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deposition of Ni-Co-Fe_2O_3 composite coatings
1
作者 马莉 周科朝 +1 位作者 李志友 魏秋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708-714,共7页
Ni-Co-Fe2O3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electrodeposited using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modified Watt's nickel bath with Fe2O3 particles dispersed in it.The effects of the plating parameters on the chemica... Ni-Co-Fe2O3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electrodeposited using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modified Watt's nickel bath with Fe2O3 particles dispersed in it.The effects of the plating parameter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deposited Ni-Co-Fe2O3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S) spectroscopy,X-ray diffractometry(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results reveal that Fe2O3 particles can be codeposited in the Ni-Co matrix.The codeposition of Fe2O3 particles with Ni-Co is favoured at high Fe2O3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medium stirring,and the deposition of Co is favoured 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CTAB.Moreover,the study of the textural perfection of the deposits reveals that the presence of particles leads to the worsening of the quality of the observed <220> preferred orientation.Composite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embedded particles exhibit a preferred crystal orientation of <111>.The more the embedded Fe2O3 particles in the metallic matrix,the smaller the sizes of the crystallite for the composit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POSITION Co-Ni alloy fe2O3 particles composite coatings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Fe-Al/WC composite coatings produc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2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2 位作者 朱胜 马世宁 张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221-225,共5页
Fe-Al intermetallics with remarkable high-temperature intensity and excellent erosi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sulfuration resistance are potential low cos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But the room t... Fe-Al intermetallics with remarkable high-temperature intensity and excellent erosi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sulfuration resistance are potential low cos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But the room temperature brittleness induces shape difficult and limits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The Fe-Al intermetallic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ology with cored wire on 20G steel, which will not only obviate the problems faced in fabrication of these alloys into useful shapes, but also allow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he Fe-Al/WC intermetall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ology on 20G steel and the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Fe-Al/WC composite coating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rmogrativmetic analyzer at 450, 650 and 800℃.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kinetics curve of oxidation at three temperatures approximately follows the logarithmic law.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xidized coating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2O3, Fe2O3, Fe3O4 and FeO. These phases distribute unevenly. The protective Al2O3 film firstly forms and preserves the coatings from further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fe-AL INTERMETALLICS composite co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t Infiltration 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Fe40Al/ TiC Composites System 被引量:2
3
作者 F J Oliveira J L Baptista J M Vieir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93-,共1页
Pressureless melt infiltration is an economic route f or preparation of high-density ceramic/melt composites. In this study, the Fe40 Al iron aluminide intermetallic, a low cost material of excellent oxidation and cor... Pressureless melt infiltration is an economic route f or preparation of high-density ceramic/melt composites. In this study, the Fe40 Al iron aluminide intermetallic, a low cost material of excellent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used as binder for fabricating Fe40Al/TiC composites b y pressureless melt infiltration. The wetting ability of liquid Fe40Al in porous TiC pre-form was studied by in-situ monitoring the melting and infiltration p rocess. The infiltration 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distance of l iquid Fe40Al intrusion in porous TiC pre-forms at different infiltration temper atures and times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Porous TiC per-forms with density of 60%~88%TD (theoretical density), prepared under pre-defined sintering temp e rature cycles, were used for fabricating Fe40Al/TiC composites in the range of 1 2%~40% metal content by volume. Almost full dense Fe40Al/TiC composites were su c cessfully fabricated by this technique. Liquid Fe40Al exhibited excellent infilt ration ability, the distance of complete intrusion of liquid Fe40Al in the TiC s intered pre-form with density of 88%TD was over 7 mm after 5 min at the inf iltration temperature of 1 450 ℃.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by SEM and TEM also showed that liquid Fe40Al filled the very narrow gaps among TiC particles, the interfaces of TiC particles and F e40Al plastic ligaments being metallurgical bonded. TEM revealed that high densi ty of dislocations formed in Fe40Al ligaments during solidification, which favo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i decomposed from TiC particles and dissolved into Fe40Al during infil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al analysis of TEM-EDS, the concentration of Ti in Fe40Al ranges at 1at%~4at% depending on composite f a bric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measuring point to the closest Ti C particles. XR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s were composed of two pha ses, the original TiC and Fe 0.4Al 0.6 intermetallic. No new phase formed during infiltration, but the lattice parameter of Fe 0.4Al 0.6 was expended due to the Ti in the solid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composites System Melt Infiltration 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fe40Al 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structured Sulfide Composite Coating Prepared by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 被引量:1
4
作者 GUAN Yao-hui~1,XU Yang~1,ZHENG Zhong-yu~2,TONG Xiao-hui~2(1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2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81-284,共4页
Nanostructured FeS-SiC coating was deposited by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coating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EM and XRD,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size distribu... Nanostructured FeS-SiC coating was deposited by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coating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EM and XRD,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reconstituted powders and the porosity of the coating have been measured.It was found that the reconstitiuted powers with sizes in the range of 20 to 80 μm had excellent flowability and were suitable for plasma spraying process.The as-sprayed FeS-SiC composite coating exhibited a bimodal distribution with small grains(30~80nm) and large grains(100~200nm).The coating was mainly composed of FeS and SiC,a small quantity of Fe1-xS and oxide were also found.The porosity of the coating was approximately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SPRAYING NANOSTRUCTURED feS-SiC composite co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含量对激光熔覆AlCoCrFeNi基高熵合金复合涂层抗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磊 魏鑫 +3 位作者 霍嘉翔 凡祖顺 胡可珍 陈小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3,共8页
通过激光熔覆在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iC增强AlCoCrFeNi基高熵合金复合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AlCoCrFeNi+TiC熔覆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维氏硬度计测定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利用线性往复式摩擦磨... 通过激光熔覆在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iC增强AlCoCrFeNi基高熵合金复合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AlCoCrFeNi+TiC熔覆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维氏硬度计测定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利用线性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熔覆层的抗磨损性能,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iC增强AlCoCrFeNi基熔覆层主要由BCC相和TiC相组成。随着TiC添加量的增加,TiC相的相对含量逐渐提高而BCC相含量逐渐下降。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由等轴晶基体和第二相组成,基体晶粒尺寸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TiC含量的增加,由于弥散强化效应熔覆层的显微硬度逐渐提高,而抗磨损性能先提高后降低。过量TiC导致第二相团聚和组织缺陷的产生,从而导致熔覆层的致密性降低,抗磨损性能下降。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随着TiC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少量TiC溶解产生的Ti能够提高熔覆层的钝化膜形成能力,而过量的TiC会增强电偶腐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高熵合金 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抗磨损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B-TiC抗磨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虎成 崔功军 +2 位作者 郭贺 崔昊天 韩文鹏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8-1174,共7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设计制备了质量分数4%TiC强化的FeCrB基抗磨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配副进行往复式干摩擦实验,系统研究滑动速度和载荷对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设计制备了质量分数4%TiC强化的FeCrB基抗磨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配副进行往复式干摩擦实验,系统研究滑动速度和载荷对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技术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成分和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物相为α-Fe、FeCr、TiC、Cr_(2)B和Fe_(2)B相。TiC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密度略有下降。随着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总体下降而磨损率显著增加。TiC对铁基体的钉扎作用抑制了材料的剥落和变形,材料的抗磨性能显著提高。综合分析,TiC能有效提升FeCrB合金的干摩擦学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是剥层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复合材料 tic 干摩擦 抗磨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含量对激光熔覆Ni基-TiC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立珺 师文庆 +3 位作者 梁飞龙 江龙威 林一鸣 张冰青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1,共11页
为了提高船舶轴类零件常用钢45钢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Ni基-TiC复合涂层。通过SEM、EDS、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C... 为了提高船舶轴类零件常用钢45钢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Ni基-TiC复合涂层。通过SEM、EDS、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CeO_(2)含量对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稀土的涂层物相主要为γ-(Fe, Ni)固溶体和TiC、Fe_(3)C、Cr_(7)C_(3)碳化物,当添加CeO_(2)后,涂层中出现了CeNiSi_(2)、Ce_(2)Ni_(22)C_(3)等新相。添加适量CeO_(2)有助于细化涂层晶粒,使其组织更均匀,进而提升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减少腐蚀倾向,使其在3.5%NaCl溶液中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但加入过多的CeO_(2)会使涂层中碳化物分解,导致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同时涂层因形成Ce-Ti-O等夹杂物易发生点蚀,耐腐蚀性能降低。本研究可为恶劣海洋环境下船舶关键零件复合涂层的稀土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tic复合涂层 CeO_(2)含量 激光熔覆 45钢 硬度 耐磨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含量对激光熔覆Fe基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雷声 张海浪 +3 位作者 李侠 胡珊珊 王厚民 胡正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共9页
为研究WC粉末的添加量对40Cr钢表面激光熔覆WC+Fe基复合涂层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在40Cr钢表面制备WC的质量分数为0、5%、10%、15%的Fe基复合合金熔覆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熔覆层的物相进行分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 为研究WC粉末的添加量对40Cr钢表面激光熔覆WC+Fe基复合涂层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在40Cr钢表面制备WC的质量分数为0、5%、10%、15%的Fe基复合合金熔覆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熔覆层的物相进行分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自带的能谱仪(EDS)观察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用维氏硬度计分析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熔覆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当WC粉末质量分数为0时,熔覆层的物相主要由α-Fe、Fe_(3)C组成;而添加WC粉末后,熔覆层中出现了Fe_(3)W_(3)C、Fe_(2)W_(2)C等新的硬质相,弥散分布在熔覆层中,可达到提高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损的目的。熔覆层显微组织无气孔、裂纹及其他较明显的组织缺陷。当WC粉末的质量分数为15%时,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为1 015.73HV_(0.2),约为基体硬度的3.7倍,此时熔覆层硬度为整组试样中最高。相较于WC粉末的质量分数为0时的合金涂层,添加质量分数为5%、10%、15%WC颗粒的Fe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磨损失质量分别下降约33.3%、47.9%、60.4%,熔覆层的磨损失质量随着WC含量增加而减少,WC的质量分数为15%时磨损失质量最小,为0.19 mg。当WC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5%时平均摩擦因数最小,为0.405 7。此时熔覆层摩擦因数和磨损失质量均最小,熔覆层耐磨性能最好,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为主。因此,添加适量WC粉末的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损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40Cr WC+fe基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BP神经网络的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9
作者 李学威 王兆浩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2,共7页
在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参数非线性波动以及多参数间复杂作用关系的影响,其镀层制备效果不佳。为达到理想的镀层效果,本次借助脉冲负荷电沉积法制备Ni-TiC复合镀层环境,开展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 在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参数非线性波动以及多参数间复杂作用关系的影响,其镀层制备效果不佳。为达到理想的镀层效果,本次借助脉冲负荷电沉积法制备Ni-TiC复合镀层环境,开展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ck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的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研究。先对Ni-TiC复合镀层工艺进行分析,探讨TiC粒子浓度、电流密度以及pH值三种工艺参数的影响,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正交试验,开展对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的初步优化,最后以得到的正交试验结果为输入,采用BP神经网络完成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模型的构建与训练设计,应用改进PSO算法完成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寻优,实现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参数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制备的复合镀层的耐腐蚀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PSO算法 BP神经网络 Ni-tic复合镀层 工艺参数优化 正交实验 脉冲负荷电沉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10
作者 李宏 廖鑫 +1 位作者 吴恩辉 马兰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TiC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良好塑韧性、成型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现有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大部分选用高纯Ti粉、Fe粉、C粉、B4C粉等为原料合成制备。本研究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主要原... TiC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良好塑韧性、成型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现有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大部分选用高纯Ti粉、Fe粉、C粉、B4C粉等为原料合成制备。本研究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酸浸浸出工艺制备新型TiC铁基复合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碳热还原及酸浸工艺参数对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产物物相组成影响较大,随温度上升,Fe以Fe_(0.9)Si_(0.1)的形式存在逐渐变为以Fe_(3)Si的形存在;在球料比4∶1、还原温度1 550℃、还原时间30 min的条件下,物相组成主要为Fe_(3)Si、Ti(C,N)、过量C和MgAl_(2)O_(4)等;在10%HCl、固液比20∶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酸浸除去了多余杂质,成功制备了TiC/Fe复合材料;酸浸前后形貌和粒径变化不大,酸浸前粒径为22μm、酸浸后为23μm;需要注意,所制备的TiC/Fe复合材料增强相TiC不纯,多以Ti(C,N)的形式存在,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球料比和碳热还原时间以及尽可能增大碳热还原温度可有效避免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复合材料 钒钛铁精矿 煤粉 原位合成 碳热还原-酸浸 tic纯度 TI(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弧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层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宋思利 王新洪 +1 位作者 邹增大 曲仕尧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通过在Fe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一定比率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及石墨,采用氩弧熔敷法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原位形成的TiC颗粒增强Fe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图像分析系统,对熔敷层显微组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 通过在Fe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一定比率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及石墨,采用氩弧熔敷法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原位形成的TiC颗粒增强Fe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图像分析系统,对熔敷层显微组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可以原位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TiC颗粒;TiC颗粒沿熔敷层深度呈梯度分布。通过调整预置涂层的厚度、熔敷工艺参数以及石墨的加入量,可以调整控制熔敷层的成形及组织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弧焊 原位合成 tic颗粒 fe基复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C/Fe-Ni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8
12
作者 朱警雷 黄继华 +3 位作者 王海涛 徐俊龙 赵兴科 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TiC/Fe-Ni复合涂层由不同含量TiC颗粒分布于晶粒内部而形成的晶内型复合强化片层叠加而成,基体主要为(Fe、Ni)固溶体,TiC颗粒呈纳米级;涂层TiC含量较高时,纳米级TiC颗粒弥散分布更均匀;喷涂粉末粒度较大时,片层厚度较大,孔隙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Ni 反应等离子喷涂 前驱体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Fe-Al复合涂层反应火焰喷涂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继华 刘长松 +1 位作者 党全坤 殷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混合更有利于喷涂过程中反应的进行 ;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碳被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Al涂层 碳化物/金属复合涂层 反应热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SHS-铸造钢基表面TiC-Fe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严有为 刘生发 +2 位作者 范晓明 傅正义 魏伯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61,共5页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点燃的条件下 ,适当提高钢液的浇注温度、降低预制块的密实度均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 ;而且在预制块中掺加适量的低熔点金属稀释剂不仅可降低合成TiC颗粒的尺寸 ,而且也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与钢液向预制块中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ticfe涂层 梯度复合 工艺参数 铸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火焰喷涂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慧渊 黄继华 张建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Ti Fe C系复合喷涂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喷涂所得到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由片状的铁基体和弥散分布的TiC颗粒组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粒度一般在0.5μm以下;相同条件下所获涂层的磨损体积大约是常规火焰喷涂Ni60涂层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 前驱体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熔覆原位自生TiC-TiB_2/Fe复合涂层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宁 赵迪 +2 位作者 张柯柯 杨跃 尹丹青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128,134,共6页
利用氩弧作为热源,以G302铁基合金粉、FeTi70粉和B_4C粉作为原料粉末,在Q235表面原位生成TiCTiB_2增强的铁基复合涂层.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方法对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氩弧熔覆过程冶金反应充分,熔覆层中生成了TiC,TiB_2和M7C3等... 利用氩弧作为热源,以G302铁基合金粉、FeTi70粉和B_4C粉作为原料粉末,在Q235表面原位生成TiCTiB_2增强的铁基复合涂层.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方法对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氩弧熔覆过程冶金反应充分,熔覆层中生成了TiC,TiB_2和M7C3等硬质增强相;熔覆层组织呈现出由母材界面到熔覆层表面硬质相逐渐增多的梯度分布特征.增加FeTi70和B_4C粉末比例提高了熔覆层硬度,质量比为G302:FeTi70:B_4C=6:3:1时,试样最大硬度达到976 HV0.1,是母材硬度的5倍左右.在与GCr15钢对磨时,熔覆试样磨损量仅为Q235钢的1/30左右,熔覆层磨损表面基本无塑性变形痕迹,涂层中坚硬的TiC,TiB_2陶瓷相起到阻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覆 碳化钛 耐磨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增强Fe基复合层组织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养良 仪登亮 +1 位作者 潘东 宋杰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45,148,共5页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TiC/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以及物相进行分析,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当(Ti+C)的含量在复合粉末中的比例达...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TiC/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以及物相进行分析,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当(Ti+C)的含量在复合粉末中的比例达到15%时,熔覆层生成了少量的TiC颗粒,其形状呈多面体和花瓣状,直径为1~5μm,长度为3~5μm,TiC增强相组织中含有Fe、Cr等元素,而不是单纯的二元碳化物。由于少量TiC颗粒的团聚现象,造成TiC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低于Fe基熔覆层,但TiC激光熔覆层磨损性能优于Fe基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c/fe复合涂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TiC_p/Fe复合材料基体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秀荣 刘兆晶 +2 位作者 李凤珍 韩杰才 任善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0-644,共5页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改变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 ,探讨了原位TiCp/Fe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明显改变 ,TiC增强相不发生变化。退火处理降低材料的硬度 ,提高材料的韧性。淬...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改变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 ,探讨了原位TiCp/Fe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明显改变 ,TiC增强相不发生变化。退火处理降低材料的硬度 ,提高材料的韧性。淬火 +低温回火处理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 ,而韧性没有明显的下降。采用等温淬火工艺 ,可使TiCp/Fe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P/fe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组织 热处理 增强相 淬火 低温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参数对反应火焰喷涂TiC-Fe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长松 黄继华 殷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8-662,共5页
以钛铁、石墨和纯铁粉为原料 ,利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 Fe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成分参数对涂层显微结构 (包括显微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 :Fe含量过低 ,则涂层中含有大量氧化物 ,使涂层自身结合强度显著降... 以钛铁、石墨和纯铁粉为原料 ,利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 Fe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成分参数对涂层显微结构 (包括显微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 :Fe含量过低 ,则涂层中含有大量氧化物 ,使涂层自身结合强度显著降低 ;Fe含量过高 ,则使涂层中富TiC片层的显微硬度显著降低 ,也造成涂层的耐磨性能显著降低。原料中C/Ti摩尔比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影响不大 ,但适当过量的C/Ti摩尔比会使涂层中贫TiC片层减少 ,从而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涂层 成分参数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在反应火焰喷涂TiC-Fe涂层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长松 黄继华 殷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5-38,共4页
研究了以钛铁、石墨和纯铁粉为原料 ,Fe在反应火焰喷涂 Ti C- Fe金属陶瓷涂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原料中 Fe含量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影响非常大 ,过高会使涂层中富 Ti C片层的显微硬度显著降低 ;过低则涂层中含有大量氧化物。钛铁中... 研究了以钛铁、石墨和纯铁粉为原料 ,Fe在反应火焰喷涂 Ti C- Fe金属陶瓷涂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原料中 Fe含量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影响非常大 ,过高会使涂层中富 Ti C片层的显微硬度显著降低 ;过低则涂层中含有大量氧化物。钛铁中的铁和纯铁在喷涂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前者主要用于降低体系的点火温度 ,后者则主要用于吸收反应放热 ,以消除 (或减缓 )已合成 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涂层 成分参数 显微结构 碳化钛-铁涂层 金属陶瓷涂层 金属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