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lt Infiltration 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Fe40Al/ TiC Composites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F J Oliveira J L Baptista J M Vieir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93-,共1页
Pressureless melt infiltration is an economic route f or preparation of high-density ceramic/melt composites. In this study, the Fe40 Al iron aluminide intermetallic, a low cost material of excellent oxidation and cor... Pressureless melt infiltration is an economic route f or preparation of high-density ceramic/melt composites. In this study, the Fe40 Al iron aluminide intermetallic, a low cost material of excellent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used as binder for fabricating Fe40Al/TiC composites b y pressureless melt infiltration. The wetting ability of liquid Fe40Al in porous TiC pre-form was studied by in-situ monitoring the melting and infiltration p rocess. The infiltration 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distance of l iquid Fe40Al intrusion in porous TiC pre-forms at different infiltration temper atures and times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Porous TiC per-forms with density of 60%~88%TD (theoretical density), prepared under pre-defined sintering temp e rature cycles, were used for fabricating Fe40Al/TiC composites in the range of 1 2%~40% metal content by volume. Almost full dense Fe40Al/TiC composites were su c cessfully fabricated by this technique. Liquid Fe40Al exhibited excellent infilt ration ability, the distance of complete intrusion of liquid Fe40Al in the TiC s intered pre-form with density of 88%TD was over 7 mm after 5 min at the inf iltration temperature of 1 450 ℃.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by SEM and TEM also showed that liquid Fe40Al filled the very narrow gaps among TiC particles, the interfaces of TiC particles and F e40Al plastic ligaments being metallurgical bonded. TEM revealed that high densi ty of dislocations formed in Fe40Al ligaments during solidification, which favo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i decomposed from TiC particles and dissolved into Fe40Al during infil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al analysis of TEM-EDS, the concentration of Ti in Fe40Al ranges at 1at%~4at% depending on composite f a bric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measuring point to the closest Ti C particles. XR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s were composed of two pha ses, the original TiC and Fe 0.4Al 0.6 intermetallic. No new phase formed during infiltration, but the lattice parameter of Fe 0.4Al 0.6 was expended due to the Ti in the solid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composites System Melt Infiltration 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fe40Al 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TiC_p/Fe复合材料基体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秀荣 刘兆晶 +2 位作者 李凤珍 韩杰才 任善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0-644,共5页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改变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 ,探讨了原位TiCp/Fe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明显改变 ,TiC增强相不发生变化。退火处理降低材料的硬度 ,提高材料的韧性。淬...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改变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 ,探讨了原位TiCp/Fe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明显改变 ,TiC增强相不发生变化。退火处理降低材料的硬度 ,提高材料的韧性。淬火 +低温回火处理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 ,而韧性没有明显的下降。采用等温淬火工艺 ,可使TiCp/Fe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p/fe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组织 热处理 增强相 淬火 低温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表面激光熔覆TiC_P/Fe基合金复合耐磨涂层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细菊 方军 +1 位作者 史华忠 许伯藩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在20钢表面用激光束熔覆了TiC颗粒与Fe基自熔合金复合耐磨涂层。对涂层的组织、化学成分、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γ-Fe,α-Fe(马氏体)和TiC颗粒组成。为获得平整而无裂纹的表面复合涂层,... 在20钢表面用激光束熔覆了TiC颗粒与Fe基自熔合金复合耐磨涂层。对涂层的组织、化学成分、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γ-Fe,α-Fe(马氏体)和TiC颗粒组成。为获得平整而无裂纹的表面复合涂层,随预涂覆层的TiC量的增加,所需激光能量密度提高,复合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自熔合金 复合涂层 铁基 碳化钛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B-TiC抗磨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赵虎成 崔功军 +2 位作者 郭贺 崔昊天 韩文鹏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8-1174,共7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设计制备了质量分数4%TiC强化的FeCrB基抗磨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配副进行往复式干摩擦实验,系统研究滑动速度和载荷对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设计制备了质量分数4%TiC强化的FeCrB基抗磨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配副进行往复式干摩擦实验,系统研究滑动速度和载荷对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技术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成分和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物相为α-Fe、FeCr、TiC、Cr_(2)B和Fe_(2)B相。TiC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密度略有下降。随着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总体下降而磨损率显著增加。TiC对铁基体的钉扎作用抑制了材料的剥落和变形,材料的抗磨性能显著提高。综合分析,TiC能有效提升FeCrB合金的干摩擦学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是剥层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复合材料 tic 干摩擦 抗磨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FePO_4/(C+Fe_2P)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权启 李小栓 王建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978-984,共7页
A LiFePO4/(C+Fe2P)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using Fe(NO3)3.9H20, LiAc·H2O), NHaH2PO4 and citric acid as raw materials,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 A LiFePO4/(C+Fe2P)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using Fe(NO3)3.9H20, LiAc·H2O), NHaH2PO4 and citric acid as raw materials,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s. The Fe2P content,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FePOa/(C+Fe2P) composite depend o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optimized LiFePO4/(C+FeeP) composite is prepared at 650 ~C and the optimized composite exhibits sphere-like morphology with porous structure and Fe2P content of about 3.2% (mass fraction).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optimized LiFePO4/(C+FeRP) at 0.1C is 156 and 161 mA.h/g at 25 and 55 ℃,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pacity retentions are 96% after 30 cycles; while the capacity at 1C is 142 and 149 mA.h/g at 25 and 55 ℃, respectively, and the capacity still remains 135 and 142 mA-h/g after 30 cycles at 25 and 55℃,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fe2p composite sol-gel sphere-like morphology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6
作者 李宏 廖鑫 +1 位作者 吴恩辉 马兰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TiC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良好塑韧性、成型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现有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大部分选用高纯Ti粉、Fe粉、C粉、B4C粉等为原料合成制备。本研究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主要原... TiC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良好塑韧性、成型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现有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大部分选用高纯Ti粉、Fe粉、C粉、B4C粉等为原料合成制备。本研究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酸浸浸出工艺制备新型TiC铁基复合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碳热还原及酸浸工艺参数对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产物物相组成影响较大,随温度上升,Fe以Fe_(0.9)Si_(0.1)的形式存在逐渐变为以Fe_(3)Si的形存在;在球料比4∶1、还原温度1 550℃、还原时间30 min的条件下,物相组成主要为Fe_(3)Si、Ti(C,N)、过量C和MgAl_(2)O_(4)等;在10%HCl、固液比20∶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酸浸除去了多余杂质,成功制备了TiC/Fe复合材料;酸浸前后形貌和粒径变化不大,酸浸前粒径为22μm、酸浸后为23μm;需要注意,所制备的TiC/Fe复合材料增强相TiC不纯,多以Ti(C,N)的形式存在,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球料比和碳热还原时间以及尽可能增大碳热还原温度可有效避免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复合材料 钒钛铁精矿 煤粉 原位合成 碳热还原-酸浸 tic纯度 TI(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弧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层 被引量:20
7
作者 宋思利 王新洪 +1 位作者 邹增大 曲仕尧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通过在Fe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一定比率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及石墨,采用氩弧熔敷法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原位形成的TiC颗粒增强Fe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图像分析系统,对熔敷层显微组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 通过在Fe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一定比率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及石墨,采用氩弧熔敷法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原位形成的TiC颗粒增强Fe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图像分析系统,对熔敷层显微组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可以原位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TiC颗粒;TiC颗粒沿熔敷层深度呈梯度分布。通过调整预置涂层的厚度、熔敷工艺参数以及石墨的加入量,可以调整控制熔敷层的成形及组织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弧焊 原位合成 tic颗粒 fe基复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C/Fe-Ni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警雷 黄继华 +3 位作者 王海涛 徐俊龙 赵兴科 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TiC/Fe-Ni复合涂层由不同含量TiC颗粒分布于晶粒内部而形成的晶内型复合强化片层叠加而成,基体主要为(Fe、Ni)固溶体,TiC颗粒呈纳米级;涂层TiC含量较高时,纳米级TiC颗粒弥散分布更均匀;喷涂粉末粒度较大时,片层厚度较大,孔隙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Ni 反应等离子喷涂 前驱体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火焰喷涂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慧渊 黄继华 张建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Ti Fe C系复合喷涂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喷涂所得到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由片状的铁基体和弥散分布的TiC颗粒组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粒度一般在0.5μm以下;相同条件下所获涂层的磨损体积大约是常规火焰喷涂Ni60涂层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 前驱体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_p/ZA4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金水 舒震 +2 位作者 项品峰 谢贤清 肖汉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85-589,共5页
采用XD法与搅拌铸造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TiCp/ZA43复合材料,其中TiC粒子的尺寸为0.5~1.5μm,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对TiCp/ZA43复合材料室温至250℃温度范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复合材... 采用XD法与搅拌铸造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TiCp/ZA43复合材料,其中TiC粒子的尺寸为0.5~1.5μm,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对TiCp/ZA43复合材料室温至250℃温度范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力学性能与温度的关系,并对其高温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C粒子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尤其是显著提高了高温强度;TiCp/ZA43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与拉伸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ticp/ZA43 高温力学性能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Fe-Al复合涂层反应火焰喷涂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继华 刘长松 +1 位作者 党全坤 殷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混合更有利于喷涂过程中反应的进行 ;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碳被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Al涂层 碳化物/金属复合涂层 反应热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热流密度的Fe/TiC复合材料低温反应合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屹 冯可芹 +3 位作者 申开智 杨春眉 郭路宝 何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共3页
首次采用Gleeble-1500N模拟试验机,对质量分数为55%(Ti+C)+45%Fe的压坯在大热流密度条件下的燃烧合成进行了研究。试验压坯的合成烧烧试验是在升温速度为600℃/s,加热温度为800℃的条件下进行的;试样的温度变化由热模拟机自动采集,生成... 首次采用Gleeble-1500N模拟试验机,对质量分数为55%(Ti+C)+45%Fe的压坯在大热流密度条件下的燃烧合成进行了研究。试验压坯的合成烧烧试验是在升温速度为600℃/s,加热温度为800℃的条件下进行的;试样的温度变化由热模拟机自动采集,生成试样的温度-时间曲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检测生成物的相组成。从试样的温度-时间曲线可以看到:试样在390~600℃的低温区域具有剧烈的温度变化,说明在此温度段有化学反应发生,并伴随着热的大量释放;而XRD检测结果表明:生成物主要由TiC和Fe2Ti组成。所以,试验结果证明:在大热流密度条件下,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制备Fe/Ti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密度 fe/tic复合材料 燃烧合成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TiC_p/2024复合材料熔体挤压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明臻 曾松岩 +6 位作者 张二林 杨波 周彼德 王殿斌 桂满昌 袁广江 吴洁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8,共4页
对自生TiCp/2024复合材料采用T4和T6两种热处理制度,测试了该材料的σb、σs、E和δ。通过SEM观察和分析了熔体挤压TiCp/2024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T6状态下TiCp含量为15w... 对自生TiCp/2024复合材料采用T4和T6两种热处理制度,测试了该材料的σb、σs、E和δ。通过SEM观察和分析了熔体挤压TiCp/2024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T6状态下TiCp含量为15wt%的复合材料的σb、σs、E分别达到540MPa、430MPa、92GPa,δ为3.2%,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由此可以认为自生TiCp/2024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挤压 复合材料 组织 力学性能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铁矿原位碳热还原合成TiC/Fe的热力学过程及合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正光 陈寒元 麦立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03-908,共6页
以天然矿物钛铁矿(FeTiO3)、C(石墨)为原料,采用原位碳热还原法,实现合成与烧结一体化,真空烧结制备了TiC/Fe复合材料,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合成高性能TiC/Fe复合材料的新途径.对反应的热力学过程进行理论分析... 以天然矿物钛铁矿(FeTiO3)、C(石墨)为原料,采用原位碳热还原法,实现合成与烧结一体化,真空烧结制备了TiC/Fe复合材料,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合成高性能TiC/Fe复合材料的新途径.对反应的热力学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讨了产物的合成条件.研究表明,TiC的反应形成机理是:首先,FeTiO3被C还原生成TixOy和α-Fe;然后,C继续与TixOy反应,将氧一步一步还原出来,直至生成TiC;TiC颗粒长大的过程是,先形成富Ti缺C的TiCx,然后TiCx继续与C反应形成接近化学计量比的TiC.烧结温度范围在1500~1600℃之间,随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硬度和密度稍有提高.Mo的加入可以改善金属相对TiC的润湿性.产物中有少量游离碳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钛铁矿 热力学过程 合成条件 碳化钛 陶瓷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Fe-Al原位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显微结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原晨光 陈志刚 +2 位作者 曹涯路 王利 潘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0-722,共3页
本文研究了用废弃的钢和球墨铸铁以及钛铝添加剂为原料 ,经熔炼和热处理制备TiC Fe3Al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用光学显微镜、XRD等方法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结构 (TiC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 ,进而分析了原料成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 本文研究了用废弃的钢和球墨铸铁以及钛铝添加剂为原料 ,经熔炼和热处理制备TiC Fe3Al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用光学显微镜、XRD等方法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结构 (TiC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 ,进而分析了原料成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原位反应、TiC颗粒的生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3Al 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磨损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静 伏思静 丁义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在真空状态下使Fe-Ti-C体系进行碳化反应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组成,用热分析法和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Fe-Ti-C体系原位合成的反应机理,用MM-200磨损试验...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在真空状态下使Fe-Ti-C体系进行碳化反应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组成,用热分析法和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Fe-Ti-C体系原位合成的反应机理,用MM-200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耐磨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的复合材料主要相组成为TiC、α-Fe和Fe3C,所合成的硬质相TiC颗粒细小,在铁基体中均匀分布。三元体系Fe-Ti-C的反应机理为,首先在765.6℃发生Fe的同素异构转变,即α-Feγ-Fe;其次在1078.4℃,Ti与Fe共熔而形成低共熔体Fe2Ti;最后在1138.2℃,C与Fe2Ti反应生成TiC。在重载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此复合材料显示了很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fe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反应机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增强Fe基复合层组织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养良 仪登亮 +1 位作者 潘东 宋杰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45,148,共5页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TiC/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以及物相进行分析,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当(Ti+C)的含量在复合粉末中的比例达...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TiC/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以及物相进行分析,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当(Ti+C)的含量在复合粉末中的比例达到15%时,熔覆层生成了少量的TiC颗粒,其形状呈多面体和花瓣状,直径为1~5μm,长度为3~5μm,TiC增强相组织中含有Fe、Cr等元素,而不是单纯的二元碳化物。由于少量TiC颗粒的团聚现象,造成TiC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低于Fe基熔覆层,但TiC激光熔覆层磨损性能优于Fe基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c/fe复合涂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_p/Al复合材料表层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乃恒 梁工英 苏俊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在 MM- 2 0 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上 ,以 HT2 0 0材料为摩擦偶件 (环 ) ,研究了含不同体积分数 Ti C颗粒的原位合成 Ti Cp/ Al复合材料表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当 Ti C体积分数小于 2 0 %时 ,随着体积分数增加熔覆层的磨损量逐渐减... 在 MM- 2 0 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上 ,以 HT2 0 0材料为摩擦偶件 (环 ) ,研究了含不同体积分数 Ti C颗粒的原位合成 Ti Cp/ Al复合材料表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当 Ti C体积分数小于 2 0 %时 ,随着体积分数增加熔覆层的磨损量逐渐减小 ;而当体积分数大于 2 5 %时 ,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熔覆层的磨损量反而逐渐增大 ;与 DL 7和 ZL 10 4材料相比 ,当颗粒体积分数为 2 0 %时 ,复合材料表层的磨损量只有 DL 7材料的 2 6 .7% ,ZL 10 4材料的 5 6 .5 % ;此外 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p/Al复合材料 激光熔覆 原位合成 滑动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增强Fe_3Al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烽 孙扬善 闵学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运用原位合成反应工艺制备了TiC颗粒增强Fe3Al基复合材料 .显微分析研究表明 ,在Fe3Al中引入TiC颗粒 ,可以有效地细化材料的显微组织 ,从而改善材料的热变形加工工艺性能 .TiC增强体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而且也大幅度提高了复... 运用原位合成反应工艺制备了TiC颗粒增强Fe3Al基复合材料 .显微分析研究表明 ,在Fe3Al中引入TiC颗粒 ,可以有效地细化材料的显微组织 ,从而改善材料的热变形加工工艺性能 .TiC增强体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而且也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对复合材料进行的一系列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在Fe3Al中加入TiC颗粒后 ,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I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碳化钛 增强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参数对反应火焰喷涂TiC-Fe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长松 黄继华 殷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8-662,共5页
以钛铁、石墨和纯铁粉为原料 ,利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 Fe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成分参数对涂层显微结构 (包括显微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 :Fe含量过低 ,则涂层中含有大量氧化物 ,使涂层自身结合强度显著降... 以钛铁、石墨和纯铁粉为原料 ,利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 Fe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成分参数对涂层显微结构 (包括显微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 :Fe含量过低 ,则涂层中含有大量氧化物 ,使涂层自身结合强度显著降低 ;Fe含量过高 ,则使涂层中富TiC片层的显微硬度显著降低 ,也造成涂层的耐磨性能显著降低。原料中C/Ti摩尔比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影响不大 ,但适当过量的C/Ti摩尔比会使涂层中贫TiC片层减少 ,从而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涂层 成分参数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