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响应TiO_2/Bi_4Ti_3O_(12)复合粉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巍 张施盟 +3 位作者 王红杏 张宇波 高可心 王子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4,110,共5页
以熔盐法制备的微米级片状TiO_2/Bi_4Ti_3O_(12)为基体,采用Ti(SO4)2水解结合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TiO2/TiO_2/Bi_4Ti_3O_(12)复合粉,研究了原料配比对复合粉晶体结构、形貌以及光催化降解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粉的形貌为... 以熔盐法制备的微米级片状TiO_2/Bi_4Ti_3O_(12)为基体,采用Ti(SO4)2水解结合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TiO2/TiO_2/Bi_4Ti_3O_(12)复合粉,研究了原料配比对复合粉晶体结构、形貌以及光催化降解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粉的形貌为微米级片状TiO_2/Bi_4Ti_3O_(12)表面分布着纳米级的TiO_2颗粒;当原料中铋、钛物质的量比低于1∶6时,复合粉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脱色效果,钛含量过多时会导致水解产物的团聚,降低复合粉的比表面积,使其脱色效果变差;当铋、钛物质的量比为1∶4时,复合粉的比表面积为13.444 m^2·g^(-1),可见光光照4h以内,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到85%,其光催化降解脱色速率高于TiO_2/Bi_4Ti_3O_(12)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bi4ti3o12复合粉 水解 可见光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种子层对Bi_(3.15)Nd_(0.85)Ti_3O_(12)铁电薄膜的结晶取向和铁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 于军 +2 位作者 彭刚 王耘波 周文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2-1196,共5页
用sol-gel法分别制备了直接沉积在Pt/Ti/SiO_2/Si衬底上和加入了TiO_2种子层的Bi_(3.15)Nd_(0.85)Ti_3O_(12) (BNT)铁电薄膜,研究了种子层对BNT薄膜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直接沉积在Pt/Ti/SiO_2/Si衬底上的BNT薄膜具有(117)... 用sol-gel法分别制备了直接沉积在Pt/Ti/SiO_2/Si衬底上和加入了TiO_2种子层的Bi_(3.15)Nd_(0.85)Ti_3O_(12) (BNT)铁电薄膜,研究了种子层对BNT薄膜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直接沉积在Pt/Ti/SiO_2/Si衬底上的BNT薄膜具有(117)和(001)的混合取向,而加入TiO_2种子层之后薄膜的最强峰为(200)取向;FE-SEM显示具有TiO_2种子层的BNT薄膜,其表面主要是由具有非c轴取向的晶粒组成且更为致密;直接沉积的BNT薄膜和具有TiO_2种子层的BNT薄膜的剩余极化P_r值分别为26和43.6μC/cm^2,矫顽场强E_c分别为91和80.5kV/cm;疲劳测试表明两种薄膜均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TiO_2种子层的引入并没有降低BNT薄膜的疲劳特性;两种薄膜的漏电流密度均在10^(-6)~10^(-5)A/c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bi3.15Ndo.85ti3o12 铁电薄膜 tio2种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改性0.9Bi_4Ti_3O_(12)-0.1SrBi_2Nb_2O_9铋层状铁电陶瓷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涂娜 江向平 +2 位作者 邵红 杨帆 陈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1,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CeO_2掺杂改性的0.9Bi_4Ti_3O_(12)-0.1SrBi_2Nb_2O_9(BIT-SBN)铋层状铁电陶瓷材料。系统研究了CeO_2掺杂对BIT-SBN基陶瓷物相结构、微观结构以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铋层状结构,样品的晶粒...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CeO_2掺杂改性的0.9Bi_4Ti_3O_(12)-0.1SrBi_2Nb_2O_9(BIT-SBN)铋层状铁电陶瓷材料。系统研究了CeO_2掺杂对BIT-SBN基陶瓷物相结构、微观结构以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铋层状结构,样品的晶粒尺寸随着CeO_2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且沿a-b面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沿垂直c轴方向的生长速度;BIT-SBN基陶瓷的压电性能随着CeO_2的掺杂而显著提高,损耗明显降低。当CeO_2掺量为0.75 wt%时,样品具有最佳的电性能:压电常数d_(33)=28 pC/N,介电损耗tanδ=0.20%,机械品质因数Q_m=3015,居里温度T_C=595℃;并且此时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器件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层状 铁电陶瓷 bi4ti3o12 Ceo2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TiO_2纳米棒异质结阵列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李森林 宁向梅 +3 位作者 黄金亮 陈永超 师清奎 李丽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146,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通过盐酸调制的两步溶剂热法在FTO基底上制备异质结阵列Bi_2S_3/TiO_2纳米棒。利用XRD、SEM、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Bi_2S_3/TiO_2纳米棒异质结阵列电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和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通过盐酸调制的两步溶剂热法在FTO基底上制备异质结阵列Bi_2S_3/TiO_2纳米棒。利用XRD、SEM、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Bi_2S_3/TiO_2纳米棒异质结阵列电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和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Bi_2S_3敏化后的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明显增强,吸收光波长由400 nm增至700 nm。在标准模拟太阳光(AM 1.5 G,100 m W/cm2)照射下,复合薄膜开路电压为1.06 V,短路电流密度为0.11 m A/cm2,与纯TiO_2纳米棒薄膜相比,光电转化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o2纳米棒阵列 bi2S3敏化 溶剂热法 光电转换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Bi4Ti3O12-xSrBi2Nb2O9铋层状铁电陶瓷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涂娜 江向平 +2 位作者 李小红 傅小龙 杨帆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31-1836,共6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1-x)Bi4Ti3O12-xSrBi2Nb2O9(BIT-SBN,x=0,0.025,0.050,0.100,0.150,0.200)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SrBi2Nb2O9掺杂对Bi4Ti3O12基陶瓷物相结构、微观结构以及jie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单...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1-x)Bi4Ti3O12-xSrBi2Nb2O9(BIT-SBN,x=0,0.025,0.050,0.100,0.150,0.200)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SrBi2Nb2O9掺杂对Bi4Ti3O12基陶瓷物相结构、微观结构以及jie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铋层状结构;当SBN掺量为0.100时,样品具有最佳的电性能:d33=21 pC/N,相对密度ρ=98.1%,机电耦合系数k p=8.26%,εr=220,介电损耗tanδ=0.29%,剩余极化强度P r=9.128μC/cm2,T c=594℃。同时,SBN的引入增强了样品的抗老化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ti3o12 Srbi2Nb2o9 铋层状 铁电陶瓷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的原位制备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言 王方方 +1 位作者 傅正平 陆亚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利用Bi_4Ti_3O_(12)和TiO_2的结构相似性,以TiO_2纳米片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证实了异质结结构的形成。可见光催化反应活性的表征说明Bi_4Ti_3O_(12)/Ti... 利用Bi_4Ti_3O_(12)和TiO_2的结构相似性,以TiO_2纳米片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证实了异质结结构的形成。可见光催化反应活性的表征说明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结构相较于TiO_2或Bi_4Ti_3O_(12)性能有明显提高,光电化学表征进一步证实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结构能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实验结果还表明,这种增强作用与两相的比例密切相关,并通过控制两相比例对性能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光催化 异质结 bi4ti3o12 tio2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Sm_2O_3掺杂的BIT陶瓷微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庄永勇 蒲永平 +1 位作者 王瑾菲 杨公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8-110,共3页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高浓度Sm2O3掺杂的Bi4Ti3O12(BIT)基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的Sm2O3掺杂浓度和温度对BIT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2O3浓度为12.0 mol%时,有Bi0.56Sm1.44Ti2O7第二相出现,BIT陶瓷室温介电...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高浓度Sm2O3掺杂的Bi4Ti3O12(BIT)基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的Sm2O3掺杂浓度和温度对BIT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2O3浓度为12.0 mol%时,有Bi0.56Sm1.44Ti2O7第二相出现,BIT陶瓷室温介电常数为114,室温介质损耗(tanδ)为0.002;当Sm2O3浓度为6.0mol%时,陶瓷材料的室温介电常数为119,室温介质损耗(tanδ)为0.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ti3o12陶瓷 Sm2o3掺杂 高浓度 微观结构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O_3的掺入对BaTiO_3陶瓷的形貌及相变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琴玉 张进修 厉志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2,共4页
通过先制备钛酸钡 (BaTiO3 )的纳米粉 ,然后按一定质量比与Gd2 O3 混合 ,烧结成陶瓷。利用XRD、RAMAN技术研究了Gd2 O3 的掺入对BT陶瓷结构的影响。通过SEM、DSC技术分别观察了Gd2 O3 对BT陶瓷颗粒形貌、一级相变的影响。研究表明 :Gd2 ... 通过先制备钛酸钡 (BaTiO3 )的纳米粉 ,然后按一定质量比与Gd2 O3 混合 ,烧结成陶瓷。利用XRD、RAMAN技术研究了Gd2 O3 的掺入对BT陶瓷结构的影响。通过SEM、DSC技术分别观察了Gd2 O3 对BT陶瓷颗粒形貌、一级相变的影响。研究表明 :Gd2 O3 主要存在于晶界 ;由于Gd2 O3 引起的应力的作用 ,Gd2 O3 的对BT的振动模式和一级相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影响最显著的是对BaTi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 BAtio3 掺杂 微结构 相变 表面表貌 钛酸钡陶瓷 氧化钆 物理性能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改性对BaO·Ln_2O_3·nTiO_2介质材料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戴维迪 靳正国 +1 位作者 步绍静 石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35,共4页
在Ba4 5Nd9Ti18O54 主相中引入Bi2 O3 ,Pr2 O3 改性添加剂 ,考察了改性离子对材料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随Bi2 O3 含量的增长 ,介电常数εr 显著提高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 呈V型变化 ,这与 [TiO6]8-八面体畸变程度和Bi2 O3 ... 在Ba4 5Nd9Ti18O54 主相中引入Bi2 O3 ,Pr2 O3 改性添加剂 ,考察了改性离子对材料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随Bi2 O3 含量的增长 ,介电常数εr 显著提高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 呈V型变化 ,这与 [TiO6]8-八面体畸变程度和Bi2 O3 在材料中的固溶限相关 :在含Bi2 O3 的体系中引入适量的Pr2 O3 ,温度稳定性得到较好改善 ,并提高了介电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改性 Bao·Ln2o3·ntio2 介质材料 温度稳定性 Ba4.5Nd9ti18o54 bi2o3 Pr2o3 添加剂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O_3掺杂0.35PNN-0.60PZT-0.05V_2O_5陶瓷的低温烧结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虽栓 杨文玲 +1 位作者 李秋红 赵宗彦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5-609,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_2O_3掺杂的0.35PNN-0.60PZT-0.05V_2O_5压电陶瓷。通过X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烧结特性、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i_2O_3掺杂能降低0.35PNN-0.60PZT-0.05V_2O_5陶瓷的烧...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_2O_3掺杂的0.35PNN-0.60PZT-0.05V_2O_5压电陶瓷。通过X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烧结特性、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i_2O_3掺杂能降低0.35PNN-0.60PZT-0.05V_2O_5陶瓷的烧结温度,影响相结构,改变微观形貌,并优化电学性能。当Bi_2O_3的质量分数为1.0%时,0.35PNN-(0.60-w%)PZT+0.05V_2O_5+w%Bi_2O_3实现900℃烧结,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压电常数d33=580pC/N,机电耦合系数kp=0.65,介电常数εr=6 100,介电损耗tanδ=0.006 1,品质因数Qm=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Ni1/3Nb2/3)o3-Pb(Zr ti)o3(PNN-PZT) 压电陶瓷 bi2o3掺杂 低温烧结 电学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ZT-xBi_2O_3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周顺龙 刘其斌 +1 位作者 徐鹏 姚利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4,共5页
选取传统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制备出Bi_2O_3掺杂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Ba_(0.85)Ca_(0.15)Zr_(0.08)Ti_(0.92)O_3-xBi_2O_3(BCZT-x Bi,x=0~0.15)。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准静态压电常数测试仪等一系列检测手段,探讨了Bi_2O_3掺杂对BCZT基无... 选取传统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制备出Bi_2O_3掺杂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Ba_(0.85)Ca_(0.15)Zr_(0.08)Ti_(0.92)O_3-xBi_2O_3(BCZT-x Bi,x=0~0.15)。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准静态压电常数测试仪等一系列检测手段,探讨了Bi_2O_3掺杂对BCZT基无铅压电陶瓷微观组织和电学性能产生的作用,从SEM图像得知,陶瓷的晶粒尺寸随着Bi_2O_3掺杂量的增多先逐渐变小后略微有所增大,XRD图谱则表明,掺杂量不等的Bi^(3+)均能够弥散进入钛酸钡晶格中,能完整固溶于BCZT陶瓷,并且材料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相结构。当Bi_2O_3掺杂量为0.15 mol%时,此无铅压电陶瓷材料拥有较好的介电性能,介电损耗tanδ的值仅是1.2%,介电常数ε_r的值是5100;当没有掺杂Bi_2O_3时,此陶瓷的压电性能最优,压电系数的值d_(33)=386 p C/N,机电耦合系数的值K_p=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掺杂 Ba0.85Ca0.15Zr0.08ti0.92o3 显微结构 介电性能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抗As_(2)O_(3)中毒能力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文波 牛胜利 +3 位作者 刘思彤 王栋 韩奎华 王永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600-3609,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γ-Fe_(2)O_(3)表面As_(2)O_(3)的吸附以及掺杂改性提高抗As_(2)O_(3)中毒性能的作用机理.计算了As_(2)O_(3)在完整以及O缺陷γ-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吸附能、PDOS等.同时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γ-Fe_(2)O_(3)表面As_(2)O_(3)的吸附以及掺杂改性提高抗As_(2)O_(3)中毒性能的作用机理.计算了As_(2)O_(3)在完整以及O缺陷γ-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吸附能、PDOS等.同时建立了Mo、Ti、Mg掺杂的γ-Fe_(2)O_(3)模型,探讨了助剂掺杂对抗砷中毒能力的作用机制,并考虑了掺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s_(2)O_(3)倾向于以O端化学吸附在γ-Fe_(2)O_(3)(001)表面Feoct位,吸附过程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当表面存在O缺陷时,As_(2)O_(3)的吸附能得到提高.Mo、Ti、Mg倾向于掺杂在Feoct位,增强了对As_(2)O_(3)的吸附能力,并且增大Mo的掺杂量可以强化As_(2)O_(3)的吸附.As_(2)O_(3)倾向于与活性较强的Mo、Ti、Mg发生反应,从而保护活性Fe位不受砷中毒,Ti和Mg的掺杂还抑制了相邻Fe位对As_(2)O_(3)的吸附.Mo、Ti、Mg的掺杂还促进了催化剂表面对NH_(3)的吸附,增强了表面酸性强度,有利于SCR反应.Mo、Ti、Mg原子的掺杂有利于提高γ-Fe_(2)O_(3)催化剂的抗砷中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_(2)o_(3) 吸附 γ-Fe_(2)o_(3) o缺陷 Moti、Mg掺杂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SrBi_(4-x)La_xTi_4O_(15)铁电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卫东 孙慧 陈小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抗疲劳性能 铁电薄膜 溶胶-凝胶法 层状钙钛矿结构 制备 Srbi2Ta2o9 剩余极化强度 bi4ti3o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液膜法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云兰 李珏秀 +2 位作者 钟登杰 胡学步 贾金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3-1470,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2O3-TiO2/Ti膜电极,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和光电性能测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元素掺杂进入了TiO2催化剂,拓展了催化剂的光响应波长,使其在可见光下有较明显的光电响应...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2O3-TiO2/Ti膜电极,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和光电性能测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元素掺杂进入了TiO2催化剂,拓展了催化剂的光响应波长,使其在可见光下有较明显的光电响应.将Bi2O3-TiO2/Ti光阳极与Cu阴极组装成双极液膜反应器,在可见光下光催化处理活性艳红X-3B,得出当初始pH值为2.52,废水流量为80mL/min时,处理20mg/L活性艳红X-3B 150min,脱色率可达88%.双极液膜法可见光光催化的初步机理考察表明,光生电子自发由Bi2O3-TiO2表面转移到Cu电极表面,并在Cu电极表面直接还原染料,或与其表面液膜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H2O2,进而参与染料的氧化,由此可实现Bi2O3-TiO2/Ti的直接氧化和Cu阴极的直接还原和间接氧化的双极双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液膜反应器 bi2o3-tio2 ti膜电极 光催化 废水 可见光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氧纳米管固载Rh催化剂催化腈基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性能
15
作者 李君 陈雅 +3 位作者 蒋宇杰 朱宝林 张守民 黄唯平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14,共10页
为了调控含腈基功能烯烃的催化氢甲酰化反应,设计合成了不同表面酸性的钛氧纳米管和Zr-掺杂钛氧纳米管负载Rh催化剂(Rh/TNTs,Rh/Zr-TNTs).随Zr掺杂量的增加,Zr-掺杂钛氧纳米管的表面酸性提高.用XRD、XPS、FT-IR、TEM和低温N2吸脱附等对... 为了调控含腈基功能烯烃的催化氢甲酰化反应,设计合成了不同表面酸性的钛氧纳米管和Zr-掺杂钛氧纳米管负载Rh催化剂(Rh/TNTs,Rh/Zr-TNTs).随Zr掺杂量的增加,Zr-掺杂钛氧纳米管的表面酸性提高.用XRD、XPS、FT-IR、TEM和低温N2吸脱附等对所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及组成表征.催化剂没有显现出与Rh和Zr相关的XRD衍射峰,Rh在纳米管中高度分散;Zr-掺杂钛氧纳米管的比表面积比纯钛氧纳米管的要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随着载Rh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Rh0百分率也会降低;FT-IR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中Rh能对CO进行端基羰基式化学吸附.以2-甲基-3-丁烯腈为底物,评价所合成的催化剂对含腈基功能烯的氢甲酰化的催化性能,催化活性随载Rh量而变化,最佳值为0.13 w;提高催化反应温度虽能增加2-甲基-3-丁烯腈的转化率,但也有利于它的异构化;和Rh/TNTs相比,Rh/Zr-TNTs要求的催化温度稍高,Rh/Zr-TNTs表面更强的B酸性有利于催化反应生成直链产物醛.催化剂Rh/Zr-TNTs中的L酸催化活性中心和表面的B酸协同效应是催化2-甲基-3-丁烯腈生成直链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掺杂 钛氧纳米管 Rh催化剂 氢甲酰化 2-甲基-3-丁烯腈 B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