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活性位点印迹法制备碳基单原子镍及其二氧化碳还原应用研究
1
作者 梁心虹 郭宇辰 +1 位作者 程风顺 朱远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38-344,共7页
利用具有分级多孔结构且导电性能优异的MOF衍生材料为碳基底,通过设计高温活性位点原子印迹法制备了碳基二氧化碳还原(ECR)催化剂。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将活性较低的ZnN_(x)或氮空位(V-N_(x))转化为M-N_(x)。通过前驱体(Zn-N-C)合成时加入S... 利用具有分级多孔结构且导电性能优异的MOF衍生材料为碳基底,通过设计高温活性位点原子印迹法制备了碳基二氧化碳还原(ECR)催化剂。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将活性较低的ZnN_(x)或氮空位(V-N_(x))转化为M-N_(x)。通过前驱体(Zn-N-C)合成时加入Super P进行插层,结合高温活性位点印迹制备高活性原子分散的Ni-N-C-sp ECR电催化剂。Super P可对催化剂的局部环境进行协调,并同步提升了碳基底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碳化后的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和高活性。Ni-N-C-sp催化剂在-0.76V(vs.RHE)的电位范围内表现出100%的法拉第效率。同时电流密度能够达到33.2mA/cm^(2)。优异的法拉第效率和较大的电流密度表明Ni-N-C-sp催化剂在电催化ECR领域的高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活性位点原子印迹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高负载 镍单原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Western印迹法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颖 李强 +2 位作者 李玲 韩一凡 田颖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Western印迹法分析陈颖,李强,李玲,韩一凡,田颖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Bt.基因,转基因欧洲黑杨,Western印...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Western印迹法分析陈颖,李强,李玲,韩一凡,田颖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Bt.基因,转基因欧洲黑杨,Western印迹法WESTERNBLOTA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黑杨 Western 印迹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酸性药物吲哚美辛分子印迹微球及其色谱表征 被引量:39
3
作者 赖家平 卢春阳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75-1179,共5页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α)和印迹因子 (β)的影响 .通过 MIMs柱对吲哚美辛和 4 -氨基吡啶(4 -AP)的保留行为的比较 ,证明以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得的 MIMs对吲哚美辛的识别作用 ,主要靠吡啶环上氮原子与吲哚美辛羧基之间的离子键相互作用 ,以及吡啶环与模板分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 制备 酸性药物 吲哚美辛 分子印迹微球 色谱表征 分子印迹聚合物 消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对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晴 仲人前 +3 位作者 范列英 高春芳 薛昌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17,F003,共4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提取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蛋白抗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81份肺癌患者及52份正常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在不同年龄段,肺癌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和对照组在自身抗体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明显不同。74份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条带(74/81,91.4%),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61.5%),其中大多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不同,并发现82.7%(67/81)的肺癌患者具有针对相对分子质量初步鉴定为6.5万的靶抗原的阳性条带,该条带仅在22.2%(12/52)的正常人中查及。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的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谱不同,进一步研究其靶抗原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自身抗体 蛋白质印迹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零流电位法识别邻甲苯胺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明明 刘承龙 +4 位作者 苏新科 张彦 赵强 曹萌琪 岳奕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用零流电位法优化了循环伏安法制备邻甲苯胺(OT)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各项条件,并对其各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铅笔芯电极在含0.01mol/L OT(模板分子)、0.06mol/L丙烯酸(AA,功能单体)的pH 5.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以... 用零流电位法优化了循环伏安法制备邻甲苯胺(OT)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各项条件,并对其各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铅笔芯电极在含0.01mol/L OT(模板分子)、0.06mol/L丙烯酸(AA,功能单体)的pH 5.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以0.1V/s扫描速度,在-0.8~0.8V的电位范围循环扫描20圈后所制备出的OT-MIP对OT特异吸附性最高,印迹因子达4.8.与OT结构相近的其他物质如4-氯苯胺、对氨基偶氮苯、2,4-二甲基苯胺、5-硝基邻甲苯胺、2,6-二甲基苯胺、2,4-二氨基甲苯、邻甲氧基苯胺对OT-MIP的印迹容量相比,OT对OT-MIP的印迹容量最大,说明OT-MIP对OT特异选择性最好.此外,当OT浓度在0.01~0.80mmol/L范围内,OT-MIP的零流电位与其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52μmol/L,因此建立了OT-MIP零流电位法识别OT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实验室废水中的OT,结果与经典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邻甲苯胺 零流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免疫印迹法在G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熊仁平 周元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建立一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含量的技术。方法:取冷冻组织块200mg置于4℃预冷的匀浆缓冲液中匀浆、离心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电转移法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经5%脱脂奶粉封闭... 目的:建立一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含量的技术。方法:取冷冻组织块200mg置于4℃预冷的匀浆缓冲液中匀浆、离心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电转移法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经5%脱脂奶粉封闭后,依序与抗G蛋白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IgG反应,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所得的G蛋白目标带清晰、明显,重复性好。不同种属大鼠主动脉、心房、心室、脑组织中Goα和Giα均为单一带,Fischer344大鼠Gsα主动脉为4条带,Sprague-Dawley和WKY/SHR大鼠主动脉Gsα为3条带,心房和心室Gsα为3条带,Fischer344和Wistar大鼠脑组织中Gsα只有两条带。Wistar大鼠肺组织浆和膜中Gqα、Giα均为单一带,Gsα两条带;肺组织膜中Goα为单一带,肺组织浆中未能检出Goα。结论:用Westernblot技术可较好地检测G蛋白含量和带型分布。不同种属动物及组织G蛋白亚型的含量和带型分布是不完全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大鼠 蛋白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微球及其固相萃取葛根粉 被引量:6
7
作者 许苗苗 王素素 +3 位作者 李辉 黄宇琳 逯翠梅 蒋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5,共5页
以葛根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静态吸附法测试聚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对... 以葛根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静态吸附法测试聚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对葛根粗提液中葛根素的吸附、解吸附及固相萃取效能。结果表明,优化的葛根素MIP3对纯模板的静态吸附量达37.9 mg/g;对粗提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吸附率为(96.3±1.81)%,以水、甲醇-醋酸(9∶1,v/v)及50%甲醇溶液为洗脱剂的单次解吸率为27%~34%,用水从MIP3上解吸出的总溶液经脱除溶剂后,所获粗品葛根素含量最高,达(37.4±2.87)%。在优化条件下,通过MIP3固相萃取葛根粗提液,葛根素回收率达71.6%,产品纯度高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葛根素 沉淀聚合 吸附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水双相体系悬浮聚合法制备对苯二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茂升 黄佳蓉 +1 位作者 叶苹 陈丽珠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8-522,共5页
通过在[Bmim]PF6离子液体-水双相体系中,以对苯二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脂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对苯二酚印迹聚合物微球(MIMs-IL),并通过FTIR等测试技术对MIMs-IL进行了表征。对不同离子液... 通过在[Bmim]PF6离子液体-水双相体系中,以对苯二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脂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对苯二酚印迹聚合物微球(MIMs-IL),并通过FTIR等测试技术对MIMs-IL进行了表征。对不同离子液体进行了选择,[Bmim]PF6介质中制备的MIMs-IL的识别性能最好。与从氯仿介质中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MIMs-Or)相比较,MIMs-IL的产率为70.8%,明显高于MIMs-Or的48.7%。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其印迹识别能力的结果表明,MIMs-IL对水中的对苯二酚的识别能力大大强于MIMs-Or。对MIMs-IL识别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h时MIMs-IL及其非印迹聚合物微球(nMIMs-IL)均达到各自饱和吸附量,对于0.50g/L对苯二酚水溶液,MIMs-IL的饱和吸附量是nMIMs-IL的2.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悬浮聚合 离子液体 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高三尖杉酯碱印迹聚合物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辉 符再德 +4 位作者 石慧 张朝晖 李志平 杨朝霞 石爱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87-1791,共5页
采用正交优化法研究了沉淀聚合制备高三尖杉酯碱印迹聚合物的优化合成条件。固定模板分子用量,从3个水平考察了4个因子,即溶剂(乙腈)用量(A)、反应温度(B)、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用量(C)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用量(... 采用正交优化法研究了沉淀聚合制备高三尖杉酯碱印迹聚合物的优化合成条件。固定模板分子用量,从3个水平考察了4个因子,即溶剂(乙腈)用量(A)、反应温度(B)、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用量(C)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用量(D),对印迹聚合物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4个因子中,功能单体用量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影响最甚,其次是交联剂用量、溶剂用量及合成温度。单从吸附量而言,最优的合成条件是:功能单体(MAA)用量0.12mmol,交联剂(EGDMA)用量0.4mmol,溶剂(乙腈)用量2.5mL,温度65℃。因子间相互作用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结果与正交实验测试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优化 沉淀聚合 高三尖杉酯碱 分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分析晶须表面离子印迹对镉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祖磊 李春香 +3 位作者 闫永胜 高捷 潘建明 张孝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2-796,共5页
以Cd(Ⅱ)离子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交联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三钛酸钠晶须合成了新型的三钛酸钠晶须表面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 以Cd(Ⅱ)离子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交联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三钛酸钠晶须合成了新型的三钛酸钠晶须表面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此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酸度、吸附剂用量,静置时间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得出此吸附属Langmuir吸附模型。根据吸附效率系数(Kd)和选择性系数(K)的大小,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最大吸附容量为52.34 mg.g-1,选择性优于空白印迹聚合物,此方法的检出限为0.024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74%(c=1.0μg.mL-1,n=13)说明此离子印迹聚合物适用于环境中水样的Cd(Ⅱ)的选择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吸附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小刚 汤又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88-92,共5页
合成了阿司匹林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并对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中样品溶剂、洗脱溶剂、洗脱次数及真空进样压力进行了优化选择.以丙酮为载样及清洗溶剂,乙醇为洗脱溶剂,进样压力为1200 Pa,对阿司匹林药片中的阿司匹林分子进行固... 合成了阿司匹林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并对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中样品溶剂、洗脱溶剂、洗脱次数及真空进样压力进行了优化选择.以丙酮为载样及清洗溶剂,乙醇为洗脱溶剂,进样压力为1200 Pa,对阿司匹林药片中的阿司匹林分子进行固相萃取,洗脱液采用紫外光度进行测定,测得含量为7.12%.测定精密度RSD为4.0%,回收率为1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固相萃取 阿司匹林 紫外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聚合法制备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 Ⅰ.紫外光聚合制备条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座国 许振良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 L 酒石酸(L 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光聚合方法合成了 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讨论了功能单体种类、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三乙胺用量、光聚合...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 L 酒石酸(L 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光聚合方法合成了 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讨论了功能单体种类、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三乙胺用量、光聚合温度、光聚合时间、光强度等对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通过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结合实验分析,表明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 DBTA具有很好的识别性, L 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 D 酒石酸(D DBTA)高,其分离因子可达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聚合 L-DBTA 分子印迹技术 聚合物 手性识别 阻聚剂 二苯甲酰酒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法测定扑热息痛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建修 申丽华 吕九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扑热息痛具有选择性识别的高分子聚合物.将此聚合物颗粒填充在化学发光流通池中,当扑热息痛溶液流过流通池时,扑热息痛分子被填充的印迹聚合物选择性俘获;此时,当铁氰化钾和鲁米诺的混合液流过流通池时,吸附的...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扑热息痛具有选择性识别的高分子聚合物.将此聚合物颗粒填充在化学发光流通池中,当扑热息痛溶液流过流通池时,扑热息痛分子被填充的印迹聚合物选择性俘获;此时,当铁氰化钾和鲁米诺的混合液流过流通池时,吸附的扑热息痛分子与铁氰化钾发生反应而导致铁氰化钾 鲁米诺反应化学发光信号的降低.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强度的降低值与扑热息痛浓度的对数值在7~100μmol/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3μmol/L扑热息痛;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50.0μmol/L扑热息痛溶液,n=9).该方法已用于尿样中扑热息痛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热息痛 化学发光 尿样 混合液 鲁米诺 降低 分子印迹 铁氰化钾 选择性识别 俘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溶剂中沉淀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冰 李慧馨 +1 位作者 李璐 李延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75,共4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氯霉素、MAA、EDMA摩尔比为1:4:20,以乙腈-水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在60℃、400r·min-1条件下搅...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氯霉素、MAA、EDMA摩尔比为1:4:20,以乙腈-水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在60℃、400r·min-1条件下搅拌聚合,制备出的氯霉素印迹分子聚合物平均粒径为13.83μm,最大吸附量约为85μmol·g-1,远高于未加水制得的MIPs的最大吸附量9.49μmol·g-1。Scatchard分析得到一线性方程,说明制得的MIPs表面具有均一选择性的吸附位点,其最大表观吸附量为529.42μmo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 含水溶剂 氯霉素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舌粘膜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天疱疮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培光 张学军 +2 位作者 杨森 王再兴 杨春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对检测天疱疮抗体的灵敏度和价值。方法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6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14例(... 目的比较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对检测天疱疮抗体的灵敏度和价值。方法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6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14例(875%)阳性,免疫印迹法11例(688%)阳性,两法合用总阳性15例(938%)。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适合于常规辅助诊断天疱疮,而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前者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天疱疮 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印迹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血病患者Survivin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延风 刘雅 +1 位作者 姬晓梅 任利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比较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urvivin表达结果,以探寻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s)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8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Survivin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 目的 比较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urvivin表达结果,以探寻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s)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8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Survivin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s 法检测Survivin 表达阳性13 例(72. 2%);免疫荧光法检测Survivin 表达阳性11 例(61.1%)。两种方法检测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8.89%。结论 Survivin是否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免疫荧光法操作比较简单,适于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SURVIVIN表达 蛋白印迹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思思 邱春孝 +3 位作者 徐婉珍 姜博 马鹏飞 王宁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611-3615,3621,共6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二苯并噻吩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SiO2表面合成了适合分离油品中二苯并噻吩的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实验、电子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二苯并噻吩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SiO2表面合成了适合分离油品中二苯并噻吩的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实验、电子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在模拟油中的静态吸附实验,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SiO2表面成功的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分子印迹层,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二苯并噻吩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线符合Freundich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以熵驱动为主的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迹法用于鉴定番茄青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国平 熊正葵 林明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80-782,共3页
对7个番茄品种和2个对照材料接种青枯病菌后用印迹法检验,并与常规田间抗病性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植株在距离根茎部向上25cm处青枯病菌的检出率高、低与田间植株的感、抗性基本对应,据此认为在不利于青枯病发生的低温季节,印迹法可... 对7个番茄品种和2个对照材料接种青枯病菌后用印迹法检验,并与常规田间抗病性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植株在距离根茎部向上25cm处青枯病菌的检出率高、低与田间植株的感、抗性基本对应,据此认为在不利于青枯病发生的低温季节,印迹法可用于抗病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 鉴定 番茄 青枯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沿分析法研究对-羟基苯甲酸印迹整体柱的热力学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超 刘照胜 +1 位作者 高如瑜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43-1448,共6页
采用矩形前沿分析法对原位聚合的对-羟基苯甲酸印迹整体柱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测定.印迹整体柱的吸附等温线是分别以乙腈、甲醇、四氢呋喃和含有体积分数分别为1%,3%,5%和7%乙酸的乙腈为流动相以及在以甲醇为流动相时柱温分别为20... 采用矩形前沿分析法对原位聚合的对-羟基苯甲酸印迹整体柱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测定.印迹整体柱的吸附等温线是分别以乙腈、甲醇、四氢呋喃和含有体积分数分别为1%,3%,5%和7%乙酸的乙腈为流动相以及在以甲醇为流动相时柱温分别为20,40和50℃的条件下测定的.吸附等温线表明,印迹整体柱对模板分子的吸附能力比其结构类似物(邻-羟基苯甲酸)的吸附能力强.用双Langmu ir方程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板分子和邻-羟基苯甲酸在印迹整体柱各种吸附位点上的饱和吸附量和键合常数,结果表明,流动相中乙酸含量、有机溶剂的性质和柱温对模板分子容量因子的影响比对邻-羟基苯甲酸的大,造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分析 对-羟基苯甲酸 印迹整体柱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印迹磁性复合吸附剂在水溶液中吸附行为的FAAS法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晓华 赵梦奇 +1 位作者 李建军 司马义.努尔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3-1487,共5页
以壳聚糖为单体,磁性纳米Fe_3O_4为载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利用本体聚合法制备的Pb(Ⅱ)印迹磁性复合吸附剂,可实现从水溶液中快速吸附分离Pb(Ⅱ)。印迹和非印迹吸附剂采用FTIR表征,FAAS法分析吸附过程中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 以壳聚糖为单体,磁性纳米Fe_3O_4为载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利用本体聚合法制备的Pb(Ⅱ)印迹磁性复合吸附剂,可实现从水溶液中快速吸附分离Pb(Ⅱ)。印迹和非印迹吸附剂采用FTIR表征,FAAS法分析吸附过程中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Pb(Ⅱ)-MICA对Pb(Ⅱ)的吸附容量在溶液pH 5~6时达到最大,当吸附时间为120 min,最大吸附容量为32.48mg·g^(-1)。吸附剂对Pb(Ⅱ)的Pb^(2+)/Cu^(2+),Pb^(2+)/Cd^(2+),Pb^(2+)/Ni^(2+),Pb^(2+)/Zn^(2+)的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是MNICA的28.11,91.14,76.54,33.06倍,显示出对Pb^(2+)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与平衡吸附数据吻合(r^2=1,饱和吸附容量为33.87mg·g^(-1))。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型单层吸附,受化学作用控制,是自发、放热、焓驱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磁性复合吸附剂 原子吸收光谱 铅离子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