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家仓 王殿昌 郭建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645-647,共3页
该文设计一种新型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方法简便、省时,效果较好。经10例临床使用验证,其手术并发症及远期后遗症(贫血、营养障碍、倾倒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明显减少。
关键词 胃切除 空肠代胃 胃肿瘤 全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苏志伟 詹利永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3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的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 背景与目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的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体质量、血液指标、代胃容量变化,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42例行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发生。随访l2~24个月,平均l7.4个月。术后6、l2个月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钡餐检查l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 mL以上,胃排空时间为30~l20 min。术后6、l2个月分别有11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改良间置空肠法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作金 罗云生 +4 位作者 葛海燕 马小干 王立明 程应东 张朝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89-1390,共2页
目的 评估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 5 8例改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与 94例Roux en Y术后 1年的随访资料 (有无消化道症状 ,体质量变化 ,及其他营养指标 )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间置空肠组... 目的 评估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 5 8例改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与 94例Roux en Y术后 1年的随访资料 (有无消化道症状 ,体质量变化 ,及其他营养指标 )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间置空肠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Roux en Y组 (体质量变化 ,血红蛋白及总蛋白 ,白蛋白量高于后者 ,代胃肠管扩张明显 ,食物排空时间延长 ,P <0 .0 1) ,无倾倒综合征 ,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间置空肠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 间置空肠 消化道重建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重建手术与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士杰 史征 +2 位作者 杨俊驰 聂明明 印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胃体上部早期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中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双通道... 目的探讨胃体上部早期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中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双通道组(接受双通道重建手术,59例)和全胃组(接受全胃切除术,5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入院时,术后第1、3、5天,出院时)及术后1年的实验室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术后1年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体质量、入院时实验室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全胃组白蛋白低于双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3),术后第1、3、5天和出院时两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双通道组和全胃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各实验室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双通道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低于全胃组[-10.45%(-17.11%,-5.19%)vs -17.83%(-22.06%,-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P<0.01)。结论对于早期胃上部癌患者,双通道重建手术相比全胃切除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双通道重建术 全胃切除术 营养状况 体质量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全胃切除后SS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术31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覃谦 李洪 +3 位作者 戴新明 张庆君 李君久 王爱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术式的生理功能。方法:回顾和分析1990年6月-2000年8月因胃癌手术31例。其中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除8例,行间置空肠代胃(JI)SS型吻合3例,间置空肠代胃(JI)P型5例。胃体癌经腹切除者23例,其中SS型...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术式的生理功能。方法:回顾和分析1990年6月-2000年8月因胃癌手术31例。其中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除8例,行间置空肠代胃(JI)SS型吻合3例,间置空肠代胃(JI)P型5例。胃体癌经腹切除者23例,其中SS型吻合13例,P型10例。两组随访6个月-5年,平均21个月。总结分析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SS型和P型术后两组病人观察指标:钡剂排空时间30-60分钟和80-120分钟分别为62.5%、66.7%和37.5%,33.3%;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分别为87.7%和86.7%;血浆总蛋白(BLA)分别为73.6±1.1%和74.4±1.3%;血红蛋白(HB)分别为15±1.3和15±1.5;PNI指数分别为54.15和56.1;SS型术后并发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12.5%。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SS型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胃切除 空肠代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