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5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 MS的染毒(PM2.5)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鲁婷婷 秦鹏 +3 位作者 薛慧铭 冯真 罗旭萍 郑梅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4-1300,共7页
为探明PM2.5对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和PM2.5模型组(MG),每组15只。将生理盐水和PM2.5混悬液分别注入各组大鼠气管,每周2次,持续4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各组大鼠尿液的... 为探明PM2.5对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和PM2.5模型组(MG),每组15只。将生理盐水和PM2.5混悬液分别注入各组大鼠气管,每周2次,持续4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变化进行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探究整体代谢组学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库检索,从大鼠尿样中鉴定出17种潜在生物标记物,主要代谢途径涉及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对乙酰氨基酚代谢、视黄醇代谢和丙戊酸代谢途径,PM2.5对大鼠诱导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扰乱大鼠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有关。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PM2.5的毒理学机制,筛选PM2.5暴露大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PM2.5毒性作用及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pm2.5 代谢组学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ombined Exposure to Formaldehyde and PM2.5 on the Brain of Balb/c Mice Asthma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Andrea Stojkoska Song Jing +5 位作者 Kang Jun Liu Xudong Shuai Menglei Li Yong Zhao Liang Yang Xu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asthma and brain damage,but toxicological studies have not fully confirmed yet,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asthma on the brain. In this study,at first,we 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asthma and brain damage,but toxicological studies have not fully confirmed yet,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asthma on the brain. In this study,at first,we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sthma on the brai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llergic asthma model. Then PM_(2.5),a typical outdoor air pollutant and formaldehyde,a typical indoor air pollutant were selected to be closer to the true environment and find whether there is any synergism between them. In this study,an ovalbumin( OVA)-sensitized mice asthma model was established. 30 male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1) saline control group,( 2) OVA-sensitized group,( 3) OVA-combined with formaldehyde exposure group,( 4) OVA-combined with PM_(2.5) exposure group,( 5) Combination of OVA,formaldehyde and PM_(2.5) exposure group. The mice were inhaled with formaldehyde or/and instilled with PM_(2.5) from day 1 to 18. The mice asthma model was developed by OVA sensitization and challenge. The mice were sensitized with OVA+Al( OH)3( 5 mg OVA and 175 mg Al( OH)3 in 30 m L saline each time) or saline( 30 m L saline each time)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n day 1,7 and 14.This was then followed by an aerosol challenge in 1% OVA( 30 min·d^(-1)) from day 19 to 25( 7 times) using an ultrasonic nebulizer. On the 26 th day,the organ coefficient of mice brain was counted,then the contents of oxidative stress of mice brain were measured,includ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glutathione( GSH) and malondialdehyde( MDA),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F-κB and interleukin-1β( IL-1β) were detected by using ELISA kits.Detection of interleukin-6( IL-6) was made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Histological assay for brain was also conducted. In our results,all the OVA treated group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ROS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GSH conte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OVA-sensitized group,other OVA treated groups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DA conte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MDA contents of OVA-sensitized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 when compared to the combined exposure group. In ROS and GSH,combined exposure showed some joint effect compared with single exposure. When OVA was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formaldehyde and PM_(2.5),NF-κB was activated. And all the OVA treated groups showed increased levels of IL-1β and IL-6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bined exposure showed an aggravated effect when compared with OVA-sensitized group.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hippocampus in mice brain clearly showed the difference of eosin( EO) stained neurons in the combined exposur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OVA-sensitized group. The pyramidal neurons of the mice with allergic asthma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and/or PM_(2.5) had been reduced in number,the cells were swollen and the dendrites had disappeared. Allergic asthma can cause damage to the brain through oxidative stress. Exposure to formaldehyde and PM_(2.5) will increase the damage caused by allergic asthma to the brain,which may be mediated by oxidative stress and NF-κB activation.This promotes the release of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resulting in increased 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DEHYDE pm2.5 BRAIN ALLERGIC ASTHMA OXIDATIVE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市PM2.5和臭氧复合污染特征的演变分析
3
作者 李海琛 贾世杰 +2 位作者 牟凤军 傅超 崔倩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214-216,共3页
选择2015—2024年沧州市大气逐时PM2.5和臭氧浓度值资料,利用数学统计法分析全市大气污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2024年沧州市PM2.5浓度的平均值为52.0μg/m3,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近10年沧州市PM2.5浓度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 选择2015—2024年沧州市大气逐时PM2.5和臭氧浓度值资料,利用数学统计法分析全市大气污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2024年沧州市PM2.5浓度的平均值为52.0μg/m3,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近10年沧州市PM2.5浓度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PM2.5浓度值是夏季的2.28倍,波动变化较大;每天凌晨到08:00及傍晚到夜间,沧州市PM2.5浓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沧州市年平均臭氧浓度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可能与沧州市工业活动增多、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相关;沧州市年内各月臭氧浓度变化明显,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春秋季过渡的特征;每天凌晨到日出前,沧州市臭氧浓度较低,太阳升起后臭氧浓度快速上升,从17:00开始,臭氧浓度缓慢下降,到22:00后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臭氧 污染物 沧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空气污染的“压力”与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基于城市PM2.5和公司并购的实证发现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庆丰 舒少文 黄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3,共14页
地区空气污染会影响域内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包括微观企业决策。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要求各地加强空气污染治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而绿色并购是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式。利用2013—2018年我国A股上市的污染企业发起的并购为样本,并手动... 地区空气污染会影响域内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包括微观企业决策。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要求各地加强空气污染治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而绿色并购是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式。利用2013—2018年我国A股上市的污染企业发起的并购为样本,并手动搜集整理确定绿色并购样本,实证研究地区空气污染对域内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空气污染加剧会提升域内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意愿。在此基础上,通过并购前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社会责任承担变化,研究发现地区空气污染加剧下的企业绿色转型并非源于自主绿色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多是外部“压力”下的“工具主义”行为。从影响路径来看,地区空气污染引致的压力会通过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这两个途径影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最后,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和非国有企业样本,地区空气污染加剧对企业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空气污染 绿色转型 公司并购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udy on Genotoxicity of PM_(2.5) Mineral Dusts to A_(549) Cells 被引量:2
5
作者 ZENG Ya-li HUO Ting-ting +2 位作者 DONG Fa-qin WANG Li-min DENG Jian-jun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3-133,共1页
By detecting the influence of six main ingredients of PM2.5 mineral dusts on the A549 cell morphology,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micronuclei and DNA damage, to explore the genotoxicity of PM2.5 mineral dusts. (1)... By detecting the influence of six main ingredients of PM2.5 mineral dusts on the A549 cell morphology,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micronuclei and DNA damage, to explore the genotoxicity of PM2.5 mineral dusts. (1) After exposure to six kinds of dusts of 200 μg/mL concentration for 24 hours, the morphology of A549 cells were observed using Wright-Giemsa staining. (2) After exposure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ineral dusts for 24 hours,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of A549 cells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3) Cells were exposed to PM2.5 mineral dusts at a concentration of 200 μg/mL for 24 h. After Wright-Giemsa staining, the rates of micronucleus cells were counted under oil microscope. (4) Observe Comet phenomenon by SCGE electrophoresis, the degree of DNA damage was observed by OTM. (1)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membrane destruction, nuclear pyknosis and mineral surface adhesion were mainly seen in the Sericite group and Albite group. In the Quartz group and Montmorillonite group, enlarged cell gaps, loosely arranged cells, absorp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minerals on the cell surface, and cell pyknosis were observed. (2)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of the six kinds of dusts to A549 cells were (from large to small): KWC-M>Nano-SiO2>KWC-S>KWC-Q>KWC-A>KWC-C.The dust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3) With the dus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micronuclei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ra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exposure concentration. (4) The six mineral dusts can damage DNA of the A549 cells by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the mineral dusts, the more obvious of the DNA damagenation. Ther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ix main ingredients of the PM2.5 mineral dusts can change A549 cell morphology from varying degrees, improv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of the cell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micronuclei cells, damage DNA.Then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M2.5 mineral dusts can change the genotoxicity of th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level GENOTOXICITY MINERAL DU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空特征的城市多站点PM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琨 吴学群 +1 位作者 成飞飞 韩啸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2,157,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时空特征的城市多站点PM2.5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捕捉PM2.5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通过将区域多个站点的PM2.5数据转换为一系列静态图像,将其输入到卷积长短期记忆(ConvLSTM)模型中,采用端对端的方式进行训练,预测城市... 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时空特征的城市多站点PM2.5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捕捉PM2.5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通过将区域多个站点的PM2.5数据转换为一系列静态图像,将其输入到卷积长短期记忆(ConvLSTM)模型中,采用端对端的方式进行训练,预测城市未来多个站点多个时段的PM2.5浓度。以北京多个站点的PM2.5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了时空特征的ConvLSTM方法在短期预测方面优于其他4种时序方法,该方法可为PM2.5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卷积长短期记忆 多站点 pm2.5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世彬 李洋 +1 位作者 陈玉萍 蒋金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5-991,共7页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肝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2.5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肝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2.5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小鼠连续12周给予高脂饲料,其余两组给予普通饲料。从13~16周,PM2.5组和PM2.5-MAFLD组小鼠通过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每周2次);其余两组小鼠同时通过气管滴注法滴注生理盐水。末次PM2.5染毒结束24 h后将实验动物处死。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酸(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肝淋巴LYVE1表达水平;测定肝氧化应激指标(4-HNE和T-GSH/GSSG)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肝淋巴生成标志蛋白(PROX1和LYVE1),淋巴生成调节蛋白VEGF-C和淋巴连接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PM2.5染毒显著增加了MAFLD组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降低了肝组织PROX1、LYVE1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肝4-HNE水平和降低了肝T-GSH/GSSG水平(P<0.05)。然而,PM2.5染毒并没有显著影响C57BL/6J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肝组织中PROX1、LYVE1、VEGF-C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的4-HNE和T-GSH/GSSG(P>0.05)。结论PM2.5染毒能显著加重MAFLD小鼠肝的氧化损伤,并且能通过降低肝VEGF-C减少肝淋巴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氧化应激 淋巴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肺化纤方调控TGF-β1/smad2/3、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对BLM/PM2.5诱导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胶原沉积的影响
8
作者 马宁怡 千孟丹 +5 位作者 何慧慧 刘学芳 冯素香 刘素晓 林珊珊 李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195,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保肺化纤方经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2/3、Wnt1/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博来霉素(bleomycin,BLM)/PM2.5暴露诱导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大鼠肺组织胶... 目的探讨保肺化纤方经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2/3、Wnt1/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博来霉素(bleomycin,BLM)/PM2.5暴露诱导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大鼠肺组织胶原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LM+PM2.5(Model)组、保肺化纤方(BHF)组、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组、XAV-939组、BHF+PFD组、BHF+XAV-939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雾化BLM法制备IPF大鼠模型,大气PM2.5实时浓缩全身暴露和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检测大鼠肺功能,观察肺组织病理和胶原沉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Ⅰ、Ⅳ型胶原(collagen,COL)、TGF-β1、smad2/3、β-catenin蛋白水平;采用qPCR技术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2/3、Wnt1、β-catenin mRNA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肺功能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断裂、增厚,胶原沉积等肺纤维化特征性病理改变,肺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COLⅠ、COLⅣ蛋白及TGF-β1、smad2/3、β-catenin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效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显著降低肺组织CVF及COLⅠ、COLⅣ、TGF-β1、smad2/3、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同时BHF组、BHF+PFD组、BHF+XAV-939组均能显著提高大鼠肺功能(P<0.05,P<0.01),明显下调肺组织TGF-β1、smad2/3、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P<0.01);与PFD组比较,BHF+PFD组大鼠肺组织COLⅠ、TGF-β1蛋白及smad2、β-catenin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XAV-939组比较,BHF+XAV-939组smad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保肺化纤方可改善BLM/PM2.5诱导的IPF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胶原沉积,提高肺功能,改善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smad2/3、Wnt1/β-catenin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保肺化纤方 胶原沉积 TGF-β1/smad2/3 Wnt1/β-catenin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防护林带PM2.5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邱苏梅 李立文 +1 位作者 万欣 邢玮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长江沿岸的典型景观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榔榆、乌桕、落羽杉和薄壳山核桃4种纯林类型的景观防护林,于2023年监测PM2.5、风速、风向、光照度、空气湿度、空气温度、气压、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季度变化。发现乌桕防护林带PM2.5质量... 以长江沿岸的典型景观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榔榆、乌桕、落羽杉和薄壳山核桃4种纯林类型的景观防护林,于2023年监测PM2.5、风速、风向、光照度、空气湿度、空气温度、气压、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季度变化。发现乌桕防护林带PM2.5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夏季明显低于冬季,而其他3个防护林带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幅度不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PM2.5与多个环境因子有相关性,尤其是乌桕防护林带。为了探究各环境因子对PM2.5的影响,该研究引入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在长江沿岸的典型景观防护林中空气湿度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为未来建构科学合理的防护林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带 pm2.5 环境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PM2.5导致的胎盘滋养细胞功能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淑贤 于淑平 +3 位作者 穆亚铭 王凯 刘玉 张美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7-446,共10页
目的探究PM2.5损伤胎盘滋养细胞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及二甲双胍的挽救作用。方法将16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PM2.5染毒组(n=8),两组分别在妊娠1.5、7.5、12.5 d通过气管滴注PBS和PM2.5悬浮液。观察PM2.5对孕鼠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PM2.5损伤胎盘滋养细胞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及二甲双胍的挽救作用。方法将16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PM2.5染毒组(n=8),两组分别在妊娠1.5、7.5、12.5 d通过气管滴注PBS和PM2.5悬浮液。观察PM2.5对孕鼠妊娠结局的影响,并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胎盘病理结构,检测胎盘组织铁死亡相关指标。体外构建PM2.5暴露的人类胎盘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染毒模型,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利用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利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利用成管实验检测细胞管生成能力;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显示PM2.5导致胎鼠的质量下降(P<0.001)、数目减少(P<0.01)、死亡率增加(P<0.001),同时胎盘质量也显著减少(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胎盘的结果受损;组织免疫荧光、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PM2.5导致胎盘铁死亡的发生。体外实验显示PM2.5通过导致胎盘滋养细胞铁死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成管等生物学活性;二甲双胍可显著逆转PM2.5导致的滋养细胞铁死亡,包括细胞内GSH浓度和SOD活性增高(P<0.01)、MDA浓度降低和Fe离子含量降低(P<0.001)、GPX4蛋白和SLC7A11蛋白表达增高(P<0.05)等,同时二甲双胍显著改善PM2.5导致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成管等生物学功能损伤。结论PM2.5导致孕鼠不良妊娠结局及胎盘滋养细胞铁死亡和功能障碍,应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滋养细胞 铁死亡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PM2.5污染的动态演进及空间关联格局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冲冲 徐斯旸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8,共5页
文章利用1998—2020年中国370个城市地表PM2.5年度均值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图考察大气PM2.5污染的动态演进规律,借助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别揭示大气PM2.5污染的区位分布和空间关联格局。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整... 文章利用1998—2020年中国370个城市地表PM2.5年度均值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图考察大气PM2.5污染的动态演进规律,借助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别揭示大气PM2.5污染的区位分布和空间关联格局。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整体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大气PM2.5污染浓度总体均呈波动升高—平稳波动—逐步下降的演变趋势;全国整体与东部、西部地区存在多极分化现象,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则呈两极分化现象。区位分布主要呈正东—正西走向的空间格局,且在地理空间上总体呈扩散态势;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两种模式为主,其中“高-高”型集聚的城市较多且集中在华北、华东北部、环渤海、黄河中游、长江中下游沿岸、新疆南部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区位分布 空间集聚 标准差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分析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PM2.5的消退作用——以广州市、深圳市为例
12
作者 刘迅 廖珊慧 +3 位作者 李智恒 林华威 张驰方 林锦耀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5,共10页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优化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提升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相关研究多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空间特征,据此研究不同的绿地景观形态对PM2.5的消退作用,但景观格局指数只是反映绿地数量与结构的量化指标,无法...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优化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提升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相关研究多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空间特征,据此研究不同的绿地景观形态对PM2.5的消退作用,但景观格局指数只是反映绿地数量与结构的量化指标,无法落实到具体空间上。为了解决这一不足,以广州市、深圳市为例,基于MSPA探究不同的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PM2.5的消退作用。结果表明:21个研究单元的PM2.5值在时间上变化基本一致,在空间上的高低与附近是否有绿地具有紧密的关系;相关分析中, PM2.5与建设用地面积、孤岛占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核心区占比呈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模型中,分支占比、孤岛占比、道路密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效果较强;市区的PM2.5受核心区占比、孤岛占比的影响较大,而郊区的PM2.5受不同的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影响不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保护大型绿色开放空间;整合破碎化绿地,使孤岛绿地形态核心化;构建线状城市绿廊绿道的策略改善PM2.5的污染。基于MSPA揭示了不同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PM2.5的消退作用的机制,所提出的相关策略可以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规划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绿地形态空间格局 pm2.5 广州市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R模型的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及分析
13
作者 况桃 刘定梅 +1 位作者 杨彦 袁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198-202,共5页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图,分析PM2.5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2.5浓度在遵义地区的相对空间分布不会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整体呈现城区中部和北部浓度较高、东部和南部浓度较低的分布特征,西部存在小范围的高浓度区域。基于LUR模型能够实现PM2.5浓度高分辨率空间分布模拟,揭示城市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定位,为大气PM2.5污染防治、人群污染暴露评估和健康影响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R模型 pm2.5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理工开发出MOF滤膜用于去除PM2.5
14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2,共1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s,PMs)作为一种主要的污染源,已经造成严峻的环境问题.PM2.5和PM10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关键词 北理工 Mof pm2.5 空气污染 环境问题 康造 滤膜 人类活动 北京理工大学 室内空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和高盐饮食联合暴露对小鼠肝炎症细胞因子和淋巴生成的影响
15
作者 丁世彬 蒋金金 李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5,共7页
目的研究大气PM2.5和高盐饮食联合暴露对小鼠肝炎症和淋巴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M2.5组,高盐(HSD)组和PM2.5+高盐组。高盐组和PM2.5+高盐组小鼠连续8周给予8%高盐饲料,其余两组连续8周给予含盐0.4%的对... 目的研究大气PM2.5和高盐饮食联合暴露对小鼠肝炎症和淋巴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M2.5组,高盐(HSD)组和PM2.5+高盐组。高盐组和PM2.5+高盐组小鼠连续8周给予8%高盐饲料,其余两组连续8周给予含盐0.4%的对照饲料;PM2.5组和PM2.5+高盐组小鼠采用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每周2次);其余两组小鼠通过气管滴注法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周2次)。在PM2.5染毒结束24 h后,将全部小鼠处死。测定小鼠肝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肝LYVE1表达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肝淋巴生成标志蛋白PROX1和LYVE1以及淋巴生成调节蛋白VEGFR-3和VEGF-C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小鼠肝组织TNF-α和IL-6水平以及肝组织PROX1、LYVE1、VEGFR-3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高盐组相比,PM2.5+高盐组肝组织TNF-α和IL-6水平以及肝组织PROX1、LYVE1、VEGFR-3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且PM2.5和高盐饮食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结论大气PM2.5和高盐饮食联合暴露显著加重了小鼠肝炎症,并且可能通过上调肝VEGFR-3/VEGF-C蛋白质表达增加淋巴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高盐饮食 炎症 淋巴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二次分解的深度学习模型在PM_(2.5)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雨燕 黄体臣 +1 位作者 甘如美江 王付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09,共14页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EEMDAN-VMD-TCN-BiLSTM)。该模型先由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随后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将2013—2016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序列分解为一系列高低频模态分量并计算各分量样本熵,将样本熵由K-means聚类整合为新的分量,再由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方法进行二次分解。最后,将所有分量先经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预测,叠加各分量预测值即为最终预测结果。消融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相比于单次CEEMDAN分解模型均方根误差E_(MAPE)降低19.312%,绝对误差E_(MAE)降低34.423%,百分比误差E_(MAPE)与希尔不等系数E_(TIC)分别减少40.465百分点和59.794%。由此可见,研究在引入VMD构成二次分解模型相比于单次分解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可为决策者在PM_(2.5)质量浓度预测与治理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M_(2.5)质量浓度预测 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时间卷积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PM_(2.5)时空异质性及驱动因素分析
17
作者 陈优良 李芊芊 +1 位作者 范琴 王兆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52-3264,共13页
长三角地区是继京津冀地区之后雾霾最严重的地区,PM_(2.5)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探究其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监测站点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 长三角地区是继京津冀地区之后雾霾最严重的地区,PM_(2.5)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探究其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监测站点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等方法深入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PM_(2.5)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6 a间长三角城市群PM_(2.5)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逐渐增加。(2)PM_(2.5)空间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空间上大致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污染格局,西部地区PM_(2.5)质量浓度大多超过30μg/m^(3),且呈现连片污染态势。PM_(2.5)质量浓度的季均值和年均值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相似特征,质量浓度通常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春秋季节则呈现过渡状态,月变化出现明显的“U”形曲线。(3)在2017—2020年,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在2021—2022年,聚集性减弱,PM_(2.5)质量浓度区域间差异降低。(4)社会因子中对PM_(2.5)影响最大的是公共交通载客量,自然因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风速。疫情期间各社会因子出现明显省际差异,且人均GDP和工业用电量呈现“U”形变化趋势,二产占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工业二氧化硫则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M_(2.5) 时空异质性 驱动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IMA-SVM模型的季节性PM_(2.5)浓度预测
18
作者 宋英华 徐亚安 张远进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而PM_(2.5)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PM_(2.5)浓度预测缺少季节性因素分析,预测精度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支持向量机(SARI... 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而PM_(2.5)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PM_(2.5)浓度预测缺少季节性因素分析,预测精度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支持向量机(SARIMA-SVM)融合模型。该融合模型为串联型融合模型,将数据拆分为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SARIMA模型在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季节性因素提取参数,能有效分析PM_(2.5)浓度数据的季节性规律变化趋势,较好地预测数据未来的线性变化趋势。结合SVM模型对预测数据的残差序列进行优化,利用滑动步长预测法确定残差序列的最优预测步长,通过网格搜索确定最优模型参数,实现对PM_(2.5)浓度数据的长期预测,同时提高整体预测精度。通过对武汉市近5年的PM_(2.5)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相较于单一模型有很大提升,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比单一的ARIMA、Auto ARIMA、SARIMA模型分别提升了99%、99%、98%,稳定性也更好,为PM_(2.5)浓度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 支持向量机 融合模型 PM_(2.5)浓度 季节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特征、来源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慧 张敬巧 +4 位作者 王涵 张萌 张玉龙 王平 王淑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5,共7页
近年来银川市冬季重污染过程频发,为明确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的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银川市选取3个采样点开展PM2.5的样品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银川市冬季PM2.5进行来源解... 近年来银川市冬季重污染过程频发,为明确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的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银川市选取3个采样点开展PM2.5的样品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银川市冬季PM2.5进行来源解析,对比分析了重污染日与非重污染日污染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银川市冬季重污染日ρ(PM2.5)〔(181±33.6)μg/m^3〕是非重污染日的2.1倍;重污染日和非重污染日的ρ(NO^-3)/ρ(SO^2-4)均小于1,表明燃煤仍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银川市冬季PM2.5中ρ(SOC)为(14.4±7.34)μg/m^3,约占ρ(OC)的65.2%.②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人为源无机元素As、Pb、Cd和Zn质量浓度在ρ(PM2.5)中的占比分别升高33.2%、18.4%、9.8%和2.9%,表明银川市冬季重污染主要受人为源贡献影响.③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二次离子源和扬尘源是银川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机动车尾气源的贡献率明显降低.研究显示,银川市冬季重污染受人为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燃煤源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pm2.5 CMB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被引量:199
20
作者 黄鹂鸣 王格慧 +2 位作者 王荟 高士祥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为了初步调查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1年冬、春、秋3季在南京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用大流量采样器收集了5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京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2%和92%,最大超标倍数达到6.3和9.0,... 为了初步调查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1年冬、春、秋3季在南京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用大流量采样器收集了50个样品.结果表明,南京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2%和92%,最大超标倍数达到6.3和9.0,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约为68%,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