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无压烧结Al_2O_3/Ti_3SiC_2复合陶瓷的原位合成工艺、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光磊 秦国强 +1 位作者 付华 邵长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真空无压烧结方法原位合成制备了一种Al2O3/Ti3SiC2复合陶瓷。采用XRD、SEM分析复合陶瓷的物相和结构,测试复合陶瓷的硬度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 350℃保温2h,烧结的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相对密度达到90%以上,生成Ti3SiC2物相的... 采用真空无压烧结方法原位合成制备了一种Al2O3/Ti3SiC2复合陶瓷。采用XRD、SEM分析复合陶瓷的物相和结构,测试复合陶瓷的硬度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 350℃保温2h,烧结的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相对密度达到90%以上,生成Ti3SiC2物相的比例在80%以上。由于Al2O3均匀弥散分布,增强了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的强度,其中Al2O3含量为10wt%时,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的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5.3±0.4 GPa和35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真空烧结 ti3sic2 AL2O3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层状陶瓷材料Ti_3SiC_2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世波 成来飞 张立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9期26-29,共4页
六方晶 Ti_3SiC_2是由 Si 原子形成的 Si 层被 TiC 八面体连接起来构成的层状晶体结构。这种结构赋予它象石墨一样具有润滑性和可加工性。它同时结合了金属和陶瓷的许多优良性能,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高温延性,抗热震,高强度以及... 六方晶 Ti_3SiC_2是由 Si 原子形成的 Si 层被 TiC 八面体连接起来构成的层状晶体结构。这种结构赋予它象石墨一样具有润滑性和可加工性。它同时结合了金属和陶瓷的许多优良性能,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高温延性,抗热震,高强度以及抗氧化等。在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此材料的晶体结构、制备方法、各种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做了较系统地论述,并展望了此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ti3sic2 晶体结构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陶瓷材料 热稳定性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晶须和Ti(C,N)颗粒协同增韧Al_2O_3陶瓷刀具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兰俊思 丁培道 黄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4,共6页
采用热压工艺烧结制备了SiCW Ti(C ,N) Al2 O3(Y2 O3)陶瓷刀具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16 0 0~ 175 0℃ )下 ,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 (断裂韧性KIC ,维氏硬度HV和抗弯强度σf)随晶须含量 (10 %~4 0 % )的变化关系 ;探讨了SiC... 采用热压工艺烧结制备了SiCW Ti(C ,N) Al2 O3(Y2 O3)陶瓷刀具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16 0 0~ 175 0℃ )下 ,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 (断裂韧性KIC ,维氏硬度HV和抗弯强度σf)随晶须含量 (10 %~4 0 % )的变化关系 ;探讨了SiC晶须和Ti(C ,N)颗粒对Al2 O3基体的协同增韧机理。同时与SiCW Al2 O3陶瓷及Ti(C ,N) Al2 O3陶瓷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SiCW Ti(C ,N) Al2 O3(Y2 O3)陶瓷材料在 175 0℃ ,晶须含量为 2 0 %时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KIC =7 11MPa m1 2 ,HV =2 1 16GPa ,σf=82 0MPa ;明显高于SiCW 含量为 2 0 %的SiCW Al2 O3陶瓷和不加晶须的Ti(C ,N) Al2 O3陶瓷。第三相Ti(C ,N)颗粒的加入与晶须一起产生明显的迭加增韧效果 ,而且对SiCW 的各种增韧机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须 ti(C N) Al2O3 陶瓷刀具 热压工艺 力学性能 致密度 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SiC-WSi_2/MoSi_2纳米复相陶瓷制备及增韧机制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艾云龙 刘长虹 +1 位作者 左敦稳 王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ZrO2/SiC-WSi2/MoSi2复合粉末的分散、热压试样结构、组织以及断口形貌和断裂韧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综合利用球磨、酒精清洗、超声波振荡能很好地实现纳米/微米颗粒的分散,团聚... 利用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ZrO2/SiC-WSi2/MoSi2复合粉末的分散、热压试样结构、组织以及断口形貌和断裂韧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综合利用球磨、酒精清洗、超声波振荡能很好地实现纳米/微米颗粒的分散,团聚现象较轻。SiC,ZrO2纳米颗粒的协同复合化以及W的合金化能使复相陶瓷晶粒细化,增韧效果明显,断裂韧性可达8.13MPa·m1/2,断口呈现出以沿晶为主、穿晶为辅的混合断裂特征。复相陶瓷的增韧主要是通过晶粒细化、裂纹偏转、微裂纹形成、桥联等机制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ZrO2纳米颗粒 WSi2/MoSi2陶瓷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TaC对Ti_3SiC_2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祎诺 尹洪峰 +2 位作者 刘百宽 袁蝴蝶 贾换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含有20%TaC(质量分数,下同)的TaC/Ti3SiC2材料,并对其相组成、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致密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有所提高;(2)20%TaC/Ti3SiC2材料抗氧化性能... 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含有20%TaC(质量分数,下同)的TaC/Ti3SiC2材料,并对其相组成、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致密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有所提高;(2)20%TaC/Ti3SiC2材料抗氧化性能优于纯Ti3SiC2材料和20%SiC/Ti3SiC2材料;(3)20%TaC/Ti3SiC2材料形成的氧化层分为两层,外层氧化物主要为TiO2,内层氧化物主要为TiO2、SiO2及TiO2与Ta2O5的共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 ti3sic2陶瓷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Ti_3SiC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贾换 尹洪峰 +1 位作者 袁蝴蝶 杨祎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48,共4页
以粉末Ti,Si,TiC和炭黑为原料,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TiC/Ti3SiC2复合材料。借助XRD和SEM研究TiC含量对TiC/Ti3SiC2复合材料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压烧结可以得到致密度较高的TiC/Ti3SiC2复合材料;引入Ti... 以粉末Ti,Si,TiC和炭黑为原料,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TiC/Ti3SiC2复合材料。借助XRD和SEM研究TiC含量对TiC/Ti3SiC2复合材料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压烧结可以得到致密度较高的TiC/Ti3SiC2复合材料;引入TiC可以促进Ti3SiC2的生成,当引入TiC的质量分数达30%,TiC/Ti3SiC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06.9 MPa,3.7 MPa.m1/2;复合材料中Ti3SiC2相以穿晶断裂为主,TiC晶粒易产生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ti3sic2合材料 热压烧结 组成 显微结构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对热压制备SiC/Ti_3SiC_2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贾换 尹洪峰 袁蝴蝶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0,共5页
以钛粉、硅粉、炭黑为主要原料,利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SiC/Ti_3SiC_2复合材料。借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探索SiC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Pa压力下,热压烧结1 500℃,可制备高致密、均匀... 以钛粉、硅粉、炭黑为主要原料,利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SiC/Ti_3SiC_2复合材料。借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探索SiC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Pa压力下,热压烧结1 500℃,可制备高致密、均匀的复合材料;SiC对提高SiC/Ti_3SiC_2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当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0%,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373 MPa,断裂韧性为5.4 MPa·m1/2,材料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纯样Ti_3SiC_2材料的电导率最强,为4.18 MS/m。在基体中,Ti_3SiC_2层状晶粒相互交错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Ti_3SiC_2作为导电颗粒转移的电子越多,试样电导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热压烧结 成分 组织结构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AL_2O_3复相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微波介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魁 周万城 +1 位作者 罗发 朱东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以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了SiC/Al2O3纳米复相粉体,研究了处理温度对粉体相组成的影响及其在8.2~12.4GHz频率范围的介电性能。凝胶先驱体经1700℃处理可得到SiC/Al2O3复相粉体,粉体为300~400nm的球形颗粒,由晶粒尺寸约为45... 以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了SiC/Al2O3纳米复相粉体,研究了处理温度对粉体相组成的影响及其在8.2~12.4GHz频率范围的介电性能。凝胶先驱体经1700℃处理可得到SiC/Al2O3复相粉体,粉体为300~400nm的球形颗粒,由晶粒尺寸约为45ilm的SiC和Al2O3纳米微晶组成;研究结果表明:Al原子未能固溶于SiC晶格中,导致随着粉体中Al含量的增加,复相粉体中Al2O3的量增加,粉体的复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 sic/Al2O3 粉体 微波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体系对Ti_3SiC_2合成过程中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蝴蝶 尹洪峰 +1 位作者 陈盼军 卢琳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分别以粉末钛粉、硅粉、石墨和钛粉、碳化硅、石墨为原料,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Ti3SiC2材料。借助XRD和SEM手段研究原料体系和烧结温度对试样相组成、致密化程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反应烧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钛粉-硅粉... 分别以粉末钛粉、硅粉、石墨和钛粉、碳化硅、石墨为原料,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Ti3SiC2材料。借助XRD和SEM手段研究原料体系和烧结温度对试样相组成、致密化程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反应烧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钛粉-硅粉-石墨体系较钛粉-碳化硅-石墨体系合成出的块体材料纯度更高,且质量分数可以达到7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热压烧结 组成 显微结构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陶瓷Ti_3SiC_2颗粒表面无敏化活化的化学镀铜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清碧 许少凡 +1 位作者 江沣 袁传勇 《稀有金属快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32-35,共4页
利用无敏化、活化的化学镀覆技术能成功地在Ti3SiC2颗粒表面均匀地化学镀铜。实验表明:镀前对陶瓷颗粒进行严格的粗化处理,使其表面具有很强的催化中心,通过采用合适的镀液配方和工艺,能成功地在Ti3SiC2颗粒表面镀覆一层铜,从而增强了陶... 利用无敏化、活化的化学镀覆技术能成功地在Ti3SiC2颗粒表面均匀地化学镀铜。实验表明:镀前对陶瓷颗粒进行严格的粗化处理,使其表面具有很强的催化中心,通过采用合适的镀液配方和工艺,能成功地在Ti3SiC2颗粒表面镀覆一层铜,从而增强了陶瓷Ti3SiC2颗粒和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为Ti3SiC2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陶瓷ti3sic2 化学镀 无敏化活化 界面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MoS_2的Ti_3SiC_2复合陶瓷的摩擦磨损行为
11
作者 梅方胜 梅炳初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添加MoS2质量分数为4%的Ti3SiC2复合陶瓷,对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该复合陶瓷与GCr15钢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载荷为38N和转速为400r/min下,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0.176-0.283,油润滑...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添加MoS2质量分数为4%的Ti3SiC2复合陶瓷,对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该复合陶瓷与GCr15钢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载荷为38N和转速为400r/min下,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0.176-0.283,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0.062~0.134,磨损率分别为2.657/μmm^3·N^-1·m^-1和0.1968μmm^3·N^-1·m^-1.添加MoSz的Ti3SiC2复合陶瓷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归因于摩擦面形成了氧化薄膜,该薄膜由非晶态的Ti,Al,Si,Fe和Cr的混合氧化物组成,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陶瓷 摩擦系数 磨损率 摩擦氧化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掺杂对Ti3SiC2陶瓷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怀兴 周昊 +2 位作者 何乃如 方媛 贾均红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不同Mo掺杂量Ti3SiC2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o掺杂影响了原材料体系中Ti3SiC2的生成,Mo掺杂的样品主要由TiC、(Ti0.8Mo0.2)Si2和Mo4.8 Si3C0.6等相组成;随着... 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不同Mo掺杂量Ti3SiC2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o掺杂影响了原材料体系中Ti3SiC2的生成,Mo掺杂的样品主要由TiC、(Ti0.8Mo0.2)Si2和Mo4.8 Si3C0.6等相组成;随着掺杂量的提高,材料的密度、维氏硬度以及抗弯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掺杂16.67 at%Mo的样品拥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与未掺杂Mo的样品相比,Mo掺杂量为8.33 at%和16.77 at%的样品由于硬质相的出现,拥有较低的磨损率,但其摩擦系数相对较高.掺杂量为25 at%和33.33 at%的样品拥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但由于样品致密度较差而表现出较高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陶瓷 Mo掺杂 摩擦学行为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Ti_3SiC_2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向其军 张贵兴 +2 位作者 刘咏 杜勇 刘伯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9-51,共3页
Ti_3SiC_2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既具有金属的优异性能,如在常温下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导电性能、良好的抗热震性、易加工性以及高温塑性,又具有陶瓷的优异性能,如高的屈服强度、高熔点、高热稳定性、高温强度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 Ti_3SiC_2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既具有金属的优异性能,如在常温下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导电性能、良好的抗热震性、易加工性以及高温塑性,又具有陶瓷的优异性能,如高的屈服强度、高熔点、高热稳定性、高温强度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因此,Ti_3SiC_2可用作交流电机的电刷材料,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固定子材料和金属熔炼的电极材料等。主要介绍了 Ti_3SiC_2的晶体结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晶体结构 制备 性能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i50Cu+W钎料连接Si/SiC复相陶瓷与殷钢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亮 黄继华 +2 位作者 张志远 赵兴科 张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75,共5页
采用真空钎焊方法,以Ti50Cu+W钎料连接Si/SiC复相陶瓷与殷钢。观察分析了获得接头显微组织结构,测定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工艺参数和增强相W含量对接头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i50Cu+W钎料连接Si/SiC复相陶瓷... 采用真空钎焊方法,以Ti50Cu+W钎料连接Si/SiC复相陶瓷与殷钢。观察分析了获得接头显微组织结构,测定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工艺参数和增强相W含量对接头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i50Cu+W钎料连接Si/SiC复相陶瓷与殷钢,可获得连接良好、组织致密的接头,W含量30%(体积分数),钎焊温度970℃,保温时间5min时,接头室温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0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ic陶瓷 殷钢 ti50cu+W钎料 真空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层状碳化物Ti_3SiC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朱教群 梅炳初 陈艳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本文综合介绍Ti3SiC2 的最新研究进展。三元碳化物Ti3SiC2 属于层状六方晶体结构 ,空间群为P63 mmC ;它同时具有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 ,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 ,高弹性模量和低维氏显微硬度 ,在室温下可切削加工 ,在高温下能产生塑性变... 本文综合介绍Ti3SiC2 的最新研究进展。三元碳化物Ti3SiC2 属于层状六方晶体结构 ,空间群为P63 mmC ;它同时具有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 ,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 ,高弹性模量和低维氏显微硬度 ,在室温下可切削加工 ,在高温下能产生塑性变形 ,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和优秀的抗氧化性能 ;应用CVD、SHS、HP HIP等方法可制备该化合物 ,用HIP方法能制备高纯、致密的Ti3SiC2 陶瓷 ;Ti3Si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结构 性能 制备 抗损伤机理 三元层状碳化物 碳硅化钛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制备Ti_3SiC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宝岩 金松哲 +1 位作者 刘鹤 周振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兼有金属和陶瓷性能的Ti3SiC2是一种三元层状碳化物材料,既有象陶瓷那样的高温性能,又有类似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机械合金化和反应烧结是制备Ti3SiC2的重要方法。文中介绍了Ti3SiC2结构、性能,以及制备Ti3SiC2的一... 兼有金属和陶瓷性能的Ti3SiC2是一种三元层状碳化物材料,既有象陶瓷那样的高温性能,又有类似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机械合金化和反应烧结是制备Ti3SiC2的重要方法。文中介绍了Ti3SiC2结构、性能,以及制备Ti3SiC2的一些粉末冶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制备 粉末冶金 金属性能 陶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3SiC2晶粒生成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珂 汪长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108-109,共2页
提出了关于Ti3SiC2晶粒生长的模型。在Tis3SiC2晶粒的生长中,Ti6C八面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长单元,Ti6C八面体的联接方式(如共面,共梭、共顶)将会对Ti3SiC2的生长形貌和生长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提出了关于Ti3SiC2晶粒生长的模型。在Tis3SiC2晶粒的生长中,Ti6C八面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长单元,Ti6C八面体的联接方式(如共面,共梭、共顶)将会对Ti3SiC2的生长形貌和生长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模型可以解释有关Ti3SiC2生长形貌的许多现象,如在使用CVD法制备Ti3SiC2时出现的{112^-0}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晶粒生长模型 陶瓷材料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SiC(M,Y)-Al_2O_3系稳定的低粘度高固相含量悬浮体的制备
18
作者 张存满 陈嘉庚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8-72,共5页
研究了复相 Cr2 O3 / Si C(M,Y) - Al2 O3 系稳定的高固相含量的低粘度悬浮体的流变特性 ,找出了影响流变性的主要因素。在碱性条件下 ,用实验室合成的 PMAA- NH4和 CM作为复合分散剂以及引入有机单体制备出固相含量高达 6 3(vol) % ,... 研究了复相 Cr2 O3 / Si C(M,Y) - Al2 O3 系稳定的高固相含量的低粘度悬浮体的流变特性 ,找出了影响流变性的主要因素。在碱性条件下 ,用实验室合成的 PMAA- NH4和 CM作为复合分散剂以及引入有机单体制备出固相含量高达 6 3(vol) % ,粘度为 2 35 m Pa.s的 Cr2 O3 /Si C(M,Y) - Al2 O3 悬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体 Cr2O3/sic(M Y)-Al2O3 分散性 静电位阻稳定 含量 流变性 粘度 陶瓷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摩擦条件下MoS2-Ti3SiC2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梅方胜 陈卫飞 梅炳初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56-60,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MoS2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的Ti3SiC2复合陶瓷,并研究其与GCr15钢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Ti3SiC2复合陶瓷与GCr15钢在干摩擦时,随时间的变化,占主导地位的磨损机制发生了变化,从...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MoS2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的Ti3SiC2复合陶瓷,并研究其与GCr15钢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Ti3SiC2复合陶瓷与GCr15钢在干摩擦时,随时间的变化,占主导地位的磨损机制发生了变化,从以磨粒磨损为主转变为以粘着磨损为主。摩擦系数为0.176~0.283,磨损率最大为2.657×10-6mm3·N-1·m-1。油润滑条件下摩擦系数为0.062~0.134,磨损率在10-7~10-6mm3·N-1·m-1之间。复合陶瓷的干摩擦系数略高于单相Ti3SiC2的摩擦系数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烧结 ti3sic2陶瓷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3He(d,p)4He核反应研究He在Ti3SiC2中的扩散行为
20
作者 戚强 HUANG Mengbing +1 位作者 张海斌 施立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54-58,共5页
对于未来聚变和裂变能源装置,第一壁/包层的结构材料处于严酷的使用环境.其中嬗变产物氢氦对结构材料的作用是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TisSiC2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综合性陶瓷材料——金属陶瓷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耐高温抗辐照特性.本... 对于未来聚变和裂变能源装置,第一壁/包层的结构材料处于严酷的使用环境.其中嬗变产物氢氦对结构材料的作用是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TisSiC2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综合性陶瓷材料——金属陶瓷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耐高温抗辐照特性.本文通过。He(d,p)4He核反应方法获得了400至1100℃He在Ti3SiC2中的扩散系数以及氦在材料中的深度分布,并对氦的扩散行为进行了讨论.发现氦在材料中的演化和内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氦分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MAX 氦扩散行为 3He(d p)4He核反应 氦泡 辐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