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失重法(TGA)预测汽油清净剂控制发动机沉积物的研究
1
作者 郑霞君 宋安 +1 位作者 马其华 赵超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1年第2期58-60,67,共4页
阐述了依据清净剂及其加剂汽油的热稳定性预测其控制发动机沉积物的可行性。用热失重法(TGA)从8款清净剂中挑选2款特定热稳定性的清净剂,分别按规定浓度添加在2台试验车的汽油中进行1 000 km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这2款清净剂控制CCD(燃... 阐述了依据清净剂及其加剂汽油的热稳定性预测其控制发动机沉积物的可行性。用热失重法(TGA)从8款清净剂中挑选2款特定热稳定性的清净剂,分别按规定浓度添加在2台试验车的汽油中进行1 000 km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这2款清净剂控制CCD(燃烧室沉积物)、IVD(进气阀沉积物)及PFID(喷油嘴沉积物)的实际效能与TGA(热失重分析)预测效能完全吻合,因此认为TGA能有效取代清净剂台架试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重法(tga) 汽油清净剂 热稳定性(TDP) 发动机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burn rate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as oxidizer and PVC and HTPB as fuel binder based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被引量:5
2
作者 A.Manash P.Kumar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27-232,共6页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burn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AP as oxidizer and PVC and HTPB as fuel binder in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 The burning r...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burn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AP as oxidizer and PVC and HTPB as fuel binder in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 The burning rat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ambient and different pressures of 2.068 Mpa, 4.760 Mpa,6.895 Mpa. The mechanism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each composition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by NETZSCH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er, compri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TGA).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study the burn rate and decomposition of fuel binder and oxidizer in presence of Fe_2O_3 and also their overall impact on combustion of propel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decomposition BURN rat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P PVC HTPB 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的凝胶特性、热重与核磁共振测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哲 汪兰 +3 位作者 何会 谢碧秀 谢笔均 孙智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5-109,共5页
对不同生长期的莲藕淀粉进行热重、莲藕及其淀粉凝胶的质构和莲藕淀粉的核磁共振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的热分解速率随着成熟度而加快;随着莲藕成熟度的增加其破裂力与破裂能减少;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凝胶特性和淀粉与水... 对不同生长期的莲藕淀粉进行热重、莲藕及其淀粉凝胶的质构和莲藕淀粉的核磁共振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的热分解速率随着成熟度而加快;随着莲藕成熟度的增加其破裂力与破裂能减少;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凝胶特性和淀粉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长期 热重分析 质构分析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壳脱硫性能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世庆 冯玉滨 路春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80-85,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压汞仪对4种贝壳和一种石灰石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脱硫性能和孔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随SO2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增加,贝壳与石灰石的钙转化率增加。贝壳的脱硫效果优于石灰石,其最佳脱硫温度比石灰石的高:扇贝壳的约为...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压汞仪对4种贝壳和一种石灰石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脱硫性能和孔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随SO2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增加,贝壳与石灰石的钙转化率增加。贝壳的脱硫效果优于石灰石,其最佳脱硫温度比石灰石的高:扇贝壳的约为1050℃,海螺和毛蚶壳约为1000℃,花蛤约为950℃,而石灰石的约为900℃。煅烧贝壳的内部孔径在0.2-10gm之间,比表面积在0.6459-1.1389 m2/g,而石灰型CaO的孔径集中在0.02-0.1μm,比表面积为12.2209 m2/g。孔分布良好的贝壳具有较好的脱硫动力学特性,脱硫剂的钙转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贝壳 脱硫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尚琳琳 程世庆 张海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2-856,共5页
选取4种典型生物质样品(麦秆、稻秆、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将生物质样品与煤分别以1∶9、3∶7、5∶5的重量比例掺混。采用热重分析法,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对各掺混样品进行热解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的差异以及它们共热解时生... 选取4种典型生物质样品(麦秆、稻秆、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将生物质样品与煤分别以1∶9、3∶7、5∶5的重量比例掺混。采用热重分析法,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对各掺混样品进行热解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的差异以及它们共热解时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的热解特性差异很大:生物质热解温度低,热解速度快,而煤相对热解速度慢,热解温度高;在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总体热解特性分阶段呈现生物质和煤的热解特征;将各生物质样品与煤混合热解的实际微分曲线与按比例折算后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实际微分曲线与折算曲线基本吻合,即生物质对煤的热解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生物质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 被引量:29
6
作者 程世庆 尚琳琳 张海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1-505,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几种常见天然生物质(稻秆、麦秆、玉米秆)和其衍生物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等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加热速率分别为10,20,30℃/m in,终温为850℃.热解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并用高纯氮气作为保护气...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几种常见天然生物质(稻秆、麦秆、玉米秆)和其衍生物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等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加热速率分别为10,20,30℃/m in,终温为850℃.热解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并用高纯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实验结果表明:天然生物质的非等温热解只有1个剧烈失重阶段,而木质素和造纸废液颗粒存在2个剧烈失重阶段.生物质比煤的热解起始温度低,热解速度快.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质的最大热解速度提高,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呈下降趋势.生物质的热解机理满足三维扩散Jander方程,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其活化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过程 动力学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生物质的TG-DTG分析及其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梁爱云 惠世恩 +4 位作者 徐通模 赵钦新 周屈兰 谭厚章 孙鹏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技术对木屑、麦秆、玉米秆和玉米芯4种生物质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着火、燃尽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燃烧特性的影响,同时在热天平上对其进行了动力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过程大致... 采用热重分析技术对木屑、麦秆、玉米秆和玉米芯4种生物质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着火、燃尽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燃烧特性的影响,同时在热天平上对其进行了动力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水分析出阶段、挥发分析出燃烧阶段、固定碳燃烧与燃尽阶段;生物质具有着火温度低、燃尽温度低、燃尽率高等优点;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着火温度、各试样挥发分最大释放速率、燃尽温度均呈升高趋势,燃烧特性随升温速率的提高而变好。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积分法对生物质燃烧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生物质具有较低的活化能,有利于点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生物质 升温速率 燃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时COS的析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尚琳琳 程世庆 +1 位作者 张海清 殷炳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三种秸秆类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煤热解析出的CO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对析出的含硫气体有明显影响.生物质的加入对COS的释放...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三种秸秆类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煤热解析出的CO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对析出的含硫气体有明显影响.生物质的加入对COS的释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热解 热重分析 COS 质谱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自燃倾向性新分类方法 被引量:52
9
作者 王继仁 邓存宝 +2 位作者 单亚飞 洪林 陆卫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应用热重分析仪实验研究了神东矿区不同层位和不同工作面煤的自燃特性,结果表明:煤氧化燃烧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升温失水失重阶段、升温增重氧化阶段、升温燃烧失重阶段.对应3个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失水活化能、着火活化能和燃烧活化能.... 应用热重分析仪实验研究了神东矿区不同层位和不同工作面煤的自燃特性,结果表明:煤氧化燃烧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升温失水失重阶段、升温增重氧化阶段、升温燃烧失重阶段.对应3个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失水活化能、着火活化能和燃烧活化能.着火活化能是指从增重开始到增重结束转为失重的拐点处阶段的活化能,以煤的着火活化能判定煤炭的自燃难易程度的新方法.着火活化能越小煤样越容易自燃,着火活化能越大煤样越不易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倾向性 热重分析 着火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尺寸分布的生物柴油排气微粒组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建伟 葛蕴珊 +2 位作者 何超 尤可为 韩秀坤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26,共5页
使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分级粒径采集了柴油机的排气微粒,应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柴油和两种生物柴油时,排气微粒中挥发性物质(VOF)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排气微粒VOF含量高于纯柴油,排气中小粒径微粒的... 使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分级粒径采集了柴油机的排气微粒,应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柴油和两种生物柴油时,排气微粒中挥发性物质(VOF)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排气微粒VOF含量高于纯柴油,排气中小粒径微粒的VOF质量百分比均高于柴油,与总微粒的排放规律相同;超细微粒(d<0.100μm)具有较高的VOF质量百分比。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后,总微粒中VOF质量百分比从44.917%上升到70.767%,在0.100μm<d≤0.255μm粒径段,VOF增幅较大,表明生物柴油微粒在此粒径段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柴油机 热重法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硫化氢的析出特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尚琳琳 程世庆 +1 位作者 张海清 殷炳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9-1083,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3种秸秆类生物质(稻秆、麦秆、玉米秆)与一种烟煤混合慢速热解中产生的H2S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煤热解析出H2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对析出的H2S气体有明显影响.煤... 采用热重分析和色谱、质谱偶联技术,对3种秸秆类生物质(稻秆、麦秆、玉米秆)与一种烟煤混合慢速热解中产生的H2S气体进行了在线检测,研究生物质对煤热解析出H2S气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对析出的H2S气体有明显影响.煤单独热解时H2S在300~480℃范围内析出;生物质的加入,使煤热解析出H2S提前,析出在200~490℃范围内.这种规律源于生物质提前热解,释放出活性甲基和氢,使其与硫反应的氢量增多,在混煤热解过程中起到了加氢的作用,促使H2S析出提前,析出量增加.从H2S析出总量上看,生物质对H2S的析出量影响可分为小比例时的抑制作用和大比例时的促进作用,这种规律来源于生物质的加氢作用和碱金属矿物质固硫作用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和热解 H2S 热重分析 质谱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混合硝酸盐的配制及性能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玉庭 王涛 +1 位作者 马重芳 任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8-152,共5页
按照不同配比、不同配制方法得到系列二元混合硝酸盐样品,并得到不同混合熔盐的差式扫描量热曲线,同时对配制的熔盐进行多次反复熔化和加热,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硝酸钠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0%~60%,或硝酸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比为9∶1时... 按照不同配比、不同配制方法得到系列二元混合硝酸盐样品,并得到不同混合熔盐的差式扫描量热曲线,同时对配制的熔盐进行多次反复熔化和加热,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硝酸钠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0%~60%,或硝酸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比为9∶1时,形成的混合物具备共晶性质,其他比例的混合熔盐无法达到共晶状态;两种配制方法均可达到共晶状态,其熔点十分接近;而且,配制的混合熔盐经过反复加热后,其熔点和分解点变化不大,证明对于二元混合熔盐可仅通过物理搅拌即可达到共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硝酸盐 配制 差式扫描量热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中生物质在热分析仪中燃烧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卿山 王华 +1 位作者 吴桢芬 王仕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3-497,共5页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能,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开发适合我国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焚烧技术,特地对昆明市城市垃圾中生物质进行了特性分析,并在热重分析天平上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能,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开发适合我国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焚烧技术,特地对昆明市城市垃圾中生物质进行了特性分析,并在热重分析天平上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燃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脱水干燥阶段、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阶段、过渡阶段和固定炭燃烧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中生物质具有着火温度低、燃尽率高等特点。通过对热重(TG)、差示扫描曲线(DTA)的深入分析,对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燃烧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生物质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城市垃圾 生物质能 燃烧过程 动力学模型 热分析仪 城市生活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天然保湿材料的吸湿和保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田大听 冀小雄 +1 位作者 毛海波 刘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143,147,共3页
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海藻酸钠等天然保湿材料与常用保湿剂甘油进行吸湿和保湿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高湿度时,各试样吸湿能力顺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 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海藻酸钠等天然保湿材料与常用保湿剂甘油进行吸湿和保湿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高湿度时,各试样吸湿能力顺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在低湿度时,各试样吸湿能力顺序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各试样的保湿能力顺序为: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此外,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各试样的失重率进行了测试,其失重曲线与保湿曲线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吸湿性能 保湿性能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聚丙烯热氧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亚青 洪学传 +3 位作者 李熙凤 闫喜龙 周立山 崔永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488,共4页
制备了对叔丁基杯 [4 ]芳烃和聚丙烯共混体系 ,用热重法研究了对叔丁基杯 [4 ]芳烃对聚丙烯热氧稳定性的影响 .用 Coats-Redfern方程进行动力学处理 ,确定对叔丁基杯 [4 ]芳烃和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热氧降解的表观反应级数为 1 .4 1 3 ,表... 制备了对叔丁基杯 [4 ]芳烃和聚丙烯共混体系 ,用热重法研究了对叔丁基杯 [4 ]芳烃对聚丙烯热氧稳定性的影响 .用 Coats-Redfern方程进行动力学处理 ,确定对叔丁基杯 [4 ]芳烃和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热氧降解的表观反应级数为 1 .4 1 3 ,表观活化能为 1 54.899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聚丙烯 热重法 热氧降解 热氧稳定性 芳烃 共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及其主要组分的催化热解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3
16
作者 宋春财 胡浩权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7,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农作物大豆、高粱、玉米、水稻秸秆及其主要成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以碳酸钠为催化剂时的热解行为 .结果表明 ,秸秆的主要热解区间为 2 0 0℃~ 40 0℃ ,此温度区挥发分析出量约占整个温度区析出量的 80 %... 利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农作物大豆、高粱、玉米、水稻秸秆及其主要成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以碳酸钠为催化剂时的热解行为 .结果表明 ,秸秆的主要热解区间为 2 0 0℃~ 40 0℃ ,此温度区挥发分析出量约占整个温度区析出量的 80 %~ 90 % .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 3种组分的热解特性差异很大 ,其中半纤维素热解主要集中在 2 5 0℃~ 340℃范围 ,纤维素在 30 0℃~ 40 0℃范围 ,而木质素的热解发生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内 .热解温度为 60 0℃时 ,纤维素的热解转化率最高 ,半纤维素次之 ,木质素最低 .催化剂使秸秆及半纤维素的主要热解区向低温区间移动 .催化剂的加入可使半纤维素转化率略有提高 ,而对纤维素的作用与对半纤维素的作用正好相反 .催化剂对木质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 DTG曲线由无催化剂时的单峰变为一大一小两个峰 ,主要热解区间向低温区移动较大 ,转化率也有所提高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热解在主要热解区间都可以用单段一级反应过程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组分 催化热解 动力学 热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含能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进剑 刘祖亮 +2 位作者 蔺向阳 成健 方东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0-646,共7页
为了寻找高效、钝感的含能催化剂,合成了Ni(Ⅱ),Cu(Ⅱ)和Fe(Ⅱ)3种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2,6-diamino-3,5-dinitropyridine-1-oxides,ANPyO)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分析。用... 为了寻找高效、钝感的含能催化剂,合成了Ni(Ⅱ),Cu(Ⅱ)和Fe(Ⅱ)3种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2,6-diamino-3,5-dinitropyridine-1-oxides,ANPyO)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分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DSC)测试了3种配合物分别与环三亚甲基三硝胺(1,3,5-trinitrohexahydro-1,3,5-triazine,RDX)、环四亚甲基四硝胺(Octahydro-1,3,5,7-tetranitro-1,3,5,7-tetrazocine,HMX)、纤维素硝酸酯(Nitrocellulose,NC)和铝粉(Aluminum,Al)的相容性,结果表明Ni(Ⅱ)与Cu(Ⅱ)配合物与接触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第一放热峰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感度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感度较ANPyO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是不敏感的含能材料。研究了3种配合物对高氯酸铵(Ammonium perchlorate,AP)热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都可以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提前,使分解速度加快,对AP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中Cu(Ⅱ)配合物催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氮氧化物 含能配合物 热重分析 相容性 感度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煤掺烧干污泥燃烧特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洋洋 金宜英 李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8-411,共4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干污泥和煤及二者混合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介质、升温速率25℃/min、温度范围20~1000℃的情况下,干污泥分别在280℃、480℃出现2个失重峰,煤在500℃时出现1个失重峰.随着干污泥掺烧比增加,混合样...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干污泥和煤及二者混合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介质、升温速率25℃/min、温度范围20~1000℃的情况下,干污泥分别在280℃、480℃出现2个失重峰,煤在500℃时出现1个失重峰.随着干污泥掺烧比增加,混合样失重速率峰值及最大燃烧速率值增大,出现温度提前.一定比例范围的干污泥掺烧可以改善煤的着火性能,有利于煤的稳定燃烧,燃料的可燃烧性指数增加,使燃烧特性改善,该指数介于干污泥和煤单一成分燃烧特性指数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污泥 掺烧比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钛渣氧化过程的动力学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力 李光强 隋智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69-1073,共5页
用热重法研究了高钛渣在空气中的等温和非等温氧化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 ,高钛渣氧化动力学可用缩核模型来描述。利用等温动力学模型公式确定等温氧化初期为化学反应控制 ,后期为扩散控制 ,计算得到相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19.6 2 ,30 .... 用热重法研究了高钛渣在空气中的等温和非等温氧化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 ,高钛渣氧化动力学可用缩核模型来描述。利用等温动力学模型公式确定等温氧化初期为化学反应控制 ,后期为扩散控制 ,计算得到相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19.6 2 ,30 .0 5kJ/mol;通过非等温动力学模型公式确定高钛渣的非等温氧化阶段Ⅰ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阶段Ⅱ为界面化学反应和扩散综合控制 ,阶段Ⅲ为扩散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渣 氧化 动力学 热重分析 化学反应控制 扩散控制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固体废弃物热解动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武景丽 陈天举 +4 位作者 罗希韬 杨静 王志奇 吴晋沪 孙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热重(TGA)技术研究了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塑料橡胶类、木质纤维素类、织物类和厨余类四大类可燃组分中七种典型固体废弃物热解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塑料类和织物类最难热解,厨余类组分最易热解;采用Freeman-Carroll法对七种典型固... 利用热重(TGA)技术研究了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塑料橡胶类、木质纤维素类、织物类和厨余类四大类可燃组分中七种典型固体废弃物热解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塑料类和织物类最难热解,厨余类组分最易热解;采用Freeman-Carroll法对七种典型固体废弃物热解进行数据处理,从20种常用的固相反应机制函数中遴选出最优解,利用优化的数学函数和动力学参数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PE和羊毛线热解主要反应阶段的最优固相反应模型是球形相界面反应模型;橡胶粉、杨树枝热解反应模型遵循化学反应规律;米饭和本白棉布热解曲线遵循幂函数法则;白菜的最优模型是三维扩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弃物 热解特性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反应机制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