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RF研究罗丹明-640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英文) 
1
作者 于安池 李密 赵新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82-685,共4页
利用全反射激发荧光(TIRF)技术对罗丹明-640分子在石英表面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TIRF可以比较全面提供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信息.罗丹明-640分子在石英表面上的吸附自由能约为-32kJ·mol-1.
关键词 吸附 荧光 tirf 石英表面 罗丹明640 固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全内反射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莹 姚闽娜 +1 位作者 唐尧基 李耀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48-2051,共4页
应用全内反射与同步荧光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利用蛋白质吸附在液-固界面上的同步荧光信号来 测定本体蛋白质溶液浓度的新方法。其原理为mesi-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标记牛血清蛋白(BSA)在 石英界面的吸附后信号强度随本体溶液浓度... 应用全内反射与同步荧光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利用蛋白质吸附在液-固界面上的同步荧光信号来 测定本体蛋白质溶液浓度的新方法。其原理为mesi-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标记牛血清蛋白(BSA)在 石英界面的吸附后信号强度随本体溶液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是94 ng·mL-1。用于实际人 血清蛋白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 同步荧光 卟啉 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子全内反射萤光原理的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26
3
作者 陆斌 韦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本文描述了一种以全内反射荧光(TIRF)原理为基础的平面光波导免疫传感器。由于光波导表面消失波具有空间分隔效应,传感器可在不干扰测试溶液的情况下监测器件表面的免疫反应。本文通过对特异性、非特异性及散射信号的测量,研究了非特异... 本文描述了一种以全内反射荧光(TIRF)原理为基础的平面光波导免疫传感器。由于光波导表面消失波具有空间分隔效应,传感器可在不干扰测试溶液的情况下监测器件表面的免疫反应。本文通过对特异性、非特异性及散射信号的测量,研究了非特异性吸附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及表面膜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再生条件,传感器在使用数次后性能未见明显的改变。最后文章给出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 免疫传感器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直的单个DNA分子的全内反射荧光实时成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丹樱 刘晓晨 +1 位作者 王鹏飞 马万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6-1270,共5页
全内反射荧光(TIRF)成像技术利用穿透深度仅200nm左右的隐失波来激发诱导荧光,探测灵敏度和图像信噪比大大提高,成为单分子研究的有力工具。分子梳技术利用DNA末端与固体表面的结合力和周围流体流动产生的侧向力将DNA分子拉伸并平铺在... 全内反射荧光(TIRF)成像技术利用穿透深度仅200nm左右的隐失波来激发诱导荧光,探测灵敏度和图像信噪比大大提高,成为单分子研究的有力工具。分子梳技术利用DNA末端与固体表面的结合力和周围流体流动产生的侧向力将DNA分子拉伸并平铺在表面上。结合这两种技术,对分子梳拉直的单个DNA分子进行了清晰的实时荧光成像,发现TIRF成像条件下DNA分子与荧光探针YOYO-1组成的复合体可自然避免发生光敏断裂现象;实时监测了单个DNA-YOYO-1复合体的光漂白过程,通过对激发光照射时间与探测器曝光时间进行同步控制,可大幅降低光漂白程度,为拉直的单个DNA分子的长时间实时观察和成像研究优化了实验条件,为实时、可视化地研究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tirf) 实时 单分子 DNA 分子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琛 王桂英 徐至展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途的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技术之一 ,可以用来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直接探测。它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 ,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 ,因此具有其它光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途的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技术之一 ,可以用来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直接探测。它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 ,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 ,因此具有其它光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近年来 ,已被生物物理学家们广泛应用于单分子的荧光成像中。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并对其未来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探测 荧光分子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隐失波 生物光学显微镜 发展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路中利用DNA选择性固定蛋白质(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素 薛面起 +2 位作者 钱民协 曹廷炳 赵新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7-1830,共4页
报道了一种可控的通过DNA复合物在微流路中杂交固定蛋白质的方法.微流路系统中的玻璃基底上固定寡聚核苷酸,其中的层流提供了不同的DNA-蛋白质复合物.DNA的特异性识别可以将蛋白通过表面寻址固定在基底上.并且在体系中引入了全内反射荧... 报道了一种可控的通过DNA复合物在微流路中杂交固定蛋白质的方法.微流路系统中的玻璃基底上固定寡聚核苷酸,其中的层流提供了不同的DNA-蛋白质复合物.DNA的特异性识别可以将蛋白通过表面寻址固定在基底上.并且在体系中引入了全内反射荧光技术来追踪整个过程.此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且蛋白质的固定和去除可重复.实验结果显示,同时检测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识别,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检测的准确性.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具有微流路结构的生物传感器装置的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路 蛋白质传感器 DNA引导的固定 全内反射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三华 杨丹 +1 位作者 刘丽 肖桂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9-375,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是最大的细胞膜受体超家族,是许多临床治疗药物的靶点。放射性配体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共沉淀是研究它们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技术,但这些属于群体平均(ensemble average)研究,无法得到单个分子图像和动态变化。全内反射... G蛋白偶联受体是最大的细胞膜受体超家族,是许多临床治疗药物的靶点。放射性配体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共沉淀是研究它们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技术,但这些属于群体平均(ensemble average)研究,无法得到单个分子图像和动态变化。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利用隐逝波激发临界面下200 nm范围内荧光物质成像,具有信噪比高、Z轴分辨率高、速度快和对生物样本损伤小等优点,是常用的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本文在介绍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发展历史、原理、组成和成像优势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构象变化、寡聚化、内吞和再循环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原理 荧光显微镜 G蛋白偶联受体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哲宇 刘丹 +2 位作者 王笑 黄姗 朱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7-86,共10页
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突破传统光学衍射极限获得了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并在近场光存储、半导体材料、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基于近场光学原理的超分辨近场结构在现代光刻... 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突破传统光学衍射极限获得了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并在近场光存储、半导体材料、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基于近场光学原理的超分辨近场结构在现代光刻技术上的应用、表面等离激元的共振增强作用和束流作用在近场光学领域的进展以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的研究,并介绍了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单分子检测和细胞探测等其它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 超高分辨近场结构 表面等离激元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表面等离子晶体 全内反射 荧光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单个心肌细胞内钙信号斑图的介观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白永强 朱星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2-675,共4页
利用基于近场光学原理组建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研究单个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斑图.结果表明:存在于盖玻片表面约100nm区域的隐失场可较好地照射活体细胞,并能清晰地显示胞内信号;心肌细胞内钙信号包括钙火花、钙靶波、钙平面波... 利用基于近场光学原理组建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研究单个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斑图.结果表明:存在于盖玻片表面约100nm区域的隐失场可较好地照射活体细胞,并能清晰地显示胞内信号;心肌细胞内钙信号包括钙火花、钙靶波、钙平面波和钙螺旋波等形式,钙信号各形式间存在相互作用;在钙诱导钙释放机制作用下,心肌细胞具有较强的可激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钙火花 钙螺旋波 钙诱导钙释放 可激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双通道观察双标记荧光染色的非洲绿猴肾细胞
10
作者 刘晓晨 关立照 +1 位作者 马页云 张宏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76-2679,共4页
在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荧光显微成像装置上用双通道成像方法观察了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中由EGFP转染的肌球蛋白Myosin 15a,以及Rhodamine标记的细胞微丝。为观察微丝尖端的肌球蛋白Myosin 15a,采用了高灵敏、低损伤的全内反射... 在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荧光显微成像装置上用双通道成像方法观察了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中由EGFP转染的肌球蛋白Myosin 15a,以及Rhodamine标记的细胞微丝。为观察微丝尖端的肌球蛋白Myosin 15a,采用了高灵敏、低损伤的全内反射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在双通道中选用合适滤光片组合消除两种荧光染料间的光谱串扰。实验观测到非洲绿猴肾细胞内过表达的肌球蛋白Myosin 15a和伸长的微丝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清晰观察到Myosin 15a在微丝上的分布。为全内反射双通道荧光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tirf) 双通道 肌球蛋白 微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全反射荧光显微镜对MIN6细胞分泌过程的动态研究
11
作者 周建平 李昱骥 +1 位作者 李继光 寺川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通过追踪胰腺 β细胞株MIN6细胞内单个分泌囊泡的运动轨迹研究胰岛素的动态分泌过程和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吖啶橙转染MIN6细胞 ,通过全反射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和靠近胞膜 80nm区域内的单个囊泡运动的动态过程。结果 :在高浓度... 目的 :通过追踪胰腺 β细胞株MIN6细胞内单个分泌囊泡的运动轨迹研究胰岛素的动态分泌过程和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吖啶橙转染MIN6细胞 ,通过全反射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和靠近胞膜 80nm区域内的单个囊泡运动的动态过程。结果 :在高浓度氯化钾刺激下 ,附着在细胞膜的分泌囊泡发生融合和释放 ,此分泌过程大约在1min达到高峰 ,并可持续到 4~ 5min。在高浓度葡萄糖激发下 ,前 1~ 2min主要由原来附着在细胞膜的分泌囊泡融合和释放 ,5~ 6min以后由新融合的囊泡分泌。结论 :在高浓度氯化钾刺激下 ,主要引发第一相分泌 ,在高浓度葡萄糖的刺激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细胞 分泌 全反射荧光显微镜 MIN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在病毒成像中的应用和比较
12
作者 陈倩 漆洪波 +1 位作者 赵耀 谭彬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2,共2页
目的:建立以激光为光源的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在活体病毒观察示踪的新方法。方法:分别使用普通荧光,激光共聚焦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拍摄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上的人偏肺病毒,并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TIRF成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均优于传... 目的:建立以激光为光源的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在活体病毒观察示踪的新方法。方法:分别使用普通荧光,激光共聚焦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拍摄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上的人偏肺病毒,并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TIRF成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均优于传统荧光以及激光共聚焦,但只能观察到邻近培养介质的病毒,使用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结论: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可以用于病毒成像,为研究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 隐失波 病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成像技术及其在单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化 任吉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449,454,共6页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当今最灵敏的生物成像和检测方法之一,可以直接探测单个荧光分子。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实验...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当今最灵敏的生物成像和检测方法之一,可以直接探测单个荧光分子。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技术,总结了近年来这种单分子检测方法在生命科学、化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检测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棱镜型消逝场耦合增强拉曼/荧光原位光谱检测系统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修冕 赵军毅 +3 位作者 霍泽鹏 徐抒平 王文全 徐蔚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9-190,共2页
为解决单一技术在表界面过程研究中的局限性,发展多技术协同配合的综合探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使用Kretschmann棱镜激发银膜表面等离激元极化子(SPP),并在银膜表面修饰具有拉曼及荧光活性的目标分子。利用分子对表面电磁场的散射... 为解决单一技术在表界面过程研究中的局限性,发展多技术协同配合的综合探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使用Kretschmann棱镜激发银膜表面等离激元极化子(SPP),并在银膜表面修饰具有拉曼及荧光活性的目标分子。利用分子对表面电磁场的散射和吸收,将近场的能量重新发射到远场,实现探测。基于该技术,搭建了一套原位融合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荧光的检测系统,用于实现高灵敏的表界面事件监控及光谱分析功能,并以Cy5.5@SiO_(2)@AuNP@4MBA荧光拉曼双探针为标准样品对仪器功能进行验证。该装置在动态调控等离激元器件,生物传感与检测,界面光电催化等领域均有很多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的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保栋 盛建武 +3 位作者 廖志民 蔡强 杨海洋 万金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54,共5页
在开发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MC-LR平面波导免疫芯片的制备方法,并结合流动分析和荧光检测开发检测系统,针对MC-LR的免疫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 在开发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MC-LR平面波导免疫芯片的制备方法,并结合流动分析和荧光检测开发检测系统,针对MC-LR的免疫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对MC-LR抗体的检测限为0.001μg/mL;在间接竞争免疫检测模式下,最优检测条件是预反应时间5 min、预反应温度37℃、进样停留时间500 s;在最优检测条件下,对MC-LR的检测限为0.100 μg/L,线性区间为0.200~4.000 μg/L;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检测MC-LR的加标回收率均在100.0%±20.0%,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全内反射荧光 微囊藻毒素-LR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上信号转导蛋白的单分子成像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钰昕 赵容 +1 位作者 梁馨月 方晓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7-1138,共12页
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单分子荧光成像原理、荧光标记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并进一步综述了单分子荧光成像在几种重要的膜蛋白信号转导分子机制和相关药物研究中的进展.
关键词 单分子荧光成像 细胞膜受体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超分辨成像 单分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核壳量子点团聚体在生物膜中的扩散与溶解及其毒性
17
作者 赵佳玥 张道勇 潘响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3-1309,共7页
包括量子点在内的人工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污染物,为确定其在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和特征,应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FRAP(荧光漂白后恢复)等技术,研究了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的微米级的团聚体在细菌Comamonas testoteroni生物膜... 包括量子点在内的人工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污染物,为确定其在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和特征,应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FRAP(荧光漂白后恢复)等技术,研究了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的微米级的团聚体在细菌Comamonas testoteroni生物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生物膜内部的扩散及其在生物膜中的溶解和毒性.结果表明:通过TIRF技术观察到生物膜可快速吸附>1μm的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点团聚体,而且通过CLSM(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深度扫描发现,量子点团聚体吸附到生物膜表面后可以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深层,在25 min内可穿透45μm的生物膜,并在生物膜中随深度呈线性分布特征.FRAP分析表明,量子点团聚体被生物膜固定后还具有较强的移动性,漂白区的荧光强度在5 min可恢复30%.量子点团聚体在生物膜中会溶解产生Cd^(2+)、Zn^(2+)等重金属离子,从而对生物膜产生毒性并杀死细菌.研究显示,虽然纳米颗粒进入环境中会形成微米级的团聚体,但依然可以进入生物膜,对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危害.TIRF、CLSM和FRAP技术是研究纳米颗粒物在生物膜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动力学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量子点 生物膜 全内反射荧光(tirf) 荧光漂白后恢复(F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在人涎腺肿瘤实验性转移中的应用
18
作者 田恬 李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513-515,共3页
单分子检测技术是对宏观表象本质进行直接探索的一种方法,其检测空间尺度可至纳米数量级,考察异质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并鉴定、分类、定量比较它们的亚群。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生物系统中小概率事件或数目较少的目标分子。本文以... 单分子检测技术是对宏观表象本质进行直接探索的一种方法,其检测空间尺度可至纳米数量级,考察异质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并鉴定、分类、定量比较它们的亚群。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生物系统中小概率事件或数目较少的目标分子。本文以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为例概述单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检测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绿色荧光蛋白 实时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技术在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体中的应用
19
作者 蔡欣 王春勇 +3 位作者 王德秀 苏文霞 鲁洪 王凤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06-1211,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不仅能以单体的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还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同源/异源二聚体,后者是调节受体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能改变下游信号蛋白的偶联,产生特异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不仅能以单体的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还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同源/异源二聚体,后者是调节受体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能改变下游信号蛋白的偶联,产生特异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心血管调节、能量代谢等。因此,GPCR二聚体成为新型药物靶点之一,备受关注。但是以往对GPCR二聚体的研究一直是按总体平均水平(ensemble average)进行,这隐藏了有价值的信息,失去了生物异质性的有用数据。单分子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能够直接显示GPCR二聚体的内部状态、运动轨迹,以及随着时间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等,有助于进一步剖析GPCR二聚体的关键作用和相关药物的开发。因此,该文将对研究GPCR二聚体的单分子技术(如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基态耗尽显微术等)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技术 G蛋白偶联受体 二聚体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