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2年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
1
作者 余司华 陈晶晶 王茜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目的了解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9~2022年上饶地区195406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HIV初筛及确证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9~2022年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共195406例,HIV初筛反应... 目的了解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9~2022年上饶地区195406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HIV初筛及确证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9~2022年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共195406例,HIV初筛反应性99例,初筛反应率0.51‰;确证HIV感染24例[包括1例单纯核酸检测(NAT)反应性,追踪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均为HIV-1抗体阳性,HIV感染率为0.12‰。不同年份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学历及户籍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偿献血者男性HIV感染率0.18‰高于女性的0.06‰,初次献血者HIV确证感染率0.19‰高于多次献血者的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血清学窗口期样本结果分析显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试剂均为阴性,核酸结果为反应性,蛋白印迹(WB)法确证试验阴性,HIV-1病毒载量为1230 IU/ml,经上饶市疾控中心追踪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99例初筛反应性中双试剂反应性27例,且确证感染23例(1例血清学窗口期除外)均来自初筛双试剂反应性,初筛反应性样本的光密度值与临界值的比值(S/CO值)[样本A值/临界值(CUTOFF)]分布显示:0.8~10.0区间,厦门新创42例,占61.8%;北京万泰33例,占56.9%,本区间确证感染数均为0。S/CO值≥20区间,厦门新创23例,占33.8%;北京万泰24例,占41.4%,本区间确证感染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男性、初次献血者感染较多,需要严格做好献血前征询工作,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安全;HIV初筛有较高的假阳性率,且存在“检测窗口期”;NAT用于献血者的常规筛查,对降低输血传播HIV风险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无偿献血者 感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ABO与Rh血型分布特征及人口迁移对其影响
2
作者 王克成 许金银 +1 位作者 秦爱华 张文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118-121,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南通市ABO和恒河猴(Rh)血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区域划分及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通市1998年1月至2022年12月482 981名献血者数据,以南通市语言地理学特征分为如海片、崇通片和启海片3个地域,统计分析不同区域... 目的 调查分析南通市ABO和恒河猴(Rh)血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区域划分及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通市1998年1月至2022年12月482 981名献血者数据,以南通市语言地理学特征分为如海片、崇通片和启海片3个地域,统计分析不同区域内ABO及Rh血型分布特征。结果 南通市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阴性占比为0.45%。南通市ABO血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χ^(2)=507.953,P<0.001),如海片为A>O>B>AB,崇通片和启海片为O>A>B>AB。结论 南通市ABO血型总体分布特征为O>A>B>AB,血型分布存在地域差异,如海片血型分布为A>O>B>AB,有其特殊性。人口迁移是影响血型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分布 ABO血型 RH血型 无偿献血者 南通市 人口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HIV与HBV、HCV及TP合并感染状况 被引量:5
3
作者 蓝岚茵 郑剑婷 +1 位作者 芦曦 王淏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4期170-172,共3页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合并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州市献血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64470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TP、抗-HIV、抗-HCV...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合并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州市献血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64470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TP、抗-HIV、抗-HCV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统计和分析HIV与HBV、HCV及TP合并感染情况.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6%,抗-HIV阳性率为0.1%,抗-HCV阳性率为0.13%,抗-TP阳性率为0.26%.HIV合并HCV感染患者1例,感染率为0.15/万,HIV初筛阴性与阳性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TP感染患者20例,感染率为0.31/万,HIV初筛阴性与阳性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HBV感染患者1例,感染率为0.15/万,HIV初筛阴性与阳性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HIV感染人群合并TP感染率较高,因此,为了为血液输血安全提供保障,必须提高输血前筛查质量,尽量将高危人群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 HBV HCV TP 合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来祝檩 孔莉娜 +1 位作者 张华 李志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8期43-45,共3页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梅毒。方法对焦作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3 569例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筛查结果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焦作地区3年内无偿献血...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梅毒。方法对焦作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3 569例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筛查结果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焦作地区3年内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0.26%,梅毒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不同文化程度间梅毒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感染率最高为0.33%;不同年龄组间梅毒阳性率差异显著,46~55岁年龄组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46岁以下人群。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及献血前的咨询,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可有效降低梅毒阳性率,保证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梅毒螺旋体 阳性率 血液安全 焦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翀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2017年1月~2020年9月(以下全称"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目的在于降低传播HIV感染的风险。方法选取广州市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959135例,所采血液标本均经酶联... 目的探讨广州市2017年1月~2020年9月(以下全称"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目的在于降低传播HIV感染的风险。方法选取广州市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959135例,所采血液标本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核酸检测技术(NAT)进行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任何1项有反应性的血液样本,均需送广州金域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比较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性别、年龄、职业及传染途径的分布特征,男性、主要年龄、主要职业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献血者的感染分布特征中:男性占比(134例, 94.37%)高于女性(8例, 5.63%), 18~25岁年龄段占比(61例,42.96%)高于其他年龄段,自由职业者占比(48例, 33.80%)高于其他职业者,异性性行为占比(89例,62.68%)高于其他传染途径。男性献血者的HIV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的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职业及职员\干部献血者的HI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性别、年龄及职业感染分布特征,有益于根据献血者群体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一定程度上可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9年常州地区无偿献血者酶免和核酸平行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爱龙 濮云峰 +1 位作者 董珀 贺晨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ELISA和NAT平行的血液筛查模式对降低经输血感染病原体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常州市2016—2019年27021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两次ELISA并行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268264例ELISA双阴性标本采用6人份混样(pool)NA... 目的分析ELISA和NAT平行的血液筛查模式对降低经输血感染病原体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常州市2016—2019年27021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两次ELISA并行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268264例ELISA双阴性标本采用6人份混样(pool)NAT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检测,核酸阳性的pool进行拆分单检。结果270215例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2.58‰(697例)、1.49‰(402例)、0.23‰(61例)和3.06‰(827例)。268264例酶免阴性无偿献血者HBV DNA、HCV RNA和HIV RNA阳性率分别为0.86‰(230例)、0.01‰(3例)和0.01‰(2例)。结论ELISA与NAT两种检测方法能相互补充,极大降低了输血感染病原体的残余风险,保障输血安全。NAT能进一步缩短血液传染性病毒的检测“窗口期”,检出隐匿性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酶免检测 核酸检测 窗口期 隐匿性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ALT升高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燕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升高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区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生理或其他特征进行分析,对ALT不合格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进行分析比较,探究相关原因和应对策略。结果不同年龄段中,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升高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区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生理或其他特征进行分析,对ALT不合格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进行分析比较,探究相关原因和应对策略。结果不同年龄段中,25岁以下及45岁以上献血者的不合格率较低,而25~45岁较高;男性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一、三季度献血者的不合格率高于二、四季度;体重在76kg以上的人群,血液不合格率明显高于76kg以下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均可以引起无偿献血者ALT升高,针对升高原因加强献血前的询问和宣教,将可有效地降低无偿献血者因ALT不合格而导致血液报废的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ALT 升高原因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无偿献血者献血满意度 被引量:5
8
作者 时玲玲 李艳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3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提高无偿献血者献血满意度的方法,为各地献血中心固定献血者比例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短信、电话回访以及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方式调查献血者满意度,分析影响献血者满意度的原因,并总结提高献血者满意度的方法。结果影... 目的分析、总结提高无偿献血者献血满意度的方法,为各地献血中心固定献血者比例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短信、电话回访以及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方式调查献血者满意度,分析影响献血者满意度的原因,并总结提高献血者满意度的方法。结果影响献血者满意度的原因主要有:血站工作者知识缺乏、技能不成熟,血站工作者服务态度不到位,血站工作者与献血者缺乏沟通,以及献血环境不佳等;提高献血者满意度的方法主要有:强化血站工作者知识储备、提高其技能水平,提升血站工作者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加强血站工作者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改善献血环境,以及优化对献血者的后续服务工作等。结论影响无偿献血者满意度的因素众多,血站工作者应积极从强化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为献血者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加强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改善献血环境,以及做好对献血者的后续服务工作等来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以便进一步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满意度 固定献血者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
9
作者 褚新建 孟慧琴 冯艳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0期163-164,共2页
单采血小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单采血小板,不仅感染几率会明显降低,而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输注疗效,同时节约血液资源。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的患者... 单采血小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单采血小板,不仅感染几率会明显降低,而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输注疗效,同时节约血液资源。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的患者,单采血小板优势更明显。如何建立一支稳定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探讨了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有效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无偿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血液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血车与采血大厅不同采血环境对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元春 卓创近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1期162-164,168,共4页
目的探究采血车与采血大厅不同采血环境对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市2019年1月-2020年5月2456名无偿献血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采血场所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1226)在采血车进行采血,研究组(n=1230)则在采血大厅进行... 目的探究采血车与采血大厅不同采血环境对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市2019年1月-2020年5月2456名无偿献血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采血场所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1226)在采血车进行采血,研究组(n=1230)则在采血大厅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无偿献血人员的献血不良反应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与环境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心理状况差、传染性情绪紊乱、体位不适和连锁反应、疼痛以及晕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车、采血大厅两种不同的采血场所及环境与心理状况差、传染性情绪紊乱、体位不适、连锁反应和疼痛、晕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在采血大厅接受采血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采血车采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无偿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车 采血大厅 不同采血环境 无偿献血者 献血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调查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全民 吴江亭 余司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2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分布频率,建立献血者Rh表型库并应用于患者疑难配血。方法10034例RhD阳性献血者,采用微量板盐水法检测献血者Rh(D)、Rh(C)、Rh(c)、Rh(E)、Rh(e)血型,分析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ABO血型分布情况、Rh抗原分布... 目的研究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分布频率,建立献血者Rh表型库并应用于患者疑难配血。方法10034例RhD阳性献血者,采用微量板盐水法检测献血者Rh(D)、Rh(C)、Rh(c)、Rh(E)、Rh(e)血型,分析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ABO血型分布情况、Rh抗原分布情况以及不同Rh表型输血相容性频率,分析Rh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受血者情况。结果10034例RhD阳性献血者检出8种表型,占比由高到低为CCDee(46.98%)、CcDEe(33.84%)、CcDee(8.72%)、ccDEE(5.88%)、ccDEe(3.14%)、CCDEe(0.92%)、CcDEE(0.27%)、ccDee(0.25%),未检出CCDEE表型。RhD阳性献血者Rh抗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为e(93.85%)>C(90.73%)>c(52.10%)>E(44.05%)。根据本地区献血者Rh表型分布频率,应用表型相容性原理计算血液相容性频率,不同Rh表型输血相容性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cDEe(100.00%)>CcDee(55.95%)>CCDEe(47.90%)>CCDee(46.98%)>ccDEe(9.27%)>CcDEE(6.15%)>ccDEE(5.88%)>ccDee(0.25%)>CCDEE(0)。从Rh表型库中调出与2例患者Rh表型一致的血样进行交叉配血,主侧在盐水、聚凝胺和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均未发生凝集及溶血现象,临床医院反馈患者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依据本地区Rh表型分布规律,科学合理的加强血液库存管理,为患者匹配Rh表型相容的血液,减少输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RH血型 Rh表型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皮下瘀血原因分析与预防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0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6600例无偿献血者采血后出现皮下瘀血的人数,并予以追踪随访。结果 6600例无偿献血者中78例献血后出现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19%;其中女42例,发...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6600例无偿献血者采血后出现皮下瘀血的人数,并予以追踪随访。结果 6600例无偿献血者中78例献血后出现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19%;其中女42例,发生率(1.34%);男36例,发生率(1.04%),女性发生皮下瘀血的机会高于男性,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按压方法不正确、衣服袖口太紧,特别是女性无偿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是引起采血后皮下瘀血的重要原因。加强告知和宣传作用,使其充分了解献血后的正确护理方法,可以起到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皮下瘀血 原因/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秀梅 王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9期16-17,27,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必要性。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1875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实验。结果 18751份ELISA检测阴性标本... 目的探讨我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必要性。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1875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实验。结果 18751份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用NAT检测共检出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0.08%。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者 血液筛查 窗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与ALT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2期152-154,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阳性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为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9789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无偿献血者均接受抗-HCV以及ALT检测,判断血液标本的合格率。结果10978...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阳性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为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9789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无偿献血者均接受抗-HCV以及ALT检测,判断血液标本的合格率。结果109789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1569例,占比1.43%,其中245例抗-HCV不合格,占比0.22%,1324例ALT不合格,占比1.21%。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ALT以及抗-HCV阳性筛查,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型肝炎病毒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琼 张琦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并制定有效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样52676份,分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所致报废情况,总结相应改进对策。结果: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率为2.5%;各年度报废率比较,差异...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并制定有效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样52676份,分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所致报废情况,总结相应改进对策。结果: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率为2.5%;各年度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报废原因为ALT阳性、HBsAg阳性和TP阳性。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率为16.1%,2016-2018年非感染因素致报废率分别为20.1%、13.2%和15.5%,主要报废原因为乳糜血(血浆报废,红细胞发往临床使用)、采血量不足、过期和破损。结论: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所致报废率仍偏高,应注重加强无偿献血宣教工作,加强献血前初筛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在血液采集、储存、发放过程中加大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定期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持续改进,从而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报废 无偿献血者 感染性因素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5例初筛Rh阴性献血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丹梅 舒群峰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 完善十堰地区Rh阴性献血者的档案资料,建立有效的稀有血型库,保障Rh阴性血液的临床供应.方法 “U”型微量板盐水法进行Rh(D)阴性的初筛和Rh阴性血清学表型鉴定,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和吸收放散方法对Rh(D)阴性标本进行确认、抗... 目的 完善十堰地区Rh阴性献血者的档案资料,建立有效的稀有血型库,保障Rh阴性血液的临床供应.方法 “U”型微量板盐水法进行Rh(D)阴性的初筛和Rh阴性血清学表型鉴定,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和吸收放散方法对Rh(D)阴性标本进行确认、抗体筛选、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参与无偿献血的161 438人,确认Rh阴性449例(0.28%);检出Rh阴性7种表型所占比例依次为ce (57.68%)>Cce (28.95%)>Ce(6.68%) >cEe (4.90%) >(CcEe)0.89%) >cE (0.67%) >CcE (0.22%);检出Rh系统不规则抗体12例,检出率为2.42%.结论 十堰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符合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仅占0.2%~0.5%的特点,在ABO血型中呈均匀分布O>A>B>AB;Del血型检出率与湖北地区检出比例基本一致.完善十堰地区Rh阴性献血者的档案资料,有利于对稀有血型献血者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RH阴性 DEL 不规则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瑞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9期173-174,177,共3页
目的了解曲靖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结构特征,为招募低危人群的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廖地区2015年6月—2017年12月101 141份献血者血液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进行抗-HCV检测,以及一个厂家的混... 目的了解曲靖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结构特征,为招募低危人群的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廖地区2015年6月—2017年12月101 141份献血者血液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进行抗-HCV检测,以及一个厂家的混样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学生和军人、教师和公司职员、公务员和医务人员应为本地区招募的低危人群的献血者。结论应该在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学生和军人、教师和公司职员、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等低危人群的献血者中加大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更大限度地将这些人群加入到固定献血队伍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丙型肝炎 抗-HCV HCV-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年西安地区血液复检不合格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雅琼 张国权 +2 位作者 王亚婷 现红斌 王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3期184-186,18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2017-2018年西安地区血液复检不合格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统计西安市中心血站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血液复检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资料,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差异和血液检测项目进行分...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2017-2018年西安地区血液复检不合格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统计西安市中心血站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血液复检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资料,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差异和血液检测项目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不合格率为1.86%,血液检测项目不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0.5%)、抗-HCV(0.4%)、HBsAg(0.4%)、抗-TP(0.4%)、抗-HIV(0.1%)、其他(0.1%)。男性献血者的血液复检不合格率高于女性;18~25岁年龄段血液复检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献血者;文化程度中"高中或中专"群体和职业中"学生"群体的复检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完善献血前健康征询和筛查,确保血液来源于低危献血人群,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复检 不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站血液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19
作者 李波 刘保霞 张静涵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6期174-176,共3页
目前我国的血液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血站设置不足、信息化数据建设不足、检测项目质量不过关、献血者比例偏低、血液制剂供需不匹配等,均会增加输血治疗的风险。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如调整血站设置、建设全国统一的... 目前我国的血液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血站设置不足、信息化数据建设不足、检测项目质量不过关、献血者比例偏低、血液制剂供需不匹配等,均会增加输血治疗的风险。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如调整血站设置、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数据库、统一血液检测项目和质量、加快献血者队伍的建设等,确保采血、输血的有效、安全,有利于献血工作及输血治疗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管理 信息化系统 献血者队伍 无偿献血 安全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市2011—2015年首次献血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莹 徐智浩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0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宜兴地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本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改进招募策略、修订完善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从宜兴市红十字会血站信息系统导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础数据,综合质管科、血源科数据汇总,进行... 目的了解宜兴地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本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改进招募策略、修订完善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从宜兴市红十字会血站信息系统导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础数据,综合质管科、血源科数据汇总,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首次献血人次占比稳定在总献血人次的38%左右;男性多于女性;首次献血者中18-25岁人群占到40%以上,18-45岁人群占到90%以上;首次献血400 m L以上比例明显低于非首次献血;首次献血参与人次和团体或者个人组织的方式没有明显差异;首次献血检验不合格占比从2012年的3.37%下降到2015年的2.83%,非首次献血检验不合格占比从2012年的5.65%下降到2015年的2.25%;献血反应人次从2011年的1.16%逐年下降到2015年的0.13%。结论近几年管理干预是有效的。针对性的宣传招募策略使首次献血人群中年轻人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谷丙转氨酶筛查,使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得以控制;通过改善献血环境,改进献血流程等措施,使献血反应人次明显下降,因献血反应导致的献血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市 2011—2015年 首次献血者 无偿献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