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型异质结复合薄膜UIO-66-NH_(2)/Ag/Ag_(3)PO_(4)/Ni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及机理
1
作者 赵娣 刘洪燕 +4 位作者 王树军 孙欣语 张紫璇 齐学宇 刘子帆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58,共6页
设计和合成高效光催化剂需要实现反应位点的精确调控、光诱导载流子的快速迁移以及可见光的有效吸收。本工作采用恒流电沉积法制备了UIO-66-NH_(2)/Ag/Ag_(3)PO_(4)/Ni复合薄膜。UIO-66-NH_(2)和Ag_(3)PO_(4)的能带结构匹配良好,同时纳... 设计和合成高效光催化剂需要实现反应位点的精确调控、光诱导载流子的快速迁移以及可见光的有效吸收。本工作采用恒流电沉积法制备了UIO-66-NH_(2)/Ag/Ag_(3)PO_(4)/Ni复合薄膜。UIO-66-NH_(2)和Ag_(3)PO_(4)的能带结构匹配良好,同时纳米Ag作为光生载流子分离中心,形成了由Ag_(3)PO_(4)、Ag和UIO-66-NH_(2)组成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体系,有效地分离了光生电子-空穴对,保留了强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因而UIO-66-NH_(2)/Ag/Ag_(3)PO_(4)/Ni复合薄膜在可见光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此外,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UIO-66-NH_(2)/Ag/Ag_(3)PO_(4)/Ni复合薄膜具有更高的载流子分离速率和更低的催化还原溶解O_(2)的反应势垒。活性物种实验结果表明,·O_(2)^(-)和空穴(h^(+))在光催化降解中起主要作用,进一步证实了系统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降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NH_(2)/Ag/Ag_(3)PO_(4)/ni复合薄膜 Z型异质结 恒流电沉积 可见光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10Ni-10Cr-xAl-1Si合金预氧化组织和抗高温氧化研究
2
作者 赵锦毓 吴长军 +1 位作者 刘亚 苏旭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5,104,共8页
研究了Fe-10Ni-10Cr-xAl-1Si(x=0,2,4,6wt%)合金在1000℃和10^(-20)atm氧气压力下的氧化行为,通过循环氧化实验测试了其高温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当不添加铝时,氧化合金表面形成连续的Cr_(2)O_(3)膜,最外层为少量FeCr_(2)O_(4)尖晶石,内... 研究了Fe-10Ni-10Cr-xAl-1Si(x=0,2,4,6wt%)合金在1000℃和10^(-20)atm氧气压力下的氧化行为,通过循环氧化实验测试了其高温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当不添加铝时,氧化合金表面形成连续的Cr_(2)O_(3)膜,最外层为少量FeCr_(2)O_(4)尖晶石,内层为树枝状SiO_(2);当添加2wt%Al时,Al_(2)O_(3)在SiO_(2)内侧生长,SiO_(2)量减少;当添加4wt%Al时,氧化膜的结构与添加2wt%Al时相似,氧化程度加深,表现为氧化膜厚度增加,Al_(2)O_(3)以树枝状形式存在;当Al含量为6wt%时,在合金表面形成连续且完整的Al_(2)O_(3)膜。未经预氧化和预氧化5 h后的样品在1000℃下氧化300 h,未经预氧化处理的合金氧化增重较大,添加铝的合金经预氧化处理后氧化增重显著降低。添加6wt%Al的试样单位面积增重最小,耐高温氧化性能最好。其中,Al_(2)O_(3)膜起到了阻止氧气进入合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化 Fe-ni-Cr-Al-Si 氧化薄膜 循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含量对CrTiSiN-Ni复合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赵荣幸 钱同林 +1 位作者 付永强 吴志威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4,共8页
使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YG10硬质合金基底上依次制备铬过渡层、CrN中间层和不同镍含量(0.5%,1.6%,5.6%,9.6%,14.4%,原子分数)的CrTiSiN-Ni复合薄膜,研究了镍含量对复合薄膜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镍含量复合... 使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YG10硬质合金基底上依次制备铬过渡层、CrN中间层和不同镍含量(0.5%,1.6%,5.6%,9.6%,14.4%,原子分数)的CrTiSiN-Ni复合薄膜,研究了镍含量对复合薄膜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镍含量复合薄膜中的结晶相均主要为面心立方结构CrN/TiN,镍部分固溶于基体相,超出固溶极限后以单质相存在;随着镍含量增加,复合薄膜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度先增大后减小,镍原子分数在1.6%~5.6%时硬度达到最大(27.1 GPa),在5.6%时断裂韧度最大(3.56 MPa·m^(1/2));随着镍含量增加,CrTiSiN-Ni复合薄膜的平均摩擦因数增大,磨痕变宽变深,耐磨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iSiN-ni复合薄膜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ubstrate Surface Roughness on Properties of Ni-Cr Alloy Thin Film
4
作者 王广海 于晓艳 +1 位作者 李国新 焦清介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aluminum oxide (95%) substrate on the properties of Ni-Cr alloy thin film is studied.The thin films are prepared on the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by using magnetron sputter...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aluminum oxide (95%) substrate on the properties of Ni-Cr alloy thin film is studied.The thin films are prepared on the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by using magnetron sputtering.The micro-structure,adhesiv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i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cratch method and four-probe method.The burst voltage and current of the thin film transducers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D-optimiz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structural defect,resistivity and adhesion strength of the thin film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ubstrate roughness.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burst time of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ce substrate roughness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imulation amount.The burst time is approximate to 20 μs in the charging voltage of 37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chemistry ni-Cr thin film magnetron sputtering surface roughness electrical property morphology ADHE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OLECULAR BEAM INVESTIGATION ON ACTIVATED CHEMISORPTION OF N_2 ON Ni SURFACE AND La FILM
5
作者 Shumin Shao, Guangkang Xi, Junrong Wang, Shenglin Li Xuezhu Yang, Jinhe Wang, Tianxi He, Baoxia Yu Department of Electron Science, Nankai University, 300071 Tianjin, China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Z1期263-266,共4页
The activated chemisorption of N<sub>2</sub> on Ni (poly) and La film was performed on a molecular beam—surface scattering apparatu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l sticking probability ... The activated chemisorption of N<sub>2</sub> on Ni (poly) and La film was performed on a molecular beam—surface scattering apparatu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l sticking probability s<sub>o</sub> increases linearly from 0 to 0.03 as normal component of translational energy of the molecuar beam E<sub>n</sub> increases from 11.00 to 19.91 kcal/mol for N<sub>2</sub>/Ni system and S<sub>0</sub> from 0 to 0. 10 as E<sub>n</sub> from 10. 40 to 19.91 kcal/mol for N<sub>2</sub>/La system.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 are 6.16 kcal/mol and 5.30 kcal/mol for N<sub>2</sub>/Ni and N<sub>2</sub>/La system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 A MOLECULAR BEAM INVESTIGATION ON ACTIVATED CHEMISORPTION OF N2 ON ni SURFACE AND La film LA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的Ar等离子体干法刻蚀Ti/Ni/Ag薄膜
6
作者 黄梦茹 卢林红 +2 位作者 郭丰杰 马奎 杨发顺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工艺中,选择合适的刻蚀条件对Ti/Ni/Ag薄膜的刻蚀至关重要。使用氩气(Ar)作为刻蚀气体,研究了射频偏压功率、气体体积流量、腔体压强、刻蚀时间等多个参数对功率芯片背面Ti/Ni/Ag薄膜刻蚀深度的影响,并优化... 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工艺中,选择合适的刻蚀条件对Ti/Ni/Ag薄膜的刻蚀至关重要。使用氩气(Ar)作为刻蚀气体,研究了射频偏压功率、气体体积流量、腔体压强、刻蚀时间等多个参数对功率芯片背面Ti/Ni/Ag薄膜刻蚀深度的影响,并优化刻蚀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射频偏压功率和Ar体积流量可以显著影响刻蚀速率,进而对薄膜的微结构进行有效调控。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射频偏压功率300 W、Ar体积流量40 cm^(3)/min、腔体压强1.2 Pa、刻蚀时间50 min下,芯片Ti/Ni/Ag薄膜的刻蚀深度达到283.25μm,有效提升了刻蚀效率和刻蚀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Ag薄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刻蚀深度 AR 射频偏压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WO_x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黄佳木 徐爱娇 穆尉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以纯钨和纯镍为靶材在ITO玻璃上制备Ni掺杂WOx电致变色薄膜,研究了Ni掺杂对WOx薄膜电致变色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均匀掺杂少量的Ni可改变WOx薄膜内部的缺陷分布及结构,提高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XR...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以纯钨和纯镍为靶材在ITO玻璃上制备Ni掺杂WOx电致变色薄膜,研究了Ni掺杂对WOx薄膜电致变色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均匀掺杂少量的Ni可改变WOx薄膜内部的缺陷分布及结构,提高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XRD分析表明,掺杂后的WOx:Ni薄膜为非晶态;XPS分析表明:WOx:Ni薄膜中的Ni为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x:ni薄膜 电致变色 掺杂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Fe-P及Ni-Fe-P-B合金膜的磁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玲玲 赵立华 +3 位作者 黄桂芳 袁晓俭 张邦维 张建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由单一还原剂 NaH_2PO_2或 NaH_2PO_3与 KBH_4的复合还原剂分别在类镍溶液中获得 Ni-Fe-P 以及 Ni-Fe-P-B 合金膜,研究了这些新型合金膜的磁性。结果发现,铁磁性元素 Fe 含量增加导致原子平均磁矩及饱和磁化强度 Ms 增大;结构为非晶态... 由单一还原剂 NaH_2PO_2或 NaH_2PO_3与 KBH_4的复合还原剂分别在类镍溶液中获得 Ni-Fe-P 以及 Ni-Fe-P-B 合金膜,研究了这些新型合金膜的磁性。结果发现,铁磁性元素 Fe 含量增加导致原子平均磁矩及饱和磁化强度 Ms 增大;结构为非晶态的合金膜具有较优的矫顽力 Hc 值;合金膜磁滞回线出现较低的矩形比说明化学镀制备态样品不够均匀;热处理温度高于400℃后,合金膜的饱和磁化强度连续减小,矫顽力急剧增大;同时,镀层的均匀性明显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磁性 镍铁磷合金膜 镍铁磷硼合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Ni-W非晶态合金 被引量:19
9
作者 姚素薇 郭鹤桐 +1 位作者 周婉秋 小若正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4,共7页
研究电沉积Ni-W合金的非晶化条件,划分出结晶与非晶结构区。由X衍射实验判定,Ni-W合金镀层足以Ni为溶剂、W为济质的置换型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通过计算晶格畸变度、晶粒直径及其随结构的变化,解释了非晶镀层的形成原因。测定了作品... 研究电沉积Ni-W合金的非晶化条件,划分出结晶与非晶结构区。由X衍射实验判定,Ni-W合金镀层足以Ni为溶剂、W为济质的置换型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通过计算晶格畸变度、晶粒直径及其随结构的变化,解释了非晶镀层的形成原因。测定了作品镀层在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其在酸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进行了测试,钝化膜的化学结构式为i(OH)_2·WO_3、·n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非晶态合金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3C_2-Ni-Ti_3SiC_2新型减摩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立鑫 柳学全 +4 位作者 丁存光 李一 李楠 李金普 李发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431,共8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一种新型Cr3C2-Ni-Ti3SiC2减摩材料,并研究Ti3SiC2添加量对其与GCr15摩擦副在400℃大气环境下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摩擦场的作用下,复合材料中的Ti3SiC2能够诱发形成具有良好减摩作用的摩擦氧化膜,不...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一种新型Cr3C2-Ni-Ti3SiC2减摩材料,并研究Ti3SiC2添加量对其与GCr15摩擦副在400℃大气环境下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摩擦场的作用下,复合材料中的Ti3SiC2能够诱发形成具有良好减摩作用的摩擦氧化膜,不仅可以降低摩擦副的摩擦因数,避免摩擦因数的较大波动,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摩擦系统的总磨损率,对摩擦偶件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当Ti3SiC2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5%、5.0%、7.5%和10%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比未添加Ti3SiC2的Cr3C2-Ni金属陶瓷的摩擦因数分别下降5.3%、15.8%、26.3%和13.2%,摩擦副的总磨损率也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同时,摩擦偶件的磨损率也由3.5×10-5 mm3/(N·m)逐步下降到9.8×10-7 mm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C2-ni TI3SIC2 摩擦学行为 高温减摩 摩擦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合金海水蚀产物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小龙 林乐耘 +1 位作者 徐杰 雷廷权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1-24,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Cu-Ni合金海水腐蚀产物膜成分、结构和保护特性研究结果,讨论了该合金腐蚀产物膜的相关因素的影响,简述了该合金腐蚀产物膜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海水腐蚀 腐蚀产物膜 铜镍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控制掺杂TiO_2薄膜的光电化学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华 李新军 +1 位作者 郑少健 徐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8-982,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分步控制工艺制备了镍离子不同掺杂方式的TiO2薄膜。通过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来表征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镍离子非均匀掺杂在掺杂量0.5%时可以明显增强TiO2的光催化活性,而均匀掺杂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较...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分步控制工艺制备了镍离子不同掺杂方式的TiO2薄膜。通过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来表征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镍离子非均匀掺杂在掺杂量0.5%时可以明显增强TiO2的光催化活性,而均匀掺杂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较小。光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镍离子非均匀掺杂TiO2薄膜的瞬时光电流信号较强,说明其光生载流子易于生成且分离效果较好;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光照时Ni非均匀掺杂的TiO2薄膜改变了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说明了薄膜内建电场的建立。基于半导体的P-N结原理探讨了镍离子非均匀掺杂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2薄膜 ni掺杂 非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中Er-Ni-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高仁 童叶翔 +1 位作者 刘冠昆 徐常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64-768,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在LiClO4-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Er-Ni-Co功能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ErCl3-0.1mol·L-1NiCl2-0.1mol·L-1CoCl2-0.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在LiClO4-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Er-Ni-Co功能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ErCl3-0.1mol·L-1NiCl2-0.1mol·L-1CoCl2-0.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控制电位在-2.20~-2.50V范围内进行恒电位电解,得到表面均匀、附着力强、有金属光泽的黑色非晶态Er-Ni-Co合金膜,其中Er的质量分数可达9.21%~1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制备 Er-ni-Co合金膜 稀土 电沉积 二甲基亚砜 铒镍钴合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结构对化学镀Ni-P镀层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长杰 王琦 +2 位作者 周雅 赵晴 杜楠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6,共7页
在TC4钛合金上制备微弧氧化不同时间的氧化膜,然后进行化学镀N i-P镀层,利用SEM、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和热震试验,研究不同微弧氧化膜结构对钛合金化学镀N i-P镀层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时间的增加,微弧氧化膜表面的... 在TC4钛合金上制备微弧氧化不同时间的氧化膜,然后进行化学镀N i-P镀层,利用SEM、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和热震试验,研究不同微弧氧化膜结构对钛合金化学镀N i-P镀层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时间的增加,微弧氧化膜表面的粗糙度增大,表面微孔逐渐变大,孔口先变成敞开形式然后慢慢缩合,最后变成凹槽状。微弧氧化时间由3m in增加至15m in,化学镀N i-P镀层与微弧氧化膜的结合性能逐渐降低,临界载荷由21.5N减少至8.5N,且化学镀层表面划痕特征由裂纹向镀层剥落发展。微弧氧化时间由15m in增加至60m in,化学镀N i-P镀层与微弧氧化膜的结合性能逐渐增加,临界载荷由8.5N增加至大于40N。热震试验结果表明,微弧氧化3m in,7m in,15m in的试样热震1次时,化学镀N i-P镀层发生严重的剥落,且在冷却过程中化学镀镍层剥落的顺序为15m in,7m in,3m in的试样,30m in的试样热震2次剥落,60m in的试样热震28次才剥落,与划痕实验的结果一致。建立了不同微弧氧化时间,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结构模型,讨论了不同微弧氧化膜结构与化学镀镍层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膜 微观结构 化学镀ni-P 钛合金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3PO_4/Ni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和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爱昌 朱柠柠 +3 位作者 李京红 杨晓艳 王爽 杨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1-688,共8页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Ag3PO4/Ni薄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光谱特性及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Ag3PO4/Ni薄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光谱特性及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采用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光催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下制备的Ag3PO4/Ni薄膜具有致密的层状表面结构,是由多晶纳米颗粒构成的薄膜。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突出的光催化稳定性,可见光下催化作用60 min,薄膜光催化罗丹明B的降解率是多孔P25 Ti O2/ITO纳米薄膜(自制)的2.3倍;在保持薄膜光催化活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6次。给出了可见光下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3PO4/ni薄膜 电化学制备 光催化 罗丹明B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DM-PSS-DGT装置累积测量水中的Ni^(2+)和Co^(2+)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洪涛 刘畅 +3 位作者 朱晓琼 陈宏 仝桂锋 孙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研究了CDM-PSS-DGT装置对Ni^(2+)和Co^(2+)的累积和测量.测定了Ni^(2+)和Co^(2+)与聚乙烯苯磺酸(PSS)的条件配位稳定常数以及Ni^(2+)和Co^(2+)在扩散层中的扩散系数.考察了酸度、离子强度以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对CDM-PSS-DGT装置累积水中... 研究了CDM-PSS-DGT装置对Ni^(2+)和Co^(2+)的累积和测量.测定了Ni^(2+)和Co^(2+)与聚乙烯苯磺酸(PSS)的条件配位稳定常数以及Ni^(2+)和Co^(2+)在扩散层中的扩散系数.考察了酸度、离子强度以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对CDM-PSS-DGT装置累积水中Ni^(2+)和Co^(2+)的影响.在pH 4-9范围内,酸度对Ni^(2+)和Co^(2+)的累积容量影响不大;离子强度对Ni^(2+)和Co^(2+)的累积容量有较强的影响,随着离子强度的不断增大,CDM-PSS- DGT装置对Ni^(2+)和Co^(2+)的累积容量逐渐下降;碱金属、碱土金属与Ni^(2+)和Co^(2+)共存时,CDM-PSS-DGT装置对Ni^(2+)和Co^(2+)优先累积.经测定Ni^(2+)和Co^(2+)与结合相PSS的条件配位稳定常数(lg K)分别为8.04和8.07.配制水中CDM-PSS-DGT装置能准确地对Ni^(2+)和Co^(2+)进行测量,Ni^(2+)和Co^(2+)的测量回收率分别为:93.84%和91.82%,RSD%分别为:3.53%和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 累积 测量 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燕滨 赵艺伟 +2 位作者 刘波 刘菲菲 孟昭福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3期7-9,17,共4页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镀层好。在交流阻抗谱图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整个浸泡过程中仅出现一个时间常数的单容抗弧,镀层电阻不断的增大,表明镀层有钝化膜不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u—P合金镀层 耐蚀性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ZnO和ZnO:Ni薄膜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辉 王瑾 +7 位作者 赵洋 赵龙 赵旺 史志锋 夏晓川 马艳 杜国同 董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17-2720,共4页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ZnO和ZnO∶Ni薄膜,并对它们的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元素的掺杂虽然降低了薄膜的晶体质量,...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ZnO和ZnO∶Ni薄膜,并对它们的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元素的掺杂虽然降低了薄膜的晶体质量,但并未改变ZnO的纤锌矿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ZnO∶Ni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可达90%,优于Zn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85%).霍尔(Hall)测试显示ZnO∶Ni薄膜的导电类型仍为n型,但其电阻率已经明显增加,载流子浓度也远低于未掺杂Zn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说明Ni元素的掺杂对ZnO薄膜的特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ZnO∶ni薄膜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桥膜换能元的制备 被引量:11
19
作者 解瑞珍 任小明 +3 位作者 王可暄 薛艳 彭志明 卢斌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4-587,共4页
为了制作出阻值一致性好,发火电压低的金属桥膜换能元,对Ni-Cr薄膜换能元制作过程中的薄膜溅射、刻蚀等工艺进行了探索,并对制作的换能元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溅射功率的减小,薄膜的沉积速率减小,成膜致密性提高;在一定范围内,... 为了制作出阻值一致性好,发火电压低的金属桥膜换能元,对Ni-Cr薄膜换能元制作过程中的薄膜溅射、刻蚀等工艺进行了探索,并对制作的换能元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溅射功率的减小,薄膜的沉积速率减小,成膜致密性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刻蚀液中高氯酸所占的比例越大,刻蚀用时越短。制作的Ni-Cr薄膜换能元电阻的一致性较好,在47μF电容情况下发火电压均值为6.67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火工品 ni-Cr薄膜 溅射 刻蚀 换能元 发火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掺杂浓度对TiO_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雪梅 唐利斌 +4 位作者 姬荣斌 宋立媛 庄继胜 王茺 杨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SiO2)衬底上制备了多层TiO2及Ni2+掺杂TiO2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及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对薄膜样品进行结构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400℃下退火3h得到的TiO2薄膜...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SiO2)衬底上制备了多层TiO2及Ni2+掺杂TiO2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及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对薄膜样品进行结构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400℃下退火3h得到的TiO2薄膜均为锐钛矿相,Ni2+的掺杂对退火处理TiO2薄膜结晶行为影响不大,但Ni2+的掺杂有效阻碍了TiO2由无定型向锐钛矿相的转变;同时,Ni2+掺杂引起TiO2薄膜吸收边发生明显的红移,使其进入可见光波段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TIO2薄膜 ni2+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