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木霉(Trichoderma sp.)发酵改善稻草饲用价值的研究
1
作者 常志州 宁运旺 黄隆广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7-42,共6页
研究分析了稻草含硅量、稻草细度、表面活性剂、氮源、pH值和氧分压等因素对木霉发酵稻草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含硅量在12%范围内对发酵稻草无明显影响;添加0.2%—0.4%的市售洗衣粉可使发酵稻草含糖量增加11.6%,酶活性提高17.4%,... 研究分析了稻草含硅量、稻草细度、表面活性剂、氮源、pH值和氧分压等因素对木霉发酵稻草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含硅量在12%范围内对发酵稻草无明显影响;添加0.2%—0.4%的市售洗衣粉可使发酵稻草含糖量增加11.6%,酶活性提高17.4%,稻草细度、氧分压、pH值对稻草发酵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pH值的影响最大;培养条件亦可导致pH值的变化,pH值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在固体发酵过程中则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稻草 发酵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根际土壤木霉菌(Trichoderma sp.)发酵液GC/MS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梁艳 姜海燕 +2 位作者 袁秀英 王洪涛 张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胡杨根际土壤木霉菌(Trichoderma sp.)发酵液进行了组分分析。从该发酵液中共分离到42种物质,鉴定了其中的39种,其主要成分是酸类、含氮化合物、酯类、烃类和醇类。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质量分...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胡杨根际土壤木霉菌(Trichoderma sp.)发酵液进行了组分分析。从该发酵液中共分离到42种物质,鉴定了其中的39种,其主要成分是酸类、含氮化合物、酯类、烃类和醇类。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其中佛波醇12,13-二癸酸酯总量最高(18.79%),其次为11-顺-十八碳烯酸(17.84%)、番茄红素(11.76%)、丁二酸二丁酯(7.4%)、甲基三甲酰氧基硅烷(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根际土壤真菌 木霉菌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自木霉菌Trichoderma sp.的新型化合物Trichoderol A及绝对构型的确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兰兰 赵齐齐 +5 位作者 俞和 王景晨 王慧君 杨芹 朱华结 李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72-1976,2129-2142,共5页
采用经典柱色谱方法从土壤真菌木霉菌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长链不饱和醇类.运用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再结合电子圆二色谱(ECD)、旋光(OR)及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确定其绝对构型.结果表明,该新... 采用经典柱色谱方法从土壤真菌木霉菌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长链不饱和醇类.运用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再结合电子圆二色谱(ECD)、旋光(OR)及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确定其绝对构型.结果表明,该新化合物为Trichoderol A(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3株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活性(MIC=2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derma sp. 电子圆二色光谱 旋光 矩阵模型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泽雕 王文静 +2 位作者 廖梁秀 鲜鹏杰 杨小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6-1134,共9页
目的从红豆杉内生木霉属真菌MPT-009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率质谱、NMR波谱数据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 目的从红豆杉内生木霉属真菌MPT-009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率质谱、NMR波谱数据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通过二倍稀释法评价化合物对8种临床耐药性细菌和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木霉属真菌MPT-009大米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聚酮化合物trichoketide F(1)和6个已知化合物10-deacetylkoningiopisin D(2)、koninginin A(3)、koninginin B(4)、koninginin D(5)、koninginin E(6)、isoharziandione(7)。化合物1对马铃薯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菌、棉花枯萎病菌、草莓黑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50μg/mL。结论本文对红豆杉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丰富了木霉属真菌代谢产物,且该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木霉属 聚酮 ECD计算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木霉真菌Trichoderm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党立志 张翼鹏 +2 位作者 郑琳 蒋举兴 段焰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7-570,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一株木霉真菌Trichoderma sp.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菌丝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调查,从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为cyclonerodiol(1)、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m-3β-ol(2)、1-monoolein(3)... 本研究通过对一株木霉真菌Trichoderma sp.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菌丝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调查,从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为cyclonerodiol(1)、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m-3β-ol(2)、1-monoolein(3)和methyl elaidate(4)。化合物1在质量浓度800 mg/L时对全齿复活线虫表现出微弱的毒杀活性,72 h内线虫致死率为35.6%,在1 mg/disc的浓度下对淡紫拟青霉抑菌圈大小为1.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发酵液 菌丝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聚糖酶高产菌株诱变选育
6
作者 王克芬 张辉 +4 位作者 赵遵明 张强 张法玲 滕来宾 贾仁洁 《畜禽业》 2024年第9期11-16,共6页
以木霉(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光复活交替处理获得了1株高产β-葡聚糖酶突变株UN123。该菌株在摇瓶中的平均酶活大于10000 U/mL,最适反应温度是40℃,90℃条件下保温处理2 h,仍能保持80%以上酶活,最适反应pH是3.0,在... 以木霉(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光复活交替处理获得了1株高产β-葡聚糖酶突变株UN123。该菌株在摇瓶中的平均酶活大于10000 U/mL,最适反应温度是40℃,90℃条件下保温处理2 h,仍能保持80%以上酶活,最适反应pH是3.0,在pH 2.0~7.0的条件下处理2 h后,相对酶活力保持在80%以上且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凝乳蛋白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Β-葡聚糖酶 紫外诱变 光复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生物杀菌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连生 李书生 +2 位作者 史延茂 张根伟 黄亚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通过拮抗性筛选分离出对蔬菜枯萎病原菌具有很强抑制作用的木霉菌株“T41”,并利用玉米秸秆粉为原料,采用液固两相发酵工艺制成木霉菌剂。该菌剂对多种蔬菜枯萎病防治效果显著且稳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杀菌剂 蔬菜 化学杀菌剂 木霉菌株 利用 防治效果 制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拮抗菌株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 被引量:84
8
作者 纪明山 王英姿 +4 位作者 程根武 李博强 张国辉 李艳丽 回文广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4,共4页
本试验通过大量分离筛选 ,共获得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 9株及细菌 1 0株 ,其中以绿色木霉TR 8菌株和芽孢杆菌B6 7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强。将两菌株分别发酵后 ,制备成TR 8制剂和B6 7制剂 ,并将两菌株发酵物混合后制备成健... 本试验通过大量分离筛选 ,共获得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 9株及细菌 1 0株 ,其中以绿色木霉TR 8菌株和芽孢杆菌B6 7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强。将两菌株分别发酵后 ,制备成TR 8制剂和B6 7制剂 ,并将两菌株发酵物混合后制备成健根宝粉剂。室内人工接种试验表明 ,3种拮抗菌制剂对西瓜枯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尤以健根宝粉剂的防治效果最理想。田间试验表明 ,健根宝粉剂以 1∶50拌土在播种时穴施 ,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80 %以上 ,显著高于常用药剂多菌灵和施特灵。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生物防治 绿色木霉 芽孢杆菌 健根宝粉剂 田间防效试验 拮抗菌株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T6木聚糖酶液态发酵生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克 刘斌 +4 位作者 张洁 吴茜茜 李昌东 蔡敬民 潘仁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2,共4页
研究了野生型木霉T6菌木聚糖酶的液态发酵条件 ,碳源以质量浓度为 30 g/L的天然材料麦秸为最好 ,以质量浓度为 1g/L的尿素作为氮源有利于木聚糖酶的合成。起始 pH、培养温度及接种量等都对T6菌木聚糖酶的合成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30... 研究了野生型木霉T6菌木聚糖酶的液态发酵条件 ,碳源以质量浓度为 30 g/L的天然材料麦秸为最好 ,以质量浓度为 1g/L的尿素作为氮源有利于木聚糖酶的合成。起始 pH、培养温度及接种量等都对T6菌木聚糖酶的合成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30℃培养 4 5d后木聚糖酶的活力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木聚糖酶 液态培养 浓度 温度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选育高效溶磷木霉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应钰 叶巍 +2 位作者 张树武 刘佳 徐秉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1-236,共6页
为了获得高效溶磷菌株,对木霉菌T6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微波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等参数对诱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是微波输出功率900 W,辐照时间70 s,且在此条件下得到8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突变菌株T6-9、T6... 为了获得高效溶磷菌株,对木霉菌T6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微波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等参数对诱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是微波输出功率900 W,辐照时间70 s,且在此条件下得到8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突变菌株T6-9、T6-33、T6-93、T6-126、T6-157、T6-188、T6-196和T6-203。经过多代转接培养最后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溶磷木霉菌株T6-157,该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溶磷量为204.46 mg·L^(-1),与出发菌株相比,溶磷量提高了107.97%,植酸酶活性提高了57.35%,且突变菌株对土传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能力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微波诱变 溶磷能力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荔枝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防真菌的筛选 被引量:10
11
作者 詹儒林 雷新涛 +1 位作者 何衍彪 赵艳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番荔枝根腐病是番荔枝的严重病害。在广东湛江番荔枝果园中,从病根中分离到了5种不同的真菌菌株,其中有致病力的3种: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棕榈疫霉(P.palmivora)、镰刀菌(Fusariumsp.),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寄生疫霉次之,... 番荔枝根腐病是番荔枝的严重病害。在广东湛江番荔枝果园中,从病根中分离到了5种不同的真菌菌株,其中有致病力的3种: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棕榈疫霉(P.palmivora)、镰刀菌(Fusariumsp.),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寄生疫霉次之,棕榈疫霉的致病力较弱。致病力测定表明了以上二3种真菌菌株均有可能为湛江番荔枝根腐病的病原菌。分别以各病原菌为靶标,用对峙培养法,从果园健康番荔枝的根际土壤和果实、叶片筛选到了3个对上述病原物都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经初步鉴定均为木霉菌(Trichodermasp.)。防效测定表明,这些拮抗菌株均有很好的防效,是极具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根腐病 鉴定 生物防治 木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ECT-01-2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慧 傅俊范 +1 位作者 周如军 潘争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69,共4页
以木霉菌株ECT-01(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获得1株高拮抗活性的突变体ECT-01-2。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研究突变体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抑制率高达83.68%... 以木霉菌株ECT-01(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获得1株高拮抗活性的突变体ECT-01-2。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研究突变体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抑制率高达83.68%。发酵液对人参锈腐菌丝和孢子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明确了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机理以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及溶菌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人参锈腐病菌 拮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木霉高效解磷菌株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应钰 叶巍 +2 位作者 张树武 徐秉良 杨百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9-1516,共8页
为获得高效解磷木霉突变株,以木霉菌株T2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对紫外诱变条件进行优化,考察突变株的解磷量、植酸酶活性、生长速率、产孢量、遗传稳定性和拮抗能力。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照射强度20 W,照射时间40 min,照射距... 为获得高效解磷木霉突变株,以木霉菌株T2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对紫外诱变条件进行优化,考察突变株的解磷量、植酸酶活性、生长速率、产孢量、遗传稳定性和拮抗能力。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照射强度20 W,照射时间40 min,照射距离30 cm;在此条件下得到一株具备高效解磷能力的突变株T2-8。该菌株15d的解磷量和植酸酶活性分别达到193.36μg·m L-1和784.35 nmol·L-1,较出发菌株(90.01μg·m L-1和335.22 nmol·L-1)分别提高了114.82%和133.98%,9 d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5.42 mm·d-1和8.25×109CFU·m L-1,高于出发菌株,多次传代试验证明,T2-8解磷能力稳定,对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拮抗能力与出发菌株无显著差异。说明紫外光诱变方法是木霉高效解磷菌株选育过程中一种有价值的菌株改良技术,获得的突变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多功能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紫外光 诱变育种 解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几丁质酶对烟草赤星病菌的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陶刚 刘杏忠 +1 位作者 王革 李世东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255,共4页
以指形管培养法分别测定几丁质酶粗酶液和纯化的几丁质酶混合液(2种几丁质酶)对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浓度(25 2U)几丁质酶粗酶液在48h内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或致芽管畸形和细胞壁破裂;几丁质酶混合液... 以指形管培养法分别测定几丁质酶粗酶液和纯化的几丁质酶混合液(2种几丁质酶)对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浓度(25 2U)几丁质酶粗酶液在48h内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或致芽管畸形和细胞壁破裂;几丁质酶混合液对赤星病菌的孢子萌发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相同或相近酶活性条件下,纯化的几丁质酶混合液(9 4U)和粗酶液(12 6U)对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处理24h时)分别为46%和84 3%,前者明显低于后者。采用孢子液悬滴法接种烟苗(K 326)叶片测定木霉几丁质酶对赤星病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丁质酶粗酶液浓度越高,对孢子萌发抑制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其浓度为4 9、9 8、19 5U/ml的抑制率7d时分别为36 8%、56 2%和5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几丁质酶 烟草赤星病菌 孢子萌发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T-1和酵母菌混和发酵生产发酵蔗渣饲料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伍时华 廖兰 +2 位作者 黄翠姬 容元平 徐雅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为拓展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探索新途径。[方法]通过对木霉与酵母菌混合协同发酵生产蔗渣发酵饲料的研究,确立了由20%木霉T-1、10%扣囊拟内孢霉酵母E-1803组成的混合发酵体系;接种时先接种T-1,24 h后再接种E-1803液体种子,28℃... [目的]为拓展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探索新途径。[方法]通过对木霉与酵母菌混合协同发酵生产蔗渣发酵饲料的研究,确立了由20%木霉T-1、10%扣囊拟内孢霉酵母E-1803组成的混合发酵体系;接种时先接种T-1,24 h后再接种E-1803液体种子,28℃恒温静置培养。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渣∶麸皮∶豆饼=5∶3∶2;(NH4)2SO41%,KH2PO40.2%,料水比1.0∶4.0。[结果]根据此工艺所得蔗渣发酵饲料分别含有5.78%可溶性还原糖、19.45%蛋白质及26.17%的粗纤维;其蛋白质含量比原发酵培养基提高了38.73%,粗纤维降解率40.46%。[结论]该产品具有较好的产品外观和风味,建议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酵母菌 蔗渣 发酵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颗粒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春杰 许艳丽 +1 位作者 赵志权 刘金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9-501,506,共4页
通过室内木霉菌对大豆根腐病优势病原菌——尖孢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平板毒力(EC50)测定,在海伦市和哈尔滨市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木霉颗粒剂不同剂量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对大豆根... 通过室内木霉菌对大豆根腐病优势病原菌——尖孢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平板毒力(EC50)测定,在海伦市和哈尔滨市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木霉颗粒剂不同剂量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EC50为100.3个孢子.mL-1。木霉颗粒剂22.5kg.hm-2的田间防效好于30.0kg.hm-2和37.5kg.hm-2,海伦试验田的防效为14.6%~27.6%,哈尔滨试验田的防效为23.2%~43%,在两地分别增产22.3%和6.0%。可以看出该木霉菌对Fusarium oxysporum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不同用量对大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试验地点效果不同,木霉颗粒剂22.5kg.hm-2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木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酶固态罐发酵及尾气在线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洁 吴克 +4 位作者 刘斌 张敏 Oliver Menke 蔡敬民 Marinus Meiners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6,共5页
建立了可对 4个各自独立的 2L玻璃发酵罐同时通气培养和尾气检测的固态发酵系统(SSF) ,以 1 0 0g麸皮和 1 0 0g木屑及 1 5 0mLMandels营养盐溶液为培养基进行木霉T6培养 ,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找出了最佳产木聚糖酶的环境条件 ,即温度为 3 0... 建立了可对 4个各自独立的 2L玻璃发酵罐同时通气培养和尾气检测的固态发酵系统(SSF) ,以 1 0 0g麸皮和 1 0 0g木屑及 1 5 0mLMandels营养盐溶液为培养基进行木霉T6培养 ,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找出了最佳产木聚糖酶的环境条件 ,即温度为 3 0℃ ,pH6.0 ,接种量 2 5mL/罐 ( 2× 1 0 8~ 4×1 0 8个孢子 /mL) ,通过对木聚糖酶活力和尾气中CO2 变化的连续测定显示 ,菌体CO2 的释放与木聚糖酶合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木聚糖酶的合成与尾气中CO2 含量之间存在着滞后关系 ,尾气CO2浓度在发酵 2 6h达到最高值 ,木聚糖酶活力在 3 9h才达峰值。通过对SSF尾气中CO2 的在线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尾气 在线测定 固态发酵系统 木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甘林 陈福如 +2 位作者 杨秀娟 阮宏椿 杜宜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离体测定了22株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木霉菌对香蕉枯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1.76%-100.00%,20%(V/V)木霉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1.83%-52.69%,而木霉菌... 离体测定了22株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木霉菌对香蕉枯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1.76%-100.00%,20%(V/V)木霉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1.83%-52.69%,而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3%-74.62%和11.17%-29.37%。用20%-50%(V/V)木霉菌T05-049发酵液处理香蕉枯萎病菌球型分生孢子9 h和镰刀型分生孢子6 h,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60%-96.40%和56.29%-8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代谢产物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巴卡亭Ⅲ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文龙 周选围 +3 位作者 朱慧芳 王玉亮 刘战民 尹京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612-13616,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产巴卡亭Ⅲ红豆杉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并筛选内生真菌35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菌株发酵物进行检测,并结合选择性离子质谱(MS)进行确认,从中... [目的]分离鉴定产巴卡亭Ⅲ红豆杉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并筛选内生真菌35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菌株发酵物进行检测,并结合选择性离子质谱(MS)进行确认,从中获得1株能产紫杉醇前体物质巴卡亭Ⅲ的菌株Z-1;利用ITSrDNA通用引物对产紫杉烷类物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结合菌落特征、孢子与分生孢子梗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Z-1产巴卡亭Ⅲ的量约为39μg/L;形态和分子鉴定分析判定Z-1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真菌。[结论]该研究可为植物内生真菌产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种类多样性和产紫杉烷类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卡亭Ⅲ 木霉属 ITS rDNA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中性纤维素酶菌株的诱变选育和筛选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韩铭海 黄俊 余晓斌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2,共4页
设计了一种根据水解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D/d)以初步判断菌株产酶活力大小的方法,发现菌株的液体发酵酶活的对数(lgE)和菌落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D/d)基本上呈线性关系.采用紫外线和γ射线对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菌木霉ZC(39 U/mL... 设计了一种根据水解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D/d)以初步判断菌株产酶活力大小的方法,发现菌株的液体发酵酶活的对数(lgE)和菌落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D/d)基本上呈线性关系.采用紫外线和γ射线对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菌木霉ZC(39 U/mL)进行了反复诱变和大量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中性纤维素高产突变菌株BE40-39(99 U/mL),并对出发株ZC和突变株BE40-39的性状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透明圈 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