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诱导铁死亡对其复制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张梓璇 张颖 +4 位作者 李志军 杨婧玲 蒋子豪 黄华敏 齐雪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16-5724,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qPCR和电镜技术等技术检测BVDV感染MDBK细胞铁死亡发生与病... 本研究旨在探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qPCR和电镜技术等技术检测BVDV感染MDBK细胞铁死亡发生与病毒复制水平,另外,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研究铁死亡对病毒复制和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VDV(MOI=5)感染细胞较正常对照组细胞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感染细胞内Fe^(2+)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正常细胞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检测可见线粒体表面积变小、嵴减少以及膜密度增加等铁死亡发生特征;将铁死亡抑制剂Fer-1预处理MDBK细胞后,可显著抑制BVDV感染病毒复制水平(P<0.05);此外,BVDV感染诱导铁死亡对MDBK细胞中IL-1β、IL-18以及IFN-β等炎性因子呈正调控效应。以上结果提示,BVDV感染可引起宿主细胞铁死亡,且铁死亡发生可显著促进病毒复制水平以及宿主细胞炎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铁死亡 病毒复制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生物型的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郭燕 王新华 +5 位作者 邓宇 陈琛 荣光 夏伦斌 王运宏 钟发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期50-52,共3页
从临床怀疑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奶牛的血液中用RT-PCR方法检测BVDV,目的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经Blast分析,与匈牙利疫苗致弱株同源性99%,并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均为BVDV-Ⅰ型。用MDBK细胞鉴定生物型,不致细胞病变,为非致细胞病变... 从临床怀疑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奶牛的血液中用RT-PCR方法检测BVDV,目的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经Blast分析,与匈牙利疫苗致弱株同源性99%,并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均为BVDV-Ⅰ型。用MDBK细胞鉴定生物型,不致细胞病变,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非致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定量RT-PCR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文 王楠 +5 位作者 张兴娟 葛叶 韩秋颖 孙元 李素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4-467,共4页
为进一步验证猪瘟兔化弱毒(HCLV)疫苗荧光定量RT-PCR(qRT-PCR)与兔体定型热试验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本研究利用qRT-PCR方法对278批次HCLV疫苗进行检测,分别检测其疫苗含量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78批次猪瘟疫苗中... 为进一步验证猪瘟兔化弱毒(HCLV)疫苗荧光定量RT-PCR(qRT-PCR)与兔体定型热试验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本研究利用qRT-PCR方法对278批次HCLV疫苗进行检测,分别检测其疫苗含量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78批次猪瘟疫苗中有66批(24%)疫苗含量达不到规程标准,有42批(15%)疫苗存在BVDV污染;从所检疫苗中抽取6份qRT-PCR检测HCLV含量较低的疫苗,采用兔体定型热试验进行验证,两种方法结果吻合,表明qRT-PCR方法可以作为评价猪瘟疫苗质量的一种备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疫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Cor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康 张璇 +7 位作者 闫遵祥 王磊 张凯 张景艳 罗永江 仇正英 薛欢 李建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9-1824,共6页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Core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根据Core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扩增BVDV Core基因并定向插入Pet30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ore,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TOP 10感受态细...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Core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根据Core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扩增BVDV Core基因并定向插入Pet30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ore,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TOP 10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菌,以IPTG进行诱导后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为20 ku的重组Core蛋白。将诱导表达的蛋白产物经融合蛋白的Ni柱亲和法进行纯化,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间接ELISA法测出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512000。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证实,多克隆抗体可与细胞中的BVDV抗原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本实验成功制备了BVDV重组Core蛋白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BVDV的检测及其Core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Core蛋白 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2止泻灵”中草药制剂防治动物病毒性腹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恭勤 庞其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本文报导中草药制剂“372止泻灵”防治动物病毒性腹泻的研究结果,动物感染模型试验表明,“372止泻灵”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腹泻、水貂细小病毒性腹泻、树鼩轮状病毒性腹泻与牛犊粘膜病毒性腹泻的治愈率分别为90%(18/20)、89%(8/9)、100%... 本文报导中草药制剂“372止泻灵”防治动物病毒性腹泻的研究结果,动物感染模型试验表明,“372止泻灵”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腹泻、水貂细小病毒性腹泻、树鼩轮状病毒性腹泻与牛犊粘膜病毒性腹泻的治愈率分别为90%(18/20)、89%(8/9)、100%(6/6)和94%(47/50)。临床治疗资料表明,该药物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羊羔痢、牛犊病毒性腹泻、犬病毒性腹泻、水貂病毒性腹泻、熊腹泻及花尾榛鸡腹泻的治愈率分别为99%(156/158)、 97%(37/38)、 73.7(137/186)、94%(47/50)、90.1%(491/545)、100%(3019/3019)、100%(7/7)与40%(80/200)。此外还报导了该药物对上述疾病的良好预防作用及其用于防治雏鸡白痢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制剂 372止泻灵 动物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免疫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骆延波 张绍学 +1 位作者 柴家前 王新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本文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诱导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研究进展情况 ,并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免疫机理做了一定的探讨 。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免疫机理 生理生化特性 生物学特性 诱导 体液免疫 研究方向 研究进展 细胞免疫 综述
全文增补中
三明地区牛群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丽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用ELISA方法对三明市2016年随机抽取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布鲁氏菌病。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204份。其中检测规模场7个,样品116份;检测散养户14个,样品88份。结果表明:检测... 用ELISA方法对三明市2016年随机抽取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布鲁氏菌病。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204份。其中检测规模场7个,样品116份;检测散养户14个,样品88份。结果表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65份;检测牛白血病血清188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184份,检出阳性血清64份;检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0份。说明三明地区牛群存在多种疫病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 牛白血病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布鲁氏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炭疽、口蹄疫、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副流感、传染性鼻气管炎可视化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8
作者 魏春霞 孙淼 +8 位作者 赵炜 陈延飞 刘怀东 张敏 李岭 陈建 才学鹏 曾巧英 薛青红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4期6-15,共10页
针对现有牛病病原检测方法指标单一,操作复杂的现状,拟建立一种可高效检测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炭疽、口蹄疫、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副流感、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基因芯片技术。根据已公布的各病原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多重PCR方法... 针对现有牛病病原检测方法指标单一,操作复杂的现状,拟建立一种可高效检测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炭疽、口蹄疫、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副流感、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基因芯片技术。根据已公布的各病原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多重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扩增产物与探针特异性杂交,芯片反应显色后肉眼观察进行检测结果判定。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方法,同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重复性、特异性、保存期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单一病原灵敏度检测可达1.0×10^(-6) ng/μL,混合病原灵敏度检测可达1.4×10^(-5) ng/μL;各病原间无交叉反应,检测健康牛血清、组织,牛流行性热病毒也均无响应;针对同一阳性质控品,芯片重复率达100%。保存期试验表明,芯片在2~8℃至少可保存6个月。检测30份临床样本,结果与标准方法结果一致。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可在3 h内完成同时对七种牛重要疫病的检测,在牛群疫病诊断、净化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布鲁氏菌病 结核 炭疽 口蹄疫 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副流感 传染性鼻气管炎 多重PCR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牦牛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慧慧 冯茜莉 +8 位作者 汪梦竹 赵泽阳 李易聪 蒲飞洋 马鹏 李勇 龚真莉 马忠仁 马晓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68-2378,共11页
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技术,从牦牛血清中分离获得一株致细胞病变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命名为GSTZ毒株。经电镜观察,GSTZ毒株的直径在50~60 nm。按Karber法测算,该病毒滴度为5.0×10^(6.5) mL^(-1)[以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_(50))计]... 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技术,从牦牛血清中分离获得一株致细胞病变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命名为GSTZ毒株。经电镜观察,GSTZ毒株的直径在50~60 nm。按Karber法测算,该病毒滴度为5.0×10^(6.5) mL^(-1)[以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_(50))计]。利用反转录PCR(RT-PCR)测定GSTZ毒株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1691 nt,将其与参考毒株ORF在核酸序列和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GSTZ毒株在遗传学特性上属于基因1型家族成员。在GSTZ毒株的完整ORF中,A+U的出现频率要高于G+C,而且,病毒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模式体现出对U/A结尾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嗜性高的遗传学特征。GSTZ毒株明显降低了使用含有CpG二联核苷酸的同义密码子的频率。这有助于降低病毒对宿主细胞免疫系统的刺激强度,从而促进病毒的复制增殖。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BVDV的相关分子机制提供试验材料,并为BVDV不同基因型的抗原关系分析与BVDV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牦牛 基因1型 同义密码子 致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进口乌拉圭肉牛引发EBL和BVD传播的定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思培 蒋蔚 +3 位作者 李健 张强 孙卫东 王权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91,共13页
为了评估乌拉圭输华肉牛可能引入外来疫病的风险,本研究分析了乌拉圭输华肉牛的历年检测结果,选取较为高发的两种疫病: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BL)和牛病毒性腹泻(BVD)进行了定性风险评估。根据进口过程中检验检疫的流程和疫病传播流行的... 为了评估乌拉圭输华肉牛可能引入外来疫病的风险,本研究分析了乌拉圭输华肉牛的历年检测结果,选取较为高发的两种疫病: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BL)和牛病毒性腹泻(BVD)进行了定性风险评估。根据进口过程中检验检疫的流程和疫病传播流行的特点设置了多个评估环节,对两种疫病分别从释放风险、暴露风险及后果进行了分析,评估认为乌拉圭输华肉牛引入EBL的风险为“很低”,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加以控制。BVD经评估认定风险“可忽略”,说明在现有的贸易策略和合理可靠的检疫措施下,基本可以排除该病带来的风险。本研究还分析了两种疫病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因素和可以采取的优化管控措施,为制定贸易策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圭肉牛 风险评估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 牛病毒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DV与IBRV二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辉 梁晓珊 +3 位作者 王雪妍 高瑞 谢玉杰 许立华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5′非翻译区(5′UTR)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gB基因分别选取2对引物,建立这2种病毒的二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高,可检出BVDV与IBRV,与牛轮状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对BVDV与IBRV的最低检...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5′非翻译区(5′UTR)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gB基因分别选取2对引物,建立这2种病毒的二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高,可检出BVDV与IBRV,与牛轮状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对BVDV与IBRV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32、0.047 mg/L。使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宁夏地区的113份具有BVDV与IBRV临床症状的牛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VDV与IBR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39%、22.12%,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7.08%。与单重二温式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BVDV阳性符合率为93.33%,IBRV阳性符合率为92.53%,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二重二温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