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除草剂冻药害的鉴定评价指标研究
1
作者 邱光 刘彩云 +4 位作者 付必胜 张巧凤 郭炜 翟文玲 吴纪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5-1502,共8页
小麦喷施除草剂后,若短时间内遭遇寒潮或0℃以下的低温胁迫,极易发生冻药害,威胁小麦生产安全。为探索小麦除草剂冻药害抗性鉴定评价指标,从15000份小麦种质资源中,初筛出20份源于国内不同麦区且对除草剂冻药害抗性表现明显差异的小麦... 小麦喷施除草剂后,若短时间内遭遇寒潮或0℃以下的低温胁迫,极易发生冻药害,威胁小麦生产安全。为探索小麦除草剂冻药害抗性鉴定评价指标,从15000份小麦种质资源中,初筛出20份源于国内不同麦区且对除草剂冻药害抗性表现明显差异的小麦种质作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和春化室内,对不同苗龄、药剂处理时间、低温温度、低温处理时间、土壤墒情等条件下麦苗冻药害情况进行分级调查,并统计冻药害指数。结果表明,在小麦3叶1心期、药剂处理3 d、-4℃低温处理5 d和适墒(土壤含水率15%~18%)等条件下,参试材料间相对冻药害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数值离散度最大,材料间差异显著性水平也最高,能够明显地区分出不同参试材料的抗冻药害特性。依据相对冻药害指数变化范围,将抗除草剂冻药害的特性划分为5种抗性类型,分别为高抗(≤0.10)、抗(0.11~0.30)、中抗(0.31~0.50)、感(0.51~0.70)和高感(>0.70)。该鉴定方法可用于小麦抗除草剂冻药害种质资源筛选和抗性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质资源 除草剂冻药害 冻药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冬小麦微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晓杰 张建伟 +4 位作者 杨保安 范家霖 张福彦 程仲杰 胡银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0,共7页
为了明确中国冬小麦的遗传多样性,为育种工作提供有益信息,以90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冬小麦核心种质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度的水、旱处理,分析了其形态、光合生理及苗期根部共21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广义遗传力;同时利用269对均匀分布于小... 为了明确中国冬小麦的遗传多样性,为育种工作提供有益信息,以90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冬小麦核心种质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度的水、旱处理,分析了其形态、光合生理及苗期根部共21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广义遗传力;同时利用269对均匀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的SS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长、小穗数、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5个性状外,其他16个性状均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以形态性状为主的简单性状(穗叶距、穗下节长、株高、胚芽鞘长、根直径、千粒质量、穗长、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小穗数、根长、旗叶长)具有较高的遗传力,适宜早代选择;产量性状(单株籽粒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遗传力中等,但考虑产量是育种改良的核心目标,也可作为早代选择指标;光合生理及复合性状(萌发期根表面积、根体积、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遗传力最低,尤其是光合生理性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不容易准确测量,不适宜作为早代选择的指标。SSR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较差;不同基因组间差异显著,其中B基因组多样性最丰富,D基因组多样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冬小麦 种质 遗传变异 遗传力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崔法 赵春华 +6 位作者 鲍印广 宗浩 王玉海 王庆专 杜斌 马航运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50-1456,共7页
由山东农业大学创制的矮孟牛是重要的冬小麦遗传资源。为了揭示矮孟牛种质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对矮孟牛I型至VII型7个姊妹系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鉴定。PCR结果显示,矮孟牛II型、IV至VI... 由山东农业大学创制的矮孟牛是重要的冬小麦遗传资源。为了揭示矮孟牛种质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对矮孟牛I型至VII型7个姊妹系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鉴定。PCR结果显示,矮孟牛II型、IV至VII型中含有1RS和1BL,不含1BS和1RL;I型和III型中含有正常的1B染色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证明,在矮孟牛II型、IV型-VII型中1RS取代了1BS,而在矮孟牛I型和III型中含有正常的小麦染色体组。利用138个多态性标记分析了7个类型第一部分同源群的遗传差异,其中3个标记检测到矮孟牛V型的特异片段,即位于1A染色体的标记Xwmc336和Xmag1884及位于1B染色体的Xgwm124,分别源于牛朱特和矮丰3号。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矮孟牛7个类型第一部分同源群的遗传差异,为深入研究和利用该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种质 遗传差异 基因组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李兴茂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2-409,共8页
为了给小麦抗旱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应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法(UPGMA)分析了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在6个农艺性状及4个抗旱生理指标(灌浆前期、中期、后期冠层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平上的遗传... 为了给小麦抗旱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应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法(UPGMA)分析了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在6个农艺性状及4个抗旱生理指标(灌浆前期、中期、后期冠层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前期和后期冠层温度、小穗数和产量的多样性指数较大,分别为1.96、2.03、2.01、1.94;灌浆前期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18%、11.55%、11.87%、11.43%和10.96%;供试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国外材料间的欧氏遗传距离(4.46)大于国内材料间的欧氏遗传距离(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s基因等位变异对磨粉品质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桑伟 刘鹏鹏 +6 位作者 聂迎彬 崔凤娟 韩新年 孔德真 邹波 徐红军 穆培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5-1433,共9页
为了探讨新疆冬小麦品种Pins基因等位变异对小麦磨粉品质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影响,对109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及其Pins基因等位变异、磨粉品质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进行测定,初步分析了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硬度Pins基因的分布... 为了探讨新疆冬小麦品种Pins基因等位变异对小麦磨粉品质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影响,对109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及其Pins基因等位变异、磨粉品质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进行测定,初步分析了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硬度Pins基因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Pins基因等位变异对籽粒硬度、磨粉品质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冬小麦品种属硬质麦类型,Pins基因型以Pina-D1a、Pinb-D1b和Pina-D1a/Pinb-D1b为主,Pins突变类型及Pins突变基因型组合类型小麦的籽粒硬度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inb-D1a基因型小麦的籽粒硬度最低,L*值和a*值最高,b*值最低;Pinb-D1ab基因型小麦的吸水率最高。不同Pins基因型组合中,野生型小麦的籽粒硬度、b*值和吸水率最低;Pina-D1a/Pinb-D1aa的出粉率最高,Pina-D1a/Pinb-D1ab的灰分含量最低,吸水率最高。Pins基因及其基因型组合对新疆拉面加工品质无直接影响,主要通过对灰分、面粉色泽和吸水率等磨粉品质的作用对新疆拉面产生间接影响。优质新疆拉面品种中,Pinb基因突变对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影响大于Pina基因突变,育种中应优先选择Pinb基因突变型材料,其中Pina-D1a/Pinb-D1b可以作为重点选择的基因型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冬小麦 品种资源 PINS 籽粒硬度 磨粉品质 新疆拉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洛伐克104份冬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明辉 李会敏 +5 位作者 孟祥海 乔文臣 赵凤梧 Daniela Benedikova Pavol Hauptvogel Edita Gregova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20-124,共5页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千粒质量偏低的特点,且株高、穗长与千粒质量三性状均与对照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0.08~0.37,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株穗数〉株高=主茎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穗数,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份冬性种质与40份春性种质的千粒质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穗粒数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差异不显著;株高与株穗数、株高与穗长、穗长与小穗数、穗长与穗粒数、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千粒质量、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分为4类;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种质3份,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黄淮冬麦区的小麦遗传改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洛伐克 冬小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中新型小麦-黑麦复杂易位的遗传传递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亓增军 刘大钧 +3 位作者 陈佩度 王苏玲 李斯深 李晴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2-589,共8页
本文利用矮孟牛中一种新型小麦 -黑麦复杂易位 IRS· 7DS,1BL· 7DL与 1BL· 1RS易位所构建的一套重组自交系 (包括 10 9个 F6株系 )和 8个矮孟牛衍生品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 10 9个F6株系中 ,纯合复杂易位占 69个 ,纯... 本文利用矮孟牛中一种新型小麦 -黑麦复杂易位 IRS· 7DS,1BL· 7DL与 1BL· 1RS易位所构建的一套重组自交系 (包括 10 9个 F6株系 )和 8个矮孟牛衍生品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 10 9个F6株系中 ,纯合复杂易位占 69个 ,纯合 1BL· 1RS占 36个 ,二者比例约 2∶ 1,杂合类型占 4个 ,出现频率 4 / 10 9;对矮孟牛 8个衍生品种的分析表明 ,6个品种包含来自矮孟牛的复杂易位 ,占供试品种75 % ,1个品种为 1BL· 1RS,另 1个品种染色体结构正常。小麦 -黑麦复杂易位可以稳定传递给杂交后代 ,并具有明显高于 1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孟牛”种质 衍生品种 小麦-黑麦复杂易位 遗传传递 C-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张金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用RAPD技术对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21条DNA带.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供试材料间RAPD标记欧氏遗传距离,并按Av-erage Linkage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份... 采用RAPD技术对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21条DNA带.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供试材料间RAPD标记欧氏遗传距离,并按Av-erage Linkage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份材料可明显分为6类,第Ⅰ类有32份材料,其中国内材料21份、国外材料11份,分为A、B 2个亚类6个组;其余10份国外材料分属5个类,R2独立构成第Ⅲ类,并最后与其他各类合并,R2与各材料的遗传差异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国外小麦种质资源考察、引进和利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袁汉民 张富国 +5 位作者 陈东升 袁海静 王晓亮 亢玲 张维军 何进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2,共5页
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引进在宁夏小麦引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碧玉麦、阿勃、墨卡(卡杰姆F-71)、WC-20(宁春37)、9186(宁冬6号)等国外小麦品种在宁夏生产上直接利用。宁夏春小麦的品质杂交选育始于1953年,利用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先后培育出斗... 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引进在宁夏小麦引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碧玉麦、阿勃、墨卡(卡杰姆F-71)、WC-20(宁春37)、9186(宁冬6号)等国外小麦品种在宁夏生产上直接利用。宁夏春小麦的品质杂交选育始于1953年,利用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先后培育出斗地1号、宁春4号等50余个春麦品种。1990年宁夏国外冬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带动了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北移和耕作改制的研究,也引发了宁夏冬麦品种杂交选育的研究。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的杂交选育的工作始于1991年,经过15年的努力,杂交选育出第一批冬麦品种宁冬10号、宁冬11号,2010年在冬麦生产上取代了明丰5088,不仅实现了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第3次更新、实现了小麦品种的5次更新,而且使宁夏小麦生产水平跃上新台阶,有力地促进宁夏引黄灌区耕作制度改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引种 小麦种质资源 品种杂交选育 冬麦北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秩次分析法对冬小麦新种质产量性状评价的有效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玉武 刘自华 +1 位作者 白玉龙 吴志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冬小麦新品系产量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22个可评价参试品...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冬小麦新品系产量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22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证明秩次分析法对作物新种质品比试验中产量性能的评价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秩次分析法 新种质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存方式和年限对冬小麦种质资源材料活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自成 杨虓 +1 位作者 张彦龙 解粉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425-12428,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贮存方式、不同贮存年限的冬小麦种质资源的种子活力。[方法]用快速测定法(TTC)和发芽试验2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贮存年限,玻璃种子瓶贮存的冬小麦种子活力高于纸袋贮存的种子活力。玻璃种子瓶贮存种子生活力平均值... [目的]测定不同贮存方式、不同贮存年限的冬小麦种质资源的种子活力。[方法]用快速测定法(TTC)和发芽试验2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贮存年限,玻璃种子瓶贮存的冬小麦种子活力高于纸袋贮存的种子活力。玻璃种子瓶贮存种子生活力平均值为65.79%、种子发芽势平均值为54.40%、发芽率平均值为57.21%,纸袋贮存的种子生活力平均值为47.21%、发芽势平均值为12.65%、发芽率平均值为17.94%;相同贮存方式,种子活力随贮存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贮存13年的种子活力最高,生活力平均值为51.17%、发芽势平均值为16.62%、发芽率平均值为22.15%,贮存15年的种子活力最低,生活力平均值为47.21%、发芽势平均为12.65%、发芽率平均值为17.94%。[结论]该研究为冬小麦遗传育种提供高活力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 贮存条件 贮存年限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束诱变创制冬小麦新种质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杰成 许瑛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658-659,671,共3页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课题组从2008年开始,分别针对当前小麦生产中推广的长6878、晋麦68号、吕旱1608共3个品种,采用不同剂量低能氮离子束辐射其干种子,经过3~4代连续选择,使明显的突变性状基本保持,获得矮秆与...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课题组从2008年开始,分别针对当前小麦生产中推广的长6878、晋麦68号、吕旱1608共3个品种,采用不同剂量低能氮离子束辐射其干种子,经过3~4代连续选择,使明显的突变性状基本保持,获得矮秆与各种突变类型。试验重点研究长6878诱变处理后的变异情况,并确定了利用氮离子处理冬小麦的最适注入剂量为6×1016N+/cm2,最适注入速率为10 mA×28 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束 诱变 冬小麦 新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秀芹 王洪刚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3,13,共4页
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96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16.0时,供试的96份资源可划分为5个类群,表明地理分布对小麦种质遗传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并不存... 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96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16.0时,供试的96份资源可划分为5个类群,表明地理分布对小麦种质遗传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认为冬小麦杂交亲本应在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间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冬麦区 小麦种质 数量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种质资源丰产抗旱性表型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鹏燕 任杰成 +3 位作者 赵吉平 许瑛 岳忠孝 张瑞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20-23,30,共5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小麦种植资源的抗旱性和丰产性差异。[方法]设置了大田条件下设置灌溉和干旱2个处理,调查了50个小麦品种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等13个性状,对不同品种的相关指标进行分...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小麦种植资源的抗旱性和丰产性差异。[方法]设置了大田条件下设置灌溉和干旱2个处理,调查了50个小麦品种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等13个性状,对不同品种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效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变异较大,说明不同处理下主要通过穗部因子来影响产量;在干旱处理下,有效穗数、最高茎数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有效穗数、最高茎数是提高干旱条件下产量的主要途径,可作为抗旱鉴定指标。[结论]中麦4072、长麦6686、晋太9923的抗旱指数与抗旱系数均较高,说明这3个品种兼顾丰产与抗旱,可以作为抗旱丰产优选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旱性 丰产性 表型鉴定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北片冬麦区抗赤霉病基因Fhb1种质挖掘及溯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颖君 高慧敏 +5 位作者 李子千 胡梦芸 孙丽静 刘茜 吕亮杰 李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小麦真菌病害,而Fhb1是抗赤霉病的主效基因。为了筛选黄淮冬麦区携带Fhb1基因的种质材料,利用TaHRC-Kasp和His-InDel标记对来自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和安徽的共336份小麦材料进行检测,共筛选出2份...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小麦真菌病害,而Fhb1是抗赤霉病的主效基因。为了筛选黄淮冬麦区携带Fhb1基因的种质材料,利用TaHRC-Kasp和His-InDel标记对来自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和安徽的共336份小麦材料进行检测,共筛选出2份来自河北省的材料(石家庄75和紫茎白)携带Fhb1基因。通过序列分析,其His基因序列与苏麦3号一致,为抗赤霉病类型。利用9 779个SNP位点对供试的336份材料进行PCA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石家庄75和紫茎白与江苏的材料亲缘关系较近。石家庄75是建国初期的育成品种,紫茎白是河北省的地方农家种,其携带Fhb1基因,说明最初Fhb1基因可能在国内一些地方品种中有所分布,但在现代育种进程中受到人工选择而消失。研究结果为黄淮冬麦区抗赤霉病小麦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信息及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冬麦区 赤霉病 Fhb1基因 种质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小麦种质资源—农林10号 被引量:6
16
作者 方正 翟冬峰 刘为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2-354,360,共4页
改良日本小麦品种农林10号的衍生品种小罂粟(农林89号)获得成功,抗旱高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鲁麦13号率先在非灌溉条件下创造了9244.5 kg/hm2的高产纪录;鲁麦14号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黄淮冬麦区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该品种不仅高产... 改良日本小麦品种农林10号的衍生品种小罂粟(农林89号)获得成功,抗旱高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鲁麦13号率先在非灌溉条件下创造了9244.5 kg/hm2的高产纪录;鲁麦14号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黄淮冬麦区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该品种不仅高产、多抗、广适,而且还是很好的农艺亲本被育种家广泛利用,已选育出49个新品种,成为黄淮冬麦区新一轮主栽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显示出种质资源的创新在育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还就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育种 小罂粟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花粉植株无性系选育高蛋白种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培 朱至清 《河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52-55,共4页
经继代的一株花粉植株幼穗无性系农艺性状稳定的后代,种子蛋白质含量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并呈正态分布,从中选出5个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的种质:526-3,21.33%~21.78%;510—6,19.71%;516—5,19.87%~20.24%;522—6,19.16%~20.77%;528... 经继代的一株花粉植株幼穗无性系农艺性状稳定的后代,种子蛋白质含量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并呈正态分布,从中选出5个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的种质:526-3,21.33%~21.78%;510—6,19.71%;516—5,19.87%~20.24%;522—6,19.16%~20.77%;528—2,19.08%~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花粉植株 无性系 高蛋白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地区饲草型小麦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博浩 崔桂宾 +4 位作者 王京宏 孙风丽 张超 刘曙东 奚亚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35-1443,共9页
为筛选出能够在中国北方冬季提供鲜绿饲草的小麦种质,在大田条件下,以饲草产量、再生饲草产量、小麦分蘖数和抗逆性指标为基础,对适宜于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200份小麦种质材料的饲草特性进行了评价。筛选出ZM32、ZM132、ZM27、ZH895、ZH... 为筛选出能够在中国北方冬季提供鲜绿饲草的小麦种质,在大田条件下,以饲草产量、再生饲草产量、小麦分蘖数和抗逆性指标为基础,对适宜于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200份小麦种质材料的饲草特性进行了评价。筛选出ZM32、ZM132、ZM27、ZH895、ZH175、ZM33、XY58和XN928共8个具有较高饲草产量和再生能力的小麦材料,同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表现突出,可以作为饲草型小麦种质使用。此外,小麦刈割生物量和再生生物量与小麦冬季分蘖和春季分蘖数均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小麦冬前分蘖数和春季分蘖能力对饲草型小麦种质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而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可以保证饲草型小麦安全越冬和春季补偿性生长,可作为饲草型小麦筛选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质筛选 饲草 再生 粮饲兼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矮秆种质株高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红霞 吴少辉 +3 位作者 段国辉 李瑜 张学品 余四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6-8,12,共4页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种质 株高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种质开95016矮秆基因遗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玉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83-785,790,共4页
为了更深入了解冬小麦矮源开95016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在2004年度研究的基础上(“开95016”为隐性矮秆基因控制),2005~2006年对“开95016”的矮秆遗传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开95016”与7个高秆亲本“豫麦2号”、“郑麦902... 为了更深入了解冬小麦矮源开95016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在2004年度研究的基础上(“开95016”为隐性矮秆基因控制),2005~2006年对“开95016”的矮秆遗传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开95016”与7个高秆亲本“豫麦2号”、“郑麦9023”、“豫麦18”、“周麦17”、“小冰麦”、“豫麦49”、“周麦13”的杂交F2代分离表明,“开95016”株高受2对以上矮秆基因控制,对各组合回交世代BC1和BC2的株高分离结果进行x^2检验,BC1的矮秆株数与半矮秆株数之比为3:1,BC2的半矮秆株数与高秆株数之比1:3。因此,“开95016”的矮秆性状受2对主效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种质 隐性矮秆基因 绝对株高 相对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