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1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突破视阈中的天人问题和古今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209,共14页
天人与古今作为人类两大基本问题,在当代分别被表述为超越性与历史性,但二者被主流意识视为相反相悖、相互否定之物。以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和沃格林“天下时代”理论共同阐释的精神突破问题作为视阈,可以发现历史性意识和超越性通... 天人与古今作为人类两大基本问题,在当代分别被表述为超越性与历史性,但二者被主流意识视为相反相悖、相互否定之物。以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和沃格林“天下时代”理论共同阐释的精神突破问题作为视阈,可以发现历史性意识和超越性通过精神突破的同时性发生和交融共生的复杂图景。精神突破前的原初宇宙论秩序并无超越性和历史性可言,精神突破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人性变革,该变革背景是精神突破导致了实在经验在人性意识中的分层,通过这一分层,自然与历史、人道与天道、实然与当然、事物秩序与话语秩序、心理与物理等一系列分化成为可能,人由此而成为天人之间、古今之间的居间存在者,超越性与历史性成为人性的基本维度。历史和超越作为人性意识的不同维度,同时也是组织和整饬经验的不同尺度,二者的交融性体现在,超越性运动发生在历史中并通过历史得以可能,历史性本身即内蕴一种由突破现成性当下而开启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与古今 超越性与历史性 精神突破 人性意识及其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整合服务导向下主动健康行为的概念维度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伍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厘清主动健康行为的概念维度,分析主动健康行为的驱动因素,为实施主动健康行为促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主动健康行为的“前因-属性”分析框架。结果:驱动主动健康行为的两个动机变量是自我效能和自我激... 目的:厘清主动健康行为的概念维度,分析主动健康行为的驱动因素,为实施主动健康行为促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主动健康行为的“前因-属性”分析框架。结果:驱动主动健康行为的两个动机变量是自我效能和自我激励,主动健康行为的核心概念包括自主发起、习惯性、目标导向性三个维度。结论:人本整合服务导向下主动健康行为的实施策略包括:赋权需方参与,发展主动健康行为能力;强化外部支持,促进主动健康动机有效转化;激发健康细胞活力,营造全社会主动健康的共同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行为 整合健康服务 以人为本 人本整合服务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杰 杨梓 赵春江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8,共8页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面临要素流动阻滞、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瓶颈。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凭借其渗透性和通用性等特征,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全新路径。选取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面临要素流动阻滞、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瓶颈。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凭借其渗透性和通用性等特征,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全新路径。选取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机制分析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流动在数字技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在不同的地理区位、政策环境背景下对城乡融合存在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乡融合 区域创新能力 人力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格局与演化--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敏 迪丽呼玛尔·艾孜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4,共12页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高级形式,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内生动力,具有更为显著的时效性、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采用C-D生产函数优化构建人才贡献率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0—2020年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高级形式,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内生动力,具有更为显著的时效性、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采用C-D生产函数优化构建人才贡献率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0—2020年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人才贡献率进行时空演化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出较小的波动及阶段性下降趋势,整体效率偏低且值域范围仅在0.09和0.28之间;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均值(0.478)>中部均值(0.238)>西部均值(0.158)的梯形分布格局,而增长率却是“中部>东部>西部”的反常态局势。传统β收敛模型和空间β收敛模型均显示全国收敛态势明显,且这种空间效应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国家应施行地区间差异管理政策,以强带弱地加强省际人才互动,提质增效地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进而加速提升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协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形成东中西部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空间联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资本 人才贡献率 空间收敛性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康 卢鹏 夏正豪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新产品开发如何形成新突破的理解有限。本文界定了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的概念,总结提炼出人智融合区别于人机协同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阐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即开发者通过提示词工程引导、大数据筛选工程微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发现工程形成对开发者的反馈。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新产品开发中的人智融合理论研究,为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融合 知识迁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
7
作者 杨易昆 谈建成 周永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43-49,共7页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破解城乡人力资本结构性矛盾、推动教育现代化向县域延伸的关键。基于人力资本“生产性积累—动态性配置—持续性再生产”的理论逻辑链条,职业教育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破解城乡人力资本结构性矛盾、推动教育现代化向县域延伸的关键。基于人力资本“生产性积累—动态性配置—持续性再生产”的理论逻辑链条,职业教育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呈现三重维度:职普融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资本积累”,产教融合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完成“资本配置”,科教融汇构建终身学习生态激活“资本再生产”。通过制度创新、实践革新、跨界协同和技术赋能四重行动逻辑,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衔接教育强国战略,创新“双高”人才供给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校地企共同体促进城乡资源重组,建设数字平台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教育强国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城乡融合发展 人力资本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数学与人文在数学课程中的交融与整合
8
作者 黄翔 沈林 童莉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19,共6页
加强数学与人文的交融与整合,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特点,高中数学新课程对此已有诸多探索:课程理念及目标突出“育人”导向;数学文化全面渗透于课程;开设新的数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尝试将数学跨界于艺术、体育。数学与人文融合是... 加强数学与人文的交融与整合,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特点,高中数学新课程对此已有诸多探索:课程理念及目标突出“育人”导向;数学文化全面渗透于课程;开设新的数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尝试将数学跨界于艺术、体育。数学与人文融合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与人文融合的教学应注意:《课标》为据,素养导向;启发思维,涵养品质;文理相融,有“情”有“境”;方式多样,注重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程 数学与人文融合 跨学科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交通场景应用的AI数字人实验系统
9
作者 王庞伟 徐京辉 +1 位作者 何昕泽 王思淼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3,共5页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以智慧交通场景为例开展实验系统教学改革。首先,基于智能交通产业人才需求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场景化实验3个维度重构智慧交通实践教学体系;其次,通过整合产教融合案例和...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以智慧交通场景为例开展实验系统教学改革。首先,基于智能交通产业人才需求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场景化实验3个维度重构智慧交通实践教学体系;其次,通过整合产教融合案例和智慧交通场景化模型,构建全息路网感知数据库,并开发面向智慧交通场景应用的多模态大模型;最后,通过建设面向智慧交通场景应用的AI数字人实验系统,在不同交通模拟场景中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实现“教学实验场景-实际项目应用”的有机衔接。评价结果显示,该实验系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参与度、课程满意度、竞赛获奖率等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交通 人工智能 产教融合 数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sML的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人-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10
作者 初建杰 原炳坤 +3 位作者 王刚 王波 丁少闻 安启源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218,共6页
载人航天器研制过程中,人因要素在早期阶段融入设计仍有待提升,且常规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体系缺少将人与系统其余部分进行整合的充分考虑,导致开发迭代周期变长,也大幅增加了研制成本。针对这... 载人航天器研制过程中,人因要素在早期阶段融入设计仍有待提升,且常规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体系缺少将人与系统其余部分进行整合的充分考虑,导致开发迭代周期变长,也大幅增加了研制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人因领域元模型构建方法,在人-系统整合的框架下,采用MBSE将人因需求整合至载人航天器的开发过程中,并基于系统建模语言SysML建立人因领域元模型,以实现在载人月球探测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中融入人因需求,为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提供支持,有效减少研制中出现人因设计问题,降低研制成本。通过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典型案例进行建模,验证人因领域元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为类似系统设计的MBSE扩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月球探测 人-系统整合 MBSE 元模型 SYS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脑机接口技术所涉权利再造与法律规制
11
作者 杜仪方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5,共13页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权利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在现有权利框架下对脑机接口技术所涉权利的分析,忽视了该技术对个体意志造成的影响及对权利基础的动摇。医用脑机接口所涉权利的内容应包括认知自由、精神隐私、精神...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权利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在现有权利框架下对脑机接口技术所涉权利的分析,忽视了该技术对个体意志造成的影响及对权利基础的动摇。医用脑机接口所涉权利的内容应包括认知自由、精神隐私、精神完整性和心理连续性等。为实现权利保障,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法律规制:宏观上以保护人类自主权为前提,中观上遵循自主性、非恶意、公正性和透明度四项准则,微观上通过决策前伦理审查、决策中增强透明度、决策后长期优化等策略,旨在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技术治理体系,实现技术发展与权利保障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脑机接口 认知自由精神隐私 精神完整性 心理连续性 人类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助义务抑或获救权:海上人命救助的条约解释
12
作者 马得懿 王志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海上人命救助愈发构成海洋法与人权法的共同关切。然而,相关国际法框架下海上人命救助的规则体系和国际法义务配置并不乐观,海上人命救助的国际法合理性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为应对海洋环境中的人权保护挑战,推进“海上人命获救权”的... 海上人命救助愈发构成海洋法与人权法的共同关切。然而,相关国际法框架下海上人命救助的规则体系和国际法义务配置并不乐观,海上人命救助的国际法合理性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为应对海洋环境中的人权保护挑战,推进“海上人命获救权”的规范化进程变得越来越必要。从当前世界范围内海上人命救助活动来看,海上人命救助制度的主要受益群体已经实现从航海人员到非正常海上移民的转变。作为一种基于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的海洋伦理理想,海上人命救助义务中的人权诉求不容忽视。在条约的体系整合视域下,“遇险”“安全地点”的条约解释揭示了将人权因素纳入解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诉诸“海上人命获救权”以应对海上人权保护困局,填补相关法律黑洞,具有理论与现实依据,可能成为更切实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人命救助 体系整合 救助义务 人权法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海上人命获救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用户与智能系统的多层次人机共融理论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晗静 饶培伦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5,共13页
发展智慧养老是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既能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又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当前智慧养老系统的应用仍面临老年人接受度较低、交互效能较低、信任度较低、责任分配不明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 发展智慧养老是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既能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又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当前智慧养老系统的应用仍面临老年人接受度较低、交互效能较低、信任度较低、责任分配不明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用户需求、交互行为、人机信任、人机责任多层次构建老年用户与智能系统人机共融的理论框架,深入探究用户特征、系统属性、情境因素对人机共融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在用户需求、交互行为层次,构建用户画像、需求模型与交互行为模型,优化智能系统属性,提升老年用户的接受度、交互效能;在人机信任层次,探究老年用户与智能系统的人机动态信任发展规律,剖析各类因素对动态信任的综合影响机理,提升老年用户使用行为的持续性和人机关系的稳定性;在人机责任层次,面对智能系统应用可能带来的正面、负面结果,剖析各类因素对人机责任归因的影响机制,促进更好的人机协同。开展本研究可促进人机共融理论的发展,为智能系统的适老化设计与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融 用户需求 交互行为 人机信任 人机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螺旋进阶模式重构医学人文衔接路径
14
作者 殷悦 宋汉君 +3 位作者 史文哲 孟庆媛 卞德强 张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67,共6页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螺旋进阶”医学人文教育模式。通过纵向“基础-过渡-临床”三阶段渐进式发展与横向跨学科融合的立体螺旋化框架,重构医学人文衔接路径。重点发挥过渡阶段的枢纽作用,构建“情境驱动”与“跨级传习”协同机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螺旋进阶”医学人文教育模式。通过纵向“基础-过渡-临床”三阶段渐进式发展与横向跨学科融合的立体螺旋化框架,重构医学人文衔接路径。重点发挥过渡阶段的枢纽作用,构建“情境驱动”与“跨级传习”协同机制,推动人文素养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形成长效动态循环体系。该模式系统阐释了医学人文教育悬浮化困境的破解策略,以及跨阶段衔接与跨学科整合对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作用,对构建本土化整合型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螺旋进阶模式 衔接路径 整合课程 胜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职业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再认识之三: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道凯 郝天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5,共7页
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再认识,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底层逻辑,也关乎职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等四类关系范畴,是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 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再认识,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底层逻辑,也关乎职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等四类关系范畴,是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不断分化的产物,从对象、目的、形式来看,职业教育在本质上不同于职业培训,但也具有交融之处。从培养内涵、方式与重点来看,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区别于普通教育,同时具有一定联系,需要认识到职普融通对于教育体系结构、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推动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价值,并探索可能的现实路径。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来实现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限于产教之间的不匹配,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推动教学关键要素的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促进个体生涯的多样化发展来实现其服务人的发展的功能,限于职业教育在服务个体就业与升学方面存在的短板,职业教育在服务个体生涯高质量多样化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系统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普通教育 区域经济 人的发展 职普融通 贯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16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27 位作者 倪前伟 李小莹 孔琳 席庆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韩冰 孙彦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宋凯 徐豪越 卜令学 李洁莹 胡漫 徐名金 李昀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与非HPV相关口咽鳞癌有显著差异,导致口咽鳞癌诊疗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口咽鳞癌的预防筛查极具重要性,其诊疗流程涉及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同参与,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共同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脉络、贯穿口咽鳞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诊治共识,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职普融通:技能危机、价值重构与实现路径——基于个体、社会与文化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38,共8页
技能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提出时代挑战。面对职普割裂导致技能片面化发展、技能错配与文化价值遮蔽等三重危机。职普融通应从个性化价值回归、社会化价值彰显以及文化化价值升华等三个方面重构价值框架,形成技能型社会公民... 技能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提出时代挑战。面对职普割裂导致技能片面化发展、技能错配与文化价值遮蔽等三重危机。职普融通应从个性化价值回归、社会化价值彰显以及文化化价值升华等三个方面重构价值框架,形成技能型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本增值和技能文化建构等三重维度框架体系,进而构建职普融通的现实进路。一是构建技能型社会公民素养培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协同发展;二是构建制度政策、教育系统和校企合作等三个维度的社会支持,赋能技能型社会的技能供给;三是构建社会文化观念、职普选择文化、职普治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四维度技能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职普融通 人的全面发展 技能型人力资本 技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智能与人机融合的哲学前瞻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峰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0,共9页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新前沿或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它强调身体对于智能的重要性,将人工智能与具有感知行动能力的机器系统相结合,使人工智能拥有了能够与环境交互的身体。人工智能由此从只能处理信息世界中的问题发展为可以处理...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新前沿或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它强调身体对于智能的重要性,将人工智能与具有感知行动能力的机器系统相结合,使人工智能拥有了能够与环境交互的身体。人工智能由此从只能处理信息世界中的问题发展为可以处理物理世界中的问题,从只能模拟人的思考(认识世界)发展为可以模拟人的行动(改造世界),从认知AI演进为行动AI。具身智能表明,智能不仅仅依赖于人的身体,也可以在硅基身体上涌现出来,从而形成智能与身体的多种配置方式,进而发展出赛博身体配置赛博智能的人机融合方式。具身智能所带来的人机融合使得当代哲学的身体观、技术观、具身认知观、人类发展前景观等都面临新的挑战,而当代哲学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人工智能 人机融合 身体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抑或危机:大语言模型赋能大学教学及其限度——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蒋贵友 殷文轩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大学教学关于“人”及其教育的生产方式,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发现,大语言模型赋能教学的关键在于大数据集算力加速精准化教学,符号...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大学教学关于“人”及其教育的生产方式,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发现,大语言模型赋能教学的关键在于大数据集算力加速精准化教学,符号语言系统支持全时场服务,神经网络模型促进个性化指导以及智能情感技术实现人性化评价,产生了智能化涌现、无边界探索、生成式互动与情感化反馈的教学变革影响。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幻觉”、机器“认知偏见”与复杂系统“失控”的模型应用限度,又可能引发教学内容失真、意识形态危机与主体关系异化的多重风险,催生技术革命下新的教学危机。基于此,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大学教学理应从“主体—目标—体系—机制”的四维关系构建系统路径,一体推进生成主义式教学创新探索、教学模型信用评级提升与多元协同教学生态建构,促进大学教学从人机协同走向人机融合,从而彰显大语言模型赋能大学教学的技术进步主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大学教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生态 人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 Proficy/HMI SCADA-iFIX的综合监控系统人机界面开发与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庆波 张惠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107,110,共5页
规划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系统功能,对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利用GE Proficy/HMI SCADA-iFIX的技术优势,具体实现了用户安全策略与登陆界面、主菜单和主界面、电力监控PSCADA、环控BAS、火灾监控FAS、列车信号ATS、闭路电... 规划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系统功能,对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利用GE Proficy/HMI SCADA-iFIX的技术优势,具体实现了用户安全策略与登陆界面、主菜单和主界面、电力监控PSCADA、环控BAS、火灾监控FAS、列车信号ATS、闭路电视CCTV、报警一栏等8项设计功能,在大型分层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安全策略、实时视频监控等7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尝试和方法创新,对相关应用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IX 地铁 综合监控系统 人机界面 开发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