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long and short guide vanes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water-jet pump
1
作者 LI Qiang XIA Shengsheng YAN Hao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5-862,共8页
Different guide vane structures will affect the flow inside the pump,and then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essure energy and kinetic energy,and change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pump outlet.In order to stu... Different guide vane structures will affect the flow inside the pump,and then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essure energy and kinetic energy,and change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pump outle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ong and short guide vanes on the water-jet pump,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esign,eight schemes of guide vane with different vertical heights were designed in the method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for numerical calculation,the performance curve of water-jet pumps with different long and short guide vanes was obtained,and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uide vanes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internal flow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of schemes reducing the height of blade can improve the head and efficiency.In the schemes reducing the height on the shroud,the guide vanes that the height of the blade is equal to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hub and shroud in impeller have the highest head and efficiency.In all schemes decreasing the blade height,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 difference,the velocity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becomes more reasonable in the guide vane outlet.The schemes reducing the height on the hub have mor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according to schemes reducing the height on the shroud.The guide vanes of long and short blades can be used to stagger the position of the diffusion flow generated by adjacent blades,which can reduce the effect of the velocity circulation and make the flow of the outlet position more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and SHORT guide VANE water-jet pump hydraulic performance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涡结构的时空演化
2
作者 赵斌娟 宋英南 +2 位作者 黄忠富 付燕霞 陈汇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为揭示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在空化工况下内部涡结构的演化情况,在空化数为0.142的工况下使用Ω涡识别方法对其内部涡结构进行识别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对涡结构特征演化的影响,并分析了1个周期内涡量运输方程各项对涡结构演化的贡献... 为揭示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在空化工况下内部涡结构的演化情况,在空化数为0.142的工况下使用Ω涡识别方法对其内部涡结构进行识别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对涡结构特征演化的影响,并分析了1个周期内涡量运输方程各项对涡结构演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空化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部流动复杂,极易产生旋涡,主要的涡结构有叶顶泄漏涡、次级泄漏涡、垂直空化涡和次级泄漏衍生涡;随着三角形空化的坍缩,进口附着涡的涡结构尺度增加,但叶顶泄漏涡因为空泡逐渐增大的缘故涡量逐渐减小;1个周期内,喷水推进泵内空泡尺度较大时,涡结构数量较多,但强度较小.空泡尺度较小时,涡结构尺度较小,强度较大;通过对涡量运输方程进行分解可以发现,拉伸扭曲项的分布与涡量分布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压缩膨胀项的量级最高,对垂直空化涡和脱落涡的变化较为敏感,斜压扭矩项在垂直空化涡的发生位置量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泵 空化工况 涡结构 Ω方法 涡量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DES湍流模型在喷水推进泵数值预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3
作者 陈俊宝 李伟 +1 位作者 胡敬宁 季磊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6-770,共15页
本文将一种基于DES方法的WA湍流模型用于混流式喷水泵的性能预测,分析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在预测泵内外特性时的差异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WA-DES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和空化性能,在不同流量工况下,WA-DES与SST k... 本文将一种基于DES方法的WA湍流模型用于混流式喷水泵的性能预测,分析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在预测泵内外特性时的差异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WA-DES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和空化性能,在不同流量工况下,WA-DES与SST k−ω预测的叶顶流场压力系数、轴向速度和湍动能分布高度一致;在空化工况下,叶片吸力面低压区和叶轮蒸汽体积分布差异较小,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预测的泄漏涡尺度存在差异,但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对泵内高湍流黏度区的预测结果以及对叶轮内不同跨度上压力的预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这弱化了对泄漏涡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是保证两种模型预测的泵外特性差异不大的重要因素。因此,WA-DES模型在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促进WA-DES模型在喷水推进泵数值计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高喷水推进泵的设计和制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混流式喷水推进泵 叶顶泄漏涡 湍动能 涡量 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量不确定性的冷水泵组鲁棒配置方法研究
4
作者 贾志洋 晋欣桥 +1 位作者 吕远 薛琪 《暖通空调》 2025年第3期45-52,共8页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要求冷水输送系数不低于限值。传统设计方法是根据确定的全年逐时冷水流量设计曲线配置冷水泵组,以保证其可达到输送系数限值。实际上,全年逐时冷水流量曲线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在定义最大可接受不确定性区域的基础上,...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要求冷水输送系数不低于限值。传统设计方法是根据确定的全年逐时冷水流量设计曲线配置冷水泵组,以保证其可达到输送系数限值。实际上,全年逐时冷水流量曲线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在定义最大可接受不确定性区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冷水泵组的鲁棒配置方法。以最大可接受不确定性区域的面积为冷水泵组配置的鲁棒性指标,通过对多种冷水泵组配置的鲁棒性指标进行评估,获得了鲁棒性最佳的冷水泵组配置。将提出的鲁棒配置方法应用于某工厂建筑冷水泵组的容量配置,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和现有鲁棒配置方法,该方法可获得鲁棒性更佳的容量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泵组 容量配置 鲁棒性评估 全年逐时冷水流量曲线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北广贤初雨调蓄池设计
5
作者 戴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初雨调蓄池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地铁北广贤初雨调蓄池服务于2个排水系统,通过对常用的重力流进水模式和水泵提升式进水模式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现状雨水提升泵提升进水的方案,大大节约了工程...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初雨调蓄池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地铁北广贤初雨调蓄池服务于2个排水系统,通过对常用的重力流进水模式和水泵提升式进水模式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现状雨水提升泵提升进水的方案,大大节约了工程建设投资。介绍其进水模式比选、运行联动设计、冲洗系统、排空系统和除臭工艺的设计,并针对其服务两个排水系统的特点,优化了进水和排空设计,可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雨调蓄池 水泵提升式进水 运行联动 调蓄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裂隙水对瓦斯抽放效果影响及对策
6
作者 王振刚 秦彦峰 王玉国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225-227,共3页
围岩裂隙水通过钻孔进入抽采管路,对抽采效果造成影响。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底板抽放巷围岩裂隙水的涌水量和出水点的分析,采取放水钻孔及钻孔工艺减少钻孔水量;针对管路积水不断优化放水器,有效解决了抽放管路积水问题。提高了抽采效果... 围岩裂隙水通过钻孔进入抽采管路,对抽采效果造成影响。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底板抽放巷围岩裂隙水的涌水量和出水点的分析,采取放水钻孔及钻孔工艺减少钻孔水量;针对管路积水不断优化放水器,有效解决了抽放管路积水问题。提高了抽采效果,为工作面的抽采达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发电机组提供更加稳定的气源,增加了矿井发电量实现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水 治理 管路放水 抽采效果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系统高压变频应用及节电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帆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解决某油田注水系统水量波动大、管网压损大、供过于求矛盾突出等问题,在A注水站、B注水站各应用1座变频调速装置,基于提高变频运行效果、指导现场参数优化的目的,通过研究变频技术原理及优势,采用合理匹配机泵能力、压力供给控制... 为了解决某油田注水系统水量波动大、管网压损大、供过于求矛盾突出等问题,在A注水站、B注水站各应用1座变频调速装置,基于提高变频运行效果、指导现场参数优化的目的,通过研究变频技术原理及优势,采用合理匹配机泵能力、压力供给控制、注水排量核算、跟踪设备运行等方法,开展在满足注水量、压力需求的前提下,调节注水泵变频频率至最优工况的试验,两座变频达到降低管网损失0.55 MPa、提高效率0.88个百分点、日节电量0.87×10^(4) kWh、延长机泵寿命等显著效果,为其他油田注水系统选择节能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泵 变频 单耗 注水系统 管网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轴流泵机组测量与调试工艺实训台研制
8
作者 沈浩 王敬星 李毅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5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解决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在泵站工程“自修自养”方面经验不足问题,满足泵站运行工技能实操培训需要,从大型泵站机组运行管理和自修自养的实际出发,结合职工技能培训常态化、专业化等需要,提出通过机组数字化检修仿真系统、等比例水... 为解决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在泵站工程“自修自养”方面经验不足问题,满足泵站运行工技能实操培训需要,从大型泵站机组运行管理和自修自养的实际出发,结合职工技能培训常态化、专业化等需要,提出通过机组数字化检修仿真系统、等比例水泵实体模型、立式轴流泵机组精密测量与调试工艺实训台研制三种操作培训方案,最终选择研制立式轴流泵机组精密测量与调试工艺实训台。实训台经过一年半运行验证,大大提升了泵站工程运行管理和设备检修方面的整体能力,并对外承接泵站运行工技术能训。设备简化后操作还原度高,操练方便,能更好地服务现场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机组测量 研发 立式轴流泵 工艺实训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 watermill driven by revolving charge
9
作者 周晓艳 寇建龙 +3 位作者 聂雪川 吴锋民 刘扬 陆杭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310-314,共5页
A novel nanoscale watermill for the unidirectional transport of water molecules through a curv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WNT) is proposed and explor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n this nanoscale syst... A novel nanoscale watermill for the unidirectional transport of water molecules through a curv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WNT) is proposed and explor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n this nanoscale system, a revolving charge is introduced to drive a water chain confined inside the SWNT, the charge and the tube together serving as a nano waterwheel and nano engine. A resonance-like phenomenon is found, and the revolving frequency of the charge plays a key role in pumping the water chain. The water flux across the SWNT increases with respect to the revolving frequency of the external charge and it reaches its maximum when the frequency is 4 THz. Correspondingly, the number of hydrogen bonds in the water chain inside the SWNT decreases dramatically as the frequency increases from 4 THz to 25 THz.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resonance phenomen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Our findings are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f nanoscale fluidic devices and energy conver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pump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carbon nanotube revolving char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肥注肥用蠕动泵滑靴结构优化和性能试验
10
作者 刘青松 刘俊萍 +1 位作者 王鑫建 温兴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基于蠕动泵配肥注肥一体化装置,针对蠕动泵在工作过程中由回流现象导致装置配肥注肥精度降低的问题,对蠕动泵中滑靴结构进行优化,并开展水力性能试验,以揭示关键结构参数对配肥流量、泵管温度、瞬时流量、回流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 基于蠕动泵配肥注肥一体化装置,针对蠕动泵在工作过程中由回流现象导致装置配肥注肥精度降低的问题,对蠕动泵中滑靴结构进行优化,并开展水力性能试验,以揭示关键结构参数对配肥流量、泵管温度、瞬时流量、回流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蠕动泵转速条件下,随着滑靴半径增大,配肥流量逐渐减小,而泵管温度逐渐增大,在半径为37.5 mm时达到最大值,为51.3℃,平均回流系数先减小再增大,在半径为30.0 mm时达到最小值,为0.56;在相同滑靴半径条件下,随着蠕动泵转速增大,配肥流量逐渐增大,瞬时流量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泵管温度先急剧上升,后趋于稳定,而回流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熵权法进行分析,获得最优滑靴半径为30.0 mm,灌溉系统工作中蠕动泵转速为30 r/min.研究结果可为水肥一体化装置提高施肥精准性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动泵 水肥一体化 水力性能 滑靴半径 综合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传感的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11
作者 陈颖俊 霍瑜斌 +1 位作者 施江峰 姚斌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常规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直接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未对运行数据进行采集,造成常规方法监测精度低。提出基于压电传感的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利用采集模块实现运行数据采集,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基于压电传感... 常规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直接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未对运行数据进行采集,造成常规方法监测精度低。提出基于压电传感的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利用采集模块实现运行数据采集,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基于压电传感的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模型,利用模型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从而实现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基于压电传感的水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与常规监测方法相比监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具备极高的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传感 运行状态 水泵机组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机制与临界水力梯度研究
12
作者 蒋红光 王新宇 +3 位作者 马川义 张宁 刘舜 王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1,共9页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下基床动水特性及细颗粒迁移试验,分析了水-力耦合作用下基床填料的动态孔隙水压力、水力梯度和浊度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基床填料的粒径特征与临界水力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动载作用下饱和基床表层表现出超静正-负孔压交替作用,在荷载卸载时产生“负压泵吸”型的向上水力梯度,基床层间则是表现出“正压驱动”和“负压泵吸”联合作用的向上水力梯度;细颗粒在基床表层的分布与水力梯度一致,均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特征;对于基床底层,0.075 mm粒径颗粒发生迁移的临界水力梯度为0.052,低于基床层间水力梯度的试验值0.12~0.25,导致细颗粒向基床表层迁移;现行设计规范并不能完全避免动力翻浆冒泥病害,需结合列车动载水平进一步降低基床表层细颗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基床 超静孔隙水压力 泵吸 浊度 临界水力梯度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泵站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全寿命维护
13
作者 孟宪为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2期183-185,共3页
文章提出了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的基本措施。开展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在分析影响水利泵站稳定运行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电机和变压器的使用管理;通过建立融合状态监测与效果评估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建立机电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维护保养... 文章提出了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的基本措施。开展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在分析影响水利泵站稳定运行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电机和变压器的使用管理;通过建立融合状态监测与效果评估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建立机电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维护保养体系,实现设备的高效维护保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泵站 机电设备 运行管理 维护保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中央水泵房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刘卓昇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3期149-153,158,164,共7页
针对中央水泵房半自动化监控方式效率低下、运行可靠性差、人员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煤矿排水系统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促进井下中央水泵房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对计算机控制及自动化监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PLC控制及智能传... 针对中央水泵房半自动化监控方式效率低下、运行可靠性差、人员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煤矿排水系统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促进井下中央水泵房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对计算机控制及自动化监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PLC控制及智能传感融合检测网络的井下中央水泵房自动化监测方案,对相应软硬件系统进行设计,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核心,使用多种智能传感器对中央水泵房水仓液位、水泵压力及流量等核心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实现地面调度中心的远程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管理及故障报警等功能,实现中央水泵房远程自动化监控。经实际测试,系统可实现中央水泵房无人值守,有效提高泵房设备运行效率,为泵房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水泵房 自动化监测 无人值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沟五级泵站水泵选型与运行方案分析
15
作者 咸巧霞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5年第2期30-33,140,共5页
水泵的效率与配置对其功能与效益发挥影响巨大。为了确保清水沟五级泵站水力平稳,满足供水任务和抽水要求,基于榆林黄河东线抽水工程概况,在分析水泵型式和材质的基础上,按照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小于设计流量的运行工况,对清水沟五级... 水泵的效率与配置对其功能与效益发挥影响巨大。为了确保清水沟五级泵站水力平稳,满足供水任务和抽水要求,基于榆林黄河东线抽水工程概况,在分析水泵型式和材质的基础上,按照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小于设计流量的运行工况,对清水沟五级泵站的工作点和运行方案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清水沟五级泵站的水泵选用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安装6台,通过变频器对1~2台泵的流量进行调节,完全满足各种流量变化下的抽水要求,为复杂工况下的泵站配置运营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级泵站 水泵选型 运行方案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泵房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孙歌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针对煤矿井下水泵房传统工人巡检存在劳动强度大、巡检耗时较长、成本较高、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对煤矿井下水泵房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进行研究,采用模块化和轻量化设计思想,在分析水泵房巡检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履带式... 针对煤矿井下水泵房传统工人巡检存在劳动强度大、巡检耗时较长、成本较高、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对煤矿井下水泵房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进行研究,采用模块化和轻量化设计思想,在分析水泵房巡检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履带式水泵房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实时采集井下水泵房现场被参数信息,代替工人完成井下水泵房的巡检任务。完成了智能巡检机器人硬件系统设计,利用模块化思想编写了控制系统程序,并且编写了巡检轨迹程序,可根据设定的轨迹自主巡检。经在山西某煤矿进行现场调试和试运行表明,井下水泵房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可代替4~6名工人实施巡检,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巡检周期从单日1次增加到单日3次,巡检效率大大提高,机器人本体移动定位误差≤5 cm,能准确获取设备运行异常特征并报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水泵房 智能巡检机器人 远程运维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推进泵空化诱导压力脉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龚波 张正川 +4 位作者 尹俊连 冯超 李宁 许锐 王德忠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探讨喷水推进泵内空化流动结构演变对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本文结合高速摄像和压力脉动同步测量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条件加剧,叶顶出现了泄漏涡核空化、剪切层旋涡空化、叶顶吸力侧片状空化和云状空化等复杂空化流动结构... 为探讨喷水推进泵内空化流动结构演变对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本文结合高速摄像和压力脉动同步测量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条件加剧,叶顶出现了泄漏涡核空化、剪切层旋涡空化、叶顶吸力侧片状空化和云状空化等复杂空化流动结构;叶顶低压区随着空化区域增大而增大;在泄漏流夹带下空化云不断翻滚,增加了空化云的不稳定性;空化云尺度随空化条件加剧而增大。大尺度空化云会导致强烈的压力脉动。空化区边缘的空泡破碎会带来压力冲击成份。压力脉动主频是叶频,次主频是二倍叶频。主频和次主频幅值在片状空化时小幅增长,在云状空化时大幅增大。垂直空化涡发展会导致叶片前缘附近压力面压力和局部压差下降,这是泵性能断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混流泵 空化流动结构 高速摄像 叶顶泄漏涡 云状空化 压力脉动 时域分析 频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生活水泵房全周期应用研究
18
作者 温锦成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
生活水泵房是建筑项目中重要的机房,而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可贯穿生活水泵房的全周期应用,包括设计阶段、深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让项目提质增效。文章通过广州某医院项目为实例,对项目生活水泵房进行三... 生活水泵房是建筑项目中重要的机房,而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可贯穿生活水泵房的全周期应用,包括设计阶段、深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让项目提质增效。文章通过广州某医院项目为实例,对项目生活水泵房进行三维建模,并以三维模型为基础,设计阶段进行泵房空间优化,深化设计阶段进行管线排布及装配式优化,施工阶段实现自动模块化加工以及运维阶段利用运维平台对生活水泵房进行日常的运行维护管理,大大降低生活水泵房建造过程中的返工及成本投入,提高建造质量,保证日常泵房设备的正常运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生活水泵房 全周期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深基坑工程支护施工探讨
19
作者 吴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5期82-85,共4页
结合烟台万华化学海水淡化厂项目取水泵房构筑物的特点以及实际工程情况,介绍了深基坑的支护施工重点、难点。通过对不同支护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特定复杂地质条件下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从土方开挖、挂网喷浆施工、锚管施工等方面介绍... 结合烟台万华化学海水淡化厂项目取水泵房构筑物的特点以及实际工程情况,介绍了深基坑的支护施工重点、难点。通过对不同支护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特定复杂地质条件下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从土方开挖、挂网喷浆施工、锚管施工等方面介绍了该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为类似深基坑内支撑拆除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泵房 深基坑 静态爆破 基坑降水 基坑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比选研究
20
作者 宋子奇 黄磊 +3 位作者 黄平 李尔康 李梦 王明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系,方案比选缺乏量化数据作为决策支撑,基于3D EXPERIENCE平台(3DE),提出了一套输水发电系统三维方案设计比选流程。该流程围绕输水发电系统方案三维设计和量化优选进行功能开发分析,将三维设计与设计计算有机融合,定制开发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模块;然后将该设计方法应用于ZY抽水蓄能电站前期设计中。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三维线路布置、联动快速计算以及多方案直观量化比选,有效提高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效率,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正向设计、设计方案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发电系统 设计方案比选 3DEXPER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