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79
篇文章
<
1
2
…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商周时期河南青铜文明的辉煌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作者
李金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青铜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从青铜器的铸造质量、数量等方面来看,河南青铜文明在商周时期超越其他地区走向辉煌,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翘楚。商周时期河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其青铜器的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青铜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从青铜器的铸造质量、数量等方面来看,河南青铜文明在商周时期超越其他地区走向辉煌,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翘楚。商周时期河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其青铜器的辉煌奠定坚实基础,使得河南青铜文明在这一时期处于领先地位。而青铜文明的发展,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是在探讨人类文明时更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河南
青铜文明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殷商至西周汉字偏旁划一性演变再研究
2
作者
刘志基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24,共19页
基于合理抽样前提下的穷尽量化调查,就汉字偏旁划一性演变趋向问题进行特定断代范围的再研究后,认为在殷商西周时段,偏旁演变的主要趋向是与“划一性”相反的“分化性”演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该时段“偏旁化”是文字构形演变...
基于合理抽样前提下的穷尽量化调查,就汉字偏旁划一性演变趋向问题进行特定断代范围的再研究后,认为在殷商西周时段,偏旁演变的主要趋向是与“划一性”相反的“分化性”演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该时段“偏旁化”是文字构形演变的主流;其次是西周文字相对殷商文字的地域分歧扩大;三是文字构形的成熟性演变缺乏自觉性的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至西周
文字
偏旁
划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站赤:从商周盛器到后世行政建制的演生——兼论“器以载道”对“站”词义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玉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站赤”一词源于汉语和阿尔泰语的接触,在河州方言中具有“盛器”义,循其词义所自,发现“站”经历了从“盛器”到“行政建制”的三次词义演化,每一次演化都是紧紧围绕器物的功能推进的,其中元代的站赤制度构建了盛器功能与行政建制之...
“站赤”一词源于汉语和阿尔泰语的接触,在河州方言中具有“盛器”义,循其词义所自,发现“站”经历了从“盛器”到“行政建制”的三次词义演化,每一次演化都是紧紧围绕器物的功能推进的,其中元代的站赤制度构建了盛器功能与行政建制之间的关联,构建原理概括为:(1)物品的空间性意味着其所在的空间可以物品化,甚至身处其间的人也可以物品化;(2)“前行政时代”,在成熟的行政建制发展出来之前,古人对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及身处其间的人的标识与区隔,更多地借助于“物品化”“空间化”等原生的可视性手段;(3)行政建制的成熟是后人对三种空间及身处其间的人进一步切分和精细化区隔的结果,“器”不仅是实用之器,更是观念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赤
商周盛器
行政建制
河州方言
词义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代思想界的启蒙特征及其理论谱系
被引量:
1
4
作者
祁志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周代思想界具有不同于殷商及以前时期神学蒙昧主义的整体特征,即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启蒙”。它凸显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端于文王、武王、周公之道奠定的敬德保民人道传统的西周时期。周代的典籍,后世疑伪者甚多。研究周代思想史的特...
周代思想界具有不同于殷商及以前时期神学蒙昧主义的整体特征,即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启蒙”。它凸显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端于文王、武王、周公之道奠定的敬德保民人道传统的西周时期。周代的典籍,后世疑伪者甚多。研究周代思想史的特征,有必要对周代古籍的真伪做一个仔细的考量。周代的思想启蒙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与制度原因。它以人性的自我意识、认知世界的哲学意识、精辟的逻辑学思想、专业的游说学思想以及人本意识、道德意识为主要形态,围绕着“内圣外王”之道,展开了对“人道”系统的丰富思考与深刻建构,奠定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轴心文明”传统,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启蒙
人的觉醒
人本人道
内圣外王
思想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州地区商代都邑夯土建筑材料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谷天旸
师东辉
+2 位作者
杨树刚
宋国定
张玉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8-2086,共9页
夯土建筑遗址是郑州地区商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为了解商代的建筑技术提供了实物证据,也蕴含着与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和文化现象相关的大量信息。以郑州地区商代都邑——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建筑夯土为对象,测定其硬度、孔隙度和界限...
夯土建筑遗址是郑州地区商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为了解商代的建筑技术提供了实物证据,也蕴含着与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和文化现象相关的大量信息。以郑州地区商代都邑——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建筑夯土为对象,测定其硬度、孔隙度和界限含水率指标,开展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深入了解夯土材料的主要元素组成、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等,分析夯土材料的成分特征,以及夯筑前后夯土内部结构、性质的变化特征和所反映的人类活动特点。结合样品的考古学背景信息,认为郑州地区商代都邑性遗址建筑夯土的夯筑质量较高,这一阶段的夯土建筑技术处于平稳发展期,其原材料大多取自遗址附近较为常见的黏质土壤。某些特定建筑类型或部位夯土样品的成分和性质呈现出显著差异,表明先民基于对区域环境和土壤特性的初步认识,在夯土原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可能与不同建筑类型、部位的功能需求有关。此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夯土科技分析的思考与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都邑
夯土建筑
夯筑工艺
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末周初空心砖制坯工艺与使用功能研究
6
作者
杨文昊
张淙洲
宋江宁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4,共9页
商末周初时,空心砖的制坯工艺和使用功能一直都是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基于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新出土的砖类建材,本文拟就该问题试做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空心砖的制坯思路已基本与战国及两汉时期相类,但成型工艺仍不...
商末周初时,空心砖的制坯工艺和使用功能一直都是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基于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新出土的砖类建材,本文拟就该问题试做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空心砖的制坯思路已基本与战国及两汉时期相类,但成型工艺仍不成熟,或可称作“条片拼接制坯法”;此外,它很可能被用作建筑护墙砖或台基包边砖,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型夯土建筑的墙基或台基外壁免受雨水的侵蚀;最后,本文认为西周时期屋瓦或土坯的使用导致了以空心砖为代表的砖类建材的消亡,而前者很可能是“砖瓦不共存”现象出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末周初
空心砖
制坯工艺
使用功能
周原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干墓铜盘铭的发现与流传考述
7
作者
栗军芬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4,共6页
比干墓铜盘铭历来被认为是与殷商时期比干相关的一篇青铜器铭文,铜盘出土于唐代。历代学者对铜盘及铭文众说纷纭,甚至传为孔子所书,流传过程也扑朔迷离。本文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考证了唐开元四年铜盘发现的经过及当时判定为比干墓铜盘的...
比干墓铜盘铭历来被认为是与殷商时期比干相关的一篇青铜器铭文,铜盘出土于唐代。历代学者对铜盘及铭文众说纷纭,甚至传为孔子所书,流传过程也扑朔迷离。本文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考证了唐开元四年铜盘发现的经过及当时判定为比干墓铜盘的依据,指出其论据不足,铜盘并非出自比干墓,并对宋以来流传过程中的种种歧说作了梳理和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时期
比干墓
铜盘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忠顺王绝嗣与哈密危机的爆发
8
作者
柴学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0,共7页
明廷为经略西域、稳固西北边疆置哈密卫,并封蒙古贵族为忠顺王,使其履行藩屏甘肃、领袖西域、引导朝贡以及传递夷情的职责。明代天顺年间,哈密忠顺王绝嗣,导致哈密卫长期处于无主状态,并无法正常地发挥其羁縻卫所的作用。明代哈密危机...
明廷为经略西域、稳固西北边疆置哈密卫,并封蒙古贵族为忠顺王,使其履行藩屏甘肃、领袖西域、引导朝贡以及传递夷情的职责。明代天顺年间,哈密忠顺王绝嗣,导致哈密卫长期处于无主状态,并无法正常地发挥其羁縻卫所的作用。明代哈密危机的爆发,除了有土鲁番的崛起并逐渐东进的因素以外,哈密忠顺王的绝嗣以及明廷对此问题的处置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哈密卫
忠顺王
哈密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商时期的龟类遗物与文化信仰
9
作者
周雪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7,共10页
考古发现显示,夏商时期一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龟类遗骸及仿龟类形态的遗物,这些遗物材质多样,包括龟甲、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龟类遗物最早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史前各文化区域内,随后纳入夏商王朝的宗教信...
考古发现显示,夏商时期一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龟类遗骸及仿龟类形态的遗物,这些遗物材质多样,包括龟甲、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龟类遗物最早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史前各文化区域内,随后纳入夏商王朝的宗教信仰建设中。夏商时期所见的龟类遗物本质上是对史前龟灵意识的传承,并在王朝宗教建设中实现了再发展,创造出诸多形式丰富的文化信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类遗物
文化信仰
夏商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绿松石器看晚商王朝与李家崖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
1
10
作者
张昌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139,共11页
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
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与晚商王朝中心区域的同类器物高度一致,多数产品很可能直接从晚商王朝中心地区输入。绿松石器可反映晚商王朝与李家崖遗址等北方地区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还可能与欧亚草原车马资源东渐、商王朝都城北移等现象相关。晚商王朝可能通过对绿松石等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掌控,从周边获取所需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崖文化
晚商王朝
绿松石器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11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肥袋足鬲看商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的文化互动
12
作者
常怀颖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
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传播,反映了华北平原北缘地区与晋陕高原地区人群的交流与互动。晚商时期使用肥袋足鬲的人群往往与佩戴卷云形金耳饰的人群在空间上重合,反映了北方长城地带东段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袋足鬲
卷云形耳饰
商时期
北方长城地带东段
文化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殷墟出土商代编磬铭文考
13
作者
吴雪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于省吾《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有一套殷墟出土的商代编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编磬包含3件石磬,石磬上分别刻有铭文。文章对铭文进行考证研究,认为3件石磬上的铭文为音乐术语,第1件石磬上的铭文为“永启”,“永”读作“詠”,“启”为乐...
于省吾《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有一套殷墟出土的商代编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编磬包含3件石磬,石磬上分别刻有铭文。文章对铭文进行考证研究,认为3件石磬上的铭文为音乐术语,第1件石磬上的铭文为“永启”,“永”读作“詠”,“启”为乐章开始的部分,“詠启”指歌唱乐章中开始的部分。第2件石磬上的铭文为“永俞”,“俞”读为“歈”,为一种乐歌,“詠歈”指歌唱乐歌。第3件石磬上的铭文为“走俞”,“走”读为“奏”,“奏歈”指演奏乐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编磬
詠启
詠歈
奏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西安赤栏桥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4
14
作者
胡松梅
刘军幸(绘图)
+2 位作者
李彦峰
苗轶飞
杨苗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0,共16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21~2022年对西安市长安区赤栏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商文化遗存,遗迹主要包括灰坑、灰沟、陶窑、房址、灶坑、墓葬及较丰富的铸铜遗存,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赤栏桥遗址商代遗存具有典型的商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21~2022年对西安市长安区赤栏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商文化遗存,遗迹主要包括灰坑、灰沟、陶窑、房址、灶坑、墓葬及较丰富的铸铜遗存,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赤栏桥遗址商代遗存具有典型的商文化特征,同时兼具一定的本地特点。该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关中地区商文化遗存,为研究关中地区商时期文化谱系和了解中商王朝对西土地区矿产资源的掌控、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区
赤栏桥遗址
商代
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西安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
3
15
作者
闫永强(绘图)
夏培朝
+2 位作者
陈钢
梁璟怡
无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共13页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又带有较多先周及关中地方文化因素,总体上与关中西部商文化及老牛坡商文化联系紧密,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的遗存。该遗址是西安南部秦岭北麓区域新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为了解和探讨该区域商代聚落分布、文化面貌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东甘河遗址
商代
先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凤阳古堆桥遗址商代农业生产的植物考古学观察
16
作者
赵珍珍
何晓琳
靳桂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共7页
通过对古堆桥遗址商代的植物大遗存进行浮选分析,显示农业是该遗址先民主要的生计方式,同时也充分利用聚落周围野生可食植物性资源。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作物中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粟,黍和小麦都发现较少。农作物主要采用从茎秆中部...
通过对古堆桥遗址商代的植物大遗存进行浮选分析,显示农业是该遗址先民主要的生计方式,同时也充分利用聚落周围野生可食植物性资源。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作物中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粟,黍和小麦都发现较少。农作物主要采用从茎秆中部以上进行收割,包括掐穗的收割方式。遗址先民存在对农作物的加工行为,且遗址中农作物加工活动处于加工的后期阶段。此外,先民有意识的对杂草进行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堆桥遗址
商代
农业
收割方式
作物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商代墓葬初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孙战伟
于有光
种建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寨沟遗址新发掘商代墓葬及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对陕北商代墓葬的分类、等级、墓葬特征及陕北晚商社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可知陕北商代墓葬近百座,分为带墓道墓葬和竖穴土圹墓两类,依墓葬形制、规模和随葬品状况...
本文通过对寨沟遗址新发掘商代墓葬及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对陕北商代墓葬的分类、等级、墓葬特征及陕北晚商社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可知陕北商代墓葬近百座,分为带墓道墓葬和竖穴土圹墓两类,依墓葬形制、规模和随葬品状况可划分为三个等级,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陕北高原地区的商代晚期墓葬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和社会复杂化现象,对认识区域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商代
墓葬等级
墓葬特征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中东部商代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振飞
郭妍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3,共15页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化的日渐淡出、周文化的有力推进、北方文化的持续进入,显示了各支文化对关中东部商代不同时期的关注和经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东部
商代
文化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晚商至汉代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
2
19
作者
赵俊杰
郭荣臻
+1 位作者
胡赵建
刘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汉代的考古记录中,以粟、黍为代表的粟作农业仍是先民生业的组成。南东陶遗址的浮选结果为豫西北地区商代至汉代农业结构的探研提供了证据,随着发掘与研究的深入,对这一区域不同时期先民农业经济与生业系统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东陶遗址
晚商至汉代
植物考古
农业经济
生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朝皇位继承与《祖宗宝训》
20
作者
傲日格勒
全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9,共7页
忽必烈即位后,效法中原王朝编修《实录》的传统,命史官编修了元朝《太祖累朝实录》。同时,仿照宋朝为皇帝收集、编修《宝训》的传统,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收集、编修了《祖宗宝训》。自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始,元朝形成了在推举新皇帝的忽里勒...
忽必烈即位后,效法中原王朝编修《实录》的传统,命史官编修了元朝《太祖累朝实录》。同时,仿照宋朝为皇帝收集、编修《宝训》的传统,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收集、编修了《祖宗宝训》。自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始,元朝形成了在推举新皇帝的忽里勒台上由朝中大臣宣读《祖宗宝训》的新制度,体现了蒙古传统与中原制度文化的融合,反映出元朝作为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皇位
忽里勒台
《祖宗宝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周时期河南青铜文明的辉煌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作者
李金玉
机构
新乡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两汉至北宋河南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质量研究”(项目编号:2022-JCZD-18)。
文摘
青铜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从青铜器的铸造质量、数量等方面来看,河南青铜文明在商周时期超越其他地区走向辉煌,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翘楚。商周时期河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其青铜器的辉煌奠定坚实基础,使得河南青铜文明在这一时期处于领先地位。而青铜文明的发展,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是在探讨人类文明时更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河南
青铜文明
生态环境
Keywords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Henan
bronze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殷商至西周汉字偏旁划一性演变再研究
2
作者
刘志基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出处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24,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公共数据库的古文字字符集标准研制”(项目编号:21&ZD309)的资助。
文摘
基于合理抽样前提下的穷尽量化调查,就汉字偏旁划一性演变趋向问题进行特定断代范围的再研究后,认为在殷商西周时段,偏旁演变的主要趋向是与“划一性”相反的“分化性”演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该时段“偏旁化”是文字构形演变的主流;其次是西周文字相对殷商文字的地域分歧扩大;三是文字构形的成熟性演变缺乏自觉性的内动力。
关键词
殷商至西周
文字
偏旁
划一性
Keywords
Yin and
shang
to Western Zhou
dynasty
Chinese characters
radicals
uniformity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站赤:从商周盛器到后世行政建制的演生——兼论“器以载道”对“站”词义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玉红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基金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语言接触视域下河州方言词汇的变异现象”(20YB032)。
文摘
“站赤”一词源于汉语和阿尔泰语的接触,在河州方言中具有“盛器”义,循其词义所自,发现“站”经历了从“盛器”到“行政建制”的三次词义演化,每一次演化都是紧紧围绕器物的功能推进的,其中元代的站赤制度构建了盛器功能与行政建制之间的关联,构建原理概括为:(1)物品的空间性意味着其所在的空间可以物品化,甚至身处其间的人也可以物品化;(2)“前行政时代”,在成熟的行政建制发展出来之前,古人对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及身处其间的人的标识与区隔,更多地借助于“物品化”“空间化”等原生的可视性手段;(3)行政建制的成熟是后人对三种空间及身处其间的人进一步切分和精细化区隔的结果,“器”不仅是实用之器,更是观念之器。
关键词
站赤
商周盛器
行政建制
河州方言
词义演化
Keywords
Jamci
Hezhou dialect
vessels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y
administrative system
word meaning evolution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代思想界的启蒙特征及其理论谱系
被引量:
1
4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哲学后期资助项目“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FZB025)。
文摘
周代思想界具有不同于殷商及以前时期神学蒙昧主义的整体特征,即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启蒙”。它凸显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端于文王、武王、周公之道奠定的敬德保民人道传统的西周时期。周代的典籍,后世疑伪者甚多。研究周代思想史的特征,有必要对周代古籍的真伪做一个仔细的考量。周代的思想启蒙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与制度原因。它以人性的自我意识、认知世界的哲学意识、精辟的逻辑学思想、专业的游说学思想以及人本意识、道德意识为主要形态,围绕着“内圣外王”之道,展开了对“人道”系统的丰富思考与深刻建构,奠定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轴心文明”传统,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周代启蒙
人的觉醒
人本人道
内圣外王
思想谱系
Keywords
enlightenment
of
Zhou
dynasty
awakening
of
the
human
humanism and humanity
Inner Sanctity and Outer
king
the
oretical pedigree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州地区商代都邑夯土建筑材料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谷天旸
师东辉
杨树刚
宋国定
张玉修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卓越工程师学院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8-2086,共9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90360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2048)资助。
文摘
夯土建筑遗址是郑州地区商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为了解商代的建筑技术提供了实物证据,也蕴含着与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和文化现象相关的大量信息。以郑州地区商代都邑——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建筑夯土为对象,测定其硬度、孔隙度和界限含水率指标,开展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深入了解夯土材料的主要元素组成、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等,分析夯土材料的成分特征,以及夯筑前后夯土内部结构、性质的变化特征和所反映的人类活动特点。结合样品的考古学背景信息,认为郑州地区商代都邑性遗址建筑夯土的夯筑质量较高,这一阶段的夯土建筑技术处于平稳发展期,其原材料大多取自遗址附近较为常见的黏质土壤。某些特定建筑类型或部位夯土样品的成分和性质呈现出显著差异,表明先民基于对区域环境和土壤特性的初步认识,在夯土原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可能与不同建筑类型、部位的功能需求有关。此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夯土科技分析的思考与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商代都邑
夯土建筑
夯筑工艺
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Keywords
shang
dynasty
capital city
Rammed earth construction
Rammed earth construction technique
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composition
分类号
TU411.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末周初空心砖制坯工艺与使用功能研究
6
作者
杨文昊
张淙洲
宋江宁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周原遗址凤雏城址区田野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24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商末周初时,空心砖的制坯工艺和使用功能一直都是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基于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新出土的砖类建材,本文拟就该问题试做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空心砖的制坯思路已基本与战国及两汉时期相类,但成型工艺仍不成熟,或可称作“条片拼接制坯法”;此外,它很可能被用作建筑护墙砖或台基包边砖,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型夯土建筑的墙基或台基外壁免受雨水的侵蚀;最后,本文认为西周时期屋瓦或土坯的使用导致了以空心砖为代表的砖类建材的消亡,而前者很可能是“砖瓦不共存”现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
商末周初
空心砖
制坯工艺
使用功能
周原遗址
Keywords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Hollow bricks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clay paste
Functional utilization
Zhouyuan Site
分类号
K87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干墓铜盘铭的发现与流传考述
7
作者
栗军芬
机构
文心出版社
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4,共6页
文摘
比干墓铜盘铭历来被认为是与殷商时期比干相关的一篇青铜器铭文,铜盘出土于唐代。历代学者对铜盘及铭文众说纷纭,甚至传为孔子所书,流传过程也扑朔迷离。本文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考证了唐开元四年铜盘发现的经过及当时判定为比干墓铜盘的依据,指出其论据不足,铜盘并非出自比干墓,并对宋以来流传过程中的种种歧说作了梳理和辨证。
关键词
殷商时期
比干墓
铜盘铭
Keywords
shang
dynasty
Bi Gan’s tomb
bronze basin inscription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忠顺王绝嗣与哈密危机的爆发
8
作者
柴学智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项目“中原地区与西域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料整理与研究”(LSYZD21005)。
文摘
明廷为经略西域、稳固西北边疆置哈密卫,并封蒙古贵族为忠顺王,使其履行藩屏甘肃、领袖西域、引导朝贡以及传递夷情的职责。明代天顺年间,哈密忠顺王绝嗣,导致哈密卫长期处于无主状态,并无法正常地发挥其羁縻卫所的作用。明代哈密危机的爆发,除了有土鲁番的崛起并逐渐东进的因素以外,哈密忠顺王的绝嗣以及明廷对此问题的处置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明代
哈密卫
忠顺王
哈密危机
Keywords
Ming
dynasty
Hami Guard Command
king
Zhongshun
Hami Crisis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商时期的龟类遗物与文化信仰
9
作者
周雪艳
机构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夏商丧葬礼俗的溯源研究”(项目编号:21BKG004)。
文摘
考古发现显示,夏商时期一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龟类遗骸及仿龟类形态的遗物,这些遗物材质多样,包括龟甲、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龟类遗物最早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史前各文化区域内,随后纳入夏商王朝的宗教信仰建设中。夏商时期所见的龟类遗物本质上是对史前龟灵意识的传承,并在王朝宗教建设中实现了再发展,创造出诸多形式丰富的文化信仰产品。
关键词
龟类遗物
文化信仰
夏商时期
Keywords
turtle relics
cultural belief
the
period during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绿松石器看晚商王朝与李家崖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
1
10
作者
张昌平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139,共11页
文摘
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与晚商王朝中心区域的同类器物高度一致,多数产品很可能直接从晚商王朝中心地区输入。绿松石器可反映晚商王朝与李家崖遗址等北方地区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还可能与欧亚草原车马资源东渐、商王朝都城北移等现象相关。晚商王朝可能通过对绿松石等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掌控,从周边获取所需资源。
关键词
李家崖文化
晚商王朝
绿松石器
社会关系
Keywords
Lijiaya culture
Late
shang
dynasty
Turquoise
Social relationship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6.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11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机构
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诗经》与礼制研究”(16ZDA172)。
文摘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Keywords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otem worship
cultural changes
birds and poultry
the
evolution
of
image group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肥袋足鬲看商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的文化互动
12
作者
常怀颖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关键阶段核心聚落综合研究”课题“黄河流域商晚期都邑综合研究”(编号:2022YFF09036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传播,反映了华北平原北缘地区与晋陕高原地区人群的交流与互动。晚商时期使用肥袋足鬲的人群往往与佩戴卷云形金耳饰的人群在空间上重合,反映了北方长城地带东段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共性。
关键词
肥袋足鬲
卷云形耳饰
商时期
北方长城地带东段
文化互动
Keywords
Stout-hollow legs li tripods
Cloud shaped gold earrings
shang
dynasty
Eastern section
of
the
Great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殷墟出土商代编磬铭文考
13
作者
吴雪飞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长沙五一广场简与东汉法律制度研究”(编号:23BZS022)的阶段性成果
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资助。
文摘
于省吾《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有一套殷墟出土的商代编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编磬包含3件石磬,石磬上分别刻有铭文。文章对铭文进行考证研究,认为3件石磬上的铭文为音乐术语,第1件石磬上的铭文为“永启”,“永”读作“詠”,“启”为乐章开始的部分,“詠启”指歌唱乐章中开始的部分。第2件石磬上的铭文为“永俞”,“俞”读为“歈”,为一种乐歌,“詠歈”指歌唱乐歌。第3件石磬上的铭文为“走俞”,“走”读为“奏”,“奏歈”指演奏乐歌。
关键词
商代编磬
詠启
詠歈
奏歈
Keywords
Chimes
of
the
shang
dynasty
Yong Qi(詠启)
Yong Yu(詠歈)
Zou Yu(奏歈)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西安赤栏桥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4
14
作者
胡松梅
刘军幸(绘图)
李彦峰
苗轶飞
杨苗苗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0,共16页
文摘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21~2022年对西安市长安区赤栏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商文化遗存,遗迹主要包括灰坑、灰沟、陶窑、房址、灶坑、墓葬及较丰富的铸铜遗存,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赤栏桥遗址商代遗存具有典型的商文化特征,同时兼具一定的本地特点。该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关中地区商文化遗存,为研究关中地区商时期文化谱系和了解中商王朝对西土地区矿产资源的掌控、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长安区
赤栏桥遗址
商代
铸铜
Keywords
Chang’an district
Chilanqiao site
shang
dynasty
Bronze casting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西安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
3
15
作者
闫永强(绘图)
夏培朝
陈钢
梁璟怡
无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十月文物保护有限公司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共13页
文摘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又带有较多先周及关中地方文化因素,总体上与关中西部商文化及老牛坡商文化联系紧密,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的遗存。该遗址是西安南部秦岭北麓区域新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为了解和探讨该区域商代聚落分布、文化面貌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
西安
东甘河遗址
商代
先周文化
Keywords
Xi’an
Dongganhe Site
shang
dynasty
Proto-Zhou culture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凤阳古堆桥遗址商代农业生产的植物考古学观察
16
作者
赵珍珍
何晓琳
靳桂云
机构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41771230)。
文摘
通过对古堆桥遗址商代的植物大遗存进行浮选分析,显示农业是该遗址先民主要的生计方式,同时也充分利用聚落周围野生可食植物性资源。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作物中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粟,黍和小麦都发现较少。农作物主要采用从茎秆中部以上进行收割,包括掐穗的收割方式。遗址先民存在对农作物的加工行为,且遗址中农作物加工活动处于加工的后期阶段。此外,先民有意识的对杂草进行了干预。
关键词
古堆桥遗址
商代
农业
收割方式
作物加工
Keywords
the
Guduiqiao Site
the
shang
dynasty
agriculture
harvesting method
crops processing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商代墓葬初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孙战伟
于有光
种建荣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寨沟遗址新发掘商代墓葬及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对陕北商代墓葬的分类、等级、墓葬特征及陕北晚商社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可知陕北商代墓葬近百座,分为带墓道墓葬和竖穴土圹墓两类,依墓葬形制、规模和随葬品状况可划分为三个等级,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陕北高原地区的商代晚期墓葬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和社会复杂化现象,对认识区域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陕北
商代
墓葬等级
墓葬特征
社会结构
Keywords
Nor
the
rn Shaanxi
shang
dynasty
Characteristics
of
tombs
Social structure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中东部商代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振飞
郭妍利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3,共15页
文摘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化的日渐淡出、周文化的有力推进、北方文化的持续进入,显示了各支文化对关中东部商代不同时期的关注和经略。
关键词
关中东部
商代
文化因素分析
Keywords
Eastern Guanzhong
shang
dynasty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晚商至汉代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
2
19
作者
赵俊杰
郭荣臻
胡赵建
刘彦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基金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阳辛店铸铜遗址考古发掘报告(2018-2019)”(项目编号:22BKG014)
2023年度河南省文物局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典籍文献所见商代史料整理与研究”和“考古视角下中原地区商代农业文明”。
文摘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汉代的考古记录中,以粟、黍为代表的粟作农业仍是先民生业的组成。南东陶遗址的浮选结果为豫西北地区商代至汉代农业结构的探研提供了证据,随着发掘与研究的深入,对这一区域不同时期先民农业经济与生业系统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关键词
南东陶遗址
晚商至汉代
植物考古
农业经济
生业模式
Keywords
the
Nandongtao site
late
shang
to Han
dynasty
plant archaeology
agricultural economy
production model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朝皇位继承与《祖宗宝训》
20
作者
傲日格勒
全荣
机构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编号:22VLS011).
文摘
忽必烈即位后,效法中原王朝编修《实录》的传统,命史官编修了元朝《太祖累朝实录》。同时,仿照宋朝为皇帝收集、编修《宝训》的传统,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收集、编修了《祖宗宝训》。自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始,元朝形成了在推举新皇帝的忽里勒台上由朝中大臣宣读《祖宗宝训》的新制度,体现了蒙古传统与中原制度文化的融合,反映出元朝作为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特征。
关键词
元朝
皇位
忽里勒台
《祖宗宝训》
Keywords
the
Yuan
dynasty
the
Throne
the
Assembly
of
king
s
Zuzong Baoxun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商周时期河南青铜文明的辉煌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金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殷商至西周汉字偏旁划一性演变再研究
刘志基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站赤:从商周盛器到后世行政建制的演生——兼论“器以载道”对“站”词义演化的影响
马玉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周代思想界的启蒙特征及其理论谱系
祁志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郑州地区商代都邑夯土建筑材料研究
谷天旸
师东辉
杨树刚
宋国定
张玉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商末周初空心砖制坯工艺与使用功能研究
杨文昊
张淙洲
宋江宁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比干墓铜盘铭的发现与流传考述
栗军芬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明代忠顺王绝嗣与哈密危机的爆发
柴学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夏商时期的龟类遗物与文化信仰
周雪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绿松石器看晚商王朝与李家崖文化的关系
张昌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肥袋足鬲看商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的文化互动
常怀颖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殷墟出土商代编磬铭文考
吴雪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陕西西安赤栏桥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胡松梅
刘军幸(绘图)
李彦峰
苗轶飞
杨苗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陕西西安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闫永强(绘图)
夏培朝
陈钢
梁璟怡
无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安徽凤阳古堆桥遗址商代农业生产的植物考古学观察
赵珍珍
何晓琳
靳桂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陕北商代墓葬初论
孙战伟
于有光
种建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关中东部商代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李振飞
郭妍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晚商至汉代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
赵俊杰
郭荣臻
胡赵建
刘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元朝皇位继承与《祖宗宝训》
傲日格勒
全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