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诺沙星对湘云鲫(Triploid crucian carp)组织转氨酶(GPT、GO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仙珍 郑永华 +1 位作者 唐洪玉 严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采用胸腔注射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对湘云鲫(Triploid crucian carp)组织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给药后5 d,各试验组GPT、GOT酶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差异水平(P<0.05);给药后10 d,各浓度组GPT... 采用胸腔注射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对湘云鲫(Triploid crucian carp)组织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给药后5 d,各试验组GPT、GOT酶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差异水平(P<0.05);给药后10 d,各浓度组GPT酶活性有所降低,而GOT酶活性则继续升高,鳃的GOT酶活性达到了最大值;给药后15、20 d,各浓度组GPT酶活性继续下降,而肝脏、肾脏GOT酶活性在给药后15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给药后25 d,鳃的GPT酶活性除200 mg/kg组外都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肝脏、肾脏各浓度组的GPT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的GOT酶活性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鳃和肾脏的GOT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湘云鲫(triploid crucian carp) 谷丙转氨酶(GPT) 谷草转氨酶(G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Control of Air-Dried Wood Dens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Veneer Timber Breeding of New Triploid Clones in Populus tomentosa Carr
2
作者 邢新婷 张志毅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2年第2期52-60,共9页
The wood samples of 9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taken from a 9 year old clonal test site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wood properties, including air dried wood... The wood samples of 9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taken from a 9 year old clonal test site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wood properties, including air dried wood density and so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ir dried wood density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existed among the clones, this means these wood properties were under moderate or strong genetic controls and could be improved by genetic manipulations. The radi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air dried wood density were also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were found to coordinate with other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vertic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mo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in the individual tree also conformed to the general wood theories except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cross section hardness. Amo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and tangent section hardness were under strong genetic control, with the clonal repeatabilities being 0 90 and 0 80,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clonal repeatabilities of ot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under study were a little lower than above two indexes. Genetic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uper clonal selection and breeding for veneer timber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indirect selection of wood density and form ind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tomentosa Carr. triploid clones air dried wood dens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genetic var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nin Characterization of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被引量:1
3
作者 Jin Xiao-juan Pu Jun-wen +2 位作者 Xie Yi-min Takeshi Furuno Liu Xin-yu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5年第2期52-56,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nin in triploid clones ofPopulus tomentosa and its changes in the processes of pulping and bleaching, milled wood lignin (MWL), lignin carbohydrate complex...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nin in triploid clones ofPopulus tomentosa and its changes in the processes of pulping and bleaching, milled wood lignin (MWL), lignin carbohydrate complex (LCC) and the residual lignin from kraft pulp (KP) and sulfite pulp (SP) were isolated and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um and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he most diagnostic peaks were assign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discussed. The spectral patterns reveal that triploid P tomentosa shows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hardwood from temperate areas, but in the spectrum of FTIR, the strength ratio orAl270 cm^-1 to A1226 cm^-1 is 0.88,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of hardwood from temperate areas, which will make the lignin delignification more difficult during pulping and bleaching. The LCC from triploid P tomentosa is mainly composed of xyloglucan and glucuronic acid, and other glucides have much lower ratio. In LCC FTIR, there are three peaks at 1 427, 1 329 and 1 046 cm^-1, indicating that both semi-cellulose and cellulose could exist in LCC, and that there might b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ellulose and lignin. Compared with the residual lignin from KP and SP, the condensed structure in KP is more than that in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FTIR spectrum ^13C-NMR MWL L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Plantation Growth of Triploid Clones in Populus tomentosa
4
作者 WangLixian LiuYong ZhangZhiyi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3年第3期13-20,共8页
With four clones of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as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in terms of leaf nitrogen content, phosphorous content, potassium content, net... With four clones of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as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in terms of leaf nitrogen content, phosphorous content, potassium conten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have been 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fertilizer as a control, the long-effect fertilizer, especially for Populus, produce more favorable results, for P. tomentosa on sandy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tomentosa triploid clone long-effect fertilize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三倍体品种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再鉴定
5
作者 张源源 吴桂海 +3 位作者 龙青姨 黄肖 高新生 李维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形成的遗传学途径,为利用橡胶树自然2n雌配子培育多倍体新品种提供参考,使用低重组频率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云研77-4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得出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并采用亲本杂合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2n配子传递亲本的杂合性。从10对低重组频率位点中筛选出8对在亲本间基因型为“ab×cd”“ab×cc”或“ab×ac”的位点,8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型“aa”或“bb”,2n配子在8个位点的亲本杂合性均为0,表明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均来自母本GT1,且2n雌配子发生的遗传学途径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非之前认为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2n雌配子 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与抗根肿病大白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及杂种鉴定
6
作者 师博 张慧 +9 位作者 宋超 王霞 周巾琰 李泽 章时藩 李菲 李国亮 孙日飞 李灵芝 张淑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共10页
芥菜是全球广泛种植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重要的蔬菜和油料作物,但其对根肿病的抗性较差。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严重影响十字花科作物生长的土传性病害,目前大白菜中根肿病抗源材料较... 芥菜是全球广泛种植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重要的蔬菜和油料作物,但其对根肿病的抗性较差。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严重影响十字花科作物生长的土传性病害,目前大白菜中根肿病抗源材料较多。利用3份不同类型的叶用芥菜材料为母本与3份含有不同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大白菜材料进行远缘杂交,筛选亲和性较高的杂交组合,并对其杂种进行抗根肿病分子标记鉴定、倍性鉴定和花粉活力鉴定,以确定获得的杂种为三倍体真杂种及其育性。结果表明:以香叶芥2018为母本进行远缘杂交亲和指数显著高于以包心芥2029和2051为母本,而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为父本不会影响种间远缘杂交的结果;2018 × B、2018 × C、2018 × D、2051 × D等4份F_(1)均含有父本大白菜所含的根肿病抗性基因;4份F_(1)的DNA相对含量在19 930.26左右,是大白菜和芥菜DNA相对含量的平均值,说明4份F_(1)均为三倍体真杂种;2018 × B和2018 × C的杂种F_(1)均具有育性,但花粉活力显著低于父母本,可为芥菜根肿病的抗性育种提供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抗根肿病大白菜 远缘杂交 亲和性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翠娅 杨芳 +4 位作者 郑盛华 陈小红 林永青 魏姗姗 席英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为研究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1年12月—2022年9月,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开展逐月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区浮游植物共有6门65属... 为研究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1年12月—2022年9月,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开展逐月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区浮游植物共有6门65属133种,其中硅藻门101种,甲藻门28种,蓝藻门、金藻门、裸藻门和原生动物门各1种,以广温广盐种最为常见且丰度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优势度分别为0.798和0.027;浮游植物丰度月平均值范围为1.80×10^(4)~4.14×10^(6)cells/L,平均值为5.33×10^(5)cells/L,湾外养殖区丰度显著高于湾内(P<0.05);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磷、活性磷酸盐、盐度和化学需氧量,其中,中肋骨条藻受水温、活性磷酸盐影响最大,柔弱拟菱形藻受Si/P值影响最大。研究表明,中肋骨条藻的高优势度与其广温广盐特性、较强的光适应生理特征及海水中丰富的硅酸盐有关;在磷相对限制的河口海湾,磷含量和盐度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三倍体牡蛎 环境因子 黄岐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对湘云鲫生长性能、肠道及肝脏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良星 赵敏 +12 位作者 刘佳裕 冯麒凤 周桂莲 李勇 刘天骥 刘匆 张遨然 王光花 罗浩 顾夕章 王向荣 罗莉 李洪琴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对湘云鲫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及肝脏健康的影响,试验以豆粕含量26%、鱼粉含量20%的饲料作为基础鱼粉组(FM组)饲料,在FM组饲料的基础上添加12%发酵豆粕等蛋白替代10%豆粕和2%鱼粉制成发酵豆粕替代组(FSM组)饲料,...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对湘云鲫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及肝脏健康的影响,试验以豆粕含量26%、鱼粉含量20%的饲料作为基础鱼粉组(FM组)饲料,在FM组饲料的基础上添加12%发酵豆粕等蛋白替代10%豆粕和2%鱼粉制成发酵豆粕替代组(FSM组)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7.26±0.16)g的湘云鲫幼鱼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与FM组相比,FSM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尾均摄食量、饵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干物质沉积率、蛋白质沉积率及脂肪沉积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肠道健康方面,FSM组肠道绒毛数目和绒毛高度和FM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FM组相比,FSM组血浆D-乳酸含量显著降低了21.5%(P<0.05),血浆内毒素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在FSM组和FM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FSM组肠道脂肪酶活性较FM组显著提高了10.2%(P<0.05),胰蛋白酶、淀粉酶和Na+-K+ATP酶活性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FM组相比,FSM组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肝脏健康方面,发酵豆粕添加对湘云鲫肝脏结构无明显影响,两组均肝细胞索明显,排列较整齐,肝细胞结构完整;与FM组相比,FSM组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11.3%,总胆固醇含量降低23.1%,溶菌酶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湘云鲫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肝脏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三倍体虹鳟鱼肉品质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阳 马睿 +4 位作者 田海宁 管玲玲 刘小红 姜晓明 孟玉琼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0,共12页
为研究不同规格三倍体虹鳟鱼肉品质差异,选择同一商业网箱养殖的小规格[(2.10±0.04)kg]、中规格[(2.93±0.02)kg]和大规格[(4.01±0.01)kg]三倍体虹鳟进行取样,分析表观品质、质地、营养成分和滋味物质的差异。结果显示:... 为研究不同规格三倍体虹鳟鱼肉品质差异,选择同一商业网箱养殖的小规格[(2.10±0.04)kg]、中规格[(2.93±0.02)kg]和大规格[(4.01±0.01)kg]三倍体虹鳟进行取样,分析表观品质、质地、营养成分和滋味物质的差异。结果显示:表观品质方面,随着规格的增加,体长、体高、鱼片长和鱼片厚度逐渐增加,肉色无显著差异;鱼肉质地方面,中、大规格的鱼肉具有较高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较低的汁液流失率;鱼肉营养成分方面,大规格鱼肉具有较高的蛋白含量(20.41%)和较低的脂肪含量(13.50%),小规格鱼肉具有较高的总必需氨基酸含量(7.18 g/100 g)。中规格鱼肉具有较高的二十碳五烯酸(1.14 mg/g)、二十二碳六烯酸(4.55 mg/g)和多不饱和脂肪酸(26.8 mg/g);滋味方面,肌苷酸(IMP)是虹鳟鱼鲜味的主要来源(TAV为21.23~27.39),中规格鱼肉具有较高的总鲜味活度值(28.64);小规格鱼肉具有较高的总甜味活度值(1.37),大规格鱼肉游离组氨酸含量较低,因此具有较低的总苦味活度值(5.57)。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规格虹鳟鱼肉肉色相近,小规格三倍体虹鳟鱼肉富含必需氨基酸和甜味物质;中规格三倍体虹鳟富含优质脂肪酸和鲜味物质;大规格虹鳟肌肉更加坚实,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苦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虹鳟 规格 表观品质 质地 营养价值 滋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倍性鉴定SSR标记筛选与应用研究
10
作者 马海兵 黄天晴 +9 位作者 徐革锋 刘恩慧 谷伟 王高超 郭福元 董福霖 郑龙华 张黎黎 姜再胜 王炳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虹鳟(Oncorhynchusmykiss)是我国冷水性鱼类的主要养殖品种。与二倍体相比,虹鳟三倍体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和不育等优点。目前,鉴定虹鳟倍性主要是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但这种方法需要采集鱼类血液或组织样本,会对其造成... 虹鳟(Oncorhynchusmykiss)是我国冷水性鱼类的主要养殖品种。与二倍体相比,虹鳟三倍体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和不育等优点。目前,鉴定虹鳟倍性主要是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但这种方法需要采集鱼类血液或组织样本,会对其造成伤害。为了实现利用微创方法收集样本鉴定虹鳟倍性,本研究利用PCR扩增以及电泳分离技术对153个微卫星标记(SSR标记)进行分析,其中139个SSR标记能够在二倍体和三倍体中成功扩增,筛选出132个SSR标记具有多态性,最终鉴定出7个标记在三倍体中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通过在52个已知倍性水平的参考样本和48个未知倍性的样本上进行验证,进一步从中筛选出3个SSR标记(SSR1054、SSR1056和SSR1468)足以区分倍性水平,并且根据3个标记序列重新设计了3对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引物序列进行倍性分析应用。本研究所筛选的SSR标记解决了现有虹鳟倍性鉴定中存在的技术流程复杂、耗材昂贵的问题,并有助于不同倍性虹鳟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鲑科鱼类 微卫星 三倍体 倍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高温期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生理能量学及碳收支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李伟伟 姜娓娓 +5 位作者 蒋增杰 张凯 万东杰 石亚洲 王玮欣 张义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为解析夏季高温期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摄食和代谢生理以及能量/碳分配策略的差异,于2022年8月,以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在山东荣成桑沟湾采用现场流水法测定滤水率、吸收效率、耗氧率、排氨率等摄食和代... 为解析夏季高温期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摄食和代谢生理以及能量/碳分配策略的差异,于2022年8月,以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在山东荣成桑沟湾采用现场流水法测定滤水率、吸收效率、耗氧率、排氨率等摄食和代谢相关生理参数,并基于能量收支方程估算能量分配与碳分配情况。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的滤水率、同化效率均高于二倍体长牡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显著低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但排氨率显著高于二倍体长牡蛎(P<0.01)。能量收支与碳收支的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的摄食能/碳、同化能/碳均高于二倍体长牡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的呼吸能/碳、排泄能/碳、生长余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长牡蛎的呼吸能/碳显著低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但排泄能/碳、生长余力显著高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的氧氮比波动范围分别为7.91~14.11和59.81~94.19,因此,三倍体长牡蛎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蛋白质,二倍体长牡蛎的主要供能物质为糖类和脂肪。研究结果为揭示夏季高温期长牡蛎倍性效应关联的能量分配方式差异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三倍体 二倍体 夏季高温 生理能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大菱鲆三倍体能量收支的影响
12
作者 张邦胤 杨林 +4 位作者 孟振 孙晓璇 徐荣静 孙华中 刘新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3,共11页
为探讨温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三倍体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本研究设定13℃、16℃、19℃、22℃和25℃5个温度梯度,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饵料采用饱食投喂的方式,测定了大规格三倍体幼鱼[平均体质量为(120.24±17.20)g]生长... 为探讨温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三倍体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本研究设定13℃、16℃、19℃、22℃和25℃5个温度梯度,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饵料采用饱食投喂的方式,测定了大规格三倍体幼鱼[平均体质量为(120.24±17.20)g]生长和能量收支各组分。结果表明,三倍体幼鱼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FCE)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湿重、干重、蛋白和能量计算的SGR、FCE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最佳生长温度分别为18.4℃、18.7℃、18.9℃和18.5℃,最大饲料转化率对应温度分别为18.1℃、18.6℃、18.9℃和18.2℃;排泄率、排粪率随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25℃时干物质、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摄食能、生长能占比随温度升高呈倒“U”形变化趋势,19℃时达最高值,生长能和代谢能主导大菱鲆三倍体的能量分配,代谢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温度升高呈“U”形趋势;19℃大菱鲆三倍体幼鱼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 C(摄食能)=34.58 G(生长能)+4.12 F(粪便能)+6.61 U(排泄能)+54.69 R(代谢能)或100.00 A(同化能)=38.74 G+61.26 R,大菱鲆三倍体属于高生长效率、低代谢消耗类型的能量分配模式。本结果可为大菱鲆三倍体养殖管理和养殖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三倍体 温度 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三倍体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分析
13
作者 张亮华 贾橙钰 +3 位作者 许文雅 徐文婧 郑国栋 邹曙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或“经济性状”。为了解鲂鲌三倍体的生长情况与形态特征,本研究运用静水压技术对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受精卵进行三倍体化诱导,获得了诱导成功的鲂鲌三倍体群体(hybrid-3n)与未诱导成功的鲂鲌二倍体群体(hybrid-2n),并构建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2个自交群体,通过生长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4个群体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在210 d生长周期内,鲂鲌三倍体绝对增重率[(0.88±0.11)g/d]比二倍体提高8.64%,较MA提高20.55%,较CA提高120.00%。可数性状上,鲂鲌三倍体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1.05和36.07,都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可量性状上,鲂鲌三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36.73,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鲂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57.57,略偏向于父本翘嘴鲌。聚类分析显示,鲂鲌三倍体首先和二倍体聚在一起归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团头鲂聚为一支,最后再与父本翘嘴鲌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显示,对鲂鲌三倍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0%,对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95%。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75.10%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综合分析表明,鲂鲌三倍体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鲂鲌三倍体与二倍体体型均介于双亲之间,都略偏向于母本,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研究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种群鉴定、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鲌杂交 三倍体 生长速度 形态特征 多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文轩 周子昱 +4 位作者 马可馨 杨悦瑶 李逸帆 李雅娟 周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67-70,77,共5页
通过天然4倍体(4n=100)和2倍体(2n=50)泥鳅杂交创制不同子代杂交组合(4n♀×2n♂、2n♀×4n♂)。以传代20次的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吉姆萨染色确定数目及核型;通过银染法及CMA_3/DA... 通过天然4倍体(4n=100)和2倍体(2n=50)泥鳅杂交创制不同子代杂交组合(4n♀×2n♂、2n♀×4n♂)。以传代20次的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吉姆萨染色确定数目及核型;通过银染法及CMA_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技术对其进行带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反交3倍体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数目为3n=75,核型公式15m+6sm+54t,NF=96;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银染点,均位于第1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短臂的端部区域;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CMA_3荧光信号点,均位于M1区域。研究表明: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经细胞培养传代20次后的染色体组成未发生改变,其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带型与3倍体泥鳅其他体细胞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3倍体泥鳅 鳍细胞系 核型分析 银染 CMA_3/DA/DA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诱导细鳞鱼三倍体的研究
15
作者 孙丽莹 马瑞祥 +1 位作者 王茂林 文逊智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探索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三倍体育种技术,试验以健康性成熟的细鳞鱼亲鱼为材料,采用热休克法培育细鳞鱼三倍体个体,即采集其鱼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人工授精,试验组按照处理温度26℃、28℃、30℃,受精后起始处理时间1... 为探索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三倍体育种技术,试验以健康性成熟的细鳞鱼亲鱼为材料,采用热休克法培育细鳞鱼三倍体个体,即采集其鱼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人工授精,试验组按照处理温度26℃、28℃、30℃,受精后起始处理时间10,15,20 min,处理时长10,15,20 min的条件进行热休克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热休克处理,测定各组受精率、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受精率都在93.00%以上,平均孵化率在34.5%左右;在热休克处理温度28℃、受精后起始处理时间10 min、处理时长15 min的条件下三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00%。说明适宜的热休克处理温度、起始时间及处理时长对细鳞鱼三倍体的形成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热休克蛋白(HSP) 三倍体诱导率 受精率 处理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System of Populus tomentosa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宁霞 李云 +2 位作者 于海武 林善枝 张志毅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2年第2期48-51,共4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system is a foundation for Agrobacterium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is work,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regeneration of pla...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system is a foundation for Agrobacterium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is work,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regeneration of plants, such as concentr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leaf explant orientation, leaf growth sequence and leaf segme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rate of adventitious shoots was 90% on basal MS medium only supplemented with 1 5?mg·L -1 BA (6 benzyladenine)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95%) when 1 0?mg·L -1 BA and 0 3?mg·L -1 NAA (naphthaleneacetic acid) were added to MS medium. 90% of differentiation rate of adventitious roots were obtained when 0 3?mg·L -1 NAA was only added to MS medium. It was also found that more adventitious shoots were regenerated from the lower segment of leaf (with petiole) than the other segments, the number of adventitious shoots decreased from top to base of leaf growth sequence and the percentage of adventitious shoot induction with adaxial side downward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adaxial side up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leaf explant RE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技术检测复合四倍体鲫及其亲本的分子标记开发
17
作者 顾楠 李永强 刘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05-210,共6页
为建立一种可以简单快速区分复合四倍体鲫与其双亲的方法,根据鲫和鲤生长相关基因的差异,进行了DNA分子标记的开发,最终筛选得到一对引物,利用该分子标记在兴国红鲤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 399 bp和1 125 bp的DNA片段... 为建立一种可以简单快速区分复合四倍体鲫与其双亲的方法,根据鲫和鲤生长相关基因的差异,进行了DNA分子标记的开发,最终筛选得到一对引物,利用该分子标记在兴国红鲤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 399 bp和1 125 bp的DNA片段,并且在复合四倍体鲫中同时扩增出这两个DNA片段。试验结果显示,这种分子标记提供了一种能较为快速、高效区分亲本兴国红鲤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及其子代复合四倍体鲫的方法,可为今后育种研究中苗种或成鱼的鉴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四倍体 分子标记 兴国红鲤 天然三倍体 异精雌核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松弛素B和低温诱导华贵栉孔扇贝三倍体的产生(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岳光 庆宁 +1 位作者 何毛贤 姜卫国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47-50,共4页
分别用细胞松驰素B(C.B)(浓度为0.5mg/L)和低温(10℃)处理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产生三倍体.抑制第一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达到44.1%和31.8%;而抑制第二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90.2%和72.7%(胚胎初期检查... 分别用细胞松驰素B(C.B)(浓度为0.5mg/L)和低温(10℃)处理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产生三倍体.抑制第一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达到44.1%和31.8%;而抑制第二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90.2%和72.7%(胚胎初期检查).随着C.B浓度的增加,孵化率下降;而随着温度的降低和休克时间的延长,非整倍体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S nobilis CYTOCHALASIN B low temerature triplo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虹鳟初级加工关键点技术研究
19
作者 王英英 刘芳 孟玉琼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5期22-26,69,共6页
本研究以青海省三倍体虹鳟鱼为研究对象,对三倍体虹鳟初级加工流程中的关键点技术(禁食时间、预冷温度、致死方式和放血程度)进行研究,对鱼肉肉色、肉质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禁食时间对鱼肉的黄色值、感官肉色、弹性、粘... 本研究以青海省三倍体虹鳟鱼为研究对象,对三倍体虹鳟初级加工流程中的关键点技术(禁食时间、预冷温度、致死方式和放血程度)进行研究,对鱼肉肉色、肉质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禁食时间对鱼肉的黄色值、感官肉色、弹性、粘附性、内聚性和pH无显著影响(P>0.05);禁食3 d会提高鱼肉的亮度值和红度值(P<0.05),且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P>0.05);禁食15 d,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最高,但其营养成分最低(P<0.05)。不同预冷温度对鱼肉的肉色、弹性和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预冷0℃时,鱼肉硬度、粘附性和pH达到最大值(P<0.05);预冷15℃时,鱼肉的咀嚼性和内聚性最高(P<0.05)。不同致死方式对鱼肉的红度值、黄度值、感官、弹性、内聚性、粘附性、pH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电击割鳃组鱼肉的硬度、咀嚼性和脂肪含量与空气窒息和敲击头部组相比达到最大(P<0.05)。不同放血程度对鱼肉的亮度值、硬度、pH、脂肪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放血50%,鱼肉红色值最小,但弹性最高(P<0.05);放血70%,鱼肉的咀嚼性最高(P<0.05);放血0%,鱼肉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三倍体虹鳟初级加工最佳方案为对三倍体虹鳟进行至少3 d的禁食,预冷温度维持在0℃左右,电击割鳃致死,放血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虹鳟 禁食 预冷 致死方式 放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处理白杨雌花芽培育三倍体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云 朱之悌 +2 位作者 田砚亭 张志毅 康向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4,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以及不同方法处理毛新杨、银腺杨、银毛杨雌花芽诱导其雌配子染色体加倍 ,经杂交获得种子后 ,当年播种育苗 ,并在苗期进行表型初选 ,然后对初选的入选群体进行染色体数目镜检 ,其中从表现生长速度快、叶片大...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以及不同方法处理毛新杨、银腺杨、银毛杨雌花芽诱导其雌配子染色体加倍 ,经杂交获得种子后 ,当年播种育苗 ,并在苗期进行表型初选 ,然后对初选的入选群体进行染色体数目镜检 ,其中从表现生长速度快、叶片大而厚、颜色深绿的入选群体中检测出 13株三倍体植株。试验结果表明 :①水培雌花枝 1~ 5d期间是处理雌花芽诱导雌配子染色体加倍的有效时期 ;②三种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方法诱导雌配子染色体加倍培育三倍体均有效 ,其中以瓶浸法处理效果较好 ;③秋水仙碱处理浓度以 0 2 5 %和0 5 0 %有效 ,其中以 0 5 0 %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 雌配子 秋水仙碱 三倍体植株 雌花芽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