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c-Met激酶抑制剂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1
作者 吴霜 林思雨 +5 位作者 李楠 林艺涵 丁实 陈烨 刘举 沈继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4,共10页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c-Met激酶和4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f和6k具有优秀的抑制c-Met激酶活性[c-Met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4.50和15.68 nmol/L].化合物6f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93,7.81,12.88和2.58μmol/L;化合物6k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67,6.60,3.04和0.88μmol/L.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k可诱导MKN45和A549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能够抑制2种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设计 c-Met抑制 4-苯氧基喹啉 缩氨基脲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水疱性口炎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王梦迪 樊文杰 +5 位作者 张震 赵瑞红 李华玮 刘昆 郑鸣 王亚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K-IN-1在细胞水平上的安全使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I3K-IN-1对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凋亡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分析PI3K-IN-1处理PK-15细胞感染VSV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RT-qPCR分析VSV N基因的mRNA表达量;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利用病毒滴度测定试验检测PI3K-IN-1对VSV子代病毒滴度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PI3K-IN-1对VSV-GFP中GFP蛋白荧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0μmol/L PI3K-IN-1对PK-15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细胞凋亡率无影响,但随着PI3K-IN-1浓度的增加,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当PI3K-IN-1的浓度为10μmol/L时,对VS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PI3K-IN-1处理组VSV 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DMSO(CK)组且呈时间依赖趋势;VSV-GFP感染12 h和24 h时,PI3K-IN-1处理组与CK相比,GFP阳性荧光细胞比例极显著降低;PI3K-IN-1处理组子代病毒滴度与CK相比在感染12、24 h时显著降低,在感染36 h时极显著降低。综上,PI3K-IN-1可有效抑制VS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为研究和开发抗VSV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疱性口炎病毒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 病毒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茜莉 杨宣叶 +4 位作者 胡欣妍 高明阳 吴玉湖 马忠仁 周建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4-1191,共8页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实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的排斥反应,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然而,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加患者感染病毒类疾病以及术后并发症导致移植失败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在服用免疫抑...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实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的排斥反应,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然而,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加患者感染病毒类疾病以及术后并发症导致移植失败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也服用抗病毒药物。若发现一些具有抗病毒效果的免疫抑制剂,将大大减轻患者服用药物的负担。目前,具有抗病毒效果的免疫抑制剂已被研究人员关注。这些免疫抑制剂抗病毒机制的逐步揭示,有助于优化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康复的治疗方案。基于机体对移植器官产生排异反应的机制,本文系统阐述了与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密切相关的病毒种类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在抗病毒方面的分子机制,进一步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引发病毒性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 病毒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抗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4
作者 刘丹 张继凯 +2 位作者 丁晓慧 郭虹波 王文世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复制的影响,为抗HEV治疗提供新型候选药物。用带有高斯荧光素酶的HEV复制子模型研究ASLAN003是否具有抗HEV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SLAN003对HEV RNA复制以及衣... 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复制的影响,为抗HEV治疗提供新型候选药物。用带有高斯荧光素酶的HEV复制子模型研究ASLAN003是否具有抗HEV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SLAN003对HEV RNA复制以及衣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计算ASLAN003的半数毒性浓度(CC_(50))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表明,ASLAN003在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HEV复制子在HEK 293T和Huh7细胞内的复制;ASLAN003在1μmol/L浓度能有效抑制HEV RNA复制,使其下降50%;在0.4μmol/L的浓度能够显著抑制衣壳蛋白ORF2的表达。通过对ASLAN003的细胞毒性和抑制HEV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其CC_(50)为294μmol/L,而IC_(50)为0.231μmol/L。说明ASLAN003能够有效抑制HEV复制,提示其可作为潜在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 病毒复制 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尤义鹏 聂林 +2 位作者 刘晋彪 丰亚辉 鲁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9-2286,M0004,共9页
对上市药物扎那米韦、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进行结构修饰,对化合物相应的氨基进行磷酰化,设计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在酶水平和细胞水平均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化合物I-8在酶水平、化合物I-6在细胞水平具有和阳性对照药奥司他... 对上市药物扎那米韦、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进行结构修饰,对化合物相应的氨基进行磷酰化,设计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在酶水平和细胞水平均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化合物I-8在酶水平、化合物I-6在细胞水平具有和阳性对照药奥司他韦相当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酰化 神经氨酸酶抑制 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苦荞麦种子蛋白酶抑制剂的纯化、特性及其抗虫活性(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转花 赵卓慧 +3 位作者 张政 袁静明 NOBACK Dan WIESLANDER Gunilla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0-965,共6页
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自然界含量最为丰富且具有一定防御作用的蛋白种类之一.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等方法,从苦荞麦种子中分离出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TBTI-Ⅱ) .SDS-PAGE分析表明,TBTI-Ⅱ的分子量约9·0 kD,... 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自然界含量最为丰富且具有一定防御作用的蛋白种类之一.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等方法,从苦荞麦种子中分离出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TBTI-Ⅱ) .SDS-PAGE分析表明,TBTI-Ⅱ的分子量约9·0 kD,由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中含有较多的Glu, Asp和Arg. TBTI-Ⅱ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当在100℃加热处理10 min后,仍保留有67·6 %的抑制剂活性.动力学测定显示,来自苦荞麦中的TBTI-Ⅱ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常数(Ki)为1·01×10-4mol/L.另外,将含有不同活力单位的苦荞麦蛋白酶抑制剂掺入到棉铃虫的饲料中进行饲养试验显示,TBTI-Ⅱ具有明显的抑制棉铃虫生长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来自苦荞麦种子中的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胰蛋白酶抑制 纯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的新型CDK7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滔 孙茂堂 +4 位作者 董晓武 任欣 杨欣 杜立林 胡永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07-2112,共6页
根据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7(CDK7)的蛋白结构,利用Discovery Studio2.1程序包中的LigandFit模块建立了CDK7抑制剂的分子对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方法选择LigScore2为最佳打分函数(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5),并验证了该模型的... 根据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7(CDK7)的蛋白结构,利用Discovery Studio2.1程序包中的LigandFit模块建立了CDK7抑制剂的分子对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方法选择LigScore2为最佳打分函数(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5),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对设计的化合物与CDK7蛋白进行对接分析,得到了2个打分最高的化合物16、17,进而通过13步的合成路线,以中等至高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鼻咽癌细胞(KB)、肝肿瘤细胞(SMMC-7721)、结肠腺癌细胞(HCT-116)、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0.84-19.70μmol·L-1),其中化合物16对HL60细胞株的IC50值最低,为0.84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CDK7抑制 LigandFit模块 LigScore2打分函数 合成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抑制剂对铝胁迫下油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志颖 刘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7-966,共10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2个油菜品种华油2790(铝敏感型)和中双7号(耐铝型),在4个铝浓度(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和外源柠檬酸抑制剂Mersal(5μmol/L)复合处理下,油菜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浓度的单铝胁迫下... 采用水培法研究2个油菜品种华油2790(铝敏感型)和中双7号(耐铝型),在4个铝浓度(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和外源柠檬酸抑制剂Mersal(5μmol/L)复合处理下,油菜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浓度的单铝胁迫下,油菜体内的抗氧化酶类被激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上升,但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下降。加入Mersal后,与单铝处理相比,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酶的活性有所下降,而APX活性有所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却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在铝胁迫下,油菜的抗氧化酶系统被激活,使得蛋白质含量、SOD、CAT、APX等酶活性有所增加,以应对低浓度、短时间的铝胁迫。但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铝毒害加深。柠檬酸抑制剂Mersal加重了铝毒对油菜的伤害,破坏了油菜本身的抗氧化酶活性机制,且在铝敏感品种华油2790中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铝胁迫 柠檬酸抑制 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在细胞水平上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媛 王文博 +5 位作者 邹自英 朱冰 弓超 曹雪峰 胡宗海 熊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索TNF-α抑制剂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分为未处理组、NFκB抑制剂[6-amino-4-(4-phenoxyphenylethylamino)quinazoline,QNZ]处理组、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 目的:探索TNF-α抑制剂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分为未处理组、NFκB抑制剂[6-amino-4-(4-phenoxyphenylethylamino)quinazoline,QNZ]处理组、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处理组和TNF-α抑制剂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处理组,每组设置浓度梯度为100μmol/L至1.28 nmol/L,5倍倍比稀释,通过CCK8法检测各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uh7细胞经抑制剂处理后,再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病毒的感染水平。结果:100μmol/L QNZ处理组(0.730±0.056)和100μmol/L CAPE处理组(1.040±0.014)细胞在450 nm处的吸光度(absorbance,A)值均低于未处理组(1.190±0.040,P=0.000)。Lenalidomide各浓度处理组(100μmol/L处理组,1.250±0.016)细胞增殖水平与未处理组相当(P=0.306)。在抗病毒活性方面,100 nmol/L Lenalidomide处理组[(3.79±0.88)×105]和QNZ处理组[(6.64±1.11)×105]HCV RNA水平明显低于未处理组[(1.51±0.45)×10~6,P=0.000],而CAPE处理组[(1.61±0.15)×10~6]与未处理组HCV RNA水平相当(P=0.383)。结论:TNF-α抑制剂Lenalidomide对细胞毒性较小,能够在细胞水平上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tnf-α抑制: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类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联合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聂大平 王忠利 +1 位作者 杜怀东 关喜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73-676,共4页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tr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在延时培养时对喹诺酮类与 β 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方的MIC影响及联合应用抗菌活性。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 ,时间杀菌试验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并与棋盘法比较 ,并作耐药...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tr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在延时培养时对喹诺酮类与 β 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方的MIC影响及联合应用抗菌活性。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 ,时间杀菌试验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并与棋盘法比较 ,并作耐药频率测定。结果 五种抗生素 48h测得MIC较 2 4h的MIC高 1~ 3倍 ;2 4h棋盘法测得头孢哌酮 /舒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分别与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协同作用为 73 %~ 80 % ,48h则较 2 4h低 1 0 %~ 2 0 %。与时间杀菌试验测得的协同作用 50 %~ 66 %相近。联合用药的耐药频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结论  48h判定MIC值可能更准确地反映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时间杀菌试验较棋盘法更能真实反映出联合用药的效果。联合用药能减少细菌的耐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活性 时间杀菌试验 联合用药 延时培养 耐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鼠脾细胞上清抗病毒活性建立新型抑制性ODN的体外筛选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 孙然 +6 位作者 孙陆果 万敏 王莉 吴秀丽 胡大利 王丽颖 于永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抗病毒活性,建立一种体外筛选小鼠敏感的新型抑制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的方法,为后续小鼠体内实验提供抑制性ODN的体外筛选方法。方法: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收集不同浓度(0、0.25...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抗病毒活性,建立一种体外筛选小鼠敏感的新型抑制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的方法,为后续小鼠体内实验提供抑制性ODN的体外筛选方法。方法: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收集不同浓度(0、0.25、0.50、1.00、2.00、4.00、8.00、16.00及32.00 mg.L-1)的CpG 2216刺激上清及CpG 2216作用小鼠脾细胞不同时间(3、6、12、24、48、72及96 h)的刺激上清,通过VSV病毒保护实验检测的A578评价各组上清的抗病毒活性,确定CpG 2216的最佳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及刺激上清稀释度;再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CpG 2216+抑制性ODN(A151)组,同上确定A151的最佳作用浓度;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CpG 2216+抑制性ODN(MAT0106)组,应用上述优化的实验条件如各ODN剂量、作用时间等处理细胞后,收集刺激上清,采用VSV病毒保护实验,观察各抑制性ODN的抑制作用,以初步判定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筛选方法确定为:浓度为5×10^6·mL^-1的小鼠脾细胞铺于96孔圆底细胞培养板,加入CpG 2216至终浓度2 mg·L^-1和/或抑制性ODN至终浓度16 mg·L^-1,孵箱中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1∶4稀释上清后加入已贴壁的L929细胞板内,共孵育18 h后弃上清,加入VSV病毒液继续培养48 h。弃净上清后结晶紫染色、脱色并检测A578。此种筛选方法可以区别本室自行设计的抑制性ODN之间的抑制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抑制性ODN抑制小鼠脾细胞抗病毒活性的筛选方法,抑制性ODN的小鼠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为后续抑制性ODN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活性观察提供了体外筛选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寡聚脱氧核苷酸 CPGODN 小鼠 近交BALBC 脾细胞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亚玲 袁业友 +2 位作者 胡功政 刘建华 魏永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了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类8种抗菌药单用和与小肽1号联用对12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MIC值。结果表明,12株鸡大肠杆菌中有9株为产超广谱酶的多重耐药菌株,小肽1号(1∶2)... 为了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类8种抗菌药单用和与小肽1号联用对12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MIC值。结果表明,12株鸡大肠杆菌中有9株为产超广谱酶的多重耐药菌株,小肽1号(1∶2)使恩诺沙星等8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多数增强2倍,使氟苯尼考对A8、A15的抗菌活性增强了4倍,小肽1号(1∶2或1∶4)使恩诺沙星、甲替沙星、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强2倍,使左旋氧氟沙星对A13的抗菌活性增强4倍。以上结果表明,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大多数药物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产酶多重耐药的鸡大肠杆菌至少同时存在产ESBLs、外排泵两种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排泵抑制 小肽1号 活性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其酶抑制剂对ESBLs产生菌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莲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β酰胺类抗生素与其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产生菌、非产酶菌及其他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K-B纸片扩散法,分别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等... 目的:比较不同β酰胺类抗生素与其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产生菌、非产酶菌及其他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K-B纸片扩散法,分别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等5种抗生素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株及非产酶株等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其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与不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株与非产酶株的抗菌作用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并显示:不同的含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不同种类产酶菌的抗菌活性不同;含酶抑制剂与不含酶抑制剂两组抗生素制剂对阴沟肠杆菌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β酰胺类抗生素与其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对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的增强不显著,可能与产酶类型不同及产ESBLs不是该菌的主要耐药机制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 ESBLS 活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抑制剂2-(6-(苄基氨基)-9-环丙甲基-9H-嘌呤-2-氨基)-1-丁醇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4
作者 侯学会 张京玉 +1 位作者 王国庆 吕全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3,共5页
以2,6-二氯嘌呤为起始原料,依次通过与苄胺、环丙甲基溴和2-氨基-1-丁醇等发生缩合经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CDK抑制剂类似物.产品及中间体的结构经ESI-MS和1 H NMR确证,该方法操作步骤简便、条件温和、收率较高,适合制备具有类似结构的嘌... 以2,6-二氯嘌呤为起始原料,依次通过与苄胺、环丙甲基溴和2-氨基-1-丁醇等发生缩合经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CDK抑制剂类似物.产品及中间体的结构经ESI-MS和1 H NMR确证,该方法操作步骤简便、条件温和、收率较高,适合制备具有类似结构的嘌呤衍生物,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初步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具有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抑制 2 6-二氯嘌呤 合成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唑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15
作者 韩潇 曾慧君 陈慧琼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6-1053,共8页
为了得到HDAC抑制活性和抗癌活性更强的PXD-101衍生物,通过分子内缩合、Wittig等反应合成了四个含有吲唑基的PXD-101衍生物,并采用HDAC和CCK-8试剂盒评价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吲唑基团是一个药效团,能够增强PXD-101的抑酶活性以及抗肿... 为了得到HDAC抑制活性和抗癌活性更强的PXD-101衍生物,通过分子内缩合、Wittig等反应合成了四个含有吲唑基的PXD-101衍生物,并采用HDAC和CCK-8试剂盒评价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吲唑基团是一个药效团,能够增强PXD-101的抑酶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d(IC_(50)=0.012±0.001μmol·L^(-1))对HDAC6展现出了最强的抑制剂活性,是阳性药物PXD-101(IC_(50)=0.076±0.021μmol·L^(-1))的6.3倍;同时化合物6d(IC_(50)=0.5±0.28μmol·L^(-1))对KB细胞也有最强的抑制活性,是PXD-101(IC_(50)=0.8±0.24μmol·L^(-1))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唑 分子内缩合 WITTIG反应 HDAC抑制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病毒病防治有望弥补传统的抗病毒疫苗或抑制剂的缺陷——抑制病毒复制的“新式武器”:RNA干扰展望
16
作者 陈维灶 丛微 郑兆鑫 《中国动物保健》 2008年第1期112-113,115,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现人畜共患疾病不仅威胁畜牧业发展,更是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例如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又如在猪、牛、羊中传播极快的口蹄疫病毒,也是对人类健康潜在威胁。利用RNA干扰技术,可以一旦在家畜中疾病暴发后,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现人畜共患疾病不仅威胁畜牧业发展,更是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例如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又如在猪、牛、羊中传播极快的口蹄疫病毒,也是对人类健康潜在威胁。利用RNA干扰技术,可以一旦在家畜中疾病暴发后,先采用干扰技术抑制病毒快速传播,减少大牲畜的屠宰数量,降低经济损失,为随后大规模免疫接种争取时间,提高免疫效率。还有些动物可能是人类病毒天然栖息载体,病毒在这些受感染动物体内呈现隐性感染状态,并不发病。例如鸭、鹅是禽流感的病毒库,猪是由禽流感转变为能人传人病毒的主要中间宿主。又如牛,常会隐性携带口蹄疫病毒,而要彻底清除这些中间宿主体内病毒,RNA干扰技术会起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技术 病毒复制 病毒疫苗 新式武器 病毒防治 抑制 人畜共患疾病 禽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豆象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艳平 张耀文 +1 位作者 赵雪英 张仙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6-1704,共9页
以4个抗豆象绿豆品系B18、B20、B24和A22为试材,以感虫绿豆品种晋绿1号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其在高温、酸碱及超声波下绿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稳定性。结果表明,4个抗豆象绿豆品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显著高于对... 以4个抗豆象绿豆品系B18、B20、B24和A22为试材,以感虫绿豆品种晋绿1号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其在高温、酸碱及超声波下绿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稳定性。结果表明,4个抗豆象绿豆品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感虫品种,且均与对照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其中B18活性最高,高达70.2TI U g–1,B20和A22活性次之,B24活性最差,但仍高达55.2 TI U g–1。4个抗豆象绿豆品种在不同温度、不同p H和不同振幅超声波下,残余活性均比对照高,且残余活性均随温度升高、温浴时间延长而降低,p H在2~12之间,随p H值的升高,残余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p H值为6~8之间残余活性最高,残余活性也随超声波辐射强度升高、时间延长而降低,且4个抗虫品种中B18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和耐辐射性最强,B20次之,B24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最差,A22耐辐射性最差,说明在不同温度、p H和超声波处理后,B18、B20是抗豆象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残余活性保存最高的2个品种,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象绿豆 胰蛋白酶抑制 活性 温度 PH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抗病毒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程玉 王晓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7-795,共9页
研制广谱抗病毒制剂是病毒学前瞻性方向,也是国际医药界倍受瞩目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广谱抗病毒制剂相关研究获得长足进展,突破了抗病毒制剂单一宿主的瓶颈与限制,以及广谱类制剂活性相对较弱的原有思维,部分成果已面向临床应用.本文基... 研制广谱抗病毒制剂是病毒学前瞻性方向,也是国际医药界倍受瞩目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广谱抗病毒制剂相关研究获得长足进展,突破了抗病毒制剂单一宿主的瓶颈与限制,以及广谱类制剂活性相对较弱的原有思维,部分成果已面向临床应用.本文基于病毒侵染以及宿主细胞防御两个层面,全面综述新型广谱抗病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潜力,讨论现存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抑制 广谱 病毒 宿主细胞 临床应用 病毒侵染 病毒入侵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酶解产物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苏红 赵起越 +4 位作者 于思琦 杨慧 邹沅辛 陈晨 李拖平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143,共10页
超声波联合蛋白酶K酶解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研究酶解产物(PPIHs)的理化性质、抗氧化稳定性及其超滤后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联合酶解处理后,PPIHs的溶解度和乳化及乳化稳定性增强;抗氧化稳定性在80℃以下较好,超... 超声波联合蛋白酶K酶解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研究酶解产物(PPIHs)的理化性质、抗氧化稳定性及其超滤后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联合酶解处理后,PPIHs的溶解度和乳化及乳化稳定性增强;抗氧化稳定性在80℃以下较好,超过80℃有下降趋势;在酸性或非碱性环境下,除对ABTS自由基的抗氧化稳定性较差,PPIHs对其他自由基的抗氧化稳定性较好。PPIHs经过超滤得到PPIHs-Ⅰ(>10 ku)、PPIHs-Ⅱ(3~10 ku)和PPIHs-Ⅲ(<3 ku)3种超滤产物,PPIHs-I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Zeta电位的绝对值显著增大;PPIHs-II的抑制油脂氧化以及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粒径显著减小。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酶解产物的结构发生改变,如无规卷曲和β-转角含量提高,β-折叠和α-螺旋减少,疏水性增强等,进而改善其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蛋白酶抑制 酶解产物 结构特性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加替沙星新缀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科 王进 邓艾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811-819,共9页
目的设计合成加替沙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缀合物,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为原料,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分别在其C-7哌嗪基和C-3位羧基引入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 目的设计合成加替沙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缀合物,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为原料,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分别在其C-7哌嗪基和C-3位羧基引入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单元,并采用HDACs试剂盒、微管蛋白试剂盒和MTT法对所合成的缀合物进行酶和抗肿瘤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10a^c和13,其结构均经过1HNMR、13CNMR和HRMS进行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HDACs,并对5种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SAHA类似物单元的侧链为6个亚甲基的缀合物10b和13对微管蛋白聚合和HDACs的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衍生物。结论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单元引入到加替沙星上,能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 缀合物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