体积、较低的PSV和EDV、较严重的管腔狭窄程度、较低的斑块回声,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910(95%CI:0.851~0.97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9%。结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于不稳定CAS斑块的无创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的泡沫混凝土孔隙结构与导热性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志涵 陈波 +1 位作者 陈家林 袁志颖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3-730,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导热性能差异,使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CT)对4种密度的泡沫混凝土试样进行扫描,实现了泡沫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三维重建.基于试样的孔隙特征及分布,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代码建立了...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导热性能差异,使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CT)对4种密度的泡沫混凝土试样进行扫描,实现了泡沫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三维重建.基于试样的孔隙特征及分布,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代码建立了4种密度的泡沫混凝土模型,并在Comsol有限元软件中对其稳态传热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内部的孔径分布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随着密度的增大,试样的孔隙率和孔径随之减小,孔隙形状逐渐趋于球状;泡沫混凝土内部传热主要在水泥基体中进行,少部分热流会穿过小尺寸孔隙,而大尺寸孔隙增大了热流的传导路径,对泡沫混凝土的导热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ct) 孔隙特征 Comsol有限元软件 稳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CT技术快速检测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毛竹密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卿平 刘杏娥 +4 位作者 张桂兰 杨淑敏 田根林 尚莉莉 马建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9-1903,共5页
密度是竹材材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竹材诸多物理力学性质紧密相关,且测定结果因含水率状态不同而不同。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比较了不同竹龄毛竹全干、气干、饱水状态下CT值的差异程度,除4年生和10年生毛竹CT值差异较大以... 密度是竹材材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竹材诸多物理力学性质紧密相关,且测定结果因含水率状态不同而不同。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比较了不同竹龄毛竹全干、气干、饱水状态下CT值的差异程度,除4年生和10年生毛竹CT值差异较大以外,其余竹龄CT值差异较小;分别在全干、气干、饱水状态下对所测定的CT值与相应状态下毛竹的密度进行拟合建模,同时还对不同含水率梯度状态下的CT值与密度进行拟合建模,进而系统分析了不同竹龄毛竹在单一含水率状态下和不同含水率梯度状态下CT值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竹龄毛竹全干状态下相对竹青径向位置的CT值进行了拟合,依据CT值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解释说明了毛竹径向密度因竹龄不同所产生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全干、气干、饱水密度与相应的CT值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且拟合斜率相近;在所选含水率梯度状态下毛竹密度与CT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密度与CT值关系受水分影响较小,回归方程为:D=0.001 H+1.003 2,R^2=0.968 3(D为密度,H为CT值),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0.974 3;不同竹龄毛竹全干状态下竹青、竹黄处密度差异较小,而在竹肉处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实现快速检测毛竹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密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同时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也为深入研究竹材材性和构造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 密度检测 毛竹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支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凡子榕 孙喜霞 +3 位作者 刘庆爽 王照谦 杨志强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10 keV间隔)VMI+图像。计算正常血管管腔及支架内管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支架直径,计算支架内、外管腔的CT值差值△CT(内-外)以及支架直径低估率。结果:21例患者共植入23枚支架。80 keV VMI+图像支架血管段的SNR、CNR与M_0.6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eV时VMI+图像的支架直径测量值增大趋势开始减缓。与其他单能级图像相比,80 keV和90 keV图像的△CT_((内-外))绝对值较小。与M_0.6图像相比,8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3±0.23和4.61±0.37,P<0.05)。结论:80 keV VMI+可以提高头颈部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减少支架产生的射线束硬化伪影,推荐其作为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最佳单能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单能量 支架 头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估Ⅱ~Ⅲ期肺癌患者化疗后骨密度变化
16
作者 戚昕 苏路路 +7 位作者 李中林 杜亚玮 周阳 邹智 刘红明 朱嘉栋 仓顺东 李永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患者化疗后综合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连续行3次以上规律化疗的106例Ⅱ~Ⅲ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线期和化...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患者化疗后综合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连续行3次以上规律化疗的106例Ⅱ~Ⅲ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线期和化疗1年后一般资料及影像资料,应用QCT技术测量患者BMD。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研究对象化疗前后BMD的变化情况。比较化疗后NSCLC组与健康对照组骨量差异,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析,将NSCLC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匹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匹配后两组BMD差异并计算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降低(P<0.05);经倾向性评分分析,两组共106对数据成功匹配,匹配后两组性别、年龄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BMD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发生OP与未发生OP的NSCLC患者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有无手术、基线期BMD及BMI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BMD、BMI及年龄是NSCLC患者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化疗后可出现骨密度下降,基线BMD、BMI与年龄是NSCLC患者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骨密度 化学治疗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CH PET/CT在原发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费子航 王政杰 +1 位作者 勾亚婷 庞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HPT 22例)。通过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生化指标、^(18)F-FCH PET/CT显像参数及其诊断效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18)F-FCH PET/CT相关参数在PHPT与SHPT间的差异,同时探讨临床生化指标与PET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MTV总和、TLFM总和在PHPT与SHP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18)F-FCH PET/CT检测PHPT更具优势,其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6.8%和74.6%)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和89.8%)均高于SHPT。血磷水平、SUV_(mean)总和鉴别诊断PHPT与SPHT的效能优于其他指标,其截断值分别为1.175(AUC=0.918)、3.4(AUC=0.8417)。PTH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等PET参数存在正相关性,其余临床指标与PET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部分^(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在PHPT与SHP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ET/CT影像参数对PHPT的检测效能明显高于SHPT。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18)F-FCH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牡兰 斯琴格日勒 +1 位作者 白力嘎 其木格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922,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37例,普通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对MPP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5)和预后良好组(n=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对MPP患儿转归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净效益。结果:相较于普通MPP组,重症MPP组发热热程更长、多数出现IgG、PLT、NLR水平显著升高,疾病转归多出现预后不良(P<0.05),观察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发现,普通MPP患儿两肺纹理清晰,未见异常密度灶、两肺纹理增多,重症MPP患儿右下肺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清、两肺纹理增多,左下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支气管肺炎伴部分病灶实变。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的临床特征显示,发热程度、IgM、IgG、IgA、PLT、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上述影响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AUC=0.827,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校正曲线贴近理想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概率高达79.3%,表示该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净效益。结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HRCT影像学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儿童MP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MPP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ct 肺炎 支原体 疾病转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噪-重建联合算法BM3D-GAMP在欠采样LD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成明峰 孙希子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402,共8页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影数据。以0.1的压缩比例均匀选取投影角度以模拟稀疏均匀采样策略对压缩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并使用Matlab实现算法。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提出的压缩重建算法与另两种算法的重建性能,并将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质量进行对比。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种不同算法重建出的最大结节层面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客观指标和3名医生得到的统一临床评价均表明提出的联合算法在模拟肺癌筛查LDCT欠采样图像的去噪重建中性能最优(P<0.001)。亚组分析表明这种图像重建质量的优越性仅在对实性结节的重建中不再显著(BM3D-IT vs.BM3D-GAMP,P=0.808),且这种差异在小结节(5~<15 mm)上更显著。结论:去噪-重建联合算法在少角度采样的肺癌筛查LDCT图像重建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去噪 压缩重建 低剂量ct 肺肿瘤 肺癌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
20
作者 张联庆 王超 +1 位作者 周起嘉 刘振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4例LEAS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进行足部CT灌注成像及下肢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检测患者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对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并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84例LEASO患者中,1年内再狭窄者39例,畅通者45例。与畅通组患者相比,再狭窄组患者的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显著降低,Tmax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LEASO患者的术前血FAR为1.21±0.21,显著高于畅通组患者(1.0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Tmax、FAR联合预测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920(0.852~0.98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91.1%。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FAR比值与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有关,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参数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