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与堵江灾害危险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庆丰 赵岩 +4 位作者 种艳 金佳成 陈冠 李亚军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以泥石流灾害极为发育的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区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构建泥石流堵江概率预测模型,实现区域泥石流堵江灾害危险预测,为区域泥石流堵江链式灾害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基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在野外调查... 以泥石流灾害极为发育的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区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构建泥石流堵江概率预测模型,实现区域泥石流堵江灾害危险预测,为区域泥石流堵江链式灾害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基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爆发的时空规律,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选取流域面积、流域高差、沟床比降、岩性、滑坡密度、日降雨量>50 mm年均次数、河谷宽度、河流流量和河谷比降共10个参数作为影响泥石流沟是否会形成堵江灾害的关键因子,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泥石流堵江概率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精确度为9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研究发现河谷宽度是泥石流堵江灾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流域面积、沟床比降、流域高差和滑坡密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堵江 危险性 影响因素 机器学习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变频和实时过滤技术的泥石流泥位预警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亓星 方敏 曹汝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3,共9页
【目的】现有泥位自动化监测设备受制于频率固定和监测误差的影响,难以满足基于泥位变化的泥石流实时精准预警需求,因而需要对现有监测设备的采集与过滤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泥位监测设备获取泥位高度的及时与准确性。【方法】以西藏林... 【目的】现有泥位自动化监测设备受制于频率固定和监测误差的影响,难以满足基于泥位变化的泥石流实时精准预警需求,因而需要对现有监测设备的采集与过滤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泥位监测设备获取泥位高度的及时与准确性。【方法】以西藏林芝市某泥石流沟为例,通过分析常见泥石流泥位监测数据的特点,针对频率固定的难题提出了具备动态变频监测技术的泥位监测方法,并基于最小二乘法改进了基于泥位监测数据的实时误差过滤方法,实现泥石流泥位数据的实时过滤和及时判别。【结果】结果显示,采用动态变频及实时过滤处理后的泥位监测数据误差波动显著减少,对关键数据的获取从时间上优于常规泥位监测设备。【结论】结果表明,采用动态变频技术能更早地发现泥位变化,过滤后关键数据基本能够保留,为提前预警泥石流赢得了时间。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泥位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泥位监测 动态变频 实时过滤 风险评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泥石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卫东 王艳辉 +2 位作者 杜建华 王永清 刘红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159,共5页
在井下泥石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大气降雨量及其持续天数、黄土厚度及性质、地表塌陷、矿山开采、... 在井下泥石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大气降雨量及其持续天数、黄土厚度及性质、地表塌陷、矿山开采、地表水人为排放等对井下泥石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成果为井下泥石流发生危险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泥石流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恩满 胡社荣 +3 位作者 赵光杰 郝国强 王浩森 陈培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133,共4页
针对国内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发生类泥石流灾害事故的问题,在开展调查与统计、事故资料收集与现场勘察基础上,结合具体矿井,初步分析了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形成要素与发育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 针对国内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发生类泥石流灾害事故的问题,在开展调查与统计、事故资料收集与现场勘察基础上,结合具体矿井,初步分析了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形成要素与发育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一般经历孕育期、暴发期和余发期3个阶段。因断层作用和巷道开拓效应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叠加破碎带,使含水层的导通增加了水源,巷道上方发育叠加破碎带形成了泥石流产生的地形要素,巷道开拓引起的采动效应诱发了煤矿井下泥石流的发生。井下类泥石流的产生是断层作用、含水层、特殊的地形及巷道开拓这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泥石流 煤矿井下 形成机理 诱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凯 董东林 +2 位作者 林刚 孟令彬 马吉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34-137,共4页
根据乌兰察布研究区实测资料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根据钻孔资料,进一步完善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中,煤层厚度、顶板岩层结构类型、采深以及高温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所... 根据乌兰察布研究区实测资料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根据钻孔资料,进一步完善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中,煤层厚度、顶板岩层结构类型、采深以及高温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所影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高度 煤炭地下气化 高温条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与LR模型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福臻 崔超 +2 位作者 王军朝 曹依帆 李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93-1703,共11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帕隆藏布流域为研究区,以多元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入手,选取年均降雨量、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NDVI、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影响因子,利用CF模型...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帕隆藏布流域为研究区,以多元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入手,选取年均降雨量、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NDVI、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影响因子,利用CF模型和LR模型确定各因子及其分类级别的权重,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间的独立性检验,运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子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雨量、距断层距离、土壤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地层岩性、坡度、地形起伏度;2)高危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11%,其泥石流数占研究区泥石流总数的43.62%,表明泥石流发育集中,与实际情况相符;3)模型精度验证AUC为0.903,表明模型评价精度较高,评价结果理想,可为帕隆藏布流域泥石流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泥石流 影响因子 CF-LR模型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降雨型泥石流环境特征及分类预警 被引量:3
7
作者 曹永强 张若凝 范帅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8,共9页
基于辽宁省降雨型泥石流灾害特点,分析泥石流环境因子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因子对泥石流空间分布的贡献权重,并探究不同环境背景下泥石流发生的前期有效降水量。结果表明:泥石流发生点主要位于海拔100~700 m、坡度大于10°... 基于辽宁省降雨型泥石流灾害特点,分析泥石流环境因子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因子对泥石流空间分布的贡献权重,并探究不同环境背景下泥石流发生的前期有效降水量。结果表明:泥石流发生点主要位于海拔100~700 m、坡度大于10°的低山丘陵上,土壤砂性较高,多为棕壤土和棕壤性土,以旱地、林地为主;暴雨日数与土壤类型、植被类型、高程的交互作用对泥石流空间分布密度贡献值最高,泥石流风险预测要充分考虑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诱发第一、二、三类泥石流的当日有效降雨量均值分别为59、90、110 mm,前3日累计有效降雨量均值分别为91、115、135 mm,前7日累计有效降雨量均值分别为90、120、152 mm。该研究成果可为灾害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影响因子 危险度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灾后一线工作者PTSD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丽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筛检表(PCL-C)对参加过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的医护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泥石流灾后15个月一线医护工作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筛检表(PCL-C)对参加过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的医护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泥石流灾后15个月一线医护工作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灾后15个月PTSD检出率为63.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感受到生命危险的医护工作者,其阳性检出率更高,而能得到家人理解与支持的医护工作者,其阳性检出率较低;存在PTSD症状的医护工作者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处于高应激状态;抑郁、家庭财产损失程度、有无家人支持这三个变量是灾后一线医护工作者PTSD检出率增高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灾后15个月一线医护工作者依然存在较高的PTSD症状,且PTSD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医护工作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流冲击桥墩的最大冲击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勇 姚昌荣 +2 位作者 朱永发 周迅 安浩然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81,共6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探究碎屑流对桥墩的冲击效应,研究碎屑流冲击距离、体量对桥墩最大冲击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再现了碎屑流起动加速、持续冲击、稳定堆积三阶段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随冲击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负相关,随碎屑流...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探究碎屑流对桥墩的冲击效应,研究碎屑流冲击距离、体量对桥墩最大冲击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再现了碎屑流起动加速、持续冲击、稳定堆积三阶段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随冲击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负相关,随碎屑流体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正相关。对比冲击力试验值与半经验理论公式的预测值发现,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碎屑流冲击桥墩时的最大冲击力,理论公式预测值比试验值平均高18%,最大预测误差23%。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桥梁碎屑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桥墩 影响因素 试验研究 冲击力 碎屑流 运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公路南线滑坡泥石流坝溃决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郭国和 吴国雄 程尊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3,268,共5页
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导致多次大型滑坡泥石流堵塞主河事件,堰塞湖蓄水溃决造成惨重的危害。在对然乌至培龙段近几十年曾经发生过的堵塞坝事件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 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导致多次大型滑坡泥石流堵塞主河事件,堰塞湖蓄水溃决造成惨重的危害。在对然乌至培龙段近几十年曾经发生过的堵塞坝事件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坝体溃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认为泥石流坝溃决是主河水流与沟道特征、坝体几何形态以及坝体物质结构、坝体与主河夹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因素为坝体高度和下游坡面坡度,影响着溃坝时机和洪水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公路南线 滑坡泥石流坝 溃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床条件下泥石流运动参数变化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炳志 潘华利 +2 位作者 邓其娟 欧国强 孔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0-858,共9页
泥石流运动参数变化特征与泥石流流量、沟床纵坡和沟床物源物质组成等紧密相关,准确确定泥石流运动参数变化特征对于进行流域风险评估和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探索了不同来流流量、沟床纵坡和物源细粒含量条件... 泥石流运动参数变化特征与泥石流流量、沟床纵坡和沟床物源物质组成等紧密相关,准确确定泥石流运动参数变化特征对于进行流域风险评估和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探索了不同来流流量、沟床纵坡和物源细粒含量条件下,沟槽观测点处泥石流流深、流速和容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来流流量和沟床纵坡越大,物源细粒含量越小时,泥石流冲刷能力越强;相同实验条件下,流体流深与来流流量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细粒含量间呈负相关关系,且流深受来流流量的影响大于细粒含量;流体流速与来流流量和沟床纵坡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细粒含量间呈负相关关系,且流速受沟床纵坡的影响最大,受细粒含量的影响最小;流体容重与来流流量和细粒含量间呈负相关关系,与沟床纵坡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容重受沟床纵坡和细粒含量的影响大于来流流量。通过水槽实验数据对泥石流流量进行拟合,采用流量拟合式对锅圈岩沟2013年“7·26”泥石流峰值流量进行计算,与野外实测值对比精度高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沟床侵蚀 影响因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楼乡火后泥石流空间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瀛 胡卸文 +3 位作者 王严 金涛 曹希超 韩玫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827,共10页
作为一种与林火密切相关的特殊泥石流,火后泥石流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对其空间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此类泥石流的防灾减灾.运用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和遥感解译等手段,对雅江县八角楼乡火烧迹地15条沟道的火后泥石流... 作为一种与林火密切相关的特殊泥石流,火后泥石流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对其空间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此类泥石流的防灾减灾.运用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和遥感解译等手段,对雅江县八角楼乡火烧迹地15条沟道的火后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地形、林火、植被特征、降雨条件进行了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火烈度越强,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劣化越严重,斥水性越强,渗透性越低,泥石流越易形成;流域过火面积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泥石流暴发频率越高;相对于大流域,小而陡的流域反而更易暴发火后泥石流.此外,研究区内暴发的5次火后泥石流中有4次泥石流其激发雨强重复周期均小于5 a,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激发雨强也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火后泥石流 空间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显辰 王保云 +3 位作者 刘坤香 彭娟 孔艳 张祝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127,共7页
云南省由于地形陡峻和降水集中等特点,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因子复杂多样,在全面考虑云南省独特区域环境的基础上,采用ArcGIS空间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选取降雨量、植被类型、高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水... 云南省由于地形陡峻和降水集中等特点,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因子复杂多样,在全面考虑云南省独特区域环境的基础上,采用ArcGIS空间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选取降雨量、植被类型、高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系分布6个影响因子对云南省泥石流灾害进行时空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数与累年均降雨量之间呈指数关系,当降雨量为8300~9300 mm时泥石流灾害发生数目最多;栽培植被覆盖区域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数量达61.30%,超过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草丛覆盖区域之和;高程2000~2500 m是泥石流灾害的易发区间,而高程大于或小于此区间值时,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降低;较软岩由于抗剪强度小,属于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岩性类型;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主河道、附近的大小支流,其中91.36%的泥石流灾害与河流主干道的距离均小于2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影响因子 时空关系 ARCGIS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颗粒粒径、级配对泥石流屈服应力的影响
14
作者 刘双 余斌 陈文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8期230-242,共13页
【目的】一般情况下,泥石流屈服应力与固体体积浓度呈正相关,也会随着黏土黏性的增强而增大,同时还受粗颗粒特性的影响,而现有的室内流变试验中未将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纳入考虑之中。为了研究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完善... 【目的】一般情况下,泥石流屈服应力与固体体积浓度呈正相关,也会随着黏土黏性的增强而增大,同时还受粗颗粒特性的影响,而现有的室内流变试验中未将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纳入考虑之中。为了研究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完善屈服应力计算模型,【方法】以泥石流体屈服应力为研究目标,选取4种不同目数的中颗粒石英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泥石流固体体积浓度、中颗粒粒径和级配,配制泥石流浆体进行室内流变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分析及对比结果显示:中颗粒级配越好,泥石流屈服应力就越小,反之,泥石流屈服应力就越大;当泥石流固体体积浓度C_(0)<0.47时,中颗粒粒径对泥石流屈服应力几乎无影响,当泥石流固体体积浓度C_(0)≥0.47时,中颗粒粒径与泥石流屈服应力呈负相关。【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粗颗粒研究基础上对中颗粒级配与中颗粒粒径进行修正后,得到了新的体积浓度修正系数,进一步完善了屈服应力的计算模型,并验证了其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屈服应力 粒径 级配 形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