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的扦插繁殖 被引量:9
1
作者 金侯定 喻卫武 +3 位作者 曾燕如 项美云 戴文圣 党婉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5-191,共7页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造林多采用培养多年嫁接大苗,尚未在生产上使用扦插繁殖。分别研究了扦插季节、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质量浓度、插穗选择与处理以及基质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当年生枝条为插穗,夏...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造林多采用培养多年嫁接大苗,尚未在生产上使用扦插繁殖。分别研究了扦插季节、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质量浓度、插穗选择与处理以及基质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当年生枝条为插穗,夏季扦插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3季,死亡率低,生根时间较短;夏季以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用100.0或200.0 mg·L-1的萘乙酸(NAA)处理香榧插穗,生根率分别为64.4%和55.6%,其生根率与生根质量高于吲哚丁酸(IBA)和双吉尔6号生根粉(GGR6)处理;夏季用2.5 mg·L-1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处理香榧带踵枝条15 s,生根率为96.7%,侧根数多,根系发达;秋季硬枝扦插,5种基质配比中以V(泥炭)∶V(珍珠岩)∶V(蛭石)=1∶1∶1生根率和生根指数较好。研究结果说明:香榧扦插繁殖能获得较高的生根成苗率,具有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的前景,但规模化生产尚需将上述研究结果组合起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香榧 扦插 外源生长调节物质 基质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枝振动特性的香榧采摘机设计
2
作者 侯雨雷 王雷 +3 位作者 王航 李岳 曾达幸 邬玉芬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香榧采摘作业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榧农缺乏有效的香榧采摘设备。针对其果实采摘现状及特点,研究采摘振动参数,确定采摘适宜方式,并通过采摘试验验证振动参数的正确性。对香榧树枝进行谐响应仿真分析,并结合香榧果实分离力参数测试试验结果... 香榧采摘作业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榧农缺乏有效的香榧采摘设备。针对其果实采摘现状及特点,研究采摘振动参数,确定采摘适宜方式,并通过采摘试验验证振动参数的正确性。对香榧树枝进行谐响应仿真分析,并结合香榧果实分离力参数测试试验结果,确定果实采摘振动参数,进而设计香榧采摘机机械结构,主要包括夹持机构和振动机构,制作样机并开展香榧采摘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采摘 树枝振动 结构设计 采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榧树种实性状和SSR标记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柯豫 陈荣 +5 位作者 刘琏 蔡晓郡 姜郑楚 谢前丹 俞晨良 喻卫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群雌性榧树Torreya grandis种实性状,基于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引物对榧树的种群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榧树种群间、种群内种实表型、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方法】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建德及安徽黄山种群... 【目的】探究不同种群雌性榧树Torreya grandis种实性状,基于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引物对榧树的种群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榧树种群间、种群内种实表型、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方法】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建德及安徽黄山种群雌性榧树为材料,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榧树叶片及种实表型进行比较;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淳安及安徽黄山种群雌性榧树为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对榧树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榧树种实分析发现:叶质量、叶形指数、种实质量、种形指数、种核质量、核形指数、假种皮厚、种壳厚等8个指标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相对含量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种群间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相对含量为29.36%~42.35%,榧树种实外观和种仁品质变异丰富。SSR引物分析发现:榧树种群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400,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0.650,多态性信息含量(P_(IC))均值为0.400。淳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H=0.410,I=0.658)最高,嵊州种群(H=0.369,I=0.565)最低。92%总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结论】榧树种实的表型、品质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存在遗传变异,淳安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且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不饱和脂肪酸 可溶性糖 SSR标记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香榧对高温的生理响应及其耐热性评价
4
作者 张钰林 刘亚敏 +2 位作者 刘玉民 贾朋聚 朱娅婷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为探明不同品种香榧对高温的生理响应,筛选出耐热性较强的香榧品种,以引种到重庆的3个香榧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高温下不同品种香榧叶片的光合参数、相对含水率(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 为探明不同品种香榧对高温的生理响应,筛选出耐热性较强的香榧品种,以引种到重庆的3个香榧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高温下不同品种香榧叶片的光合参数、相对含水率(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香榧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香榧在高温下的光合能力不同,其中‘东榧2号’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补偿点(L_(CP))、光饱和点(L_(SP))、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_(max))、磷酸丙糖利用率(R_(tpu))、叶片光合色素和氮含量较高,在夏季光合效率和碳同化能力较强,而‘东榧1号’的光合作用最差。不同品种香榧响应高温的生理路径不同,高温下‘东榧2号’的RWC、脯氨酸含量、CAT活性均最高,REC、MDA含量最低;‘象牙榧’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最高;‘东榧1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耐热强度为:‘东榧2号’>‘象牙榧’>‘东榧1号’。‘东榧2号’在夏季高温下的光合适应性和碳固定能力更强,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在重庆等夏季高温区域具有较好的培育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高温 生理特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榧仁挤压-复形工艺
5
作者 徐一凡 王鹏 +3 位作者 王先波 叶伟华 何志平 吴峰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以香榧仁为原料,以复形率、整粒率以及二者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压-复形香榧仁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挤压-复形工艺为香榧仁水分含量15%、挤压压力3MPa、挤压时间50s、复形时间5min。在此条件下,... 以香榧仁为原料,以复形率、整粒率以及二者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压-复形香榧仁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挤压-复形工艺为香榧仁水分含量15%、挤压压力3MPa、挤压时间50s、复形时间5min。在此条件下,香榧仁复形率和整粒率分别为91.41%±2.39%、83.01%±1.86%,综合评分为88.05±1.17。微观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挤压-复形后的香榧仁组织结构更为疏松多孔。与炒制香榧仁相比,挤压-复形再烤制的成品去衣率更高、口感更为酥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仁 挤压-复形 响应面法 微观结构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不同品种(系)香榧叶片和种实品质比较
6
作者 姜郑楚 郝琪淳 +6 位作者 李懿 王军新 廖龙建 谢前丹 俞晨良 喻卫武 陈荣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80,共16页
为探讨浙江不同品种(系)香榧叶片和种实品质的差异,以同一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下的12个品种(系)香榧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表型、种实外观和营养品质等生理指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时建立12个品种(系)香榧种实的品质... 为探讨浙江不同品种(系)香榧叶片和种实品质的差异,以同一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下的12个品种(系)香榧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表型、种实外观和营养品质等生理指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时建立12个品种(系)香榧种实的品质评价模型。结果显示:12个香榧品种(系)的叶片长度介于15.239~21.322 mm,磐安长榧的叶片最长;叶片宽度介于2.691~3.775 mm,长籽象牙榧的叶片最细;12个香榧品种(系)的出仁率为45.737%~79.481%,最高的是象牙榧;油脂含量为40.702%~54.284%,最高的是早缘榧;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321~32.079 mg·g^(-1),最高的是龙凤细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384%~90.540%,最高的是东榧1号;亚油酸含量为41.394%~48.170%,最高的是东榧2号;金松酸含量为7.850%~12.963%,最高的是安圆榧。经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因子,建立香榧种实品质评价模型,综合所有指标的种实品质排名为:早缘榧>龙凤细榧>安圆榧>东榧2号>立勤细榧>象牙榧>东榧1号>小籽象牙榧>磐安长榧>圆酥榧>长籽象牙榧>东白珠。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稳定高产的香榧新品种奠定基础,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香榧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品种(系) 叶片 种实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成熟期定额灌水对香榧假种皮开裂的解剖学变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吴翠萍 金曹亮 +3 位作者 应建平 索金伟 吴家胜 胡渊渊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目的】探讨定额灌水对近成熟期香榧假种皮开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促进假种皮开裂率和减少采收成本的理论依据。【方法】在香榧近成熟期设置定额灌水(25 cm处的土壤含水量约为26.5%)和对照处理(不作处理),测定假种皮的开裂率和硬度变化,... 【目的】探讨定额灌水对近成熟期香榧假种皮开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促进假种皮开裂率和减少采收成本的理论依据。【方法】在香榧近成熟期设置定额灌水(25 cm处的土壤含水量约为26.5%)和对照处理(不作处理),测定假种皮的开裂率和硬度变化,结合石蜡切片观察解剖结构,分析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壁组分;基于转录组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揭示灌水促进假种皮开裂的内在机制。【结果】1)灌水处理显著增加香榧假种皮的开裂率至72.55%,降低硬度40.40%(P≤0.05),乙烯释放量增加1.32倍;显微结构显示,灌水处理的假种皮薄壁细胞层树脂道群出现明显的破裂分离现象,薄壁组织层厚度显著增加20.12%。2)灌水处理显著增加假种皮中的水溶性果胶(WSP),CDTA可溶性果胶(CSP)、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减少;假种皮开裂率与WSP呈显著正相关,与CSP呈显著负相关。3)灌水处理后假种皮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TgEXPs、TgPMEs和乙烯合成相关基因TgACOs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其中TgEXP1、TgEXP2、TgPME1、TgPME2、TgACO1的表达量与硬度、CSP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假种皮开裂率、乙烯释放量、WS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近成熟期,定额灌水通过增加乙烯释放量及改变细胞壁组分和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促进香榧假种皮开裂、缩短开裂期,为提高开裂率的栽培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土壤含水量 假种皮开裂 细胞壁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花粉TgPUX10基因克隆与表达
8
作者 汤天羽 汪承巧 +3 位作者 刘佳乐 曹岳英伦 张瑞 吴家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花粉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分离出一条类似拟南芥PUX10-like cDNA序列,命名为TgPUX10,并对该基因进行鉴定、克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gPUX10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1437 bp...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花粉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分离出一条类似拟南芥PUX10-like cDNA序列,命名为TgPUX10,并对该基因进行鉴定、克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gPUX10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1437 bp,编码477个氨基酸残基。TgPUX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包含UBA、HP、UAS、UBX功能结构域。通过构建瞬时表达载体,并利用拟南芥悬浮细胞转化体系,发现TgPUX10蛋白定位于油体细胞器。在花粉萌发的0、2、4 d时,油体相关基因TgOLE及TgCLO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TgPUX10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证明TgPUX10影响香榧花粉萌发,且参与油体的降解过程。TgPUX10在各品种香榧中表达较为保守。与其他品种相比,细榧(Torreya grandis‘xifei’)的花粉活性较高,萌发率达到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TgPUX10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W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9
作者 王誉 姜筱雯 +1 位作者 周小红 吴家胜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目的]本研究对香榧W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了体细胞胚发生相关WOX表达,以筛选香榧体细胞胚发生关键WOX基因,提升香榧体细胞胚发生效率,以期解决香榧育种工作中生长周期长的困难。[方法]用拟南芥WOX蛋白序列比对香榧基因组,鉴定出的... [目的]本研究对香榧W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了体细胞胚发生相关WOX表达,以筛选香榧体细胞胚发生关键WOX基因,提升香榧体细胞胚发生效率,以期解决香榧育种工作中生长周期长的困难。[方法]用拟南芥WOX蛋白序列比对香榧基因组,鉴定出的WOX基因进行蛋白理化性质、保守基序、保守结构域和染色体定等分析,进一步分析了香榧根、茎、叶、愈伤和体细胞胚中的WOX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17个香榧WOX成员,系统进化分析后将其分为3个进化支:WUS进化支、中间进化支和古老进化支;不同进化支上的基因均含有特异性的保守结构域;17条基因定位在6条染色体上,其理化性质也各有不同;香榧的WOX2、WOX8、WOX9、WOX13在根、茎、叶、体胚、愈伤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在体细胞胚和愈伤中的表达量较高。[结论]基于香榧WOX2、WOX8B、WOX9A、WOX13A~D在体细胞胚和愈伤中的高表达量,推测它们可能参与香榧愈伤的形成与体细胞胚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WOX基因 体细胞胚发生 生信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林下套种黄精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何诗杨 吴家森 +3 位作者 王增 张勇 叶丽敏 许元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7,112,共9页
为了掌握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林下套种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对林地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为香榧-黄精套种方案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设定香榧-黄精套种1 a(XFH1)及香榧-黄精套种4 a(XFH4)两个香榧生长敏... 为了掌握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林下套种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对林地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为香榧-黄精套种方案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设定香榧-黄精套种1 a(XFH1)及香榧-黄精套种4 a(XFH4)两个香榧生长敏感期为2个处理,并以香榧纯林(CK)为对照,测定香榧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分析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香榧林下套种黄精显著增加土壤pH、有机质(SOM)质量分数、有效磷(AP)质量分数、速效钾(AK)质量分数(P<0.05),其中,pH、SOM、AK、碱解氮(AN)质量分数在套种4 a处理时最高。香榧林下套种黄精后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显著提高细菌丰富度(Chao1指数)。在门水平上,与AP呈显著正相关的放线菌门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升,并成为优势菌门,有利于有机质分解并减少植物病害;在属水平上,与AK呈显著正相关的伯克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升,节杆菌属成为优势菌属,此时,土壤具有更强的磷利用率及抗胁迫能力。冗余分析中,pH、AN、AP、AK、SOM均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H、AN、SOM、AP、AK会直接对土壤细菌丰度产生显著正效应,pH、SOM会对土壤细菌组成产生显著效应。香榧林下套种黄精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及养分活性,提升细菌丰度,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 香榧 土壤细菌群落 土壤肥力 林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机器算法的新陈香榧籽无损鉴别
11
作者 范郑欣 昝佳君 +1 位作者 杜园 孙通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849,共12页
快速无损鉴别香榧陈籽和新籽,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十分重要。采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仪(光谱仪Ⅰ)、近红外中短波光谱仪(光谱仪Ⅱ)采集带壳香榧样本的光谱,使用9种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区间优化选择算法(ICO)、竞争自适应重加... 快速无损鉴别香榧陈籽和新籽,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十分重要。采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仪(光谱仪Ⅰ)、近红外中短波光谱仪(光谱仪Ⅱ)采集带壳香榧样本的光谱,使用9种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区间优化选择算法(ICO)、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和变量组合种群分析(VCPA)选择方法筛选显著相关的光谱特征变量,基于优化后的特征变量,分别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方法建立香榧陈籽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光谱特征优化与模型适配,对于可见-近红外光谱,CARS-SVM模型性能较优,其预测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为100%;对于近红外中短波光谱,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联合VCPA优化特征变量构建的BP模型较优,其预测集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8.18%、93.02%和95.04%。由此可知,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香榧陈籽的判别。旨为香榧陈籽快速无损判别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有效区分香榧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香榧籽 香榧陈籽 波长变量选择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A-seq的榧树雌雄性别分子标记筛选与应用
12
作者 邬玉芬 田海丹 +1 位作者 汪佞元 焦云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
【目的】筛选快速鉴定榧树性别的分子标记,加快榧树雌雄株定向培育及育种进程。【方法】采用BSA-Seq技术,分别对榧树雌株和雄株混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获得了1751232个Contig,其中长度大于1 MB的Contig合计有5796个。根据不同性别... 【目的】筛选快速鉴定榧树性别的分子标记,加快榧树雌雄株定向培育及育种进程。【方法】采用BSA-Seq技术,分别对榧树雌株和雄株混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获得了1751232个Contig,其中长度大于1 MB的Contig合计有5796个。根据不同性别测序结果中Contig的对比分析,锁定部分性别关联位点并设计16对引物。引物分别来源于9个不同的Contig,其特异性位点突变序列长度为4~10 bp,PCR扩增产物长度预期为61~180 bp,最终筛选出与榧树雄株(含雌雄同株)性别紧密连锁的引物XF1754,其扩增产物长度仅为97 bp。进一步优化PCR循环条件,将循环数量设为17~2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仅需17个循环即可获得清晰可见的扩增条带。在ABI 3730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平台上对XF1754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榧树雄株(含雌雄同株)样本能够扩增出单一且清晰的峰,与预期产物片段大小一致。因此,XF1754适用于荧光定量PCR仪和遗传分析仪等高通量检测平台。随机选择70份榧树不同性别种质自然群体进行分型与表型验证,结果表明使用XF1754可将榧树试材清晰地划分为2簇,分别代表雄株(含雌雄同株)群体与雌株种质群体,与实际的性别表型完全一致。【结论】筛选获得的XF1754标记可用于榧树种质资源性别性状的早期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雌雄 性别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3
作者 周剑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99-102,共4页
香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其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提出防治策略。该作物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褐腐病、紫色根腐病、疫病和苗木立枯病等,虫害主要包括等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 香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其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提出防治策略。该作物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褐腐病、紫色根腐病、疫病和苗木立枯病等,虫害主要包括等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等翅目病害包括白蚁科的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ormosan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直翅目虫害包括蝗科的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蝼蛄科的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等;同翅目虫害包括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ma)、中华象蜡蝉(Dictyophara sinica)和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等;半翅目虫害包括突背斑红蝽(Physopelta gutta)、麻皮蝽(Erthesina fullo)和香榧硕丽盲蝽(Macrolygus torreyae)等;鞘翅目虫害包括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等;鳞翅目虫害包括香榧细小卷蛾(Lepteucosma torreyae)等。为降低病虫害对该植物生长的影响,应结合病虫害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理杂草和水分管理等农业措施,涂白剂、杀虫灯等物理措施,施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苯菌脲等药剂的化学措施,引入蜘蛛、瓢虫和蜂鸟等天敌的生物措施。在香榧病虫害防治中,注意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实现其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全面提升。本文为香榧病虫害防治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榧树单木生长规律研究
14
作者 易烜 黄靓 +5 位作者 季秀 刘文剑 王旦媚 周榕 彭屹霖 王钰霖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6-21,共6页
探究湖南榧树单木生长规律,揭示其胸径、树高、材积的动态特征,为人工林精准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的32年生榧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按1 m区分段法截取圆盘测定龄阶数据,结合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法计算材积... 探究湖南榧树单木生长规律,揭示其胸径、树高、材积的动态特征,为人工林精准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的32年生榧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按1 m区分段法截取圆盘测定龄阶数据,结合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法计算材积,分析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及生长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胸径生长呈S型曲线:幼龄期(≤5 a)年均增长量为0.13 cm,速生期(5~25 a)年均增长量峰值达0.79 cm(15年生),成熟期(≥25 a)年均增长量降至0.26 cm;(2)树高生长具双峰特征:在0~10 a、20~25 a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28 m和0.38 m,第25~30年年均增长量显著下降(0.13 m);(3)材积积累后发优势显著:第10~32年连年生长量持续上升,第32年达0.0048 m^(3);(4)干形发育25年后定型,胸高形数稳定于0.5±0.05。因此,可得出如下结论:榧树人工林经营需分阶段调控:幼龄期控制密度并除草促基径生长;速生期尤其是15年生胸径峰值期增施氮磷肥,第20~25年树高二次速生期实施透光伐;成熟期延后主伐年龄至35年生以获取最大材积收益。本研究可为榧树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树干解析 单木生长规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提取物成分分析及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俞文华 高天一 《中国果菜》 2025年第3期46-50,共5页
香榧为我国特色的经济树种,其提取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作为原材料在农业、化工、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开发价值。为研究香榧提取物对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控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小白菜为试材,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香榧提取物的化... 香榧为我国特色的经济树种,其提取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作为原材料在农业、化工、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开发价值。为研究香榧提取物对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控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小白菜为试材,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香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并通过在小白菜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的香榧提取物,探究其对小白菜产量、商品性及软腐病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提取物中相对质量分数较大(含量≥1%)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D-柠檬烯、α-蒎烯等11种物质。喷施香榧提取物原液处理的小白菜,其株高、叶数、单株质量、产量等均显著高于对照,香榧提取物能够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商品性,并能防止软腐病的发生,防效达7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提取物 小白菜 促生作用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香榧新品种美人指和早珍珠的选育
16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2 位作者 任华东 王开良 常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0-1704,共5页
美人指和早珍珠是2023年从浙江省嵊州市实生榧树中选育出的两个新品种,采用穗条嫁接方式繁育子代。美人指种实质量10.77 g,呈卵球形,种形指数1.69,鲜出核率26.8%,种核质量2.89 g,核形指数2.74,种核细长、种壳较薄,干核出仁率72.54%,种... 美人指和早珍珠是2023年从浙江省嵊州市实生榧树中选育出的两个新品种,采用穗条嫁接方式繁育子代。美人指种实质量10.77 g,呈卵球形,种形指数1.69,鲜出核率26.8%,种核质量2.89 g,核形指数2.74,种核细长、种壳较薄,干核出仁率72.54%,种仁含油率59.1%,蛋白质含量(w,后同)13.1%,可溶性糖含量2.94%。早珍珠种实质量7.98 g,呈圆球形,种形指数1.21,鲜出核率33.7%,种核质量2.69 g,核形指数1.75,呈近卵球形,种壳极薄,干核出仁率达78.68%,种仁含油率57.6%,蛋白质含量11.0%,可溶性糖含量4.17%。两个品种在炒制加工后,均表现出极易脱衣、质地松脆、后味香甜、综合口感佳的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美人指4月上旬开花,种实9月上旬成熟;早珍珠花期较早,于3月下旬开花,10月上旬种实成熟,成熟期较迟。子代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种实性状、种仁风味与母株表现一致,且早实性、丰产性和稳产性良好,适宜在浙江省及相似环境地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新品种 美人指 早珍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藻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4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藻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肥对香榧幼苗叶片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振生 李爱华 +4 位作者 杜拾平 黄培耕 许秀环 宁博林 李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后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幼苗叶片代谢组的影响,探究亚硒酸钠喷施后香榧叶片次生代谢物的累积情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苗龄2年的香榧幼苗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为100μg·L^(-1... [目的]分析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后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幼苗叶片代谢组的影响,探究亚硒酸钠喷施后香榧叶片次生代谢物的累积情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苗龄2年的香榧幼苗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为100μg·L^(-1))2次,间隔15 d。第二次喷施后15 d,采取1年生叶片进行代谢组分析,以色谱-质谱研究香榧幼苗叶片代谢物差异。[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有90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69种显著变化(27种显著上调,42种显著下调)。在负离子模式下,出现43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显著变化(11种显著上调,32种显著下调)。对人体有益的一些次生代谢物显著增加,如车前苷(2.827倍)、川芎内酯(2.524倍)、6-唾液乳糖(2.021倍)、阿齐沙坦(1.931倍)。[结论]香榧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有利于促进对人体有益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在叶片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硒肥 代谢组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湖南省榧树适宜分布区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烜 杨振宇 +5 位作者 朱晋梅 谢旭 黄靓 刘文剑 王琢玙 吴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5,共10页
【目的】榧树Torreya grand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树种,预测榧树在湖南省的适宜分布区,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有助于其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开发利用适宜地的选择。【方法】以湖南省193个野外调查榧树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选取了22... 【目的】榧树Torreya grand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树种,预测榧树在湖南省的适宜分布区,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有助于其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开发利用适宜地的选择。【方法】以湖南省193个野外调查榧树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选取了22个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10.7软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湖南省的适宜分布区。【结果】1)ROC曲线下训练数据集10次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AUC值为0.914,测试数据集10次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AUC值为0.867,标准差为0.074,模型预测精度可靠。2)限制榧树当前潜在适生区分布的4个关键因素依次是海拔、坡度、最干季平均温度以及最热季降水量,其百分比贡献率依次为29.40、16.90、8.60、7.30;置换重要性依次为53.30、14.60、5.70、6.50。43)榧树在湖南省的适生区总面积为9.114×10 km^(2),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0.872×10^(4)、2.659×10^(4)、5.583×10^(4) km^(2);榧树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湘中、西、东南地区,高、中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邵阳北部、南部、西南部,益阳西南部,永州中南部,娄底西北部以及怀化中南部。【结论】地形、气候等因子综合影响着湖南省榧树的地理分布格局,邵阳、益阳、永州、娄底、怀化等地区中,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缓、气候凉爽的溪谷地区可能适合榧树的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榧树 适宜分布区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油-薯蓣皂素油凝胶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鹏浩 谢润华 +4 位作者 李佳玲 余宁翔 聂小华 孟祥河 陆元超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117,共8页
以香榧油(Torreya grandis oil, TGO)为油相、薯蓣皂素(Diosgenin, DSG)为凝胶剂制备TGO-DSG油凝胶(TDOG油凝胶),研究其微观结构、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晶体结构等,以及其凝胶形成原理及凝胶化对其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DOG油... 以香榧油(Torreya grandis oil, TGO)为油相、薯蓣皂素(Diosgenin, DSG)为凝胶剂制备TGO-DSG油凝胶(TDOG油凝胶),研究其微观结构、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晶体结构等,以及其凝胶形成原理及凝胶化对其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DOG油凝胶是由小而密和大而松散的两种球状DSG结晶通过纤维交联的三维网络构建而成。TDOG油凝胶的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呈现剪切稀化特征,相转变温度约为86.8℃。当消化时间为120 min时,TDOG油凝胶的消化率为40.7%,显著低于TGO(50.9%),即凝胶化能降低TDOG中TGO的消化率;另外,TDOG油凝胶消化上清液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即凝胶化会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消化难度,且不饱和度越高其消化难度越大。因此,TDOG油凝胶可作为固体脂肪的替代品,应用于健康功能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油-薯蓣皂素油凝胶(TDOG油凝胶) 流变特性 晶体结构 范德华力 消化特性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