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RF模式的青岛沿海地区近地面风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淼 廉丽姝 +4 位作者 李宝富 张文华 冯亚洁 张朝雨 陈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沿海地区受风的影响较大,不仅受大尺度季风的影响还受到中小尺度局地风的影响,利用WRF模式从参数化组合方案、土地利用数据、水平网格精度以及耦合UCM四个方面对青岛沿海地区近地面风进行了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 沿海地区受风的影响较大,不仅受大尺度季风的影响还受到中小尺度局地风的影响,利用WRF模式从参数化组合方案、土地利用数据、水平网格精度以及耦合UCM四个方面对青岛沿海地区近地面风进行了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研究区近地面风的影响较大,WSM3+YSU+Revised MM5 Monin-Obukhov+KF的参数化组合方案对研究区的模拟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在0.50~0.75之间,均方根误差在1.44~1.61之间。LUCC2015和TM2015土地利用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两者的模拟效果优于MODIS2001和MODIS2013。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对地形刻画越精准,模拟效果越好,并且WRF+UCM方案能显著降低城市地区近地面风速,优化模拟结果。沿海地区近地面风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考虑模式的参数化方案组合、土地利用数据、地形和城市等多种因素,以期为沿海地区近地面风的模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风 wrf模式 敏感分析 青岛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黄海海雾WRF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陆雪 高山红 +1 位作者 饶莉娟 王永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2-320,共9页
利用2005-2011年10次春季黄海海雾个例开展WRF模式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方案对WRF模式雾区模拟结果起决定作用,而微物理方案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海雾浓度和高度。边界层与微物理方案的最佳组合为YSU与Lin方案,最差为Me... 利用2005-2011年10次春季黄海海雾个例开展WRF模式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方案对WRF模式雾区模拟结果起决定作用,而微物理方案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海雾浓度和高度。边界层与微物理方案的最佳组合为YSU与Lin方案,最差为Mellor-Yamada与WSM5方案;Mellor-Yamada和QNSE方案模拟的近海面湍流过强,导致边界层过高,不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而MYNN与YS[J方案刻画的湍流强度与边界层高度合适,有利于海雾发展与维持。MYNN方案虽与YSU方案相当,但在大多数海雾个例中,后者明显优于前者,而在有些个例中却刚好相反。因此对于某一具体海雾个例而言,所用边界层方案仍需在它们之中选择最优者。这些信息可为黄海海雾WRF模式边界层与微物理方案的选择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微物理方案 边界层方案 wrf模式敏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辐射对大气变化的敏感性和在WRF模式中的应用检验 被引量:18
3
作者 沈元芳 黄丽萍 +1 位作者 徐国强 薛纪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用RRTM长波辐射 (LWR)参数化方案测试了LWR对大气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高云对向外长波辐射(OLR)、30 0和 5 0 0hPa净LWR通量的减弱作用较中、低云大 ;低云对 85 0hPa和地表净LWR通量的减弱作用较中、高云大。在云层中 ,LWR冷却率受... 用RRTM长波辐射 (LWR)参数化方案测试了LWR对大气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高云对向外长波辐射(OLR)、30 0和 5 0 0hPa净LWR通量的减弱作用较中、低云大 ;低云对 85 0hPa和地表净LWR通量的减弱作用较中、高云大。在云层中 ,LWR冷却率受云影响最大 ;在云层下方 ,云对LWR的影响迅速减小 ;而在云层上方 ,冷却率几乎不受云的影响。当水汽含量减少或增加时 ,地表向下LWR受到相应减弱或增强 ,而净LWR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应增强或减弱 ,并且越接近地面 ,受到水汽变化的影响就越大。O3 对LWR的影响相对云和水汽来说是比较小的。文中介绍了在WRF模式中应用RRTM方案预报LWR不同季节的 2个个例 ,给出了应用NCEP/AVN分析资料预报和验证中国范围 2d之内LWR通量的模拟结果。试验表明 ,OLR和 5 0 0hPa净LWR通量与高度形势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而地表净LWR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地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 RRTM参数化方案 大气变化 敏感 wr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拟青藏高原东南部极端旱涝年降水的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遥 李跃清 +1 位作者 蒋兴文 董元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9-631,共13页
为了进一步评估和提高区域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极端气候的模拟能力,利用WRF模式,采用不同模式参数(包括边界位置、积云对流、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南部极端旱(2006年)、涝(1998年)年夏季降水。对比不同参数模... 为了进一步评估和提高区域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极端气候的模拟能力,利用WRF模式,采用不同模式参数(包括边界位置、积云对流、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南部极端旱(2006年)、涝(1998年)年夏季降水。对比不同参数模拟的降水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无论是旱年还是涝年,除南边界以外的模式边界位置对高原主体和东南部降水模拟的影响较小;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空间形态的模拟影响较小,而对降水量级的影响较大;积云对流方案对降水空间形态和量级的影响均较大;采用15 km水平分辨率时可显著改善模式对高原主体和东南部降水的模拟水平。WRF采用适当的参数组合能较好地模拟高原主体和东南部降水的空间分布,但降水量偏大。整体而言,能较好模拟旱年降水的边界层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组合也能较好模拟涝年降水。模式模拟的高原南侧降水偏多可能使高原南侧西风偏强,并进一步造成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多;湖南南部降水偏多可能在云南东北部至贵州地区激发出较强的气旋式环流偏差,该偏差环流在四川盆地形成异常强的偏北风,导致低纬度地区进入四川盆地的水汽偏小,从而在四川盆地形成明显的相对干偏差。因此,模式在四川盆地降水模拟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做好参数的本地化工作,还需要关注盆地以外地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wrf模式 参数敏感 极端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局地气象场的WRF模式边界层方案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 何贵成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在河谷局地气象场对泄洪雾化的影响研究中,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模拟效果并不明确,需要对边界层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WRF模式获取河谷地形的局地气象场,选择RMM5近地面层方案并搭配使用8种边界层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风速受到河... 在河谷局地气象场对泄洪雾化的影响研究中,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模拟效果并不明确,需要对边界层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WRF模式获取河谷地形的局地气象场,选择RMM5近地面层方案并搭配使用8种边界层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风速受到河谷地形的影响,模拟效果不够理想,可耦合小尺度数值模式以提高其模拟效果;WRF能模拟河谷地形的狭管效应、风速增大以及风向逐渐偏向河谷方向,压强和温度的模拟效果较好。综合各气象要素的模拟结果,YSU和MYNN2边界层方案的模拟精度较高。该方法对泄洪雾化效应和水库环境水文气象效应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 河谷地形 气象场 方案设计 敏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对澳洲一次热带深对流系统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嘉鹏 银燕 +1 位作者 金莲姬 张成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4,共8页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和1°×1°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北部Tiwi岛上的一次热带深对流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式网格分辨率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与实测资料...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和1°×1°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北部Tiwi岛上的一次热带深对流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式网格分辨率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模式较好地再现了这次热带对流云的日变化特征,即早期降水由沿岸的海风锋初始对流形成,之后出现单体合并现象并最终形成成熟的深对流系统。但是,模式在模拟深对流系统出现的时间及位置方面仍然需要改进。敏感性试验显示,就本次个例而言,二重嵌套方案在降水分布以及降水强度方面的模拟结果比非嵌套方案更接近实际探测。另外,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量的模拟也有一定影响,采用Purdue Lin方案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学 热带深对流 wrf模式 微物理参数化 嵌套 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Hydro模式在水文模拟与预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昱辰 刘佳 +2 位作者 李传哲 王维 焦裕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共5页
介绍了WRF-Hydro模式的应用进展,探讨和总结了WRF-Hydro在水文模拟与预报中的应用概况、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及在应用中WRF/WRF-Hydro双耦模式与WRF独立运行模式的异同。结果表明,WRFHydro能够对水循环关键要素如降水、土壤湿度、产流等实... 介绍了WRF-Hydro模式的应用进展,探讨和总结了WRF-Hydro在水文模拟与预报中的应用概况、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及在应用中WRF/WRF-Hydro双耦模式与WRF独立运行模式的异同。结果表明,WRFHydro能够对水循环关键要素如降水、土壤湿度、产流等实现在耦合、非耦合情况下的模拟和预报,是具有物理机制的数值预报工具,能够进一步改进水文气象要素的模拟和预报能力;在应用和分析其水文性能前,应对WRF-Hydro的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试验和率定。通常,入渗系数被认为是对产流量影响最敏感的参数,曼宁糙率是对流量过程线影响最大的参数;与WRF模式相比,WRF/WRF-Hydro双耦模式能够在不同空间网格上实现对大气、陆面和水文过程的多尺度模拟,能够更好地模拟降雨和陆面水循环过程;WRF-Hydro与大气模式的耦合将成为未来大气水文耦合研究的发展趋势,但现在双向耦合的研究尚未完全成熟,还需在更多不同气候区的不同类型流域、针对不同降雨产流过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同时开展参数优化技术研究,以提高水文气象要素的模拟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Hydro模式 水文模拟与预报 敏感参数 双向耦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地形对湖南省冻雨形成与分布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秦沛 韩永翔 +4 位作者 陆正奇 李嘉欣 刘善峰 高雅文 刘唯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8-193,共6页
湖南南岭地形对冻雨形成与分布有重要影响。利用WRF模式模拟了南岭地形对冻雨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静止锋是湖南冻雨形成的主要背景,WRF模拟的冻雨区域与观测吻合。山脉的降低或抬升,仅轻微地影响冻雨的空间分布和冻雨量,静止锋... 湖南南岭地形对冻雨形成与分布有重要影响。利用WRF模式模拟了南岭地形对冻雨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静止锋是湖南冻雨形成的主要背景,WRF模拟的冻雨区域与观测吻合。山脉的降低或抬升,仅轻微地影响冻雨的空间分布和冻雨量,静止锋对冻雨的影响远较地形要大。随着山脉降低,地面0℃线北移,逆温层强度增大,不利于冻雨发生;相反,山脉抬升使冷空气更易在湖南境内堆积,冻雨区变大。冻雨发生时,在南岭北部形成背风波,导致冻雨降水带呈西南-东北的条状带分布;随着地形抬升,背风波振幅增大且锋面坡度减小,其上的云团被背风波打碎成条状。同时,抬升的地形阻挡了西南暖湿气流,背风坡水汽变少,焚风效应增强,南岭以北的冻雨范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地形 wrf模式 敏感实验 冻雨 背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火山灰气溶胶层对全球温度影响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贾朋群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火山喷发主要造成全球性降温,火山所在的纬度和喷发的季节都可以对喷发后全球温度变化的形式产生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火山喷发,尤其是北半球高纬春夏季节的喷发,能产生很强的冷夏作用,可能会对全球天气、气... 本文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火山喷发主要造成全球性降温,火山所在的纬度和喷发的季节都可以对喷发后全球温度变化的形式产生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火山喷发,尤其是北半球高纬春夏季节的喷发,能产生很强的冷夏作用,可能会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温度 溶胶层 敏感研究 火山喷发 高纬 温度距平 冷夏 全球气候模式 升温幅度 光学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WRF模式的可能最大暴雨估算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甜 梁忠民 +3 位作者 王军 李彬权 胡义明 金路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7,共5页
数值天气模式能通过大气物理方程概化气象因子与暴雨关系,基于此模式的暴雨因子放大法已成为估算可能最大暴雨(PMP)的重要途径。考虑到风速在地形作用下能够影响水汽垂直运动,进而与水汽辐合共同影响降雨,增加风速作为放大因子,提出了基... 数值天气模式能通过大气物理方程概化气象因子与暴雨关系,基于此模式的暴雨因子放大法已成为估算可能最大暴雨(PMP)的重要途径。考虑到风速在地形作用下能够影响水汽垂直运动,进而与水汽辐合共同影响降雨,增加风速作为放大因子,提出了基于WRF模式的水汽风速放大法估算PMP,即通过大量敏感性试验,研究水汽、风速放大的垂直层数、水平范围、倍比,诊断水汽、风速因子与PMP的正相关性,同时通过因子组合放大确定能产生最大降雨的最恶劣暴雨情景。将其应用于湖北咸宁核电厂暴雨预测中,与基于线性假定的传统水汽风速放大法相比,该法从因子放大后暴雨特征的同向增强效应角度确定最不利暴雨,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数值模式 暴雨因子敏感分析 水汽风速联合放大 可能最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模拟参数化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丽娜 唐晓 +7 位作者 陈科艺 隋玟萱 周慧 刘娜 孔磊 冼志鹏 吴林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67,共15页
气象预报是影响大气重污染预报精度的关键所在。针对2016年12月16~21日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开展了中尺度气象模式WRF的参数化方案配置敏感性试验。对微物理过程、长波辐射过程、短波辐射过程、陆面过程、边界层过程、近地面过程以及... 气象预报是影响大气重污染预报精度的关键所在。针对2016年12月16~21日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开展了中尺度气象模式WRF的参数化方案配置敏感性试验。对微物理过程、长波辐射过程、短波辐射过程、陆面过程、边界层过程、近地面过程以及积云对流参数化过程进行组合优选,共设计51组参数化方案组合,分析不同模拟方案下北京市8个气象站点温度、相对湿度、10 m风速的模拟精度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模拟对长波过程参数化方案最为敏感,集合离散度达2.4~7.4℃,再次是短波过程参数化方案;相对湿度模拟也对长波过程参数化方案最敏感,再次是陆面过程;风速模拟对不同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程度差异不大。通过模拟结果与观测的统计对比,优选出模拟误差最小的方案组合为Lin微物理方案、RRTMG长波方案、RRTMG短波方案、Tiedtke积云对流方案、Noah陆面方案、MYNN 3rd边界层方案和MYNN近地面方案,并将其与集合平均、基准方案进行对比。对于集合平均来说,其温度模拟与观测相关系数为0.69,高于基准方案,其模拟偏差与均方根误差比基准方案低25%和11%;集合平均的相对湿度和风速模拟相比基准方案变化较小。与集合平均相比,优选方案能同时改进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模拟,使温度模拟偏差和均方根误差比基准方案下降35%和17%,使相对湿度模拟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下降43%和13%,使风速模拟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下降33%和24%。以上结果表明,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试验和优选能显著减小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的模拟误差,重污染预报改进需重点关注参数化方案模拟上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也发现MYNN3rd边界层方案在这次重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模拟上具有良好性能,可为未来重污染预报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重污染 气象模拟 参数化方案 敏感试验 wr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云参数化方案对一次深对流系统模拟的验证和改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蓓 赵震 白爱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6-638,共13页
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中的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WDM6针对2008年台风“凤凰”登陆过程中造成的强降水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卫星模拟器利用MTSAT-1R和TRMM卫星观测的红外云顶黑体亮温TBB、PR雷达反射率资料使用统计方法验证模拟结果。通过修... 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中的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WDM6针对2008年台风“凤凰”登陆过程中造成的强降水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卫星模拟器利用MTSAT-1R和TRMM卫星观测的红外云顶黑体亮温TBB、PR雷达反射率资料使用统计方法验证模拟结果。通过修改云水向雨水自动转化过程、冰晶核化过程、雪和霰的下落末速度、雪和霰的截距进行敏感性试验,减小模拟结果和卫星观测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WDM6方案模拟的台风“凤凰”登陆后的降水,强对流云系及对流柱状雷达回波基本符合实况,但模拟结果局部偏强。WDM6方案模拟产生了较多的浅对流云,低估了对流云系的出现频率。不同云类型模拟的雷达回波均偏强,对流云系雷达回波垂直分布接近观测。敏感性试验结果说明修改WDM6方案中云水向雨水自动转化率有效地改善了模拟效果。同时发现云滴初始数浓度影响云水向雨水自动转化率并最终影响云系结构和雷达反射率的模拟结果,过高的云滴初始数浓度会使模拟结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双参数云物理方案 卫星模拟器 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对深港局地风影响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焘 李晴岚 +1 位作者 王兴宝 肖爱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1-371,共11页
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每6h一次的1°×1°全球再分析资料,分别对西北太平洋1208号台风韦森特及1415号台风海鸥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风中心移动的路径与强度变化,单点风... 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每6h一次的1°×1°全球再分析资料,分别对西北太平洋1208号台风韦森特及1415号台风海鸥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风中心移动的路径与强度变化,单点风速的时间变化表明模拟得到的近地风场与实际观测吻合。在模式结果与实际观测比较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了改变特定区域内的地形和陆面特征的敏感性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站点的观测和模拟风速的变化,探究台风影响下香港及深圳地区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深圳不同地区阵风变化的作用,发现对于登陆粤西或向西移动的台风,香港地形和陆地的阻挡和摩擦作用减弱了台风在深圳中西部地区引起的风速,香港对深圳中西部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另外深圳地区的梧桐山地形所形成的峡口使得盐田港风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热带气旋 数值模拟 地形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8”山东暴雨过程分析II:WRF模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伟才 文映方 李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204-20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WRF3.4模式,选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7.18"山东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分布、降水极值... [目的]分析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WRF3.4模式,选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7.18"山东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分布、降水极值出现时间以及BS、ETS评分的影响。[结果]不论是否使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模拟出雨带的基本走向,但不同方案对于降水中心强度及其位置的模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边界层方案得到的模拟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普遍比实际降水落后2~3 h,且其降水峰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YSU方案对降水峰值的模拟效果最好。综合ETS评分和BS评分结果可知,对于降水量较小(〈25 mm)的模拟,不使用边界层方案反而效果最好;对于中等降水量级(25~50 mm)的模拟,使用Boulac方案比较合适;对于暴雨或特大暴雨(〉50 mm)的模拟,使用YSU方案效果最好。[结论]WRF模式中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能显著提高降水的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wrf模式 敏感试验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差异对一次强暴发性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小雨 唐若莹 +2 位作者 张树钦 陈金龙 徐洪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9-1369,共11页
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对2017年12月23—25日发生于中国东部沿海入海加强的一个强暴发性气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海陆地形和热力差异对暴发性气旋发展的影响。该暴发性... 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对2017年12月23—25日发生于中国东部沿海入海加强的一个强暴发性气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海陆地形和热力差异对暴发性气旋发展的影响。该暴发性气旋的最大加深率为1.7Bergerons,其下垫面经历的“海洋-陆地-海洋”的复杂变化对其发展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该气旋登陆朝鲜半岛时,气温降低,水平风速减小,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增加;而离开朝鲜半岛后,气温升高,上升运动减弱,降水减少。海陆差异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陆地下垫面对气旋发展的动力作用主要是通过地面摩擦和地形抬升来实现的,而海洋对气旋发展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海表面热量和水汽传输方面。当气旋经过陆地时,由于陆地表面摩擦较大,气旋中心近地面水平风速减小。而较高的地形则会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形成较强降水,促进类CISK(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Second Kind)机制,使气旋加强。当气旋位于海面上时,冬季海面温度高于陆地,海洋向气旋输送更多的热量和水汽,从而更有利于气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气旋 海陆差异 wrf模式 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8”山东暴雨过程分析III:WRF模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物理量场的影响
16
作者 谭伟才 文映方 李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0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物理量场的影响。[方法]利用WRF模式3.4版本,选取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7.18"山东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垂直速度场、水汽通量... [目的]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物理量场的影响。[方法]利用WRF模式3.4版本,选取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7.18"山东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垂直速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相对湿度、对流有效位能和边界层高度等物理量场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于暴雨过程中垂直速度场的空间分布及其中心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从而使得降水中心的分布和强度发生变化。尽管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得到的水汽通量散度在水平分布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其在垂直分布、中心位置及其强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引起的边界层高度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差异与其引起的降水分布差异直接相关。[结论]WRF模式中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过程中不同物理量场模拟效果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能显著提高对物理量场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wrf模式 敏感试验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李雪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4期224-226,共3页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模式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资料,对2022年8月8日惠民县一次大暴雨过程针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以考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KF(new ETA)、BettsMiller-Janji...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模式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资料,对2022年8月8日惠民县一次大暴雨过程针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以考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KF(new ETA)、BettsMiller-Janjic(BMJ)和Simplified Arakawa-Schubert(SAS)对此次降水过程的模拟影响。结果显示: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均能预报出整体降水过程,整体而言,KF方案模拟对此次强降水预报效果最佳。但在对降水范围与强度、各物理量的模拟中,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wrf模式 敏感试验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异常激发ElNio现象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辉 陈隽 孙淑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海洋模式进行各种敏感性试验 ,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lNi no事件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异常对于海洋热状态起了很大的作用。强冬季风年冬季所对应的海温距平为LaNi na型 ,但在与冬季风异常相对应的风... 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海洋模式进行各种敏感性试验 ,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lNi no事件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异常对于海洋热状态起了很大的作用。强冬季风年冬季所对应的海温距平为LaNi na型 ,但在与冬季风异常相对应的风应力作用下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 ,由于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和海温正距平的东传 ,可以使海温向着ElNi no型分布发展 ;弱冬季风年冬季所对应的海温距平为ElNi no型 ,后期则会转成LaNi na型。冬季风异常的偏北风分量及赤道西风分量对海温所产生的影响各有差异 ,前者更多地影响太平洋西岸及暖池区 ,后者则对整个赤道太平洋热状态特别是ElNi no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ElNi no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不是风应力的强度 ,更关键的是异常风应力的持续时间。由于风应力的持续作用 ,ElNi no发展特征更加显著。与冬季风异常相对应的纬向风分量特别是西风异常在ElNi no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在单纯的海洋模式中经向风异常只能改变局地的西太平洋海温 ,并不能使东太平洋海温产生响应 ,即没有出现赤道暖水的东传过程。试验表明 ,海气耦合模式较单纯的海洋模式能更好地反映海气相互作用及ElNi no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异常 El 东亚 试验研究 海气相互作用 太平洋海温 激发 数值 海洋模式 NINO事件 赤道西太平洋 海气耦合模式 海温距平 西风异常 敏感试验 赤道太平洋 风应力 气候模式 应力作用 赤道西风 发展过程 持续时间 发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中纬度半干旱草原生产力影响机理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季劲钧 黄玫 刘青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模拟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控制试验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无论是降水或温度的变化对草地的生产力都有显著...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模拟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控制试验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无论是降水或温度的变化对草地的生产力都有显著影响。降水增加,生产力增加。而温度增加,生产力下降。气候变化对生产力影响的机理是:降水增加改善了土壤的水分供给条件,增强了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了生产力。温度增高,一方面可以增加光合速率,另一方面却使蒸散加强,土壤变干,光合速率下降,而后一作用过程在半干旱地区大于前者,因而温度增高使生产力下降。单一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度增高或降低2℃,年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约20%,中纬度半干旱草地地上生物量可以改变30%以上。降水量变化50%,年NPP改变37%,地上生物量将改变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机理 中纬度 草原生产力 模拟研究 净初级生产力 地上生物量 中国 相互作用模式 光合速率 半干旱草原 半干旱地区 敏感试验 降水量变化 控制试验 降水变化 作用过程 气候因子 干旱草地 温度 内蒙古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中尺度非均匀边界层气候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江 陈万隆 陈宇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为了用中尺度模式研究干旱地区非均匀下垫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边界层气候的影响,本文对Nickerson等提出的β-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某些修改。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对模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植被覆盖度和背景风速十分敏感... 为了用中尺度模式研究干旱地区非均匀下垫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边界层气候的影响,本文对Nickerson等提出的β-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某些修改。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对模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植被覆盖度和背景风速十分敏感。其次我们用此模式研究了我国北方(40°N,100°E)夏季非均匀下垫面对边界层气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下垫面 中尺度模式 气候 数值研究 边界层 敏感试验 风速 干旱地区 北方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