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两个大局”来看中国与世界的协同演进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冬雪 刘际昕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4,共8页
“两个大局”是中国与世界协同演进关系的一体两面。从全球生产格局变动、国际权力结构调整、国际制度建设变迁、国际价值观念体系演变等四重维度来看,中国的复兴既得益于对世界秩序的高度融入,也是当前世界秩序转型的重要变量。世界百... “两个大局”是中国与世界协同演进关系的一体两面。从全球生产格局变动、国际权力结构调整、国际制度建设变迁、国际价值观念体系演变等四重维度来看,中国的复兴既得益于对世界秩序的高度融入,也是当前世界秩序转型的重要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创造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现实挑战。中国必须稳固与世界的协同演进关系,防范“脱钩”危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在国内层面,应当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自身战略承载力;在国际层面,应当继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增进世界秩序的稳定性。同时,还应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将国际挑战与外部压力转化为国家建设的内在动力,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业革命:超越智能工业化——百年变局视域下的智能化道路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东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1,共8页
审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力之间的关系,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其导向一种是“继续工业革命”视域下以人工智能为中心,掀起机器人大生产运动,但不改变人类劳动性质,只带来技术性产业浪潮;另一种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以人类智力为中心... 审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力之间的关系,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其导向一种是“继续工业革命”视域下以人工智能为中心,掀起机器人大生产运动,但不改变人类劳动性质,只带来技术性产业浪潮;另一种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以人类智力为中心,彻底改变人类劳动性质,带来产业社会大革命浪潮。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人工智能服务和支撑人类智力大生产体现为智创劳动工具化;人工智能催生智创生产方式体现为“智创-智研-智造”产业链;智能工业化向智业革命跃变体现为智业-工业-农业新业态。全球化进程面临“继续工业革命”和“超越工业化”两种发展机遇的抉择,我们应以人类智力创造为中心,把智力活动本身转变为正规的社会化大生产,开辟更大更具决定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智创 智业 产业链 社会化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齐卫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2-29,共8页
百年大变局演进中,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界之变表现为国际秩序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加深认识世界之变的特征,有助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推动国际秩序和格局的合理构建和健康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时代之... 百年大变局演进中,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界之变表现为国际秩序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加深认识世界之变的特征,有助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推动国际秩序和格局的合理构建和健康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时代之变表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现实中遭遇逆风逆流的冲击,加深认识时代之变的特征,有助于从时代主题的实践要求出发,在历史演进中自觉肩负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使命。历史之变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加深认识历史之变的特征,有助于增强历史自信,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把握世界命运,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文明的发展阶段。加深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变局 世界之变 时代之变 历史之变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向何处去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滨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9-47,共9页
正确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种变局是怎样的变局?它正在把世界引向何处?作者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在国际分工中中国的地... 正确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种变局是怎样的变局?它正在把世界引向何处?作者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在国际分工中中国的地位正在上升,初步进入国际分工引领者行列,而传统的大国作用正在相对下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正是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重要的经济基础。这种大变局只是一种温和的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与秩序的再调整,不是一种根本的世界秩序变革。在当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势力都在为世界秩序的再调整积极努力,以期使未来的世界秩序调整有利于自己。因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不意味着世界自然走向公平、繁荣和进步,它的最终走向取决于各种势力的力量对比,取决于各种势力的主观努力。在这种历史关头,中国既需要积极作为,推动世界秩序向安全、公正和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又需要有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意识,注意防范这一变动中潜在的各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秩序 国际政治经济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峰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花了大量精力关注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他们论述了世界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再向太平洋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开辟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形成了越来越大的交往空间。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起因... 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花了大量精力关注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他们论述了世界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再向太平洋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开辟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形成了越来越大的交往空间。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起因于资本转移,以产业转移为形式,过程中伴随着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的转移。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对于中国积极应对大变局,掌握大变局主动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掌握核心科技,促进技术升级;要推动产业梯度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合理引导资本转移,提升驾驭资本的能力;要建设海洋强国,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中心转移 资本逻辑 国际产业转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舞台中心角色变换与百年变局:历史逻辑与发展要求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红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21,共9页
要准确把握百年变局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要求,必须深刻认识自世界历史形成以来世界舞台中心角色变化的基本历程、基本轨迹与基本逻辑。纵观18世纪60年代至1914年间英国崛起与称霸、一战至今美国崛起与称霸的基本轨迹,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要准确把握百年变局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要求,必须深刻认识自世界历史形成以来世界舞台中心角色变化的基本历程、基本轨迹与基本逻辑。纵观18世纪60年代至1914年间英国崛起与称霸、一战至今美国崛起与称霸的基本轨迹,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与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外,还包括教育、人才、科技因素,也包括政府管理效能、政治领导力因素。综合考量上述因素,可列出一个具象化的综合国力方程式,即综合国力=(教育+人才)×(科技+产业)×(政府效能+军事实力+政治领导力)×(传统文化+现代文明)。新时代要统筹好“两个大局”,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舞台中心角色 大国崛起 历史逻辑 百年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世界历史观
7
作者 刘勇 杨淑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6,共9页
21世纪的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人们建立起更加普遍的交往、更加广泛的联系,相互依存程度前所未有。新阶段的世界历史在经济状态、发展动力、政治形势、文化格局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凸显了全球化进... 21世纪的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人们建立起更加普遍的交往、更加广泛的联系,相互依存程度前所未有。新阶段的世界历史在经济状态、发展动力、政治形势、文化格局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凸显了全球化进程新的特色。习近平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引,站在世界历史高度,锐利洞察世界历史在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新表征,并依据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形成了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世界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世界历史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及其结构性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欢丽 刘昊虹 李石凯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11期67-73,共7页
当代全球银行产业从整体考察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但不同层级竞争格局差异显著。与欧、美两大板块显著存在结构性缺陷不同,中国板块的全球竞争力在三个层级都得到均衡发展。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的中、美、欧三足鼎立新格局已经... 当代全球银行产业从整体考察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但不同层级竞争格局差异显著。与欧、美两大板块显著存在结构性缺陷不同,中国板块的全球竞争力在三个层级都得到均衡发展。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的中、美、欧三足鼎立新格局已经完成对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欧、日三足鼎立旧格局的替代。我们应该把握战略机遇,促进中国银行产业全球竞争力的进一步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 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