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等离子喷涂TiC/Fe-Ni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警雷 黄继华 +3 位作者 王海涛 徐俊龙 赵兴科 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TiC/Fe-Ni复合涂层由不同含量TiC颗粒分布于晶粒内部而形成的晶内型复合强化片层叠加而成,基体主要为(Fe、Ni)固溶体,TiC颗粒呈纳米级;涂层TiC含量较高时,纳米级TiC颗粒弥散分布更均匀;喷涂粉末粒度较大时,片层厚度较大,孔隙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Ni 反应等离子喷涂 前驱体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火焰喷涂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慧渊 黄继华 张建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Ti Fe C系复合喷涂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喷涂所得到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由片状的铁基体和弥散分布的TiC颗粒组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粒度一般在0.5μm以下;相同条件下所获涂层的磨损体积大约是常规火焰喷涂Ni60涂层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 前驱体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Fe-Ti-C复合粉末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形成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涛 张守全 +3 位作者 黄继华 朱警雷 张强 张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合粉末团粒构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在喷涂飞行过程中首先出现Ti-Fe液相,然后整个团粒发生球化;熔化的团粒内部生成大量细小TiC颗粒,表层有少量TiC聚集,与基板碰撞后形成复合强化片层与TiC聚集片层交替叠加的涂层结构;随飞行距离增大,团粒外部TiC聚集层增厚,内部TiC颗粒减少,碰撞扁平化程度降低;最终涂层由TiC和Fe两相组成,大量亚微米级TiC颗粒呈内晶型均匀分布于Fe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金属陶瓷涂层 fe-Ti-C复合粉末 组织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Fe基TiC金属陶瓷涂层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新衡 刘安民 +1 位作者 钱书琨 朱航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58-160,164,共4页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在Q235钢表面熔覆制备了原位合成Fe基TiC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对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量以及室温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Fe基TiC金属陶瓷增强熔覆层组织致密,无缺陷,TiC粒子同基体之间结合良...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在Q235钢表面熔覆制备了原位合成Fe基TiC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对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量以及室温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Fe基TiC金属陶瓷增强熔覆层组织致密,无缺陷,TiC粒子同基体之间结合良好。熔覆层室温下以区域选择性粘着磨损和显微切削为主,干摩擦磨损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合成 fetic金属陶瓷涂层 室温干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TiB/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原位合成及显微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维平 刘硕 邹龙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801,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工艺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出原位自生TiB2-TiB/Fe复相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改善常规材料表面综合使用性能.采用XRD、SEM、EDS、EPMA等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Fe,C)固溶体胞状树枝晶及分布于晶间的TiB... 利用激光熔覆工艺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出原位自生TiB2-TiB/Fe复相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改善常规材料表面综合使用性能.采用XRD、SEM、EDS、EPMA等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Fe,C)固溶体胞状树枝晶及分布于晶间的TiB2/Fe或TiB/Fe共晶组成,部分Fe2B相也会出现在晶间.涂层成分不同时,陶瓷增强相的含量将发生变化.涂层力学性能较基体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TIB2 fe2B 激光熔覆工艺 共晶 显微分析 中碳钢 原位自生 原位合成 材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制备Co基TiC金属陶瓷涂层的微观形貌及耐高温腐蚀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将栋 刘伟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6-419,共4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H586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Co基TiC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TiC含量对Co基TiC金属陶瓷涂层显微组织及耐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陶瓷颗粒与Co基粉体有良好的润湿性,呈现相互包裹的结构,涂层结合紧密无缺陷;TiC...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H586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Co基TiC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TiC含量对Co基TiC金属陶瓷涂层显微组织及耐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陶瓷颗粒与Co基粉体有良好的润湿性,呈现相互包裹的结构,涂层结合紧密无缺陷;TiC的加入,提高了Co基TiC金属陶瓷涂层的耐磨性,但当TiC含量过高时,团聚现象严重,导致涂层的耐高温腐蚀性能降低;TiC质量分数为10%时,TiC颗粒在涂层中分布较为均匀,此时涂层的耐高温腐蚀性能和耐磨性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金属陶瓷涂层 tic 耐高温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C陶瓷增强金属复合涂层组织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强 王海涛 +2 位作者 黄继华 赵兴科 张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2-36,共5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利用钛铁粉为原料制备Ti–Fe–Ni–C和Ti–Fe–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和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复合粉末和不同基体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利用钛铁粉为原料制备Ti–Fe–Ni–C和Ti–Fe–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和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复合粉末和不同基体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测量了2种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量。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制备的复合涂层由不同TiC颗粒含量的片层组织叠加而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基体主要为Fe及Fe、Ni固溶体。TiC/Fe–Ni涂层较TiC/Fe涂层组织更加均匀、致密,且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等离子喷涂 tic 前驱体 金属陶瓷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SHS-铸造钢基表面TiC-Fe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严有为 刘生发 +2 位作者 范晓明 傅正义 魏伯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61,共5页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点燃的条件下 ,适当提高钢液的浇注温度、降低预制块的密实度均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 ;而且在预制块中掺加适量的低熔点金属稀释剂不仅可降低合成TiC颗粒的尺寸 ,而且也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与钢液向预制块中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ticfe涂层 梯度复合 工艺参数 铸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火焰喷涂TiC/Fe复合涂层的动力学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长松 李志文 +1 位作者 黄继华 殷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22-1526,共5页
以钛铁、铁和石墨为主要原料,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制备TiC/Fe复合涂层。在喷涂过程中,在氧乙炔火焰条件下引燃Fe-Ti-C体系的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反应,研究该SHS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铁和石墨,或减小反应组元的粒度,会显著降... 以钛铁、铁和石墨为主要原料,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制备TiC/Fe复合涂层。在喷涂过程中,在氧乙炔火焰条件下引燃Fe-Ti-C体系的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反应,研究该SHS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铁和石墨,或减小反应组元的粒度,会显著降低体系的点火温度,可促进Fe-Ti-C反应体系在氧乙炔火焰中的点火进程。喷涂粉末粒度、氧乙炔火焰功率、喷涂距离以及喷涂粉末的原料配比均会影响Ti-C间的反应程度,从而影响Fe-Ti-C体系的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反应动力学 tic/fe涂层 氧乙炔火焰 热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火焰喷涂TiC/Fe复合涂层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慧渊 黄继华 +1 位作者 郭面焕 魏世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通过反应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和SEM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喷涂粉末粒度、Ti的加入方式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通过反应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和SEM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喷涂粉末粒度、Ti的加入方式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C/Fe复合涂层由不同含量TiC颗粒分布于晶粒内部而形成的晶内型复合强化片层组织叠加而成,TiC颗粒呈纳米级;喷涂粉末粒度较大时,制备的涂层中出现有害相Fe2Ti,片层厚度较大,孔隙率高;以纯Ti粉为Ti源制备的喷涂粉末和以TiFe粉为Ti源制备的喷涂粉末相比较,其涂层中硬质相TiC含量较少,孔隙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 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流量对反应氮弧熔覆TiCN/Fe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扬 耿振 +3 位作者 孙有亮 张素 张利 郝建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利用反应氮弧熔覆技术,以Ti粉、石墨粉作为Ti源和C源,以N2兼作保护气和反应气体,在Q235试件基体上制备了厚度为2mm的TiCN/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KYKY-2800B型扫描电镜、D/max-RA型X射线衍射仪、HSR-2M型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MH-6型显... 利用反应氮弧熔覆技术,以Ti粉、石墨粉作为Ti源和C源,以N2兼作保护气和反应气体,在Q235试件基体上制备了厚度为2mm的TiCN/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KYKY-2800B型扫描电镜、D/max-RA型X射线衍射仪、HSR-2M型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MH-6型显微硬度计等分析了不同氮气流量对涂层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流量为20L/min时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成型良好,TiCN增强相颗粒连续均匀的分布在枝晶上或枝晶之间,涂层最大显微硬度为HV0.51610,约为基体硬度的4倍左右,涂层摩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氮弧熔覆 ticN fe金属陶瓷涂层 氮气流量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碳化粉末反应火焰喷涂制备TiC增强金属复合涂层
12
作者 张守全 王海涛 +3 位作者 黄继华 朱警雷 张强 刘慧渊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9-433,共5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Ti-Fe-C和Ti-Ni-C两种体系的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氧乙炔火焰喷涂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增强Fe基和Ni基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复合粉末、涂层的相组成和组织结构,考察了TiC/Fe、TiC/Ni复合涂...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Ti-Fe-C和Ti-Ni-C两种体系的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氧乙炔火焰喷涂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增强Fe基和Ni基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复合粉末、涂层的相组成和组织结构,考察了TiC/Fe、TiC/Ni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复合粉末在喷涂过程中反应充分,可分别生成以Fe和Ni为粘结相的TiC增强涂层;两种涂层都是由TiC颗粒均匀分布的复合强化片层和TiC聚集片层叠加而成,TiC/Fe复合涂层的片层较薄,而TiC/Ni涂层中TiC的聚集片层较少;TiC/Fe涂层的硬度高于TiC/Ni涂层,两者的耐磨性能分别约为Ni60涂层的11倍和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颗粒 前驱体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蔗糖为前驱体制备TiC/Fe复合涂层
13
作者 王海涛 张守全 +2 位作者 黄继华 朱警雷 张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TiFe粉和蔗糖为原料,通过蔗糖的热分解碳化制备Ti-Fe-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利用普通氧乙炔火焰喷涂成功制备出TiC/Fe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TEM等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组织结构、涂层中的TiC颗粒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C/Fe复合... 以TiFe粉和蔗糖为原料,通过蔗糖的热分解碳化制备Ti-Fe-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利用普通氧乙炔火焰喷涂成功制备出TiC/Fe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TEM等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组织结构、涂层中的TiC颗粒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C/Fe复合涂层主要由TiC颗粒均匀分布于Fe基体中的复合强化片层构成,片层中TiC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粒径约为50nm;纳米级TiC颗粒增强的复合强化片层占涂层体积的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复合涂层 纳米颗粒 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覆电流对反应氮弧熔覆TiCN/Fe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振 郝建军 +2 位作者 张素 李建昌 马跃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采用反应氮弧熔覆技术,利用TXⅡ500氩弧焊机,以纯度99.999%的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和反应气体,在预涂钛粉和石墨粉的Q235B试件表面上制备了TiCN颗粒增强复合涂层。对熔覆电流分别在200,220,240A下形成的熔覆涂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 采用反应氮弧熔覆技术,利用TXⅡ500氩弧焊机,以纯度99.999%的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和反应气体,在预涂钛粉和石墨粉的Q235B试件表面上制备了TiCN颗粒增强复合涂层。对熔覆电流分别在200,220,240A下形成的熔覆涂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相成分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CN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电流为200A时涂层的组织致密、连续、均匀,涂层的耐磨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氮弧熔覆 ticN/fe金属陶瓷涂层 熔覆电流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增强Fe基复合层组织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养良 仪登亮 +1 位作者 潘东 宋杰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45,148,共5页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TiC/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以及物相进行分析,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当(Ti+C)的含量在复合粉末中的比例达...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TiC/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以及物相进行分析,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当(Ti+C)的含量在复合粉末中的比例达到15%时,熔覆层生成了少量的TiC颗粒,其形状呈多面体和花瓣状,直径为1~5μm,长度为3~5μm,TiC增强相组织中含有Fe、Cr等元素,而不是单纯的二元碳化物。由于少量TiC颗粒的团聚现象,造成TiC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低于Fe基熔覆层,但TiC激光熔覆层磨损性能优于Fe基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c/fe复合涂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熔覆原位合成TiC增强涂层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立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4,28,共5页
TiC增强涂层以钛铁粉、铁粉、铬粉和碳的前驱体(蔗糖)等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Fe-Cr-Ti-C等离子熔覆复合粉末,并通过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成功原位合成。采用SEM、XRD和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 TiC增强涂层以钛铁粉、铁粉、铬粉和碳的前驱体(蔗糖)等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Fe-Cr-Ti-C等离子熔覆复合粉末,并通过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成功原位合成。采用SEM、XRD和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该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熔覆涂层由原位合成的TiC相和(Cr,Fe)7C3共晶相与奥氏体相构成,与基材完全冶金结合。涂层中碳化物TiC呈现梯度分布,并且涂层的熔合区和中部区域TiC颗粒形状大多呈现粒状,涂层的表层区域部分TiC颗粒呈现树枝状。涂层的硬度从表面到熔合区相差不大,平均显微硬度约是HV0.2750,是基体金属的3.2倍。涂层磨损质量约是基体金属的1/12,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Cr fe)7 C3 tic 涂层 前驱体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弧熔覆Fe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海霞 徐峰 +1 位作者 李文虎 唐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45-146,150,共3页
利用氩弧熔覆技术,以Ti粉、C粉、Fe粉为原料在Q235钢基体表面上原位合成高硬度复合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涂层显微组织,利用洛氏硬度仪测试熔覆层的硬度。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由树枝晶、等轴晶组成,TiC主要分布于晶粒内和晶界处... 利用氩弧熔覆技术,以Ti粉、C粉、Fe粉为原料在Q235钢基体表面上原位合成高硬度复合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涂层显微组织,利用洛氏硬度仪测试熔覆层的硬度。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由树枝晶、等轴晶组成,TiC主要分布于晶粒内和晶界处,涂层显微硬度随T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弧熔覆 tic fe基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合成TiC粉对铁基涂层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芳 林涛 +1 位作者 刘祥庆 郭志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共4页
以钛粉、石墨粉为原料通过自蔓延高温(SHS)合成TiC,通过破碎、筛分制得不同粒度的TiC。以此TiC为硬质相、以铁基合金粉为粘结相通过真空熔覆方法,制得TiC/Fe基耐磨涂层。研究了TiC不同含量、粒度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硬度的影响,并与添加... 以钛粉、石墨粉为原料通过自蔓延高温(SHS)合成TiC,通过破碎、筛分制得不同粒度的TiC。以此TiC为硬质相、以铁基合金粉为粘结相通过真空熔覆方法,制得TiC/Fe基耐磨涂层。研究了TiC不同含量、粒度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硬度的影响,并与添加传统微米级TiC的涂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TiC粒度一定时,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耐磨涂层的硬度略有增加,达到62HRC;当TiC的加入量一定时,随着TIC的粒度增大,耐磨涂层的硬度基本不变,保持在63HRC左右。在涂层组织中,SHS方法制得的硬质相TiC在涂层中分布均匀,且TiC颗粒和铁基粘结相的界面结合好,这将对涂层的耐磨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 tic颗粒 fe/tic涂层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弧离子镀AlCrN涂层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贵忠 孔德军 +1 位作者 张垒 叶存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7-482,共6页
利用阴极离子镀法在TiC基金属陶瓷刀具上制备了AlCrN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貌,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三维表面微观形貌,获得表面粗糙度相关评定参数,同时对高度、层次、粒度、功率谱密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均... 利用阴极离子镀法在TiC基金属陶瓷刀具上制备了AlCrN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貌,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三维表面微观形貌,获得表面粗糙度相关评定参数,同时对高度、层次、粒度、功率谱密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偏差TiC基体为85.8 nm,AlCrN涂层为175 nm,AlCrN涂层与TiC基体表面相对平整,阴极离子镀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AlCrN涂层表面高度值相对分散,支承系数大;AlCrN涂层平均颗粒直径1432 nm,而TiC基体为1460 nm,根据Hall-Petch关系,AlCrN涂层的显微硬度远远高于TiC基体的显微硬度;AlCrN涂层和TiC基体功率谱分布无规律,材料表面均表现为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金属陶瓷刀具 AlCrN涂层 原子力显微镜 三维表面微观形貌 功率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