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railgun gouging mechanism 被引量:5
1
作者 Jin-guo WU Bo TANG +2 位作者 Qing-hua LIN Hai-yuan LI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0-95,共6页
A gouging phenomenon with a hypervelocity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 railgun not only shortens the rail lifetime but also affects the interior ballistic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a 3-D numerical model was introdu... A gouging phenomenon with a hypervelocity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 railgun not only shortens the rail lifetime but also affects the interior ballistic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a 3-D numerical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evolution of the rail gouging phenomen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rail surface bulg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duce gouging. High density and high pressure material flow on the contact surface, obliquely extruded into the rail when accelerating the armature to a high velocity, can produce gouging. Both controlling the bulge size to a certain range and selecting suitable materials for rail surface coating will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goug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had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s, which validated the computing model and methodology are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电磁轨道炮 机构 刨削 三维数值模型 接触表面 内弹道性能 斜向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250公里刚性接触网系统方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凤平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5,共7页
研究目的:随着城轨交通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现有的刚性接触网系统在250 km/h高速运行条件下的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量需求,确保高速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亟需对250 km/h速度下的刚性接触网系统进行优化设... 研究目的:随着城轨交通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现有的刚性接触网系统在250 km/h高速运行条件下的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量需求,确保高速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亟需对250 km/h速度下的刚性接触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本文旨在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弓网动态性能的影响,提出适用于250km/h速度的刚性接触网系统设计方案,为高速城轨交通的供电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工程指导。研究结论:(1)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250 km/h速度下刚性接触网的基本结构参数,即采用6.5 m跨距、68600N/m定位点刚度,并将汇流排的纵向惯性矩提升200%,能够显著改善弓网动态性能;(2)优化了过渡结构参数,断口式锚段关节的定位点刚度取200000 N/m、跨距为2 m,贯通式锚段关节的定位点刚度取200000N/m、跨距为4.5m,适当降低膨胀元件重量,能够有效提升锚段关节的弓网动态性能;(3)通过延长刚柔过渡汇流排长度至5.4 m,并采用梯度变化的定位点刚度,能够满足250 km/h速度下受电弓通过刚柔过渡区的接触力指标要求;(4)研究了锚段关节处几何偏差对接触力的影响,推荐几何偏差控制在≤5mm范围内,以确保弓网接触性能的稳定性;(5)本研究成果可为250km/h及更高速度的刚性接触网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适用于高速城轨交通、地下铁路等领域的供电系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 接触网 接触力 有限元 动力学仿真 锚段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下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及磨损行为分析
3
作者 丁旺才 马帅 +3 位作者 靳忠渊 李得洋 吴少培 李国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9,共13页
以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轨下结构及轮轨弹塑性接触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三维磨损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匀速和牵引状态下轮轨接触特性及钢轨磨损行为的差异,以及牵引状态下不同病害参... 以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轨下结构及轮轨弹塑性接触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三维磨损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匀速和牵引状态下轮轨接触特性及钢轨磨损行为的差异,以及牵引状态下不同病害参数钢轨波磨对轮轨接触特性及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牵引状态下轮轨纵向力受固有刚度不平顺影响更显著,波磨对相对滑移的影响与纵向力有关,且需在固有刚度不平顺影响基础上叠加,叠加效果与波磨波长和谷深有关。在波磨谷深限值内,当波磨波长较短或谷深较大时,纵向力会出现与波磨几何相似的振型,导致相对滑移分布与波磨几何相关,接触压力变化进一步影响磨损深度,使波峰附近磨损增加,波谷附近磨损减少,波磨进一步发展。由于磨损增量相位与波磨几何相位差较小,钢轨波磨有减缓趋势,波磨在较大波长及谷深下减缓较快。研究结论以期为高速轮轨波磨区段钢轨维护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瞬态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磨损分析 轮轨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差率对动车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俊 曾东方 +3 位作者 鲁连涛 宫彦华 陈希 邹朗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共8页
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轮轨间滑差率会对滚动接触疲劳损伤产生显著影响,为了分析滑差率对动车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开展了水润滑条件下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分析了不同滑差... 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轮轨间滑差率会对滚动接触疲劳损伤产生显著影响,为了分析滑差率对动车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开展了水润滑条件下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分析了不同滑差率条件下车轮钢的摩擦磨损行为和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特征;通过安定图理论分析裂纹萌生行为,通过基于最大周向力准则和流体腔技术的有限元仿真分析裂纹扩展行为;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滑差率对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滑差率的增加,车轮钢试样的牵引系数增加,磨损加剧,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安定图理论分析表明,随着滑差率增加,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指数FI_(surf)增加,促进了疲劳裂纹萌生.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随着滑差率增加,裂纹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峰值K_(θ,max)增加,促进了疲劳裂纹扩展.磨损的增加抑制了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因此,滚动接触疲劳与磨损的竞争导致车轮试样的接触疲劳寿命随着滑差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本研究中还发现,通过最大周向力准则和流体腔技术可预测水润滑条件下的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扩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滑差率 滚动接触疲劳 磨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车辆车轮扁疤曲面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雨鑫 刘斌 +2 位作者 李楠 赵光伟 苏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三维形态的数据基础;引入形位数据的丢失率和冗余率评价指标对扁疤三维形态建模的准确度进行评价,并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比较;利用提取的扁疤形位数据进行扁疤三维曲面重构,对轮轨滚动接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数据提取方法丢失率平均降低68%、冗余率平均降低63%,仿真结果能准确表达扁疤所引起的异常冲击振动特性,验证了重建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扁疤几何形态建模 车轮不圆度 轮轨接触仿真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轮轨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初探
6
作者 罗易飞 赵鑫 +2 位作者 温泽峰 黄双超 周志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γ磨耗模型。对比二者在平顺条件和典型高频激励(轨面单个凹坑和波磨)下的轮轨力、接触应力、钢轨磨耗深度,结果表明,试验轮轨在比例载荷作用下能定量模拟服役轮轨的滚动接触行为,但由于轮轨截面几何、悬挂结构、驱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存在以下差异:试验轮轨在零横移时也具有约0.12倍静轮重的横向力,法向接触应力偏低,切向接触应力和钢轨磨耗量偏高;轨面短波不平顺激励下的动态轮轨力偏低,车轮滚出凹坑后轮轨力衰减得更快,波磨引起的轮轨“拍”振不明显,但钢轨磨耗深度平均值和峰-谷值均偏高,有利于实物试验时加速轨面不平顺演变。利用该试验台模拟直线或大半径曲线运行工况时应注意以上差异,并考虑加装车轮悬挂与侧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车轮-环轨 有限元法 短波不平顺 瞬态滚动接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滑板磨耗型面对弓网动力学性能影响
7
作者 王旭阳 周宁 +5 位作者 支兴帅 李智威 张卫华 鲁小兵 杨佳 杨邑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碳滑板异常磨耗型面会降低弓网动态耦合性能,使受流质量变差,加速碳滑板与接触线磨损。为了找出使弓网动态接触性能变差的关键碳滑板磨耗参数,有必要研究碳滑板磨耗型面对弓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了考虑碳滑板磨耗型面... [目的]碳滑板异常磨耗型面会降低弓网动态耦合性能,使受流质量变差,加速碳滑板与接触线磨损。为了找出使弓网动态接触性能变差的关键碳滑板磨耗参数,有必要研究碳滑板磨耗型面对弓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了考虑碳滑板磨耗型面的受电弓刚柔混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碳滑板磨耗型面对弓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地铁线路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测磨耗后碳滑板磨耗型面数据对碳滑板磨耗型面进行建模,研究了不同型面下的接触力响应。[结果及结论]对未服役型面接触力有较大影响的是跨距通过频率的基频以及受电弓垂向运动的倍频,对服役型面各个频率段对接触力均有影响;当碳滑板表面高度差小于1.5 mm时,接触力标准差与最大值迅速增大;当碳滑板表面高度差在1.5~3.0 mm时,接触力标准差与最大值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当碳滑板表面高度差超过3.0 mm时,接触力标准差与最大值快速增大,最大值超过30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弓网系统动力学 碳滑板磨耗型面 有限元柔性体 打磨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工程车轮径向接触压力分布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8
作者 叶昊哲 吴超华 +2 位作者 全勇智 史晓亮 罗威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6,共9页
针对重型工程车轮在径向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的不准确问题,基于车轮-轮胎接触压力测试结果,构建了一种新的仿真分析模型。首先,测试车轮仅在充气压力工况下的应力数据,并以4阶高斯函数拟合充气压力加载模... 针对重型工程车轮在径向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的不准确问题,基于车轮-轮胎接触压力测试结果,构建了一种新的仿真分析模型。首先,测试车轮仅在充气压力工况下的应力数据,并以4阶高斯函数拟合充气压力加载模型;然后,测试车轮在充气压力和径向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力数据,消去充气压力的影响,并以4阶傅里叶函数和4阶正弦和函数分别拟合径向载荷周向加载模型和轴向加载模型;最后,通过Ansys软件仿真验证加载模型。结果显示,与实测数据相比,关键校核点的计算误差仅为1.943%。此外,应力分布也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证明了径向接触压力分布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制车轮 径向载荷 接触压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仿真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焊缝三维廓形对轮轨冲击响应影响研究
9
作者 曾梓恒 赵炎南 +2 位作者 赵才友 师多佳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9-71,共13页
在地铁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焊缝容易出现裂纹伤损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缩短钢轨寿命。目前,关于二维钢轨焊缝不平顺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但针对钢轨焊缝三维廓形的研究尚未开展。为研究钢轨焊缝三维廓形对轮轨冲击的影响,首先结合BBM... 在地铁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焊缝容易出现裂纹伤损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缩短钢轨寿命。目前,关于二维钢轨焊缝不平顺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但针对钢轨焊缝三维廓形的研究尚未开展。为研究钢轨焊缝三维廓形对轮轨冲击的影响,首先结合BBM钢轨粗糙度检测仪和MiniProf轨廓仪对某地铁线路小半径圆曲线上钢轨焊缝三维廓形进行实测,随后通过全轮对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模型研究实测焊缝接头处的轮轨滚动接触-冲击特性,并对比分析焊缝三维廓形和二维焊缝不平顺对轮轨冲击响应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1)地铁圆曲线地段内轨各焊缝接头处不平顺波形基本相似,而越靠近圆曲线中心的焊缝接头,其不平顺波深越大,外轨具有相同规律,且相比外轨,内轨焊缝波深更大;(2)在内外轨焊缝光带区,焊缝中心处光带宽度最大,光带中心线位置上的焊缝不平顺波深最大,相比二维焊缝不平顺,焊缝三维廓形能更有效地反映钢轨焊接区顶面在纵向及横向上的不平顺特征;(3)在内外轨焊缝区,存在较大的轮轨冲击力,同时,接触斑面积、黏着区面积比例以及接触斑磨耗深度峰值均与垂向轮轨力呈正相关,且内轨接触斑磨耗深度峰值大于外轨;(4)对比二维焊缝不平顺发现施加焊缝三维廓形后,宏观上轮轨冲击力波形无显著变化,但内外轨垂向力峰值分别提高1.9%和2.4%,微观上焊缝区内接触斑滑动区与黏着区划分边界更为模糊,滑动点与黏着点存在交叉分布现象,同时接触斑磨耗分布更为复杂且磨耗深度峰值更大,内外轨最大磨耗深度峰值分别提高12.6%和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小半径曲线 钢轨焊缝三维廓形 轮轨冲击 黏滑分布 磨耗分布 显式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螺栓退刀槽滚压轮优化及试验研究
10
作者 牛延昭 刘宏伟 +3 位作者 宋亚丽 朱祥龙 黄佳美 康仁科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4-1221,共8页
螺栓退刀槽表面易受应力集中而发生疲劳破坏,为提高螺栓退刀槽表面疲劳抗力,设计了一种螺栓退刀槽滚压工具。利用滚压轮与螺栓退刀槽有限元模拟结果指导滚压轮结构优化,采用确定优化参数的滚压工具进行滚压试验,通过滚压表面质量、断口... 螺栓退刀槽表面易受应力集中而发生疲劳破坏,为提高螺栓退刀槽表面疲劳抗力,设计了一种螺栓退刀槽滚压工具。利用滚压轮与螺栓退刀槽有限元模拟结果指导滚压轮结构优化,采用确定优化参数的滚压工具进行滚压试验,通过滚压表面质量、断口形貌、疲劳寿命验证滚压轮参数优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滚压轮材料为YG8、直径60 mm、型面夹角45°时退刀槽滚压表面残余应力结果最优;滚压轮圆弧半径为0.9 mm时残余压应力层最深,1.1 mm时次表层残余压应力值最大,1.2 mm时表面压应力最大。采用三种不同圆弧半径的滚压工具进行试验分析,圆弧半径为0.9 mm的滚压轮滚压后的螺栓疲劳寿命最高,确定了最优滚压工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螺栓退刀槽 滚压轮 疲劳寿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快速仿真方法
11
作者 陈龙 刘志刚 +3 位作者 段甫川 胡泽尧 徐钊 陈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44,共11页
针对当前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有限元模型仿真速度慢、计算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对采用三维接触算法的弓网仿真方法与流程进行改进.首先,采用中心差分思想,将求解弓网接触副相对运动速度时需迭代计算的方程转换为可直接计算的显式方程;然... 针对当前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有限元模型仿真速度慢、计算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对采用三维接触算法的弓网仿真方法与流程进行改进.首先,采用中心差分思想,将求解弓网接触副相对运动速度时需迭代计算的方程转换为可直接计算的显式方程;然后,将刚性接触网在静平衡处进行线性化处理,以避免刚度矩阵组装耗时,并加快刚性网内力计算;其次,对弓网接触状态进行惰性判断以减少计算量;最后,对本文所提快速仿真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效率与精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30跨8 m跨距的刚性接触网-受电弓仿真算例中,快速仿真方法相比标准仿真方法节省97.67%的仿真时间,且接触力结果最大偏差仅为0.48%;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其节省的时间迅速增加,计算效率优势愈发显著,同时接触力结果偏差均小于1.00%;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所节省的时间占比基本不变,接触力结果偏差略有增大趋势,在230 km/h以下的速度工况中,接触力标准差偏差均小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接触网 有限元方法 计算效率 绝对节点坐标法 三维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莉佳 刘振晖 +2 位作者 尹晓静 严文强 郝兆朋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4-224,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也对轨道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多变的实际服役工况环境对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的强度、刚度尤其是疲劳寿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开展接近轨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也对轨道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多变的实际服役工况环境对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的强度、刚度尤其是疲劳寿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开展接近轨道车辆零部件真实服役环境(如复合载荷、高/低温)下的材料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对传统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尤其对基于临界平面法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就有限元模拟技术在传统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多轴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其在新兴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多轴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这对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 多轴疲劳寿命预测 有限元模拟 临界平面法 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偏心车轮踏面的高阶多边形磨耗机理研究
13
作者 康熙 宫巍容 +5 位作者 刘锐涵 赵洋 陈翔 陈光雄 崔晓璐 禄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目的研究高铁车轮几何偏心与车轮踏面高阶多边形磨耗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匀速运行期间对高速列车轴箱体的三向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并分析功率谱密度;建立轮对-钢轨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时动态法计算车轮不同几何偏心工况下轮轨力的波动... 目的研究高铁车轮几何偏心与车轮踏面高阶多边形磨耗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匀速运行期间对高速列车轴箱体的三向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并分析功率谱密度;建立轮对-钢轨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时动态法计算车轮不同几何偏心工况下轮轨力的波动情况;采用复特征值法分析轮轨在饱和纵向蠕滑力激励下系统的稳定性,预测引起车轮高阶多边形磨耗的轮轨不稳定振动,并研究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营环境的影响。结果高速列车以237 km/h的速度运行且轮轨摩擦因数为0.23时,0.7 mm及以上的车轮几何偏心量会导致轮轨最大纵向蠕滑力达到饱和状态,引起614 Hz的轮轨系统不稳定振动,造成车轮24~25阶多边形磨耗的形成。当车速从200 km/h分别增至300、400 km/h时,引起纵向蠕滑力饱和的车轮几何偏心临界值从0.8 mm分别减至约0.67、0.56 mm。当轮轨间摩擦因数为0.21及以上时,饱和纵向蠕滑力激励的轮轨系统614 Hz不稳定振动的等效阻尼比随着轮轨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减小。在摩擦因数0.21~0.27范围内,该振动的发生趋势线性增强。当摩擦因数降至0.21以下时,该振动趋于稳定。结论在列车高速运行时,超过一定临界值的车轮几何偏心可引起轮轨纵向蠕滑力周期性饱和,激发轮轨系统不稳定振动,从而引起踏面高阶多边形磨耗。车速的提高会导致车轮几何偏心临界值的降低,轮轨摩擦因数增大会造成不稳定振动的发生趋势线性增强,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车轮高阶多边形磨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高阶多边形磨耗 有限元仿真 摩擦自激振动 高速列车 偏心车轮 轮轨饱和蠕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设计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运动文胸版型优化
14
作者 陈馨蔚 顾冰菲 +5 位作者 田佳莉 周思凡 刘瑜希 刘金灵 易洁伦 孙玥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0,共9页
为探究运动文胸结构设计参数对乳房位移控制及压力舒适性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运动文胸款式设计,提出了一种结合参数化设计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方法,从运动文胸版型的数字化和人体生物力学建模仿真角度出发,通过选取鸡心高度、侧比高度和... 为探究运动文胸结构设计参数对乳房位移控制及压力舒适性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运动文胸款式设计,提出了一种结合参数化设计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方法,从运动文胸版型的数字化和人体生物力学建模仿真角度出发,通过选取鸡心高度、侧比高度和背部结构3种结构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设计参数对运动文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改变结构参数或同时改变鸡心高和背部结构均能有效影响抑制乳房位移效果和胸底部的动静态接触压力,最大运动控制效果可提升1.23%,且改变鸡心高度或背部结构(改为U型)时,不会抑制另一个参数的优化效果;此外,与文胸接触的人体部位,其动静态压力的最大值分布排序依次为肩部、胸底部、身体侧边与底围接触区域。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运动文胸开发人员从功能性和舒适性角度更好地理解文胸结构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贴合身体且穿着舒适的运动文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文胸 版型设计 乳房位移 接触压力 有限元仿真 动态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接工艺对铝合金电缆接头温升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时珍 陈少杰 +1 位作者 李欢 邓显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电缆接头是电缆线路中最薄弱的环节,而铝合金导体电缆接头处导体与连接管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影响电缆接头温度分布及故障率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压接工艺对电缆接头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本文以35 kV铝合金电缆导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接触... 电缆接头是电缆线路中最薄弱的环节,而铝合金导体电缆接头处导体与连接管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影响电缆接头温度分布及故障率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压接工艺对电缆接头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本文以35 kV铝合金电缆导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接触电阻测量回路对不同压接百分比导体试样与连接管之间的接触电阻进行测量,得出坑压和围压两种压接工艺下接触电阻与压接百分比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导体横截面积为400 mm^(2)的电缆接头的电-热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压接工艺下接触电阻与电缆接头温度分布特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发现接触电阻随压接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在保证电缆长期运行最高温度不超过90℃以及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坑压工艺下压接百分比应控制在27.86%~35.44%,围压工艺下压接百分比应控制在16.01%~22.21%。两种压接工艺的温升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缆芯部分最高温度出现在连接管位置,并沿轴向逐渐递减;接头外表面温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连接管部分由于有接触电阻的存在,该部位温度出现了小范围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导体 电缆接头 压接工艺 接触电阻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惩罚法接触模型的Cu/Al复合板轧制界面动态复合过程数值模拟
16
作者 孙其美 覃志伟 +2 位作者 赵辰辰 孙亚波 王涛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数值模拟是金属复合板轧制过程分析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模拟异种金属层状板冷轧复合的数值模型大多采用界面绑定或摩擦约束。难以对界面动态复合进行判定和模拟,较难反映复合板真实的应力应变场以及实现宏观翘曲、厚度比的高精度预测,... 数值模拟是金属复合板轧制过程分析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模拟异种金属层状板冷轧复合的数值模型大多采用界面绑定或摩擦约束。难以对界面动态复合进行判定和模拟,较难反映复合板真实的应力应变场以及实现宏观翘曲、厚度比的高精度预测,并且在单道次大压下率下易出现网格畸变严重、计算不收敛等问题,从而制约了轧制复合仿真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模型,其中的Cu/Al板有限元建模部分采用一种长宽比大于等于2的细长形网格,并且改进先前复合判据在力学行为上只考虑法线方向的不足,引入了切向力限制条件,更好地描述了法向力和切向力综合作用的实际轧制复合过程。该模型可实现对40%~60%压下率区间内,2∶4、3∶3、4∶2厚度比Cu/Al板的轧制复合模拟和宏观样貌表征,同时实现对复合板翘曲度板形和轧后厚度比的高精度模拟,翘曲度的误差均小于7.40%,轧后厚度比误差一般小于10%。模型初步解决了单道次大压下率下的严重网格畸变和计算不收敛问题,此外,在评估层状金属板复合质量和进一步探究轧制复合内在作用机制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轧制 数值模拟 惩罚接触算法 有限元法 轧制复合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影响的单微凸体接触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温靖 张岚 +3 位作者 张国强 商守博 运飞宏 刘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1-1859,共9页
为解决接触力学中温度对于微凸体弹塑性接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考虑温度的影响,对可变形球体与刚性平面的单微凸体接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温度对于接触深度、接触力与接触面积的影响,并将结果与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在... 为解决接触力学中温度对于微凸体弹塑性接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考虑温度的影响,对可变形球体与刚性平面的单微凸体接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温度对于接触深度、接触力与接触面积的影响,并将结果与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在相同的接触深度下,接触力、接触面积与温度几乎成正比关系,表明温度对于各个参数具有较大影响,并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不同接触深度下接触力、接触面积与温度的经验表达式,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力学 弹塑性变形 刚性平面 可变形球体 单微凸体接触模型 温度的影响 有限元仿真 经验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接触力无线遥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8
作者 唐家明 方聪聪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1,共9页
列车轮轨接触力的连续、实时与准确测量是实现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与舒适性监测及评估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轮轨接触模型,分析得到轮辐应变与轮轨接触力的数学关系。基于应变片惠斯通电桥与蓝牙无线通讯技术,设计并开... 列车轮轨接触力的连续、实时与准确测量是实现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与舒适性监测及评估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轮轨接触模型,分析得到轮辐应变与轮轨接触力的数学关系。基于应变片惠斯通电桥与蓝牙无线通讯技术,设计并开发轮轨力无线遥测系统,该系统包括下位机硬件与软件、上位机数据采集分析软件。通过汽车轮毂应变测量与碰撞台车轮辐应变测量轮轨力验证该遥测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对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测力轮对方法,不需要加工专门的轮对,可实现轮轨力的原位测量,具有成本低、实施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应变 有限元分析 无线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间有限元的车辆-轨道系统求解方法
19
作者 陆晨旭 陈迪来 +1 位作者 李培刚 高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为克服轮轨动力方程时变特性以及轮轨脱离情况带来的仿真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线性互补理论及时间有限元法,提出一种求解车轨系统方程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轮轨接触问题转化为一个标准的线性互补问题,并通过将二阶动力方程转化... 为克服轮轨动力方程时变特性以及轮轨脱离情况带来的仿真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线性互补理论及时间有限元法,提出一种求解车轨系统方程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轮轨接触问题转化为一个标准的线性互补问题,并通过将二阶动力方程转化为一阶动量方程实现不连续轮轨力的求解;接着与传统的Herz-Newmark法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后应用该方法探究轮轨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并给出时速350km高速铁路不同波长钢轨波磨控制限值。研究结果表明:动量方程可以消除接触力的快速变化,避免大步长条件下接触力不连续引起的稳定问题,临界稳定步长为1ms。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性能,求解过程轮轨系统为时不变体系,不用逐步更新动力矩阵,相同积分步长条件下,计算效率提高2倍左右。多轮约束作用会显著改变钢轨振动特性,使得车轨耦合模型振动模态更加丰富。0~1500Hz范围内,钢轨存在5种典型振动模态,分别对应P2共振振型、钢轨1阶局部弯曲、2阶局部弯曲、3阶局部弯曲及4阶局部弯曲振型。钢轨局部共振会造成特定频段轮轨力放大现象,波长30~100mm的钢轨波磨,波深应控制在0.05mm以下;波长100~300mm的钢轨波磨,波深应控制在0.1mm以下。本文数值算法能够实现对车轨动力系统高效、准确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互补理论 车辆-轨道耦合 动力响应 时间有限元 轮轨耦合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荷下高黏胶液的拉伸衍变过程分析
20
作者 薛雨诗 张超锋 +2 位作者 陈国庆 叶鹏 尹加政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2,共9页
点胶工艺是影响点胶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高黏度非牛顿流体胶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点胶时采用的速度会影响胶液的流动变形。通过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胶液转移时基板与针头间液桥的动态行为。首先,探究了出胶流速对胶底初始状态... 点胶工艺是影响点胶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高黏度非牛顿流体胶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点胶时采用的速度会影响胶液的流动变形。通过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胶液转移时基板与针头间液桥的动态行为。首先,探究了出胶流速对胶底初始状态的影响;其次,分析了针尖与胶液分离时产生的液桥形变;最后,探讨了不同出胶流速与拉伸速度对液桥断裂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低流速出胶会使胶液铺展直径更小,且出胶流速与拉伸速度对胶液分离断裂具有耦合影响。本研究为胶液转移的进一步系统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仿真方法和实验数据,为点胶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点胶 液桥断裂 高黏度胶粘剂 非牛顿流体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