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家刚 张丽峰 +3 位作者 王一飞 李胜华 罗威 王长社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36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TEAS组(n=6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36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TEAS组(n=69)和对照组(n=67)。硬膜外分娩镇痛5 min后,TEAS组使用韩式电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每小时施行一次,每次30 min,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仅将电极放置于相应穴位不予电刺激。记录分娩镇痛前、镇痛后2、4 h、分娩即刻的鼓膜温度,并计算产时发热(≥37.5℃视为发热)率。记录分娩镇痛前、分娩即刻及分娩后1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局麻药总用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结果与分娩镇痛前比较,镇痛后4 h、分娩即刻两组产妇鼓膜温度明显升高(P<0.05),分娩即刻及分娩后1 h两组产妇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在分娩即刻与分娩后1 h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局麻药总用量明显降低(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能够降低分娩镇痛产妇局麻药物用量,降低产妇血清IL-6浓度,减少产时发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羡媚 邵毅 廖萱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刺痛以及视力模糊等。长期以来,干眼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泪液成分,如人工泪液、泪道栓塞和睑板腺按摩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近...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刺痛以及视力模糊等。长期以来,干眼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泪液成分,如人工泪液、泪道栓塞和睑板腺按摩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神经刺激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干眼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刺激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潜在应用前景,以期为神经刺激疗法在干眼治疗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 干眼 鼻内外神经刺激 眶周经皮电刺激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疼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3
作者 肖柏炀 蔡孟成 +1 位作者 方凡夫 李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TENS治疗疼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语言环境下的Bibliometrix包和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TENS治疗疼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语言环境下的Bibliometrix包和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TENS治疗疼痛的文献进行汇总整理,归纳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研究热点。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769篇,2013-2022年间中文、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中文、英文文献单篇最高被引频次分别为130次、235次。英文文献系统关键词总频次分析显示TENS治疗疼痛的热点为有效性与机制研究,历年系统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脑干、预防、肩痛是2021年当年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战略坐标图结果显示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分为2类:第1类为术后疼痛、镇痛与阿片受体,第2类为神经疼痛、脊髓与激活。中文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显示经皮神经电刺激、疼痛、镇痛、分娩镇痛、经皮穴位电刺激等为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热点。结论 TENS治疗疼痛的研究热度正在逐步上升,研究热点主要为各种疼痛的临床有效性与机制研究,未来研究可能会从阿片受体与脊髓角度展开更深入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疼痛 电针 阿片受体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经皮穴位电刺激康复治疗
4
作者 徐光毓 张梦茹 +4 位作者 孟金锭 吕颖昕 王文博 王秋筠 张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7-704,共8页
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和病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亟待安全有效的新型康复治疗手段。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将中医经络学说与物理因子治疗相结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不仅改善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大小便... 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和病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亟待安全有效的新型康复治疗手段。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将中医经络学说与物理因子治疗相结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不仅改善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大小便功能和认知功能,而且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疲劳等神经心理问题,并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脑卒中康复治疗领域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系统梳理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用机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推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规范化与精准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针刺穴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围术期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晶 李颖 +1 位作者 刘佳佳 宋文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围术期睡眠障碍在手术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0%,不仅会增加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穴位电刺激安全、无创,可通过减轻围术期焦虑、抑制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改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 围术期睡眠障碍在手术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0%,不仅会增加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穴位电刺激安全、无创,可通过减轻围术期焦虑、抑制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改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加速患者康复。本文通过综述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围术期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机制和实施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围术期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王梦瑶 罗廷 +1 位作者 王影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5-1540,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经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30例)及联合治疗组(30例)。TEAS治疗组采用中低频脉冲电疗仪对人体关元穴...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经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30例)及联合治疗组(30例)。TEAS治疗组采用中低频脉冲电疗仪对人体关元穴或子宫穴进行个体能耐受的最大强度的电刺激,药物治疗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TEA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3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症状体征评分(McCormack评分)、下腹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观察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McCormack评分及下腹部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该3项评分较TEAS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心理健康总评分均有所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心理健康总评分均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TEAS治疗可有效缓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症状,联合药物治疗对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单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尚文雅 黄靖(综述) 任亚锋(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脊髓损伤(SCI)导致神经通路中断,引发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修复与再生一直是SCI患者康复的关键目标。然而如何在临床康复中实现更有效和精准神经修复,是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且副作用... 脊髓损伤(SCI)导致神经通路中断,引发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修复与再生一直是SCI患者康复的关键目标。然而如何在临床康复中实现更有效和精准神经修复,是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且副作用少的技术,能够诱发脊柱上结构及脊髓神经回路有益的适应性变化,为SCI患者恢复失去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了希望。文章就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SCI的研究证据进行综述,并依据技术类别,从参数设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未来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刺激参数的优化,并实现多靶点、多模式的治疗策略,使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以造福更多的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无创神经调控 经皮脊髓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9
作者 唐洁 吕凯丽 +1 位作者 薛艳 俞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4-85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纳入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纳入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1213例患者,TEAS组599例,对照组6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睡眠质量(SMD=-0.83,95%CI-1.06~-0.60,P<0.001)明显改善,睡眠时间(SMD=0.70,95%CI 0.31~1.08,P=0.0004)明显延长。亚组分析显示,在单次干预时间、干预次数、疏密波频率、干预时机亚组中,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 睡眠质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超 涂育铭 +3 位作者 高巨 林舜艳 郭松青 李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呼吸训练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111例,男71例,女40例,年龄65~75岁,BMI 20~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呼吸训练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111例,男71例,女40例,年龄65~75岁,BMI 20~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n=36)、术前呼吸训练组(B组,n=38)和TEAS联合术前呼吸训练组(C组,n=37)。A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B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训练;C组在B组的基础上进行TEAS。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记录术后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包括低氧血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 d三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术后1 d C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 A组和B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7 d内PPCs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7 d内PPCs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TEAS联合术前呼吸训练可减轻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患者PPCs总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呼吸训练 老年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康 刘美玉 +2 位作者 许倩 周群睿 王晚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TEAS联...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TEAS联合羟考酮组(TO组,n=31)、羟考酮组(O组,n=32)和对照组(C组,n=30)。TO组患者取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行TEAS,刺激30 min后行麻醉诱导。O组、C组仅在相应穴位上粘贴电极片,但不予刺激。TO组、O组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羟考酮0.1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追加止吐药的情况。记录术后30 min、6、24、48 h的切口痛和内脏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的情况。记录术前24 h、术后24、48 h QoR-15评分。结果 与O组比较,TO组术后48 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O组术后6、24 h切口痛、内脏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O组术后24 h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6、24 h内脏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O组比较,O组和C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48 h追加止吐药比例、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AS联合羟考酮可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PONV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羟考酮 术后恶心呕吐 内脏痛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提高立位耐力的处方及量效关系研究
12
作者 唐玉婷 辛冰牧 +7 位作者 汪毅 祝博文 张程 陈颖 邱小林 涂传云 程晓念 樊志奇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为确定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提高立位耐力的最佳穴位组合,10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对照(C)组、内关(NT)组、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NHZST)组、假内关+假合谷+假足三里+假三阴交(FT)组的TEAS。每组刺激间隔一周进行,清洗效应。刺激前、后进... 为确定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提高立位耐力的最佳穴位组合,10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对照(C)组、内关(NT)组、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NHZST)组、假内关+假合谷+假足三里+假三阴交(FT)组的TEAS。每组刺激间隔一周进行,清洗效应。刺激前、后进行蹲立实验(SST),确定提高心血管调整能力的最佳穴组。使用该穴组对志愿者进行即时TEAS(TA)、连续7天TEAS(PTA),通过头高位(HUT)立位应激+下体负压(LBNP)实验,观察总耐受时间(DNP)与累积应激指数(CSI)、心脏生理与泵血功能指标。处方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FT组比较,NT组、NHZST组在HR、SBP、MBP方面优于前两组;NHZST组与NT组比较,在HR、SBP、MBP方面,NHZST组优于NT组;C组与FT组比较无差异。量效关系结果表明:TA组、PTA组的DNP与CSI、DBP、MBP、每搏量(SV)、外周阻力(TPR)优于C组(P<0.05),且PTA组优于TA组(P<0.05);TA组的HR优于PTA组、C组(P<0.05),且PTA组优于C组(P<0.05)。TEAS内关+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穴组可以提高志愿者对SST应激适应能力,提高HUT+LBNP时的立位耐力,连续7天刺激可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立位耐力 最佳处方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13
作者 姜小燕 陈娟 +2 位作者 缪梦然 陈亚楠 孙建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 评估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130例,男59例,女71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评估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130例,男59例,女71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n=33)、穴位贴敷组(n=32)、TEAS组(n=33)和穴位贴敷联合TEAS组(联合组,n=32)。对照组常规全麻,不予额外措施。穴位贴敷组于术后在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行穴位贴敷治疗。TEAS组在常规麻醉诱导前30 min直至手术结束,选择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配合进行TEAS治疗。联合组于常规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行TEAS治疗,选穴及操作方法同TEAS组,术后30 min行穴位贴敷治疗,选穴及操作方法同穴位贴敷组。记录PONV发生情况、术后止吐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前、拔管后20 min及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穴位贴敷组、TEAS组及联合组PONV发生率、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穴位贴敷组比较,联合组PONV发生率、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拔管后20min、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TEAS组比较,联合组PONV发生率、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穴位贴敷、TEAS、穴位贴敷联合TEAS均可降低LC患者PONV发生率,减少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升高术后血清胃泌素浓度,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其中穴位贴敷联合TEAS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卢飞飞 李言民 +5 位作者 刘天伟 潘腾 刘静 冯秀梅 龚广政 范从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FBN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TEAS...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FBN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TEAS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9例。T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第1~3天18:00予双侧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TEAS,选择疏密波,2/100 Hz,根据患者可耐受的刺激维持电流强度在6~15 mA;C组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处贴电极片,但不通电。手术结束后连接PCIA泵行术后镇痛。采用睡眠监测仪记录手术当晚、术后第1、3、5晚19:00至次日07:00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Stable持续时间、Stable占比、快速动眼睡眠(REM)占比、睡眠效率。记录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功能锻炼)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第1、3、5天hs-CRP浓度。记录术后谵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肺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组手术当晚、术后第1、3、5晚入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Stable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Stable占比、REM占比和睡眠效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3天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谵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TEAS双侧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可以改善老年患者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睡眠质量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影响
15
作者 丁佳妮 任盛静 +6 位作者 夏良辉 张坚明 唐伟峰 田均 姚智妍 唐晓军 许继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144例,采用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分为A、B、C组各48例,其中A组采用经皮电刺激八髎穴,B组采用电针八髎穴,C... 目的探究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144例,采用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分为A、B、C组各48例,其中A组采用经皮电刺激八髎穴,B组采用电针八髎穴,C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纳治疗。治疗7 d后,比较3组镇痛总疗效差异,记录治疗期间口服止痛药时间和剂量。术前、术后第1、3、7天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问卷(Simplified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3组患者综合疼痛情况和24 h疼痛持续时间(24-hour pain duration,T24max VAS)评分。结果治疗7 d后,3组镇痛总疗效比较,A、B组显著优于C组,且A组、B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SF-MPQ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和T24max VAS术后第1、3、7天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各项评分组间及各时间点比较,A组和B组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A组、B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B组口服止痛药时间短于C组,口服止痛药剂量小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间口服止痛药时间和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可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感并减少疼痛持续时间,有助于避免患者对止痛药产生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 八髎穴 混合痔 疼痛情况 镇痛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龚明 朱鸿威 +3 位作者 郑栋煜 王娜 李永华 袁红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佩戴国产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电极对准内关穴。电刺激组开机刺激内关穴,调整强度使患者感觉手部关联区域有麻刺感且可耐受,固定手环后关机;手术结束时立即打开手环,给予麻醉诱导前确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佩戴24 h。对照组同样佩戴24 h,但始终不通电。记录术后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及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差异主要出现在术后1~6 h(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止吐药物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穿戴式手环行经皮内关穴电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甲状腺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内关穴 手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彩红 魏晓涛 +4 位作者 赵永强 徐紫清 崔一阳 周婷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6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TEAS用于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TEAS用于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RCTs,共纳入患者3538例,其中TEAS组1799例,对照组17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0~24 h 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4,95%CI 0.44~0.68,P<0.001),术后补救性止吐例数明显降低(RR=0.54,95%CI 0.38~0.77,P<0.001)。两组术后穴位刺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 0.15~2.51,P=0.500)。结论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ONV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利雪阳 吴安石 +3 位作者 昝京伟 徐凯 刘国凯 任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双侧合谷穴及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在相同的穴位放置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所有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的HR、MAP。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15 min的Wong-Baker面部疼痛表情(FPS-R)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并计算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MAP明显升高(P<0.05);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FPS-R评分、PAED评分和EA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有效预防行SPR的脑瘫患儿EA发生,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快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 儿童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生成和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吉良 胡可 +8 位作者 卢俊樾 胡紫薇 徐彪平 黎小毛 周俊杰 金煜 唐敏 徐蓉 温优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1202,共1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经皮穴位电刺激 认知功能 PGC-1Α 抗氧化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庆标 黎玉辉 梁雨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两个节段以内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65~7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两个节段以内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65~7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TEAS,持续至术毕,术后连续2 d行TEAS,每天1次,每次30 min,刺激穴位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上贴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两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记录穴位刺激前、切皮时的HR、MAP。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次数,并计算追加率。记录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之比(D_(1)/D_(2))、补救镇痛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切皮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术中舒芬太尼追加率明显降低,术后2、4、8、12、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2、24、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D_(1)/D_(2)明显升高,补救镇痛率、术后恶心呕吐与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TEAS为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提供较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竖脊肌平面阻滞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