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丘陵地区暴雨条件下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瑞玲 张永春 +2 位作者 曾远 刘庄 颜润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5-1190,共6页
通过流量和水质的同步监测,在流域尺度上研究了暴雨对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量介于69.85~110.8mm及降雨历时持续7.5h以上的暴雨过程,流域出口处径流过程线一般呈单峰形态,径流峰值滞后于最大降雨强度,但滞后... 通过流量和水质的同步监测,在流域尺度上研究了暴雨对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量介于69.85~110.8mm及降雨历时持续7.5h以上的暴雨过程,流域出口处径流过程线一般呈单峰形态,径流峰值滞后于最大降雨强度,但滞后时间受降雨条件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流域3次暴雨事件的综合径流系数达0.305;总氮迁移量介于651.5~858.4g·hm-2,其中硝氮与氨氮是氮素迁移的主要类型,平均输出负荷分别为303.7和270.0g·hm-2,占总氮的41.9%和37.2%,亚硝态氮迁移量最小,仅占总氮的3.3%;溶解态氮是氮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其迁移量介于579.1~582.2g·hm-2,与悬浮态氮输出比为3.2∶1。氨氮以悬浮态迁移为主,但受施肥状况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暴雨 农田氮素 太湖流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测算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万寅婧 王文林 +2 位作者 唐晓燕 胡孟春 王国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46-2052,共7页
选取太湖流域典型农村9户农户(高、中、低收入水平各3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及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污染物产排系数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对农户总垃圾、有机垃圾、有机垃圾TN、TP产排污系... 选取太湖流域典型农村9户农户(高、中、低收入水平各3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及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污染物产排系数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对农户总垃圾、有机垃圾、有机垃圾TN、TP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产污系数影响极显著(P<0.01),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农户>中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但对农户有害垃圾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排污系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因此,除有害垃圾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排污系数外,农户总垃圾、有机垃圾、有机垃圾TN、TP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产污系数可按收入水平划分。各收入水平农户有机垃圾占总垃圾比例超过80%,表明有机垃圾的综合利用效率特别是畜禽养殖率是影响生活垃圾污染物排放系数的主导因素,而农业收入水平则对这种因素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收入水平 产排污系数 农村 生活垃圾 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湖典型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磷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鹏 高超 +1 位作者 姚琪 申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6-830,共5页
在环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水相总磷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悬浮颗粒态磷是水相磷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占水相... 在环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水相总磷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悬浮颗粒态磷是水相磷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占水相总磷的76%~89%,其浓度主要由表土总磷含量及地表径流量决定;而溶解态磷(DP)主要与表土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径流与表土相互作用深度有关。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的57%~85%,竹林的DIP浓度最高。菜地径流的有机磷含量(DOP)明显高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不同土地利用下溶解态和悬浮态磷的迁移通量分别为23~92.7mg·m-2·a-1和113.4~364.3mg·m-2·a-1,与地表径流量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非点源污染 太湖流域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稻米镉传输模型的太湖流域水稻禁产区筛选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野 赵玉杰 +1 位作者 周启星 周其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了保障太湖流域稻米安全,采用建立土壤-稻米镉传输模型及基于模型输出结果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筛选稻米禁产区。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本区域稻田土壤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3mg.kg-1)的比率为4.85%,2005年的监测结果与60年代背景... 为了保障太湖流域稻米安全,采用建立土壤-稻米镉传输模型及基于模型输出结果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筛选稻米禁产区。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本区域稻田土壤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3mg.kg-1)的比率为4.85%,2005年的监测结果与60年代背景值相比土壤Cd平均含量增加了50%。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晚稻及高、低吸收型早稻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结果表明,除水稻自身内因影响其对土壤Cd的吸收外,在大田条件下土壤Cd含量、Zn含量、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粘粒含量、土壤砂粒含量)等是影响水稻吸收Cd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输出结果为数据源,采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序贯高斯条件模拟值法计算研究区不同类型稻米禁产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有0.05%的区域种植晚稻存在超标情况,1.47%的区域种植高吸收型早稻存在超标情况,所有的稻田如种植低吸收型早稻都不会导致稻米Cd超标,这一结果与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值筛选的3.3%的超标区有较大的差别性,说明仅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依据筛选稻米禁产区有其应用限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稻米 禁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艳艳 梅青 程晓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0,65,共6页
在综述洪涝灾害特性和介绍情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运用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进行防洪战略决策研究的优点,系统介绍英国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及其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太湖流域为例比较我国与英国在洪水特... 在综述洪涝灾害特性和介绍情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运用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进行防洪战略决策研究的优点,系统介绍英国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及其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太湖流域为例比较我国与英国在洪水特性、经济社会发展、洪水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在太湖流域开展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应用研究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 情景分析技术 防洪决策 英国未来洪水前瞻研究项目 太湖流域 洪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吕文 杨桂山 +1 位作者 万荣荣 李万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1,共8页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监测茶园水汽浓度,比较分析茶株修剪前、后茶园蒸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前后与未经修剪茶园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蒸散速率呈以12: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株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年茶园蒸散速率日均值下降幅度(36.73%)小于9年茶园(48.32%),植茶年龄的增加会加大修剪后蒸散速率的下降幅度;茶园修剪前后日均气温相近、土壤含水量较高,两者均不是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的限制因子,而茶株被剪掉的枝、叶覆盖在茶株间,增加了株间土壤的荫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并且茶株高度的降低,可能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了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从而降低蒸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速率 茶园 修剪 植茶年龄 静态箱 红外气体分析仪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松 程晓陶 +1 位作者 梅青 向立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51-256,共6页
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情景分析,涉及到众多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构建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开展未来预见研究,借鉴英国已有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的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有助于... 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情景分析,涉及到众多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构建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开展未来预见研究,借鉴英国已有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的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清楚地分析洪水灾害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各因素影响洪水风险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影响未来洪水风险的趋势。文中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影响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起各因素之间的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并判断了各因素影响未来洪水风险的重要性和不确定程度,从而为研究流域未来洪水风险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因 响应 未来洪水风险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娟 苏志诚 《中国水利》 2008年第17期9-12,共4页
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是洪灾发生时政府及时制订科学减灾决策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太湖流域1991年和1999年为基准年,以1981、1986、1991、1996、2001、2004和2006年为洪灾重演情景分析水平年,分析研究"1991"型洪灾和"199... 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是洪灾发生时政府及时制订科学减灾决策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太湖流域1991年和1999年为基准年,以1981、1986、1991、1996、2001、2004和2006年为洪灾重演情景分析水平年,分析研究"1991"型洪灾和"1999"型洪灾直接经济损失随经济发展及环境改变的变化规律,分别确定各类财产损失率的变化系数值、物价指数折算系数值及各类财产的增长率值。建立了"1991"型洪灾和"1999"型洪灾直接经济损失与地区财产增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结合水文要素~洪灾受灾面积之间关系推求出受灾面积,从而实现太湖流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为太湖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洪灾直接经济损失 快速评估 重演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太湖流域水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叶寿仁 孙文龙 朱月明 《中国水利》 2000年第10期20-21,7,共3页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的水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防洪标准的提高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日趋严重、水资源管理无序。解决问题的对策是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设施、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建立新型的流城管理...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的水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防洪标准的提高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日趋严重、水资源管理无序。解决问题的对策是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设施、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建立新型的流城管理体制,并建立太湖流域水调度管理中心,实现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使太湖流域水利与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问题 太湖流域 水资源统一管理 防洪除涝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平面形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帕如克.阿力木 蔡军 《华中建筑》 2017年第8期109-113,共5页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作为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外来建筑文化与泛太湖流域地域特征融合的变迁过程。目前我国针对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论述其概况和艺术表现上。该文采用文献资料解读、田野...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作为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外来建筑文化与泛太湖流域地域特征融合的变迁过程。目前我国针对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论述其概况和艺术表现上。该文采用文献资料解读、田野调查、分类对比等手法,对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总平面布局和礼拜大殿平面构成及形状等进行探讨。期望该研究的开展能为中国传统建筑地域性研究有所补充,并为清真寺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太湖流域 清真寺 中国传统样式 礼拜大殿 平面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城镇污水规划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115-117,共3页
通过对太湖流域城镇特点和长兴县污水规划实例的剖析,重点分析了现状污水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污水规划预测指标、老城区合流污水的截留管道建设、污水厂的建设原则、污水回用和运行管理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议。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城镇 污水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改进的水污染指数法的太湖流域省际边界水污染评价
12
作者 郑火炬 《吉林水利》 2020年第5期7-12,26,共7页
太湖流域河网密集、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密集,太湖流域水质日益恶化,流域内时常发生跨省水污染事件,省际边界水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由于太湖流域省际边界上河流众多... 太湖流域河网密集、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密集,太湖流域水质日益恶化,流域内时常发生跨省水污染事件,省际边界水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由于太湖流域省际边界上河流众多,年内进出水量变化较大,水质情况较为复杂,传统的水质评价方法通常不能满足省际边界水质评价的需求。本文基于一种改进的水质评价法,综合考虑了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具有多条河流,水量时空分布变化较大等特点,以太湖流域三条省际边界为例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浙沪边界上氨氮污染物不构成污染,氨氮浓度相对在1月、 4月和6月较高;高锰酸盐浓度接近Ⅲ类水标准,在8月份含量最高;总磷污染程度较轻,大部分时间内优于Ⅲ类水水质,其浓度在6月和8月相较其它月份较高。2016年浙沪边界氨氮含量全年未超标,高锰酸盐仅在部分月份轻微超标,总磷仅在6月与8月超标。该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省际边界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省际边界 水质评价 改进的水污染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