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ilization of Thermal Infrared Image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被引量:3
1
作者 DU Wen-yong ZHANG Lu-da +7 位作者 HU Zhen-fang Shamaila Z ZENG Ai-jun SONG Jian-li LIU Ya-jia Wolfram S Joachim M HE Xiong-kui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6-1480,共5页
The present paper utilizes thermal infrared image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y of irrigation(drip irrigation,sprinkler irrigation,flood irrigation).It is the first time tha... The present paper utilizes thermal infrared image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y of irrigation(drip irrigation,sprinkler irrigation,flood irrigation).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rmal infrared image is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The temperature of crop and background was measured by thermal infrared image.It is necessary to get the crop background separation index(CBSIL,CBSIH),which can be used for distinguishing the crop value from the image.CBSIL and CBSIH(the temperature when the leaves are wet adequately;the temperature when the stomata of leaf is closed completely) are the threshold values.The temperature of crop ranged from CBSIL to CBSIH.Then the ICWSI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relevant theoretical method.The value of stomata leaf has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CWSI proving the reliable value of ICWSI.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high accuracy simulation model,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One was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simulation model,the other for checking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Such result of the model was concluded as:(1) As for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soil moistur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 is larger than 0.887 6,the average of relative error(Er) ranges from 13.33% to 16.88%;(2) As for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winter wheat yield,drip irrigation(0.887 6,16.89%,-0.12),sprinkler irrigation(0.970 0,14.85%,-0.12),flood irrigation(0.969 0,18.87%,0.18),with the values of R2,Er and CRM listed in the parentheses followed by the individual term.(3) As for winter wheat biomass,drip irrigation(0.980 0,13.70%,0.13),sprinkler irrigation(0.95,13.15%,-0.14),flood irrigation(0.970 0,14.48%,-0.13),and the values in the parentheses are demonstrated the same as above.Both the CRM and Er are shown to be very low values,which points to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nvestigated.The accuracy of model is high and reliabl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mal infrared image can be used potentially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infrared image infrared index ICWSI Technology of irri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贯穿裂纹的低功率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2
作者 陈爽 罗林棋 +2 位作者 李荣浩 王润豪 何毅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0-927,共8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由于其各向异性和层合结构,使得缺陷检测和识别变得困难,因此这类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裂纹生热机制,主要分析了摩擦生热和粘弹性生热原理,发现缺陷处的生热量主要与法向压力和...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由于其各向异性和层合结构,使得缺陷检测和识别变得困难,因此这类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裂纹生热机制,主要分析了摩擦生热和粘弹性生热原理,发现缺陷处的生热量主要与法向压力和振幅速度有关。通过建立CFRP贯穿裂纹的生热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不同检测参数进行模拟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激励振幅和预紧力越大,生热现象越明显。利用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平台对含有裂纹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法的情况下,当激励电压为180 V时,缺陷处最大温升为133℃;当预紧力为40 N时,缺陷处最大温升为1083℃,此时裂纹处的生热最明显,检测效果最佳。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低功率超声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率超声红外热成像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贯穿裂纹 数值仿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色与热红外图像信息融合的肉鸡死鸡识别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宏运 姜伟 +3 位作者 罗升 孙宪法 王粮局 王红英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4,共10页
为了提高规模化肉鸡养殖场中肉鸡死鸡识别的精度,基于彩色图像和热红外图像,分别提出了基于两阶段与单阶段的肉鸡死鸡检测方法。在两阶段方法中,首先使用YOLO v11-seg网络对彩色图像中肉鸡进行分割,获取肉鸡掩膜坐标;然后提取单只肉鸡... 为了提高规模化肉鸡养殖场中肉鸡死鸡识别的精度,基于彩色图像和热红外图像,分别提出了基于两阶段与单阶段的肉鸡死鸡检测方法。在两阶段方法中,首先使用YOLO v11-seg网络对彩色图像中肉鸡进行分割,获取肉鸡掩膜坐标;然后提取单只肉鸡热红外图像,使用YOLO v8-cls分类网络对单只肉鸡热红外图像进行分类。在单阶段方法中,基于彩色图像和配准热红外图像分别构建了G通道替换融合图像、加权融合图像、小波变换融合图像以及频域变换融合图像,使用多源融合图像数据集基于YOLO v11s目标检测网络构建了肉鸡死鸡检测模型。结果表明,两阶段肉鸡死鸡检测方法中,肉鸡实例分割平均精确率为94.2%,单只肉鸡热红外图像分类准确率为99.4%。单阶段肉鸡死鸡检测方法中,基于小波变换融合图像构建的肉鸡死鸡检测模型获得了最高的检测精度,检测平均精确率为93.0%。两种方法相比,单阶段检测方法在公共测试集上精确率更高,为92.3%,推理速度更快(6.1 ms/f),单模型部署更加简单。对肉鸡热红外图像温度分布分析表明,低周龄肉鸡与高周龄肉鸡的体表温度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提出的肉鸡死鸡检测方法,能够在高密度养殖下的恶劣成像环境中对肉鸡死鸡实现准确识别,为其他畜禽死亡检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死鸡 热红外图像 彩色图像 图像配准 YOLO v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条件对猪里脊品质和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欣娅 戴宏杰 +3 位作者 郭婷 周鸿媛 张宇昊 马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猪肉含有丰富的膳食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食用历史悠久,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蛋白食品在高温热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杂环胺类风险因子,国内外对于禽肉及牛肉中杂环胺的产生已有丰富研究,但是关于猪里脊在高... 猪肉含有丰富的膳食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食用历史悠久,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蛋白食品在高温热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杂环胺类风险因子,国内外对于禽肉及牛肉中杂环胺的产生已有丰富研究,但是关于猪里脊在高温油炸加工条件下杂环胺的变化规律研究较为缺乏。该文研究了不同油炸温度(150、160、170、180和190℃)和油炸时间(1、2、3、4和5 min)对油炸猪里脊的pH、烹饪损失、水分、颜色、质构、水分分布、油炸温度、感官评价以及杂环胺(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HA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的增加,猪里脊中的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b^(*)和L^(*)显著降低,表面中心温度、烹饪损失、a^(*)、硬度、内聚性、油脂含量和HAA含量增加。在170℃下油炸3 min的熟度、质构品质相对较好,且HAA含量相对较低。在相对较高油炸温度(180~190℃)和较长油炸时间(4~5 min)下,猪里脊中的HAA含量相对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杂环胺生成与油炸温度、时间和猪里脊品质显著相关。综合分析不同油炸参数对猪里脊品质和HAA的含量的影响,在160~170℃下油炸2~3 min是制备油炸猪里脊的最适条件。该文为消费者和餐饮机构提供关于肉类油炸时间和温度的建议,以确保油炸猪里脊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猪里脊 杂环胺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图像和环境信息融合的规模化养殖蛋鸡体温测量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道一 罗升 +3 位作者 朱玉华 童勤 王红英 王粮局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规模化蛋鸡养殖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蛋鸡健康状态不易评估、疫病无法有效预防等问题,鸡群健康监测对于蛋鸡养殖业的意义日渐显著。蛋鸡作为恒温动物,其体温是评估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叠层笼养蛋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 规模化蛋鸡养殖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蛋鸡健康状态不易评估、疫病无法有效预防等问题,鸡群健康监测对于蛋鸡养殖业的意义日渐显著。蛋鸡作为恒温动物,其体温是评估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叠层笼养蛋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信息的蛋鸡体温测量方法。首先对热红外相机进行温度漂移校正和距离校正,以提高相机的测量精度。将热红外图像与采集的近红外图像和深度图像进行像素级配准,使用YOLO v8n目标检测网络对融合的多源图像进行蛋鸡头部检测,检测结果AP50为97.0%,AP50-95为76.1%。然后根据环境温度和蛋鸡头部距离信息对蛋鸡头部热红外图像进行温度漂移校正和距离校正,提取校正后图像的温度特征点计算蛋鸡头部温度。基于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环境风速、光照强度和蛋鸡头部温度构建了蛋鸡体温预测数据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蛋鸡体温。其中随机森林算法在蛋鸡体温预测中表现最好,R2为0.696,RMSE为0.246℃。本研究为实现准确、无扰动地测量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鸡只体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规模化养殖 测温 热红外图像 YOLO v8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传洋 吴一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1-2195,I0011,共26页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中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研究进展。首先,概述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及技术流程;然后,阐明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从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与分类、发热故障诊断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站设备和输电线路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电力设备发热故障;最后,指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技术在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深度学习技术和最近的研究思路,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识别 发热故障诊断 红外图像 传统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视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承压“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机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昂 张文忠 +3 位作者 周永根 王伟东 田胜祺 杨宇轩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233,共11页
普遍分布于淮南矿区的“Y”型分支断层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征,较常规断层更容易发生活化突水,为揭示深部开采高承压水“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机理,提出安全开采关键性技术参数,以刘庄煤矿8号煤工作面底板为研究对象,研发了一种新型原岩... 普遍分布于淮南矿区的“Y”型分支断层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征,较常规断层更容易发生活化突水,为揭示深部开采高承压水“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机理,提出安全开采关键性技术参数,以刘庄煤矿8号煤工作面底板为研究对象,研发了一种新型原岩相似材料及与之匹配度较高的承压水模拟系统,依托自制的相似试验平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水压传感器、水流量监测系统及红外热成像等多种定量及定性监测手段,对开采扰动与承压水导升协同作用下底板突水机理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循环使用的新型棒体、块体材料与硅胶水囊承压水系统契合良好,能够科学可靠地模拟现场情况;工作面推进63 cm是“Y”型分支断层进入活化阶段的临界点,此后承压水沿主断层向分支断层内导升,水压逐渐增大;当工作面推进至71 cm,底板分支断层完全活化,工作面发生突水,主断层水压降低、水流量增大;采动应力对底板裂隙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分支裂隙呈现出沿垂直方向扩展发育的规律,工作面推过79 cm,底板裂隙逐渐闭合,突水情况得到缓解。结合模拟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探讨了3种“Y”型分支断层底板突水应对治理措施和预案,为类似断层底板防治水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分支断层 底板突水机理 相似模拟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法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在肺部疾病应用的新进展
8
作者 杨佳诺 王冠理 +7 位作者 杨佳夫 何嘉豪 陈舒敏 沈毅 李娟 任妮 刘春丽 邓方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2-1016,1022,共6页
红外热成像作为一种具备无创性、无辐射性的非接触式临床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人体表面温度并重建温度分布图像,可以早期识别多种疾病,并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本文着重回顾了红外热成像在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 红外热成像作为一种具备无创性、无辐射性的非接触式临床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人体表面温度并重建温度分布图像,可以早期识别多种疾病,并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本文着重回顾了红外热成像在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肺疾病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以及肺栓塞早期筛查等肺部疾病领域中的应用及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核心优势在于“早”,不同于疾病过程结构性的改变,疾病早期常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局部炎症等所致局部异常温度分布的功能性改变,借助基于热敏性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动态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红外热成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肺栓塞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红外热像仪热防护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9
作者 席志远 施海亮 +3 位作者 曹家升 孙熊伟 王先华 王济乐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21,共12页
针对高温高湿工业环境中红外热像仪的热防护需求,文中提出一种融合被动隔热与主动对流换热的热防护结构。通过采用低热导率聚四氟乙烯作为外壳材料,结合优化设计的圆形散流器(导叶角度θ=55°、扩散圆直径D1=40 mm、导叶长度L=10 m... 针对高温高湿工业环境中红外热像仪的热防护需求,文中提出一种融合被动隔热与主动对流换热的热防护结构。通过采用低热导率聚四氟乙烯作为外壳材料,结合优化设计的圆形散流器(导叶角度θ=55°、扩散圆直径D1=40 mm、导叶长度L=10 mm),显著增强结构内部对流换热性能。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CFD)与实验验证,优化后结构对流传热系数提升至78.07 W·m^(-2)·K^(-1),热像仪表面最高温度由42.6℃降至33.75℃,并提升了温度分布均匀性。模拟了在夏季最高气温38℃条件下,热像仪温度稳定于42.35℃,满足多种室温条件下的运行要求。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最大相对误差为5.92%。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通过协同优化材料热特性与流场分布,有效解决了高温密闭环境中光学仪器的热防护难题,为红外热像仪在高温工业场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类似设备的热防护设计提供了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红外热像仪 散流器 强迫空气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红外平板透镜:材料、大尺寸制备及挑战
10
作者 高一骁 汪楗伟 +3 位作者 徐雷 曾礼昌 马耀光 沈祥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共21页
长波红外(8~12μm)热成像技术在安防监控、医疗诊断、智慧交通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与轻量化是其发展的关键。基于微纳结构的平板透镜(如超构透镜、多级衍射透镜等)为实现光学系统轻量化提供了有效技术方案。... 长波红外(8~12μm)热成像技术在安防监控、医疗诊断、智慧交通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与轻量化是其发展的关键。基于微纳结构的平板透镜(如超构透镜、多级衍射透镜等)为实现光学系统轻量化提供了有效技术方案。系统介绍衍射透镜与超构透镜的成像原理、关键性能指标及其差异,总结常用长波红外光学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微纳加工方法,详细阐述近年来在大面积图案转移与高深宽比微结构刻蚀等关键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长波红外平板透镜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构透镜 衍射透镜 长波红外 热成像 微纳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区滑索智能巡检机器人设计及作物冠层温度提取方法
11
作者 段小琳 翟梦群 +3 位作者 张森 韩冰 刘宇航 黄铝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189,219,共10页
针对农业生产园区实时提取有效作物冠层温度困难的问题,以园区种植的猕猴桃与葡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巡检机器人,与基于颜色空间和HSV色彩空间融合(CIELAB—HSV)的冠层温度提取方法。首先,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数据采集设备安装... 针对农业生产园区实时提取有效作物冠层温度困难的问题,以园区种植的猕猴桃与葡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巡检机器人,与基于颜色空间和HSV色彩空间融合(CIELAB—HSV)的冠层温度提取方法。首先,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滑索上,获取作物生长环境数据、冠层红外热与可见光(TIR&V)图像。其次,采用基于轮廓角方向(CAO)并由粗到精的自动配准方法(CAO—C2F)对TIR&V图像进行配准,将双色彩空间进行融合,提取冠层区域。最后,将冠层区域图像二值化处理结果与TIR温度矩阵融合得到冠层温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CIELAB—HSV方法提取冠层区域效果最优,平均精度为91.54%。同时经CAO—C2F与CIELAB—HSV方法提取的冠层温度与地面实测值相关性最高,决定系数R^(2)为0.9525,均高于CIELAB(R^(2)=0.9289)、HSV(R^(2)=0.9047)以及ExG—Otsu(R^(2)=0.8913)。且CIELAB—HSV与CAO—C2F算法结合平均耗时为3.44 s,实现滑索巡检机器人在农业生产环境作业时,实时获取作物冠层温度及动态监测作物生长参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巡检机器人 冠层温度 图像配准 红外热成像 农业生产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灰度涨落场和3σ准则的红外热成像弱目标检测
12
作者 辛国华 李志安 +2 位作者 林道程 夏英杰 李金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6-718,共13页
针对红外热像仪在检测温度和背景差别小的弱目标时,因设备灵敏度有限、目标到红外热像仪距离影响、噪声干扰以及原始温度数据变换为图像后像素颜色值动态变化范围较大等因素而导致检测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利用红外热像仪原始数据,在获... 针对红外热像仪在检测温度和背景差别小的弱目标时,因设备灵敏度有限、目标到红外热像仪距离影响、噪声干扰以及原始温度数据变换为图像后像素颜色值动态变化范围较大等因素而导致检测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利用红外热像仪原始数据,在获得同一目标距离红外热像仪不同距离时的灵敏度曲线基础上,提出基于随机灰度涨落场和3σ(σ为标准差)准则的低分辨率热成像弱目标检测算法。首先,读取热成像原始温度数据,测量和获取原始温度数据中目标距离红外热像仪在不同距离时的温度灵敏度曲线;其次,根据场景中温度与灰度的对应关系恢复为灰度图像;再次,建立场景的背景模型,并提出随机灰度涨落场模型;最后,结合灵敏度曲线及3σ准则消除灰度涨落对弱目标背景差分的影响,实现热成像场景中弱目标高效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显著减少目标与设备间不同距离导致的像素动态变化影响,引入的随机灰度涨落场模型能够自适应地描述由相机内、因素引发的灰度波动现象,对游泳池中游泳人员的检测准确率大于95%,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弱目标检测 随机灰度涨落场 背景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防护材料缺陷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检测
13
作者 潘诚浩 高尚 +3 位作者 狄韬 王浩 马立军 江剑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9,共13页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方向和Y方向的热流矢量方程,并通过逆热扩散得到THFS图像序列方程。然后,通过COMSOL仿真建立不均匀线性脉冲热流激励三维热波模型,初步验证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THFS具有较好的归一化幅值/相位。在试验中,制备了16个不同直径与深度平底孔的热防护材料试件进行验证,并通过局部阈值分割方法量化缺陷位置及大小。试验结果表明,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能够对最小径深比为5,最小直径6 mm的缺陷开展检测,最大误差为5.17%,较传统方法误差降低7.5%,信噪比最大提升17.98%,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热防护材料非均匀加热下横向热扩散显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热流抑制 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 有限元分析 缺陷检测 热防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化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设计
14
作者 唐利孬 任丽 +1 位作者 牛霞 聂志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285,共9页
红外成像探测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结合使用能够提升光电成像组件的全天候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捕获能力。为了实现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的小型化,光学部分采用共轴折反式成像,探测组件采用一体化机芯设计。长波红... 红外成像探测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结合使用能够提升光电成像组件的全天候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捕获能力。为了实现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的小型化,光学部分采用共轴折反式成像,探测组件采用一体化机芯设计。长波红外光信号经由包含衍射透镜的三片红外透镜成像到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上,可见光信号经过嵌套在首片红外镜片中心的可见光镜组聚焦,被位于孔径中心的平面反射镜反射到红外镜筒侧面。长波红外通道F#为0.95,焦距44 mm,视场10°×8°;可见光通道F#为4.3,焦距25 mm,视场7.9°×6.3°。整个光机系统经过-40~+60℃被动无热化设计,复合光电成像组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实验证明该复合光电成像组件成像良好,完全满足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 共轴折反式成像 长波红外 可见光 无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王桂岭 王春满 +2 位作者 高谦 杜传随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研究组(64例,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皮肤温差(ΔT)、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3、5、7 d和治疗1个月,研究组NRS评分更低(P<0.05)。治疗1、2、3个月,研究组PSQI评分、ΔT更低,SF-36评分更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DRG-PRF联合臭氧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及生活质量,减小患侧皮肤温差,且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 红外热成像技术 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臭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非精确拉格朗日乘子法的鲁棒主成分分析
16
作者 李茂杰 袁丽华 +2 位作者 李昉晔 洪康 刘东妮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818,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非精确拉格朗日乘子法的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对采集的平底孔缺陷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并与多项式拟合、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和脉冲相位法等传统图像序列处理算法结果进行比较,从缺... 为进一步优化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非精确拉格朗日乘子法的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对采集的平底孔缺陷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并与多项式拟合、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和脉冲相位法等传统图像序列处理算法结果进行比较,从缺陷检出率、峰值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和熵等评价指标,定量分析各图像序列处理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正交非精确拉格朗日乘子法的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为最优,缺陷检出率、峰值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和熵分别比次优值优化了9.09%、1.14%、11.34%、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红外热成像 图像序列 缺陷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积热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毛玮韵 肖嵘 +5 位作者 司文荣 王劭菁 裘晔 周俊焯 郝佳 虞益挺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2-715,共14页
深入研究旋转扫描偏振成像系统中定子绕组热积累对红外偏振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针对自主研制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了定子绕组热积累导致红外热噪声增加进而影响成像质量的机理;通过解析系统的结构设计,探讨了定... 深入研究旋转扫描偏振成像系统中定子绕组热积累对红外偏振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针对自主研制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了定子绕组热积累导致红外热噪声增加进而影响成像质量的机理;通过解析系统的结构设计,探讨了定子绕组发热的产生原因,理论上阐述了热噪声对系统成像的影响。从室温至正常工作以后绕组的稳态温度区间开展对比实验,并对目标场景的偏振特征图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绕组发热导致的红外热噪声显著影响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能,在模拟沙地的目标场景中,其结构相似度和峰值信噪比分别下降了32.98%和51.87%,均方误差增加了19.49倍。最后,通过对定子绕组的改进设计,将自主研制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旋转机构的稳态温度降低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热噪声分析 旋转扫描机构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成像技术在口腔疾病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曹梦颖 石蕊 +1 位作者 于瀚雯 刘程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遥感技术是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在疾病空间分析、精细导航定位和实时医学图像终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侵入... 遥感技术是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在疾病空间分析、精细导航定位和实时医学图像终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对病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诊断,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预警。本文综合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微波成像技术、太赫兹成像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等遥感成像技术应用于疾病诊疗的原理和优势,并阐述了常见遥感成像技术在龋病病变组织早期的检测、口腔癌边缘和波及范围评估、口腔软硬组织微小变化的探测等口腔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成像技术 红外热成像 微波成像 太赫兹成像 高光谱成像 龋病 口腔癌症 远程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庆菊 谷卓妍 +3 位作者 卜红茹 徐贵鹏 谭鑫杰 谢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2-550,共9页
蜂窝夹层结构是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服役环境恶劣,极易产生分层、脱粘等缺陷,严重影响材料使用寿命。为确保相关构件的使用性能以及质量安全,有必要通过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对蜂窝夹层结构进行定期的质量... 蜂窝夹层结构是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服役环境恶劣,极易产生分层、脱粘等缺陷,严重影响材料使用寿命。为确保相关构件的使用性能以及质量安全,有必要通过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对蜂窝夹层结构进行定期的质量监测以及探伤。因此,实现缺陷的量化检测是预防以及解决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本。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含预制分层及脱粘缺陷的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脉冲红外热波无损检测试验研究,采集若干帧试件表面温度信号分布热图,取若干缺陷区域及健康区域内像素点的温度信号构建样本数据集,并将其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取第四行缺陷中心水平线区域作为测试集数据。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实现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缺陷检测识别以及深度预测。分析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引入多尺度空洞卷积、残差模块、注意力机制,搭建一维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构建的温度信号数据集训练搭建的网络模型。训练结果表明,验证集和训练集的Loss及RMSE趋势一致,验证集最终Loss为1.67×10^(-5),RMSE为0.0058,并未出现过拟合现象。将测试集数据输入至训练完成的网络中。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网络可以有效识别出缺陷,对于缺陷中心处的深度预测误差控制在2%以内。将卷积神经网络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缺陷的可靠性检测及缺陷埋深的稳定预测,同时为其他复合材料缺陷识别以及量化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深度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像技术下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20
作者 刘婷 刘成涛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89,共7页
金属镀层具有复杂的形状和表面结构,非接触式检测可以更容易地适应这些复杂形状,实现全面、准确的检测。但当前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的低级特征进行匹配和识别,缺乏对图像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难以捕捉图像中的高层语义信息,... 金属镀层具有复杂的形状和表面结构,非接触式检测可以更容易地适应这些复杂形状,实现全面、准确的检测。但当前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的低级特征进行匹配和识别,缺乏对图像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难以捕捉图像中的高层语义信息,导致检测精度低。为精确高效地识别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提出红外热像技术下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采用红外测温热成像仪采集待检测目标红外图像样本,通过小波变换消除图像噪声,利用去除噪声后的图像样本创建红外图像温度场模型,观察镀层样本表面温度分布状况,推算缺陷部位和正常部位之间的温度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红外图像样本,提取金属镀层表面红外图像温度分布图中的高层语义信息,识别出金属镀层表面的缺陷类型,并求出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均方误差,以均方误差最小为前提完成网络收敛,获得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缺陷精准度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能完成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金属镀层 缺陷识别 无损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