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对‘嘎啦’苹果15N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许海港 季萌萌 +3 位作者 葛顺峰 姜远茂 姜翰 陈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氮素用量高,利用效率低是制约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上,施肥位置不明确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嘎啦苹果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位置,... 【目的】氮素用量高,利用效率低是制约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上,施肥位置不明确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嘎啦苹果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位置,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以15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根据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中的分布情况设置内层(1/3投影)、中层(2/3投影)、外层(投影边缘以内约20 cm处)3个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处理。施肥方法为挖环状沟施肥,施肥深度约25 cm。在苹果的几个关键物候期(新梢旺长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分器官采集样品,试验结束时整株解析采样。【结果】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处理果树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果实成熟期均以果实中Ndff值最高;不同处理间,各生育期同一器官的Ndff值存在差异,内层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外层和中层施肥处理,其中以根系和果实最为显著;随着物候期的推移,不同处理根系的Ndff值变化趋势不同,中层施肥和外层施肥处理根系的Ndff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内层施肥处理根系的Ndff值在果实膨大期就已经达到最大值,并且从果实膨大期到果实成熟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3个处理中果实的Ndff值随物候期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并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此时中层施肥处理和内层施肥处理果实的Ndff值分别是外层施肥处理的1.43和1.42倍;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果实的Ndff值从到大小依次为内层>外层>中层。不同物候期各器官的15N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到果实成熟期3个处理的氮肥分配率均表现为贮藏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果实成熟期,植株的15N利用率以内层施肥处理最高,为29.25%;中层施肥处理次之,为19.33%;外层施肥处理最低,为19.04%。内层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外层和中层施肥处理的1.51和1.54倍。【结论】内层施肥处理植株各器官对肥料的吸收征调能力均显著高于中层和外层施肥处理,其中以细根最为显著;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对15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影响不大;内层施肥处理15N利用率显著高于中层和外层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水平位置施肥 15n-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尿素在兔体内消化吸收及利用机理研究 Ⅰ.兔对^(15)N尿素利用的氮平衡状况及形态分配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家骅 周维仁 +3 位作者 章云 于亚君 陈明 黄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3-227,共5页
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经兔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尿素氮平衡状况,测定其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并对在兔体内形成蛋白质沉积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态与分配进行了讨论,肯定了尿素氮作为补充兔日粮中粗蛋白营养不足的价值。研究发... 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经兔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尿素氮平衡状况,测定其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并对在兔体内形成蛋白质沉积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态与分配进行了讨论,肯定了尿素氮作为补充兔日粮中粗蛋白营养不足的价值。研究发现,15N尿素在胃和小肠内容物中,具有与盲肠中相似的由微生物转化合成极易被兔消化利用的游离氨基酸15N和蛋白质15N等化合物的功能,从而促进了兔对日粮尿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尿素 氮平衡 消化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脲酶抑制剂对^(15)N-尿素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苇 卢婉芳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尿素施入稻田后迅速水解成NH+4,两天后水层HN+4N含量即达峰值,混施脲酶抑制剂后,峰值可推迟1天,峰高降低。15N示踪试验表明:PPD和NBPT两种抑制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亦提高水稻对尿素氮的利用率,... 尿素施入稻田后迅速水解成NH+4,两天后水层HN+4N含量即达峰值,混施脲酶抑制剂后,峰值可推迟1天,峰高降低。15N示踪试验表明:PPD和NBPT两种抑制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亦提高水稻对尿素氮的利用率,减少损失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产效果,尤其是在高氮水平下,效果更为明显,而HQ则较差。稻草的施用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降低了水稻对肥料氮素的吸收,但能提高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尿素 脲酶抵制剂 ^15n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杏枝条萌芽前对^(15)N—尿素的吸收和萌芽后的运转与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新书 杨兴洪 +1 位作者 徐泽峰 王生贵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肥城桃’、‘红玉杏’萌芽前枝条对^(18)N—尿素的吸收及萌芽后的运转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萌芽前‘肥城桃’和‘红玉杏’枝条对^(18)N—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利用率有所上升,至6月2日二者分...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肥城桃’、‘红玉杏’萌芽前枝条对^(18)N—尿素的吸收及萌芽后的运转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萌芽前‘肥城桃’和‘红玉杏’枝条对^(18)N—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利用率有所上升,至6月2日二者分别可达27%~32%和29%.2.无论是桃或杏,对未着果的果枝来说,其新植叶片为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最重要的“库”.3.对着果的果枝来说,果实为最重要的^(18)N“库”.4.果实能加强新生器官对于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的“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条萌芽 尿素 15 吸收 运转 分布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肥对膜下滴灌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鹏程 郑苍松 +3 位作者 孙淼 邵晶晶 冯卫娜 董合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28,共6页
不同形态氮肥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尚不明确,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产量、氮肥利用的影响,为棉花高效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在全生育期施N 27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硫酸铵、尿素、硝酸钙3种不同氮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一膜三... 不同形态氮肥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尚不明确,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产量、氮肥利用的影响,为棉花高效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在全生育期施N 27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硫酸铵、尿素、硝酸钙3种不同氮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一膜三行种植模式下,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膜下滴灌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15)N回收率、土壤^(15)N残留率、氮肥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和尿素处理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无显著影响,2019年尿素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高于硝酸钙处理5.6%,2020年3种不同形态氮肥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无显著差异。硫酸铵和尿素处理棉花单株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硝酸钙处理,2019年分别比硝酸钙处理高13.7%和10.0%,2020年分别比硝酸钙处理高5.7%和5.9%。硫酸铵和尿素处理棉株^(15)N的回收率显著高于硝酸钙处理,2019年分别比硝酸钙处理高1.1和1.6个百分点,2020年分别比硝酸钙处理高6.4和3.5个百分点。硫酸铵和尿素处理土壤^(15)N残留率显著低于硝酸钙处理,2019年分别比硝酸钙处理低10.0和10.7个百分点,2020年分别比硝酸钙处理低8.6和10.9个百分点。2019年硫酸铵和尿素处理氮肥损失率显著高于硝酸钙处理,分别比硝酸钙处理高8.9和9.1个百分点;2020年尿素处理氮肥损失率分别比硫酸铵和硝酸钙处理高5.2和7.4个百分点。2020年硝酸钙处理收获期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铵和尿素处理,硫酸铵处理显著高于尿素处理。2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在一膜三行种植和等量施氮条件下,与施用硝酸钙相比,硫酸铵和尿素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15)N回收率和氮肥损失率,较低的土壤^(15)N残留率和收获期土壤硝态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硫酸铵 硝酸钙 膜下滴灌 ^(15)n回收率 籽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15)N)和尿素(^(15)N)单施或混施时,水稻对标记氮的吸收与1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志武 卢仁骏 +1 位作者 朱义贵 李敏怀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8-63,共6页
水稻盆栽试验表明,稻秆或尿素做基肥,单独施用时稻秆15N的当季利用率(<18.6%)低于尿素,但有较高的土壤残留(>45.8%);增加稻秆用量,水稻对其15N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增加尿素用量则会显著增加水稻对其15N... 水稻盆栽试验表明,稻秆或尿素做基肥,单独施用时稻秆15N的当季利用率(<18.6%)低于尿素,但有较高的土壤残留(>45.8%);增加稻秆用量,水稻对其15N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增加尿素用量则会显著增加水稻对其15N的吸收。在最高分蘖期,水稻已吸收了其能利用的尿素氮的大部分和稻秆氮的一半左右。两种肥料混合的C/N比为15时,尿素用量增加,其15N水稻利用率变化不大。添加尿素使稻秆15N的利用率显著增大,而它的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则有所减少;随混合把料用量的增加,稻秆15N的利用率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其损失率则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尿素 稻秆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4)C和^(15)N研究多效唑对椪柑幼树的生理效应
7
作者 刘智宏 倪竹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A09期40-43,共4页
用^(14)C喂饲法测定多效唑对椪柑幼树光合作用强度、同化产物运转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能促使椪柑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合作用增强;并能调节同化产物的分配,使其向根系转移增多,向新梢运转减少。^(15)N示踪试验结果表明,... 用^(14)C喂饲法测定多效唑对椪柑幼树光合作用强度、同化产物运转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能促使椪柑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合作用增强;并能调节同化产物的分配,使其向根系转移增多,向新梢运转减少。^(15)N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能使椪柑根系增生,吸收^(15)N增多,但却抑制根系中的氮向植株其它器官的转移,使更多的氮累积在根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生理效应 碳14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15)N标记尿素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荣业 陈苇 张建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22-126,共5页
1987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应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多处理的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氮肥作基肥使用时,水稻对N素的吸收利用率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在土壤中的N素残留率降低,而氮肥损失率显著提高;基肥配施P、K肥对肥料... 1987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应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多处理的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氮肥作基肥使用时,水稻对N素的吸收利用率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在土壤中的N素残留率降低,而氮肥损失率显著提高;基肥配施P、K肥对肥料N的去向无显著影响,但配施适量稻草有助于提高水稻对肥料N的吸收量和土壤残留量,降低氮素损失;氮肥的使用期对肥料^(15)N去向的影响十分显著,追肥的N素利用率比基肥高;稻田采用”以水带氮”深施技术能明显地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增加土壤残留率和减少氮素损失,表明此技术是一项合理的稻田氮肥深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尿素 ^15n示踪技术 氮素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5)N-尿素研究硅对水稻吸收肥料氮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雅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15-16,共2页
利用15N-尿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在黑龙江省几种主要水稻土壤上施用硅肥时,通过对肥料氮在水稻各器官的分配动态来观察硅对水稻吸收氮肥的利用率,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及肥料氮的损失率,阐述了硅对水稻吸收氮肥的影响。N-尿素;硅肥;示踪;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氮素吸收 硅肥 15—尿素示踪技术 分配动态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尿素N在土壤-烟株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义新 韩移旺 +4 位作者 江玉平 于黎莎 王彦亭 陈江华 刘武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2 7 9%。从土壤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58 3 %。N肥利用率 ,改性后处理为 45 8%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1 0 1个百分点。N的回收率 ,改性后处理达 98 3 %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 1 2 8个百分点。改性尿素省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作物从土壤N库中吸收了较多N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尿素 土壤-烟株系统 分布规律 ^15n示踪 肥效 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1
作者 郝小聪 侯起岭 +8 位作者 高建刚 岳洁茹 安春会 王长华 杨吉芳 白秀成 孙辉 赵昌平 张风廷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为给杂交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对小麦肥料氮吸收比例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3个二系杂交小麦组合和1个常规品种作为材料,采... 为给杂交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对小麦肥料氮吸收比例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3个二系杂交小麦组合和1个常规品种作为材料,采取裂区设计,氮素处理(15N标记尿素)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N0、N120、N180、N240这4个施氮水平试验,分析测定了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下小麦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植株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施氮量、组合(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与常规品种京冬17相比,京麦21、BH9613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0.47%,4.07%,主要原因是其穗数和穗粒数较高。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穗数和穗粒数,但降低了千粒质量。4个组合(品种)增施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小麦各器官干物质量表现为茎秆>叶>穗,成熟期为籽粒>茎秆>颖壳+穗轴>叶。不同施氮量下组合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平均值表现为:京麦21>BH9613>京冬17>BH3606,与产量趋势一致。4个组合(品种)的15N原子百分超、来自肥料氮含量及占比均表现为:籽粒>秸秆,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京冬17相比,3个杂交组合(品种)来自土壤氮的占比显著提高,从氮利用角度说明杂交小麦耐瘠薄性更强。综合分析,N240施氮量综合表现优于其他施氮量的表现,京麦21和BH9613这2个杂交组合(品种)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京冬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量 氮素分配利用 产量 15n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水勤 袁亮 +5 位作者 李伟 林治安 李燕婷 胡树文 赵秉强 李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7-1214,共8页
【目的】研究腐植酸尿素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尿素产品的提质增效及新型腐植酸尿素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自制的腐植酸尿素为供试肥料,运用15N同位... 【目的】研究腐植酸尿素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尿素产品的提质增效及新型腐植酸尿素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自制的腐植酸尿素为供试肥料,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土柱栽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普通尿素(U)和腐植酸尿素(HAU)3个处理,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0—30 cm土层。玉米成熟后,采集植株地上部样品进行考种,同时,分别测定玉米叶片、茎秆、苞叶、穗轴、籽粒的干物质量、氮素含量和^(15)N丰度;分别采集0—15 cm、15—30 cm、30—50 cm、50—70 cm、7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氮素含量和15N丰度。【结果】各处理玉米植株地上部及各器官(苞叶除外)干物质量由低到高为CK<U<HAU,而玉米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占该植株地上部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处理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与U处理相比,HAU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平均提高13.8%,籽粒产量提高14.2%;玉米籽粒产量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P<0.05),而百粒重却无显著差异。同时,HAU处理玉米对氮素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比U处理高0.989 g和0.072 g,提高了氮肥利用率4.8个百分点;各处理氮素和肥料氮在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苞叶、穗轴<茎秆<叶片<籽粒,籽粒总氮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植株地上部总吸收量的65.7%~74.2%和58.6%~60.5%;从氮素来源分析,各器官所吸收的肥料氮仅占该器官氮素总吸收量的13.3%~30.9%。另外,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中肥料氮的总残留量影响不显著,但HAU处理肥料氮在施肥层(0—15 cm)的残留量显著高于U处理(P<0.05)。HAU处理肥料氮的损失率为34.9%,低于U处理5.1个百分点。【结论】供试条件下,施用腐植酸尿素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肥料氮的吸收,减少肥料氮向下层土壤的淋溶,有利于土壤残留氮的进一步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尿素 玉米 产量 15^n标记技术 肥料氮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稻田尿素氮利用率若干方法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唐建阳 翁伯琦 +2 位作者 何萍 林永辉 陈炳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2-248,共7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田使用脲酶抑制剂(BTPT)、硝化抑制剂(EP)及养萍对尿素氮肥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使用BTPT和EP均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BTPT、EP和BTPT+EP处理的15N回收率分别为17.4%、17.8%和18.0%,...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田使用脲酶抑制剂(BTPT)、硝化抑制剂(EP)及养萍对尿素氮肥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使用BTPT和EP均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BTPT、EP和BTPT+EP处理的15N回收率分别为17.4%、17.8%和18.0%,与不用抑制剂的对照相比,分别提高3.1、3.5和3.7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分别为5300、5150和5450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8%、8.7%和15.0%。稻田养萍可以抑制氨的挥发,减少尿素氮的损失;养萍及养萍后翻压两种处理的15N回收率分别为28.8%和34.7%,比不养萍的对照分别提高了3.3和9.2个百分点;土壤15N残留率分别为29.3%和40.1%,比不养萍的对照分别提高了5.1和15.9个百分点。养萍对当季水稻产量增加效果不大,而养萍后翻压对当季水稻产量可提高近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尿素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控释尿素对大豆吸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焦晓光 罗盛国 刘元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5-98,共4页
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大豆吸N量及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N肥利用效率提高 3 0 6 %~ 1 1 93% ,沙土中尿素N残留量增加 1 2 5 %~ 1 5 89% ,大豆产量提高 2 1 6 9%~ 4 9 2 2 % ,且改善大豆品质。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大豆 吸氮量 产量 施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施肥对土壤氮素分布及桃树氮素吸收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颜克发 彭福田 +3 位作者 齐玉吉 党祝庆 张江红 蒋晓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8,共6页
以2年生"春雪"桃为试材,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2011-2012年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处理对桃园土壤硝态氮空间变化以及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传统漫灌+撒施肥料处理(F+S)作为对照,滴灌肥水一体化(Fer)处理、滴灌... 以2年生"春雪"桃为试材,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2011-2012年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处理对桃园土壤硝态氮空间变化以及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传统漫灌+撒施肥料处理(F+S)作为对照,滴灌肥水一体化(Fer)处理、滴灌+肥料袋控缓释(T+D)处理、滴灌+树盘撒施(T+S)处理和漫灌+肥料袋控缓释(F+D)处理桃树根区0~60cm空间范围内NO-3-N含量提高40.80%~70.31%;与F+S处理相比,各处理条件下植株器官的Ndff%值、器官全氮量、桃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株高和新梢生长指标均得到相应提高;Fer处理、T+D处理、T+S处理、F+D处理和F+S处理植株15N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4.68%、33.61%、29.11%、18.97%和14.18%,其中以Fer处理和T+D处理对提高桃树氮素吸收利用和促进生长的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nO-3-n分布 15 n尿素 吸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灌水定额对追施尿素肥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树龙 孟春香 +1 位作者 唐玉霞 刘春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壤质潮土上,以田间小区试验和^(15)N标记尿素示踪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产量、追肥肥效、追肥氮的利用率及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追肥的情况下,高额灌溉较适额节水灌溉增产并不显著。追施尿素之后进行高额灌溉,产... 在壤质潮土上,以田间小区试验和^(15)N标记尿素示踪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产量、追肥肥效、追肥氮的利用率及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追肥的情况下,高额灌溉较适额节水灌溉增产并不显著。追施尿素之后进行高额灌溉,产量反而比适额灌溉处理有所降低。每次灌水105mm处理,追肥利用率最高,损失率最低。灌水60mm和150mm处理,追肥利用率分别比浇水105mm降低4.74%和0.64%,损失率分别增加4.63%和5.54%。高额灌溉使肥效降低的原因,是由于肥料氮在土体中淋溶过深,有效性降低。在肥料氮的淋溶深度不超过40cm时,其肥效降低不显著。淋溶到40cm以下的肥料氮素,其利用率可降低7.23%~12.36%,其肥效降低13.99%~2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肥 尿素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对尿素减量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的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秀英 王正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用^15N-尿素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尿素标准用量为120mg/盆,田间试验尿素标准用量为157.5kg/hm^2),研究了复合氮肥增效剂用量、尿素减量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玉米生长、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 用^15N-尿素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尿素标准用量为120mg/盆,田间试验尿素标准用量为157.5kg/hm^2),研究了复合氮肥增效剂用量、尿素减量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玉米生长、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量的20%~60%)的复合氮肥增效剂能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氮素减量5%~15%时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对玉米生长和含氮量影响不显著,^15N和吸氮总量与不施增效剂的处理相当或有所提高。除尿素减量30%处理外,其余各尿素减量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的处理,玉米氮素利用率比不施增效剂的处理提高5.6%~7.3%,尿素减量5%~50%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玉米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7.7%~17.0%。在大田条件下,尿素氮减少5%~15%(即减少施氮7.8~23.7kg/hm^2)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不影响玉米的单季产量,玉米植株吸氮总量、氮素净吸收量、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与不施增效剂的处理相当或增加,氮素表现利用率提高14.8%~15.2%。尿素减量达30%时,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对玉米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明显不利。尿素与20%施氮量的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不影响玉米植株生长和单季产量,能提高玉米氮素利用率,节省氮肥投入达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尿素 尿素减量 复合氮肥增效剂 玉米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人工草地共生固氮和尿素的去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允寅 陈明 张希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中山草地施入75kg/ha15N-尿素能明显提高鸭茅产草量,其N%的增加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豆科牧草的N%不受施氮的影响。但是,巴东红三叶的固氮活性因尿素的施入而显著降低,胡依阿白三叶则无明显变化。前者固... 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中山草地施入75kg/ha15N-尿素能明显提高鸭茅产草量,其N%的增加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豆科牧草的N%不受施氮的影响。但是,巴东红三叶的固氮活性因尿素的施入而显著降低,胡依阿白三叶则无明显变化。前者固定空气氮量占植株地上部全氮量的81.95~93.24%,后者为56.64~69.84%。草场中生长10年以上的红三叶固氮百分率为91.82±7.65%,白三叶为54.74±12.34%。15N-尿素施入50天内豆禾牧草混播植株吸收利用36.02%,土壤残留46.79%,仅有17.18%的尿素损失;而混播禾本科牧草分别为28.44%、34.29%和37.20%。表明豆禾牧草混播显著优于禾本科牧草混播。在施入少量化合态氮素的情况下,禾本科牧草主要吸收土壤氮素,其吸收量占植株全氮的62.41~72.87%,豆科牧草则主要依靠共生固氮满足其生长和繁殖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生物固氮 尿素 人工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尿素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中义 李贵宝 +2 位作者 孙克刚 易玉林 崔苗青 《土壤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共3页
通过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砂姜黑土冬小麦尿素合理施用时期和氮素利用率表明:尿素不同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产量高低与每桶总粒数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 98 。土壤—小麦系统中化肥氮约有1/2被植株吸收,以底耙处理的氮素... 通过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砂姜黑土冬小麦尿素合理施用时期和氮素利用率表明:尿素不同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产量高低与每桶总粒数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 98 。土壤—小麦系统中化肥氮约有1/2被植株吸收,以底耙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剩余1/2的化肥氮属于土壤残留和损失,底追喷处理损失最少,残留最多;全底和底耙处理残留最少,损失最多。植株吸收的化肥氮中籽粒约占72 0%,茎叶、根系、麦糠合计占28 0%。76 5%~94 2%的残留氮集中在1~20cm土层中。综合分析冬小麦以底追喷处理施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尿素 砂姜黑土 氮素利用率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大豆间作对氮素吸收利用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静 刘小勇 +2 位作者 刘芬 彭海 韩富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为核桃/大豆间作模式的养分管理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作和大豆单作等3种模式,在不施N肥的前提下,利用^(15)N-尿素示踪技术,对6月(果实硬核期)、8月(油脂转化期)和10月(核桃落叶前)3个时期的干物... 【目的】为核桃/大豆间作模式的养分管理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作和大豆单作等3种模式,在不施N肥的前提下,利用^(15)N-尿素示踪技术,对6月(果实硬核期)、8月(油脂转化期)和10月(核桃落叶前)3个时期的干物质量、N素吸收利用、生物固氮效率和N素转移进行分析,比较核桃/大豆间作与单作模式对N素吸收利用及种间转移规律影响的差异。【结果】与6月相比,10月间作与单作核桃地上部干物质量每株分别增加283.35%、282.16%,地下部每株分别增加169.43%、157.63%。间作模式中2个物种各部分干物质量均低于单作,其中大豆尤为显著(P<0.05);但间作模式总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单作(除10月外)(P<0.05)。整个生育期,间作与单作核桃中N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不断降低,与6月相比,10月分别下降了0.57%和0.58%,然而间作体系中N素来自肥料比例的加权平均值显著大于单作体系(P<0.05)。10月前核桃15N分配率为地上部(叶、枝、主干)高于地下部(根),后期则相反。10月间作与单作核桃N肥利用率达最大值,与单作相比,间作核桃N肥利用率显著降低了0.22%(P<0.05)。6—10月,单作模式下2个物种的N肥利用率高于间作模式,大豆的N肥利用率高于核桃,间作体系N肥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单作体系(P<0.05)。10月,大豆固氮效率、N素转移率及大豆固氮转移比例均为最高,与6月相比,间作和单作大豆固氮效率分别增加了36.31%和26.11%,N素转移率和核桃中N素来自大豆固氮转移的比例分别增长了2.05、1.59倍。【结论】核桃/大豆间作模式总体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N素吸收利用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间作 ^(15)n-尿素 氮素利用 氮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