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 COR413蛋白基因(Cpcor413pm1)的分子特性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华 眭顺照 +2 位作者 李名扬 雷兴华 余国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47-552,共6页
为研究蜡梅冬季开花过程的抗寒分子机理,在构建蜡梅花cDNA文库及EST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克隆了1个蜡梅COR413蛋白的cDNA基因,命名为Cpcor413pm1.Cpcor413pm1cDNA长946bp,推测的编码蛋白CpCOR413PM1包含201个氨基酸.CpCOR413... 为研究蜡梅冬季开花过程的抗寒分子机理,在构建蜡梅花cDNA文库及EST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克隆了1个蜡梅COR413蛋白的cDNA基因,命名为Cpcor413pm1.Cpcor413pm1cDNA长946bp,推测的编码蛋白CpCOR413PM1包含201个氨基酸.CpCOR413PM1蛋白N端保守性差,没有信号肽,具有5个保守的跨膜区,1个潜在的GPI锚点,具有可能对蛋白结构或活性十分重要的位置保守的7个Pro、1个Cys,1个被富Gly区一分为二的α螺旋区域,以及Tyr、Thr、Ser磷酸化位点各1个.序列比较分析表明,Cpcor413pm1是首次从蜡梅中克隆到的COR413蛋白基因.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蜡梅的萌动期、蕾期、露瓣期、初开期、盛开期、衰老期均有表达,但在初开期和盛开期表达丰度更高,推测Cpcor413pm1与蜡梅花的抗冻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COR413蛋白 Cpcor413pm1基因 抗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AFL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冰 张启翔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利用简易CTAB法、改良的CTAB法和SDS法提取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成熟叶和嫩叶的基因组,并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显示,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蜡梅基因组DNA的提取,蜡梅叶片的年龄并不影响蜡梅基因组DNA的提取;同时利用AFLP分... 利用简易CTAB法、改良的CTAB法和SDS法提取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成熟叶和嫩叶的基因组,并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显示,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蜡梅基因组DNA的提取,蜡梅叶片的年龄并不影响蜡梅基因组DNA的提取;同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MseI-EcoR I酶切组合,从168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高且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分别为:M23E46、M24E46、M25E46、M23E47、M24E47、M41E47、M41E94、M64E94、M64E66和M24E75,并确定了适用于蜡梅AFLP反应的最佳酶切连接、预扩和选扩体系,从而为今后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蜡梅的品种分类和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品种 DNA提取 AFlP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梅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UH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夏玮 古丽加玛丽.阿比斯 +3 位作者 潘晨 张文清 居胜 杜永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45-2349,共5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QTOF-MS对腊梅花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方法色谱分离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QTOF-MS对腊梅花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方法色谱分离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通过二级质谱裂解分析以及参考文献,从腊梅花中鉴定出了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山柰酚-3-O-半乳糖苷、紫云英苷、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等1个多酚类和9个黄酮类化合物。结论本法为腊梅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提供快速和准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梅花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切花内源激素动态及衰老有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盛爱武 郭维明 孙智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53,共6页
GC及ETP处理证实,蜡梅内源乙烯匮乏,且对外源乙烯不敏感,是非乙烯跃变及乙烯不敏感切花.衰老期间IAA及ABA显著增加,是主要促衰因子.iPA呈单峰曲线,绽开期最高.SOD及MDA的动态表明了与衰老过程的规律性反相... GC及ETP处理证实,蜡梅内源乙烯匮乏,且对外源乙烯不敏感,是非乙烯跃变及乙烯不敏感切花.衰老期间IAA及ABA显著增加,是主要促衰因子.iPA呈单峰曲线,绽开期最高.SOD及MDA的动态表明了与衰老过程的规律性反相关.经鉴定,具邻二酚羟基的黄酮醇———槲皮素为蜡梅花瓣主要色素之一,并测定了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切花 衰老 内源激素 SOD MDA 花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继荣 郑凯英 +2 位作者 狄英杰 春晓娅 倪德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3-398,共6页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蜡梅花茶 加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群落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功锡 龚双姣 李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06-1912,共7页
本文从群落分布与群落环境,区系组成、外貌和结构,种群结构及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综述了蜡梅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现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若干重点领域和方向.
关键词 蜡梅 群落 群落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梅花不同开放状态的精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清 宋洁琼 +3 位作者 夏玮 杜永芹 程勤贤 田晓龙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4-777,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腊梅花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花蕾、初展、全展3种不同开放状态腊梅花中精油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不同状态的腊梅花精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其中,芳樟醇含量随着开...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腊梅花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花蕾、初展、全展3种不同开放状态腊梅花中精油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不同状态的腊梅花精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其中,芳樟醇含量随着开放度的增大,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并在初展状态达到峰值,质量分数为11.72%,其他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梅花 精油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科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鲁涤非 陈龙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该文综合了蜡梅科植物1985~1995年10a期间的研究成果,从种质资源、形态分类、微观形态及细胞学、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蜡梅的园林用途、繁殖、切花保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木本花卉 蜡梅科 蜡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切花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洁 李庆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01-206,共6页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栽培广泛,应用价值极高。本文综述了蜡梅切花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诸多研究者对蜡梅切花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蜡梅切花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蜡梅 切花 品种 繁殖 栽培 采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中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铭 余林 +4 位作者 江道冠 梁志坚 梁绍鉴 陈润升 黎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734-10736,共3页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在提取时间为450 s下提取次数3为最佳工艺。确定AB-8为腊梅花总黄酮的吸附树脂。其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吸附时间3 h;最佳动态解吸工艺条件为:流速2.6 ml/min,上样液pH值4.3,30 ml 70%乙醇洗脱。与溶剂浸提法相比,采用微波法提取腊梅花总黄酮提取时间由20 h缩短为450 s,提取率从79.86%提高到92.23%,而且AB-8分离腊梅花总黄酮分离效果明显,成本低。[结论]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可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 腊梅花 大孔树脂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梅花保存方法对精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志珍 李思 +5 位作者 宋洁琼 夏玮 张文清 杜永芹 程勤贤 田晓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1,共4页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冷冻保存、干燥处理的腊梅花进行精油提取,并采用GC-MS对所得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不同保存方法处理后腊梅花的精油产率及香气成分的差别,结果表明冷冻保存为较好的保存方法;对冷冻保存7、14、30、45、60、75 d...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冷冻保存、干燥处理的腊梅花进行精油提取,并采用GC-MS对所得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不同保存方法处理后腊梅花的精油产率及香气成分的差别,结果表明冷冻保存为较好的保存方法;对冷冻保存7、14、30、45、60、75 d和90 d的腊梅花精油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腊梅花的合适保存时间为6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梅花 精油 保存方法 香气成分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辉 左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496-9499,共4页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天然群体 表型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美人醉’花色变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燕 贺英 +2 位作者 周宁智 颜玉娟 黄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1-617,共7页
该研究以成年乔种蜡梅‘美人醉’[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Meirenzui’]5个时期(蕾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瓣内被片为材料,考察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度值、花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其超氧化物... 该研究以成年乔种蜡梅‘美人醉’[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Meirenzui’]5个时期(蕾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瓣内被片为材料,考察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度值、花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揭示蜡梅花色变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美人醉’花瓣的色度值从蕾期到末花期,花瓣红度a^(*)值急剧减小,亮度L^(*)值、黄度b^(*)值和彩度C^(*)值、色相角h°值逐渐增大。(2)在‘美人醉’开花过程中,花瓣类黄酮、花色苷、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3)‘美人醉’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萌动期和盛花期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在初花期降到最低值。(4)‘美人醉’花瓣PAL活性随着开花进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OD活性先显著上升,后保持平稳。(5)‘美人醉’花瓣色度值与其类黄酮、叶绿素、花色苷、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AL活性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蜡梅‘美人醉’花色变化是花色苷、类黄酮、叶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花瓣可溶性蛋白、SOD、PAL通过一定的生理代谢途径对花色变化起着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美人醉’ 花瓣 花色 色度值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蜡梅品种形态学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薇玉 杜永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综述了蜡梅品种主要花部形态性状变异的研究现状及目前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蜡梅品种分类与性状的关系,提出了适合外冈蜡梅形态描述的指标体系,为建立外冈蜡梅品种分类系统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蜡梅 花部形态 品种分类性状 观赏花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