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l for papers
1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ISSN 0257-0254)is a most highly-recognized peer-reviewed journal in China,and has been listed in Scopus and Ebsco.TSLA,launched in 1980 bimonthly,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i...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ISSN 0257-0254)is a most highly-recognized peer-reviewed journal in China,and has been listed in Scopus and Ebsco.TSLA,launched in 1980 bimonthly,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in Chinese or English in arts and humanities,especially literary studies.We cover any topic/issue involving,of.about or on but not confined to China in the fields of literary theory,critical theory,aesthetics,philosophy of art,cultural studies,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theory cultural studies aesthetics philosophy art critical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 for papers
2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ISSN 0257-0254) is a most highly-recognized peer-reviewed journal in China,and has been listed in Scopus and Ebsco.TSLA,launched in 1980 bimonthly,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ISSN 0257-0254) is a most highly-recognized peer-reviewed journal in China,and has been listed in Scopus and Ebsco.TSLA,launched in 1980 bimonthly,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in Chinese or English in arts and humanities,especially literary studies.We cover any topic/issue involving,of,about or on but not confined to China in the fields of literary theory,critical theory,aesthetics,philosophy of art,cultural studies,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theory cultural studies aesthetics philosophy art critical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本质核心元素探析
3
作者 张奎志 刘秀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反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批评 文艺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分析美学”的艺术批评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悦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9,212,共8页
随着分析美学对于艺术批评的关注,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一度衰微,但从70年代开始,"批评的哲学"已在美学当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如今的分析美学家重提了"批评的哲学"在整个分析美学抑或艺术哲学当中的核心地位。所... 随着分析美学对于艺术批评的关注,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一度衰微,但从70年代开始,"批评的哲学"已在美学当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如今的分析美学家重提了"批评的哲学"在整个分析美学抑或艺术哲学当中的核心地位。所谓"艺术描述""艺术解释"和"艺术评价",这最著名的"三分法"被分析美学认定为艺术批评的基本功能。"现实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成为了艺术批评的基本类别。比尔兹利认为,美学理应该成为一种"元批评",或者说,美学是作为一种"元批评"而存在的。"批评的陈述"的具体类型被比尔兹利分为三种,也就是"评价的""解释的"和"描述的"。古德曼则提出了一种"工具论的认知主义",他认为,一切符号都是为了"认识功能"而存在的,甚至"审美经验也是一种认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分析美学 艺术批评 批评类型 工具论的认知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救赎之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春艳 张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2-486,共5页
马尔库塞直面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全面异化的现实状态,以其美学救赎理论探寻艺术作为新感性对抗工具理性的现实作用,也就是艺术所具有的政治革命意义。在这一理论的建构中,单向度意识控制的社会批判是其美学救赎之路的理论起点,艺术所具有... 马尔库塞直面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全面异化的现实状态,以其美学救赎理论探寻艺术作为新感性对抗工具理性的现实作用,也就是艺术所具有的政治革命意义。在这一理论的建构中,单向度意识控制的社会批判是其美学救赎之路的理论起点,艺术所具有的革命性整体性引导性特点则是其美学具有对抗工具理性的解放意义的逻辑前提,用审美形式对社会心理机制进行改造成为美学救赎实践的必经之途。马尔库塞对革命实践的追求贯穿于他的这一乌托邦式的美学救赎理论中,而正是这一点将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美学理论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度社会 意识批判 美学救赎 艺术革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艺术发展之体系的“创造” 被引量:2
6
作者 殷曼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8,共8页
18世纪在西方艺术史中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方艺术发展迎来了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的建立虽不表现在艺术风格及趣味的迥异上,但却在艺术观念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美的艺术体系的确立,艺术批评的体制化、现代艺术... 18世纪在西方艺术史中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方艺术发展迎来了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的建立虽不表现在艺术风格及趣味的迥异上,但却在艺术观念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美的艺术体系的确立,艺术批评的体制化、现代艺术史方法的成熟、美学学科的建立,以及一系列博物馆等现代艺术机构的规模化,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一种艺术体制的氛围,促成了西方现代艺术体系的系统化。同时,也正是18世纪为之后的19世纪艺术自主性的合法化,以及其后艺术门类的分化奠定了观念与体制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体系 艺术史 艺术批评 美学 艺术自主性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龙昌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5,共5页
西方人类学的艺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盛,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开始出现学科建构的迹象,其显要标志是艺术人类学的诞生,这... 西方人类学的艺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盛,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开始出现学科建构的迹象,其显要标志是艺术人类学的诞生,这是一门介于美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内在地具有审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人类学还应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采取一种"间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艺术的考评放在审美与文化之间,在它们的双向交流互动中把握艺术;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田野工作基础上的文化诗学方法;而努力发挥其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文化功能是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艺术 艺术人类学 审美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否定·社会——论阿多尔诺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晓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4,共6页
阿多尔诺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站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彻底批判的立场上 ,把现代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着重研究了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艺术的形式与自律等问题 ,认为艺术... 阿多尔诺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站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彻底批判的立场上 ,把现代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着重研究了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艺术的形式与自律等问题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具有批判现实和拯救人性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尔诺 美学思想 本质特征 批判功能 拯救功能 艺术自律性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文艺的现代特性与批评话语重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晏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161,共6页
传媒文艺作为后语言时代的文艺形态,是现代观念与娱乐生产的新形式。它具有批量化、工业化等特征,与受众互动、媒介逻辑和社会机制有关,是多种文化作用下的文艺形式。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生产与传播中传媒文艺成为当下文艺的... 传媒文艺作为后语言时代的文艺形态,是现代观念与娱乐生产的新形式。它具有批量化、工业化等特征,与受众互动、媒介逻辑和社会机制有关,是多种文化作用下的文艺形式。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生产与传播中传媒文艺成为当下文艺的重要形态,是现代观念与娱乐生产的新形式。传媒文艺与传统文艺在话语范畴、意义关系、受众角色、接受要求、接受方式、介质逻辑等维度上差异明显,呈现出大众媒介系统下文艺的独特性。当前,传媒文艺批评要走出后现代话语的思维依赖,实现学科建设、意义生产、文艺效果、文艺功能等批评话语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文艺 审美 大众传媒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的美术史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成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 205,共4页
蔡元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教育家、美育思想家也是美育实践的躬身践行者,对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还是29世纪中西方美术史论的研究者之一,他编纂和写作了中国美术史与西方美术史的多个篇章,发表了... 蔡元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教育家、美育思想家也是美育实践的躬身践行者,对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还是29世纪中西方美术史论的研究者之一,他编纂和写作了中国美术史与西方美术史的多个篇章,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这些论文或演讲稿已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论 美学 美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与艺术学科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金尧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中华美学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聚焦中华美学精神,培养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对于当下艺术批评、艺术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运用中华美学精神内蕴,考察了"艺术升门类"... 中华美学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聚焦中华美学精神,培养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对于当下艺术批评、艺术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运用中华美学精神内蕴,考察了"艺术升门类"等学科建设的民族性与科学性,回答了应当坚持怎样的艺术批评标准、艺术批评之于艺术创作有何指导意义、文艺市场能否完全代表"人民性"等三个当下文艺理论建设中比较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精神 文艺批评 艺术学科建设 艺术创作 艺术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隐喻在审美批评中的价值与作用——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为例
12
作者 王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79,共5页
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 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水准。艺术隐喻是实现审美批评文本文学意味的心理桥梁,也是实现人性共鸣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批评 艺术隐喻 审美体验 人生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策略及其启示——以《美学与艺术批评》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蒙 张书卿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100,共9页
在编辑托马斯·门罗(Thomas Munro)的领导下,《美学与艺术批评》(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cism)杂志从最初的经营困难与默默无名转变为世界范围内美学刊物的执牛耳,可谓美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经典案例。门罗以... 在编辑托马斯·门罗(Thomas Munro)的领导下,《美学与艺术批评》(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cism)杂志从最初的经营困难与默默无名转变为世界范围内美学刊物的执牛耳,可谓美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经典案例。门罗以五大办刊策略推动了杂志走出去:树立服务性办刊意识,塑造杂志核心品质;秉持包容性办刊风格,打破种种学术壁垒;建立温情的国际人脉,打造国际交流窗口;依托专业性学术组织,实现彼此合作共赢;借势强大的政府力量,顺应大势锦上添花。这些策略对我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亦能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期刊 “走出去” 《美学与艺术批评》 托马斯·门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