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water intrusion and loading rat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d crack propagation in coal–rock combinations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田 姚强岭 +4 位作者 卫斐 种照辉 周健 王常彬 李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23-431,共9页
Tackling the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in collieries in arid regions requires knowledge of the effect of water intrusion and loading rat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d crack development in coal–rock... Tackling the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in collieries in arid regions requires knowledge of the effect of water intrusion and loading rat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d crack development in coal–rock combinations. Fifty-four coal–rock combinations were prepared and split equally into groups containing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dry, natural moisture and saturated) to conduct 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ith loading rates ranging from 0.1 mm/min to 0.6 mm/m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ss and strength-softening modulus, elastic modulus, strain-softening modulus, and post-peak modulus partl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and loading rate. In contrast, peak strai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and fluctuates with rising loading rate. More significan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iffness and stress, combined with accumulated counts of acoustic emission, can be used to precisely predict all phases of crack propagation. This is helpful in studying the impact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loading rate on crack propagation and accurately calcul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 also determined that the stress thresholds of crack closure, crack initiation, and crack damage do not vary with changes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loading rate, constituting 15.22%, 32.20%, and 80.98% of peak stress, respectively. These outcomes assist in developing approaches to water storage in coal mines, determining the necessary width of waterproof coal–rock pillars, and methods of supporting water-enriched roadways, while also advances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rock combinations and laws of crack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intrusion loading ra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al-rock combination crack propagation stress thresho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预紧力应力均布型锚杆在静-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2
作者 侯俊领 李垂宇 +3 位作者 黄童李 袁琳 刘世阳 黄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解决因深部采动巷道强采动应力影响导致锚杆断锚、失锚现象发生的问题,有效提高锚杆预紧力,设计一款可施加高预紧力的应力均布型锚杆,综合采用理论分析、静载拉拔和落锤冲击试验、数值计算以及数字散斑相关法(DIC)等研究锚杆静载拉拔... 为解决因深部采动巷道强采动应力影响导致锚杆断锚、失锚现象发生的问题,有效提高锚杆预紧力,设计一款可施加高预紧力的应力均布型锚杆,综合采用理论分析、静载拉拔和落锤冲击试验、数值计算以及数字散斑相关法(DIC)等研究锚杆静载拉拔过程中载荷-位移分布特征,得到锚杆应力集中位置;采用Ansys数值模拟落锤冲击试验和霍普金森压杆(SHPB)冲击试验,研究锚杆在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锚杆螺母螺纹变形沿着远离挤压面轴向呈指数降低,应变集中在螺纹前3圈,应力均布型锚杆可实现螺纹应变协调,力学环境良好;锚杆轴力变化分为上升区、震荡区、稳定区,当落锤冲量相同时,应力均布型锚杆可将冲击力降低为原来的64%,降低锚杆轴力振幅频率;应力均布型锚杆可降低应力波波形变化幅度及频率。该研究成果在朱集矿、潘二矿、丁集矿等深部巷道应用,锚杆未见断锚现象,对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紧力 应力均布型锚杆 静载 动载 力学响应 数字散斑相关法(DIC) 锚杆破断 落锤冲击 霍普金森压杆(SH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干旱胁迫对玉米影响及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段艳军 陈志民 贾银锁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高温和干旱作为2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地表温度普遍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高温和干旱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因此,全面理解高温和干旱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文... 高温和干旱作为2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地表温度普遍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高温和干旱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因此,全面理解高温和干旱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概述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从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其生理机制。此外,总结前人针对高温干旱胁迫下减轻玉米伤害的调控措施,并就未来深入开展玉米高温干旱逆境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 干旱 复合胁迫 产量 品质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水冷却循环作用下砂岩物理力学性能和损伤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文 曹学文 +2 位作者 洪磊 雷钧祺 周青山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8,共11页
目的为研究砂岩在多次高温-水冷却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损伤特征,方法对砂岩进行200~600℃下高温-水冷却循环试验。通过超声波纵波波速测试、物理参数测量、单轴压缩试验,分析高温-水冷却循环对砂岩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损伤特征... 目的为研究砂岩在多次高温-水冷却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损伤特征,方法对砂岩进行200~600℃下高温-水冷却循环试验。通过超声波纵波波速测试、物理参数测量、单轴压缩试验,分析高温-水冷却循环对砂岩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损伤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温度低于400℃时,砂岩试样质量损失较少,高于400℃时,质量损失较严重;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水冷却循环次数增加,砂岩试样质量损失率增加,纵波波速降低;砂岩试样的弹性模量和峰值抗压强度在600℃时迅速下降,500~600℃时,存在影响砂岩试样弹性模量和峰值抗压强度的温度阈值;温度升高,砂岩试样损伤加剧,200℃时,随着高温-水冷却循环次数增加,砂岩试样强度提升,温度高于200℃时,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砂岩试样损伤加剧;砂岩试样单轴破坏模式以剪张复合破坏为主,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砂岩试样由斜向剪切破坏向锥形剪切破坏过渡,温度越高,砂岩试样锥形破坏块体越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水冷却循环后,砂岩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质严重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温砂岩 物理参数 水冷却循环 应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RR的前震分析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泽平 余怀忠 +12 位作者 晏锐 刘杰 陈界宏 张小涛 苑争一 郭菲 马玉川 杨文 贾东辉 赵彬彬 李盛乐 张致伟 洪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8-2271,共24页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通过沿该地震滑动方向计算库仑破坏应力(CFS)的变化,判断其固体潮加卸载状态,探测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川滇地区(20°N—35°N,96°E—106°E)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4级以上前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大部分4级以上前震发生在加载阶段.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所有4级以上地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非前震则更易发生在卸载阶段.结合概率增益分析可知,(1)若原震区连续发生至少2个4级以上地震,且均位于固体潮加载过程,后续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2)当地震位于卸载过程,原震区发生更强地震的可能性要低于平时的背景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对2022年11月以来的4级以上地震加卸载状态分析推测,川东南、滇南、滇西北地区应力积累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4级以上显著地震 震源机制解 潮汐应力 加卸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黑斑侧褶蛙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裴鑫怡 王萍 +4 位作者 彭秀娟 刁迎珠 李文慧 伍亮 张志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探究增温对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可为深入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蝌蚪生存适应策略提供基础数据。2021年4月,设置了26℃、28℃和30℃3个温度梯度组,每组设平行处理3次,测定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从37期蝌蚪发育... 探究增温对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可为深入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蝌蚪生存适应策略提供基础数据。2021年4月,设置了26℃、28℃和30℃3个温度梯度组,每组设平行处理3次,测定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从37期蝌蚪发育至46期幼蛙的时长、46期幼蛙身体和内脏器官大小、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P)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随着温度升高,变态时长缩短,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变态完成期幼蛙的体型随温度升高显著变小(P<0.05),肾脏湿重系数下降明显(P<0.05),其他内脏器官湿重系数和消化道各段长度系数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增温使幼蛙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N/L下降(P<0.05),但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3)26℃、28℃和30℃幼蛙PHA-P反应最高值分别出现于注射后1、2和2 h,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增温使幼蛙的体型趋于变小、肾脏湿重下降,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均趋弱,嗜中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存在权衡关系,气候变暖将不利于幼蛙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侧褶蛙 水温 形态表型 变态时长 生理特征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州艳 严珍 +2 位作者 罗贞宝 唐良德 臧连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06,共11页
昆虫作为变温动物类群,极易遭受高温胁迫的影响,寄生蜂也不例外。寄生蜂是害虫生物防治领域中最常用的天敌昆虫,我国已将赤眼蜂广泛用于农林业鳞翅目害虫的防治。研究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的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 昆虫作为变温动物类群,极易遭受高温胁迫的影响,寄生蜂也不例外。寄生蜂是害虫生物防治领域中最常用的天敌昆虫,我国已将赤眼蜂广泛用于农林业鳞翅目害虫的防治。研究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的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和对策。本文系统综述了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寄生蜂响应高温胁迫的机制,并就温度升高对寄生蜂规模化繁育和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高温胁迫 生物防治 响应机制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期和 李旭群 +2 位作者 杨和生 韦霄 尹小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3,共7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08:00,其净光合速率为3.38μmol/(m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476.46和...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08:00,其净光合速率为3.38μmol/(m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476.46和6.13μmol/(m2·s),是一种典型的阴生植物;3)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光合能力为12.58~13.50μmol/(m2·s),CO2浓度在25~1000μmol/mol的范围内,其净光合速率随浓度升高而显著上升,CO2饱和点约为1500.00μmol/mol,CO2补偿点为99.48μmol/mol,最大羧化效率为0.0118;4)幼苗喜热,在35℃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适应40℃的高温条件。5)幼苗不耐干旱,即使轻度水分亏缺也会抑制其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幼苗 日动态 光响应 CO2响应 温度胁迫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文冠果树苗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常燕虹 武威 +1 位作者 刘建朝 曹翠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74,203,共6页
盆栽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绝对含水量为13%、18%和25%),分析了干旱胁迫对文冠果叶片水势、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3%和18%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文冠果枝条分别达到中度水分胁... 盆栽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绝对含水量为13%、18%和25%),分析了干旱胁迫对文冠果叶片水势、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3%和18%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文冠果枝条分别达到中度水分胁迫和轻度胁迫程度,文冠果叶片细胞膜透性分别高出对照(土壤绝对含水量为25%)16%和4%;文冠果叶片积累的可溶性糖分别是对照的2.3和1.2倍,积累的脯氨酸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1%和8%;叶片SOD活性分别下降了5%和3%,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较大,分别比对照下降83%和68%;MDA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4%和1%;干旱胁迫主要影响了文冠果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与对照相比,13%和18%水分条件下地上干重分别降低了31%和16%,但根系干重分别是对照的95%和109%。文冠果是一种较为耐旱的树种,但是文冠果栽培过程中要及时补水才能保证树体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的试验测量及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鄢东洋 史清宇 +2 位作者 吴爱萍 Juergen Silvanus 刘园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设计一系列搅拌摩擦焊接试验,详细测量和分析焊接温度场分布、搅拌头机械载荷、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试验发现,搅拌摩擦焊的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采样频率和热电偶的定位方法;搅拌头的机械载荷主要表现为下压力和扭矩,它们在... 通过设计一系列搅拌摩擦焊接试验,详细测量和分析焊接温度场分布、搅拌头机械载荷、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试验发现,搅拌摩擦焊的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采样频率和热电偶的定位方法;搅拌头的机械载荷主要表现为下压力和扭矩,它们在准稳态焊接的条件下会保持稳定,但取值随焊接参数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成分是纵向应力,焊缝区域内呈现较高水平的拉应力,分布呈不对称的双峰特征;薄板的焊接变形具有马鞍形和反马鞍形两种形态,且变形程度受到薄板尺寸、旋转频率和焊接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温度场 搅拌头机械载荷 残余应力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基底病害整治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彭立敏 覃长炳 +1 位作者 施成华 黄林冲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以蜈蚣岭隧道病害整治为例,采用动力试验检测技术,对两种不同铁路隧道基底工况在列车运行荷载作用下的动、静应力以及加速度进行现场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基底结构受列车冲击振动作用明显。作用于隧道基底结构上的最大动应力值在0 3... 以蜈蚣岭隧道病害整治为例,采用动力试验检测技术,对两种不同铁路隧道基底工况在列车运行荷载作用下的动、静应力以及加速度进行现场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基底结构受列车冲击振动作用明显。作用于隧道基底结构上的最大动应力值在0 3MPa以内,而在列车限速(<30km·h-1)行驶条件下基底结构上的最大峰值加速度达5 80m·s-2。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两种不同基底结构的动力响应测试结果比较表明,采用20cm厚钢筋混凝土,且隧道基底与基岩之间加铺粘性防水层的隧道基底结构形式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基底 病害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空心圆柱仪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妍 王大雁 +1 位作者 马巍 穆彦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为研究复杂应力路径条件下冻土的力学特性,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GCTS公司合作研发了新型冻土力学试验设备——冻土空心圆柱仪(FHCA-300),该设备通过独立施加内围压、外围压、轴向荷载和扭矩来改变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 为研究复杂应力路径条件下冻土的力学特性,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GCTS公司合作研发了新型冻土力学试验设备——冻土空心圆柱仪(FHCA-300),该设备通过独立施加内围压、外围压、轴向荷载和扭矩来改变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更为真实地模拟冻土在地震荷载、交通荷载等多向应力和主应力轴旋转等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行为.详细介绍了该仪器各部分的组成、传感器和动荷载频率的选取过程以及目前可实现的具体试验类型.此外,着重介绍了冻土空心圆柱仪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并且对其控温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达到预期的降温能力和控温要求.最后利用冻土空心圆柱仪进行了主应力轴静态旋转和循环旋转测试试验,验证了仪器实现包括主应力轴旋转在内的复杂应力路径的能力,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准确再现冻土在复杂应力路径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行为,可为系统开展冻土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强度、变形特性和本构关系等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应力路径 动荷载 力学性质 温度 冻土空心圆柱仪 FHCA-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水分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东辉 马巍 +3 位作者 赵淑萍 张泽 冯文杰 张莲海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在季节冻土区,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受冻融循环和外部荷载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利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水分传感器对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黄土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得到不同深度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 在季节冻土区,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受冻融循环和外部荷载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利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水分传感器对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黄土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得到不同深度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过程.结合静荷载的应力场,进一步分析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的初期,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快速增大;之后,孔隙水压力开始随温度呈周期性变化.在一个冻融周期内,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且孔隙水压力和水分都随温度的变化而表现出滞后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水压力在荷载下方和两侧形成三个集中区;水分则在荷载下方形成高含水量区,在荷载两侧形成低含水量区.通过对静荷载产生的应力场进行分析发现,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场的空间分布与静荷载产生的应力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静荷载 模型试验 孔隙水压力 应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水与油温度的影响及其响应机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桂英 李琳 +1 位作者 郭祀远 蔡妙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主要研究植物油与水的温度在微波场中的响应规律 .研究发现 ,二者的温度及其响应规律随微波辐射强度而变化 .根据测温结果还就微波辐射对金属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温度 响应规律 植物油 辐射强度 食品工业 微波热效应 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考虑主应力旋转的软土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鹏 郭林 +1 位作者 蔡袁强 王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48-156,共9页
目前用于轨道路堤分析计算的参数多是通过三轴试验获得,而列车荷载经过时土单元应力路径与循环三轴试验加载路径的显著差异可能导致预测失真而引发工程问题。针对某城市轨道进行了三维计算,并分析了移动列车荷载下土单元应力幅值、循环... 目前用于轨道路堤分析计算的参数多是通过三轴试验获得,而列车荷载经过时土单元应力路径与循环三轴试验加载路径的显著差异可能导致预测失真而引发工程问题。针对某城市轨道进行了三维计算,并分析了移动列车荷载下土单元应力幅值、循环周数、主应力轴旋转的分布规律。在该基础上,采用空心圆柱循环扭剪试验对该复杂应力路径进行了模拟,研究了饱和软黏土的孔压及变形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列车荷载经过时地基土单元大主应力将在(-90°,90°)内发生旋转;该主应力轴旋转将显著促进软黏土孔压和应变的累积,竖向应力幅值为15 k Pa时,循环扭剪试验产生的孔压值比循环三轴试验高77%,累积应变增大了近50%;随着循环应力水平提高,二者累积孔压及累积应变的差值还会进一步增大,甚至出现循环三轴下仅产生较小应变而循环扭剪下已破坏的本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荷载 主应力旋转 软黏土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植物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6
作者 许英 陈建华 +3 位作者 朱爱国 栾明宝 王晓飞 孙志民 《中国麻业科学》 2015年第1期40-49,共10页
本文阐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伤害机理,综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形态特征、叶结构、植物抗氧化系统、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基因表达响应研究,并且探讨了今后低温胁迫研究方向。目的是为植物主要是农作物耐寒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 本文阐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伤害机理,综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形态特征、叶结构、植物抗氧化系统、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基因表达响应研究,并且探讨了今后低温胁迫研究方向。目的是为植物主要是农作物耐寒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低温胁迫 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两种扎孔方式下交联聚乙烯电缆中的水树生长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康乐 周凯 +1 位作者 杨明亮 黄明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机械应力对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中水树生长的影响,研究了XLPE薄片试样在不同温度下受机械应力作用时的水树生长特征。对XLPE试样采用冷扎孔和热扎孔两种方式制造针孔缺陷,并对试样进行加速水树老化实验。利用偏光显微镜... 为了进一步认识机械应力对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中水树生长的影响,研究了XLPE薄片试样在不同温度下受机械应力作用时的水树生长特征。对XLPE试样采用冷扎孔和热扎孔两种方式制造针孔缺陷,并对试样进行加速水树老化实验。利用偏光显微镜观测未老化试样针孔周围XLPE材料的形态,并通过显微镜观测老化试样中的水树形态。结果表明:热扎孔试样中存在明显倾斜的应力纹,且热扎孔老化试样中存在和应力纹形态相似的倾斜生长的水树枝。基于高聚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响应特性,温度升高时XLPE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在较小的机械应力作用下发生取向,进而导致倾斜的水树枝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水树 温度 力学响应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耐涝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亚男 胡海军 鄂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68-71,82,共5页
涝渍胁迫是作物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涝渍胁迫条件下,作物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适应涝渍胁迫,主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代谢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涝渍胁迫条件下作物的响应机制、抗性... 涝渍胁迫是作物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涝渍胁迫条件下,作物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适应涝渍胁迫,主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代谢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涝渍胁迫条件下作物的响应机制、抗性机理及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作物耐涝性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涝渍胁迫 响应机制 抗性机理 耐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院井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响应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小龙 刘耀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本文统计分析了塔院井水位与水温对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全球68次MS7.0以上大震的同震响应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塔院井对全球大震具有很好的映震能力,同震响应形态总是表现为水位振荡→水温下降、振荡停止(减弱)→水温恢复。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统计分析了塔院井水位与水温对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全球68次MS7.0以上大震的同震响应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塔院井对全球大震具有很好的映震能力,同震响应形态总是表现为水位振荡→水温下降、振荡停止(减弱)→水温恢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水位与水温的变化幅度不仅与震中距、震级有一定的统计关系,而且还与井-含水层特性及地震波到达时井-含水层系统的瞬时状态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了前人对水位振荡、水温下降-恢复过程的机理研究,概括为气体逸出说、热弥散说和冷水下渗说等。分析认为塔院井同震响应现象是各类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的机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多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同震响应 水位 水温 机理 塔院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振兴 周怀平 +3 位作者 关春林 解文艳 程丹 车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220-1222,1238,共4页
作物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形成一系列抵御干旱逆境的生理机制。了解作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其生理学机制,对当前作物抗逆育种和作物抗旱性能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回顾了近20 a来作物的耐旱机制、水分胁迫下其生理生化反应以... 作物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形成一系列抵御干旱逆境的生理机制。了解作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其生理学机制,对当前作物抗逆育种和作物抗旱性能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回顾了近20 a来作物的耐旱机制、水分胁迫下其生理生化反应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耐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