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难思良将”:抗战时期霍去病形象再塑研究
1
作者 尚季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抗战军兴,国家板荡,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艰难境遇。如何提振民气,调动民众抗日的爱国意识,成为当时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霍去病因在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的卓越贡献,被时人当作英雄重新加以颂扬。国民政府通过祭扫霍去病墓,重新生成... 抗战军兴,国家板荡,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艰难境遇。如何提振民气,调动民众抗日的爱国意识,成为当时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霍去病因在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的卓越贡献,被时人当作英雄重新加以颂扬。国民政府通过祭扫霍去病墓,重新生成政治性的“马踏匈奴”概念以及讲述霍去病的丰功伟绩,力图挖掘霍去病英武勇敢、爱国无私的光辉形象,以此激发中华民族抗日报国、抗战必胜的强大内生力量。质言之,国难时期的寻根意识是建设精神国防的重要体现,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表达,也是动员民众的一种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霍去病形象 社会动员 精神国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反战活动——兼谈对日“两分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2
作者 徐志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82,共14页
抗战时期有些日本人因不同的战争经历和体验而萌生了厌战情绪乃至反战倾向,开展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从其理想信念、阶级立场和革命追求出发,自觉地反对日本侵略战争,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论日本人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厌战、反战斗争,... 抗战时期有些日本人因不同的战争经历和体验而萌生了厌战情绪乃至反战倾向,开展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从其理想信念、阶级立场和革命追求出发,自觉地反对日本侵略战争,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论日本人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厌战、反战斗争,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残酷镇压下大多是暗中活动或分散发展,或者流亡国外继续开展反战斗争。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活动,主要是日共党员、进步人士和被教育与改造后的日俘,他们在国统区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成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及其支部,积极参加对日宣传和斗争,甚至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勇牺牲。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对日“两分论”,不仅在战时正确区分了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与广大日本民众,而且成为战后中共制定对日政策的理论基础,成为客观分析、理性研判日本社会,团结最广大日本民众的法宝,深刻影响着当代中日关系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本人 反战活动 中国共产党 两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伪“谣言攻势”初探
3
作者 朱英 孙永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日伪“谣言攻势”指抗战时期日伪面向中国在海内外炮制、流播谣言的宣传战略。日本同盟通讯社、宣抚班等为主要造谣机构,日伪各宣传组织、士兵特务、浪人汉奸,亦为谣言炮制、流播者。谣言借文本、影音、图像等形式,流播于中国、日本、国... 日伪“谣言攻势”指抗战时期日伪面向中国在海内外炮制、流播谣言的宣传战略。日本同盟通讯社、宣抚班等为主要造谣机构,日伪各宣传组织、士兵特务、浪人汉奸,亦为谣言炮制、流播者。谣言借文本、影音、图像等形式,流播于中国、日本、国际,自军政外交至社会民俗等诸多场域。日伪借谣言诋毁国共两党、离间抗战力量、破坏国民政府经济统制、策应军事行动、愚弄中日群众、妖魔化中国形象、矫饰侵略实质。然因谣言本身“事实结构性缺失”,日本宣传多方矛盾、滥谣无度,中方构建“反日伪谣言攻势”宣传网络,国际也为华发声等,日方谣言攻势只会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伪 宣传 “谣言攻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4
作者 段妍 杜家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5,共6页
调查研究是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在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民族抗战时期,党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大规模社会调查,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针政策,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调查研究是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在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民族抗战时期,党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大规模社会调查,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针政策,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设立专门调查研究机关,科学统筹调查研究工作;组织调查团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把握根据地政治、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真实状况;在整风运动中推进调查研究,促进全党思想统一。系统梳理总结全民族抗战时期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具体实践与经验,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族抗战时期 调查研究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兴亚院在长江流域调查活动及影响研究(1938—1942)
5
作者 石嘉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武汉会战期间,日本军政当局调整侵华政策,由全面军事进攻,转向“政略进攻”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为加紧实施“政略进攻”、推进“以华制华”侵略政策,日本决定成立兴亚院,作为沦陷区“现地最高权力机关”,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各种侵华政... 武汉会战期间,日本军政当局调整侵华政策,由全面军事进攻,转向“政略进攻”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为加紧实施“政略进攻”、推进“以华制华”侵略政策,日本决定成立兴亚院,作为沦陷区“现地最高权力机关”,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各种侵华政策。兴亚院极为重视“长江流域情报工作”,不仅在长江中下游的华中沦陷区开展实地调查,而且极力搜集长江上游的重庆国民政府情报。兴亚院不仅在长江流域开展各种情报和调查活动,而且提出“开发方策”“处理对策”,为其制定和实施侵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兴亚院成为日本侵华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其在华中沦陷区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罪行充分佐证了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兴亚院 调查活动 侵略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抗战时期中美财经关系的思考
6
作者 吴景平 杜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来自日本不断加强的侵略扩张压力,国民政府在开展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获得外来的财经支持。这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将德国、苏联作为寻求支持的外交对象,并对从英国获得财经援助抱有很大希望。待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 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来自日本不断加强的侵略扩张压力,国民政府在开展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获得外来的财经支持。这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将德国、苏联作为寻求支持的外交对象,并对从英国获得财经援助抱有很大希望。待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随着争取欧洲大国新的财经援助的难度越来越大,努力发展对美财经关系便成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重点。在战时中美财经关系中,双方的合作是主流,是贯穿始终的趋势。当然,双方均希望达到商业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就必然导致博弈与合作并存。而战时中美在财经领域的博弈虽然趋于常态化,有时甚至会发生较大的分歧和冲突,但这些分歧冲突的程度和性质均不同于“剑拔弩张”。亦即,在全面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全局中,财经领域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这既是中美财经关系的基本面,也是中美关系全局的基本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 中美关系 财经合作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文学的社会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7
作者 张中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226,共11页
抗战文学产生于血火交迸的民族解放时代,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声,其中既有震惊、悲愤、痛苦呻吟、战局不利时的失望、焦虑,也有复仇怒火、必胜信念与闻听捷报的振奋直至终于打败侵略者的狂喜,既有民族共振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也有将士民... 抗战文学产生于血火交迸的民族解放时代,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声,其中既有震惊、悲愤、痛苦呻吟、战局不利时的失望、焦虑,也有复仇怒火、必胜信念与闻听捷报的振奋直至终于打败侵略者的狂喜,既有民族共振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也有将士民众个体感情的小桥流水柔波涟漪;抗战文学反映出正面战场的抵抗、敌后战场的开辟、大后方建设的方方面面、延安与各边区根据地的万千气象,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大陆主战场的历史真实,既表现出“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慷慨悲壮,也揭露出当局政略失误、军政瑕疵等重重阴霾,既呈现了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又描绘出民族性格浴火重生的曲折轨迹。抗战文学在抗战时期是进军的号角,是飘扬的战旗,是凯旋的锣鼓,曾经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力量;抗战胜利后,抗战文学是历史的丰碑,是艺术的源泉,是前进的动力。抗战文学的社会价值不容轻忽、不应忘却,而应该深入发掘其伟力的奥秘,将其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社会价值 民族心声 历史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担当及其重大意义
8
作者 齐卫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9,共9页
中国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诠释了中国肩负何等担当、如何践履担当、中国担当有何意义等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最早战场,其重大意义在于确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统一的叙事逻辑,彰显这场战争的连续性... 中国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诠释了中国肩负何等担当、如何践履担当、中国担当有何意义等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最早战场,其重大意义在于确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统一的叙事逻辑,彰显这场战争的连续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深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厚度和意蕴深度。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世界和平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确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显著地位,其中体现的中国担当无比高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肩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责任,中国人民以英勇斗争的壮举为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不朽功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是珍惜和平,让战争远离世界,让世界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最早战场 东方主战场 中国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中国抗战大使的胡适形象——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为文本的讨论
9
作者 欧阳哲生 安泰和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51,共16页
1938年9月至1942年9月胡适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如何评价胡适担任这一要职的工作成绩,学界历来存有争议。在此期间,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围绕胡适发表的抗战言论及其活动亦作了大量报道,从这些报道,人们可以窥察当时... 1938年9月至1942年9月胡适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如何评价胡适担任这一要职的工作成绩,学界历来存有争议。在此期间,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围绕胡适发表的抗战言论及其活动亦作了大量报道,从这些报道,人们可以窥察当时美国新闻媒体对胡适工作表现的感受和印象。《华盛顿邮报》较多地追踪胡适在华埠社交圈的各种外交活动和社会交际,《纽约时报》则对胡适持守的抗日立场和各种动态作了正面宣传推介。两报对胡适的工作成就和为人表现给予了高度赞赏,罕见地称其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外交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抗日战争 中国大使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我国领土海洋维权的重大意义
10
作者 胡德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8,共7页
202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战时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共同商定的决议,至今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43年11月下旬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开罗会议是战时盟国系列首... 202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战时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共同商定的决议,至今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43年11月下旬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开罗会议是战时盟国系列首脑峰会的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的《开罗宣言》明确了盟国制止和惩罚日本侵略的目标,剥夺日本殖民扩张所侵占的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土地,并将其归还相关国家。《开罗宣言》得到了苏联的认可,成为战时盟国的共同决定。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颁布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重申将落实开罗会议的相关条款,限定日本领土范围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小岛。《波茨坦公告》也得到了苏联的认可,成为盟国的另一共同决议。由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成为战后重建东亚国际秩序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准则。而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却改变了盟国对东亚各国领土的规定,成为中国与日本钓鱼岛争端、中国台海问题以及中国与南海邻国领土海洋争端的根源。当我们回到《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规定的原点上来考察我国与邻国的领土海洋争端时发现,这两个历史文献既是战后我国收复失地的国际准则和国际法依据,也是当今我国领土海洋维权的锐利武器,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领土海洋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后的教育甄审:以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为考察中心
11
作者 黄伟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9,共11页
抗战胜利后根据全国教育复员会议决议,教育部对收复区教育实施甄审、补习、分发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但是面对各地爆发的反甄审运动,教育当局又被迫启动政策调适,将“先审后补”调整为“边审边补”,使补习考试成绩兼具学业认证与政治审... 抗战胜利后根据全国教育复员会议决议,教育部对收复区教育实施甄审、补习、分发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但是面对各地爆发的反甄审运动,教育当局又被迫启动政策调适,将“先审后补”调整为“边审边补”,使补习考试成绩兼具学业认证与政治审查功能,这一权变策略折射出国家权力与民间诉求的复杂博弈。此后,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主任陈雪屏设计“弹性管控”模式,通过课程压缩、物资调配及严格控制等手段维系表面稳定,最终实现学生平稳分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过渡机制的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既是大后方与收复区教育整合的关键枢纽,也成为国民党政权技术治理缺陷的集中展演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甄审 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 陈雪屏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文学的非虚构传统
12
作者 王学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227,228,共12页
抗战文学具有浓厚的非虚构色彩,形成了非虚构的传统,不仅报告文学(含特写、速写、通讯、报告)、散文等体现出纪实特点,而且部分小说、戏剧、诗歌作品也带有“亚纪实”的意味。抗战文学形成非虚构传统,是由时代的急剧变动决定的,这或许... 抗战文学具有浓厚的非虚构色彩,形成了非虚构的传统,不仅报告文学(含特写、速写、通讯、报告)、散文等体现出纪实特点,而且部分小说、戏剧、诗歌作品也带有“亚纪实”的意味。抗战文学形成非虚构传统,是由时代的急剧变动决定的,这或许对个别作品的艺术价值有所减损,但从总体而言却使抗战文学形成了记录民族苦难与新生、表现民族心灵蜕变的巨大历史文献价值,而且引发、伴随着报告文学勃兴、叙事诗兴起、跨界杂文体生成等文体新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非虚构” 纪实 “亚纪实” 历史文献价值 文体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与多元之间:全面抗战时期藏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观念
13
作者 励轩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前,一些旅居内地的藏族宗教、政治与文化精英已频繁接触“中华民族”概念与话语,形成了多元一体式的“中华民族”观念。随着全面抗战爆发,藏族人士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使用更为频繁,并且超越了地域与派系界限,来自卫... 全面抗战爆发前,一些旅居内地的藏族宗教、政治与文化精英已频繁接触“中华民族”概念与话语,形成了多元一体式的“中华民族”观念。随着全面抗战爆发,藏族人士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使用更为频繁,并且超越了地域与派系界限,来自卫藏、康和安多的藏族人士均自觉运用起“中华民族”概念与话语,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表达与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不过与当时国统区盛行的中华民族一元一体论调不同,一些藏族人士并不认为中华民族建设要以否定各个民族的民族地位为代价,他们在肯定中华民族一体性的同时,也发出要求尊重中华民族多元性的声音,并在抗战胜利前夕联合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共同推动国家认同建设理念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藏族 多元一体 一元一体 全面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14
作者 王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9,共10页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时期,一批外国记者、军事外交人员、学者等深入敌后抗日根据地,考察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时期,一批外国记者、军事外交人员、学者等深入敌后抗日根据地,考察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战,以个人日记、政策报告、新闻报道等方式记述并传播了他们在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外国人的记述中,中国共产党被塑造为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赢得人民拥护与支持、领导人民英勇对敌斗争的崭新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增强领导全民族抗战历史主动权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条件,而且为深化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在华外国人 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
15
作者 侯中军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2,共12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其后又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高举抗日反帝的旗帜。在局部抗战时期,为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其后又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高举抗日反帝的旗帜。在局部抗战时期,为团结一切抗日反帝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中国共产党引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东方战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东方民族的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树立了东方样板。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率先实践和持续呼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合理负担中的隐瞒与反隐瞒斗争
16
作者 把增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合理负担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并在赢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合理负担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出现了因逃避负担而发生的隐... 合理负担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并在赢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合理负担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出现了因逃避负担而发生的隐瞒行为。也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反隐瞒斗争。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来看,隐瞒主要表现为隐瞒土地和杂项收入等方面,逃避负担的做法也多种多样。为了有效规避隐瞒与逃避负担行为,有的根据地专门制定了违反负担法令的处罚办法,各地党组织也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广泛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在多措并举之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隐瞒斗争取得重要成效,有隐瞒行为的民众纷纷恍然大悟,并及时矫正了自己的不当言行,合理负担政策也因之得到越来越多根据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当然,普通民众有隐瞒土地的行为多系其小农意识的一个表现,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受不良分子蒙蔽所致,并不代表其缺失民族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华北根据地 合理负担 反隐瞒斗争 黑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禁与突围: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国统区的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运君 于佩岐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4,共14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行严苛的出版法规、设置专门的审查机构和推行细化的审查程序等方式,对国统区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严厉查禁。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对症施策,分别通过推进出版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构建细密的图...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行严苛的出版法规、设置专门的审查机构和推行细化的审查程序等方式,对国统区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严厉查禁。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对症施策,分别通过推进出版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构建细密的图书发行网络和精准疏通著作传播堵点等措施来促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发行和流通。这场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查禁与突围的较量,是抗战时期国共双方思想博弈的重要表征,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著作 国统区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现实的互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理路
18
作者 万军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1,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具有求真和致用的鲜明特质,担负着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双重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文化传统等结合起来,汲取中国史学的思想遗产,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史学类型,并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相生相长。客观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为方向导引,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厚重的学理支撑,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切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调查论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2,共12页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的遗址遗迹是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活化石”,与文字史料共同构成了抗战历史的宝贵资源。文章首先在口述史学方法指导下运用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反复辨析确认了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现在的...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的遗址遗迹是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活化石”,与文字史料共同构成了抗战历史的宝贵资源。文章首先在口述史学方法指导下运用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反复辨析确认了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现在的位置名称;其次根据实地考察将遗址遗迹按保存现状划分为保存完好、已被改建或替换和即将拆除三种类型,并深入分析了遗址遗迹保护不利的原因,提出了将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纳入“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观点;最后针对新疆境内陆运接待站数量、伊犁河航运双码头的交替作用和哈密龙王庙招待所的空陆性质等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解析。旨在查明新疆段遗址遗迹现状,为补充抗战资源提供依据,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北国际交通线 新疆段遗址遗迹 实地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发展与抗日:中央红军东征期间与各方势力之周旋
20
作者 郑康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1935年底,红军在陕北会师后积极进行扩红与筹粮运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进行东征,以图缓解陕北地区兵员、粮源的紧张局面。1936年2至5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与阎锡山部作战,蒋介石也借机派兵进入山西。在红军东征的过程中,双... 1935年底,红军在陕北会师后积极进行扩红与筹粮运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进行东征,以图缓解陕北地区兵员、粮源的紧张局面。1936年2至5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与阎锡山部作战,蒋介石也借机派兵进入山西。在红军东征的过程中,双方高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与博弈。中共在东征中积极争取张学良与杨虎城部,统一战线策略取得了成功。这一时期,国际政治局势变幻莫测,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也产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在与国际国内各方的政治博弈中,中共的政策逐渐走向成熟,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东征 扩红 政治势力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