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断山区东南缘洱海东岸风场及风切变时空特征研究
1
作者 杨坤琳 高志伟 +2 位作者 高兵 肖天贵 杨根铨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4,共13页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且与探空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探测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的遥感设备。大理机场位于横断山区东南缘的云贵高原西部,是典型高原机场,局地环流明显,风的影响对航空安全影响较大。应用大理机场2016-2022年风...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且与探空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探测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的遥感设备。大理机场位于横断山区东南缘的云贵高原西部,是典型高原机场,局地环流明显,风的影响对航空安全影响较大。应用大理机场2016-2022年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对风场垂直分布与风切变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复杂下垫面下的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并对风切变影响进行评估,正确认识其对民航机场飞行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春季水平风速较大,风速频率分布轮廓呈下窄上宽的喇叭形,夏季风速频率分布轮廓呈较为平直的顺S形,高低层风速分布区间相近,秋季则体现为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态,需注意1000 m附近的风速切变以及冬春季大风对航班安全的影响;(2)水平风向全年高层盛行偏西风,近地层为偏南风,500 m高度附近随高度的增加有风向转变现象,结合机场跑道方向,需考虑侧风分量变化对航班起降的影响;(3)平均纬向风速大小大于平均经向风速,风场日变化受到太阳辐射影响,13:00(世界时,下同)和00:00为纬向风速日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07:00和02:00为经向风速日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4)垂直速度春冬偏大,频率分布分散程度较高,夏秋偏小,频率分布较为集中,下沉气流出现频率较上升气流偏高,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5)春季水平风垂直切变事件偏多,强度偏大,严重等级出现次数高,秋冬季次之,各个高度层上的多年平均风切变发生频次有明显差异,在840~900 m之间存在一个风切变的高发区,以1000 m高度为界,上下层风切变指数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水平风场垂直结构 垂直速度分布 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和横向地震载荷对某1.5 MW风力机塔筒裂尖应变场的影响及其对比
2
作者 杨杰 袁宏伟 +2 位作者 郭国亮 崔巍 陈浩峰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2,共9页
以含不同初始裂纹长度的某1.5 MW风力机塔筒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施加竖向和横向地震载荷,每种地震载荷均包含4个地震烈度和3个实际地震震级。针对竖向和横向地震载荷对风力机塔筒裂尖应变场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竖... 以含不同初始裂纹长度的某1.5 MW风力机塔筒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施加竖向和横向地震载荷,每种地震载荷均包含4个地震烈度和3个实际地震震级。针对竖向和横向地震载荷对风力机塔筒裂尖应变场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竖向还是在横向地震载荷下,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裂尖等效塑性应变面积均增加,但在横向地震载荷下,裂尖等效塑性应变面积增加更为快速。在Ⅵ和Ⅶ级地震烈度下,竖向地震载荷较横向地震载荷带来的影响更大;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在Ⅷ和Ⅸ级地震烈度下,横向地震载荷带来的影响急剧增加,远超过竖向地震载荷的影响。竖向实际地震载荷对裂尖等效塑性应变面积的影响与震级和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有关,横向实际地震载荷对裂尖等效塑性应变面积的影响与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载荷 横向地震载荷 地震烈度 实际地震 裂尖应变场 风力机塔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组网资料初步对比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董丽萍 吴蕾 +2 位作者 王令 赵城城 柳云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5-1151,共7页
以L波段探空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为标准对全国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得到: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在700 hPa高度以下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将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垂直速度与同址地面自动气象站观... 以L波段探空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为标准对全国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得到: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在700 hPa高度以下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将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垂直速度与同址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到的1 h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垂直速度大小能很清楚地反映降水的开始、结束以及降水的强度;最后将全国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进行组网对比分析,得出全国风廓线雷达探测得到的水平风在700 hPa高度下是可信的,风向可信度随探测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风速可信度随探测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网 水平风场 垂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风廓线仪布网方案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朝林 王迎春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6-791,共6页
文中利用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通过进行多个例数值对比试验 ,对在北京地区如何进行风廓线仪布网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风场随高度的垂直分布和变化对天气过程有明显的作用 ,在较短时期就可对大气的空间特征形成... 文中利用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通过进行多个例数值对比试验 ,对在北京地区如何进行风廓线仪布网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风场随高度的垂直分布和变化对天气过程有明显的作用 ,在较短时期就可对大气的空间特征形成深厚的影响 ,天气系统对大气风场的垂直结构特征是较为敏感的。其可在短期天气过程中影响天气系统的温度场结构及相关降水过程 ,且在以上影响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增强的同时 ,影响范围也随预报时效的增加而扩大。对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北京地区的风廓线仪布点方案来说 ,以核心区域 (北京市城区 )为中心的呈近等边三角形的布网方案具有与近正四边形布网方案相当的探测效果 ,选择近等边三角形布网方案 ,较选择较近正四边形布网方案更为合理。可节省大量的资源及经费。文中所研究方法和结果对在有限区域如何选择风廓线仪布网方案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风廓线仪 布网方案 遥感设备 大气探测 数值试验 风场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近尾迹流场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志鹰 汪建文 +1 位作者 东雪青 张立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7-900,共4页
在风洞开口实验段,应用PIV锁相周期采样技术测试风力机近尾迹速度场,通过分析速度场和涡量场,得到近尾迹流场结构特征。近尾迹中存在具有形态特征强烈的叶尖涡结构向下游不断传播。由风轮旋转轴向外,近尾迹的结构组成依次为中央尾迹区... 在风洞开口实验段,应用PIV锁相周期采样技术测试风力机近尾迹速度场,通过分析速度场和涡量场,得到近尾迹流场结构特征。近尾迹中存在具有形态特征强烈的叶尖涡结构向下游不断传播。由风轮旋转轴向外,近尾迹的结构组成依次为中央尾迹区、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和外部主流区。在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内,涡流诱导效应使流场中存在明显的速度增益区和速度亏损区,且增益区和亏损区关于叶尖涡核中心对称。在研究区域内,叶尖涡向下游运动的轴向位移与尖速比成反比,径向位移与尖速比成正比,使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影响范围随尖速比的增加径向扩展、轴向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近尾迹 流场结构 叶尖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的气动与结构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余世策 蒋建群 +1 位作者 楼文娟 孙炳楠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4,68,共7页
大型边界层风洞是开展风工程研究的必备装备。以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的研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气动设计和立式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风洞气动设计时采用了收缩比为4∶1的单回路单试验段气动轮廓,在试验段中设置了... 大型边界层风洞是开展风工程研究的必备装备。以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的研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气动设计和立式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风洞气动设计时采用了收缩比为4∶1的单回路单试验段气动轮廓,在试验段中设置了0.22°的当量扩散角,对拐角导流片外形作了特殊处理,并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立式结构。流场校验结果表明,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的气动与结构设计能满足设计要求,某些指标甚至达到航空风洞的标准,在试验段中设置扩散角有利于降低轴向静压梯度,立式结构设计对提高试验段气流的水平均匀性有一定的作用,可为今后类似风洞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风洞 气动设计 立式结构设计 流场校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维地震动及重力作用的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宝鑫 刘晶波 +1 位作者 陆喜欢 王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合理有效的工程场地自由场分析是开展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发展地下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的前提。目前常用的自由场分析方法多局限于单向地震动输入,难以考虑多向地震动共同作用时的非线性耦合效应。鉴于此,提出一种考虑水平和竖向地... 合理有效的工程场地自由场分析是开展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发展地下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的前提。目前常用的自由场分析方法多局限于单向地震动输入,难以考虑多向地震动共同作用时的非线性耦合效应。鉴于此,提出一种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及重力荷载共同作用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捆绑约束条件作为侧面边界条件,采用基于黏性边界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等效地震荷载,可实现自由场计算中水平和竖向地震动以及重力荷载的同时施加,简化了计算步骤,减少了计算成本。此外,该方法考虑了水平和竖向地震荷载的叠加效应,对于考虑材料非线性及大变形影响的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具有更为良好的计算精度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场分析 地下结构 水平和竖向地震动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方法的圆型喷口射流速度场结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昕 马静思 刘友勤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大空间建筑中分层空调系统喷口送风射流运动卷吸会造成热量自上部非空调区向下部空调区转移,这是导致空调系统负荷增加的原因之一。本文搭建圆型喷口射流运动盐水模型实验台,利用粒子速度测量系统(PIV)提取喷口卷吸剪切层附近流场速度... 大空间建筑中分层空调系统喷口送风射流运动卷吸会造成热量自上部非空调区向下部空调区转移,这是导致空调系统负荷增加的原因之一。本文搭建圆型喷口射流运动盐水模型实验台,利用粒子速度测量系统(PIV)提取喷口卷吸剪切层附近流场速度矢量场信息,借助特征正交分解方法(POD)剖析剪切层内的相干结构及其能量分布、竖向与横向速度特征值比例,为后期研究喷口卷吸运动引起的大空间对流转移热量提供实验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实验台 特征正交分解POD 流场相干结构 能量分布 竖向与横向速度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雹云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建恒 陈瑞敏 +4 位作者 胡志群 许焕斌 段英 赵孝伟 王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6-804,共9页
利用石家庄SA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饶阳X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综合观测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下午发生于太行山东麓的雹云的天气背景、降雹特征、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及回波三维立体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 利用石家庄SA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饶阳X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综合观测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下午发生于太行山东麓的雹云的天气背景、降雹特征、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及回波三维立体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反演出格点的三维风速(流场),并结合回波特征分析了雹云云体结构。结果显示,高空强劲的偏北风急流促使涡后横槽转竖,槽后冷空气沿偏北气流南下,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在低空低涡附近及地面辐合线上发展造成这次风雹天气;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表明,雹云的中层强回波中心呈明显的"S"形水平流场和悬挂回波配置特征,构成了具有成雹的"0线"结构;不仅佐证了雹云降雹"0线"结构的存在,而且证明其呈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雹云 回波三维结构 S形流场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 观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暴雨概念模式的研究──物理机制及对北美大陆的降雨分析和预报
10
作者 蔡尔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11-20,共10页
经1966~1994年的观测与研究,提出了一个适合北半球的暴雨预报概念模式,并讨论了它的物理机制及对北美地区降雨分析的结果。
关键词 暴雨概念模式 北美大陆 降雨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文茜 冷文楠 +4 位作者 樊旭 肖霞 郭燕玲 赵艳茹 张文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340,共8页
为进一步加深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山地丘陵地区的风场认识,利用淮南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ST(Stratosphere-Troposphere)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20km高度内风场的变化特征及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淮河流域850hPa、700hPa、500hPa、... 为进一步加深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山地丘陵地区的风场认识,利用淮南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ST(Stratosphere-Troposphere)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20km高度内风场的变化特征及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淮河流域850hPa、700hPa、500hPa、100hPa等压面高度上,风场有明显的垂直变化,风速及其波动幅度随春、夏、秋、冬先减小后增大,且随高度增加,夏季最小、冬季最大的季节规律逐渐增强;风场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在中低层以下,以小于10m/s的风为主,风向转换多,中低层以上10~25m/s的偏西风居多;年平均风场结构为低层以5m/s北风为主,到2km左右向西偏转,风速小于10m/s,在5km高度处形成15m/s的西风,且风速持续增大,10km左右达到25m/s后逐渐减小,到15km左右风向顺时针向北偏转,直到20km附近与低空风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风廓线雷达 风场垂直结构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2001—2014年热带气旋结构变化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统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乾 张庆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720,共8页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风切变,强度减小的TC主要伴随西风切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TC的结构变化没有明显的水汽异常;而在较弱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增强增大"("缩小减弱")的TC伴随着正(负)水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结构变化 环境垂直风切变 水汽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林芝机场低层风场垂直结构与变化特征
13
作者 徐海 邹捍 +1 位作者 李鹏 谭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5-360,共6页
为了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山地低层大气风场特征及其对民航机场飞行安全的影响,采用地面测风仪与风廓线仪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藏东南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林芝机场低层风场垂直结构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芝机场所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内,风场以... 为了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山地低层大气风场特征及其对民航机场飞行安全的影响,采用地面测风仪与风廓线仪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藏东南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林芝机场低层风场垂直结构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芝机场所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内,风场以正交于河谷方向的东南风为主,整层风场具有较为一致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午后地面和河谷内低层强东南风将对飞机的进近及起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雅鲁藏布江河谷外,风场基本分为两层,低层与高层风场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差异很大,高层风场是大尺度环流的表现。雅鲁藏布江河谷内风场与河谷外高层大尺度环流间缺乏动力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风场垂直结构 林芝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