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1.93)Ti_(0.05)(PO_4)_3/C,研究Ti^(4+)掺杂对Li_3V_2(PO_4)_3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均得到单斜晶系结构,且无杂相存...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1.93)Ti_(0.05)(PO_4)_3/C,研究Ti^(4+)掺杂对Li_3V_2(PO_4)_3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均得到单斜晶系结构,且无杂相存在,少量Ti^(4+)掺杂并未影响材料的结构形貌,但显著改善了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掺杂Ti^(4+)试样在0.2 C和12 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9 m Ah·g^(-1)和102 m Ah·g^(-1),明显高于高温固相法掺杂Ti^(4+)试样,且循环性能良好。研究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是一种改善离子掺杂效果的有效路径。展开更多
探讨了 Ti 注入 H13钢时形成 Ti 和 Fe 合金相的规律以及 Ti 注入钢的硬化机理.根据辐射损伤理论给出了离子注入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产生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平衡态时方程的解.研究了注量、能量和靶温对合金形成的影响.注入后退火的样...探讨了 Ti 注入 H13钢时形成 Ti 和 Fe 合金相的规律以及 Ti 注入钢的硬化机理.根据辐射损伤理论给出了离子注入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产生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平衡态时方程的解.研究了注量、能量和靶温对合金形成的影响.注入后退火的样品表面硬度可提高40~50%.用 X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了 Fe_2Ti 和 FeTi 合金相.用维氏硬度计测量了上述诸条件下注入样品的表面硬度,用针盘磨损机测量了样品抗磨损特性.分析了这些合金相对表面硬化和抗磨损影响的机制.展开更多
文摘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1.93)Ti_(0.05)(PO_4)_3/C,研究Ti^(4+)掺杂对Li_3V_2(PO_4)_3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均得到单斜晶系结构,且无杂相存在,少量Ti^(4+)掺杂并未影响材料的结构形貌,但显著改善了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掺杂Ti^(4+)试样在0.2 C和12 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9 m Ah·g^(-1)和102 m Ah·g^(-1),明显高于高温固相法掺杂Ti^(4+)试样,且循环性能良好。研究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是一种改善离子掺杂效果的有效路径。
文摘探讨了 Ti 注入 H13钢时形成 Ti 和 Fe 合金相的规律以及 Ti 注入钢的硬化机理.根据辐射损伤理论给出了离子注入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产生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平衡态时方程的解.研究了注量、能量和靶温对合金形成的影响.注入后退火的样品表面硬度可提高40~50%.用 X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了 Fe_2Ti 和 FeTi 合金相.用维氏硬度计测量了上述诸条件下注入样品的表面硬度,用针盘磨损机测量了样品抗磨损特性.分析了这些合金相对表面硬化和抗磨损影响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