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磁场作用下Taylor-Couette流动数值模拟
1
作者 董帅 纪祥勇 +1 位作者 吕二飞 李春曦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对横向磁场作用下液态金属镓的Taylor-Couette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有限长和无限长两种模型,模型半径比为1/2,长宽比为4。哈特曼数选取为0~50,雷诺数选取为10和259,分别对应层流Couette流动和Taylor-Couette流... 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对横向磁场作用下液态金属镓的Taylor-Couette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有限长和无限长两种模型,模型半径比为1/2,长宽比为4。哈特曼数选取为0~50,雷诺数选取为10和259,分别对应层流Couette流动和Taylor-Couette流动两种工况。结果表明,对于雷诺数等于10工况,流体在横向磁场的作用下产生非轴对称的流型;随磁场强度增加,涡由圆环外侧移动到内侧,并呈现出扁平化趋势。对于雷诺数等于259工况,在磁场作用下,流场内泰勒涡尺寸变小,泰勒涡数量由2对增加至3对,并最终破裂。对于有限长和无限长模型,由于上下壁面边界条件不同,流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磁场 层流Couette流动 taylor-couette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ylor-Couette流动特性与减阻实验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文云 胡海豹 +2 位作者 文俊 曹刚 任刘珍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间隙中充满流体的同轴转子可简化为经典的Taylor-Couette流动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对称度高和便于开展高精度实验测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本流体力学问题研究。涉及Taylor-Couette流动的转轴类结构在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开展Taylor... 间隙中充满流体的同轴转子可简化为经典的Taylor-Couette流动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对称度高和便于开展高精度实验测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本流体力学问题研究。涉及Taylor-Couette流动的转轴类结构在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开展Taylor-Couette流动特性与减阻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系统地介绍了Taylor-Couette流动的主要无量纲影响参数、流场结构和扭矩特性;总结了基于Taylor-Couette流动减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减阻原理将其划分为通用减阻方法和特有减阻方法2类;最后对Taylor-Couette流动减阻研究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couette流动 流场特性 标度率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ylor-Couette波状涡流场环隙波动的变化特征
3
作者 毛玉红 陈超 +1 位作者 李亚蓉 付海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33,共9页
为研究Taylor-Couette环隙流场波状涡涡间的波动变化情况,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Taylor-Couette波状涡流场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并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对环隙间波状涡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状涡流场中二维环隙子午面速度矢量场存在周... 为研究Taylor-Couette环隙流场波状涡涡间的波动变化情况,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Taylor-Couette波状涡流场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并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对环隙间波状涡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状涡流场中二维环隙子午面速度矢量场存在周期性波动变化特征,在周期始末时刻速度矢量场基本保持一致;涡交界位置处的轴向速度方向在不断发生周期性变化,径向和切向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涡对间各向速度值均大于涡对内的涡间,主流液体传递主要发生在外向流的涡对间;另一方面,三维波状涡流场涡旋周期波动现象明显,也具有周期特征,各工况(10、20、30、40 r/min)的周期分别为12.94、6.80、1.93、1.49 s;随着旋转雷诺数增大,涡旋波动幅度大幅减小,波动周期也缩短;环隙间主流液体在涡间的周期性流动带动流体微团在环隙间绕内筒做螺旋偶合涡旋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couette 波状涡 速度矢量场 环隙 波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圆柱旋转的Taylor-Couette系统中冷水热对流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仝家炜 曹玉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在内圆柱旋转的具有径向温度梯度的竖直环形腔中对10^(4)≤Ra≤10^(6),Re≤150范围内不同密度倒置参数下冷水的热对流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环形腔的内外半径比η=0.5,高宽比Γ=8。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心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冷水系统中... 在内圆柱旋转的具有径向温度梯度的竖直环形腔中对10^(4)≤Ra≤10^(6),Re≤150范围内不同密度倒置参数下冷水的热对流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环形腔的内外半径比η=0.5,高宽比Γ=8。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心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冷水系统中产生了丰富的三维流态,且与常规Oberbeck-Boussinesq流体的流动特征有明显差异。此外,旋转系统中离心作用导致的流态转变能够显著增强腔体中部的局部传热,进而极大地提高系统整体传热性能。在较高转速条件下,Ra的增加有时会导致系统传热性能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倒置 taylor-couette流动 数值模拟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城乡要素流动视角的动力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9,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能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文章从城乡要素流动视角,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模型,借助Ve...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能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文章从城乡要素流动视角,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模型,借助Versim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揭示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复杂内在机制。通过对驱动力子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调节,预测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仿真变化,模拟6种不同驱动力情景下乡村治理水平受到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作用机制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单要素驱动模式中创新要素的驱动效果最为明显,多要素综合驱动模式中乡村旅游驱动模式的仿真结果为最优,此模式既能有效激活城乡各要素的协同驱动力,又能规避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文章初步搭建了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完善、深化了对乡村旅游通过城乡要素流动驱动乡村治理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实践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驱动 乡村治理 要素流动 系统动力学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流动的数学物理描述及空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方文 袁国辉 +2 位作者 翟树成 郑巢生 刘登成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9,共14页
空化流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它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长期以来形成了流体力学领域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空化的相变本质进行了阐述,系统地介绍了空化流动的数学物理描述,回顾了空化流动数值模拟的空化模型国内... 空化流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它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长期以来形成了流体力学领域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空化的相变本质进行了阐述,系统地介绍了空化流动的数学物理描述,回顾了空化流动数值模拟的空化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并详细地推演了以输运方程为基础的蒸发冷凝空化模型和泡动力学空化模型,可为空化流动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空化流动数学物理描述 空化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治理监管” 被引量:5
7
作者 陆璐 戚湄涓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数据“安全治理监管”为中国数据治理提供了理论坐标。这一框架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既能保障数据安全又能促进数据高效便利跨境流动的综合治理体系。遵循“安全治理监管”的理论导向,审视中国数据跨境流动秩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数据“安全治理监管”为中国数据治理提供了理论坐标。这一框架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既能保障数据安全又能促进数据高效便利跨境流动的综合治理体系。遵循“安全治理监管”的理论导向,审视中国数据跨境流动秩序,建议在“安全治理监管”框架下,通过构建市场协作的数据安全治理监督结构,形成以企业“数据自律”为基础的政府、企业良性互动反馈机制;搭建多层级动态协同的数据安全治理监管网络,并实现监管权的流动;应用产业软法对接国际数据规则,在自贸区试点推动,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治理监督制度创新,为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治理秩序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跨境流动 安全治理监管 数据治理 数字贸易 跨境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流动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经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陈姝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66,共22页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地区间资本流动和相互融合,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地区间资本流动和利润率动态的综合性理论模型。通过对...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地区间资本流动和相互融合,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地区间资本流动和利润率动态的综合性理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理分析和模拟,证明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够促进各个地区资本积累;地区间资本流动对利润率产生的总效应取决于资本积累动态。进一步,本文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并通过经验研究发现:地区间资本流动仍然有效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同时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对各地区利润率产生正效应,但效应大小受各个地区的技术和初始投资水平因素影响。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跨区域资本流动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度设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资本流动 利润率 经济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龚勤林 乔涛 冷玉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7,共13页
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 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转移、农用耕地流转与农业资本深化;第三,数字经济作用存在异质性,其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显著,且由于粮食主产区的萎缩与限制政策,数字经济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资本深化效应会受到抑制。基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当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助力降低数字技术使用门槛、以数字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健全农地流转管理体制,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支持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进步 要素流动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与企业资本市场表现:基于股票流动性的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盛明泉 刘泽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8,共17页
数据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选取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股票流动性为切入点,探讨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企业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能够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 数据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选取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股票流动性为切入点,探讨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企业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能够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资产通过提高媒体正面报道、分析师关注度和投资者关注度来提升股票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绩效较低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数据资产对股票流动性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数据资产能够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企业的诚信态度强化了数据资产对股票流动性的积极影响。上述结论表明,政府可建立数据资源评估和审计机制,推动企业数据资源规范披露和运营管理;同时,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 信息披露 股票流动 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采矿业隐含碳流动时空演变格局及减排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玮 郭嫚雨 +2 位作者 龙涛 邓莎 王茜茜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4-292,共9页
追踪贸易隐含碳排放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跨区域与部门间隐含碳流动特征及路径的识别面临诸多挑战,阻碍了减排进程。采矿业作为高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其在跨省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趋势及关键减排路径仍待进一步研究。... 追踪贸易隐含碳排放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跨区域与部门间隐含碳流动特征及路径的识别面临诸多挑战,阻碍了减排进程。采矿业作为高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其在跨省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趋势及关键减排路径仍待进一步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基于时空视角,利用中国2012、2015及2017年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MRIO),构建了中国采矿业隐含碳转移网络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采矿业隐含碳流动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减排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采矿业因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原煤燃烧贡献的排放量最高;(2)采矿业的直接与隐含碳排放虽呈现收敛态势,但行业整体处于隐含碳净流出状态,其主要上游部门依次为S8(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S11(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S2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及S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江苏、广东、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性,是采矿业减排的关键区域。隐含碳流动量最大的路径为陕西至浙江,达357.06万t;本研究旨在为采矿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矿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业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复杂网络 隐含碳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茂建 吴刚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基于2013-202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口流动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人口流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人口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分别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产生负向影响和正... 基于2013-202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口流动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人口流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人口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分别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产生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第二,人口流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为中等的地区、中等文化水平程度在人口流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方面均最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一,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人口流入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二是优化人口流出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基于研究结果二,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二是注重城镇化水平中等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三是加强教育普及程度相对均衡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网络组织的知识动员机制——基于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视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俊 吴珊珊 +2 位作者 周鹏 张佶 姚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虚拟网络组织混合性与流动性特征对组织知识管理带来挑战。因此,基于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特征分别构建基于共享知识库的简单知识动员机制,以及展现知识全生命周期变化以及组织成员行为感知状态的复杂知识动员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 虚拟网络组织混合性与流动性特征对组织知识管理带来挑战。因此,基于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特征分别构建基于共享知识库的简单知识动员机制,以及展现知识全生命周期变化以及组织成员行为感知状态的复杂知识动员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动员机制发挥最大效能的4点实践策略,包括减少知识偏差、增强知识韧性、关注强弱联系与合理运用数字技术。知识动员机制构建充分利用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带来的多元化知识资源优势,同时,规避组织特性带来的低预测性、不稳定性等不足,对虚拟网络组织解决现存问题、实现组织知识跨界融合与衍生、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网络组织 组织混合性 组织流动 知识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共9页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口流动 碳排放绩效 低碳发展 超效率SBM-G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促进了劳动力城乡双向流动吗?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男 胡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是新时期构建统一大市场、畅通要素流动、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质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可能产生交互影响。采用独特的地级市“数据要素价值”数据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个体数据匹配... 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是新时期构建统一大市场、畅通要素流动、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质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可能产生交互影响。采用独特的地级市“数据要素价值”数据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个体数据匹配,实证检验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价值”提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却显著抑制了城镇劳动力向农村流动,就业和收入是重要的作用机制。虽然“数据要素价值”暂未促进劳动力城乡双向流动,但它缩小了城乡人口流动的差距以及东部和中西部人口流动的差距,对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从微观视角探讨了数据要素与传统劳动力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交互影响,拓展了数据要素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双向流动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流动问题笛卡尔网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宁 刘剑明 +1 位作者 田琳琳 王镇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314,共30页
计算网格是复杂流动问题精细化模拟的先决条件,会对数值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质量计算网格生成需要费时费力的人机交互过程且严重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使得现阶段计算流体力学(CFD)自动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笛卡... 计算网格是复杂流动问题精细化模拟的先决条件,会对数值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质量计算网格生成需要费时费力的人机交互过程且严重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使得现阶段计算流体力学(CFD)自动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笛卡尔网格具备生成简单、内存要求低、计算效率高及自动性强等特点,使其能够极大减少网格生成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因而成为CFD社区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此,以笛卡尔网格可压缩流模拟为主线,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展开综述.首先简要概述了笛卡尔网格自适应方法及其数据结构,随后系统阐述了切割单元、浸入边界、重叠笛卡尔网格和混合笛卡尔网格等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自适应加密策略、动态并行技术、高保真计算方法、先进物理模型及实际工程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笛卡尔网格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笛卡尔网格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及全面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网格 可压缩流动 壁面处理方法 自适应技术 高保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有迎角圆锥绕流底部复杂流动结构研究
17
作者 陈智 马乐 +1 位作者 靳旭红 艾邦成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0,共20页
在非零攻角下,圆锥外形底部流动将失去轴对称性,其流动结构将显著区别于零攻角工况。本文以Reentry-F飞行器飞行试验中高度为37.5 km、马赫数为19.13的工况为基准工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5°半锥角圆锥外形非轴对称层流底部流... 在非零攻角下,圆锥外形底部流动将失去轴对称性,其流动结构将显著区别于零攻角工况。本文以Reentry-F飞行器飞行试验中高度为37.5 km、马赫数为19.13的工况为基准工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5°半锥角圆锥外形非轴对称层流底部流动结构研究,分析了来流攻角、马赫数、雷诺数等因素对底部流动结构以及底面热流、压力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零攻角时的锥形回流区不同,非零攻角下回流区为非规则形状,且回流区长度较零攻角大幅减小,最大减小了44.6%。随着攻角增大,底部涡与前体背风侧涡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回流区长度随攻角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非线性变化规律;模型底面的无量纲压力、斯坦顿数峰值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马赫数增大,流动的可压缩性增强,小尺度的涡面及波系结构减少,回流区长度单调减小,无量纲压力和斯坦顿数峰值则分别呈单调增大、单调减小的变化趋势。雷诺数对波系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随单位雷诺数增大,黏性效应减弱,回流区背风侧凹陷逐渐增强,回流区长度单调增加,无量纲压力及斯坦顿数峰值均单调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外形 底部流动 高速流动 流动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焦豪 朱永麒 李宛蓉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推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重要体现。在数字时代下,数字素养成为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 推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重要体现。在数字时代下,数字素养成为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促进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数字素养通过社会交往、权益维护和生活便利度三个机制影响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效应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样本中更为明显。结论丰富了数字时代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理论研究,为政府重视优化数字素养教育从而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全面实现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社会融入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理念内涵、影响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北上广深”流动青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萍 陈知知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1,共12页
流动青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本文运用社会互构论讨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理论内涵,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的数据,选取“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的流动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居意愿透视青... 流动青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本文运用社会互构论讨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理论内涵,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的数据,选取“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的流动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居意愿透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分析就业融入、住房融入、行为适应以及心理认同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脆弱对流动青年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事第三产业、任职于管理和技术岗位、收入高、居住产权住房或公租房、风俗习惯适应良好、认同自己是本地人的流动青年的定居意愿更强;婚姻、性别、户籍、教育水平和流动年限也是影响流动青年定居城市的因素。最后,从互构互融理念、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和包容性城市发展理念三个层面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型城市 超大城市流动青年 社会融入 定居意愿 就业脆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城流动人口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建富 姚丽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0,共11页
我国乡城流动人口贫困问题逐渐显性化,贫困呈现出多维性、隐匿性、异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引发乡城流动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层面:教育机会缺失,导致阶层滞流固化;资本积累不足,导致可行能力下降;贫困文化接纳,导致贫困代际传... 我国乡城流动人口贫困问题逐渐显性化,贫困呈现出多维性、隐匿性、异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引发乡城流动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层面:教育机会缺失,导致阶层滞流固化;资本积累不足,导致可行能力下降;贫困文化接纳,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社会排斥,导致乡城流动人口社会场域窄化。在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贫困治理的主要路径和策略包括:创新建构“市域统整联合,中高贯通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搭建乡城流动人口子女向上流动的阶梯;提供“梯度设计,分类实施”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乡城流动人口就业机会和质量;以职业教育培训“赋能职业素养,摧毁贫困接纳”,助推乡城流动人口心理重构;以“包容性社区培训,融合性社会场域”,促进乡城流动人口社会资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城流动人口 贫困表征 归因分析 职教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