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艳茹 曹格溪 +2 位作者 李颖 李亚静 董占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常见的SGLT2抑制剂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艾托格列净和恒格列净,该类药物主要经Ⅱ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ase,UGT)代谢,并有多种转运体参与其在体内的处置过程。本文综述了上述不同SGLT2抑制剂的药动学特点以及与他汀类降脂药、抗肿瘤药、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中药等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以期促进临床SGLT2抑制剂的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黑豆球蛋白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相互作用研究
2
作者 刘金杰 马梦瑶 +4 位作者 谢岩黎 杨玉辉 孙淑敏 马卫宾 李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在不同pH值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其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差异。黑豆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蛋白,具有作为不稳定生物活性化合物载体的潜力,了解黑豆球蛋白与C3G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在不同pH值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其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差异。黑豆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蛋白,具有作为不稳定生物活性化合物载体的潜力,了解黑豆球蛋白与C3G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它们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多种光谱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研究了pH值为2.0、5.0和7.0时黑豆β-伴大豆球蛋白(7S)和大豆球蛋白(11S)与C3G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3G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2.0和5.0时,C3G与7S和11S结合不仅导致Tyr残基周围的疏水环境减少,极性增加,而且使7S和11S中α-螺旋增加,β-折叠比例下降。pH值为7.0时,C3G的存在使7S和11S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占比呈增加趋势,但β-转角比例降低。此外,C3G与7S和11S结合是一个放热过程,在不同pH值条件下,C3G与7S和11S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使7S和11S静态荧光猝灭。7S和11S均在pH值为7.0时对C3G亲和力最强。分子对接结果表明,7S上的GLU229、ARG356和PRO101残基,11S上的ARG161、VAL162、ILE171和THR176残基在与C3G结合中起关键作用。在不同pH值条件下,7S、11S与C3G结合后均显著增强了C3G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Β-伴大豆球蛋白 大豆球蛋白 相互作用 光谱特征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与α-淀粉酶结合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奚宇 余美宏 +3 位作者 赵劲灵 曹瑞 程洁仪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1-179,共9页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分子对接分析等方法研究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pH值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自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基态复合物,对α-淀粉酶的荧光产生了静态猝灭。不同pH条件下其相互作用强度顺序为pH 7.0>pH 8.5>pH 5.0,但都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pH会影响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但并不会改变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应类型。总之,BMFDS和α-淀粉酶之间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使α-淀粉酶结构松散,且在3种pH条件下的作用强度有差异。该研究可为后续肉类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 Α-淀粉酶 相互作用机制 pH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与SALI3-2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唐玉林 高占 +3 位作者 徐宏 贺建芝 董一含 郑易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用1/2 MS固体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幼苗,研究了CuCl2对转Sali3-2基因植株生长的影响,发现转基因植株Sali3-2的表达可提高其耐受Cu2+胁迫的能力.进一步克隆Sali3-2基因,表达并纯化了缺失信号肽的SALI3-2蛋白.利用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 用1/2 MS固体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幼苗,研究了CuCl2对转Sali3-2基因植株生长的影响,发现转基因植株Sali3-2的表达可提高其耐受Cu2+胁迫的能力.进一步克隆Sali3-2基因,表达并纯化了缺失信号肽的SALI3-2蛋白.利用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分析发现,Cu2+能够与SALI3-2蛋白结合.通过荧光光谱及圆二色光谱(CD)进一步研究了Cu2+与SALI3-2蛋白间的键合机理.结果表明,Cu2+可引起SALI3-2蛋白内源性荧光猝灭,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Cu2+与SALI3-2蛋白的结合常数为8.89×106,结合位点数为1.6.CD分析显示,Cu2+与SALI3-2蛋白的结合未使SALI3-2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由此推测,在高浓度铜离子胁迫下,SALI3-2蛋白通过结合一定数量的Cu2+使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这可能是SALI3-2蛋白的表达使植物耐受Cu2+胁迫能力提高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SALI3-2蛋白 金属离子亲和层析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一种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莉 孙绍发 宋功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PTP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PTP与BSA相互结合时的作用距离,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 3-d]嘧啶-4(3H)-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嘉霖 彭化南 叶红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298 K时分别是7.043 7×102L/mol和0.970 3,化合物与BSA以接近1∶1(物质的量比)的比例生成基态复合物;热力学数据表明化合物与B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ΔH>0,ΔS>0,ΔG<0);结合距离(r)为3.49 nm,表明化合物与BSA分子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 4-二氢嘧啶-2- 合成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叔丁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 孙绍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5,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噻吩并嘧啶酮有机化合物2-叔丁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SDA),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SD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噻吩并嘧啶酮有机化合物2-叔丁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SDA),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SD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SDA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SDA与BSA分子以物质量的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同时,应用同步荧光考察了SDA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叔丁氨基噻吩并[2 3-d]嘧啶-4(3H)酮(SDA) 合成 表征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 杨剑 吴鸣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590,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F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 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F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FSS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FSS与BSA分子以物质的量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同时,应用同步荧光考察了FSS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 合成 表征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 翟海燕 孙绍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CA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CA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CAF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CAF与BSA分子以摩尔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CAF) 合成 表征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
10
作者 孙绍发 陈才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4-687,693,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酮(EPQ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PQO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酮(EPQ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PQO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作用力类型以及结合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牛血清白蛋白 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2-对氯苯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1
作者 孙绍发 李为娇 孙亮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9期75-78,共4页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2-对氯苯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2-对氯苯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2-对氯苯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2-对氯苯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2-对氯苯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分子与BSA分子以摩尔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同时,应用同步荧光考察了FDT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对氟苯氨基噻吩并[2 3-d]嘧啶-4(3H)-酮(FDT)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基苯基)-3-(N-乙酰基)-5-(2-羟基苯基)-1,3,4-噁唑啉的合成及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二伟 王瑞玲 +1 位作者 徐丽繁 黄振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3-638,共6页
合成了2-(4-甲基苯基)-3-(N-乙酰基)-5-(2-羟基苯基)-1,3,4-噁唑啉(MPAHO),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MPAH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PAHO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 合成了2-(4-甲基苯基)-3-(N-乙酰基)-5-(2-羟基苯基)-1,3,4-噁唑啉(MPAHO),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MPAH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PAHO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由于与MPAHO反应而导致HSA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距离。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推断MPAHO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并应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MPAHO对H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2-(4-甲基苯基)-3-(N-乙酰基)-5-(2-羟基苯基)-1 3 4-噁唑啉 人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吸附miR-124-3p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转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夏立军 衣服新 +1 位作者 翟旭 张洺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按照LipofectamineTM 3000试剂说明书将circHIPK3短发夹RNA(sh-circHIPK3)、pcDNA3.1-circHIPK3、mi... 目的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按照LipofectamineTM 3000试剂说明书将circHIPK3短发夹RNA(sh-circHIPK3)、pcDNA3.1-circHIPK3、miR-124-3p模拟物(miR-124-3p mimics)和pcDNA3.1-WEE1转染T98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HIPK3和miR-124-3p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T98G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TM法检测T98G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4-3p与circHIPK3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WEE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WEE1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此外,circHIPK3和WEE1竞争性结合miR-124-3p后,采用CCK-8法检测T98G细胞增殖,TranswellTM检测T98G细胞侵袭。结果circHIPK3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敲减circHIPK3抑制T98G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并抑制其EM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miR-124-3p是circHIPK3的靶基因,WEE1是miR-124-3p的靶基因;同时过表达miR-124-3p与circHIPK3或WEE1,或共转染sh-circHIPK3和pcDNA3.1-WEE1可恢复过表达miR-124-3p对T98G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抑制作用。结论circRNA-HIPK3与WEE1海绵吸附miR-124-3p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 miR-124-3p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温度对NiW/Al_2O_3催化剂中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聂红 龙湘云 +1 位作者 刘清河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考察了活化温度对NiW/Al_2O_3催化剂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活性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50~400℃是催化剂获得高脱硫活性的适宜活化温度,在该温度下对催化剂进行活化有利于金属.载体之间保持适度的相互作用,... 考察了活化温度对NiW/Al_2O_3催化剂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活性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50~400℃是催化剂获得高脱硫活性的适宜活化温度,在该温度下对催化剂进行活化有利于金属.载体之间保持适度的相互作用,并促进W金属的硫化。高温活化(>450℃)会导致Ni与氧化铝载体的相互作用增强,生成尖晶石物相,破坏Ni-W-O混合相物种,使金属W不易硫化,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温度 NiW/Al2O3 金属-载体 相互作用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2(MT-2)表达调控和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磊淼 王宇 +3 位作者 徐玉东 魏颖 王文倩 杨永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金属硫蛋白-2(metallothionein-2,MT-2)作用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了MT-2生物学特性、表达调控机制和蛋白相互作用等研究进展,以期对MT-2蛋白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基于某一特定疾病进行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2(MT-2) 表达调控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Synuclein与14-3-3蛋白在体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银霞 韩俊 +5 位作者 韩露 董辰方 高晨 王小凡 周伟 董小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9-473,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涉及两种蛋白——α-synuclein蛋白(SNCP)与14-3-3蛋白.通过重组,将这两种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通过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将其纯化,得到GST-14-3-3蛋白;利用凝血酶对纯化的融合蛋白G...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涉及两种蛋白——α-synuclein蛋白(SNCP)与14-3-3蛋白.通过重组,将这两种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通过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将其纯化,得到GST-14-3-3蛋白;利用凝血酶对纯化的融合蛋白GST-SNCP切割,再经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获得SNCP.通过免疫共沉淀、GSTpull down和ELISA等技术,证明SNCP能够与14-3-3蛋白结合;为了进一步证明SNCP也与在脑组织中的天然14-3-3蛋白发生作用,利用His pull down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证明,SNCP能够和脑组织中的14-3-3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结果从分子水平提供了SNCP与14-3-3蛋白相互作用的实验证据,为进一步了解SNCP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免疫共沉淀 PULL down 蛋白相互作用 Α-SYNUCLEIN 14-3-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1H-吲哚-2-羧酸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慧 蔡炳锋 +2 位作者 赵波 李利 沈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79,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是-208.9 kcal.mol-1,范德华能为-180.5 kcal.mol-1,势能为-389.4 kcal.mol-1。NIA与BHb中A链上的Leu129、Ser133残基形成氢键,而NIA分子中的骨架苯环部分易与疏水氨基酸,包括产生荧光的Tyr残基等发生作用,这与NIA能使BHb荧光淬灭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硝基-1H-吲哚-2-羧酸 牛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2AK2和NLRP3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分泌IL-1β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鞠小丽 王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K2(EIF2AK2)蛋白对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体激活及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通过转染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促白细胞介...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K2(EIF2AK2)蛋白对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体激活及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通过转染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促白细胞介素-1β(pro-IL-1β)基因构建NLRP3炎症体,并检测EIF2AK2蛋白过表达对细胞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研究EIF2AK2蛋白和NLRP3蛋白相互作用。最后在人单核THP-1细胞中通过siRNA干扰验证EIF2AK2对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EIF2AK2蛋白能激活NLRP3炎症体后诱导细胞分泌IL-1β,并且IL-1β分泌水平随EIF2AK2表达水平提高而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EIF2AK2蛋白能和NLRP3蛋白发生相互作用。THP-1细胞中siRNA干扰抑制EIF2AK2表达后发现细胞分泌IL-1β减少。结论 EIF2AK2蛋白能调控NLRP3炎症体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体 EIF2AK2 IL-1β分泌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Foxp3△2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玉金 姜昌丽 +6 位作者 张存 秦鑫 李萌 郝强 李维娜 张伟 张英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2-645,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转录因子Foxp3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Foxp3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构建pG—BKT7/-Foxp3△2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转化AH109酵母细胞,检测其毒性及自激活...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转录因子Foxp3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Foxp3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构建pG—BKT7/-Foxp3△2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转化AH109酵母细胞,检测其毒性及自激活作用;然后将诱饵质粒与人外周血白细胞eDNA文库共转AH109酵母细胞,筛选了与Foxp3△2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GBKT7-Foxp3△2酵母表达载体,经转染AHl09酵母细胞,无有毒性,无自激活作用。获得了40个阳性克隆,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9个具有开放读框。结论: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一组可与Foxp3△2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为进一步研究Foxp3△2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2 酵母双杂交 相互作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5-溴-噻吩基)]-1-苯基-2-丙烯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20
作者 王会镇 雷琴 +4 位作者 张弛翔 姚小军 陈绍玲 刘家琴 王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27,共7页
通过苯乙酮和5-溴噻吩-2-甲醛合成了3-[2-(5-溴-噻吩基)]-1-苯基-2-丙烯酮(BTPPO)。使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了BTPP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bovine serum albumin)的作用过程。同时,研究了金属离子(Cu^(2+),Co^(2+),Pb^(2+),Ag^(+),Hg... 通过苯乙酮和5-溴噻吩-2-甲醛合成了3-[2-(5-溴-噻吩基)]-1-苯基-2-丙烯酮(BTPPO)。使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了BTPP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bovine serum albumin)的作用过程。同时,研究了金属离子(Cu^(2+),Co^(2+),Pb^(2+),Ag^(+),Hg^(2+),Cd^(2+))对BTPPO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TPPO与BSA的作用主要是静态荧光淬灭过程,两者之间的结合以疏水和静电作用为主,结合常数(K_(a))为10^(4)左右。根据Forster理论,可以计算得BTPPO和BSA的共振能量转移距离小于7 nm。另外,在280 nm和295 nm激发波长下蛋白质的荧光淬灭实验表明:BTPPO与BSA的主要结合位点是BSA的亚结构域ⅡA(siteⅠ)。金属离子(Pb^(2+)除外)的存在可能会影响BTPPO荧光淬灭效果。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BTPPO是通过疏水和极性作用嵌入BSA分子的亚结构域ⅡA(siteⅠ)的疏水腔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5--噻吩基)]-1-苯基-2-丙烯酮(BTPPO) 牛血清白蛋白(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结合机理 荧光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