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ergence,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Legal Attributes of Arm’s Length Principl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Che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0-281,共12页
关键词 长度 手臂 进化 开发 标准地 国际组织 定价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Quality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Law
2
作者 Fu Jingj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7-302,共6页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provide some perspective on how a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ould be developed in theory.It focuses on the quality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based on five crit...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provide some perspective on how a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ould be developed in theory.It focuses on the quality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based on five criteria,i.e.effectiveness,efficiency,enforceability,proportionality,and clarity.This article then evaluates Chinese current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od quality of legislation.In conclusion,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a' s current environmental law.These approaches include establishing integrated legal principles,introducing the public choice theory into law-making process,and choosing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s in a appropriate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质量 中国 环境立法 法律原则 选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原则的立法体系
3
作者 魏晓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刑事诉讼原则是反映刑事诉讼原理或规律的基本要求,作为具体的规则、程序和制度形成基础,刑事诉讼原则指导和规范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因而是在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刑事诉讼原则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刑事诉讼原则体系完成... 刑事诉讼原则是反映刑事诉讼原理或规律的基本要求,作为具体的规则、程序和制度形成基础,刑事诉讼原则指导和规范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因而是在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刑事诉讼原则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刑事诉讼原则体系完成的。理想的刑事诉讼原则体系应当具备全面性、层次性、协调性、抽象性。相比之下,我国刑事诉讼原则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增设程序法定原则、公平刑事程序原则、依法听审原则,删除认罪认罚从宽原则,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提前到原则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原则 程序法定原则 公平刑事程序原则 公正审判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法益刑法保护的正当化初论
4
作者 莫洪宪 温艳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对集体法益进行刑法保护是国家制度与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具有不可或缺性。不过,基于当前管控、抗制社会风险和治理各类新型犯罪的需求,在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领域,大量增设抽象危险犯成为了集体法益侵害行为入罪化的主要方式,... 对集体法益进行刑法保护是国家制度与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具有不可或缺性。不过,基于当前管控、抗制社会风险和治理各类新型犯罪的需求,在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领域,大量增设抽象危险犯成为了集体法益侵害行为入罪化的主要方式,以至于出现了刑法规制的前置化、工具化、象征化、过度化与重刑化等情状,使得法益原有的刑事立法批判机能抑或刑法规制限缩机能受损。法益位阶的差异决定了法益保护位阶的不同,在合宪性架构内,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不得与个人法益的刑法保护相冲突抑或抵触,两者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需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协同。基于此,应依据人权保障理念、法益保护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国家的基本权利保护义务证成集体法益刑法保护的正当化,并借由其基本构造中的三重属性合理限缩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范畴,以有效规避和消除刑事立法不当扩张的危害,全面推动集体法益刑法保护的合宪性调控,从而有效实现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自由保障机能的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法益 比例原则 法益保护位阶 正当化 理性化限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税法治理的范式调适
5
作者 侯卓 吴东蔚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7,160,共17页
数字时代的到来动摇了税法治理的基础假设。透过纳税客体无法充分识别数字主体的税负能力,凸显纳税人均质假设的解释力缺失;数字经济网络的“中心—边缘”图景深刻影响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区域均质假设的妥适性贬损,地方自主税收治理的需... 数字时代的到来动摇了税法治理的基础假设。透过纳税客体无法充分识别数字主体的税负能力,凸显纳税人均质假设的解释力缺失;数字经济网络的“中心—边缘”图景深刻影响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区域均质假设的妥适性贬损,地方自主税收治理的需求陡增;数字经济崛起诱发社会事实复杂度升维,由社会事实向税法事实的转译进程受阻,社会事实可识别假设受到挑战。税法建制和运行需要将主体因素纳入量能课税的考量范围,结合数字经济地理图景对地方税权作差异化配置,同时基于有限认知理性,构建社会事实向税法事实的弹性化转译机制。在制度层面,使特定数字主体负担更重的纳税义务与协力义务,适度下放税收要素决定权,松绑类型化观察法,是因应数字时代而须实施的制度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法治理 量能课税 税收法定 税法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形机器人普及的法律监管——基于比例原则的分析
6
作者 张春玲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2,共8页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引发了诸多现实困境。法律监管需回应劳动者权益与经济效率、个人隐私与数据利用、公共安全与技术创新等多元利益冲突问题。为此,需将利益衡量理论引入人形机器人监管,并以比例原则为主要权衡手段,为人...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引发了诸多现实困境。法律监管需回应劳动者权益与经济效率、个人隐私与数据利用、公共安全与技术创新等多元利益冲突问题。为此,需将利益衡量理论引入人形机器人监管,并以比例原则为主要权衡手段,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提供分级分类的法律监管路径。首先,需运用目的正当性原则限定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将道德实践的价值融入法律规范,保障相关场景必须契合科技向善的价值目标以及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目的;其次,应当依据适当性原则评估人形机器人在特定领域普及的有效性,确保其规模化应用能实质促进目标领域发展;再次,依据必要性原则筛选最小干预路径,防范拟人化技术消解主体性认知;最后,还要借助狭义比例原则进行整体审视,构建安全阈值与创新空间的弹性区间,实现产业发展与社会风险的可控协调。未来应完善人形机器人风险评估体系,制定《人形机器人发展促进法》,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中构建法律监管框架,实践科技向善的法治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比例原则 利益衡量 法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参照适用的理据与进路
7
作者 石泽华 秦前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纪检监察机关为何及如何参照适用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是纪检监察领域施行案例指导制度面临的重要课题。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能否被参照适用,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正当性基础和法源性质。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的制定主体、规范依据和实践功能,... 纪检监察机关为何及如何参照适用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是纪检监察领域施行案例指导制度面临的重要课题。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能否被参照适用,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正当性基础和法源性质。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的制定主体、规范依据和实践功能,为它提供了正当性基础。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虽然不是制定法规范,不属于严格意义的法源,但它的执纪执法要点及指导意义具有辅助性法源的地位。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如何被参照适用,取决于它具有何种效力。结合“合法性—权威性”分析框架,它的合法性效力表现为在内容上为适用机关提供肯定性评价,权威性效力表现为在形式上促使适用机关受到约束。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施以低于法律法规的尊重态度,即附条件性适用且无权审查,从而区分依据、参照和参考三种适用逻辑。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的具体适用路径包括:在前提层面,以合法性和情景判断为适用标准;在方式层面,遵循全面参照、依附适用和引述说理原则;在结果层面,明确偏离论证义务、不当追责制度和异议反馈的层报认定机制。为了进一步推进该制度规范化、法治化和正规化,未来应以党内法规和法律形式明确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的合法性地位,并在纪检监察法规中明确其规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 参照适用 法源性质 适用原则 党内法规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养老服务立法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范进学 马冲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6,160,共18页
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推进全国性养老服务立法工作已势在必行。在梳理和总结现有养老服务规范的基础上,未来养老服务立法应当着力关注和解决包括阐释养老服务的规范内涵、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的养老服... 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推进全国性养老服务立法工作已势在必行。在梳理和总结现有养老服务规范的基础上,未来养老服务立法应当着力关注和解决包括阐释养老服务的规范内涵、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法律体系、合理设计养老服务立法文本结构、规范表达养老服务体系、归纳养老服务立法原则、明确养老服务义务主体职责、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立法、完善养老服务立法之法律责任设定、推动养老服务立法法典化在内的十大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法律体系 养老服务立法原则 长期护理制度 农村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立法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的实体出罪规则
9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商事犯罪实体入罪、出罪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商事犯罪的界定应在整体法秩序内实质判断是否具有双重违法性,结合商事犯罪一般违法和具体违法的双层构造和递进式审查模式,应将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作为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实体出罪的基础理论。商事合法行为无法构成商事犯罪,但涉嫌商事犯罪的商事行为并不必然无效。欠缺将法律后果指向刑罚“转致条款”的特定商事违法行为和不属于构成要件定型性范围的商事违法行为,均应当予以出罪。虽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但没有产生实质法益侵害和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商事犯罪,也应当予以出罪。在商刑关系视野下,应将法法衔接的过程转化为层层出罪的过程,以此为司法实践提供合理的商事犯罪实体出罪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刑关系 商事犯罪 实体出罪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Panton原则看科学数据的法律属性与开放利用机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谷秀洁 李华伟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4,102,共8页
开放科学数据是继自由软件运动、开放存取运动之后又一新兴的开放趋势,不能直接套用现有的许可机制。文章从科学数据来源、类型、权利与归属分析了科学数据的客体特征;从利益相关者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开放科学数据的相关主体;以Panton原... 开放科学数据是继自由软件运动、开放存取运动之后又一新兴的开放趋势,不能直接套用现有的许可机制。文章从科学数据来源、类型、权利与归属分析了科学数据的客体特征;从利益相关者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开放科学数据的相关主体;以Panton原则为主线,分析了开放科学数据的利用机制。最后,结合国内开放科学数据现状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数据 Panton原则 法律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检察建构的信息权力基础及其法治风险防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4,共15页
数字检察的兴起带来了“法律监督—信息技术”的协同契机,催生了信息权力与检察法律监督职权体系的深刻联结。数字检察凸显了通过信息权力的建构促进法律实施活动清晰化,避免陷入法律实施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低效困境的内在逻辑,从而能够... 数字检察的兴起带来了“法律监督—信息技术”的协同契机,催生了信息权力与检察法律监督职权体系的深刻联结。数字检察凸显了通过信息权力的建构促进法律实施活动清晰化,避免陷入法律实施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低效困境的内在逻辑,从而能够经由法律的全面高效实施实现深度社会治理。然而,数字检察在构建信息权力“重新发现法律监督”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法律监督制度—检察信息权力”错配所诱发的公私域守法监督失衡风险,可能会重返一般监督而过度介入社会生活,陷入法律实施完美主义的形式法治陷阱。数字检察的发展须提升“法律监督权—信息权力”的适配性,重视多元守法监督主体对国家信息权力的结构性分享,充分回应检察信息权力能否直面公域守法监督的根本问题。当前,深入进行检察法律监督原则的系统阐释,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比例原则的调控作用,遵循“国家—社会”共治逻辑与“法律实施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相对区隔原理,有助于为数字时代的法律实施系统提供正当的法律监督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检察 法律实施 法律监督 信息权力 法律监督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时需要法律解释——对明晰性原则的反思与修正
12
作者 余昊迪 雷磊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7,157,158,共15页
“何时需要法律解释”这一问题值得法学方法论认真对待。目前学界对此的回答之一“明晰性原则”主张以“规则是否清晰”作为判断标准,但受到了诸多批评。外部批评从哲学诠释学和法律论证学出发尝试在逻辑意义上证明法律解释的普遍性,但... “何时需要法律解释”这一问题值得法学方法论认真对待。目前学界对此的回答之一“明晰性原则”主张以“规则是否清晰”作为判断标准,但受到了诸多批评。外部批评从哲学诠释学和法律论证学出发尝试在逻辑意义上证明法律解释的普遍性,但实际上却误解了明晰性原则所预设的“法律解释”观念,仅产生名义冲突而非实质冲突。内部批评从逻辑缺陷、主观判准缺陷以及正当性缺陷三个角度指出了明晰性原则的理论困难,迫使后者不得不作出修正。修正后的明晰性原则以“典型事例”作为规则清晰性的判断标准,并促进了法律解释的程序化。这种程序化强调文义之于解释的指引功能与划界功能,同时实现了法律解释从权力观到义务观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法律适用的安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晰性原则 法律解释 语言习惯 法律概念 程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解释的限度及其实践展开——基于牟某翰虐待案的分析视角
13
作者 袁玉杰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关于刑法解释的限度,实践中对此界定存在观点不一和标准模糊的问题,有必要基于宪法的系统指导功能,明确其理论基准和判断规则,以有效纾解实践困境,助益司法判断的体系化和精准化。首先,应以合法性原则重塑可能文义说,形成“宪法理念—... 关于刑法解释的限度,实践中对此界定存在观点不一和标准模糊的问题,有必要基于宪法的系统指导功能,明确其理论基准和判断规则,以有效纾解实践困境,助益司法判断的体系化和精准化。首先,应以合法性原则重塑可能文义说,形成“宪法理念—基本原则—比例规则”的体系框架,以奠立兼具正当性与体系性的理论基础。其次,应当确立文义解释与论理解释分层适用的判断规则,以有序推进解释进程。一是严格的文义解释需要优先适用,这是解释的开启条件;二是论理解释必须遵循系统沟通要求,即刑法规范体系外的价值内容,只有升级为刑事政策目标并被合乎宪法地确定为解释依据时,才能影响解释结论,这是解释的展开要件。最后,应当明晰通过比例原则的体系性检验的判断规则,以确证解释的范围与边界,即具体考察刑法规范目的是否处于前置法保护目的范围、刑法规范的入罪解释是否具备制裁补充性,以及刑法解释结果能否满足国民可接受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限度 可能文义说 合法性原则 论理解释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医疗责任主体及归责原则法律衡平探讨
14
作者 钱亚芳 汪振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智能医疗发展方兴未艾,在诊前、诊中、诊后均发挥显著作用。然而医学发展与医疗风险亦如影相随,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前未雨绸缪。从目前智能医疗存在的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即智能医疗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入手,认为智能医疗责任主体和... 智能医疗发展方兴未艾,在诊前、诊中、诊后均发挥显著作用。然而医学发展与医疗风险亦如影相随,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前未雨绸缪。从目前智能医疗存在的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即智能医疗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入手,认为智能医疗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并不明确,成为智能医疗有效法律规制的拦路虎。在分析智能医疗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的选择依据的前提下,提出了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现有法律的修整衔接、鉴定标准和机构优化等方面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疗 责任主体 归责原则 法律衡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反兴奋剂治理中干预运动员权利的限度
15
作者 辛芳 徐伟康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6,F0003,共10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从权利保护的逆向视角剖析国际反兴奋剂治理中干预运动员权利的理论逻辑以及合理限度,借以明确运动员权利保障之推进场域。反兴奋剂组织所追求的公共利益与运动员所追求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平衡是国际反...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从权利保护的逆向视角剖析国际反兴奋剂治理中干预运动员权利的理论逻辑以及合理限度,借以明确运动员权利保障之推进场域。反兴奋剂组织所追求的公共利益与运动员所追求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平衡是国际反兴奋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理想的治理框架应实现反兴奋剂组织有效管控与运动员权利充分保护的双重目标。然而,随着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权力的扩张,反兴奋剂治理中“权力-权利”结构失衡的背后是运动员个人意见独立表达的个人利益对反兴奋剂公共利益的妥协与退让。研究认为,在反兴奋剂治理中对运动员权利的干预并非毫无限度,权利干预措施应受到法律保留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和本质内容不得侵犯原则的规制。这些原则构成了反兴奋剂治理中运动员权利干预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兴奋剂 运动员权利 法律保留 正当程序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驱动生物环境释放的多维风险与法律治理框架构建
16
作者 吕建伟 邱成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近年来,基因驱动技术发展迅速,目前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及封闭田间试验阶段,尚未进行大规模的环境释放,但其应用前景已引起广泛关注。基因驱动技术在消除虫媒传播疾病、作物害虫和非本地物种入侵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主动侵入性... 近年来,基因驱动技术发展迅速,目前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及封闭田间试验阶段,尚未进行大规模的环境释放,但其应用前景已引起广泛关注。基因驱动技术在消除虫媒传播疾病、作物害虫和非本地物种入侵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主动侵入性、致死性及技术安全性等问题也可能引发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领域的潜在风险。具体而言,基因驱动生物可能通过跨空间或跨物种扩散影响非目标物种,进而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基因驱动系统可能会使目标种群个体产生抗性或携带另一种疾病,对公共卫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基因驱动生物的故意释放还可能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相较于转基因或基因编辑技术,基因驱动技术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负面影响更高,甚至可能引发全球性安全事件。目前,国际上对基因驱动生物的法律治理讨论尚不充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条约虽提供了初步的监管框架,但存在缺少具体执行规则等问题。同时,欧盟、美国、英国等地区或国家也未给出明确的基因驱动生物监管回应,而沿用现有的转基因或基因编辑生物监管框架。然而,随着各国基因编辑生物监管政策的逐渐放松,以及现有生物技术监管框架普遍存在的监管主体职权不清晰、协调机制缺失和后端监管不足等问题,基因驱动生物面临弱监管甚至无监管的风险。特别是中国,现有的生物技术治理框架尚不成熟,难以对基因驱动生物治理进行有效回应。为此,引入敏捷治理理念,改造风险预防原则,推动形成动态的适应性基因驱动生物环境释放治理框架成为关键。具体包括:通过灵活立法策略,动态更新监管框架;重构多元主体监管格局,健全多部门间协调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完善社区同意执行框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协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驱动 生物安全 环境风险 预防原则 法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智慧税务中的法技价值对齐
17
作者 许多奇 董家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8,共11页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税务需要防范对税法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的偏离。人工智能对齐问题源自技术范式演进带来的自主性跃升,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目标意图的价值对齐,在税收征管智能化进程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税收...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税务需要防范对税法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的偏离。人工智能对齐问题源自技术范式演进带来的自主性跃升,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目标意图的价值对齐,在税收征管智能化进程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税收征管法治之间的张力调和。从智慧税务的具体应用场景来看,税务人工智能的权力寻求倾向、代理不适格以及内外部归责缺位冲击征管法治原则,泛化不足和偏见循环则将给征管公平造成挑战,征管效率的实现也可能因人工智能幻觉的存在而受到阻滞。对此,既应立足数据优化和“人在回路”强化技术应对,也要探求权利保障和义务前置的法治路径,并在包容审慎理念下规避“技术解决主义”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税务 税收征管 人工智能 税法原则 价值对齐 纳税人权利 算法决策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理遵循到特色彰显:《慈善法》修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杨方方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104,共12页
良法乃善治之前提,法治化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术研究则是推动法律完善的重要力量。围绕我国《慈善法》的修订,学术界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从应然层面看,新《慈善法》既要遵循社会法法理逻辑,又要凸显中国慈善事业的... 良法乃善治之前提,法治化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术研究则是推动法律完善的重要力量。围绕我国《慈善法》的修订,学术界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从应然层面看,新《慈善法》既要遵循社会法法理逻辑,又要凸显中国慈善事业的实践特色。学者们围绕慈善的形式、媒介、场域、环节等维度的具体规则提出了修法建议,多项共识被吸纳进新法条文。从实然层面看,新《慈善法》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与法治能力上均有所突破。从实效层面看,新法实施一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地方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发展态势获更多关注,慈善信托发展释放积极信号,这些动态印证了学界主流观点:新法规则的全面和细化有效强化了法律对实践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对照法理遵循与特色彰显的修法指向,学术研究对修法的助力效果仍有提升空间。展望未来,对慈善法规的研究还需走向开阔与纵深:整体上,拓宽研究维度,推进研究深度,丰富研究层次;特色方面,进一步挖掘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特质,塑造新时代慈善伦理,厘清慈善领域关键概念在不同场域和语境下的含义,并从规范严谨等方面推进立法技术提升,以期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学理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修法 修法研究 法理遵循 特色彰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军用海上无人系统的国际法规制模式:从法律地位到规则清单
19
作者 林兆然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24,I0003,共25页
正在迅速发展的军用海上无人系统技术将极大改变海洋军事态势。对其国际法律问题,特别是航行权、交战权和豁免权等问题的讨论也愈发重要。军用海上无人系统的运用加剧了技术发达的海军大国与发展中沿海国家间利益分歧。设计和推进一套... 正在迅速发展的军用海上无人系统技术将极大改变海洋军事态势。对其国际法律问题,特别是航行权、交战权和豁免权等问题的讨论也愈发重要。军用海上无人系统的运用加剧了技术发达的海军大国与发展中沿海国家间利益分歧。设计和推进一套精细平衡的国际规则十分必要,而确定以何种模式进行规制是其中关键。目前通过确定军用海上无人系统的法律地位来确定其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规制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性,需要发展一种针对性地规定权利义务的、非穷尽性的动态规则清单模式作为替代。这一新思路可以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适当顾及原则为核心,发挥和拓展该原则在海洋军事领域的平衡功能,通过相关的原则性规定,逐渐形成对应权利类型、适用时间和海洋区域、设备特点以及法律限制的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海上无人系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法律地位 规则清单 适当顾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法理证成、控权逻辑和内容构建
20
作者 范宏伟 王雨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6,144,共7页
对我国体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法理证成、控权逻辑和内容构建进行研究,分析裁量基准的制定、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完善我国体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我国体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权是宪法授权许可的,其法理证成基... 对我国体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法理证成、控权逻辑和内容构建进行研究,分析裁量基准的制定、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完善我国体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我国体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权是宪法授权许可的,其法理证成基于对其正当性的确定,具备合理性和合法性,集中在控权逻辑和权力来源,做到了体育行政自主与法律拘束的统一。从体育裁量基准的制定到裁量执法过程,贯彻法定原则、比例原则和公开原则,受到公众和社会力量等国家公权力主体的监督,兼顾自律与他律,保证了内在规范的有效性和向善性。通过对反兴奋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体育赛事、体育彩票等5个方面的设定内容构建体育裁量权,提升了体育行政执法的制度化和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行政处罚 体育裁量基准 体育法理 体育逻辑 体育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