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家美学视角下民宿设计的问题及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兰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等理念,否定违反自然本性的形式主义。民宿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居住模式,所处地位决定了其应有别于一般旅馆设计。目前以城市周边延伸至乡村的民宿,大多依赖景区统一建设或民房改造,设计风格趋于同质...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等理念,否定违反自然本性的形式主义。民宿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居住模式,所处地位决定了其应有别于一般旅馆设计。目前以城市周边延伸至乡村的民宿,大多依赖景区统一建设或民房改造,设计风格趋于同质,缺乏特色且偏离自然发展的生态理念。依据道家美学“道法自然”的核心观点,总结城乡民宿设计现有目标定位模糊、设计形式雷同、传统美学欠缺的问题,从选址、形式及空间组合方面提出了崇尚自然、去繁就简、虚实无形、知白守黑的创新设计方法。文章探讨了提升居住品质、延续地域文化风貌、体现人文与自然融合共生的道家美学理念,为丰富住宿体验,促进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助力城市周边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民宿 返璞归真 设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相威仪:《吴全节十四像并赞卷》法服像研究
2
作者 陈粟裕 张建宇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吴全节十四像并赞卷》表现了元代玄教第二代掌教吴全节一生中的14个重要场景,其中六幅描绘了举行道教仪式时穿着道服的法衣像。这些画像忠实反映了元代玄教高道的法服制度,其中玉环、如意莲花冠和织金法服体现...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吴全节十四像并赞卷》表现了元代玄教第二代掌教吴全节一生中的14个重要场景,其中六幅描绘了举行道教仪式时穿着道服的法衣像。这些画像忠实反映了元代玄教高道的法服制度,其中玉环、如意莲花冠和织金法服体现了吴全节与蒙元帝王的交往细节,填补了今人对元大都道教服饰传统的认知空白,对于服饰史和道教史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全节 玄教 道服制度 织金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仙道小说的结构模式及其来源
3
作者 蒋振华 段淼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小说无一例外地按照“仙界开局式”“凡间发展式”“玉局结尾式”,即“仙界→人世→仙界”的三段结构形式来布局谋篇,这种模式同时也策应了明清文法、戏法、小说法等提倡的豹头、猪肚、凤尾的结构理论。究其原因,主要受诸如《太平经》等早期道教在经典制作上的文本模式的影响。但是明清仙道小说在结构安排、叙述风格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性,这是服从于仙道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其他外在客观因素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仙道小说 仙界开局式 凡间发展式 玉局结尾式 道教经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音韵学在敦煌道教文献校勘中的作用
4
作者 郜同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判别正误并确定讹误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中古道经 音韵学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下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解读
5
作者 张林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庄子》是一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典名著之一,其英译版本众多。以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探讨理雅各在翻译标题、基本哲学概念以及代表性修辞手法时为实现原文与译文文化功能... 《庄子》是一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典名著之一,其英译版本众多。以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探讨理雅各在翻译标题、基本哲学概念以及代表性修辞手法时为实现原文与译文文化功能对等所运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发现: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中,音译意译结合、音译加注等翻译方式较为常见;其对原语文化信息的处理方法符合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对译者所提出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作的文化元素,产出了可读性强、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译文。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研究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中的语言现象与问题,探寻西方译者在英译中国文化典籍中采取的策略与方法,有助于还原中华经典文化外译风貌,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理雅各 文化翻译观 道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文化与大学生焦虑的关系:基于文化启动实验和内隐联想测验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付进 黎玉兰 邹许杰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焦虑检出率逐年上升;而现有研究大多从外显层面上聚焦于个体或环境因素对焦虑的影响,较少涉及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为此,研究打算从外显和内隐的层面检验儒家、道家文化与大学生焦虑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文化启动实...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焦虑检出率逐年上升;而现有研究大多从外显层面上聚焦于个体或环境因素对焦虑的影响,较少涉及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为此,研究打算从外显和内隐的层面检验儒家、道家文化与大学生焦虑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文化启动实验范式,对90名大学生进行被试间设计,考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中性条件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特质焦虑后,儒家文化启动引发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的显著提升;而在道家文化启动条件和中性条件下,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实验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另外90名大学生进行被试间设计,考察代表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中性条件的词汇与焦虑/平静类的属性词的内隐联系程度。结果发现,大学生倾向于将儒家文化与焦虑类的属性词进行内隐联系,而将道家文化与平静类的属性词进行内隐联系。结论:无论是从外显还是内隐的层面,儒家文化与焦虑有关;而道家文化在内隐层面上与平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启动实验 内隐联想测验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室与靖室:华山道教宫观及环境空间营造手法
7
作者 王瑞琦 楼颖 李雄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目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名山是中国宗教名山的核心,其风景系统的营建体现了宗教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剖析西岳华山道教宫观的营造手法,可为当下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是否使用建筑材料,归纳... 【目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名山是中国宗教名山的核心,其风景系统的营建体现了宗教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剖析西岳华山道教宫观的营造手法,可为当下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是否使用建筑材料,归纳出石室和靖室2类道教宫观,并结合现场勘查和史料搜集对2类宫观的建设发端、空间分布和营造手法进行解析。【结果】发现“依石靠崖,藏形避世”的石室的营造特征为与地共融的相地择址、“口”小“腔”大的结构形制;“以高为尊,随物赋形”的靖室的营造特征为生圣兼备的相地择址、意境相生的院落布局、有法无式的建筑空间、由凡入仙的引导空间;2类宫观的组合营造方式为“因形就势,古今共融”。【结论】保护华山道教宫观及环境空间的原真性、整体性,有助于华山风景名胜区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的过程中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名山 营造特征 道教宫观 石室 靖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道家身体观视域下舞蹈美育的转向与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雪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82-92,I0003,共12页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数智时代身体缺席、消费社会身体异化、内卷社会身心失衡等问题,为舞蹈美育的身体践行提供了现实必要性。借鉴中国传统道家养生贵身、气贯形神、致虚守静、修身观道等身体理念,有助于舞蹈美育聚焦身体意识、唤醒身体...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数智时代身体缺席、消费社会身体异化、内卷社会身心失衡等问题,为舞蹈美育的身体践行提供了现实必要性。借鉴中国传统道家养生贵身、气贯形神、致虚守静、修身观道等身体理念,有助于舞蹈美育聚焦身体意识、唤醒身体情感、激发身体灵感,在身体的审美经验与实践体悟中推动艺品的培养、人格的陶冶、和谐的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身体观 舞蹈美育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经故训材料与道典语词训释
9
作者 郑红丽 刘祖国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陆续有后代道士和学者为前代经书作注,这些道经注疏以及散布其中的故训材料,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文本载体。道经注疏的中心内容是解释字词,道经故训材料亦多围绕语词释读而展开,尤其是对古语词、方言词、道教语词、... 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陆续有后代道士和学者为前代经书作注,这些道经注疏以及散布其中的故训材料,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文本载体。道经注疏的中心内容是解释字词,道经故训材料亦多围绕语词释读而展开,尤其是对古语词、方言词、道教语词、语词歧义等的说解。对于训诂学、汉语史、道教文献语言研究而言,这些道经注疏及故训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待深入系统的挖掘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经 故训材料 古语词 方言词 道教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太宗时期御用宫观的创建史与布局
10
作者 傅娜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74-85,共12页
唐代以来崇奉道教成为统治者宣扬皇权的手段之一,北宋从太宗皇帝开始逐步推出了与前代不同的供奉对象和神仙系统,并创建不同布局的宫观供奉神灵。本文以“御用宫观”指代这些直接服务于帝王的、具有政治宣传功能的宫观,在爬梳相关史料... 唐代以来崇奉道教成为统治者宣扬皇权的手段之一,北宋从太宗皇帝开始逐步推出了与前代不同的供奉对象和神仙系统,并创建不同布局的宫观供奉神灵。本文以“御用宫观”指代这些直接服务于帝王的、具有政治宣传功能的宫观,在爬梳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宋太宗时期御用宫观案例进行历史梳理和平面复原。经分类比较发现,这些案例均采用主神分殿的供奉模式,形成了殿宇众多、规模千楹的大型宫观,同时又为适应不同的供奉对象在平面布局上呈现轴线式和五方式两种群体组织模式。这一时期御用宫观颇具创新的供奉和布局模式是其后北宋御用宫观建设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御用宫观 平面布局 建筑规模 道教神系 建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阪藏《护法天王图》为早期全真教壁画稿
11
作者 孙博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托名王维绘《护法天王图》为《宋画全集》所收录,过去学界未予重视。图画中有以钟、吕为首的仙人形象,并有诸多男女道士,且寓含三教合一的教旨,当与全真教特别是龙门一派有关。画面中大量贫者的出现与早期全真教收容底...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托名王维绘《护法天王图》为《宋画全集》所收录,过去学界未予重视。图画中有以钟、吕为首的仙人形象,并有诸多男女道士,且寓含三教合一的教旨,当与全真教特别是龙门一派有关。画面中大量贫者的出现与早期全真教收容底层人士的背景相契合。由服饰、鉴藏史两方面考察所见绘画早期因素推测,此作绘制年代当在金末元初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教美术 早期全真教 三教合流 祖师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正一派道士的文人化现象及其文学史意义
12
作者 王亚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5期92-103,共12页
元代南北混一之后,文坛涌现出大批高度文人化的正一派道士。他们擅诗能文,兼通多艺,成为元代作家队伍中的重要一支。究其原因,主要与道教正一派的人才培养、乱世文人的人生抉择、正一派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有密切关系。他们融入元代文坛,... 元代南北混一之后,文坛涌现出大批高度文人化的正一派道士。他们擅诗能文,兼通多艺,成为元代作家队伍中的重要一支。究其原因,主要与道教正一派的人才培养、乱世文人的人生抉择、正一派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有密切关系。他们融入元代文坛,与文坛大家名流酬赠唱和,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创作了大量高水平的诗文作品,为元代诗文留下了道教文化印记,促进了元代南北文学的交融。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对于元代文学史的构建和书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 道士诗人 正一派道教 文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角下《齐物论》蕴含的智慧研究
13
作者 胡业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齐物论》是庄子阐述天人关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篇章。它以“齐物”为核心理念,倡导超越主观偏见和相对主义,以整体和全面的眼光认识事物本质。庄子认为,万物最终源于同一根源“道”,而人的认知局限于主观成见和感观经验。因此,要消... 《齐物论》是庄子阐述天人关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篇章。它以“齐物”为核心理念,倡导超越主观偏见和相对主义,以整体和全面的眼光认识事物本质。庄子认为,万物最终源于同一根源“道”,而人的认知局限于主观成见和感观经验。因此,要消除偏见、突破固有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不同事物,才能洞见事物本质,这种心智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化解社会冲突、促进和谐共处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无为而治 道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遥城隍庙建筑营造艺术探析
14
作者 崔阿敏 赵慧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9期10-15,共6页
城隍庙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宗教建筑的代表,具有守护城市平安,祈求百姓安康的建筑功能,是城隍信仰与道教文化的融合。平遥的城隍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文章以平遥城隍庙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空间... 城隍庙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宗教建筑的代表,具有守护城市平安,祈求百姓安康的建筑功能,是城隍信仰与道教文化的融合。平遥的城隍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文章以平遥城隍庙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琉璃装饰艺术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挖掘了城隍庙的思想建构,表明了城隍信仰和道家文化对城隍庙建筑的深刻影响,从而揭示了城隍庙建筑高超的装饰技艺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城隍庙 建筑布局 琉璃艺术 城隍信仰 道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书局本《道教灵验记》勘正
15
作者 张学瑾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杜光庭所撰《道教灵验记》是一部道教灵验故事集,也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中华书局2013年标点本《道教灵验记》(收于《杜光庭记传十种辑校》),是目前使用较广的版本。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版本学等相关知识,就该本整理中出现... 杜光庭所撰《道教灵验记》是一部道教灵验故事集,也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中华书局2013年标点本《道教灵验记》(收于《杜光庭记传十种辑校》),是目前使用较广的版本。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版本学等相关知识,就该本整理中出现的讹文、脱文、倒文、误校问题予以商榷。如:“辰未己午”当作“辰未巳午”,“白箭”当为“白简”,“叩搏颡”脱“稽”字,“四卷同”当乙为“四同卷”,“舌本”指舌根等。通过这一探讨,希望能够为道教文献的释读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灵验记》 杜光庭 中华书局本 校勘 道教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道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探赜——以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三教学为例
16
作者 邹婵 郑永俊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思想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在思政课中实施文道教育,要科学把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和“文道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特征,重视“文道教育”的价值意蕴,注重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要善用文道教育的“历史宝藏”,让思政... 思想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在思政课中实施文道教育,要科学把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和“文道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特征,重视“文道教育”的价值意蕴,注重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要善用文道教育的“历史宝藏”,让思政课有根有魂;巧用文道教育的“现实素材”,让思政课有声有色;活用文道教育的“国际视野”,让思政课有纵有横。要坚持多维建构,沟通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国内与国际,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文道教育 融合 价值 路径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教文化的养生旅游开发研究——以句容市茅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丽 宁炯 余子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876-14877,14927,共3页
根据养生旅游及道教养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区位条件、环境资源、客源市场3个维度剖析茅山的养生旅游开发背景,指出茅山风景区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旅游"快餐化"问题突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茅山开发养生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 根据养生旅游及道教养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区位条件、环境资源、客源市场3个维度剖析茅山的养生旅游开发背景,指出茅山风景区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旅游"快餐化"问题突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茅山开发养生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明确道教养生主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完善服务体系"的茅山养生旅游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养生旅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教、道教、佛教对武术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蒲李周 潘小波 董植寿 《山东体育科技》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是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同时又各有偏重,儒教主要... 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是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同时又各有偏重,儒教主要表现在对武术精神和宏观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道教则表现为对武术思想、技击理论的影响;佛教则表现为对武术的连续性发展和普及规模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儒教 道教 佛教 积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与古代导引养生的起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树军 王苑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大自然为人类不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而且也为人类开启健康长寿之门。动物的“超人类能力”行为曾经是人类图腾崇拜、竭力模仿和探究的对象 ,从动物的生活性行为到人类的模仿性图腾崇拜行为 ,从单纯的拟形取意无意识健身行为发展到有意... 大自然为人类不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而且也为人类开启健康长寿之门。动物的“超人类能力”行为曾经是人类图腾崇拜、竭力模仿和探究的对象 ,从动物的生活性行为到人类的模仿性图腾崇拜行为 ,从单纯的拟形取意无意识健身行为发展到有意识注重形神统一的导引养生行为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导引养生发展起来。向人类的近邻———动物学习 ,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 ,而且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方法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武术史 导引 养生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道袍“摆”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晓东 周易 +1 位作者 吴奕成 崔莎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0-44,共5页
为厘清明代道袍"摆"的结构,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模拟法,通过对宁夏冯记圈明墓缠枝牡丹纹绫袍、贵州惠水明代墓葬绸领棉布长袍等数件明代道袍实物的解析研究,根据摆结构的不同,将摆按结构分为普通型、省略褶子型... 为厘清明代道袍"摆"的结构,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模拟法,通过对宁夏冯记圈明墓缠枝牡丹纹绫袍、贵州惠水明代墓葬绸领棉布长袍等数件明代道袍实物的解析研究,根据摆结构的不同,将摆按结构分为普通型、省略褶子型、拼补褶子型三类。并选择其中普通型"摆"的道袍进行结构复原实验,得出其穿着效果与实际功用。通过研究,希望有助于相关文物的修复、复制工作与传统民族服饰的传承,以及启发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道袍 结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