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学习曲线
1
作者 张伟华 张俭 +5 位作者 孙晓柯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张新 乔晨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使用内窥镜技术获取大隐静脉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初学组20例)、B组(熟悉组20例)、C组(进步组20例)、D组(成熟组23例),分析各组之间患者围术期及随访结果差异,明确学习曲线周期。【结果】该组患者年龄为(60.22±8.06)岁,体质量为(69.77±11.66)kg,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6例、亚急性脑梗14例。A组相对于后三组获取大隐静脉长度与时间比值明显较小(P<0.001),静脉主干损伤数量明显较多(P=0.006),并且随访1年时静脉桥通畅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之前技术操作培训是必要的,能有效规避初学者造成的血管损伤,实际获取的过程中大概需要亲自操作20例,并认真总结技术技巧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相关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 微创 大隐静脉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的应用
2
作者 冯琦琛 盖铄 +1 位作者 王昌明 李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患者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实施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日间模式治疗的病例,共21例,男6例,女1...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患者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实施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日间模式治疗的病例,共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37~79岁[(62.5±10.2)岁]。髂静脉狭窄中单纯累及髂总静脉16例,单纯累及髂外静脉2例,同时累及髂总及髂外静脉3例,均通过同侧大隐静脉入路行髂静脉成型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同时存在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单纯髂静脉狭窄患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及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术。术后规律直接口服抗凝药治疗及压力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均于小于24 h。结果:所有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即刻并发症中穿刺点出血1例,加压包扎纱布被完全浸湿,经再次压迫止血5 min后渗血停止,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均于小于24 h。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率100%,其中绝对有效18例(18/21,85.7%),相对有效(术后仍有色素沉着,但范围减小)3例(3/21,14.3%)。髂静脉支架均通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治疗患者射频治疗段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率71.4%(15/21),其中绝对有效14例(14/15,93.3%),相对有效(术后仍有色素沉着,但范围减小)1例(1/15,6.7%)。髂静脉支架均通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治疗患者射频治疗段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结论:经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技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可行,有明确优势,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髂静脉狭窄 日间治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智淼 陈占 +2 位作者 刘军 林瑞敏 李天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科46例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行射频消融联合硬化剂注射(观察组)和小隐静脉高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科46例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行射频消融联合硬化剂注射(观察组)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对照组)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并发症、治疗满意度和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56.1±6.0)min vs.(81.7±10.6)min,t=-10.128,P=0.000],出血量少[(27.0±4.1)ml vs.(41.4±4.8)ml,t=-11.016,P=0.000],住院时间短[(2.0±0.7)d vs.(5.6±0.9)d,t=-14.319,P=0.000],术后3、6、12个月VCSS评分低[(7.4±2.0)分vs.(8.9±2.5)分,t=-2.165,P=0.036;(5.3±1.8)分vs.(6.5±2.2)分,t=-2.149,P=0.037;(2.6±1.3)分vs.(4.0±1.8)分,t=-2.912,P=0.006],满意度高(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观察组为18、4、1例,对照组为8、10、5例,Z=-2.967,P=0.003)。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曲张 射频消融 泡沫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进展 被引量:54
4
作者 陈涛 杨镛 +1 位作者 杨国凯 李国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1-844,共4页
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最多见,手术可根治。随着科技进步、医学发展、医用材料革新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及微创观念发展,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手术方式不断涌现。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术式具有美观、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最多见,手术可根治。随着科技进步、医学发展、医用材料革新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及微创观念发展,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手术方式不断涌现。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术式具有美观、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备受患者喜爱,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本文综述这些微创术式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微创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5
作者 唐茂林 钟桂午 +4 位作者 王国文 蒋穗斌 肖建中 曹朝辉 李素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大隐静脉 隐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顺行置管方式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苏浩波 顾建平 +5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静脉通畅度、患肢消肿率、穿刺置管消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总体有效率A组95.2%;B组96.0%;消肿率A组(86.6±20.0)%,B组(85.7±14.6)%;静脉通畅度A组(57.9±19.4)%,B组(57.7±19.3)%。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消耗时间少于B组(P<0.05),大隐静脉穿刺难度低于腘静脉。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腘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大隐静脉 胭静脉 置管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硬化治疗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靖 覃忠 +1 位作者 张江锋 覃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135-2139,共5页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316例(411腿)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扎联合硬化组(n=114,150腿)、硬化剂组(n=89,...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316例(411腿)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扎联合硬化组(n=114,150腿)、硬化剂组(n=89,116腿)、结扎组(n=113,145腿)。结扎联合硬化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硬化剂注射,硬化剂组给予局部硬化剂注射,结扎组患者单纯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由患者填写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AVVQ)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由上级医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enous clinical severity,VCSS)对患者静脉曲张及溃疡情况进行评价。记录溃疡术后所需愈合时间,测量溃疡面积,统计治疗1、3个月及6个月后溃疡治愈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3组AVVQ及VC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结扎联合硬化组患者术后两项评分较另两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联合硬化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26.87±12.60)d,低于硬化剂组的(32.75±14.84)d及结扎组的(30.36±13.4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45)。3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溃疡与术前相比逐渐缩小(P<0.05),且结扎联合硬化组溃疡相比另两组愈合较快,愈合率较高(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硬化治疗能够有效治愈大隐静脉曲张所致下肢静脉性溃疡;联合治疗在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愈合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硬化剂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性溃疡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聚多卡醇 泡沫硬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踝区动脉网的显微解剖与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田万成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网;(3)胫后动脉肌问隙支和踝管动脉穿支的后纵向血管网。形成3个层面的血管网:(1)骨膜血管网;(2)深筋膜血管网;(3)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网。内踝区骨膜、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结论:内踝区血供来源为多源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吻合十分丰富,可以设计3种包含浅深筋膜、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远端蒂皮瓣:(1)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上3cm;(2)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3)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 动脉网 内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媛媛 韩卉 +2 位作者 陶伟 贾雪梅 王惠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 观察曲张大隐静脉的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以及胶原纤维组织学的变化 ,探讨静脉曲张与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之间的关系。方法 曲张大隐静脉 7例 ,正常大隐静脉 4例 ,进行HE染色和Weigert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 目的 观察曲张大隐静脉的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以及胶原纤维组织学的变化 ,探讨静脉曲张与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之间的关系。方法 曲张大隐静脉 7例 ,正常大隐静脉 4例 ,进行HE染色和Weigert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见曲张大隐静脉内腔增大 ,管壁增厚 ,平滑肌细胞形态异常 ,排列不规则 ,弹性纤维断裂呈不连续分布 ,数量明显减少 ,胶原纤维增生 ,排列紊乱。结论 平滑肌细胞结构的破坏及结缔组织成分的异常与静脉曲张的发生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静脉/病理学 静脉曲张/病理学 平滑 血管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辅助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25
10
作者 叶炜 刘昌伟 +5 位作者 管珩 刘暴 李拥军 郑曰宏 王盛 李卫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评估激光辅助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激光结合手术治疗的2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0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手术效果满意,近期症状缓解率82.4%,远期症状缓解率100... 目的评估激光辅助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激光结合手术治疗的2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0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手术效果满意,近期症状缓解率82.4%,远期症状缓解率100%,无伤口感染、血肿等。近期并发症为残余血栓性静脉炎疼痛2例(11.7%),小面积皮肤灼伤1例(5.9%),残余小静脉曲张1例(5.9%),胫前麻木1例(5.9%),少许浅静脉周围炎1例(5.9%),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满意。无远期严重并发症,1年内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经皮激光治疗技术和手术结合激光技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实时监测射频腔内闭合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16
11
作者 金冲 冯一浮 +3 位作者 肖春莹 江浩 莫经刚 李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实时监测射频腔内闭合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利用术中超声检测下Closure Fast射频腔内消融联合点式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0例(67条患肢)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67条患肢... 目的评价超声实时监测射频腔内闭合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利用术中超声检测下Closure Fast射频腔内消融联合点式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0例(67条患肢)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67条患肢)均手术成功,仅2例术后需要使用止痛药物。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膝关节内侧皮肤感觉减退,1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实时监测射频腔内闭合结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美观,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射频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吴田方 代远斌 赵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ity,GSVV)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8例GSVV病例,分别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New minimally invasive stripper,NMIS),血管腔内... 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ity,GSVV)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8例GSVV病例,分别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New minimally invasive stripper,NMIS),血管腔内激光闭合(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EVLA),透光旋切(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治疗;其中NMIS组共103例,EVLA组共87例,TIPP组共58例。比较3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溃疡皮肤干燥及愈合情况。结果:NMIS组住院费用较EVLA组和TIPP组显著降低(P<0.01)。EVL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最少,TIPP组最多(P<0.01)。EVLA组术后住院时间较NMIS组和TIPP组显著缩短(P<0.01)。TIPP组术后溃疡皮肤干燥及愈合时间较NMIS组显著缩短(P<0.01),且无溃疡未愈患者。3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和血管腔内激光闭合治疗GSVV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相当,前者有较明显的经济优势,后者有较明显的美容及时间优势;TIPP适合治疗伴有皮肤溃疡的GS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新型微创剥脱器 血管腔内激光闭合 透光旋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联合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以宽 朱仕钦 +2 位作者 罗文军 孙建明 沈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186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行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或联合内镜下交通支结扎(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的... 目的分析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186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行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或联合内镜下交通支结扎(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顺行性静脉造影确诊,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无深静脉、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VLT组98例,EVLT+SEPS组88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随访3~3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满意,在胀痛感、皮肤瘙痒、内踝区水肿缓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溃疡均愈合,但对于溃疡患者,EVLT+SEPS组在溃疡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溃疡复发上优于EVLT组。结论有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无溃疡形成时,可只行浅静脉手术;当有溃疡形成时,应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和小腿交通支结扎手术。EVLT是治疗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措施,EVLT联合SEPS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时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治疗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郭宏杰 张宪生 尹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891例(957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再联合电凝法处理曲张...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891例(957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再联合电凝法处理曲张的浅静脉。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每年来院复查,应用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或再发新的曲张静脉,随访症状改善情况,是否有神经损伤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单侧肢体手术时间25~40 min,平均32 min。住院时间3~5 d,平均4.3 d。下肢溃疡69例术后溃疡愈合时间平均6.1周(2~11周)。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皮肤灼伤发生,内踝处伤口周围皮肤麻木52例,术后自行恢复。796例随访1~5年,随访率89.3%(796/891),复发24例,复发率3.0%(24/796),再次手术或电凝闭锁。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33.4、曲张静脉直径>8.7 mm是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静脉曲张 电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内翻剥脱联合TriVex旋切及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32例报告)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苏 田志龙 +2 位作者 贾高磊 李永 王小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限制性内翻剥脱联合TriVex旋切及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应用该方法治疗132例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病因病理生理解剖分类系统(CEAP)分级为C2~5 Ep/As/Pr的患者.内翻剥脱大隐静... 目的 探讨限制性内翻剥脱联合TriVex旋切及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应用该方法治疗132例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病因病理生理解剖分类系统(CEAP)分级为C2~5 Ep/As/Pr的患者.内翻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下水平,小腿曲张静脉团结合透光旋切(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及泡沫硬化剂治疗(foam sclerotherapy).观察术后瘀斑、隐神经缺失、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6.1%(8/132)有隐神经缺失症状.术后1年随访,1.7%(2/117)有隐神经缺失症状.无复发病例.结论 限制性内翻剥脱联合TriVex旋切及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简单,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隐神经损伤 透光旋切 泡沫硬化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贾玉龙 李娜 +2 位作者 汪岩 程石 宋茂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21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998年2002年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该病的10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21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998年2002年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该病的10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的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感染病例;大部分患者下肢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一个月复查时活动均无障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下肢深静脉损伤发生。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切口少、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但仍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 高位结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29
17
作者 袁链 尹立伟 张小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5月32例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资料。发病2周内行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目的探讨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5月32例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资料。发病2周内行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局部红肿疼痛于3天内消退,切口全部甲级愈合,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2.6 d。全部患者随访5~32个月,平均13.6月,其中11例>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是安全的,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血栓性浅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建春 陈坚 刘绪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9-331,3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血管外科60例70条患腿施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插入微波腔内辐射器行腔内微波治疗,小... 目的探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血管外科60例70条患腿施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插入微波腔内辐射器行腔内微波治疗,小腿局部侧支静脉血管迂曲处进行注射硬化剂治疗(观察组);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9月)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浅静脉剥脱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切口数目、腹股沟处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0.8±2.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3.5±16.0)min(t=-25.183,P=0.000);术中出血量(43.2±4.6)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7.5±35.2)ml(t=-14.030,P=0.000);手术切口数(2.2±0.7)个,明显少于对照组(6.3±2.5)个(t=-12.233,P=0.000);腹股沟处切口长度(2.3±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4.8±0.3)cm(t=-17.697,P=0.000)。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局部皮肤麻木(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χ2=0.147,P=0.702),皮下淤血(观察组4例,对照组9例,χ2=2.157,P=0.142)。结论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简捷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微波凝固 聚桂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主要静脉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霍芊竹 代远斌 黄淑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通过对150例成年尸体下肢主要静脉的解剖观察,为临床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在150侧成人下肢中,观察、测量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长度、特别点外径以及静脉瓣膜数量和形状等指标,并进行综合... 目的:通过对150例成年尸体下肢主要静脉的解剖观察,为临床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在150侧成人下肢中,观察、测量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长度、特别点外径以及静脉瓣膜数量和形状等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长度各为(71.32±0.98)cm、(29.69±0.57)cm、(13.49±2.01)cm;大隐静脉起点、平股骨内侧髁上缘平面及终点外径各为(1.12±0.49)cm,(1.57±0.42)cm,(2.03±0.66)cm;股静脉起点、股三角尖处及终点外径各为(1.62±0.49)cm,(1.77±0.42)cm,(2.03±0.66)cm;腘静脉起点、中点及终点外径各为(1.55±0.51)cm,(1.59±0.37)cm,(1.62±0.49)cm;静脉瓣膜以双瓣型多见,瓣膜分布越向远侧越多。结论:以上对下肢静脉的观测结果,为临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股静脉 腘静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结扎+EVLT+Muller术治疗C3~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忠信 符方勇 +2 位作者 叶玲 万恒 刘正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09-171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EVLT)+muller术治疗C3~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术前准确标记曲张静脉,精细操控导丝,驱血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GSV)近端,抬高患肢和压迫下闭合曲张GSV主干,精心设计muller切口的...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EVLT)+muller术治疗C3~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术前准确标记曲张静脉,精细操控导丝,驱血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GSV)近端,抬高患肢和压迫下闭合曲张GSV主干,精心设计muller切口的部位和间距。结果 95列(146个肢体)手术顺利,其中2次导丝经小腿交通支进入深静脉,1条下肢muller切口渗血,8条GSV主干血栓性静脉炎,7条下肢隐神经热损伤,1条下肢GSV行程皮肤热损伤,2条下肢腹股沟区域血肿,2条下肢足背凹陷性水肿,1条下肢muller切口下脂肪液化,1条下肢muller切口线头排异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40条肢体曲张浅静脉均消失,4条肢体存在小腿前内侧曲张浅静脉部分残留。结论规范高位结扎+EVLT+muller术的操作流程,在手术中注意上述操作细节,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大隐静脉 曲张静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