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膜型TNF-α细胞毒作用与其功能域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芳 李卓娅 +4 位作者 龚非力 姜晓丹 熊平 冯玮 徐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5-227,231,共4页
目的 :探讨跨膜型TNF α(TM TNFα)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功能域的关系。方法 :采用重组PCR对TM TNFα基因进行定点突变 ,在微粒体膜的存在下体外转录、翻译突变体 ,并观察这些突变体的胞毒作用。结果 :通过重组PCR分别获得TM TNFα第 - 71... 目的 :探讨跨膜型TNF α(TM TNFα)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功能域的关系。方法 :采用重组PCR对TM TNFα基因进行定点突变 ,在微粒体膜的存在下体外转录、翻译突变体 ,并观察这些突变体的胞毒作用。结果 :通过重组PCR分别获得TM TNFα第 - 71、31、35、87、95、14 3与 14 7位氨基酸置换的突变体 ,这 7种突变体对L92 9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 ,与野生型TM TNFα相比 :第 - 71、14 3位氨基酸单个置换使TM TNFα胞毒作用下降 4倍以上 ,35、95、14 7位单个置换使TM TNFα胞毒作用下降1 5~ 2 5倍 ;而第 31、87与 133位氨基酸突变则对TM TNFα杀伤作用无影响。结论 :除 - 71位氨基酸外 ,以上 6个位点的氨基酸均参与分泌型TNF α(S TNFα)的胞毒功能 ,提示TM TNFα和S TNFα发挥细胞毒功能的功能域可能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型 tnf-α细胞毒作用 功能域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制备、体外释放及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巧平 郭仁平 +3 位作者 王青松 王冬春 刘春晖 许向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制备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结合冻干工艺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曲线为预冻温度-45℃,保温4h,第1次干燥温度-30℃,保温30h,第2次干燥25℃,保温10h;考察脂... 目的:制备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结合冻干工艺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曲线为预冻温度-45℃,保温4h,第1次干燥温度-30℃,保温30h,第2次干燥25℃,保温10h;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稳定性,过滤-超滤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多西他赛注射液为对照,比较了体外释放、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85.3±4.8)nm,Zeta电位-(51.5±2.1)mV,包封率为(99.89±0.06),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8h内稳定;在1mol/L水杨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中24h累积释放约85,血浆的存在使释放所有减少;多西他赛脂质体对肿瘤细胞(HepG2、BXPC-3、SK-OV-3)的IC50均较注射液低。结论:制得的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粒径均匀,稳定性良好,体外细胞毒作用较注射液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脂质体 体外释放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2 位作者 主鸿鹄 周忠海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4-276,280,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毒的影响。方法 从CGL患者和正常人末梢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用细胞因子 (rhGM -CSF、rhIL - 4和rhTNF -α)联合定向诱导培养DC。...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毒的影响。方法 从CGL患者和正常人末梢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用细胞因子 (rhGM -CSF、rhIL - 4和rhTNF -α)联合定向诱导培养DC。用CGL细胞抗原致敏DC ,再将致敏的DC与CIK共同培养后 ,检测CIK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GL患者和正常人的PBMC经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后 ,DC占 2 0 7%~ 5 6 0 %。CGL患者的CIK和经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作用后的CIK ,对自身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5 6 0 %和 83 4 % ;正常人对照组则分别为 30 %和 6 2 %。经CGL患者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作用后的CIK ,对K5 6 2和SGC 790 1的杀伤活性较未致敏的CIK活性低 ,而正常人对照组则无此现象。结论 从CGL患者的PBMC中能定向诱导扩增出DC。经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三种染色方法检测体外纯化扩增的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继强 韩亚萍 +4 位作者 李芳 赵晴 贾原 靳保利 张俊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1-1697,共7页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3种不同染色方法检测体外诱导扩增后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效果。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在培养第17天后分为3组,每组按10∶1、20∶1、40∶1 3个效靶比混合,共同培养4 h,并分组用3种不同方法染...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3种不同染色方法检测体外诱导扩增后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效果。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在培养第17天后分为3组,每组按10∶1、20∶1、40∶1 3个效靶比混合,共同培养4 h,并分组用3种不同方法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A组:CFSE/Annectin-V/7-AAD三色荧光染色法;B组:Annectin-V/PI双色荧光染色法;C组:CFSE/PI双色荧光染色法。结果:培养17 d后,NK细胞(CD3-CD56+)由培养第0天(16.34±10.51)%增加到(83.63±10.63)%(P<0.05)。3种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扩增后N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A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明显高于B和C组(P<0.05),当效靶比为10∶1时,A、B和C 3个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36.56±3.69)%、(22.35±2.71)%和(10.85±2.09)%;当效靶比为20∶1时细胞毒活性分别为(47.83±5.52)%、(39.07±5.55)%和(29.61±4.81)%;当效靶比为40∶1时细胞毒活性则分别为(67.7±4.77)%、(51.51±4.43)%和(44.12±5.6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者外周血经体外分离培养,可得到高纯度NK细胞;流式细胞检测技术CFSE/Annectin-V/7-AAD三色荧光染色法能特异性地和灵敏地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技术 细胞毒作用 NK细胞 CFSE Annexin-V/7-A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细胞因子激活骨髓免疫细胞及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文荣 高春记 +2 位作者 张伯龙 靳海杰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激活骨髓中免疫细胞数量、提高细胞毒作用和保留造血祖细胞的情况。将骨髓细胞分为 4组进行培养 :①对照组 :不加任何细胞因子 ;②IL 2组 :用IL 2激活骨髓细胞 ;③CD3 AK组 :用IL 2和CD3 McAb激活骨髓细胞 ;④CIK...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激活骨髓中免疫细胞数量、提高细胞毒作用和保留造血祖细胞的情况。将骨髓细胞分为 4组进行培养 :①对照组 :不加任何细胞因子 ;②IL 2组 :用IL 2激活骨髓细胞 ;③CD3 AK组 :用IL 2和CD3 McAb激活骨髓细胞 ;④CIK组 :加入IFN γ ,IL 1,IL 2和CD3 McAb激活骨髓细胞。培养前后各组取单个核细胞进行CFU GM和CD3表型检测 ;培养过程中观察各组细胞数量变化 ;用MTT法检测各组培养后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发现 ,CD3 AK和CIK组培养后CD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且两组的细胞总数增加和杀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IL 2组 (P <0 .0 5 ) ;各组培养后CFU GM均有所减少 ,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别。本试验表明 ,IL 2和CD3 McAb组合既能刺激骨髓免疫细胞增殖并提高细胞毒作用 ,又能在培养后保留足够的造血干 祖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骨髓 细胞毒作用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细胞毒作用和抗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卫凤英 成文彩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研究紫杉醇脂质体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抗瘤作用。进行噻唑蓝 (MTT)体外试验法和腹腔给药体内抗瘤试验。发现 :紫杉醇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 COC1 在浓度为 2 2 .5 μg/ m l、 45 μg/ m l和 90 μg/ m l时 ,其抑制率分别... 为研究紫杉醇脂质体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抗瘤作用。进行噻唑蓝 (MTT)体外试验法和腹腔给药体内抗瘤试验。发现 :紫杉醇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 COC1 在浓度为 2 2 .5 μg/ m l、 45 μg/ m l和 90 μg/ m l时 ,其抑制率分别为 78.48%、 84.90 %和 93.5 3%。体内腹腔给予紫杉醇脂质体 5 mg/ (kg· d) ,10 m g/ (kg· d) 8d,对小鼠艾氏癌实体型的抑瘤率分别为 32 .47%和 5 4.6 3% ,二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小鼠体重变化率分别为 2 2 .11%和 2 1.16 % ,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果表明 :紫杉醇脂质体在体外显示细胞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脂质体 细胞毒作用 抗瘤作用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细胞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盛立霞 王佳萍 +5 位作者 赖艳丽 吴昊 孙永城 周淼 欧阳桂芳 黄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62-1768,共7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细胞计数结合FCM检测分析扩增效率,FCM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亚群的分布;采用脱颗粒试验结合CFSE/7AAD杀伤试验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细胞毒功能。结果:5-50 nmol/L的达沙替尼能够在体外增加NK细胞的扩增效率,NK细胞的扩增效率在达沙替尼浓度为20 nmol/L时达到峰值。20 nmol/L达沙替尼培养组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强于对照组。达沙替尼体外扩增的NK细胞中,CD226、NKP46及NKG2D等活化型受体的MFI上调;NKG2A^+CD57^-亚群比例下调,而NKG2A^-CD57^+亚群比例增高,NKG2A^-CD57^+NK细胞对K562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强于NKG2A^+CD57^-NK细胞。结论:20 nmol/L的达沙替尼可以增强NK细胞体外扩增的效率,并能够上调扩增的NK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的表达和优先扩增胞毒功能较强的NKG2A^-CD57^+亚群,从而增强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自然杀伤细胞 体外扩增 细胞毒作用 激活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TNF-α的细胞毒效应与靶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文芳 尹丙姣 +2 位作者 熊平 龚非力 李卓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泌型TNF α(S TNF α)和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引起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观察两型TNF α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用Fura 2检测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TM T... 目的 :比较分泌型TNF α(S TNF α)和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引起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观察两型TNF α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用Fura 2检测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TM TNF α可杀伤实验所用 6株靶细胞 ;而S TNF α则仅对其中两株有细胞毒效应。两型TNF α杀伤靶细胞时 ,均伴有明显的Ca2 + 浓度升高。用钙螯合剂EGTA(10mmol/L)预先处理靶细胞30min ,只能降低S TNF α作用的靶细胞内的Ca2 + 浓度 ,并使其细胞毒效应明显减弱 (P <0 .0 1) ;对TM TNF α无影响。结论 :两型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均可引起靶细胞内钙离子的重分布 ,导致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升高 ,但S TNF α的作用还可能与促进胞外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型tnf-α 分泌型tnf-α 细胞毒效应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介钻 马骊 +5 位作者 姚新生 温茜 罗微 胡志明 王祥斌 王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RT-PCR检测杀伤过程中PBL的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B)mRNA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PBL对SKOV3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BEL-7402的,并且在效靶比10∶1、作用36小时、BHL-I浓度为25μg/ml时,PBL对靶细胞SKOV3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显著;在IL-2存在下,BHL-I可引起Perforin、GranzymeB mRNA较高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升高,当作用时间为72小时时,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BHL-I能介导PBL对表达有相应靶抗原的SKOV3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效应细胞表达Perforin、GranzymeB、TNF-α、IFN-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作用 杀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相关抗原粘蛋白前体诱导人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运国 袁玫 +1 位作者 李力 费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83-185,共3页
人肿瘤相关抗原可诱导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已被证实。一些肿瘤粘蛋白也证实可诱发T细胞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是观察从胰腺癌细胞株提取的粘蛋白核芯肽诱导人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4例乳腺癌、3例胃癌、3例结肠癌的肿瘤引... 人肿瘤相关抗原可诱导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已被证实。一些肿瘤粘蛋白也证实可诱发T细胞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是观察从胰腺癌细胞株提取的粘蛋白核芯肽诱导人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4例乳腺癌、3例胃癌、3例结肠癌的肿瘤引流区淋巴结手术切除后立即在体外培养于含50μg/ml胰癌核芯肽及50单位IL-2的培养基中,观察其对多种癌细胞的杀伤效应(MMT法)。结果表明体外经胰癌核芯肽刺激后增殖的淋巴结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如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及白血病细胞K562。本研究结果为以肿瘤粘蛋白核芯肽制备疫苗用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或过继免疫治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抗原 粘蛋白前体 诱导 肿瘤引流区 淋巴结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洁 周彩存 粟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4-605,共2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巨噬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将2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两组,一组皮下接种S180横纹肌肉瘤细胞,另一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与K562肿瘤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在培养液中加入左旋精氨...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巨噬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将2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两组,一组皮下接种S180横纹肌肉瘤细胞,另一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与K562肿瘤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在培养液中加入左旋精氨酸(L-Arg)和G-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AME)后巨噬细胞杀伤率的改变。结果:正常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在L-Arg和L-NAME存在的情况下细胞毒效应没有改变;荷瘤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在L-Arg组和空白组中的细胞毒效应明显增强。结论:NO是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的一个效应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合成酶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增强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亮杉 孙茂本 +3 位作者 曾雅丽 李玉华 邓兰 郭坤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19,227,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表面CD34和CD38的表达,二甲氧唑黄(XTT)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A...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表面CD34和CD38的表达,二甲氧唑黄(XTT)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KG-1a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表达变化。结果: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CD34+CD38-占(58.67±2.87)%,101 000 ng/ml的TRAIL对KG-1a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白藜芦醇作用后的KG-1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藜芦醇能促进TRAIL诱导KG-1a细胞凋亡,并能上调KG-1a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DR5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能增强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上调KG-1a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DR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TRAIL 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对CI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福丽 张绍林 +1 位作者 孙慧 席雨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为了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含自体血浆的培养液培养CIK细胞和PHA先刺激 2 4小时的PHA CIK细胞。用51 Cr释放法检测两种细胞对K5 6 2细胞、食管癌... 为了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含自体血浆的培养液培养CIK细胞和PHA先刺激 2 4小时的PHA CIK细胞。用51 Cr释放法检测两种细胞对K5 6 2细胞、食管癌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幼稚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 :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强 ,且PHA CIK细胞强于CIK细胞 (P <0 .0 5 )。两种细胞对不同靶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在效靶比为 2 0∶1、10∶1时 ,PHA CIK细胞对K5 6 2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幼稚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CIK细胞 (P <0 .0 5 )。结论 :PHA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 ,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植物血凝素 细胞增殖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IFN-γ对Hep-2喉癌细胞MMPs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苹 杜宝东 +1 位作者 杜波 郭晓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 :研究喉癌 Hep- 2细胞系中 MMP- 2、MMP- 9、TIMP- 1、TIMP- 2和 MT1 - MMP的表达及 TNF- α和 IFN- γ对 MMPs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在细胞生长的不同时期收集细胞 ,采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 ,分析 Hep- 2细胞 MMP- 2、MMP- 9... 目的 :研究喉癌 Hep- 2细胞系中 MMP- 2、MMP- 9、TIMP- 1、TIMP- 2和 MT1 - MMP的表达及 TNF- α和 IFN- γ对 MMPs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在细胞生长的不同时期收集细胞 ,采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 ,分析 Hep- 2细胞 MMP- 2、MMP- 9、MT1 - MMP和 TIMP- 1、TIMP- 2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接种后 2 4 h MMP- 2和 MMP- 9的 m RNA水平最高。Hep- 2细胞在第2、3天 MT1 - MMP m RNA的表达水平最高 ,细胞表达相对恒定的 TIMP- 1而细胞内 TIMP- 2 m R-NA的表达水平比 TIMP- 1高 2倍。 TNF-α可增强 Hep- 2细胞的 MMP- 2 m RNA的表达 ,IFN-γ可抑制 MMP- 2的表达。两种因子联合应用时其作用可相互抵消。 MT- MMP和 TIMP- 1对 TNF-α和 IFN- γ的调节不敏感。 TIMP- 2 m RNA的水平可被 TNF- α抑制 1倍 ,而 IFN- γ能够增强TIMP- 2 m RNA的水平。结论 :细胞因子对 MMPs的转录有调节作用 ,IFN- γ能够降低 MMP- 2、MMP- 9的表达 ,可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喉癌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IFN-Γ HEP-2 MMPS表达 调节作用 喉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猪带绦虫六钩蚴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强 孙新 +2 位作者 夏惠 胡守锋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对猪带绦虫六钩蚴杀伤作用。方法 以LPS诱导离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使其产生NO ;加入猪带绦虫六钩蚴 ,测定 4 8h内六钩蚴的死亡率 ;分别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抑制剂地塞米松 (Dexam ethasone ,DXS)...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对猪带绦虫六钩蚴杀伤作用。方法 以LPS诱导离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使其产生NO ;加入猪带绦虫六钩蚴 ,测定 4 8h内六钩蚴的死亡率 ;分别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抑制剂地塞米松 (Dexam ethasone ,DXS)和左旋硝基精氨酸 (Nω -nitro -L -arginine ,L -NNA)抑制NO产生 ,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六钩蚴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LPS可有效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 ,2 0× 10 5巨噬细胞产生的NO浓度为 119 6 4 0 0 +5 115 4 μmol/L ,相应的杀虫率为 79 83%。加入抑制剂DXS和L -NNA后 ,巨噬细胞的NO产量均明显降低 ,其杀虫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NO对猪带绦虫六钩蚴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六钩蚴 一氧化氮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德成 侯殿东 管仲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0-73,共4页
研究牛膝多糖(ABPS)对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以200 mg/L浓度的ABPS体外刺激小鼠腹腔来源巨噬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Griess试剂盒检测NO的生成,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 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研究牛膝多糖(ABPS)对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以200 mg/L浓度的ABPS体外刺激小鼠腹腔来源巨噬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Griess试剂盒检测NO的生成,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 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浓度为200 mg/L的ABPS对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和NO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提示ABPS可能通过增强细胞内i NOS表达,促进NO生成和释放,从而促进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巨噬细胞 细胞毒作用 NO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氧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其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伟 宋晶园 邢永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8,共5页
合成了2种以聚类吡唑硼酸盐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acac)(HB(pz)3)(1)和VO(acac)-(HB(3,5- Me2pz)3)·CH3CN(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运用MTT法检测了这些配合物对体... 合成了2种以聚类吡唑硼酸盐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acac)(HB(pz)3)(1)和VO(acac)-(HB(3,5- Me2pz)3)·CH3CN(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运用MTT法检测了这些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探讨其作为药物对糖尿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钒氧配合物在低浓度(<10μmol/L)下促进细胞生长,在高浓度(>100 μmol/L)下使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钒氧配合物的细胞毒作用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低剂量(<10μmol/L)培养细胞,原料 VO(acac)2(3)及新合成的配合物对细胞毒作用是:(1)>(3)>(2)。表明含有三聚甲基取代吡唑硼酸盐配体的钒氧配合物(2)更具成为糖尿病药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氧配合物 三聚吡唑硼酸盐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乐胶囊对口腔癌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斌 吴军正 +1 位作者 司徒镇强 陈建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60,共2页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抗癌新药龙乐胶囊对3种人口腔癌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龙乐胶囊的水提物或醇提物在0.625~10mg/ml剂量范围对3种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2.8%~100%。并且呈量效依赖性和时效依赖性....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抗癌新药龙乐胶囊对3种人口腔癌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龙乐胶囊的水提物或醇提物在0.625~10mg/ml剂量范围对3种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2.8%~100%。并且呈量效依赖性和时效依赖性.1.25mg/ml的中药与0,1~10μg/ml的平阳霉素联合应用,显示协同抗癌作用.这些资料为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细胞毒作用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gp96体外诱导腹腔巨噬细胞抗肿瘤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海燕 顾君一 +2 位作者 张天一 林琳 朱昌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HSPgp96对小鼠PEMφ体外抗肿瘤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巯基乙酸盐诱导的小鼠PEMφ,随机分为培养液对照组、LPS诱导组、HSPgp96诱导组。应用硝酸还原酶法、MTT法、扫描电镜分别观测PEMφNO的生成、对肝癌细胞H22的细胞... 目的:探讨HSPgp96对小鼠PEMφ体外抗肿瘤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巯基乙酸盐诱导的小鼠PEMφ,随机分为培养液对照组、LPS诱导组、HSPgp96诱导组。应用硝酸还原酶法、MTT法、扫描电镜分别观测PEMφNO的生成、对肝癌细胞H22的细胞毒作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在HSPgp96的体外诱导下,小鼠PEMφNO的生成量显著增加,对肝癌细胞H22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增强,其效应与LPS相当。结论:HSPgp96可在体外有效激活PEM中的抗肿瘤细胞毒作用,NO是PEMφ杀瘤机制中的重要效应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GP96 腹腔巨噬细胞 肿瘤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b HER-2×CD3对过度表达HER-2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冠军 温丽敏 +2 位作者 马俐君 赵丽纯 朱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抗HER 2抗原和CD3抗原的双向基因工程抗体BsAbHER 2×CD3介导T淋巴细胞对过度表达HER 2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以过度表达HER 2的乳腺癌细胞株SK BR 3为靶细胞 ,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 ,采用MTT法、3 H TdR掺... 目的 :研究应用抗HER 2抗原和CD3抗原的双向基因工程抗体BsAbHER 2×CD3介导T淋巴细胞对过度表达HER 2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以过度表达HER 2的乳腺癌细胞株SK BR 3为靶细胞 ,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 ,采用MTT法、3 H TdR掺入法测定BsAbHER 2×CD3对靶细胞、效应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介导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BsAbHER 2×CD3具有MAbHER 2和MAbCD3的双重特性 ,既能抑制SK BR 3细胞生长 ,又可促进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BsAbHER 2×CD3介导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明显强于MAbHER 2对靶细胞的作用 ,E∶T =2 0∶1为最佳效靶比。结论 :BsAbHER 2×CD3 ,既可以与HER 2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又可以介导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Ab HER-2×CD3 HER-2 乳腺癌细胞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