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滚打花键表层参数模型建立
1
作者 于翔 王晓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共6页
为了研究冷滚打花键表层参数情况,优化冷滚打花键表层性能,以20钢的冷滚打花键为样本,进行显微硬度与XRD试验,绘制了齿廓不同部位的硬度与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分析了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残余应力、位错密度的关系,并建立了三者的理论模... 为了研究冷滚打花键表层参数情况,优化冷滚打花键表层性能,以20钢的冷滚打花键为样本,进行显微硬度与XRD试验,绘制了齿廓不同部位的硬度与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分析了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残余应力、位错密度的关系,并建立了三者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花键表层的硬度、残余应力、位错密度从齿根到齿顶呈降低趋势;在相同的加工参数下,硬度随残余应力或位错密度的增加而增长,且增长趋势逐渐降低;所建立的表层参数模型实现了硬度、残余应力与位错密度之间的相互预测,为控制冷滚打花键工艺的表面质量、提高花键的使用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滚打花键 硬度 残余应力 位错密度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贝氏体钢过冷奥氏体变形应力-应变模型
2
作者 李群芳 任可 +4 位作者 简楚 梅建军 黄睿希 王礼凡 胡海江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先进高碳高强贝氏体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奥氏体化预处理和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范围为400~600℃,变形基体组织为过冷奥氏体,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加工硬化指数,并基于KME模型,综合考虑位错湮灭系数k_(2)、应变速... 以先进高碳高强贝氏体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奥氏体化预处理和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范围为400~600℃,变形基体组织为过冷奥氏体,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加工硬化指数,并基于KME模型,综合考虑位错湮灭系数k_(2)、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与变形温度、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变形温度和应变对模型中各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k_(2)与变形温度密切相关,中、低温变形时,k_(2)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m与变形温度和应变有关,随着变形温度和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最终,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m-ε和k_(2)-T模型预测先进高强贝氏体钢过冷温奥氏体流变应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贝氏体钢 奥氏体预变形 流变应力 位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ylor撞击实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敬彬 胡文军 陶俊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材料在冲击、爆炸等高应变率加载情况下的动态塑性力学行为与静载下有着显著区别,正确认识材料动态力学行为是建立准确可靠的材料动态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的重要基础。Taylor撞击实验是一种表征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经典实验技术,在军事、... 材料在冲击、爆炸等高应变率加载情况下的动态塑性力学行为与静载下有着显著区别,正确认识材料动态力学行为是建立准确可靠的材料动态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的重要基础。Taylor撞击实验是一种表征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经典实验技术,在军事、航天和核能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相关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简要回顾了经典一维理论模型、弹塑性波传播、数值模拟和动态本构关系在Taylor撞击实验中的研究进展。分别对Taylor撞击实验的理论发展、实验技术的发展和Taylor撞击实验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最后探讨分析了Taylor撞击实验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工程实践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撞击实验 动态力学行为 一维分析模型 动态本构模型 弹塑性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力学的7050-T7451铝合金蠕变本构模型
4
作者 李杰 赵鹏 +2 位作者 张剑睿 胡越 轩福贞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8,共7页
通过单轴拉伸蠕变试验,研究了7050-T7451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力下的蠕变行为。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建立了描述铝合金高温蠕变行为的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蠕变过程中的沉淀相粗化、位错增殖/湮灭和微孔洞形成等微观组织演化过程,并... 通过单轴拉伸蠕变试验,研究了7050-T7451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力下的蠕变行为。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建立了描述铝合金高温蠕变行为的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蠕变过程中的沉淀相粗化、位错增殖/湮灭和微孔洞形成等微观组织演化过程,并通过相应的损伤因子演化公式来反映这3个损伤过程,还考虑了应力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损伤,以揭示应力对蠕变损伤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和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物理本构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7050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蠕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蠕变 连续损伤模型 沉淀粗化 微孔洞损伤 位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AMP卫星与三维Taylor多项式模型的区域地磁建模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蒋勇 姜乙 +5 位作者 冯彦 刘宝嘉 傅帅 常德 张鹏飞 江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21-3132,共12页
利用CHAMP卫星矢量和标量地磁测量数据,通过三维Taylor多项式模型建立了2010.0年中国及邻近地区在300km高度附近的X、Y、Z和F分量的三维磁场模型.为了比较验证所建模型,分析了其与Taylor多项式模型(二维模型)不同截断阶数所对应的均方偏... 利用CHAMP卫星矢量和标量地磁测量数据,通过三维Taylor多项式模型建立了2010.0年中国及邻近地区在300km高度附近的X、Y、Z和F分量的三维磁场模型.为了比较验证所建模型,分析了其与Taylor多项式模型(二维模型)不同截断阶数所对应的均方偏差(RMSE)、残差及分布等.结果表明,三维模型每一阶的RMSE和残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均要比二维模型的小约45%.由于采用了系数完全展开的建模方式,三维模型的系数数量约为二维模型的2倍,三维模型较低的截断阶数可以反映更多的地磁信息.本研究中的5阶三维Taylor模型基本可达到8阶Taylor模型的精度.两种模型绘制的地磁场及残差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模型 三维taylor多项式模型 CHAMP卫星 均方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附近架高线缆HEMP响应计算的Agrawal和Taylor模型比较 被引量:39
6
作者 谢彦召 王赞基 王群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5-580,共6页
研究在高空核爆电磁脉冲(HEMP)的作用下,地面附近架高线缆感应瞬态电压、电流的传输线模型计算方法并进行比较。考虑到有耗地面的电气参数,列举了Agrawal和Taylor两种传输线理论模型的异同,应用格林函数求积分和叠加定理,分别采用两种模... 研究在高空核爆电磁脉冲(HEMP)的作用下,地面附近架高线缆感应瞬态电压、电流的传输线模型计算方法并进行比较。考虑到有耗地面的电气参数,列举了Agrawal和Taylor两种传输线理论模型的异同,应用格林函数求积分和叠加定理,分别采用两种模型,计算并比较了不同入射波和线缆布放状态下的电压、电流响应,以及各场分量(水平电场、垂直电场和水平磁场)单独存在时对电流、电压响应的贡献。结果显示,Agrawal和Taylor模型得到的电压、电流响应是一致的,可以考虑在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中进行短线缆的效应实验;由于相同的场分量在不同的模型中对电压、电流响应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在阐述某一场分量对线缆响应贡献大小时,应该首先说明所采用的传输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 传输线方程 Agrawal模型 taylor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及变形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81,共8页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东向由偏北至偏南的整体性顺时针运动 .以祁连山—海原断裂为界 ,两侧块体间的左旋相对运动明显 ,由西向东呈现走滑兼NE NEE向挤压 ;②有 2 0条断层段 (多数呈压性 )不同程度地阻碍块体间的相对运动 ,其中祁连山断裂中东段 (包括与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交汇区 )及与海原、庄浪河断裂交汇区更有利于应变积累 ,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与柴达木块体北边界交汇区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 ;③所得活动块体运动速率及边界断裂对块体相对运动的锁定量较 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水平运动 GPS 非震反位错模型 视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地表三维位移场及断层位错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杰 乔学军 +5 位作者 杨少敏 聂兆生 王迪晋 邹蓉 丁开华 王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17-3529,共13页
利用1992—2012年间西南天山GPS观测和2003—2009年EnviSAT卫星InSAR图像,构建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间(喀什坳陷)震间变形的三维位移场,约束区域内滑脱断层运动模型.结果显示:位于喀什坳陷基底与沉积盖层间埋深为12~18km的主滑脱断... 利用1992—2012年间西南天山GPS观测和2003—2009年EnviSAT卫星InSAR图像,构建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间(喀什坳陷)震间变形的三维位移场,约束区域内滑脱断层运动模型.结果显示:位于喀什坳陷基底与沉积盖层间埋深为12~18km的主滑脱断层进入西南天山(迈丹—喀拉铁克断裂带以北)沿高角度断坡深入天山底部至23~33km,并北倾1°~2°延伸至天山内部,从完全闭锁到自由蠕滑,滑动速率9~10mm·a^-1.依据断层位错模型,1902年阿图什M8大地震可能从铁列克断层根部23km左右开始破裂,沿高角度断坡断层扩展25~30km的距离至科克塔木背斜南翼托特拱拜孜—阿尔帕雷克断裂.1902年阿图什地震可能导致阿图什背斜下方埋深2~12km的高角度断坡断层以2~3mm·a^-1速率持续蠕滑,蠕滑过程释放的应力等价于一次Mw6.7左右的中强地震,西南天山及喀什坳陷基底滑脱断层控制了西南天山及前陆地带的现今变形和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GPS/InSAR 位错模型 三维位移场 现今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地壳形变的弹性块体位错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郝金来 王卫民 +1 位作者 王建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3-1232,共10页
在经典的非震形变位错模型中,地壳形变被认为是活动块体刚性运动和上部断层锁定影响的叠加,本文对此模型进行了改进:(1)用活动块体整体运动和内部线性应变、旋转的贡献代替活动块体刚性运动的贡献;(2)用分层介质地壳模型代替半无限介质... 在经典的非震形变位错模型中,地壳形变被认为是活动块体刚性运动和上部断层锁定影响的叠加,本文对此模型进行了改进:(1)用活动块体整体运动和内部线性应变、旋转的贡献代替活动块体刚性运动的贡献;(2)用分层介质地壳模型代替半无限介质模型计算断层锁定的影响.利用改进后的非震形变位错模型,拟合了台湾地区1990~1995年间GPS观测资料.结果显示,在东部海岸山脉区,约有30 mm·a^(-1)的汇聚率被奇美断层消耗掉,运动速度从奇美断层向北迅速衰减.在西部平原地区,南部断层是岛内锁定最为强烈的断层,该地区相应的也是史上灾害性地震多发的地区.根据反演结果计算出的应变率与旋转率分布与前人结果在大部分地区一致,主应变率场显示台湾大部分地区存在近NW-SE方向的主压应变,主压应变方向呈扇形分布.旋转率场显示台湾东部和南部地区存在着逆时针旋转率,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为顺时针旋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地壳形变 弹性块体 位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型下地震位错理论的对比及其应用进展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启欣 江在森 +1 位作者 武艳强 熊小慧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0-704,712,共15页
对半空间和球位错理论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地震位错理论在海啸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和位错理论与粒子群算法结合在断层反演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位错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位错模型在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对半空间和球位错理论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地震位错理论在海啸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和位错理论与粒子群算法结合在断层反演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位错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位错模型在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不同位错理论的应用受地球分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力、曲率的影响,而受地形、震源深度及断层倾角等因素的影响则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应予以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空间位错模型 位错模型 地球分层 曲率 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王双绪 王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应变场的时空演化图像。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和块体变形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以上强震孕育及地点判定有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震例研究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asraoui-Jonas位错密度模型结合元胞自动机模拟AZ31镁合金动态再结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筱 朱必武 李落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8-904,共7页
通过Gleeble 3500热压缩试验机对AZ31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得到温度为300、350、400、450和500℃,应变速率为0.03、0.3、和3 s 1的流变应力曲线。对流变应力曲线进行图形变换求解出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回复参数r,求得的回复参数的自然对数... 通过Gleeble 3500热压缩试验机对AZ31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得到温度为300、350、400、450和500℃,应变速率为0.03、0.3、和3 s 1的流变应力曲线。对流变应力曲线进行图形变换求解出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回复参数r,求得的回复参数的自然对数lnr与温度的倒数1/T成线性相关。结果表明:可以采用修正的Laasraoui-Jonas(L-J)位错密度模型计算AZ31镁合金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位错密度演变;修正的L-J位错密度模型结合元胞自动机(CA)能精确地模拟位错密度动态再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L-J位错密度模型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991~ 2 0 0 2年相对 1 979~ 1 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孕育有关 ;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垂直运动 位错模型 梯度场 蕴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机车厂地裂缝强活动深度段位错模型反演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庆良 王文萍 +1 位作者 梁伟锋 刘练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3期80-84,共5页
利用跨地裂缝水准监测资料和断层位错模型,对大同机车厂地裂缝活动深度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该地裂缝在深度方向上具有分段性活动特征,150m左右深度以上为强活动段。地裂缝强活动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该区80~150m深度处集... 利用跨地裂缝水准监测资料和断层位错模型,对大同机车厂地裂缝活动深度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该地裂缝在深度方向上具有分段性活动特征,150m左右深度以上为强活动段。地裂缝强活动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该区80~150m深度处集中开采地下水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位错 地下水 活动深度 位错模型 机车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台湾南部及其周边岛屿现今地壳形变的位错模型 被引量:31
15
作者 何玉梅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8-645,共8页
Using dislocation model of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the hybrid global inversion method, we analyze the 1990-1995 annually GPS data from 89 stations in southern Taiwan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 and discuss the origin of ... Using dislocation model of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the hybrid global inversion method, we analyze the 1990-1995 annually GPS data from 89 stations in southern Taiwan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 and discuss the origin of the observed deformation field. Based on the geologic investigation and seismic observation we simply assume six blocks and nineteen fault patches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moves, relative to the Eurasian plate, at a velocity (69±2)mm/a in 317°±2°. About a half of the rate is concentrated on the Longitudinal Valley fault (LVF), and the other half of the convergence spread over the boundaries among the west blocks.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the Central Range move toward northwestward. In the west of the Central Range zone, the motion of the blocks accords with the observed fan-shape distribu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The faults between the Western Foothills and the Coastal Plain geological provinces have main thrust components, and the dips turn small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fault widths are about 10km, implying that they are strongly locked, and most of the larg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ccurred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台湾省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形变 位错模型 地质构造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Taylor模型的福建及邻近地区地磁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素琴 付长华 赵旭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48-1956,共9页
基于福建及邻近地区高密度的256个地磁场矢量(D、I、H分量)实测数据,结合全球陆地1km基准海拔高度工程的网格数据以及最新的第十二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2),采用三维Taylor多项式模型构建了福建地区的地磁场模型.通过比较均方偏差(... 基于福建及邻近地区高密度的256个地磁场矢量(D、I、H分量)实测数据,结合全球陆地1km基准海拔高度工程的网格数据以及最新的第十二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2),采用三维Taylor多项式模型构建了福建地区的地磁场模型.通过比较均方偏差(RMS)、磁场实际分布以及残差等,结果显示:(1)当三维Taylor模型的截断阶数(N)为2时,可基本反映N为6时的二维Taylor模型的拟合效果;(2)三维Taylor模型计算方便,精度较高,但较易出现龙格现象,因此在确定截断阶数时既要考虑模拟精度,还需要考虑边界效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模型 三维taylor多项式模型 福建及邻近地区 均方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错模型的有限单元公式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惠珍 刘洁 兰印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6-12,23,共8页
本文讨论了弹性和粘弹介质中用劈节点技术离散的结构面与非均匀位错面的等价原理,并由此证明有限单元位错公式表示的位移场与沃尔特拉位错公式表示的位移场等价,从而获得求解断层面错动产生的位移场与应力场的统一理论和方法,即用Volter... 本文讨论了弹性和粘弹介质中用劈节点技术离散的结构面与非均匀位错面的等价原理,并由此证明有限单元位错公式表示的位移场与沃尔特拉位错公式表示的位移场等价,从而获得求解断层面错动产生的位移场与应力场的统一理论和方法,即用Volterra(沃尔特拉)位错公式和地面位移观测资料,反演断层面上的位移或位移速率,再用位错的有限单元公式和反演的断层位错,正演计算位移场和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 位错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地质位错模型的局部重力异常稳健反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建梁 申重阳 李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95,共10页
理论分析和观测实践表明,断层位错会引起断层周围局部重力场的变化.长期重复的位错事件引起的重力变化以局部布格异常积累起来,成为断层历史活动的证据,也为古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研究了利用局部重力布格异常反演断层古... 理论分析和观测实践表明,断层位错会引起断层周围局部重力场的变化.长期重复的位错事件引起的重力变化以局部布格异常积累起来,成为断层历史活动的证据,也为古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研究了利用局部重力布格异常反演断层古地质位错的方法.为了消除局部重力布格异常中与断层运动无关成分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稳健非线性反演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稳健算法.模拟算例表明,阻尼最小二乘和贝叶斯最小二乘由于受含粗差数据的吸引而偏离其真实解,数据受粗差污染的程度越重,偏离越严重.相对地,用本文提出的稳健阻尼和稳健贝叶斯反演的结果,即使50%的数据受粗差污染,仍能与不受粗差污染数据的反演结果保持一致.这说明本文所提出的稳健反演方法是有效的.滇西洱海周围断裂的古地质位错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苍东北和洱海断裂是以正倾滑为主的断层,错动量为4~5km,苍东南断裂的倾滑相对较小.反演结果的理论值与局部重力场的拟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运动 重力异常 地质位错模型 稳健反演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ylor幂法则模型的遗传算法最优拟合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Taylor幂法则模型是研究种群空间格局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拟合方法通常采用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求得a、b值.这种方法显然不是最优的,本文首次用遗传算法最优拟合该模型,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拟合结果,证明遗传算法筒单、精确,优于... Taylor幂法则模型是研究种群空间格局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拟合方法通常采用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求得a、b值.这种方法显然不是最优的,本文首次用遗传算法最优拟合该模型,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拟合结果,证明遗传算法筒单、精确,优于其他拟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taylor幂法则 模型 最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错滑移模型及其实现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曦 高永毅 +1 位作者 李学军 陈立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6-90,221,共6页
对大量位错滑移模型及其实现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种位错滑移模型的特点,描述了各模型力学参量的微观机理,总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位错滑移模型及其实现过程,为后续的位错滑移理论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位错滑移模型 位错微观机制 微观机理 实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