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4GHz TE_(02)模回旋管Vlasov模式变换器的设计与模拟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斌 杜朝海 +2 位作者 刘濮鲲 耿志辉 徐寿喜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该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由Vlasov阶梯型开口辐射器、椭圆面反射器和抛物面反射器组成的TE02模回旋管准光模式变换器。首先采用几何光学研究了阶梯型开口辐射器、椭圆面反射器和抛物面反射器的具体形状,再利用矢量绕射理论分析了其工作过程... 该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由Vlasov阶梯型开口辐射器、椭圆面反射器和抛物面反射器组成的TE02模回旋管准光模式变换器。首先采用几何光学研究了阶梯型开口辐射器、椭圆面反射器和抛物面反射器的具体形状,再利用矢量绕射理论分析了其工作过程,最后结合94 GHz TE02模回旋管的具体参数,编写仿真程序详细讨论了工作模式在此模式变换器中的变换过程。模拟结果表明,94 GHz回旋管中的TE02模在输出窗处被转换为能量集中的准高斯波束,转换效率为7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管 高功率微波 准光输出 vlasov模式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波段边廊模回旋管Vlasov模式变换器的辐射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斌 刘濮鲲 耿志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采用几何光学模型详细研究了边廊模回旋管中Vlasov模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等效像源模型结合矢量绕射理论分析了通过此模式变换器的辐射场.考虑W波段边廊模回旋管的具体参数,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通过Vlasov模式变换器后辐射波束的场... 采用几何光学模型详细研究了边廊模回旋管中Vlasov模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等效像源模型结合矢量绕射理论分析了通过此模式变换器的辐射场.考虑W波段边廊模回旋管的具体参数,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通过Vlasov模式变换器后辐射波束的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Vlasov模式变换器将回旋管中的高阶边廊模式转换为自由空间的高斯模式,且远场的高斯场型较近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管 W波段 边廊模 vlasov模式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200 MW高峰值功率速调管模式变换器设计
3
作者 赖正枭 李冬凤 储开荣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92,共8页
文中针对S波段200 MW高峰值功率速调管的功率传输模式变换器开展研究工作,考虑到功率容量问题,该高峰值功率速调管采用双路输出结构,并采用侧边耦合结构模式变换器来实现矩形波导TE10—圆波导TE01模式的转换。在驻波比低于1.05时将输出... 文中针对S波段200 MW高峰值功率速调管的功率传输模式变换器开展研究工作,考虑到功率容量问题,该高峰值功率速调管采用双路输出结构,并采用侧边耦合结构模式变换器来实现矩形波导TE10—圆波导TE01模式的转换。在驻波比低于1.05时将输出窗片处的场强由3.46×10^(6) V/m降至1.40×10^(6) V/m,并且使得中心频率处模式转换率达到99.94%。与传统Y分支功分器相比,在功分处舍弃Y分支,牺牲部分带宽来达到降低场强、提高功率容量的效果;并设计花瓣型模式变换器进行对比,兼顾驻波及转换效率的同时,侧壁耦合型模式变换器有更低场强、对杂模有更强抑制效果。该设计可延伸应用于其它频段的高峰值功率速调管上,对未来高峰值功率速调管的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变换器 S波段 侧壁耦合 TE01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峰值电流与突发模式混合控制移相全桥变换器
4
作者 吴斌 何圣仲 +2 位作者 代东雷 陈宇航 徐英雷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7,共8页
针对移相全桥变换器因谐振电感体积和占空比损失的限制,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问题,采用1种基于峰值电流与突发模式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调整突发占空比稳定输出电压到参考值,改变移相角保证原边有足够大的电流实... 针对移相全桥变换器因谐振电感体积和占空比损失的限制,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问题,采用1种基于峰值电流与突发模式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调整突发占空比稳定输出电压到参考值,改变移相角保证原边有足够大的电流实现滞后桥臂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对所采用的控制方式搭建仿真平台,并研制1台240 W样机,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移相全桥变换器混合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全桥变换器 轻载软开关 混合控制 突发模式 峰值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氏线圈的高频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模式控制及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博阳 韩伟健 +1 位作者 陈建良 辛振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8-1899,共12页
电流模式控制是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DAB)高动态功率调控的有效手段。但在高频高功率密度应用场合,现有的电流模式控制方案仍存在电流传感器带宽不足、“模拟+数字”混合控制器实现复杂的问题。基于“比较触发”机制,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 电流模式控制是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DAB)高动态功率调控的有效手段。但在高频高功率密度应用场合,现有的电流模式控制方案仍存在电流传感器带宽不足、“模拟+数字”混合控制器实现复杂的问题。基于“比较触发”机制,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频DAB变换器(百kHz开关频率)的电流模式控制及实现方法,通过罗氏线圈实现高频电感电流的精确感知,并设计基于单一微控制器的模数混合电流模式控制器,简化了控制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成本。采用该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可实现高频DAB变换器电感电流的高动态控制,进而实现变换器的快速功率调控和逐周期限流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200 kHz DAB变换器的电流模式控制,电感电流的动态响应时间仅为2.5μs,开关频率水平和动态响应远高于并优于已有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电流模式控制 罗氏线圈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式变频移相调制的单级式双有源桥型DC-AC变换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要强 李灏 +3 位作者 李想 聂福全 陈天锦 梁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865-6876,共12页
针对单级式双有源桥(DAB)型DC-AC变换器关断电流较大和软开关范围有限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模式变频移相调制策略。首先,对DAB变换器的单移相(SPS)调制和扩展移相(EPS)调制进行时域分析,得到其功率传输特性;然后,分析变换器的关断电流... 针对单级式双有源桥(DAB)型DC-AC变换器关断电流较大和软开关范围有限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模式变频移相调制策略。首先,对DAB变换器的单移相(SPS)调制和扩展移相(EPS)调制进行时域分析,得到其功率传输特性;然后,分析变换器的关断电流与软开关条件,得到移相比和开关频率约束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双模式间的移相比边界条件,提出变换器运行模式的切换机制,从而在实现变换器单级功率变换的同时,保证全范围软开关并降低低压侧的关断电流;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调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AC变换器 双有源桥变换器 模式调制 关断电流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输入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
7
作者 熊兰 高迎飞 +1 位作者 宋佳 刘林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宽输入谐振变换器在储能与新能源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应用时域分析法求取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时,已有研究通常假定移相控制电路处于电流断续模式,使得变换器连续模式的增益分析结果出现明显误差。针对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 宽输入谐振变换器在储能与新能源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应用时域分析法求取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时,已有研究通常假定移相控制电路处于电流断续模式,使得变换器连续模式的增益分析结果出现明显误差。针对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提出识别2种模式的时域分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模态分析得出电流连续或断续的判据;然后以时域分析法推导2种模式的归一化计算模型,并使用计算结果和判据验证工作模式;最后通过不同条件下电压增益曲线的计算、仿真和实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可能出现连续模式的LLC变换器更加适用,增益分析的准确性有所提高,有助于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宽输入 时域分析 电流连续模式 电流断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型半桥及双变压器的新型宽电压增益直流变换器
8
作者 付超 孙平安 +1 位作者 孙玉巍 许崇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8,106,共9页
针对宽电压运行直流源接入直流电网的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T型桥臂与双变压器、在宽电压增益范围保持高效率运行的新型直流变换器。首先,根据不同电压增益进行拓扑重构,给出了变换器三种可选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傅里叶分解推导了三自由... 针对宽电压运行直流源接入直流电网的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T型桥臂与双变压器、在宽电压增益范围保持高效率运行的新型直流变换器。首先,根据不同电压增益进行拓扑重构,给出了变换器三种可选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傅里叶分解推导了三自由度控制下的数学模型。其次,结合矢量图分析法得到满足运行条件的最优占空比,并给出了一种三自由度效率优化控制算法。再次,还基于单移相控制的工作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实现了变换器双变压器的零电流切换。最后,通过1 kW实验样机对所提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当输入电压由100 V到500 V范围变化时,效率最高可达97.66%,最低93.7%,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T型DAB相比,所提变换器在较宽电压范围内能够有效提升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器 宽电压增益 三自由度控制 傅里叶分解 优化策略 工作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调频范围的不对称多模式宽输出LLC变换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杰 杨淋 +1 位作者 肖辞 邹晨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6,共8页
频率控制的传统LLC谐振变换器往往受限于开关频率的有效调节范围,难以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为此,研究了一种限制调频范围的不对称多模式宽输出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双谐振腔且对应两变压器变比不同的不对称结构,能够根据原边开关组合的不... 频率控制的传统LLC谐振变换器往往受限于开关频率的有效调节范围,难以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为此,研究了一种限制调频范围的不对称多模式宽输出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双谐振腔且对应两变压器变比不同的不对称结构,能够根据原边开关组合的不同,使得双谐振腔分别工作在单半桥、双半桥和半桥+全桥3种不同的模式,从而获得3种不同的电压增益,并且保证每种模式之间归一化增益调节范围不超过1.5,可以在窄开关频率范围内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建立300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变换器可实现1~3倍的宽输出电压范围,并且实现了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副边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具有良好的软开关性能,验证了变换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宽电压输出 不对称结构 模式 零电压开通 零电流关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临界连续控制策略
10
作者 马帅旗 张力蕾 +2 位作者 高思远 任思嘉 贺海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08-2816,共9页
为了解决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 FSBB)变换器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中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 BCM)控制策略,通过将现有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 为了解决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 FSBB)变换器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中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 BCM)控制策略,通过将现有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中不传输功率的续流阶段缩短至零,以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首先,分析了FSBB变换器工作模态和电感电流在不同模式下的电流波形;其次,分析了FSBB变换器在全工况实现软开关的约束条件,获得电感电流的取值规则;接着,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电感电流的变化情况,给出了临界连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在输入输出压差较小时,通过提高第一阶段或第三阶段的占空比来提高输出功率,在输入输出电压压差较大时,使FSBB变换器工作在电感电流临界连续状态,有效地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最后,搭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BCM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且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BB变换器 软开关 临界连续模式 电感电流有效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分析的车载高效率LLC变换器优化设计
11
作者 赵永秀 朱治钢 +2 位作者 刘泽伟 王崇杰 雷鸣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传统车载低压LLC变换器采用级联拓扑或交错并联拓扑来提升功率等级,导致效率提升难、输出电流不均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对称式谐振腔的双变压器半桥LLC拓扑结构。深入分析对称式谐振腔工作状态与输入电流纹波,发现对称式谐振腔可... 传统车载低压LLC变换器采用级联拓扑或交错并联拓扑来提升功率等级,导致效率提升难、输出电流不均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对称式谐振腔的双变压器半桥LLC拓扑结构。深入分析对称式谐振腔工作状态与输入电流纹波,发现对称式谐振腔可实时均分谐振电流,使得输入电流纹波减小且连续,缓解汽车电池输出应力。同时,探究本文所提出拓扑励磁电感量对两变压器均流能力与不平衡度的影响,发现当励磁电感量越接近时,两变压器均流能力越好,不平衡度越低。为近一步减小LLC变换器在变频工况下的循环电流时间及提升所提出拓扑效率,本文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变换器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建立最佳工作模态PO模式下状态时域方程,确定负载约束、系数约束、零电压开关(ZVS)等约束条件,求解最佳谐振参数范围,提升变换器工作效率。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低压LLC变换器 对称式谐振腔 时域分析方法 PO模式 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12
作者 皇金锋 韩梦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Super-Boost变换器代替传统的充、放电模块可大大减小电源的质量和体积,提高其功率密度,因此在空间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Super-Boost变换器有多个功率元件,且存在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特性,导致其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较... Super-Boost变换器代替传统的充、放电模块可大大减小电源的质量和体积,提高其功率密度,因此在空间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Super-Boost变换器有多个功率元件,且存在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特性,导致其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较传统Boost变换器复杂。为了给Super-Boost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对Super-Boost变换器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电感L_(1)和L_(2)均存在连续导电模式、伪连续导电模式和伪断续导电模式等工作模式,建立各工作模式的临界电感和输出纹波电压解析数学模型,探讨峰值电流与电感间的关系,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电容和最小电感,据此给出了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oost变换器 工作模式 临界电感 输出纹波电压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模型的临界导通模式Boost变换器软开关方法
13
作者 王议锋 杨绍琪 +2 位作者 马小勇 陶珑 王忠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9-3059,共11页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后储能元件能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死区起止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研究软开关无法实现的电路机理。在此基础上,考虑开关管输出电容非线性特征,提出软开关实现方法,避免了复杂谐振过程的时域精确建模,提高软开关实现的准确性。最后,搭建500W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谐振过程建模的传统时域模型,所提方法将实际开通电压降低47%,使峰值变换效率提升0.4%,进而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临界导通模式 能量模型 软开关 开关管输出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的本征规律分析及其优化控制
14
作者 张来勇 涂春鸣 +2 位作者 肖凡 刘贝 陈燕东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977-3993,共17页
为了在功率传输或电压波动下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连续且实时的应力优化控制,对其模式间规律以及模式内的优化控制变量间规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现阶段的研究仍还存在应力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推导复杂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运用遗传... 为了在功率传输或电压波动下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连续且实时的应力优化控制,对其模式间规律以及模式内的优化控制变量间规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现阶段的研究仍还存在应力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推导复杂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应力优化,解析出各个模式的优化变量间规律。基于此,采用三角函数极坐标法推导出相应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首先,利用图形分析法从十二种工作模式中筛选出四种局部最优模式,这四种模式在不同功率区间内具备应力或有效值较低的特征;其次,对四种模式进行应力优化并对比分析优化结果,解析出这四种模式在不同功率段下优化变量间的规律;再次,基于此规律运用三角函数极坐标法推导出电流应力函数表达式及其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最后,通过对比这四种模式在全功率区间的电流应力,选择各功率段上的最优模式和最优控制变量,从而实现全局应力优化控制。仿真和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优化控制策略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应力优化 局部最优工作模式 全局最优工作模式 三角函数极 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时域模型的LLC谐振变换器同步整流在线驱动策略
15
作者 张宇鑫 陈捷 +2 位作者 王简 佘焱 王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5-2629,共15页
LLC谐振变换器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宽范围电压输出的优点,常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该变换器的二次侧采用同步整流技术。因传统的同步整流方案受到了一系列限制,包括电流互感器成本高、高压检测困难、工作... LLC谐振变换器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宽范围电压输出的优点,常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该变换器的二次侧采用同步整流技术。因传统的同步整流方案受到了一系列限制,包括电流互感器成本高、高压检测困难、工作范围窄、计算负担重或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无高频采样的LLC谐振变换器同步整流方案。该方案基于简化的时域分析,在线识别LLC谐振变换器的不同工作模式并实时计算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或延迟导通占空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在全频率范围与各种负载工况下实现同步整流管的精确驱动,且与其他基于模型的无高频采样驱动方案相比,该方案更为精确。最后,通过构建一台6.6 k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该方案的稳态精确性和动态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时域分析 同步整流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高效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
16
作者 刘琦 时雷雷 +2 位作者 徐奇 钱钦松 孙伟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03,I0024,共15页
四开关升降压(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凭借其出色的软开关特性、宽范围调压能力、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同等优势被应用在数据中心供电架构中。然而,FSBB变换器软开关控制方式的多控制自由度特性,使得其控制策略复杂多变、增... 四开关升降压(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凭借其出色的软开关特性、宽范围调压能力、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同等优势被应用在数据中心供电架构中。然而,FSBB变换器软开关控制方式的多控制自由度特性,使得其控制策略复杂多变、增加了效率优化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并设计一种多模式高效控制策略,以提高FSBB变换器在全负载范围内的转换效率。首先,在FSBB变换器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ZVS)的基础上得到控制量的约束条件,并确定电感电流有效值最低时控制量的取值规则;然后,构建FSBB变换器完整的损耗模型,以总损耗最低为目标,提出一种多模式的高效控制策略,并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进行控制量的设计;最后,在Simplis中仿真验证并制作一个300 W的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实验样机能在全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和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较高的转换效率。其中最高峰值效率达到98.5%、最高平均效率达到97.93%,开关频率范围为500 kHz~1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 软开关 模式控制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错双沿调制的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变频控制策略
17
作者 罗利江 施佳楠 +1 位作者 任小永 林聪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8-1887,共10页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FSBB的多模式控制方法,分析不同的控制模式对于FSBB效率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种可以减小电感电流纹波的交错双沿调制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频控制策略,当变换器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能够降低开关频率以提高变换效率。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台输入8~35 V、输出28 V、满载600 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变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交错双沿调制 变频控制 模式平滑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
18
作者 余婷 潘光绪 +2 位作者 郭筱瑛 郑敏 曹太强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模式状态空间平均模型进行了分析,实现模式平滑切换。其次,将传统的电流环控制改用无差拍预测控制,并用两步法对控制延时进行补偿,实现各模式的预测控制,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改进三模式控制策略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2.9%、50%,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50%、48.5%;在负载突增至满载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0%、37.5%、35.7%,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49.2%、44.3%、44.3%。最后通过搭建一台小功率的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模式切换 无差拍控制 电流预测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波段VLASOV准光模式变换器的优化仿真
19
作者 宋刚永 聂开俊 李思政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10期47-49,共3页
针对传统天线受到高功率微波的输出功率和脉宽限制的问题,对W波段准光模式变换器进行优化仿真。基于准光近似理论,建立了输入模式为TE03模、频率为94 GHz的阶梯型VLASOV准光模式变换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后的VLASOV... 针对传统天线受到高功率微波的输出功率和脉宽限制的问题,对W波段准光模式变换器进行优化仿真。基于准光近似理论,建立了输入模式为TE03模、频率为94 GHz的阶梯型VLASOV准光模式变换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后的VLASOV准光模式变换器数模型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辐射波束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波束明显变窄锐化,主瓣增益很高,达到29.46 dBi,能量主要集中在主瓣上,旁瓣增益较低,辐射效率达到8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W波段 vlasov准光模式变换器 优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负载下光储DC/DC变换器的MPPT抖动抑制方法
20
作者 刘宝泉 张浩铭 +1 位作者 李昊轩 韩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针对光储DC/DC变换器带逆变器负载造成光伏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抖动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流电压前馈与负载识别的MPPT抖动抑制方法。蓄电池电压二倍频波动及其诱发的系统工作模式动态切换是造成MPPT抖动的主要原因。首先基于蓄电池Theveni... 针对光储DC/DC变换器带逆变器负载造成光伏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抖动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流电压前馈与负载识别的MPPT抖动抑制方法。蓄电池电压二倍频波动及其诱发的系统工作模式动态切换是造成MPPT抖动的主要原因。首先基于蓄电池Thevenin等效模型,分析逆变负载下蓄电池各等效参数对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的作用机理并建立含蓄电池等效参数的DC/DC变换器反向增益模型,随后提出母线电压波动耦合的前馈抑制方法。进一步根据蓄电池MPPT充电模式、恒压-恒流充电模式的切换关系,分析逆变负载导致工作模式不稳定切换的诱因,提出一种负载识别方法,通过时间窗检测直流母线电压脉动情况作为环路切换附加判据,有效规避工作模式的动态切换。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组合方法可有效降低逆变器负载下光储DC/DC的MPPT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系统 直流变换器 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电压脉动 模式动态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