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4+)掺杂对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孟德轩 李振京 +2 位作者 范广新 蔡海洋 刘超帅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以TiO_(2)为添加剂,利用高温固相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进行掺杂,通过XRD、SEM、XPS和电化学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4+)可成功掺入LiNi_(0.75)Mn_(0.25)O_(2)中,在掺杂的Li[Ni_(0.75)Mn_(0.25)]... 以TiO_(2)为添加剂,利用高温固相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进行掺杂,通过XRD、SEM、XPS和电化学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4+)可成功掺入LiNi_(0.75)Mn_(0.25)O_(2)中,在掺杂的Li[Ni_(0.75)Mn_(0.25)]_(1-x)Ti_(x)O_(2)(0≤x≤0.02)中,Ti^(4+)不改变材料的物相和形貌,但对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最佳掺Ti^(4+)摩尔分数为1.5%时,经50周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由87.87%提高到95.42%,4 C放电比容量由66.47 mAh/g提升为104.0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LiNi_(0.75)Mn_(0.25)O_(2) Ti^(4+)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掺杂硼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晨霞 韦萍 +3 位作者 尹雷 叶仁广 华有杰 徐时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357,共5页
制备了Ti4+掺杂硼硅酸盐玻璃,根据玻璃样品的差热分析(DTA)进行微晶化处理,测试了Ti4+掺杂硼硅酸盐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XRD)谱、透射电镜(TEM)图像、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了BaYF5微晶的平均晶粒尺寸并与TEM图像进... 制备了Ti4+掺杂硼硅酸盐玻璃,根据玻璃样品的差热分析(DTA)进行微晶化处理,测试了Ti4+掺杂硼硅酸盐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XRD)谱、透射电镜(TEM)图像、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了BaYF5微晶的平均晶粒尺寸并与TEM图像进行比对。在紫外光激发下,观察到Ti4+掺杂BaYF5硼硅酸盐微晶玻璃强烈的宽带发光(300~800 nm),对应于Ti4+(3d0)-O2-(2s23p6)的电荷迁移跃迁,与未经热处理玻璃样品相比,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增强。通过优化热处理温度和掺杂浓度,得到了紫外光激发下发白光的Ti4+掺杂BaYF5硼硅酸盐玻璃,对应的色坐标为(0.261,0.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钛离子 X射线衍射 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19+)离子1s^23d-1s^2nf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 被引量:6
3
作者 董行 胡木宏 王治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1s23d-1s2nf(4≤n≤9)的跃迁能、振子强度及1s2nf(n≤9)态的精细结构劈裂.依据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确定了该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用这些作为能量的缓变函数的量子亏损,可以实现对任意高激发态(n...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1s23d-1s2nf(4≤n≤9)的跃迁能、振子强度及1s2nf(n≤9)态的精细结构劈裂.依据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确定了该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用这些作为能量的缓变函数的量子亏损,可以实现对任意高激发态(n≥10)的能量的可靠预言.将这些分立态振子强度与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相结合,得到在电离阈附近束缚态间的偶极跃迁振子强度以及束缚态-连续态跃迁的振子强度密度,从而实现了Ti19+离子量子跃迁特性的全能域理论预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9+离子 跃迁能 精细结构 量子亏损 振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椒Ti^+离子注入相关诱变育种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爱 李金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291-3292,共2页
进行了Ti+离子注入甜椒诱变相关育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能Ti+离子注入后能引起甜椒形态特征的变化,其中在小剂量时表现为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促进生长与分枝;在大剂量时表现为突变株增加诱发新变异。另外离子的注入引起叶片中N... 进行了Ti+离子注入甜椒诱变相关育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能Ti+离子注入后能引起甜椒形态特征的变化,其中在小剂量时表现为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促进生长与分枝;在大剂量时表现为突变株增加诱发新变异。另外离子的注入引起叶片中Na、Mg、K、Ca、Si等元素含量下降,Al、Fe的含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Ti^+ 离子 离子注入 育种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过程中Ti^(4+)离子对低压ZnO陶瓷压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庆 陈文 +1 位作者 郜定山 袁润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18,共6页
本文对烧成后的掺TiO2 低压ZnO压敏陶瓷进行了退火处理 ,测量了不同退火温度下ZnO陶瓷的压敏性能 ,运用XRD、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退火过程中ZnO陶瓷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退火过程中Ti4+离子取代Zn2 +离子而固溶进入ZnO晶粒表面 ,... 本文对烧成后的掺TiO2 低压ZnO压敏陶瓷进行了退火处理 ,测量了不同退火温度下ZnO陶瓷的压敏性能 ,运用XRD、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退火过程中ZnO陶瓷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退火过程中Ti4+离子取代Zn2 +离子而固溶进入ZnO晶粒表面 ,是引起ZnO陶瓷压敏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在退火温度不超过 40 0℃时可获得较好的压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性 退火 氧化锌陶瓷 钛离子 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铜离子对300M超高强度钢无氰电镀镉钛镀层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谌宏 吴煜 王春霞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无氰电镀镉钛工艺在航空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镉钛镀液容易引入杂质铜离子,进而致使镀液呈现红色。为深度探究杂质铜离子带来的影响,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测试镀液的阴极过程,借助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 无氰电镀镉钛工艺在航空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镉钛镀液容易引入杂质铜离子,进而致使镀液呈现红色。为深度探究杂质铜离子带来的影响,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测试镀液的阴极过程,借助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微观结构予以了分析,运用塔菲尔曲线剖析了镀层的耐蚀性,并且通过渗氢曲线和钛含量测试解析了镀层的抗氢脆性能。其结果显示:杂质铜离子会让镀层表面趋向粗糙,一旦镀液中的杂质铜离子浓度超出0.078 g/L,镀层的晶粒尺寸就会增大,镀层中的钛含量降低,镀层的耐蚀性会陡然下降,抗渗氢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铜离子 镉钛合金 耐蚀性 氢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注入匹配的计算机模拟和Ti^++N^+双注入的实验结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通和 姬成周 +4 位作者 沈京华 陈俊 杨建华 孙贵如 高愈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53-58,共6页
为在金属中形成所需要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而采用双重离子注入技术.2种注入离子注入能量和注量需要合理匹配.还考虑了溅射效应和扩散效应存在时的各种修正.在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对 Ti^++N^+双注入 H13钢中 Fe_2Ti,TiN 和 Fe_2N 等化... 为在金属中形成所需要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而采用双重离子注入技术.2种注入离子注入能量和注量需要合理匹配.还考虑了溅射效应和扩散效应存在时的各种修正.在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对 Ti^++N^+双注入 H13钢中 Fe_2Ti,TiN 和 Fe_2N 等化合物进行了测量.这些合金相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提高了钢表面抗磨损特性.还讨论了双注入金属表面的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双注入 Ti^+ N^+ 合金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掺杂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曲涛 沈培康 +1 位作者 姚国良 许嘉鸿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固相法掺杂钛合成了Li1-yTiyFePO4,研究了原料钛的掺杂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yTiy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L9(33)]确定合成橄榄石型Li1-yTiyFePO4的最佳工艺为:掺杂Ti4+量为1%(摩尔分数),焙... 采用固相法掺杂钛合成了Li1-yTiyFePO4,研究了原料钛的掺杂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yTiy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L9(33)]确定合成橄榄石型Li1-yTiyFePO4的最佳工艺为:掺杂Ti4+量为1%(摩尔分数),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16 h。经实验验证,优化后的合成工艺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正交实验 Ti^4+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晶TiO_(2)为钛源合成高耐酸性钛系锂离子筛的研究
9
作者 杨恒宇 莫恒亮 +5 位作者 李天玉 吕龙 陈亦力 王珞聪 赵文芳 刘曼曼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3,共7页
为提高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的耐酸性,以不同比例的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_(2)为混晶钛源合成高耐酸性β-H_(2)TiO_(3),研究了混晶钛源比例对锂离子筛吸附容量、离子选择性及耐酸性的影响,优化出混晶钛源的最佳... 为提高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的耐酸性,以不同比例的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_(2)为混晶钛源合成高耐酸性β-H_(2)TiO_(3),研究了混晶钛源比例对锂离子筛吸附容量、离子选择性及耐酸性的影响,优化出混晶钛源的最佳比例,并对其进行了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的质量分数为0、20%、40%、60%、80%和100%时,提高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含量,β-H_(2)TiO_(3)的吸附容量增加,且对离子选择性无明显负面影响。耐酸性结果表明,当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质量分数为40%时,能显著提高酸浸后的β-H_(2)TiO_(3)的质量剩余率,此时质量剩余率为65%,且剩余物的吸附性能衰减程度最小。对酸浸后的剩余物进行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采用1 mol/L盐酸浸泡β-H_(2)TiO_(3),可使以单一晶型TiO_(2)为钛源合成的β-H_(2)TiO_(3)生成锐钛矿型TiO_(2)新物相;当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质量分数为40%时,合成的β-H_(2)TiO_(3)浸酸后无新物相生成。将其循环测试30次,吸附容量稳定在17 mg/g左右,基本无衰减,优于单一晶型TiO_(2)为钛源合成的β-H_(2)TiO_(3)。综上所述,采用混晶TiO_(2)为钛源制备锂离子筛,可提高锂离子筛的耐酸性及循环使用寿命,为工程上制备高稳定性钛系锂离子筛提供了方向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提锂 钛系锂离子筛 混晶TiO_(2) 耐酸性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掺杂对磷酸钒锂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滔滔 韩绍昌 +3 位作者 范长岭 李玲芳 张维华 张翔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31-2936,2953,共7页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1.93)Ti_(0.05)(PO_4)_3/C,研究Ti^(4+)掺杂对Li_3V_2(PO_4)_3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均得到单斜晶系结构,且无杂相存...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1.93)Ti_(0.05)(PO_4)_3/C,研究Ti^(4+)掺杂对Li_3V_2(PO_4)_3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均得到单斜晶系结构,且无杂相存在,少量Ti^(4+)掺杂并未影响材料的结构形貌,但显著改善了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掺杂Ti^(4+)试样在0.2 C和12 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9 m Ah·g^(-1)和102 m Ah·g^(-1),明显高于高温固相法掺杂Ti^(4+)试样,且循环性能良好。研究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是一种改善离子掺杂效果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钒锂 溶胶-凝胶法 Ti4+掺杂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燃料电池金属钛表面复合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马文彬 张辉 +1 位作者 姚伟 蒋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金属Ti因其密度小(仅为不锈钢的0.6倍)和比强度高等特点,是轻量化空间燃料电池金属板材料的首要选择,但其在弱酸性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容易被腐蚀。为了改善金属Ti双极板耐蚀性,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金属Ti表面制备了由Ti过渡层及TiN表层... 金属Ti因其密度小(仅为不锈钢的0.6倍)和比强度高等特点,是轻量化空间燃料电池金属板材料的首要选择,但其在弱酸性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容易被腐蚀。为了改善金属Ti双极板耐蚀性,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金属Ti表面制备了由Ti过渡层及TiN表层构成的Ti/TiN复合涂层,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Ti/TiN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力学、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组成,利用纳米压痕仪评价涂层的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评价涂层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工作环境下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后的Ti/TiN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和良好的耐蚀性,腐蚀电流密度为6.383μA/cm^(2),是金属Ti腐蚀电流密度的0.6倍,Ti/TiN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金属Ti的耐蚀性,可为空间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Ti/TiN复合涂层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解析17β-雌二醇致死效应的细胞调控过程
12
作者 李亚楠 刘晓艳 +3 位作者 王䶮 刘震 叶明亮 汪海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4,共12页
17β-雌二醇(E2)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生理浓度下(0.2~1.0 nmol/L)对生殖系统、乳腺等靶器官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很多研究表明,高剂量(μmol/L~mmol/L)的E2能够诱导肿瘤组织消退和细胞凋亡,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 17β-雌二醇(E2)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生理浓度下(0.2~1.0 nmol/L)对生殖系统、乳腺等靶器官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很多研究表明,高剂量(μmol/L~mmol/L)的E2能够诱导肿瘤组织消退和细胞凋亡,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工作聚焦于高剂量(μmol/L)的E2致死效应,首先分析了μmol/L水平的E2对HeLa细胞表型的影响,发现在1~10μmol/L下E2以浓度依赖的形式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HeLa细胞发生死亡,其中,用5μmol/L E2处理2天后可使约74%的HeLa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引起约50%的HeLa细胞死亡。在此基础上,为了探究高剂量E2诱导细胞死亡的内在调控过程,将基于固相萃取(SPE)的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技术(Ti^(4+)-IMAC)与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DIA)的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结合,用于筛选HeLa细胞内参与高剂量(μmol/L)E2致死效应调控过程的磷酸化位点。最终,在5μmol/L E2和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HeLa细胞中共鉴定到超过10000个磷酸化位点;t检验分析发现,在E2处理后,有924个磷酸化位点(对应599个蛋白质)的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显著性水平(p)<0.01,|log 2(倍数变化)|≥1),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E2致死效应过程。此外,有453个磷酸化位点(对应325个蛋白质)仅单独发生在E2或DMSO处理后的HeLa细胞样品中,表明这些磷酸化位点在E2处理后发生了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也可能参与E2致死效应的调控过程。分别对以上两种方式筛选的E2调控的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这些磷酸化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分裂、核糖体/核质转运、信使核糖核酸(mRNA)加工/剪接及转录等过程,表明高剂量的E2可能通过调控核糖体及mRNA加工等过程影响蛋白质转录,进而诱导细胞发生死亡。此外,我们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蛋白(包括MAPK1、MAPK4和MAPK14)上多个磷酸化位点的修饰水平在高剂量E2处理后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EGFR和MAPK信号通路可能在雌激素诱导的细胞死亡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实验得到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定量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高剂量E2的内在调控过程,为后续解析高剂量E2的作用机制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 数据非依赖采集 磷酸化蛋白质组 17Β-雌二醇 雌激素 致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对Ti膜离子注入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胡江钰 范宇 +3 位作者 梁参军 郝丽娟 刘朝伟 宋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4-1668,共5页
为提高中子管Ti膜的储氢及抗溅射损伤性能,该研究通过在Ti膜表面沉积一层Al_(2)O_(3)保护层,研究了该保护层对Ti膜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了Ti膜和表面有Al_(2)O_(3)保护层的Ti膜(Al_(2)O_... 为提高中子管Ti膜的储氢及抗溅射损伤性能,该研究通过在Ti膜表面沉积一层Al_(2)O_(3)保护层,研究了该保护层对Ti膜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了Ti膜和表面有Al_(2)O_(3)保护层的Ti膜(Al_(2)O_(3)/Ti膜)样品的制备,开展了D离子注入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D离子注入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热脱附谱(TDS)实验研究保护层对Ti膜中D滞留量的影响。SEM结果表明,注入5×10^(17)个D离子后,Ti膜表面出现开裂和剥离现象,而Al_(2)O_(3)/Ti膜表面无开裂和剥离现象,Al_(2)O_(3)保护层抑制了Ti膜的开裂和剥离,可提高Ti膜使用寿命。TDS实验结果表明,增加Al_(2)O_(3)保护层后,D脱附峰值温度提升4.9%,膜内D滞留量提升10.3%,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Al_(2)O_(3)保护层可阻止膜内D原子的释放进而提升Ti膜内D滞留量。该文初步验证了Al_(2)O_(3)有作为中子管Ti膜保护层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管靶 Ti膜 Al_(2)O_(3)保护层 离子注入 D滞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注入钢时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对钢强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通和 姬成周 +5 位作者 沈京华 陈俊 杨建华 高愈尊 孙贵如 谭福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5-52,共8页
探讨了 Ti 注入 H13钢时形成 Ti 和 Fe 合金相的规律以及 Ti 注入钢的硬化机理.根据辐射损伤理论给出了离子注入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产生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平衡态时方程的解.研究了注量、能量和靶温对合金形成的影响.注入后退火的样... 探讨了 Ti 注入 H13钢时形成 Ti 和 Fe 合金相的规律以及 Ti 注入钢的硬化机理.根据辐射损伤理论给出了离子注入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产生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平衡态时方程的解.研究了注量、能量和靶温对合金形成的影响.注入后退火的样品表面硬度可提高40~50%.用 X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了 Fe_2Ti 和 FeTi 合金相.用维氏硬度计测量了上述诸条件下注入样品的表面硬度,用针盘磨损机测量了样品抗磨损特性.分析了这些合金相对表面硬化和抗磨损影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强化 离子注入 合金相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离子掺杂对LiFePO_4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成林 代建清 +1 位作者 戴永年 易惠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7-149,共3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用Ti4+对LiFe-PO4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Ti掺杂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Li3PO4为锂源,(C4H9O)4Ti为掺杂源,合成了单一相...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用Ti4+对LiFe-PO4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Ti掺杂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Li3PO4为锂源,(C4H9O)4Ti为掺杂源,合成了单一相Li1-xTixFePO4(x=0.005、0.01、0.02和0.03)。实验研究表明,掺入少量的Ti4+,可以减小晶胞体积,有效地提高了LiFePO4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当(C4H9O)4Ti的掺入量为1mol%时,在50mA/g的充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3mAh/g;经过60次循环后,容量基本上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Ti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柱撑累托石矿物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陆琦 汤中道 +2 位作者 雷新荣 刘惠芳 刘优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3,共7页
在氮气环境中用TiCl4 和HCl制成钛基柱撑液 ,采用离子交换法 ,用 [Ti2 0 O3 2 (OH) 12 (OH2 ) 18]4 + Daw son型Ti多核阳离子 ,交换累托石蒙皂石质晶层中的Na等阳离子 ,制成钛基柱撑累托石。通过电子探针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 在氮气环境中用TiCl4 和HCl制成钛基柱撑液 ,采用离子交换法 ,用 [Ti2 0 O3 2 (OH) 12 (OH2 ) 18]4 + Daw son型Ti多核阳离子 ,交换累托石蒙皂石质晶层中的Na等阳离子 ,制成钛基柱撑累托石。通过电子探针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及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等方法 ,对钛基柱撑累托石的成分、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钛基柱撑累托石具 1 .6nm的层孔隙 ,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柱撑粘土矿物材料 ,有望在催化剂载体及环保材料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托石 钛基柱撑基团 Dawson离子 结构特征 矿物材料 化学成分 环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电弧离子镀TiAlN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宝云 严鹏 +2 位作者 李争显 杜继红 潘晓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3-35,共3页
运用电弧离子镀技术,采用独立Ti、Al靶材,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厚度为6.5μm的TiAlN涂层,利用SEM、EDS对涂层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涂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存在粒子撞击时产生的凹坑和液滴碰撞表面而铺... 运用电弧离子镀技术,采用独立Ti、Al靶材,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厚度为6.5μm的TiAlN涂层,利用SEM、EDS对涂层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涂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存在粒子撞击时产生的凹坑和液滴碰撞表面而铺平、凝固形成的层片状组织,镀膜后,试样表面粗糙度升高。涂层表面Ti、Al原子比为0.93∶1,表面显微硬度达到23000MPa。试样的磨损试验说明:脱落的涂层微粒对涂层产生划伤,是涂层破坏的主要形式;涂层抗磨损能力提高了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TIALN涂层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钛类金刚石膜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松盛 代明江 +3 位作者 侯惠君 李洪武 朱霞高 林凯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8-421,共4页
采用无灯丝离子源结合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模具钢及单晶硅基体上制备了梯度过渡的掺钛类金刚石(Ti-DLC)膜层,利用俄歇电子谱(AES)、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膜层的过渡层、界面及微观结构进行... 采用无灯丝离子源结合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模具钢及单晶硅基体上制备了梯度过渡的掺钛类金刚石(Ti-DLC)膜层,利用俄歇电子谱(AES)、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膜层的过渡层、界面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膜层成分深度分布与所设计的基体/Ti/TiN/TiCN/TiC/Ti-DLC相吻合,在梯度过渡中不同膜层之间界面体现为渐变过程,结合非常良好;少量的Ti主要以纳米晶TiC的形式掺入到非晶DLC膜当中;所制备的膜层具有厚2.9μm、硬度高达25.77 GPa、膜/基结合力44 N-74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钛类金刚石膜 微观结构 离子源 非平衡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VVA源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表面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国安 梁昌林 +1 位作者 朱学涛 郑瑞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技术对强流Ti离子束注入到纯铜表面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材料表面层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相对于纯铜基体,5×1017cm-2注量注入可以...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技术对强流Ti离子束注入到纯铜表面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材料表面层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相对于纯铜基体,5×1017cm-2注量注入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2.3倍,使表面摩擦因数下降14%.注入层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后,在纯铜表面注入层中析出了合金相,合金相的析出是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离子注入 显微结构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溅射沉积法制备Pt-TiO2/Ti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艳丽 刘惠玲 +3 位作者 田玫 杨丽娟 崔瑞海 姜兆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412-2414,共3页
为了提高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拟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用催化剂为基体,用离子溅射法将贵金属Pt沉积到TiO2用催化剂,利用SEM、EDS、XRD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形貌、元素组成、晶型等进行表征,以腐殖酸作为目标... 为了提高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拟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用催化剂为基体,用离子溅射法将贵金属Pt沉积到TiO2用催化剂,利用SEM、EDS、XRD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形貌、元素组成、晶型等进行表征,以腐殖酸作为目标物质,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溅射法制备的Pt-TiO2用催化剂膜表面的Pt微粒呈现均匀单分散状态,与膜的附着力强,物相组成以锐钛矿TiO2为主,含少量金红石TiO2,光催化活性优于TiO2/Ti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iO2/Ti催化剂 离子溅射法 光催化降解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